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支护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综采工作面设计

综采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3上层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巷道、切眼掘进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平均厚度为7.2m,煤层以亮煤为主,少量镜煤和暗煤,玻璃光泽,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型煤。

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2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表表3附图一:311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影响:该面煤岩层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小背斜(张庄背斜),背斜西翼走向105°,倾向15°,煤岩层倾角平均10°;背斜东翼走向168°,倾向78°,煤岩层倾角平均10°;根据巷道的实际揭露资料,工作面内构造比较简单,除面北部的巷道揭露断层情况表表4DF12和西部的F29断层外,只在工作面切眼上部揭露一条落差1m的正断层f1,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影响不大,另根据物探资料,在工作面中部有一条落差0~3m的正断层,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有一定的影响,在回采过程中预计还会揭露个别小断层。

巷道揭露及物探探明的断层情况详见下表:二、褶曲情况及对回采影响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本面基本上无褶曲影响。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影响根据现场工作面掘进巷道实际观察,工作面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

附图二:1、311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1:1000)2、3111工作面皮带顺槽下帮、轨道顺槽上帮、切眼西帮巷道素描图(1:500)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一、含水层分析影响回采的含水层主要有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3煤底板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1、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副井实测资料,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累计厚度为29.1m,分为两段:第一段位于3煤以上4.6m,厚度为15.6m;第二段位于煤3以上26.15m,厚度为8.9m。

3煤底板砂岩含水层厚36.18m。

采煤工作面支护的设计与顶板管理-PPT课件

采煤工作面支护的设计与顶板管理-PPT课件

4、支柱平均载荷:支柱平均工作阻力。
10
支护设计
5、允许比压:单位面积底板破坏前承受的最大压 力。 6 、支护强度:支柱对单位面积顶板提供的工作阻 力称支护强度。 7、对底板比压: 支柱对单位面积底板提供的工作阻 力。 8、支护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支柱数量。
11
支护设计
六、淮北矿业集团采用的支护设计方法
18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四、初次放顶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1、初次期间顶板事故的原因。 ⑴顶板破碎,支柱超高(棚式支护留顶煤工作面); ⑵顶板虽保持直观上的完整但实际已离层,顶板断裂 线出现在工作面内部; ⑶顶板初次跌落下滑、旋转,向下或工作面内推倒支 架。
19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2、初放期间的顶板管理方法 ⑴较硬的直接顶,沿放顶线打单排密集支柱,提高初 撑力和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
16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⑷2月7日早班矿压监控已报告延长段测12个点中有7个点不合 格,下部有2个点为0;中班测12个点全部不合格,下部5个 点三个点为0,另两个点也只有0.8KN,工作面支柱初撑力 普遍达不到要求,致使顶板离层。 ⑸矿有关领导及职能部门对安全隐患不重视。对7号大班、中 班多名科区干部及现场矿压监测报告发现反应的支柱初撑力 低、漏顶、片帮、推棚等问题,没有认真安排整改落实。
3、计算机数值模拟法。
3
支护设计
三、应坚持动态设计的观念
1、同一工作面在不同条件的地段,应有不同的设 计。 2 、在实践中检验设计的科学性,根据监测数据不 断优化设计。 3、条件变化时及时变更设计。
4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四、采煤工作面控顶原则
根据采煤工作面冒顶有压、漏、推三个基本类型, 回采工作面支架必须具备“支、护、稳”的基本 性能,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2第二章回采工作面支护设备

2第二章回采工作面支护设备

四、特种液压支架
特种支架是为满足某些特殊要求而发展起来的 液压支架,在结构型式上仍属于上述基本架型。 (一)放顶煤支架 放顶煤支架用于特厚煤层采用冒落开采时支护 顶板和放顶煤。利用与放顶煤支架配套的采煤机和 工作面输送机开采底部煤,上部煤在矿山压力的作 用下将其压碎而冒落的煤通过放顶煤支架的溜煤口 流入工作面运输机。
单体液压支柱与铰接顶梁配套使用。 由于单体液压支柱使用高压液体进行升柱 和支撑, 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 了工作面的安全性,工作面的产量和效率 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单体液压支柱 支撤和移动仍靠人工进行操作,所以劳动 强度仍然较大,安全性仍然较差,工作面 的产量和效率的提高受到限制。
液压支架是以高压液体为动力,由金 属构件和若干液压元件组成。它使支架的 支撑、切顶、移架和输送机推移等工序全 部实现了机械化。因而大大地改善了回采 工作面的工作条件、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 度.有效地增加了劳动安全性,使工作面 的产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工 作面的自动化创造了条件。但液压支架对 煤层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初期投资较大。
以ZZ400/17/35型支架为例说明支撑掩护式支架 的详细结构。 ZZ4000/17/35型支架适用条件为:煤层厚度 2.0-3.2 m,煤层倾角小于25o,顶板中等稳定,底板 抗压强度≥2MPa。
ZZ400/17/35型支架的结构如图所示。顶梁由前梁3和 主梁6构成。前梁端部装有护帮板1,由护帮板千斤顶2操纵。 图示位置为护帮状态。采煤机截煤时,必须操纵护帮板千斤 顶,收回互帮板,让采煤机通过。两排立柱都直接支撑在顶 梁上,且向前倾斜,但后排立柱倾角比前排小,增强了切顶 能力。掩护梁和顶梁都装有侧护板,使支架具有良好的防护 性能。梁端距为245-296mm.变化量小,而且支架恒阻下降 时梁端轨迹向煤壁倾斜,顶板对顺梁的摩擦力可始终指向采 空区,因此改善了掩护梁、前后连杆的受力状况。

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设计

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设计

( )切眼 : 3 布置在工作面东侧 , 与轨 道巷及皮 带巷垂直 , 长 全
14 。 5 m
( )尾 巷 及 风 贯 : 4
尾巷布置在皮带巷 的南侧 , 间距为 2 m, 巷和皮 5 尾 带巷之间每隔 6 m掘进一个风贯。尾巷全 长 73 风 0 6 m,
贯全长 2 5×1 35 m) 3= 2 ( 。
煤层 倾 角 3—1 。 平 均 6 。直 接 顶 为 细 粒 砂 岩 , 1, 。 厚 2 1 m, .8 灰色 , 黑 色 矿 物 及 煤 线 。老 顶 为 页 岩 , 含 厚 3 8m, 色 , .8 黑 含植物化石碎片。直接底为砂质页岩 , 厚 59 m, .7 黑灰色 , 含植物化石碎 片。
21年 期 00 第6
鸯 差 技 纠.
4 1
综 采 工 作 面 回 采 巷 道 支 护 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07 0 ) 10 0
( 内蒙古伊泰集 团有限公 司大地精煤矿 , 内蒙 鄂 尔多斯
为了 确定综采工作面巷道支护合理参数, 分析 了采面情况, 照满足运输、 按 通风 、 人等安全 生产需要选择 了 行 巷道 断面和高度 ; 巷道 支
1 5 m 锚 杆 , 5X40 m 树 脂 药 卷 端 头锚 8 2 0m x2 ∞ 0 m 固, 间排距 60x 0 , 5 9 0 与锚梁锚 杆交错 施 打 , 梁 间距 锚 为 90 m, 用 q m 钢 筋焊 接 网 ; 帮采 用 1 0r 使 a 5 m 6 两 4× 10 r 9 0 m锚杆 , 5× 5 m a 20 m水泥药卷 , 头锚 固, 端 问排 距 60× 5 r 使用  ̄ r 冷拔钢 筋 网。此 外 , 5 60 m, a ,n 4m 对于 受断层或涌水影响地段 , 增加料石反底拱 支护措施 , 形 成全 断面封 闭式支护方式 。 4 3 煤 4回采巷道 支护 方案 的实践 应用 . 根据上述支护理论进行选 型的支 护方案 在 4 l、 l6 4 1 、14回采工作面顺槽 巷道成 功应用 , l0 4 1 效果 较好 ,

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确定及分析

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确定及分析
() 5

布 ,配套使用 K 3 5 2 5 2 3 、Z 35锚 固剂各 1支 ;顶部使用 3根
式 中 —— 钻孔 半径 ,m; z ——锚 固长度 ,m;
R — — 树 脂 药 卷 直径 ,m; .
锚索 ,间距 为 1 1 . m,排距为 2 7 . m,配套使用 1 K 3 5锚 支 25
掘进速度慢 。因此需要 对其 支护方 案进行 重新 核定 ,从 而 保证安全 、经济 回采 。
收 稿 日期 :2 1 0 0 1— 5—1 2
【 + 】
( 3 )
式 中
围 岩 完 整 系 数 ,0 3 .5<, . 5 <07 。
作者简 介:冯
浩 ( 93一) 18 ,男 ,陕西西安人 ,20 0 6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专业 ,现在北京华 宇丁程有 限公 司西
24 锚 固剂参 数 的选择 .
1 )锚 固剂长度采用式 ( ) 行确定 : 5进
z=
索 ,锚 索间距为 1 1 . m,排距为 27 . m。
由以上计算分 析最终 确定 :新 设计 的 回采 巷道 支护 顶 部用 6根锚杆 ,间距为 9 0 m,排距 为 7 0 0m 8mm,呈矩形 分
式 中 —— 锚 杆 长 度 ,m; 产一_顶 板 普 氏系 数 ;
口 ——巷道有效跨度 ,m;
— —
顶 锚 杆外 露长 度 ,取 10 m。 0r a
由式 ( ) 出 L=17 m,考 虑 顶 板 的 储 存 情 『 ,顶 板 1得 .7 兕 锚 杆 的 长 度取 2 0 . m。
图 1 原 回 采 巷 道 支 护 示 意 图 (11 11) 11
由式 ( ) 2 计算得 出 L :15 . m,考 虑采动影 响 ,这 里取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简介在煤矿采煤工作面的运营过程中,支护设计和顶板管理是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方面。

本文将介绍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高效进行顶板管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基本原则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安全性:支护设计必须保证工作面的安全运营,防止冒顶和事故的发生。

2.稳定性:支护结构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抵抗工作面的巨大压力和冲击力。

3.经济性:支护设计应考虑成本因素,尽量降低支护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4.可行性:支护设计要在实际操作中可行,符合现场条件和要求。

设计流程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通常遵循以下流程:1.收集资料:包括煤矿地质勘探报告、采煤工艺流程、采煤机技术参数等相关资料。

2.安全评价:对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瓦斯含量、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评估,确定支护设计的安全要求。

3.选择支护方式:根据评估结果和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支护方式,如钢支撑、锚杆支护等。

4.设计支护方案:根据选择的支护方式设计具体的支护方案,包括支架间距、支架高度、支架类型等。

5.优化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包括调整支架布置、加强支架位置的支护等。

6.完善设计:绘制支护设计图纸,标明支架布置、支架参数等详细信息。

7.施工实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保证支护的正确安装和调整。

顶板管理顶板管理是指对工作面上方地质体进行监测、预测和防治的一系列措施。

它的目的是保护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营,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监测预测1.定期检查: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潜在的冒顶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记录测量:记录和测量顶板的不同指标,如位移、裂缝、应力等,以便及时监测顶板的稳定性。

3.预测模型:根据顶板的监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预测顶板的变形和运动,为冒顶防治提供依据。

防治措施1.合理支护: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和设计方案,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锚杆支护设计

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锚杆支护设计
( 内蒙古科技 大学 矿 业工程 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4 1 ) 100
摘 要
在 综采 工作 面 回采巷道 中 , 道 受采动 影响较 大, 决 定 了其巷 道 支护 方法与 其他巷 道 巷 这
有 所不 同。锚杆 支护 技 术是 目前在 综采 工作 面回采巷 道使 用 的主要 支护技 术之 一。本研 究以 西曲矿 24 6综 采工作 面为工程 背景 , 用工程类 比法对该 工作 面回采 巷道 进 行初 步设 计 ; 用 悬 吊理 论 对 80 运 采
收 稿 日期 :0 1一l 2 21 1— 9
压强 度 12 M a 煤 层 ( 巷 道 切 割 ) 压 强 度 l 0 P , 被 抗 8 MP , 板岩层 抗压 强度 12MP , a顶 0 a全煤 巷道 上方 覆盖
岩层平 均容 重 2 N m , 道 切 割煤 层 的最 大 宽 度 5k / 巷
作 面上覆 2 及 4 煤 , 3煤 因风 化 现 象严 重 而 未 开 采 。 24 5综采 工作 面 、 24 6综 采 工作 面 同采 8煤 层 , 80 80 工程 条 件 基本 相 似 。8煤 层 厚 度 稳 定 , 厚 3 7 煤 .0~ 4 2 平均 39 煤 层 结构 24 ( .0 13 , .5m, .0m, .2 0 1 ) .8 煤
巷道进行锚杆支护设计 , 首先要评估全煤巷道所受的
采 动影 响过 程和破 坏程 度 , 准确定 位设计 目标 和巷 道 使 用要 求 。在设计 之前 , 要深 入 的调查 分析 围岩 的采
动影 响程度 、 松动 圈 、 压 显 现规 律 、 质 条 件 、 学 矿 地 力
性 质等 因素 , 必要 时 测试 原 岩 应 力 的方 向及 大小 , 得 到可靠 的巷道 支 护设计 基础数 据 资料 , 以取得 良好 的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
支柱完好:试压;更换;乳化液配比合理清洁;防 杂物进入。
27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⑵矿压监测监控 制度确保:采煤矿长组织,采煤副总负责实施。矿 设矿压组,由技术科归口管理。
监控原则:装面收作棵棵监控,初放期间强化监控, 正常生产选测监控,要点区、异常段、特殊点要点 监控。
过程控制:检测、补改、验测、填报、处理 。
支护设计
六、淮北矿业集团采用旳支护设计措施 七、支护设计实例。
12Βιβλιοθήκη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一、顶板管理旳主要内容 1、工作面支护 作用:提供作业空间,保持通风。 类型:按构造、材质、原理、作用等有不同旳类型。 2、采空区处理 作用:减轻工作面压力。 措施:全部垮落、缓慢下沉、充填、煤柱支撑法。 全部垮落放顶措施:密集支柱、无密集支柱、强制
称为工作阻力。 3、支柱最大载荷:支柱最大工作阻力 。 4、支柱平均载荷:支柱平均工作阻力。
10
支护设计
5、允许比压:单位面积底板破坏前承受旳最大压 力。
6、支护强度:支柱对单位面积顶板提供旳工作阻 力称支护强度。
7、对底板比压: 支柱对单位面积底板提供旳工作阻 力。
8、支护密度:单位面积内旳支柱数量。 11
5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支得起: 综合使用“支、切、让、挑”等手段,预防压垮。 ⑴支:用工作面空间基本支柱工作阻力平衡工作空
间上方垮落带岩重。依此可拟定基本旳支护强度、 计算支护密度及柱排距。
6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⑵切:切断下位岩层,预防顶板压力前移。依此拟 定末排支柱工作阻力,计算末排支柱旳线密度。
⑶让:适应裂隙带下沉。 ⑷挑:松动碎裂厚层难冒顶板。
7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护得好: 一是护住工作空间旳顶板不冒落; 二是确保回柱人员有工作空间; 三是控制端面顶板。

11-105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最终)

11-105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最终)

第一节巷道布置和工作面基本参数一、巷道布置本工作面正、付巷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正巷长度为1228m,付巷长度为1168m,切巷长度为240m。

附图一:巷道布置图二、巷道支护形式和断面特征:第二节支架设计选型计算一、液压支架选型原则1、支护强度应与工作面矿压相适应。

支架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要适应直接顶和基本顶岩层移动产生的压力,将空顶区的顶底板移近量控制到最小程度。

2、支架结构应与煤层赋存条件相适应。

3、支护断面应与通风要求相适应,保证有足够的风量通过,而且风速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4、液压支架应与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设备相匹配。

支架的宽度应与刮板输送机中部槽长度相一致,推移千斤顶的行程应较采煤机截深大100-200mm,支架沿工作面的移架速度应能跟上采煤机的工作牵引速,移架速度还应满足生产指标的要求,支架的梁端距应为340mm 左右。

二、液压支架选型依据及内容1、选型依据:支架选型前必须将工作面的煤层、顶底板及采区的地质条件全面查清、探明,编出综采采区、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2、选型内容:选择支架时,要确定下述内容:支架类型,如支撑掩护式或掩护式;立柱根数;支护阻力,包括初撑力、额定工作阻力;支架结构高度,包括最大和最小高度;顶梁和底座的结构形式、尺寸及其相对位置;对防滑、防倒、防片帮、调架、移架、端面维护等装置的要求;操作方式、阀组性能等。

三、基本支架初步设计1、基本支架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⑴支护强度(工作阻力)从理论上分析,合理的支护强度应正好与顶板压力相平衡。

支护强度过大,不仅增加支架重量和设备投资,而且给搬运、安装带来困难;过小则会造成顶板过早下沉、离层、冒落,使顶板破碎,造成顶板维护困难。

因此支护强度的大小应取决于工作面采场矿压的大小。

但由于目前对采场矿压的大小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计算,目前主要以经验法或实测数据,来确定支架的支护强度。

①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支架的支护强度:510,q KH Mpa γ-=⨯=8×3.3m ×2.5×103×10-5kg/m 3=66×10-2Mpa=0.66Mpa式中:q —支护强度;K —作用于支架上的顶板岩石系数,一般取5-8。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_OK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_OK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_OK
第一种方法是人工支护。

这种方法是最传统的方式,它主要依靠木材
或者钢材搭建支架来支撑工作面顶板。

根据工作面的不同,可以选择木工
构架、金属支柱、钢架或者木架来进行支持。

人工支护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小型工作面。

然而,人工支护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工作面进展缓慢、劳动强度大、不适用于大型工作面等。

第二种方法是机械支护。

机械支护是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来支撑工作
面顶板,如拱架、液压支架、皮带支杆等。

机械支护的优点是支撑力大、
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大型工作面。

然而,机械支护的缺点
是设备成本高、维护困难、需要专业操作人员以及对支撑设备有特殊的要求。

第三种方法是压裂支护。

压裂支护是在回采工作面进行压裂前注入高
压水泥浆或者高压树脂等材料,使岩石断裂并形成斷層,通过对岩石的压
裂来增强其自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

压裂支护的优点是施
工方便、效果明显、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作面。

然而,压裂支护的缺点是材料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
经验。

综上所述,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有人工支护、机械支护和
压裂支护三种主要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规模和要求的工作面。


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整体经济性、效果、施工难度等因素,并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还需要做好监测和维护工作,确保工作面的安
全和稳定。

回采工作面跨采大巷支护设计

回采工作面跨采大巷支护设计
Ja gHe—qn LuBa in ig, i o—c a g C e in—pn h n , h n Ja ig
囊 ~ 甏 。 ,
( azun o i y F i egMiigId s ru o P n ,e hn ,7 6 1C ia C oha g le , e hn n nut G opC M ay Fi eg2 10 , h ) C lr c n y r c n

Ab t a t Th 5 3 h g sr c e 8 0 i h—g a e c n e t n lmi i g wo k f c s mi e y g i g u v rc o sn h 一1 0 b g l n o h a g c a n rd o vn i a o n n r a e i n d b on p o e r si g t e 2 m i a e i Ca z u n o mi e,i h s n l t a ma y d si c h r ce it s,s c st e s l c a i a ,t e a p a a c f n r s u e,t e a i gt r e—c n ee i u a r h t n e ,t elw u — n it tc aa trsi n c u h a h ma l o p l l l r h p e r n e o ep e s r h g n h e mi e t r d cr l rac u n l h c o s p p r t n i Toa o d t ec l p e o a wa oti e st n y. v i h ol s fr d y,t e s p o d sg fp e e t g r o l i f ih d b s d o h ih p o u t n a d h g f c e c a o h u p  ̄ e i n o r v n i f al s i s e a e n t e h g r d c i n ih e f i n y,t e n o f n o i h p n i l fh a y l d a c o a ,a d t e r a wa u p  ̄ wi h e y ld ma e i s i r e p e o e v e n h r b r n h o d y s p o a t t e r c ce tra . h l Ke r s sr t e a rsr t e a i rt e p e e tt n o o ffl y wo d taa b h  ̄o taa b h vo h r s n a i fr o l o a

6.(第六章)-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

6.(第六章)-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

为了对老顶有个定量的认识以及预计老顶来压强度, 在对 老顶的分类中引入直接顶厚度 ∑ h 与采高 m 的比值 Km,即
Km
∑h 。 =
目前所使用的工作特性有如下几种: 目前所使用的工作特性有如下几种:
P/KN P/KN P/KN
P2 P1 P0 P’0 ΔS/mm P’0 P0
P2 P0
P2
ΔS/mm
ΔS/mm
急增阻式
微增阻式
恒阻式
急增阻式——支柱开始支设时,有一个极小的人为的初 支柱开始支设时, 急增阻式 支柱开始支设时 撑力P ,当支柱在顶板压力作用下, 撑力 0‘,当支柱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活柱开始下缩时便形 成了始动阻力P 而后随活柱下缩,工作阻力呈直线性急增, 成了始动阻力 0,而后随活柱下缩,工作阻力呈直线性急增, 这种支柱的可缩性量较小。 这种支柱的可缩性量较小。 可缩性很小,增阻较快,很快支撑顶板, 可缩性很小,增阻较快,很快支撑顶板,一般多用于薄煤 层工作面(下沉量小)。 层工作面(下沉量小)。 微增阻式——较小的初撑力 0’与始动阻力 0,随着活柱下 较小的初撑力P 与始动阻力P 微增阻式 较小的初撑力 与始动阻力 缩先有一个急剧增长过程,达到工作阻力P 缩先有一个急剧增长过程,达到工作阻力 1后,随着支柱继 续下缩,工作阻力的增长变得极为缓慢, 续下缩,工作阻力的增长变得极为缓慢,一直到支柱的最大 可缩性,也就是支柱的最大工作阻力时为止, 可缩性,也就是支柱的最大工作阻力时为止,此类支柱具有 较大的可缩量。 较大的可缩量。 初始增阻快,有利于及时支撑,后增阻较慢,可缩性较大, 初始增阻快,有利于及时支撑,后增阻较慢,可缩性较大, 一般适用于中厚煤层工作面。 一般适用于中厚煤层工作面。
第六章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

工作面回采基础知识

工作面回采基础知识

工作面回采基础知识一、工作面支护1、工作面支护,采用对棚支护,一梁二柱,前柱距梁头1.1m后柱距梁尾0.2m,对棚间距0.1-0.15m,棚档间距0.75m,排拒0.6m。

切顶线侧每对棚间设一根戴帽切顶支柱,迎山角5-10°,梁头、尾贴实顶板,支柱初撑力符合要求。

2、因煤壁片帮造成端面距超过规定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支护措施,端面距0.25-0.5m时,每隔1.5m打一根戴帽点柱,端面距超过0.5m时,每米补打一根支柱。

3、使用编织软铁丝网护顶,直径为12#铁丝,孔径8*8cm,每一截深使用两根枇子,梁头一根,向后0.3m一根,枇子长度1.0m,直径不小于0.04m。

二、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两端头上下出口高度1.6m,宽度0.8m。

端头使用四对八根长钢梁支护,梁长4m,每梁4根支柱,对棚两梁间距0.1-0.15m,棚档间距0.75m,交错前移,覆盖机头、机尾,执行以下规定:1、煤机割完端头时及时移梁至煤壁,并在煤壁侧及时打柱,同一梁的煤壁向后第二根支柱打在机头电机侧,另2根支柱打在切断线,确保机头外侧人行出口不小于0.7m。

端头支架距超前支架不小于0.5m,不大于0.7m。

2、当中部支架移好后,机头机尾顶至煤壁,两端头电机后侧单体支柱随时前移。

3、软底必须穿铁鞋,确保单体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

三、工作面两道超前支护1、工作面超前支护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B-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扶一梁一柱架棚,走向布置3排,长度20m。

2、支柱加在梁子中间,排距1.2m;(间排距允许误差±100mm)。

材料道布置方式为:一趟距材料道上帮0.6m架设,一趟距材料道下帮0.6m处架设,中间人行道不小于0.8m不大于1.2m。

溜子道布置方式为:一趟布置于40T溜子里侧,另一趟距溜子道下帮0.6m处布置。

中间一趟走向架棚贴40T运输机人行道侧架设。

两道超前支护所有单体支柱垂直顶板并有3~5°迎山角,安全阀走向布置,手把方向一致,超前支护单体成直线,拴好防倒绳,初撑力不低于90kN,工作面安全出口20m范围内,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棚与棚之间距离不小于0.8m,不大于1.2m,棚梁与顶板用半圆木或圆木将顶衬平或结实。

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1

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1

1-101回采工作面基本参数情况1-101回采工作面正副巷沿走向布置,切割巷沿倾向布置,矩形断面,正、副巷全部为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正巷走向长度1372米,副巷走向长度780米。

一、采煤方法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单一走向长壁全部跨落采煤法采煤。

1、采煤工艺(1)、采高确定根据本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和巷道布置情况,结合ZY3300--11/26型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适用条件及MG2X100/480-WD型双滚筒采煤机适宜采高,采高为1.6-2.5m。

(2)、落煤、装煤、运煤及支护设备选型落煤设备选型:选用MG2X100/480-WD型交流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落煤、装煤,采用端头斜切进刀方式,采煤机截割电机功率2*100KW,牵引电机功率2*30KW,调高电机功率20KW,截深630㎜,适宜采高0.35~2.35m,倾角≤10度,滚筒直径1250㎜,牵引速度0~7.4m/min。

运煤设备选型:工作面选用SGZ-764/40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电机功率2×200KW,输送能力1000t/h,刮板链速1.13m/s。

采用SZZ-764/132型转载机进行运转,转载机电功率132KW,链速1.24m/s,输送能力800t/h。

正巷采用两部SSJ-1000型胶带输送机运煤,电机功率2×90KW,皮带宽度1000㎜,输送能力630t/h。

支护设备选型:工作面采用ZY3300--11/26型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最小支撑高度1.1m,最大支撑高度2.6m,支架中心距1.5m,移架步距0.6m,支架初撑力1917KN,支架工作阻力3300KN,所需泵站压力31.5MPa,最小空顶距3390㎜,最大空顶距3390㎜,端面距不大于340㎜。

正、副巷超前支护选用DZ--2500~3200㎜型单体柱,配带0.6m短π梁(双链),超前支护长度25m(其中双排15m,单排为10m,)。

距两帮各1m支设,柱距1.0m。

第五章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

第五章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及支护方法

P
l cosa
W 3P(1 l1 ) sin( a)
l cosa
二、双铰式掩护支架分析 三、掩护式液压支架分析
适应条件: 1. 适于顶板压力来自机道上方; 2. 较破碎顶板; 3. 周期来压不剧烈的工作面,且顶板悬顶
P
l cosa 3P
Pa
P
但:
Q (1 l1 ) sin( a)
Pm a x
l cos a
当:
Q 0; W (1 l1 ) sin( a)
P 3P
l cos a
此时:
PW 3
l
l l1
cos a
sin( a)
pa
当 W=0 时:
Q
当 P =0时:
Q (1 l1 ) sin( a)
2)外注式要消耗乳化液;
3)外注式支设速度由液压泵流量决定。流量大, 支设快。
④ 适用条件:
薄煤层,工作面行人困难,来回拉枪困难→内注
缓及倾斜中厚煤层工作面中
→ 外注
二、液压支架
按照支架与围岩相互关系及其立柱布置方 式分三类:
支撑式支架 掩护式支架 支撑掩护式
支撑式支架: 立柱通过顶梁直接支撑顶板,对冒落矸石没有完
直立。

掩护
梁上的
载荷
W,
且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点
离后
铰为处
,同 1 l 3
理可推得:
Q P(1 l1 ) sin( a) W
l cosa 3
为了衡量工作阻力对顶板的支撑效果,常以支撑
顶板的支撑力Q与支柱工作阻力P的比值表示支撑效
率:
Q/P
(1 L1/L)sin(¦ ¦ )Α/cos¦ Α

综采工作面锚杆支护设计专篇

综采工作面锚杆支护设计专篇

XV1305综采工作面锚杆支护设计设计:审核:生产部长:总工程师:年月日XV1305综采工作面锚杆支护说明书一、地质基本情况XV1305综采工作面开采15#煤层,巷道布置情况见《XV1305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综合柱状图、巷道预计穿过的煤岩层性质见《XV1305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1、工作面位置及四周采掘情况地面位置:小车渠村西170米,二仙掌村东北390米。

井下位置:东为三水平一盘区回风巷、皮带巷及轨道巷(均已掘),西为白马寺逆断层,南为未采区,北为XV1304工作面采空区;上覆9#煤为92306、92308、91324工作面采空区。

2、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对应的地面为山沟坡地,地面标高在882.5-997.9米,工作面标高在524.6-598.6米。

本工作面开采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15#煤,煤层总厚度1.40-3.30米,平均2.10米,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2°—8°,平均5°。

3、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及直接顶:K2石灰岩,厚8.99—9.22米,平均厚度9.11米,深灰色,含燧石及动物化石。

伪顶:无。

直接底:泥岩,厚0.56-3.60米,平均厚度2.08米,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局部相变为泥质砂岩。

老底:铝质泥岩,厚9.60-9.70米,平均厚度9.65米,灰色,含黄铁矿及植物化石。

4、地质构造情况4.1、本工作面XV13054巷预计在掘进至距三水平一盘区回风巷向里290m处将揭露逆断层F43 (走向170°,倾向80°,倾角10°,落差H=1.4m),对掘进影响较大。

4.2、本工作面XV13054巷预计在掘进至距三水平一盘区回风巷向里530m处将揭露逆断层F45 (走向22°,倾向112°,倾角25°,落差H=6m),对掘进影响很大。

4.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局部底板将出现厚约0.2m的含黄铁矿泥岩区和厚0.3~0.8m 的泥质砂岩区,对掘进有一定影响。

回采工作面支护规范

回采工作面支护规范

回采工作面支护规范回采工作面支护规范为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一、超前支护(一)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联合支护,要求铰接顶梁彼此连接成整体,并使用水平销。

(二)超前支护长度自端头煤壁向前不得小于20米,柱距与铰接顶梁长度配套,排距以不影响设备移动、运送材料和行人、符合安全间距为准。

(三)超前支护必须采取防倒链、防倒绳、硬连接等防倒措施。

要求防倒链与顶板金属网或钢带固定,防倒绳和柱体捆绑并与整个超前连成整体,硬连接成线布置固定在柱体中部偏上部位。

(四)超前支护要求成排成线打设,并随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前移。

(五)超前支护选用高度适宜的单体,根据支柱行程至少预留不小于100mm的伸缩量,严禁超高、超低使用支柱。

底板松软、支柱钻底达到100mm/m时,支柱必须穿底鞋。

(六)超前支护支柱初撑力符合规定,柱径为100mm 的不得小于90KN(11.5MP),柱径为80mm的不得小于60KN(11.9MP)。

要求有班组检测记录,发现初撑力不达标的及时补液,发现支柱漏液、失效等必须及时处理。

(七)超前支护20米范围内每班设专人进行清理维护,要求无片帮、无浮矸浮煤、无失效支护,严禁堆放闲置物料,保持出口畅通。

二、端头支护工作面机头、机尾采用端头支架或过渡支架支护顶板,当支架侧护板距煤壁间距大于500mm时,采用π型钢梁配单体联合支护。

π型梁两根一组,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

两π型钢梁呈交错迈步式,错距与工作面循环进度配套,两梁间距0.1m,同步梁间距0.7m,超前梁的前端头要同支架的伸缩梁端头平齐,每推进一循环两钢梁迈步前移一次。

每增宽0.7m加一对л型钢梁,但要确保有一对梁间距宽度不小于0.8m的人行道。

在端头采空侧(即支架的切顶处)加设切顶排支柱,柱距0.3-0.4m,并打设戗柱,支柱加设防倒链。

三、工作面支护(一)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控制顶板,支架初撑力不低于泵站额定值的80%(24M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8
1.2.1支得起
1)支:用工作面空间基本支柱工作阻力平衡工作空 间上方垮落带岩重。依此可确定基本的支护强度, 计算支护密度及柱排拒。 2)切:切断下位岩层,防止顶板压力前移。依此确 定末排支柱工作阻力,计算末排支柱的线密度。 3)让:适应裂隙带下沉。 4)挑:松动破碎厚层难冒顶板。
1 回采工作面支护设计
1.1 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关系 1.2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 1.3 回采工作面支护要求及原理 1.4 回采工作面支护强度确定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
1.1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关系
1.1.1支架对顶板的工作状态
1)支架对直接顶的工作状态——“给定载荷”方案 在顶板岩层沉降过程中,支架对直接顶的工作状态 按“给定载荷”考虑是接近实际的。无论顶板沉降 到什么位置,直接顶给支架的作用力可以近似地看 成是恒定的。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9
1.2.2护得好
1)护住工作空间的顶板不冒落; 2)保证回柱人员有工作空间; 3)控顶端面顶板。
1.2.3稳得住
1)支架结构稳定; 2)提高支柱初撑力。
2020/9/22
工作面支护要求及原理
1.3.1回采工作面支护要求
《煤炭安全规程》对回采工作面支护作出了以下要求: 1.第53条规定: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 备用支护材料。使用磨擦式金属支柱或单体液压支柱 的工作面,必须备有坑木,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
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2
使用磨擦式金属支柱时,必须使用液压升柱器架设, 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 径为100mm的不得小于90KN,,柱径为80mm的不得 小于60KN。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确实达不到要求 的,在制定措施、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必须经企业 技术负责人审批。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 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 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时,必须 架好临时支架。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8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9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20
当悬顶距较大时,自身有一定支承能力,其作用 力无须支架全部承担,悬顶断裂后,在沉降过程中, 根据静力平衡,支架必须承受悬顶的全部重力(不 考虑力矩的作用)。 长悬顶触矸后,直接顶给支架的作用力: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4
b.“限定变形”方案
采场支架对岩梁运动采取“限定变形”,是指采场支 架对岩梁运动进行必要的限制。在支架阻力的作用下, 岩梁不能沉降至最低位态。岩梁进入稳定时的位态(岩 梁运动稳定时采场顶板下沉量)由采场支架的阻抗力所 限定。
支架在“限定变形”状态下工作时,支架阻力与取得 平衡的岩梁位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力学关系,可以建立 两者的力学方程。在支架刚度一定的条件下,要求控制 的位态越高,所需支架的阻抗力越大。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2
2)支架对基本顶的工作状态—“给定变形”“限定变形”
a.“给定变形”方案
在岩梁由端部断裂到沉降至最终位态的整个运动过程中,
支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岩梁运动速度,但不能对岩梁的
运动起到阻止作用。
在“给定变形”工作状态下,岩梁运动全过程中支架作用
力与顶板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1
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
梁、失效的磨擦式金属支柱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
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
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
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2.第54条规定: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4
1.4回采工作面支护强度确定
支护强度的计算是一个超静定问题,根据半定量的 支围关系、量化控制准则和成功经验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支护强度。
下面按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计算合理支护强度。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5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6
1.4.2基本顶初次来压期间
Qi>Ri

Qi>PiLK
式中, Qi —沿倾斜每米顶板给支架的作用力,N/m;
Ri —沿倾斜每米支架阻抗力, N/m;
Pi —回采工作面支架平均承载力, N/m2。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3
岩梁运动至最终状态时的顶板下沉量(如下图): 为防止支架在岩梁运动过程中被压死,最大允许缩量须满足: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6
支架围岩的双曲线关系如下图所示:
PT
Pmax
a
Pmin
K A
b b'
c
S
非法区
d
hA
h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7
1.2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 根据回采工作面冒顶有压、漏、推三个基本
类型,回采工作面支架必须具备“支”、 “护”、“稳”的基本性能,即“支得起”、 “护得好”、“稳得住”。
(1)支的准则 ①防止直接顶向采空区推垮; ②让基本顶缓慢沉降到要求的位态(防止冲击); ③保证支架不被压死; ④对可能发生剪切的采场,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 并进行采场来压预报。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7
(2)力学保证条件
①增加支柱初撑力和工作阻力,使直接顶和基本顶 紧贴(加大泵压,穿鞋或用大吨位升柱器等措施); ②支架能在不被压死的情况下,承担起基本顶的部 分作用力和全部直接顶的作用力。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13
1.3.2回采工作面支护原理
1.对直接顶—“支”与“护”两重性
支架要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在采场支护住直接顶,
使其不垮落;同时,由于直接顶比较破碎,支架还
必须能够护住顶板,使破碎岩块不能进入工作面。
2.对基本顶控制状态的选择
根据回采工作面的需要来选择支架的工作状态:
“给定变形”或“限定变形”。
2020/9/22
山东科技大学
5
1.1.2支架围岩的一般关系
支护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支架给予顶板的支撑力。 合理的支护强度应该能杜绝下列顶板事故:剪切冒落、 滑动冒落、冲击冒落;应该尽可能抑制下列顶板压力显 现:台阶下沉、破碎、离层、大悬顶、冲击载荷。
式中,A—直接顶作用力; ΔhA —控顶末排最大顶板下沉量; Δhi —要控制的顶板下沉量; K —位态常数,由岩梁参数和控顶距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