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散文

合集下载

1949_1976散文三大家

1949_1976散文三大家

1949_1976散文三大家
1949到1976散文三大家是杨朔、秦牧、刘白羽。

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山东篷莱人。

其散文特点是:结构精巧,富有诗意。

他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在发表的当时,以及80年代的一段时间,被看作是当代散文名篇,选入各种选本和中学语文课本中。

然而在写作的个人想像空间有了更大拓展的80年代中期以后,杨朔散文的“生硬”在读者的阅读中便急速凸显,“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模式,也转而为人们所诟病。

秦牧,广东澄海人,出版过《秦牧杂文》。

50年代,除中篇小说外,散文集有《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艺随笔《艺海拾贝》。

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长街灯语》等近十部。

其散文特点:知识性文学性结合,“熔知识性于文学性之中”。

秦牧60年代散文的写法,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合。

那些被广泛称道的作品,如《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土地》、《花城》等,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

刘白羽,北京人。

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报告文学和散文集。

《红玛瑙集》收入了作者60年代初最具特色的那些散文作品,如《日出》、《灯火》、《长江三日》、《樱花漫记》等。

其散文总的特点是:豪放激越。

因为他参加了40年代的内战,这是他感受和想像的“资源”,也是评价生活的标尺。

这决定了他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
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

散文中记叙事件,描绘场面,但最主要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八十年代散文:我们生活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散文:我们生活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散文:我们生活的八十年代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是用手摇式电话,先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某个地方或单位,用了半天才接通。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八十年代的散文。

八十年代散文:我们生活的八十年代母亲河你是大地的母亲,无时无刻的滋润着我们,你使花儿朝气蓬勃;使小草昂首挺立;是一棵小树变成茁壮的参天大树,使我们变得富有就像我所说的,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而我们呢,却只顾着自己享受你所带来的条件,快乐的生活着。

以前的你,朝气蓬勃,兴高采烈的游过大江南北,向我们招着手,哼着小调儿欢快的走了,而如今,你已“血流满面”,身上早已脏兮兮的了,我想:你是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啊!以前的你,朝气蓬勃,现在的你意不堪一击!而我也只能用一段顺口溜来描述你的现状: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表明了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我提倡大家珍惜水资源,爱护母亲河!八十年代散文:八十年代记忆咋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凉凉的况味。

雨下得还挺密的只需听那窗外的淅淅沥沥便知道了。

睡觉前和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

这时一首老歌从我窗前飘过。

是八十年代的老歌《站台》。

这时候我的思绪又一发不可收拾。

让我又想起了那个曾经让人激动、让人难忘、让人思念的年代。

八十代是一个充满了诗意了年代,在那样的年代人们很喜欢诗歌,很崇拜诗人。

那种痴迷度一点也不亚于九十年代的歌手和现在的超级女声。

那时人们写诗、念诗、背诗。

空气里也弥漫着诗情。

所以在那个年代很多的偶像就是像舒婷、顾城、海子、西川等能写出好诗的人。

八十代有一种书很受人们的欢迎,它的名字叫“小人书”,那时也有人称之为连环画。

记得小时候,能有几本“小人书”看不知有多高兴。

一放学我们就会跑到集市上去租书看。

有时候去迟了,只有扫兴而归。

也许正因为有了那个年代喜欢看“小人书”的习惯,所以现在我也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桌前细细咀嚼文学带来的惬意。

苏瓷瓷散文三则

苏瓷瓷散文三则

84在我看到这句话之前,我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上小学时,我就独自住进一个房间,墙壁上挂着一张硕大的曲线图,那是爸爸亲手绘制的,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变成圆点,然后用红线连接。

我非常害怕这张图,像密不透风的蜘蛛网笼罩着我。

深夜里,我常在噩梦中惊醒,月光打在下滑的红线上,如同肌肤上划过的血丝,让我很难过,因为一旦有下坠的趋势,就表明——我不是一个好孩子。

它的存空 房 间英国女作家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子》中写道:“女性要超越不平等,首先得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这房子包括适当的物质条件,而更主要的是女性完全自己主宰自己的心灵……”苏瓷瓷,生于80年代。

曾在精神病院工作五年,做过护士、宣传干事、迪厅领舞、酒店服务员、报社编辑。

至今在《今天》《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中国诗人》《诗歌月刊》《青年文学》《作家》《收获》《山花》《花城》《人民文学》《小说界》《长江文艺》《小说选刊》《火锅子》(日本期刊)等文学期刊发表诗歌、小说若干,作品曾入选年度小说、诗歌选本,曾获中国作协第五届文学新人奖——“春天文学奖”及首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

短篇小说《李丽妮,快跑》入选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第九夜》、随笔集《一个人的医院》。

苏瓷瓷散文三则苏瓷瓷85在,让我独自呆在房间也忐忑不安,我从来没有对爸爸说过,这个如命运罗盘一样的图谱带给我的无尽折磨,如我所愿,要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必须制止节节败退。

我一直想象着有天能撕掉它,虽然是在我的房间,但是我并没有支配权,并且这不是一个顺从、乖巧的孩子会做的事情。

直到初中二年级,曲线不可抑制地跌落,爸爸在一次盛怒之下一把扯下它,面对突然空白的墙壁和怒气冲冲的父亲,我第一次学会了阴冷的微笑——他已然对我失望透顶,几年做好孩子的骄傲成绩被他揉烂在手心,凭证已被销毁,伪装不必继续,我将正式开始成为一个恶劣的人。

在那个房间里,成长被越描越黑。

满墙壁的画,被撕掉了,那是不务正业的涂鸦;满抽屉的蚕,被丢掉了,那是分散精力的宠物;我喜欢的东西被逐一抽走,填补上他们对我的要求。

巴金《随想录》

巴金《随想录》

2、《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
(1)《随想录》出发点:它是巴金“用真话 建立起来的‘文革’博物馆”,也是他用纸和 笔建立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有人 则概括为:巴金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 反省。)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 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
平实的笔调,毫无技巧的写作模式。巴金认为: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 巧。” 如《怀念老舍同志》 《怀念萧珊》。
(3)对《随想录》的置疑及局限性的认识: 李欧梵先生的观点 其它的置疑
《随想录》的价值
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 四” 精神的批判 。 十分典型地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一般所经 历 过的文化心态。 由作为知识分子的忏悔而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 该 坚守的良知和责任。 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 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找回了久已失落的社会良 知。 以个人的流血的灵魂诉说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当代 精 神传统。 用现代文化来战胜社会上各种丑恶、落后和黑 暗 的事物。
《怀念萧珊》《怀念老舍同志》,《一颗核桃的喜 剧》, 《“毒草病”》《要不要制定“文艺法”》。
(2)《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巴金
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 “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包容了对历史和未 来的更大的忧虑。
首先,巴金不断反省自己的文革经历与奴 隶意识的联系。
最后,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 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 神的批判。
《随想录》由作为知识分子的忏悔而重新提出 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和责任,重新倡导 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
《“遵命文学”》、《“长官意志”》、《文学的作 用》、《要不要制订“文艺法”》, 《说真话之四》, 《“没什么可怕的了”》,《官气》、《“文革”博物 馆》、《二十年前》、《老化》、《怀念胡风》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80年代散文变革的起点是对60年代散文模式的反叛,要求回到个人体验,回到日常事态和心绪,要求对个人生活、情绪和心境进行书写。

这导致80你打你对散文概念的重新界定,叙事形态的报告文学和议论形态的杂文从散文中剥离,提出抒情散文、艺术散文和美文的概念。

80年代开始出现专门的散文随笔刊物,其主要作家有巴金,孙犁,杨绛,汪曾祺,黄裳等老作家,还有张杰,贾平凹,王英琦等青年作家。

老作家的作品,多半写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回忆亲朋旧友,处理当代史,尤其是文革有关伤害和苦难的记忆,是大多数作品涉及的方面。

在写作上主要继承现代文学中二三十年代散文的流脉,接续散文写个人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的传统。

90年代出现了散文热,二三十年代那些主要写日常生活,具有闲适情调的散文小品被发掘出来。

大量的学者积极参与散文写作,使得随笔成为散文中的主体,那些从个人经验出发,引入关于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的作品,在这个时期被称为文化散文或者是大散文。

|老作家的散文一些老作家在回忆往事的文章中,或悲悼怀念亲友,或记叙个人琐碎片段的经历,或对所见所闻的事情发表感言,用轻松随意的问题来直接讲述个人的经历、体验和思考,对反思文革提供了真切的个人经验。

这些作品主要有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记》《将饮茶》孙犁的《晚华集》《秀露集》《无为集》萧乾的《北京城杂忆》《未带地图的旅人》丁玲的《牛棚小品》等。

后来90年代还有季羡林的《牛棚杂记》韦君宜的《思痛录》李锐的《“大跃进”亲历记》。

巴金有《随想录》,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他对历史的反思,对某些思想的批判,对亲友的追忆,还有对自我的拷问,用朴实流畅的文字直白地讲述出来,因而被称为是“说真话的大书”。

其在严格的社会批判和自我反省中,坚持着对理性人性的坚定信仰。

代表有《怀念萧珊》《小狗包弟》。

孙犁在文革结束后进入散文随笔写作的高峰期,其风格平淡古朴,却耐人寻味,和巴金的热情峻急形成对比。

其在对往事故人的回忆中,透露出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饱经忧患的残破意识,用超然和平静的眼光来看待人生的悲喜。

80年代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80年代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版目录:第一册:1.散文两篇,朱自清,荷塘月色,绿 2.长江三峡,刘白羽3.雨中登泰山,李健吾4.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5.现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6.一次大型的泥石流7.蝉,法布尔8.记念刘和珍君,鲁迅9.包身工,夏衍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1.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穆青,陆佛为,廖由滨12.路标,魏巍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4.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毛泽东15.悼列宁,斯大林16.药,鲁迅17.百合花,茹志鹃18.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9.明湖居听书,刘鹗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1.诗经二首,伐檀,硕鼠22.察今,吕氏春秋2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4.廉颇蔺相如传,司马迁25.师说,韩愈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7.赤壁之战,司马光28.记王忠肃公翱事,崔铣29.芙蕖,李渔30.原君,黄宗羲第二册1.猎户,吴伯萧2.土地,秦牧3.樱花赞,冰心4.秋色赋,峻青5.“老虎团”的结局,谢雪畴6.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7.一月的哀思,李瑛8.王贵与李香香,李季9.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10.眼睛与仿生学,王谷岩11.人类的出现,李四光12.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13.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14.崇高的理想,谢铸15.拿来主义,鲁迅16.祝福,鲁迅17.荷花淀,孙犁18.母亲,高尔基19.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0.劝学,荀况21.鸿门宴,司马迁22.琵琶行(并序),白居易23.石钟山记,苏轼24.《梦溪笔谈》二则,采草药,雁荡山,沈括25.五人墓碑记,张溥26.狱中杂记,方苞27.梅花岭记,全祖望28.病梅馆记,龚自珍29.谭嗣同,梁启超30.与妻书,林觉民第三册1.天山景物记,碧野2.风景谈,矛盾3.海市,杨朔4.云赋,孙荪5.杨树,杨鉴普6.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7.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8.“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9.鲁迅的精神,瞿秋白10.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11.琐忆,唐弢12.火刑,郑文光13.义理、考据和词章,施向东14.简笔和繁笔,周先慎15.阿Q正传(节选),鲁迅16.虎吼雷鸣马萧萧,姚雪垠17.失街亭,罗贯中18.守财奴,巴尔扎克19.泼留希金,果戈理20.唐诗二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1.孔雀东南飞(并序)22.谋攻,《孙子》23.论积贮疏,贾谊24.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25.张衡传,范晔26.六国论,苏洵27.与朱元思书,吴均28.游黄山记,徐宏祖29.柳敬亭传,黄宗羲30.促织,蒲松龄第四册1.内蒙访古,翦伯赞2.化城,秦牧3.威尼斯,朱自清4.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马识途5.反对党八股,毛泽东6.个人与集体,刘少奇7.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8.狂人日记,鲁迅9.党员登记表,峻青10.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11.项链,莫泊桑12.柏林之围,都德13.讲讲实事求是,邓小平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15.《农村调查》序言,毛泽东16.《呐喊》自序,鲁迅17.《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18.雷雨,曹禺19.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20.窦娥冤,关汉卿21.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2.《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23.庖丁解牛,《庄子》24.过秦论,贾谊25.订鬼,王充26.阿房宫赋,杜牧27.《指南录》后序,文天祥2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9.左忠毅公逸事,方苞30.书博鸡者事,高启第六册1.范爱农,鲁迅2.爱国学者顾炎武,吴晗3.山地回忆,孙犁4.书塾与学堂,郁达夫5.雷电颂,郭沫若6.诗二首,静夜,闻一多,春鸟,臧克家7.小二黑结婚(上),赵树理8.小二黑结婚(下),赵树理9.夜,叶圣陶10.穷人的专利权,狄更斯1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12.语言的演变,吕叔湘13.我国古代的车马,《古代汉语》14.灯,巴金15.散文二首,丑石,贾平凹,菱角,秦牧16.一个极其重要的决策,毛泽东1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邓小平18.杂文两篇,文学与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9.唐诗二首,行路难,李白,兵车行,杜甫20.宋词二首,雨霖铃,柳永,扬州慢,郑燮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23.崤之战,《左传》24.伶官传序,欧阳修25.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26.项脊轩志,归有光27.报刘一丈书,宗臣28.复庵记,顾炎武29.治平篇,洪亮吉30.《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第六册1.娘子关前,周立波2.离不开你,茹志鹃3.汉堡港的变奏,柯岩4.我歌唱延安,何其芳5.西湖漫笔,宗璞6.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7.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8.春蚕(上),矛盾9.春蚕(下),矛盾10.结婚现场会(上),马烽11.结婚现场会(下),马烽12.警察和赞美诗,欧亨利13.灌园叟晚逢仙女,冯梦龙14.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陈宏天15.海洋与生命,童裳亮16.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17.杂文两篇,人生识字糊涂始,答北斗杂志社问,鲁迅18.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19.诗二首,归园田居,饮酒,陶渊明20.涉江,屈原21.荆轲刺秦王,《战国策》22.屈原列传,司马迁23.谏太宗十思疏,魏征24.柳毅传,李朝威25.原毁,韩愈26.教守战策,苏轼27.祭妹文,袁枚28.察变,《天演论》29.《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雎景臣30.陈州粜米。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文
第十三讲
2021/4/9
1
80年代散文的新特征
80年代的散文创作成就不及小说,以中 青年作家为主力。
富有影响的散文集有: 巴金《随想录》 陈白尘《云梦断忆》 杨绛《干校六记》 贾平凹《爱的踪迹》 曹明华《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
2021/4/9
2
80年代散文的新特征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 散文的审美存在。
2021/4/9
6
80年代报告文学述评
徐迟的报告文学具有题材科技化的特点; 理由的报告文学具有小说化的特点; 陈祖芬的报告文学主要具有深刻性和信息总 集的特点。
2021/4/9
7
90年代的散文热
一是旧作重刊层出不穷; 二是散文刊物增多; 三是染指散文者日众; 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
2021/4/9
2021/4/9
4
巴金的《随想录》
《随想录》作为巴金晚年 叩问、探索、总结历史 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 对历史与人生作出了深 刻的检视与理性的反思。 解剖自我、怀念旧人、 自我忏悔,敢于说真话, 反思文革。其中《怀念 萧珊》《小狗包弟》 《“文革”博物馆》 《说真话》等影响较大。
文革中摄于萧珊追悼会上
2021/4/9
13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会流行? 余秋雨散文的价值。 学界对余秋雨其人其文的批判。
2021/4/9
14
王小波的思想散文
王小波(1952-1997),生于北京,著 名作家,1980与李银河结婚。生前鲜为人知, 死后声名广播。出版的作品有:《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思维 的乐趣》等。

描写80年代农村生活的散文

描写80年代农村生活的散文

描写80年代农村生活的散文心灵的港湾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在我的内心深处,珍藏着我浓厚的恋乡情结,它将伴我走过我漫长的风雨人生。

岁月无情,把孩童变成青年,又把青年变成老人,也改变着我难以割舍的乡村。

那些曾经的如诗的画面,那些曾经的如画的风景,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却永久地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成为永恒的记忆。

(一)耕田的号子每每回到家乡,立于一望无垠的田头,父辈们那铿锵有力的耕田号子,似乎穿越时光,从远方缓缓传来,由模糊而渐清晰,由微弱而渐浑厚。

那号声是飘在空中最美的音符,是发自内心喊出的不可战胜的坚强。

它划过长空,穿透我们的身体,震撼我们的心灵。

它走过黎明,走过黄昏,与朝霞相拥,与落日同行。

它让空中的鸟儿也不敢歌唱,路过的歌唱家也羞愧难当。

它透过笔端,凝结为美丽的诗篇。

那号声里写满了憧憬,诉说着渴望。

拉犁的牛也心领神会,伴着号声,合着节拍,走出整齐有力的步伐,于是,平整的土地上泛起了均匀的犁花,这不是他们在这深情的土地上创作出的最美的画卷吗?(二)午收时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午收时节。

放眼望去,波浪滚滚的金色海洋占据了我整个视野。

儿时的麦收情景又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恍惚中,我又回到了儿时。

黄金铺地,老少弯腰。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收获。

大人们挥起闪亮的镰刀,一把把收割成实的麦子。

而我们则在田里或路上捡拾丢落的麦穗。

看着金灿灿的麦穗,籽粒饱满,在风中摇曳,多像胖墩墩的孩童在调皮地玩耍。

大人们挥汗如雨,但似乎并不显得怎么疲惫,面庞洋溢着幸福,眼神中写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他们用平板车把割好的麦子拉到场上,散匀,晾晒,然后赶着牛,拉着石磙碾压,一圈,一圈,一圈,又一圈。

麦秆在不知不觉中被碾得平坦了。

这时候就是我们的一番天地了。

我们小伙伴在平坦的麦秸上打滚,翻跟头,打螃蟹(侧翻)。

玩得不也乐乎,全然不觉得麦秸扎人。

场打好了,挑去麦草,把有麦糠的麦粒聚起来,用木锨扬去麦糠,一堆喜人的麦粒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5年级《忆读书》葛骁锋

5年级《忆读书》葛骁锋

五年级上册第26课《忆读书》一、教材分析《忆读书》是著名作家冰心于20世纪80年代末写的一篇散文。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述说了读书感受和认识,抒发了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冰心的三段读书经历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第2-6自然段,讲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自己下定决心读《三国演义》,在对章回小说有兴趣后,又读了《水浒传》和《荡寇志》。

课文第7自然段,讲述作者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红楼梦》的经历。

这两段经历让作者感受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并且领悟到为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道理。

第9自然段是作者老年时期读万卷书的经历,她从中明白了读书要有所比较,有所选择。

最后冰心发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感叹,并以此指导广大少年儿童。

“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从感受的角度看,作者前两段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直接指向“读书好”,而第三段读书经历和感受则得出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结论。

“读书好”是“多读书,读好书”的前提,“多读书”是“读好书”的必要条件。

“读好书”了就能更加明白“读书好”。

前两段读书经历和感受,作者用了大量笔墨一段一段地写具体了,突出了“读书好”就是文章的重点。

本文语言质朴,充满真情实感。

这伴其一生读书的经历让作者不由自主地感叹“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而这个快乐不是一般意义的、浅层次的开心。

童年时,稚手捧起《三国演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是自主读书的快乐。

读章回小说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字不认识,意思不理解,但只要下定决心读,就能越读越明白,直至能够被书中人物的命运牵动内心,这种快乐更是渗透内心的快乐。

本文在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对原文部分内容做了删减,所删减部分可视情况作为拓展内容让学生阅读体会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两个单元要素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这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有了一定的分条提取信息的能力。

八十年代的散文

八十年代的散文

八十年代的散文八十代是一个充满了诗意了年代,在那样的年代人们很喜欢诗歌,很崇拜诗人。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

说起来那已经是三十年之前的那段岁月了,幸好还有时间这道锁链来牵扯着,在拉动着,在跳跃着,带我们回到原先那段懵懂的时光里。

上了小学才知道同学们都住在周围,没有太远的路程,那时的街道没有现在这样宽敞,都是些里弄和胡同。

街上也没有很多的车,要是哪天看到一辆银白色的上海轿,啊,真好看!眼睛凑到玻璃窗上,瞪得老大的,扒着手使劲的往里看着,能坐一下多好!要是你中午时分经过学校,我们放学是没有电子铃的,都是门卫的老头站在操场上,摇着铃铛,如同古刹中缩小版的撞钟,那铛铛的声响能传到每一个教室。

也就几分钟的功夫,集体下楼来。

照例还是高个子的排头拿着三角旗站在最前,男生一列,女生一列。

离家最近的学生总是要排在最前边的。

出校门的时候,后面的人总是拉着前面人的衣服,怕被队伍甩掉了。

腾出的手会摸摸今天的“三带”,也就是水碗、抹布、红领巾。

还好带上了。

沿着街边的小路蜿蜒向前了走着。

可不像今天的孩子,父母领着上了自己的私家车一溜烟的去了。

那时我们是没有任天堂和电脑游戏玩儿的,记得每到课间的时候,操场上的爬杆和沙坑边平整的土地就成了我的游戏天堂。

男孩们特喜欢。

那爬杆足有两层楼那么高的,用绿色的油漆刷好,风干。

在下边准备好,号令一出,胳膊使劲上拽,腿夹住了杠子上蹿,看谁的速度快,看谁有气力。

谁先摸到顶端的横杆就是赢了,一出溜的下来,嘴里还不停的叫唤着,喔喔喔,我赢喽。

下一个在来,那是我们的接力赛。

女孩子们则是用废弃了的算盘珠,用结实的线绳串了,跳房子。

找来粉笔头在地上横平竖直的打格,还会不规则的在格里写上1、2、3、4、5等数字。

把珠串放在地上抬起一只脚,用另一只踢过去,谁命中了高分值就是赢了。

我想这其中是考验了平衡性,准确性的。

踢两次算一个来回,大家要把分值加起来,算算谁得的分高,这还加强了数学的演算,一举两得的游戏。

那边围起来一个圈,面朝里蹲着,一人手里拿着手绢,嘴里唱着“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着他快点快点抓着他”,被丢到的同学会猛然起身,抓起手绢,大步追赶丢他的人,“快跑快跑别让他逮到了快啊快啊”,前面的人顺势蹲到空位上“哈哈哈,没抓到吧”。

当代文学 80-90年代散文

当代文学  80-90年代散文

(五)90年代散文概述
1.散文热 作者群体庞大;专门刊物增多;大众传媒钟情 2.“学者散文” 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 张中行、季羡林、余秋雨等。 具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和人生阅历,将学 者的理性思考与生存的个人感受融合,显示 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现实文化建 设的情怀。
张中行(1909—2006)
3、抒情散文
真实表露作者自我情感体验, 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独特性强。 代表作家:史铁生、贾平凹、 汪曾祺、张炜等。 《我与地坛》——物我交融——生存感悟— —精神家园 生命叩问 容量丰富 内涵饱满 4、女性散文


狼山脚下还有另一座墓,气派大得多了,墓主是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中状元是一八四年,离一九0五年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 的科举制度只有十年,因此,他也是终结性的人物之一,就像终 结长江的狼山。 张謇中状元时四十一岁,已经感受到大量与科举制度全然背逆 的历史信息。他实在不错,绝不做“状元”名号的殉葬品,站在 万人羡慕的顶端上极目了望,他看到了大海的湛蓝。 只有在南通,在狼山,才望得到大海。只有在长江边上,才能 构成对大海的渴念。面壁数十载的双眼已经有点昏花,但作为一 个纯正的文人,他毕竟看到了世纪的暖风在远处吹拂,新时代的 文明五光十色,强胜弱灭。 ……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到我上学时期,论资历, 已经是老人物了。可是年岁并不很大,不过是“四十而 不惑”。看外貌更年轻,像是三十岁多一些。中等以上 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头发留前 不留后,中间高一些。永远穿长袍,好像博士学位不是 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 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总体特征
1.恢复散文文体精神:真实、真诚 2.散文本体意识自觉 以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作者个人的故事为主,以 表现主体丰富的心灵世界为主,以审美性为主。

八十年代的散文

八十年代的散文
一、八十年代散文发展
80年代,散文的发展面临着五六十年代形 成的文体模式的障碍。这种模式,通常表现为 以“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方式,来靠 近“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的主题和结构趋向, 以及追求散文的“诗化”和意境。
散文文体“窄化”的趋势,即将报告文学 等叙事性形态和杂文等议论性形态从散文中加 以剥离,重新提出了“抒情散文”、“艺术散 文”或“美文”等概念。报告文学、回忆录、 以及中传文学等,在许多批评家和散文作家那 里,不再被放置在“散文”的范畴里。
二、80年代散文创作题材、内容 与艺术审美追求
1、“历史”的记忆 2、抒情美文
第二节 巴金和他的随想录
《随想录》是巴金在1977—1986约十年间创作的散 文作品,共计42万字,五卷,包括《随想录》、 《无题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
集》。 (一)、《随想录》的思想内涵:
1.突出反映知识分子的自审意识。
2.蕴藏着对全人类的爱。
Hale Waihona Puke (二)、《随想录》的艺术风格
1、 真情的流露。 2、 对各种散文笔法的娴熟运用。 《随想录》的思想意义:人们习惯用“浩劫”来形容文 化大革命的十年。的确,那种类似于宗教崇拜的狂热和 疯狂的造神中所展现的人性的丑恶是怵目惊心的,是与 现代文明,乃至近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可以说它的发生 与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并同时 反映出人性层面的丑恶。而审视知识分子在这幕历史活 剧中的表演,挖出隐没于文化和人性深层的原因,便是 我们这个多难民族具有类运动免疫力,在此后健康发展 的关键所在。

80后优秀抒情散文3篇

80后优秀抒情散文3篇

80后优秀抒情散文3篇80后优秀抒情散文我是80后今天,突然神经质的用了这个题目的,本来是想写《家》的,可是又随兴改了。

改了就改了吧,随笔嘛!就当时随心所欲,疏散一下自己郁闷的心情啦!——题记自从上大学以来,有一个矛盾一直困扰着像我这样的一大堆女孩。

长的一般,但也不是很差,总是会有某个人喜欢的类型,但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也许我们这样的的一群女孩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内心很丰富的一群女孩。

她们敏感,害羞,但又胆大,爱憎分明。

喜欢帮助别人,但又有时连自己也帮不了。

明明很喜欢一个男生,却打死也不敢面对面的表白。

但是,如果给她们一支笔,一张纸。

她们会写下一段很真实的感情,那种爱,是歇斯底里的,很少有人能懂得。

这样的女孩,最容易犯傻的事就是一见钟情,一次,只要一眼,就够了。

这样的一见钟情会让她们记住一辈子。

可是,那样的男生也往往不属于她们这样的女孩,因为,那样的男生,读不懂这样的女孩。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女生了。

自从上大学之后,自己好像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那个爱情故事里,作茧自缚,不肯挣脱那个小小的只属于自己的蛹。

当遇上自己不喜欢的男生追求时,总是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

可是,我宁愿束缚在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里,也不肯迈出一小步,试着去接受被爱的滋味。

也许,因为这样,自己也没有像那些漂亮的或是不漂亮的同学一样,谈上一次正儿八经的,属于两个人的小幸福。

但是,一切已经注定了,自己再怎么也无法回到过去,重新开始过去的生活。

如今,踏入了社会,刚踏出校门的自己,也迎来了一两次短暂的恋情,虽是同学介绍的,但两个人见面,彼此的印象都挺好,所以,就这样,两个不相识的人就这样相恋了。

可是,终究是异地恋。

刚开始,两个人情绪都很高,彼此发短信表达爱意。

但是,遗憾的是,我渐渐的发现,两个人的共识越来越少,而抱怨越来越多。

以前总是喜欢说自己的工作情况,可是,慢慢的,两个人都不说了。

不是说因为不爱或是找到了新欢,而是因为厌倦。

我的确厌倦了,厌倦了他的冷淡,厌倦了他只是上QQ问一两句象征性的话语,厌倦了他不思进取,只活在今天的幸福中的那种萎靡不正,厌倦了他不会关心人的态度。

80、90年代散文

80、90年代散文

余秋雨

探索文化历史的兴衰是余秋雨《文 化苦旅》的主要思想。他的散文往 往大处着眼,微处落墨。

不管是《道士塔》《莫高窟》《白 莲洞》《都江堰》,还是《风雨天 一阁》,作者都是对历史留下的遗 迹作极具个性的诗性解剖和文化阐 释。
《文化苦旅》在文体上也有新探索。 文字中融入文化、历史、心灵等多 方位的阐释。旨意大开大合,文笔 纵横捭阖,显示出解放散文的雄心 和魄力。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故事+诗性 语言+文化感叹”的流水线生产模 式,有些篇章抒情过于泛滥、不加 节制,甚至有些矫情。
董桥 兰人,原名简敏媜)从台 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 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 作,后任联合文学杂志社 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 业创作。第一本散文集 《水问》收入了她大学四 年写的35篇散文,内容虽 然局限于校园生活,但反 映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 心灵成长的轨迹。 简媜的散文表现出强烈的 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
.

1980年代,以一批老作家的回忆和悼念性散文最 引人注目。冰心、巴金、孙犁、萧乾、陈白尘、柯 灵、杨绛、汪曾祺、黄裳等人,都有回忆性散文发 表,因而有论者认为“老年散文”成就突出是这一 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孙犁 1980年代有散文集《晚华集》 《秀露集》《澹定集》《老荒集》 《陋巷集》《如云集》《尺泽集》 等。 孙犁晚年的散文充满哀伤悲凉的 思想情感,风格沉郁凝重。 《亡人逸事》《乡里旧闻》是其 中的代表,它们通过对凡人琐事 的追忆,描摹抒发时代的沧桑悲 凉与人事的忧伤喟叹,渗透着深 深的悲剧气息。 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长与鲁迅散 文的韵味相融合,拓展了他的创 作视野,丰富了他的创作内涵。
孙犁
杨绛在1980年代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由《下放记别》《凿井记劳》 《学圃记闲》《“小趋”记情》 《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组 成。 《干校六记》是个相当个人化的文 本,在对往事的追忆中体现出浓厚 的知识分子趣味和情怀。 冷静平淡,娓娓而谈,精致简洁, 有时又伴以诙谐幽默,显示了在极 端荒谬的岁月中、在人性极端扭曲 之时,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精神 追求。

80年代优秀散文3篇

80年代优秀散文3篇

80年代优秀散文3篇80年代优秀散文陈白尘——云梦断忆我们这干校的所在地被人们起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叫“向阳湖”。

但我并未看到湖,除了附近两个大水塘。

据一位有嗜古之癖的“革命群众”考证说,这儿一带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

在四周丘陵地带中间有很大一片沼泽地,这沼泽地正证明它是云梦泽的遗址。

当年云梦泽很广阔,自然不仅限于这点地区,否则秦始皇不会从咸阳来游,而汉高祖也不会托游云梦而借此擒拿韩信的。

也许因为韩信是我的同乡,我喜欢叫它云梦泽。

这是否因为联想到自己也会在云梦泽被擒呢?那倒没有的,因为我手里无兵权,还不够格。

不过因为并不喜欢那个新名称而已。

这地方,阴雨很多,其实是少见阳光的;况且在“史无前例”的日子到来之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更改姓名,以示“革命”的事例很多,想到他们,总觉得肉麻。

比如有位女性,因为父亲不够光彩而改从母姓,并且改名忠青,这就是以肉麻当效忠了;可是江青一倒,她只好连忙再次改名换姓,可惜已经迟了!因此,我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叫它云梦泽的好。

何况它既然无湖,而沼泽地却到处可见,这也算是忠实于历史吧。

自然,如果遇到地理学家,定要循名责实起来,也是不妥的。

如今这儿除了残留着几处荷塘——而且又被我们这群“农业专家”给毁了——以外,实在想象不出它烟波万顷如云如梦的丝毫景象来。

有的只是大片沼泽之中,间有几块“无名高地”和一条小河。

到处荒草丛生,却无一株树木。

水禽是有的,野鸭和雁群有时也暂时栖止,隔夜便又飞去。

三年之中,我曾见到过一只白鹤,但仅仅是一只,而且也仅仅是那么一次。

飞禽呢,大概是无枝可栖,很少;有的是白颈乌鸦,又很讨厌。

另外,只有但闻其声的云雀,在高空里自得其乐地歌唱,也并不多。

至于走兽,除了放牧的水牛之外,很少见到什么。

即使是牛,如果离开牧童,深入沼泽地带,它也“不能自拔”,每每陷死泽中。

许多整架的牛骨在沼泽地附近时有所见,足以为证。

就是在这样不毛之地上,我们的干校却企图创造出一座“世外桃源”来。

第六章 散文

第六章 散文

第二节 80年代的散文创作



一、巴金与《随想录》
“20世纪的良心”。 “一部说真话的大书”:1978-1986,150篇, 42万字,5卷:《随想录》、《无题集》、《探 索集》、《真话集》和《病中集》。 “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 对“文革”的反思。“长歌当哭须在痛定之后”。 《怀念萧珊》、《小狗包弟》等。 讲真话,抒真情,求真理。 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不平衡。
二、杨绛的散文




(1911-),原名杨季康,40年代剧本《称心 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80年代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 译作有《堂.吉珂德》、《小癞子》 等。 《干校六记》记述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 “五七干校”中的生活,大多是个人亲历亲闻 的“琐事”。 明代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的影响。 六部分: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 “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艺术性:以“正常”出“反常”。 恬淡、平和、幽默、睿智的风格。
昆明的雨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 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 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 菌,味极鲜腴。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 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 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 夸张的旺盛。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 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马齿苋现在很少有人吃。古代这是相当重要的菜 蔬。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 齿苋。我们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 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 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 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余秋雨
1、《文化苦旅》《文明的碎 片》。 2、寻找“人文山水”,探 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成 为他游历和写作的冲动。 3、不以写景状物见长,而 靠丰富的知识和鞭辟入里的思 辨取胜。 4、关注知识分子的人格精 神问题。 5、艺术想象的诗性喷发、 当代人的生命体验。 6、“二余”论争。
余 秋 雨
三、回忆性散文
巴金:《随想录》《再思录》; 杨绛:《干校六记》《将饮茶》;
梅志:《往事如烟》;
90年代:韦君宜《思痛录》、季羡林《牛棚
杂记》、李锐《大跃进亲历记》等。
感伤与怀旧
一、巴金
1、80年代出版五集“随想录”。 2、“在我,自信和宣传的时期 已经过去,如今是总结的时候 了。” 3、“随想录”的成就 ⑴、“真”。 ⑵、剖析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⑶、文笔的娴熟。不事雕饰, 如出天然。 《怀念萧珊》《小狗胞弟》
周 涛
80年代的散文

一、概述
以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为代表的五六十年代散文
创作体制的影响延续。 总的趋势:回到个人体验,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 游记、散文诗、随笔、传记文学、杂文、序跋、日 记、书信、小品文、报告文学等形式纷纷出现。 文体窄化趋势,剥离报告文学、杂文等,重提抒情 散文、艺术散文或美文等概念。 小说的散文化 散文化小说 散文诗 为散文文体的规范性提供了参照。
孙 犁
四、抒情散文:贾平凹
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等,书写儿
童眼中美丽单纯的世界。 80年代中期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 展示陕南乡村的风景、文化和生活情态。 闲适风格。 虚、静的境界和简洁古朴。
五、学者散文:张中行、余秋雨等
从个人经验出发,引入关于文化和人生哲理
的思考,被称为文化散文/大散文。 学者 越界参与创作,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 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趋向。
关注知识分子坎坷命运和精神创伤的 报告文学作品
刘宾雁:《第二种忠诚》
霍达:《国殇》
黄宗英:《小木屋》 苏晓康:《神圣忧思录》
问题报告文学热(1985年以后)
霍达:《国殇》 沙青:《北京失去平衡》(环保问题)
涵逸:《中国的小皇帝》
苏晓康:《阴阳大裂变》
其他重要的报告文学
90年代的散文
新诗和戏剧走向没落,散文繁盛。 各种散文选本和散文集开始° 散文刊物《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
受到读者欢迎;一些文学杂志如《十月》、《收获》 等都开辟散文专栏;各大报纸的副刊腾出版面发表 散文和随笔。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 钱钟书等现代名人的散文集不仅有极大的销量,而 且引导了90年代散文的重要写作方向。闲适?
汪曾祺早在20世纪40年代
就开始写小说,出版了 《邂逅集》,80年代初, 60多岁的汪曾祺开新花, 写了《受戒》、《大淖记 事》等,并一发不可收, 陆续出版了《晚饭花集》、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等 几个小说集,1994年,四 卷本《汪曾祺文集》出版。 重新写作的汪曾祺,半个 世纪一以贯之,可谓风情 依旧,这“依旧”就是他 始终如一的非小说特质。

袁原春:《百万大裁军》; 张辛欣:《北京人》; 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 贾鲁生:《丐帮漂流记》; 鲁光的《中国姑娘》;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胡平/张胜友的《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联二十周年 祭》; 蒋巍:《我问自己一千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二十周年祭》; 丛维熙:《走出浑沌反右派纪实》; 李辉:《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胡平/张友胜:《世界大串连》; 乔迈:《中国的水危机》; 徐刚:《伐木者,醒来》; 沙青:《北京失去平衡》,等等。
30年代:消极的反抗,有意的孤行,在看似
闲适的表达中,包含了作家的现实反抗立场 和化需要做出趋同性反应。 因此,有人将报纸副刊上的散文称为文化 快餐文体。
二、重要的作家
(一)汪曾祺 (二)史铁生 (三)余秋雨 (四)周涛
汪曾祺
在当地,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它既不比
别的职业高贵,也不比别的职业低贱,庵中的和 尚不高人一等,也不矮人三分,他们照样有人的 七情六欲,也将之看作是正常的事情,并不以之 为耻:“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 人提起。”——他们可以娶妻、找情人、谈恋爱, 还可以杀猪、吃肉。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 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 朴的生活理想。
哲思散文
一、学者散文
八九十年代一些人 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学 者的散文创作,不太 重视散文的文体规范, 而是有感而发,率性 写作,将学术思想和 理性思考融进散文里。 影响较大的有张中行、 金克木、余秋雨、王 小波等。
张 中 行
金 克 木
张中行(1909-)
《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流年碎影》 30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 诗与史的笔法。 闲散而又温暖的情趣。
二、报告文学
1976-1980年间,涌现出《一个冬天的童话》(遇



罗锦)、《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人妖之间》 (刘宾雁)、《船长》(柯岩)等一大批作品。 知识分子题材的报告文学热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 黄宗英:《大雁情》(秦官属) 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王运丰) 黄钢:《亚洲大陆的新崛起》(李四光)
巴 金
《 随 想 录 》
巴金《随想录》
巴金(1904-2005):《随想录》 自1978年12月1日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




第一篇为《谈〈望乡〉》,最后一篇为1986年8月20日的 《怀念胡风》,历时8年,共150篇。 依次结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 集》和《无题集》,总称《随想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 他反复呼吁建立一个文革¡ 博物馆¡ ¯ ±,为世人留下这一民族 灾难的见证。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 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反省/忏悔意识¡ ± 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 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 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 隶哲学像铁链似地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十 年一梦》)
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一)诗化小说 汪曾祺说:“一个真正的小说家的气质也是一个诗 人。” (二)散文化小说 汪曾祺说:“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 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 马由缰,为文无法。” (三) 戏剧特征及其它 汪曾祺不仅希望小说像诗,像散文,还希望小说像 戏;从戏剧里,“尤其是新一点的戏里我们可以 得到一点活泼,尖深顽皮,作态” 。
1、史铁生
《我与地坛》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不为救世(如张承志),只为救心,即自救。 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指出人有三种根本困境: 一是孤独,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无法与他人彻 底沟通; 二是痛苦,人生来有无穷的欲望,而实现欲望的能 力永远赶不上欲望的能力; 三是恐惧,人生来不想死,但总是要走向死亡。
《 文 化 苦 旅 》
《 霜 冷 长 河 》
《 余 秋 雨 现 象 大 盘 点 》
三、周涛
1、早期写诗,80年代中 期转向散文写作。 2、以描述西部边陲的自然 人文景观见长。 3、对大自然和边地人民充 满野性的原始生命力有深切 的亲和感,从中感悟人生。 4、境界开阔,行文豪放。 5、散文集《稀世之鸟》 《巩乃斯的马》《游牧长 城》。

在《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中主张爱 的理想主义:
爱,永远是一种召唤,是一个问题。爱,是立于此
岸的精神彼岸,从来不是以完成的状态消解此岸, 而是以问题的方式驾临此岸。爱的问题存在与否, 对于一个人,一个族,一个类,都是生死攸关,尤 其是精神之生死的攸关。 史铁生的理想主义是一种个人的、开放的、宽容的、 注重过程的、充满爱心的理想主义。(许纪霖)
《受戒》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他在创
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响。短篇小说《受戒》与沈从 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 活态度与理想境界。 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 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 侧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插入成分,叙述当地 “当和尚”的习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 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
三、杨绛
《干校六记》 ⑴、记写她于1970年7月至 1972年3月间在“干校”的生活。 包括“下放记劳”、“凿井记 劳”、“学圃记闲”、“‘小趋’ 记情”、“冒险记幸”、“误传 记妄”等六则。 ⑵、多写“干校”中的衣食 住行、劳动及同事间、夫妻间、 德往来彼此“小点缀”、“小插 曲”,从“干校”中知识分子群 体这一侧面,对“文革”作冷静 而深入的反思。
杨 绛
杨绛:《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

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 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 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文字简约含蓄,语气温婉 旁观者立场 专注于大时代事件中的小插曲,书写个人的 见闻和感受。
孙犁
1、“人的一生,青年时容 易写出好的诗;壮年人的小 说,其中多佳作;老年人宜 于写散文、杂文„„” 2、多为怀旧之作。 3、深沉的哲理思索,洞悉 人生后的平静与质朴。 4、散文集:《晚华集》 《秀露集》《澹定集》《尺 泽集》《远道集》《老荒集》 《陋巷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