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 化 苦 旅 》
《 霜 冷 长 河 》
《 余 秋 雨 现 象 大 盘 点 》
三、Fra Baidu bibliotek涛
1、早期写诗,80年代中 期转向散文写作。 2、以描述西部边陲的自然 人文景观见长。 3、对大自然和边地人民充 满野性的原始生命力有深切 的亲和感,从中感悟人生。 4、境界开阔,行文豪放。 5、散文集《稀世之鸟》 《巩乃斯的马》《游牧长 城》。
巴 金
《 随 想 录 》
巴金《随想录》
巴金(1904-2005):《随想录》 自1978年12月1日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




第一篇为《谈〈望乡〉》,最后一篇为1986年8月20日的 《怀念胡风》,历时8年,共150篇。 依次结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 集》和《无题集》,总称《随想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 他反复呼吁建立一个文革¡ 博物馆¡ ¯ ±,为世人留下这一民族 灾难的见证。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 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反省/忏悔意识¡ ± 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 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 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 隶哲学像铁链似地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十 年一梦》)
二、报告文学
1976-1980年间,涌现出《一个冬天的童话》(遇



罗锦)、《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人妖之间》 (刘宾雁)、《船长》(柯岩)等一大批作品。 知识分子题材的报告文学热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 黄宗英:《大雁情》(秦官属) 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王运丰) 黄钢:《亚洲大陆的新崛起》(李四光)
30年代:消极的反抗,有意的孤行,在看似
闲适的表达中,包含了作家的现实反抗立场 和文化姿态; 90年代:与世俗化认同,对社会的物质化 追求和消费性文化需要做出趋同性反应。 因此,有人将报纸副刊上的散文称为文化 快餐文体。
二、重要的作家
(一)汪曾祺 (二)史铁生 (三)余秋雨 (四)周涛
汪曾祺
90年代的散文
新诗和戏剧走向没落,散文繁盛。 各种散文选本和散文集开始° 散文刊物《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
受到读者欢迎;一些文学杂志如《十月》、《收获》 等都开辟散文专栏;各大报纸的副刊腾出版面发表 散文和随笔。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 钱钟书等现代名人的散文集不仅有极大的销量,而 且引导了90年代散文的重要写作方向。闲适?
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一)诗化小说 汪曾祺说:“一个真正的小说家的气质也是一个诗 人。” (二)散文化小说 汪曾祺说:“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 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 马由缰,为文无法。” (三) 戏剧特征及其它 汪曾祺不仅希望小说像诗,像散文,还希望小说像 戏;从戏剧里,“尤其是新一点的戏里我们可以 得到一点活泼,尖深顽皮,作态” 。
三、回忆性散文
巴金:《随想录》《再思录》; 杨绛:《干校六记》《将饮茶》;
梅志:《往事如烟》;
90年代:韦君宜《思痛录》、季羡林《牛棚
杂记》、李锐《大跃进亲历记》等。
感伤与怀旧
一、巴金
1、80年代出版五集“随想录”。 2、“在我,自信和宣传的时期 已经过去,如今是总结的时候 了。” 3、“随想录”的成就 ⑴、“真”。 ⑵、剖析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⑶、文笔的娴熟。不事雕饰, 如出天然。 《怀念萧珊》《小狗胞弟》
汪曾祺早在20世纪40年代
就开始写小说,出版了 《邂逅集》,80年代初, 60多岁的汪曾祺开新花, 写了《受戒》、《大淖记 事》等,并一发不可收, 陆续出版了《晚饭花集》、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等 几个小说集,1994年,四 卷本《汪曾祺文集》出版。 重新写作的汪曾祺,半个 世纪一以贯之,可谓风情 依旧,这“依旧”就是他 始终如一的非小说特质。

袁原春:《百万大裁军》; 张辛欣:《北京人》; 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 贾鲁生:《丐帮漂流记》; 鲁光的《中国姑娘》;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胡平/张胜友的《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联二十周年 祭》; 蒋巍:《我问自己一千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二十周年祭》; 丛维熙:《走出浑沌反右派纪实》; 李辉:《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胡平/张友胜:《世界大串连》; 乔迈:《中国的水危机》; 徐刚:《伐木者,醒来》; 沙青:《北京失去平衡》,等等。
《受戒》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他在创
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响。短篇小说《受戒》与沈从 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 活态度与理想境界。 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 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 侧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插入成分,叙述当地 “当和尚”的习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 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
周 涛
二、余秋雨
1、《文化苦旅》《文明的碎 片》。 2、寻找“人文山水”,探 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成 为他游历和写作的冲动。 3、不以写景状物见长,而 靠丰富的知识和鞭辟入里的思 辨取胜。 4、关注知识分子的人格精 神问题。 5、艺术想象的诗性喷发、 当代人的生命体验。 6、“二余”论争。
余 秋 雨
在当地,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它既不比
别的职业高贵,也不比别的职业低贱,庵中的和 尚不高人一等,也不矮人三分,他们照样有人的 七情六欲,也将之看作是正常的事情,并不以之 为耻:“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 人提起。”——他们可以娶妻、找情人、谈恋爱, 还可以杀猪、吃肉。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 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 朴的生活理想。
三、杨绛
《干校六记》 ⑴、记写她于1970年7月至 1972年3月间在“干校”的生活。 包括“下放记劳”、“凿井记 劳”、“学圃记闲”、“‘小趋’ 记情”、“冒险记幸”、“误传 记妄”等六则。 ⑵、多写“干校”中的衣食 住行、劳动及同事间、夫妻间、 德往来彼此“小点缀”、“小插 曲”,从“干校”中知识分子群 体这一侧面,对“文革”作冷静 而深入的反思。
关注知识分子坎坷命运和精神创伤的 报告文学作品
刘宾雁:《第二种忠诚》
霍达:《国殇》
黄宗英:《小木屋》 苏晓康:《神圣忧思录》
问题报告文学热(1985年以后)
霍达:《国殇》 沙青:《北京失去平衡》(环保问题)
涵逸:《中国的小皇帝》
苏晓康:《阴阳大裂变》
其他重要的报告文学
哲思散文
一、学者散文
八九十年代一些人 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学 者的散文创作,不太 重视散文的文体规范, 而是有感而发,率性 写作,将学术思想和 理性思考融进散文里。 影响较大的有张中行、 金克木、余秋雨、王 小波等。
张 中 行
金 克 木
张中行(1909-)
《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流年碎影》 30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 诗与史的笔法。 闲散而又温暖的情趣。
杨 绛
杨绛:《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

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 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 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文字简约含蓄,语气温婉 旁观者立场 专注于大时代事件中的小插曲,书写个人的 见闻和感受。
孙犁
1、“人的一生,青年时容 易写出好的诗;壮年人的小 说,其中多佳作;老年人宜 于写散文、杂文„„” 2、多为怀旧之作。 3、深沉的哲理思索,洞悉 人生后的平静与质朴。 4、散文集:《晚华集》 《秀露集》《澹定集》《尺 泽集》《远道集》《老荒集》 《陋巷集》等。
孙 犁
四、抒情散文:贾平凹
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等,书写儿
童眼中美丽单纯的世界。 80年代中期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 展示陕南乡村的风景、文化和生活情态。 闲适风格。 虚、静的境界和简洁古朴。
五、学者散文:张中行、余秋雨等
从个人经验出发,引入关于文化和人生哲理
的思考,被称为文化散文/大散文。 学者 越界参与创作,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 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趋向。
80年代的散文

一、概述
以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为代表的五六十年代散文
创作体制的影响延续。 总的趋势:回到个人体验,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 游记、散文诗、随笔、传记文学、杂文、序跋、日 记、书信、小品文、报告文学等形式纷纷出现。 文体窄化趋势,剥离报告文学、杂文等,重提抒情 散文、艺术散文或美文等概念。 小说的散文化 散文化小说 散文诗 为散文文体的规范性提供了参照。

在《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中主张爱 的理想主义:
爱,永远是一种召唤,是一个问题。爱,是立于此
岸的精神彼岸,从来不是以完成的状态消解此岸, 而是以问题的方式驾临此岸。爱的问题存在与否, 对于一个人,一个族,一个类,都是生死攸关,尤 其是精神之生死的攸关。 史铁生的理想主义是一种个人的、开放的、宽容的、 注重过程的、充满爱心的理想主义。(许纪霖)
1、史铁生
《我与地坛》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不为救世(如张承志),只为救心,即自救。 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指出人有三种根本困境: 一是孤独,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无法与他人彻 底沟通; 二是痛苦,人生来有无穷的欲望,而实现欲望的能 力永远赶不上欲望的能力; 三是恐惧,人生来不想死,但总是要走向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