04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
传统的馆藏文物保存方法主要文物的物理和化学保护,如定期清理、加固修复 等。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保存的影响, 并开始开展相关的研究。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研究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例如,通过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实现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运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 成果,研发新型的文物包装材料和展示设施,以改善文物的储存和展示环境。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 环境监测将更加精准、全面和实时,实现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全方位掌控。 同时,通过加强跨学科合作,将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带来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灾害预防方面,应博物馆建筑的稳定性、展柜的密封性等问题,制定有效的 防灾措施。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如何应对气候变 化和环境污染物对馆藏文物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也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例如,光照、有害生物等都会 对文物造成破坏。而通过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因素对文 物的损害,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制度
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制度是实现“洁净”保存环境的关键。包括定期检查文物 的保存状态、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环境检测等方面。通过这些制度, 可以有效地保证文物的安全保存。
一、甘肃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 境现状
1、环境因素: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气候干燥,这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利 的环境。然而,部分博物馆的设施老旧、空间不足、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力等问 题,导致文物的保存环境不佳。
文物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管理制度
对于文旅融合类活动,需在确保文物安 全的前提下,由文物局与相关部门共同 审批后实施。
对于文物研究类活动,需提前向文物局 提交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针对不同类型活动,文物局需制定相应 的审批流程和监管措施。
对于文物保护类活动,需经文物局审批 后,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禁止和限制的活动种类
02
改进 护单位保护范围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为改进提供依据。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 施,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流 程、提升保护意识等方面,确保改进 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03
改进措施的落实与监 督
加强改进措施的落实和监督,确保改 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及时对执行 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 化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管理制度。
文物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 围管理制度
2023-11-04
目录
• 文物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管 理制度概述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活动
管理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管理制度
的保障措施
目录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管理制度 的评估与改进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管理制度 与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与协调
在社会参与方面,应当积极引导和支 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加强 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政府 与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
在公众监督方面,应当建立健全公众 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听取公众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管 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制度的有 效性和执行力度。
感谢您的观看
建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实验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技术路线
首先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次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各类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最后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 保存的影响,提出文物境质量标准现状
国内外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发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的 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其次,应重视环境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其对 文物保存的影响机制。
首先,应加强不同类型文物保存环境要求的深入研究 ,为制定更为精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最后,应鼓励跨学科合作,引入更多现代科技手段, 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文物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不足与展望
虽然我们已经对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 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其次,对于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 研究尚不充分,需要加强。
首先,未能全面考虑不同类型文物对保存环境的不同 要求,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探讨。
最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科 技手段进行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与调控。
THANKS
实施质量标准有助于提高文物的稳定性,延长了文物的寿 命,降低了文物保护的成本。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推广应用方案
0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
02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
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建立和完善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其在行业内的广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面临着越来越大 的挑战。环境污染、病虫害等问题对文物保存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加强管理和防范。
馆藏文物库房保护措施
馆藏文物库房保护措施馆藏文物库房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场所,在其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确保珍贵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以下将就馆藏文物库房的保护措施展开阐述。
库房的环境条件是保护文物的关键。
库房应具备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避免极端温度和湿度对文物的损害。
一般来说,温度应保持在18℃-22℃之间,湿度保持在45%-55%之间。
此外,库房内还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施,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库房的防火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库房应配备火灾报警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同时,库房内应设置灭火器和灭火系统,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此外,库房的建筑材料应选择耐火材料,以提高整体的防火能力。
库房的安全措施也需得到重视。
应配备专业的安全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入侵警报器等设备,以实时监测库房的安全状况。
同时,库房的出入口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以防止盗窃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库房的灯光设施也要合理设置。
光线应柔和而均匀,避免强烈的直射光对文物造成损害。
同时,灯光设施要定期检查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库房内的文物摆放和保管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文物应分类、编号并制定详细的文物档案,以便于管理和查询。
同时,文物的摆放要合理,避免相互碰撞和压力造成的损坏。
对于易受损的文物,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如使用防护罩、填充物等。
库房的定期检测和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库房的问题,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定期维护可以延长库房的使用寿命,保障文物的长期保存。
馆藏文物库房的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保护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为后代留下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04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与监管
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0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针对不同的博物馆和文物类型,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如何测量
和评估环境质量,如何调整和优化保存环境等。
02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
如何实施环境质量标准。
噪声控制标准
总结词
噪声会对文物的展示和观众的参观体验造成影响。
详细描述
博物馆内的噪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对观众和文物造成干扰。可以采取 各种措施降低噪声,如使用隔音材料、控制设备运行等。
振动控标准
总结词
振动会对文物的结构造成影响。
详细描述
博物馆内的振动应严格控制,以防止文物受到损害。应采取措施减少振动, 如使用减震材料、避免机械振动等。特别是在展示珍贵文物时,应特别注意 采取减震措施。
1 2 3
保护文物
有效的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可以防止或减缓 文物的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延长文物寿命。
提供依据
对于博物馆的文物保存和管理,文物保存环境 质量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文物的 安全和有效保存。
规范操作
通过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博物馆可以规范 藏品的保管、展示和运输等操作,提高文物的 保护水平。
通过研究,该报告得出了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具体 指标和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
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对影响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建筑结 构、展览陈列、气候变化等。
评估方法
报告提出了一种针对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评估方法,包括 实地调查、数据监测和模型预测等。
文物库房环境的描述
文物库房的环境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以保护文物免受损害。
以下是对文物库房环境的详细描述:
温湿度控制:库房内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通常控制在摄氏18~22度之间,湿度保持在相对湿度40%~60%之间。
这有助于防止文物受潮、霉变或干裂。
有些库房的温湿度条件更为严格,如将温度控制在14.5℃~16.5℃之间,湿度设定在45%~55%之间。
光照控制:库房应保持暗淡,避免文物暴露于强光下,特别是紫外线和可见光,以防止褪色和劣化。
有些库房采用无紫外线冷光照明系统。
空气质量:库房应安装过滤设备和灰尘防护措施,以减少灰尘和空气中有害颗粒的进入,保护文物不受污染。
同时,还要监测并防治大气污染。
消防安全:库房内应安装消防设施,并制定消防预案。
此外,库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考虑到防火需要,库房内常使用浅黄色铁皮柜,只是这些柜子有时通风度可能不够。
有害生物防治:为了防治有害生物,库房需要经常打扫,保持室内和藏品清洁。
入库前,文物要经过消毒、灭虫和适当干燥处理。
此外,库房环境还应有利于控制温湿度,以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
物理防护:库房入口通常设有风淋系统,入库人员及文物都要经过吹淋,有效减少尘埃进入洁净区。
出库时,部分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文物需要在“缓冲间”放置一段时间,以适应外界天气,再进行包装、运输。
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宜文物保存的环境,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和稳定。
标准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
标准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
在标准养护室中,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保存和养护文物、艺术品等具有
重要意义。
正确的温湿度环境可以有效地延长文物的寿命,防止其受到损坏和腐化。
因此,了解标准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标准养护室的温度要求。
一般来说,标准养护室的温度范
围应该控制在18°C至22°C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温度既不会让文物过热,也不
会让其过于寒冷,能够有效地保护文物的质量。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保持稳定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标准养护室的湿度要求。
标准养护室的湿度范围通常应该
控制在45%至55%之间。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文物受潮、霉变,而过低的湿度则会
导致文物干裂、变形。
因此,保持适当的湿度对于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处于标准范
围内。
首先,我们可以安装空调设备来控制室内温度,同时配备加湿器和除湿机来调节湿度。
其次,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养护室的温湿度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及时调整环境参数。
此外,还可以采用密封包装、干燥剂等方法来保护文物免受湿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标准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文物的保存
和养护效果。
只有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文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延长其寿命,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标准养护室的温湿度管理工作,确保文物得到最好的保护和保存。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在当今社会,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守护者,承担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重要使命。
然而,要确保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长久保存并展示给后人,预防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性保护是一种主动的、前瞻性的保护策略,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预防或减少文物受到损害的风险,从而延长文物的寿命。
一、博物馆环境控制博物馆的环境对文物的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
因此,建立一个稳定、适宜的环境是预防性保护的基础。
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类型文物的保存要求,设定适宜的温度范围。
一般来说,博物馆内的温度应保持在 18 25 摄氏度之间,且日温差不宜过大。
对于对温度特别敏感的文物,如书画、丝绸等,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温度控制。
2、湿度控制湿度也是影响文物保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宜的湿度范围通常在 40% 60%之间。
对于木质文物、金属文物等,湿度的控制尤为重要。
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霉菌滋生、金属腐蚀,而过低的湿度则可能使文物干裂、变形。
3、光照控制强烈的光照会使文物褪色、老化,因此博物馆内应采用合适的照明设备,并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
避免阳光直射文物,对于特别珍贵或对光敏感的文物,可以采用遮光设施。
4、空气质量控制博物馆内的空气质量应保持良好,减少有害气体和灰尘的含量。
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定期清洁通风设备,防止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文物的损害。
二、文物保存设施1、展柜和储藏柜选择高质量的展柜和储藏柜,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稳定性和防护性能。
展柜内部应采用无酸材料,避免与文物发生化学反应。
2、包装材料对于需要包装的文物,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如无酸纸、泡沫塑料等,以提供缓冲和保护。
3、库房设施博物馆的库房应具备防火、防潮、防虫等功能,配备合适的货架和存放设备,保证文物存放的安全和有序。
三、监测与评估1、环境监测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仪等,实时监测博物馆内的环境参数。
藏品保存环境达标情况说明
藏品保存环境达标情况说明藏品的保存环境对于保护和保存藏品非常重要,良好的保存环境可以减缓藏品的老化速度,延长其寿命。
以下是一些关于藏品保存环境的达标情况说明:1.温度控制:藏品的保存温度应在适当范围内,通常在18℃到22℃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藏品产生不良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藏品变色、褪色、变形等问题,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藏品变脆、龟裂等。
2.相对湿度控制: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对于藏品保存来说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相对湿度的控制应在40%到60%之间。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藏品发霉、生物侵蚀等问题,而过低的湿度则可能导致藏品干燥、变形等。
3.光照控制:光照是藏品保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
光线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都会对藏品造成损害,导致色彩褪色、纤维变黄、材质变脆等问题。
因此,应采取措施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过强的灯光照射。
4.避免污染物:藏品保存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污染物如灰尘、有害气体等会附着在藏品表面,导致氧化、腐蚀等问题。
因此,需要保持藏品保存环境的清洁,并采取必要的过滤和通风措施。
5.存放空间设计:存放藏品的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流动条件,最好能保证空气的自然流通。
同时,需要设立专门的存放柜、架和展示柜等设备,以提供安全的保护环境。
6.防火措施:火灾是对藏品保存的极大威胁之一,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备,并确保藏品存放区域远离易燃物品。
综上所述,对于藏品的保存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控制光照、避免污染物、合理设计存放空间以及采取防火措施等,才能达到达标的保存环境。
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延长藏品的保护寿命,保护和保存藏品的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1.0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施行日期】2017.11.05•【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五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三章考古发掘第四章馆藏文物第五章民间收藏文物第六章文物出境进境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考古中的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
文物考古中的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科学,而遗址则是考古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实物表现形式。
在进行文物考古工作时,遗址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文物考古中的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遗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内涵等诸多信息。
因此,遗址的保护是文物考古工作的核心任务。
然而,遗址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其保护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首先,遗址的保护需要保持其原始性。
许多遗址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人类活动痕迹,这些痕迹对于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十分重要。
在保护遗址时,应尽量避免过度开发和建设,以免破坏原有的环境特征。
同时,当需要进行考古发掘时,应采取非破坏性的技术手段,减少对遗址的破坏。
其次,遗址的保护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遗址通常位于自然环境中,其保护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持相协调。
例如,在遗址周围建立生态屏障,保护其周边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以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生态环境的遗址,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限制游客活动,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另外,遗址的保护还需要关注环境的监测与管理。
通过对遗址周边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并应对环境变化对遗址的影响。
例如,如果发现遗址周围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遗址的水源。
此外,还需要建立遗址的管理机构,负责对遗址进行长期监护与管理,确保其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
最后,遗址保护需要加强公众的参与与意识。
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遗址的保护责任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
通过开展文物教育、推广遗址保护知识,可以提高公众对遗址保护的意识与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公众参与,鼓励其积极参与遗址保护工作,促进遗址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文物考古中的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进行遗址保护工作时,应保持遗址的原始性,关注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进行环境的监测与管理,并加强公众的参与与意识。
文物预防性保护名词解释
文物预防性保护名词解释
文物预防性的保存环境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通过控制文物保存环境来达到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是指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独立空间,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囊匣等空间以及其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影响因素。
根据中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WW/T 0066-2015)内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可分为相互关联、范围由小及大的四个层次:
01
微环境:指展柜、储藏柜、囊匣等储存文物的相对密闭空间。
展柜微环境
储藏柜微环境
囊匣微环境
02
小环境:指展厅、库房、提看室等存放文物的室内空间。
展厅小环境
文物库房小环境
03
大环境:指博物馆建筑物所覆盖的室内空间。
青海省博物馆室内大环境
04
室外环境:指博物馆建筑外的暴露空间。
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课件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古 迹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文物保护工作。
保护责任
01
02
03
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物 古迹保护工作,提供必要 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 监管和执法力度。
专家责任
文物保护专家应对文物古 迹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 提供专业的保护方案和技 术指导。
所有人责任
文物古迹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的重要载体。
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文物古迹的重要性
文物古迹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 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 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目的进行商业化开发。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
技术保护
制定和完善文物古迹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强化法律监督和惩 罚力度。
推广应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如 文物数字化保护、文物预防性保护等,提 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参与
加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 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推广文化旅游
将文物古迹融入文化旅游中,发挥其 经济效益,为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金 支持。
加强社会教育
通过教育活动、展览等形式,普及文 物知识,提高公众对文物价值的认识 和保护意识。
利用与开发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
在利用和开发文物古迹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 。
承担保护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对于因不当利用或开发 导致的损坏或损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既要科学,又要可行:制定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既要建立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又要考虑到博物馆环境监测、控制、治理的可行性;治理、控制技术和经济所允许的承受能力。
01
制定的文物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能否实施受到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承受能力所制约。不应过分强调影响文物保护的各种环境质量基准的科学性,提出过于严格的标准,而根本无法实施,也不应过分强调“可能性”,而迁就现有大批设备简陋的低标准的文物博物馆环境现状。
壁画保存环境湿度不稳定,是促使壁画变形的外部因素,因此实施了陈列环境控制。目前该壁画保存于铝合金框架的密封展柜内,为降低壁画对支撑材料的剪切力,支撑框架上部向后倾斜5度。采用空调进行恒温恒湿控制、智能调节系统对光照进行控制,具体环境环境条件为:空调采用室外安装方式,以减少对壁画的震动,空调连续工作,温度20℃±1℃; 湿度 45%±3%RH;送风采用风道与室内展柜连通,风道传输距离约2.5m;保证展柜内温湿度均匀;风流不能直接吹向壁画。展柜基础照度50-100lux之间可调,观众走入5米范围内,光源渐变至系统最大安全亮度,观众只要在运动状态,灯光就会维持在系统规定的控制亮度;当观众离去,控制区域无红外和运动信号,可控光源部分在10秒钟内逐渐熄灭,最终恢复到无观众时规定的基础亮度;光源显色指数Ra≥95。紫外线输出小于50µW/lm;光源光通量2400lm,色温3800K。
但这些数据的得来往往是单项因素或者二项因素试验的结果,而实际状况却是非常复杂的,文物是处在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围之中,其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与环境因素类型、浓度(或数值)密切相关,加之文物材质种类较多,材质不同(即使材质相同,其组成、结构、所附基质等等亦有不同。
1
2
1
例如石质文物中有砂岩、石灰岩、大理石;纸质文物中有含木质素、各种添加剂;染料附着的基质棉、丝等),其受环境影响因素的程度、受损速率也就不同。
养护室温度湿度标准
养护室温度湿度标准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室温的标准。
一般来说,养护室的室温应
保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温度既不会让文物受到过
度干燥的影响,也不会导致湿度过高而引发霉菌滋生。
在这个温度
范围内,文物的保存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长期保存。
而如果室温
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文物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文物
变质、褪色,过低的温度则容易使文物变得脆弱易碎。
其次,湿度的标准同样重要。
养护室的湿度应保持在45%-55%
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湿度能够有效地防止文物受到湿气的侵蚀,同
时也不会让文物过于干燥。
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文物发霉、变形,
过低的湿度则容易导致文物干裂、褪色。
因此,维持适当的湿度对
于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
除了室温和湿度的标准外,我们还需要对养护室的通风、防潮、防晒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通风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的异
味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防潮措施则可以防止室内
湿度过高,防止文物受潮发霉。
此外,对于光线的管理也是至关重
要的,过强的光线会使文物褪色,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室内的光照。
总之,养护室温度湿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文物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文物才能得到长期的保存和养护。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室温和湿度的管理,确保养护室的环境符合标准,为文物的保存提供良好的条件。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文物博发[2001]81号1、信息分类与指标体系结构本规范根据对象属性特征和管理工作基本要求,确定了博物馆藏品信息类目。
本规范采取层级分类法,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分为指标群、指标集和指标项三个层级,其体系结构如下表所示:藏品信息指标体系包括3个指标群,33个指标集,139个指标项。
2、指标编码方法本规范的指标类目代码为字母数字混合型层次码。
每一个完整代码分为3层,长度为5位。
其结构如图所示:指标群用1位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例如:A 藏品信息指标群B 藏品管理工作信息指标群C 藏品文档与声像资料信息指标群指标集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A 藏品信息指标群A01 名称指标集A02 分类指标集A03 年代指标集……指标项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A01 名称指标集A0101 原名A0102 名称……3、相关标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的有关指标项的著录,应参照下列标准:GB 2260-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659-1994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304-1991 中国各民族名称代码GB71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GB/T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2261-1991 人的性别代码GB9649-1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陨石学岩石学古生物学GB9649.9-199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产学GB/T14467-1993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GB/T15628.1-1995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ZB40-94/CBLB 论著出版形式类别代码4、博物馆藏品信息分类代码表(带*者为核心指标项)5、指标项的说明*A0101 原名为现收藏单位入藏登记帐的名称。
*A0102 名称藏品的规范化名称。
文物藏品的名称含时期年代、作者产地、工艺技法、纹饰题材、材料质地、器别形制等特征内容。
青铜文物的氧气标准
青铜文物的氧气标准
青铜文物的氧气标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文物保护,二是文物展览环境。
1. 文物保护:
在青铜文物保护中,氧气浓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过高的氧气浓度会加速青铜器的氧化反应,导致其表面出现变色、脱落等现象。
因此,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应控制在低氧环境下,一般氧气浓度控制在10% 以下。
2. 文物展览环境:
在青铜文物展览中,氧气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延缓青铜器的氧化速度,展览环境的氧气浓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同时,还需要考虑空气质量、温湿度等因素,以保证文物的安全展示。
青铜文物的氧气标准具体如下:
- 氧气浓度:≤20%
- 相对湿度:50%~60%
- 温度:18℃~22℃
- 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文物展览空气质量标准
为了达到这些标准,文物部门需对展览环境进行严格监控,确保青铜文物在展览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还需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青铜文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的意义 制定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 与方法 国内外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意义 文物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基础,因而博物 馆工作得到首要任务是文物的保护,使其 免遭人为和自然因素的损坏。 文物的有效保护,除了有完善健全的管理 制度外,文物的保存环境亦直接影响文物 的“寿命”。 已为人们所了解的金属锈蚀、竹木器干裂 变形、纸张的酸化、染料颜料的褪色、丝 织品的老化、有机材料的霉变虫蛀等等都 与环境有关。
美国国家标准局于1983年针对纸张为主的档案资 料的保管中空气环境质量,提出了应控制的污染 气体的环境质量标准。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历史文 献保存”一书又专门为适用于文件照相材料、书 籍等藏品制定了美国国家档案局空气质量标准。
1989年美国(Purafil)公司在长期的博物馆、档 案馆空气‘净化和环境对文物破坏潜能的检测、 监控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导出公式,从铜银挂片 的腐蚀程度进行空气质量分级,将文物保护环境 分为五级。
一级环境
(如油画) 200lx±50lx 在人的视线水平处
650klx· h
(如织品) 50lx 200klx· h 在整个该有画的区域内最高和最低的照度之比不超过2:1 2000lx
1000lx 2500lx 100ASA时 f22 (20lx· min) Ra约90或更高,最差R约为80或更高; Crawford等级 A,B,C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本 建设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 交通运输的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呈发展趋 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博物馆处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 中,环境质量恶化使文物受损影响日益明 显,呈不断加剧的趋势。 要想将各类文物长期的保存好,必须将各 类文物保存在某种不同的恒温、恒湿条件 及高洁净度的,无菌、无虫、无光照的特 殊环境中。
原则与方法
要想解决好我国文物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 问题,首先必须把握制定文物博物馆环境质量标 准的原则、我国制定文物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的 历史和我国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的现状。 研究博物馆环境的现状,文物受损有哪些环境因 素的影响(某些材料或某些因素可能是起主要作 用,某些因素则是协同作用),要研究其反应机 理、反应速度。 在此基础上,根据技术、经济的可能和合理程度, 确定预期达到的治理水平,进而制定出博物馆的 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 英国 英国 英国 葡萄牙 法国
城市 伦敦 伦敦 伦敦 利斯本 巴黎
名称 British Museum V&A Museum Natinal Gallery Museum Nacional de Arte Antiga Musee Louvre
场所性质 或保存对象 博物馆 博物馆库房 博物馆库房 博物馆 画库
博物馆 博物馆 油画、帆布织物、石质 博物馆
18 20 - 22 7 - 18.5 18.5 - 25
50 - 60 50 - 55 55 40 - 55
美国
华盛顿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博物馆
45 - 55
加拿大
多伦多
The Art Gallery
博物馆
50 - 60
英国国家美术馆科学顾问加瑞· 汤姆森(J. Tomson)1986年再版的《博物馆环境》全面论 述了包括温湿度、光照、污染气体等各种环境因 素对文物的影响,并总结了博物馆环境控制标准。 该标准不仅根据规模和重要性将收藏机构分为不 同等级,还根据文物材质性质提出了相应的环境 因素标准 。
不能超过75μW/lm
50%或55%±5%RH 范围可稍作调整,但是对于混合放置的藏品来说,其摊位应该在45%-60%之间,特殊的展品可能需要特别的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长期监控馆藏壁画保存环境,使其处于安全、稳 定状态,是保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任务。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其建 筑采用全封闭式,利用人工光源照明,闭路空调 系统调节温湿度,有利于控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唐墓壁画400多幅,新馆建 设是边设计、边施工、边布展的“三边工程”, 投入使用初期曾出现甲醛、酚类等有害气体超标、 空气循环不畅等环境问题,后来采取了一定的治 理措施。
Purafil公司20世纪90年代又从温湿度、污染气 体以及腐蚀速率等项指标,建议博物馆、档案馆 应采取的环境质量标准。
建议档案馆的空气质量应保持在洁净度1级,铜腐蚀速 率:< 4nm/30d。 其级别划分如下: 1级:非常洁净,< 4nxn/30d; 2级:洁净,< l0nm/30d; 3级:可允许范围,< 20nm/30d;; 4级:临界范围,< 30nm/30d; 5级:有害指标,> 30nm/30d。 从以上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环境质量标准可 以看出以下几点: (1)对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在提高。 (2)对以纸保存为主的档案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更高。 (3)在环境质量的监控测定除温湿度,污染气体等数 值外,还发展了从金属腐蚀速率累积剂量划分空气质量 的等级的评估方法。
温度℃ 15.5 15.5 17.2 14 - 18 18 - 20
湿度% 60 60 58 60 65
法国
巴黎
Musee Louvre
博物馆
55 - 70
法国 比利时 荷兰 德国
里尔 安得瓦甫 阿姆斯特丹 纽伦堡
Palais des beaux-arts Etnografisch Museum Bijks Museum Germanisches National Museum
例如石质文物中有砂岩、石灰岩、大理石;纸质 文物中有含木质素、各种添加剂;染料附着的基 质棉、丝等),其受环境影响因素的程度、受损 速率也就不同。 另外目前有些定量数据是在加速反应的模拟条件 下所取得的结果,其采用的实验浓度远远高于现 实的环境浓度,其计算方法是以总量浓度x时间 作为参比,这就涉及到浓度与反应速度互换定律 的适用性范围的研究等等。 现有的这些环境因素与文物受损之间定量关系的 研究资料,对制定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质量标准 是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很难据此对环境 因素与文物受损关系做出全面地完全符合实际的 评判。
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
16 - 17 12 - 18 14 - 20 13
65 - 70 50 - 70 55 - 70 60 - 70
德国
斯图加特
Wurttembergisches Landes Museum
博物馆
60 - 70
瑞典 美国 美国 美国
斯德哥尔摩 克利夫兰 纽约 华盛顿
National Museum Museum of Art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Freer Gallery of Art
应该根据影响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的质量基准, 结合全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从今以后的一 段时间内能够达到的经济实力,提出经过努力和 允许的经济投入能实现的文物保护环境质量标准 体系。 (3)文物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不可能 离开城乡大环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乡大气 环境质量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文物博物 馆的环境,文物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要与 国家城乡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相衔接。 (4)研究国内科技界有关材料保护的科研成果, 参考国际上有关文物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 环境质量标准,结合中国大气环境及文物的特点 制定文物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环境质量标准。
壁画保存环境湿度不稳定,是促使壁画变形的外部因素, 因此实施了陈列环境控制。目前该壁画保存于铝合金框 架的密封展柜内,为降低壁画对支撑材料的剪切力,支 撑框架上部向后倾斜5度。采用空调进行恒温恒湿控制、 智能调节系统对光照进行控制,具体环境环境条件为: 空调采用室外安装方式,以减少对壁画的震动,空调连 续工作,温度20℃±1℃; 湿度 45%±3%RH;送风采 用风道与室内展柜连通,风道传输距离约2.5m;保证展 柜内温湿度均匀;风流不能直接吹向壁画。展柜基础照 度50-100lux之间可调,观众走入5米范围内,光源渐变 至系统最大安全亮度,观众只要在运动状态,灯光就会 维持在系统规定的控制亮度;当观众离去,控制区域无 红外和运动信号,可控光源部分在10秒钟内逐渐熄灭, 最终恢复到无观众时规定的基础亮度;光源显色指数 Ra≥95。紫外线输出小于50µW/lm;光源光通量2400lm, 色温3800K。
国内外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1960年国际博物馆委员会(ICOM)搜集了欧美各 围博物馆温湿度控制范围,并加以推荐。
英国国家美术馆科学顾问汤姆森( J . Tomson)1978,1986年所著的《博物馆环境》,全面地 论述了各种环境因素:温湿度、光线、污染气 体,对文物损伤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控制的 环境质量标准。
以上这些实验研究数据说明某些质地文物对某种 环境因素所承受的最大极限,超过此值文物就有 受损的危险。另外一些环境因素在此量值(浓度 x时间)已经对文物产生影响,这些数据有助于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 但这些数据的得来往往是单项因素或者二项因素 试验的结果,而实际状况却是非常复杂的,文物 是处在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围之中,其相互之 间的协同作用,与环境因素类型、浓度(或数值) 密切相关,加之文物材质种类较多,材质不同 (即使材质相同,其组成、结构、所附基质等等 亦有不同。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四神云气图”等西汉时期的 壁画作品,1992年由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进行 揭取,1994年移交河南博物院。其中四神云气图 壁画1997年入选河南博物院基本陈列,在2000 年左右开始出现变形、开裂等多种病害,根据监 测,在1999年至2001年之间,展厅温湿度采用 人工手动的简约化控制,温湿度受季节影响。夏 季的温度控制依靠空调,冬季的温湿度控制依靠 锅炉供暖。夏季(空调状况下)温度21±3℃,相 对湿度60±5%RH;冬季(供暖情况下)温度 23±3℃,相对湿度33±5%RH。固定壁画的展 柜高5.8m,长7.12m,宽0.83m,壁画位于展柜 后背。壁画展柜内灯光位于展柜的顶部,照明功 率为48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