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时间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成果提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
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
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
四层次说:(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新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将其规范为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这是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現,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四)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纟因蕴化育出來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分为)
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宗心态,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
社会意识形态-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他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
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博之四海,传于后世。
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法权观念)& 高层意识观念(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与广义相对)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被称为“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2、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中国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中国文化是中国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有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3、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三)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国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4、掌握正确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方法:
(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二)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5、(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的特点:
(一)按词的构造: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二)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腔。(三)从音义对应的角度看:汉语是一个音节对应与多个词(语素)
6、一般认为汉字起源与图画。
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在龟甲和个别石器上的二十多个刻符,时间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期的早期,暂把这时期作为汉字起源的上限。
当图画文字和龟甲、石器刻符岩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就成为一种文字体系。
今所见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此后经历了西周金文、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和魏晋以来的楷书。
殷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结构方式在甲骨文中已具备。但甲骨文毕竟还处在汉字发现的早期阶段,有些方面还比较原始。
金文是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所采用的字体,其书写完全线条化,象形性较弱,从构造看,已形成相当严密的文字体系。
隶书是在汉代成熟且通行的字体,其打散了小篆的线条,实现了书写的笔画化,从此汉字完全失去了象形性。
楷书流行与魏晋,成熟于隋唐,一直适应至今。
7、从舞阳贾湖刻符至今码汉字已有八千年的发展历史。其规律和趋势:
(一)汉字一直顽强地坚持表意特点,不断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二)汉字在易写和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符形进行调整,以实现简繁适度的优化造型。
(三)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简化自己的构形体系。
(四)汉字必须在自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规范。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
世界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表音和表意是图画文字发展的两大趋势。汉字和其他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有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它与其他古老文字不同的是,那些古文字在演变中有的停止使用而丧失了生命力,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惟有哈尼,从未间断地被使用至今,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代表着世界文字的这一重要发展方向。
9、目前世界公认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是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
10、世界公认的最早一次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有星孝人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
11、对现代天文学贡献最大的,要数新星与超新星的记录。公元前134年夏历六月,“客星见于房”(《汉书·天文志》),是中国文献最早记录的新星。
12、中国对日月食的记载,也是世界上最早、最丰富的。
13、中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的葛天氏、黄帝、尧、舜时代,就在长期观察日月星辰方位与四季变化的基础上,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仪。
14、宋代天文学家苏颂设计建造的水运仪象台尤其受到国际高度评价,人为它“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15、元代郭守敬于1276年在此基础上制成简化的浑仪-简仪。
16、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中国先民就开始把天体黄道、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28个星区,每个星区各取一星为主,称为二十八宿。
17、战国天文学家石申著《天文》8卷(后卷尊称为《石氏星经》),除二十八宿距星之外,还记录了121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18、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
19、如同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影响了整个欧洲数学一样,公元1世纪成书的《九章算术》也对中国古代数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该书9章246个数学问题,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对面积和体积的各种算法以及应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
20、《九章算术》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朝鲜和日本都曾用它作教科书。
21、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界升起了两颗巨星-刘徽、祖冲之。
22、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连续出現在13世纪中叶至14世界初年的50年中,被称为“宋元四大数学家“。
23、中医学是至今依然屹立于现代世界科学之林的惟一传统科学。它以完整系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