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f9七年级上全册数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
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
七、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
答案:A 与B ; C 与D
A
B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³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答案:
能力提高训练
1、一个长方形,长19cm ,宽18cm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41,再加上班上学生的4
1
,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
有多少学生?
答案:36
八、板书设计
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
小依次为11、8、 7、5、3
九、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a、按底面
b、按侧面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