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
第十二章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十二章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58da77866fb84ae45c8d8b.png)
依据研究的主题,理清研究记录中的意义分布和相互关系,编组成号码系 统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工作内容。斯伯来德里的分类系统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 ①空间(地点的物质环境);②行动者(参与事件的人);③活动(有关 人员的一系列活动);④实物(在场的物品);⑤行为(有关人员的单一 行为);⑥事伴(有关人员的一系列活动);⑦时间(事件 发生的先后序列);⑧目标(有关人员希望完成的任务); ⑨感受(感受到的和表现出来的情绪)。
2、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
研究者自己的语言一般分为描述型语言与分析型语言两种,前者是一种 “隐蔽性语言”,后者是一种直接的“介入性言语”。
3、充分尊重读者
考虑自己的读者是“谁”是撰写质性研究报告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节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与思维方式 一、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技巧
在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中,无论是类属分析还是情境分析,研究者都需要 运用一些操作技巧与分析技巧对资料进行归类。
第四节 质性研究报告的成文结构与原则 一、质性研究报告的成文结构
质性研究报告一般要包括6个部分: 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背景知识;研究的方法策略;研究的结果;
研究的结论。
二、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
质性研究报告一般要包括6个部分: 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背景知识;研究的方法策略;研究的结果;
研究的结论。
.情境分析就是将资料置身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当中,按照事件发生 的先后顺序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呈现出在整体脉络下的各部 分之间的连续性。 .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访谈片段、观察事 件、故事等。 .情境分析的步骤:第一步要求系统认真地通读资料,发现资料中的核心叙 事、故事的发展线索以及组成故事的主题内容。第二步是按照已经设立的编 码系统为资料设码。第三步就是要对资料进行归类。 .情境分析的优势与不足。
第十二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第十二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e00c7b27284b73f24250ca.png)
1 + b0i z −1 H i (z ) = 1 + a0i z −1
1 + b1i z −1 + b0i z − 2 H i (z ) = 1 + a1i z −1 + a0i z − 2
一阶节为
x1 = x − a0i z −1 x1 x = x1 (1 + a0i z −1 )
x2 = x1 + b0i z −1 x1 = x1 (1 + b0i z −1 ) x2 1 + b0i z −1 Hi ( z ) = = x 1 + a0i z −1
b1i H i (z ) = 1 + a0i z −1
b2i + b1i z −1 H i (z ) = 1 + a1i z −1 + a0i z − 2
例:某连续系统的转移函数为
2s + 4 H (s ) = 3 s + 3s 2 + 5s + 3
试用几种形式模拟此系统。 解:1)直接形式
H (s ) =
三、信号流图的性质 1、信号只能沿箭头方向传输,支路的输出是该支路输入与支路 增益的乘积。 2、结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总和信号传送到 所有输出支路。 3、具有输入和输出支路的混合结点,通过增加一个具有单位传 输的支路,可以把它变成输出结点来处理。
4、给定系统,信号流图形式不是唯一的。 5、流图转置后,其转移函数保持不变。 *转置:把流图中各支路的信号传输方向调转,同时把输入、输 出结点对换。
与书p290页式11-73一致 四、信号流图得化简(代数运算) 1、只有一个输入支路得结点值等于输入信号乘以支路增益。
2、串联支路: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f0d92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a.png)
而任意一个中心发出的光波经过双孔或双缝后都能在接受屏上 由于 干涉而形成干涉强度分布,但由于各个发光中心在光源S上的位置 不同,因而在接受屏上所形成的干涉花样的位置也不同,如图所示 L、M、N所形成的干涉花样的零级条纹的位置分别为OL、OM、 ON。不同的光源所发出的光波之间不能干涉,因而只能将干涉强 度简单相加,即不同的干涉花样会相互交叠。那么观察屏上的光强 分布是什么样?
(W d ) D
其中W称为是到达屏(干涉场)上某点的两条相干光线间的夹角 叫做相干光束的会聚角。上式表明条纹间距正比于相干光的波长, 反比于相干光束的会聚角。
二、两个单色相干点光源在空间形成的干涉场
在屏幕上得到等距的直线干涉条纹是有条件的,即d《D,并且在z 轴附近的小范围内观察。但是,屏幕的位置实际上是可以在S1和S2 发出的两个光波的交叠区域内任意放置的;在屏幕任意放置的情况 下,一般就得不到等距的直线条纹。在点光源照明下,干涉条纹是 空间位置对S1和S2等光程差点的集合。
1)干涉条纹强度分布:
I
4I0
cos2
d D
x
当
x m D
d
(m,在0,干1涉, 场2中, 的) 点有最大光强
I 4I0
当
x (m 1) D
,在干涉场中的点有最小光强
(m 0, 1, 2, )
2d
2)条I纹间0 隔:
或
,为亮纹。 ,为暗纹。
e D
d
e
W
3)在屏幕上得到等距的直线干涉条纹
本章学习要求:
1、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了解干涉条纹的定域性。
2、掌握条纹可见度的定义以及空间相干性、时间相干性和光源 振幅比对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3、掌握以杨氏干涉装置为典型的分波前法双光束干涉,熟悉光 强分布的计算,分析干涉条纹的特征,如条纹形状、位置及间 距等。
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f539a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4.png)
物联网系统分析
设备连接与数据采集
实现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实时采集数据。
数据传输与处理
利用网络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
应用场景开发
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开发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安全与隐私保护
确保数据传输安全,保护用户隐私不受侵犯。
05
系统分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数据安全问题
数据泄露风险
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可能被非法获取和 利用,导致隐私泄露和安全威胁。
解决方案
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数据备份 等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篡改风险
未经授权的修改或破坏数据可能导致 数据失真或系统失效。
解决方案
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确 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
系统复杂性挑战
系统规模庞大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增 加。
异构环境
系统中存在多种不同技术和平台,导致集成 和互操作难度增加。
05 对象的属性和行为被封装在一
起,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5. 多态
06 不同对象对同一消息可以有不
同的响应。
功能分析方法
1. 功能定义
明确系统所需的功能及其输入 和输出。
3. 功能建模
建立功能模型,描述各功能之 间的关系和作用。
定义
功能分析方法关注系统各组成 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以 实现整体功能。
路径规划算法
采用Dijkstra或A*算法,为 配送车辆选择最优路径。
自动化技术
引入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自 动化设备,提高配送效率。
案例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流图设计
数据流图定义
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 和处理过程。
第十二章 复杂物质的综合分析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第十二章 复杂物质的综合分析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b9491fcc22bcd126ff0ce6.png)
2.溶剂萃取分离
在含有被分离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萃 取剂和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震荡, 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的性质, 使一些组分进入有机相中,使另一些组 分仍留在水相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梨形分液漏斗
溶剂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萃取分离的依据
物质
亲水性 离子型化合物 相互转换
疏水性 共价键化合物
(CH3CH2)2O + H+ = (CH3CH2)2O+H (CH3CH2)2O+H + FeCl4- = [(CH3CH2)2OH] +[FeCl4] -
被 (CH3CH2)2O 萃取
3.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称为离子交换分离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分离效率高,既能用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 的分离,还可用于带相同电荷或性质相近的离子之间的分离, 同时还广泛用于微量组分的富集和高纯物质的制备等。方法的 缺点是操作较麻烦,周期长。所以,分析化学中一般只用它来 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分离问题。
沉淀将痕量组分共沉淀分离富集。 利用生成混晶进行共沉淀分离
利用生成混晶对痕量组分进行共沉淀分离富集。例如利用 Pb2+与Ba2+生成硫酸盐混晶,用BaSO4共沉淀分离富集Pb2+。 有机共沉淀剂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 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 亚甲基蓝;
Db
表示相同条件下,两组分于同一萃取体系内在两相中分配比 的比值,当两分配比相差越大,分离因素就越大,分离效率高 萃取的选择性越好,两组分可以定量分离。
溶剂萃取分离 溶剂萃取的主要类型
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
![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18f2be551810a6f524866e.png)
U
4、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
(1)系统逻辑功能的划分: 在求解后的U/C 矩阵中划出一个个的方块, 每一个小方块即为一个子系统。
划分时应注意: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 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 的 “C” 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内。
由于实际数据处理过程常常比较繁杂,故 应该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分层展开绘制。
黑 灰 半透明 透明
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外部实体 数据存储
处理过程 数据流向
汽车配件公司: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配件库存
顾客
订货单 发货单
1
处理 业务
订货单 发货单
供应 商
汽车配件公司: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向供应商的订货单
要求与环境调查 问题书面材料 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
评审审批
可行性分析与 计划报告
• 需求分析(详细调查)
1、原则: 1)自顶向下; 2)用户参与; 3)工程化; 4)全面与重点相结合; 5)友善的工作方式
2、调查范围
1)组织机构与功能业务;2)数据和数据流程
3)业务流程;
4)决策方式及过程
系统分析方法
任务:汇总系统调查中所得文档资料,对组织内部整体管 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内容:1、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 2、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 否具有可行性等;
目的:确定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
• 可行性分析
规库库
区计
负 供 单Y
功能
户货品程
本格存存工 域 划 划 荷 应
工程项目管理尚梅第二版(3篇)
![工程项目管理尚梅第二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85de7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b.png)
第1篇第一章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
本书《工程项目管理:尚梅第二版》旨在为广大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二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述2.1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工程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策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
其目的是确保项目在预定的时间、质量和成本内完成,并满足用户和社会的需求。
2.2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1)系统性: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复杂性:工程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管理难度高。
(3)创新性: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
(4)风险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需要有效应对。
2.3 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1)项目策划:确定项目目标、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等。
(2)项目设计: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评审等。
(3)项目施工:组织施工、质量控制、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
(4)项目验收:进行项目验收、交付、运营等。
第三章工程项目策划3.1 项目策划的意义项目策划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环节,它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良好的项目策划可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成功率。
3.2 项目策划的内容(1)项目目标:明确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2)项目范围:界定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3)项目进度: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表。
(4)项目成本:估算项目实施所需的成本。
(5)项目质量:确定项目实施的质量标准。
3.3 项目策划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通过集思广益,提出项目策划方案。
(2)SWOT分析法:分析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3)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专家对项目策划进行咨询。
最新十二章触发器ppt课件
![最新十二章触发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136d4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3.png)
24
使用UPDATE触发器例题
图12.11UPDATE触发器执行结果
在该例题中,测试代码想要用
UPDATE操作将课程号为4001的课 程的学时修改为100。在前一节中 介绍到,对具有UPDATE触发器的 数据表执行UPDATE操作时, UPDATE触发器被触发执行,系统 首先删除原有的记录,并将原有 的记录行插入;然后系统再插入 新记录到数据表的同时也将新记 录插入到inserted表中。该触发 器中的判断语句判断出刚才插入 到inserted表的新记录中的学时 超过了80,因此执行ROLLBACK语 句将整个操作回滚,结果是修改 操作不成功,该课程的学时仍然 为72。
10
创建触发器
(5)在【查询】菜单上,单击【分析】测试语法; (6)在【查询】菜单上,单击【执行】,在数据库中就创建了该触发器; (7)如果要保存脚本,在【文件】菜单上,单击【保存】。输入新的文件名, 再单击【保存】。
图12.2 在触发器模版中输入触发器创建文本
11
(二) 修改触发器
1.使用T-SQL语句修改触发器 使用T-SQL语句ALTER TRIGGER可以修改触发器,语法格式如下:
图12.5 查看表中触发器
17
查看触发器
2.查看触发器的定义文本 触发器的定义文本存储在系统表syscomments中,查看的语法格式为:
EXEC sp_helptext 'trigger_name' 例12-3:查看Courses表中tr_Cour触发器的定义。 在SQL Server Managerment Studio查询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 USE Student GO EXEC sp_helptext 'tr_Cour'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共53张PPT】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共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40f0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2.png)
性和层次性等特征,使系统的组成因素及其相 ④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②确定目标并据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商业、心理学、国防研究
互关联在分布上达到最优结合和最优输出 对实际系统问题的描述、模仿或抽象
P→G ③虽然提出面面俱到的要求,但是却无力对其进行适当的研究,选择出来进行分析的部分,并不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 通过对各层次因子的比较分析,建立判断矩阵, • 并通过判断矩阵的计算将不同 方案按重要性或适
用性大小排列,为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 层次分析首先要解决系统分层及层次规模的合理性问题; 其次要使各个功能单元的层次归属合理
(4)相关分析
相关性的体现
①要素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 在系统整体中,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系统的结 构联结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项发生变 化,就会影响其他要素也发生变化。
环境分析贯穿于系统分析的全过程
• 认识问题阶段
• 只有正确区分出各种环境要素,才能划定系统边界
• 探寻目标阶段 • 要根据环境对系统的要求建立系统的目标结构,以求得系统对环境
的最优和最大输出 • 综合方案阶段
• 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对方案可行性的影响,选择出能 适应环境变化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目标、环境因
素约束
←输出最大
其中:
①X是系统组成要素的集合;R是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的集
合;C是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在各层次上的可能分布形式;P是X、 R、C的结合效果函数; ②“P→”表示这个函数对应于某种条件
P→G表示P函数对应于系统目标集的条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多彩童年11《论语》十二章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多彩童年11《论语》十二章高效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b44a3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2.png)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儒家文化的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儒家文化的应用。
3.题目:请简要阐述《论语》十二章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第六章,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这句话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在复习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典型例题讲解
1.题目:请简述《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
答案:《论语》十二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包括孔子的道德观念、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提出了君为臣纲、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行为,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0b5d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7.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全等三角形》作为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几何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学生深化几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章节。
本章内容设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深入探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更高级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首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切入,明确了两个三角形在完全重合时被称为全等三角形,这一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详细展开了三角形全等的几种主要判定方法,即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及夹角相等)、ASA(两角及夹边相等)和AAS(两角及非夹边相等),每一种判定方法都配以清晰的图形说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本章还特别融入了“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数学工具进行动态演示和实验操作,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章末尾引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范畴。
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如何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几何学基础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全等三角形的完整知识体系,还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严谨之美,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十二章-卫生项目的评价
![第十二章-卫生项目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c70907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1.png)
(三)检查项目的进度 (四)检查项目的效率 (五)评价项目的效果 (六)评价项目的效应
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对于卫生服务项目评价 的认识是: “卫生服务项目评价是判定预 定卫生目标取得的数量、进展和价值的 过程”。
五方面内容: ①测定卫生目标;②简 单描述目标取得的进展;③测量与 判断目标所取得的效果;④衡量目 标所取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⑤对 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四)可以阐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价值 及其推广性
(五)评价项目目标的达成度 (六)评价卫生服务的进展 (七)分析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和评价居
民医疗需求的满足程度
(八)探讨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因 素
(九)对社区卫生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作出客观的评价
(十)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第二节 项目评价内容、程 序和评价的类型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 指因卫生规划方案的实 施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十六)效用 效用是指人民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的
满足程度。 在成本效用分析中, 指生命质量指标的变化,
主要的指标有质量调整生命年和失能调整 生命年。
二、卫生项目评价的目的 (1)确定计划的适宜性与合理性。 (2)确定活动的种类、数量, 是否适宜
第三节 项目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衡量项目成效的工具。国 内外已经有较多的关于社区卫生服 务项目的评价指标, 下面给大家做一 简单的介绍。
一、社区卫生服务评价常用的一般性 统计指标
(一)卫生管理指标 (1)政府承担的责任。(2)卫生资源分配。 (3)社区参与。(4)卫生管理程序。
(二)社会经济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2)居民平均收入。 (3)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 (4)人均住房面积。(5)人均热量摄取量。
《系统分析方法》课件
![《系统分析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c9a0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2.png)
系统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系统分析方法对于确保项目成功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识 别和解决问题,优化业务流程,并确保系统与用户需求相符。通过有效的系 统分析,组织可以提高效率、减少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1
需求收集
与利益相关者合作,识别和明确系统需求,了解用户期望和问题。
网络基础设施改进
数据分析系统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优化网络基 础设施,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构建强大的 数据分析系统,提供准确的业务 洞察,支持决策和战略规划。
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程,您已经了解了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概念、步骤和应用。希望您能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 于实际项目中。经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您的系统分析能力,与时俱进。
2
分析与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细化需求,分析现有系统,并设计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实施与测试
按照设计规范,开发和实施系统,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以确保质量。
4
维护与优化
跟踪系统运行情况,及时修复问题,并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案例分析
企业协同系统
使用系统分析方法,优化企业内 部沟通和协作,提升生产力和团 队合作能力。
《系统分析方法》PPT课 件
欢迎来到《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本课程将帮助您深入了解系统分析方法 的核心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步骤。准备好探索这个引人入胜的主题了吗?让 我们开始吧!
课程目标
1 全面理解
深入了解系统分析方法的 定义、目标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关键技能
学习系统分析方法的实施 步骤和工具,使您能够应 对实际情况。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系统分析方法 【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系统分析方法 【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1c2407db9f3f90f77c61b6e.png)
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一、概念题1.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2.政策过程(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过程是指政策运作的全程,包括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的所有阶段。
公共政策是许多步骤或阶段的产物。
政策过程通常包括从政策问题认定、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各个阶段,同时也涉及政策环境与政策参与者的互动。
整个政策运作过程充满着政治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因此也就深受政策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决策方法答: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
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4.政策环境(华中农大2012年研;东北财大2009年研)答: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现代管理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最新
![现代管理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a722f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5.png)
2024/3/16
第一节 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第四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五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管理思想的产生
1.行政管理思想
2.生产管理思想
42%
3.教会管理思想
2024/3/16
第一编 总论
01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概述 第二节 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第三节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2024/3/16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它存在 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小至家庭,大至国家。凡是 有许多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 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 劳动无关而与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 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
1
2
6
先驱者
3
5
4
4.查尔斯•巴贝奇
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 是查尔斯•巴贝奇。他是英国的数学 家、发明家,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5.安德鲁•尤尔
作为英国医学博士出身的学者,安德鲁 •尤尔以管理教育的先驱而著称。他 曾建议所任教的学校设立专门向工人 传授知识的学院,该学院后来成为培养 管理人员的基地。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秩序。(10)公平。 (11)保持人员稳定。(12)首创精神。(13)人员的团结。(14)跳板原则。
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
![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8ab1f343323968001c923b.png)
2020/10/13
1
一.建立系统模型的两种方法
输入输出描述法: •着眼于激励与响应的关系,而不考虑系统内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量情况;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列写一元n阶微分方程。 状态变量分析法: •不仅可以给出系统的响应,还可以描述内部变
量如电容电压 vC或t电感电流 的iL情t况。
•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2•02列0/10写/13 多个一阶微分方程。
2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政策科学家R· M· 克朗的说法,系统分析可以被视为由
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组成的一个集合,其方法论 源于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以及为数众多的涉及选择现象的科系统。系统分析既是一种解释性的,又是一种规定性 的方法论。
一、系统分析的诞生
第十二章 系统分析方法
本章要点: ●系统分析的形成与发展 ●系统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整体分析
●结构分析 ●层次分析
●相关分析
●环境分析 ●确定型的分析技术
●随机分析技术
§1. 系统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政策科学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系统分析构成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何谓系统分析 (System analysis)? 很难给它下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定义。按照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30年中,系统分析沿着两条明显 不同的路线得到迅速发展。一条路线是运用数学工具和经济学原 理分析和研究新型防御武器系统。6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长 麦克纳马拉把这套方法应用于整个军事领域,并很快在各政府部 门推广,形成了著名的“计划—规划—预算系统”(PPBS) 方法。在军事和政府部门的带动下,美国民间企业也开始应用系 统分析方法来改善交通、通讯、计算机、公共卫生设施的效率和 效能;在消防、医疗、电网、导航等领域,系统分析方法也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是若干要素按一 定的结构和层次组成的,并且具有特定的功能。系统普遍存在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它是要由素所构成的整体,离开要素就 无所谓的系统,因而要素是系统存在的基础;系统的性质一般是 由要素所决定的(有什么的要素,就具有什么样的系统及其功 能),但系统又具有各要素所没有的新功能;各种要素在构成系 统时,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层次,没有结构层次的要素的胡乱堆积 构不成系统;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而在一个动态结构 的系统中,结构的好坏直接是由要素之间的协调体现出来;系统 与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每个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 在与发展的,它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是开放 系统的一个基本特点)。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 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内外形成一 定的结构与秩序,使得系统呈现出整体性、有机关联性、结构层 次性、环境适应性(开放性)和有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所 谓的系统的同构性。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在二战结束前后提出并加以 使用的。1945年,美国的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组织了各个学 科领域的科技专家为美国空军研究“洲际战争”问题,目的是为 空军提供关于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建议,当时称为“研究与开发”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缩写为R & D)计划。1948年5 月,执行该计划的部门从道格拉斯公司独立出来,成立了兰德公 司,“兰德”(RAND)是“研究与开发”英文的缩写。
三、系统分析的作用 系统分析是政策研究尤其是政策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政策系统及对不同的政策 系统加以比较;鼓励人们对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同时的研 究;使人们注意系统中的结构和层次的特点;开拓新的研 究领域,增加新的知识;突出未知东西的探索,使人们从 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了解未来;使人们转换视角,从不同 的角度或侧面看问题;迫使人们在考虑目标和解决问题的 要求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分析水平和贯彻执 行的问题;诱导新的发现,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 调查等等。
另一条路线体现在与大学相联系的研究与教学的活动之 中。沿着这一路线,存在着一种把众多的学科加以系统理论 化的倾向:开始是在生物学和自动控制研究领域;其后扩展 到工程学、通讯理论、一般系统论、政治结构、国际关系、 管理系统、生态系统、心理和精神分析以及教育系统等研究 领域。到了70年代中期,系统分析从作为分析经济合理性 的应用和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这种相互分离状态,逐步 走向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体系。 目前,系统分析作为一种一般的科学方法论,已被各国所 认可和采用,运用于广泛的研究领域之中,特别是在解决有 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以及公共决策系统的 改进上。随着应用数学以及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高容量、 多功能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系统方法自身及应用范围不断 深化和扩展,它构成了政策研究以及政策分析的主导性或基 础性的方法。
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 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 体与结构及层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以及政策分析方法。 拉兹洛认为,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一种透视人与自然的眼光,“这 是一种根据系统概念,根据系统的性质和关系,把现有的发现有 机地组织起来的模型。” 贝塔朗菲则将系统方法描述为:提出一 定的目标,为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就要求系统专家或专家 组在极复杂的相互关系网中按最大效益和最小费用的标准去考虑 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选出可能的最优方案。我国学者汪应洛在《系 统工程导论》一书中则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程序,它对系统的 目的、功能、费用、效益等问题,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在收集、分析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提 出各种备选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和优化分析,并对各种 方案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为系统设计、系统决策、系统实施提出 可靠的依据。
二、系统分析的概念 系统是系统分析的最基础的概念。按照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者贝塔朗菲(L· von Bertalanffy)的观点,系统是处于一定 的相互关系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 (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则主张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 象称为系统,即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 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一般地将系 统界定为是由若干处于相互联系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 素或部分所构成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