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翻译复习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题目版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项羽本纪》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5、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8、羽岂其裔邪?何兴之暴也?9、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1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2、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13、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4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5、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廉颇蔺相如列传》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8、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这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格外表示恭敬阿。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滑稽列传》1、汝虽长,何益,幸雨立。
我虽短也,幸休居。
于是始皇使陛盾者得半相代。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3、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5、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臣多不好错。
6、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赵氏孤儿》1.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2.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3.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4.韩厥告赵朔趣亡。
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5.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6.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7.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唯君图之。
8.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9.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10.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信陵君窃符救赵》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苏教版高中语文学生版《史记》选读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专题复习负责人:朱泉辉日期:2011年1月8日(一)《高祖本纪》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二)《项羽本纪》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三) 《淮阴侯列传》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四)李将军列传1、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五)《管仲列传》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六)《屈原列传》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七)《魏公子列传》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八)《刺客列传》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史记选读》第一单元重点语句翻译
•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计划还没定下来,寻求可以作为使者回复秦 国的人,但没能找着(这样的人) (报:答复,回复。使:出使。定语后置句式。)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来使秦国 承担理亏的责任。 (均:权衡,比较;负:使动,使负担,承担 ; 曲:理亏 ) •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亊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只 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判断句式)
1、吾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 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 3、_________,朔死不恨。 4、微君之疾,———————。 5、公子为人仁而下士,__________。 6、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_________! 7、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8、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 9、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 10、嗟余听鼓应官去,__________。 1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画图难足。 13、把吴钩看了,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14、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
•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料想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 假装着划给赵国城池,实际上并不可能得到。
பைடு நூலகம்
•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考虑这件事,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 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翻译:蔺相如于是捧着璧倒退了几步站住,背靠 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 6、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翻译: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 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给赵国
史记常考文言文及翻译
一、原文及翻译
1. 原文:
昔者,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皆同姓而异宗,异宗而异氏,异氏而异族。
黄帝居轩辕之丘,颛顼居空桑之野,帝喾居陶唐之墟,尧居平阳之墟,舜居蒲坂之墟。
五帝之时,天下大治,百姓安乐。
翻译:
从前,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都是同姓而不同宗,不同宗而不同氏,不同氏而不同族。
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颛顼居住在空桑之野,帝喾居住在陶唐之墟,尧居住在平阳之墟,舜居住在蒲坂之墟。
在五帝时期,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2. 原文: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
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纣,诛其罪恶,天下大定。
翻译:
商汤、周武王进行革命,顺应天意,迎合人心。
商汤将夏桀放逐到南巢,周武王讨伐商纣,诛灭其罪恶,天下大定。
3.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翻译:
孟子见到梁惠王,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有什么好处可以让我国家受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益?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
二、总结
《史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其文言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加强对《史记》文言文的学习,掌握其基本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关注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史记选读》第二单元重点语句翻译
翻译: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何用)呢?
翻译: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困难又体现在哪里!
翻译: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
翻译: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翻译: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做臣子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 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翻译:程婴,你是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并且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低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
翻译:街市的人都认为侯嬴是个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德行高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
翻译: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 翻译: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为报仇雪恨悬赏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 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翻译: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这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来给公子送行。”
《史记》选读翻译
9、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 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1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 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布海内啊回归 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 都跟着他学唱这首歌。 11、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 过了十多天,高祖要离开了,沛县的父老兄弟 们坚决请求高祖多留几天。高祖说:“我的随 从太多,父老兄弟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了 沛县。
1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1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 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然而项羽并没有什么权势等作凭借,却乘势兴 起于民间,三年之后,就统领五国诸侯灭掉秦 国,分割天下而封授王侯,政令由项羽发出, 号称“霸王”,地位虽然没有长久,但是近古 以来还不曾有过。
12、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 齿故反我为魏。 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是一定不能忘记的, 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由于雍齿的缘故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 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2、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 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就率领全军渡河,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 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借此 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个人有后退畏缩 之心。
5、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 余人。 在这时项王就翻身上马,骑马跟从的部下有 八百多人 6、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 败北 ,遂霸有天下。 亲自(参加)了七十多次战斗,抵抗的敌人都 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都降服,从来没有 失败过 ,于是称霸,据有天下。
史记选读翻译讲义
史记选读翻译讲义《史记》选读句子翻译讲义1.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生死存亡国,继在风流,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p.6)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p。
70)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连累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伤幽思而作《距骚》。
4.屈平正道左转,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堪称愁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够父者乎;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言微,其志洁,其行弼,其表示文小而其指很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存在主义于怀王之宠姬郑袖.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踪影者,其所谓忠者不孝,而所谓贤者不贤也.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11.何故怀瑜挥瑾,而自令见到韩利?12.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13.屈原既死去之后,楚存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诗赋著称;然皆祖屈原之淡然言令,终莫敢直谏.11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p.68)1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16.公子纠大败,召忽死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卑鄙,言我不怨小节而耻功名不诸篇天下也.17.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尟,富国强兵,与俗同褒贬.1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9.其为官也,仁义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20.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2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实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p.42)22.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项羽本纪》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译:每当吴中有大工程和丧事,项梁常替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各人的才能。
2、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译: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江东虽小,地方纵横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译:巨鹿城下,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有许多座营垒,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
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领都在壁垒上观战5、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啊。
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使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把这份好处给你。
8、羽岂其裔邪?何兴之暴也?译:项羽莫非是舜的后裔吗?不然为什么他兴盛得这么快呢?9、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译:秦朝实行暴政,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拥而起,相互争夺,多到难以数得清。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
1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就统率全军渡过漳河,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
史记选读文言文翻译整理
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天有十日,人有十手,十足,此言其多也。
今吾闻颜渊死,则喜,何也?颜渊者,鲁之贤人,颜回也。
颜回死,孔子哭之,曰:“天丧予!天丧予!”自是之后,孔子之泪无时而不下,自叹曰:“颜回之死,吾道丧矣!”夫颜回之死,盖天也。
太史公说:我听说,天有十个太阳,人有十个手指,十个脚趾,这是说它们很多。
现在,我听说颜渊死了,却很高兴,这是为什么?颜渊是鲁国的贤人,名叫颜回。
颜回死了,孔子为他哭泣,说:“天啊,你抛弃了我!天啊,你抛弃了我!”从那时起,孔子的眼泪就没有断过,他自己感叹道:“颜回的死,我的道德观念丧失了!”颜回的死,大概就是天意吧。
翻译整理: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人各有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这是在说它们很多。
如今我听说颜渊去世了,我反而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颜渊,鲁国人,名叫颜回。
颜回去世后,孔子为他痛哭,说:“天啊,你抛弃了我!天啊,你抛弃了我!”从那时起,孔子的眼泪就没有断过,他自己感叹道:“颜回的死,我的道德观念丧失了!”颜回的去世,大概是天意吧。
这段文字通过颜回之死,表达了孔子对道德的执着追求。
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其去世对孔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然而,在司马迁的笔下,颜回之死却成了天意,反映了孔子对天命的认识。
这段文字既展示了孔子对道德的执着,也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天有十日、人有十手十足与颜回之死进行对比,突出了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总之,这段文字通过颜回之死,展示了孔子对道德的执着追求,以及司马迁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境界,也为我们揭示了人生哲理。
在当今社会,这段文字仍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重要句子 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重要句子翻译屈原列传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起草(写作)法令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改动它,屈原不同意。
2.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3.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
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能,没有谁不想寻求忠臣来辅佐自己,举荐贤人来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却多少代也不出现,这是因为国君所任用的忠臣并不是真正的忠臣,所任用的贤臣并不是真正的贤臣。
李将军列传1.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人大举入侵萧关,李广凭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匈奴人活捉,应当斩首,李广纳金赎罪,免去斩刑,降为平民。
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智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匡正)天下,这是管仲的谋划。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项羽本纪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江东虽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
希望大王赶快渡河。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
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
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史记选读》翻译练习教师版
《<史记>选读》翻译练习教师版一、《高祖本纪》1、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高祖每次买酒畅饮,酒店里卖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
等到别人见到那种怪现象,年终的时候,这两家酒店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译】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交好,因躲避仇人到县令家作客,于是在沛县安家。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当时)我与诸侯约定,先进入关中的人称王,(现在情况这样)我应当在关中称王。
5、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译】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抵命,伤人者还有偷盗者依法处置。
我尽除秦国苛法。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6、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译】高祖捧着酒杯,起身为太上皇祝寿,说:“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
可是现在我所成就的产业和二哥相比,那一个多?”二、《李将军列传》7、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于是回到汉朝,汉武帝把李广交给执法官。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8、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译】李广当时知道这种状况,坚持向大将军请辞。
大将军不允许,命令长史写了道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报到,按照文书说的办。
《史记选读》重点句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使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于是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疵点,让我指给大王看。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相如于是手持宝璧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史记选读翻译 复习(教师版)
《<史记>选读》翻译复习(教师版)关注加下划线的字,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高祖本纪》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县令很要好,他为躲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做客,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2.且吾所以..耳。
..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况且我让军队撤退在霸上驻扎的原因是,等待各路诸侯到来,然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3.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应当赶快派军队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逐步征集关中的士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4.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过去后,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他们,也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父亲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勉。
现在我的产业所成就的和刘仲相比,哪一个多?《项羽本纪》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为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
2.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
4.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为你做点好事吧!6.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最终五年就使自己的国家灭亡,自己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啊。
《史记选读》第一单元重点语句翻译
• 10、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 师,万世之利也。 翻译:晁错担心诸侯强大,无法加以控制,所以 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 乎万世的好事啊。 • 11、错常数请间言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 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曾多次请求单独陈说一些事情,总是 被(汉景帝)听取。他所受的宠爱超过了九卿, 法令大多、袁盎进谏陈说,景帝下令让晁 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斩了。
•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考虑这件事,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 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翻译:蔺相如于是捧着璧倒退了几步站住,背靠 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 6、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翻译: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 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给赵国
•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计划还没定下来,寻求可以作为使者回复秦 国的人,但没能找着(这样的人) (报:答复,回复。使:出使。定语后置句式。)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来使秦国 承担理亏的责任。 (均:权衡,比较;负:使动,使负担,承担 ; 曲:理亏 ) •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亊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只 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判断句式)
•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料想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 假装着划给赵国城池,实际上并不可能得到。 • 8、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臣多不好 错。 翻译:在这时候,太子称善晁错的计谋策略,而 袁盎等一些大功臣们都不喜欢晁错。 • 9、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翻译:(事情)本该如此,(如果)不这样, (那么)天子(就)不受尊重,国家(就)不得 安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太史公自序》1.“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我作为太史而不能把他们的事迹详加编辑记录,中断了天下史事的录载,我十分惶恐不安,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儿子我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史实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2.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我想只撰述褒贬是非的言论,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评判是非善恶更加深刻、明显。
……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3.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派遣使者辗转翻译来到中国边关,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
《夏本纪》1.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
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鲁周公世家》1.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你们的长孙姬发,辛劳成疾。
如果三位先王在天上生病需要子孙到天上去侍奉你们,请以我旦身体代替大王姬发的生命。
2.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大王您不会有灾祸的。
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
这种方法能保佑您啊。
3.陈尔甲胄,无敢不善。
无敢伤牿。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
无敢寇攘,逾墻垣。
准备你们的战甲头盔,必须良好。
不许伤害拴着的牛马。
牛马走失,奴隶逃跑,军士不得擅离职守去追捕,他人的马牛奴隶如果跑到自己处要恭敬地归还。
不许劫掠盗窃,不许翻越墙垣。
《高祖本纪》1.(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就是平日的几倍。
等到看到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后,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毁掉了高祖的欠据,不再向他讨账。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4.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部队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东望,盼着回归故乡。
如果趁着这种士气高昂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建大功。
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再也用不上他们了。
不如立即决策,率兵东进,与诸侯争权夺天下。
6.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大人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
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更多呢?《李将军列传》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3.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孔子世家》1.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我已了解作曲者的风范,皮肤黑,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天下的统治者,如果这不是文王还会是谁作的曲呢?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是不是我们没做到对人仁爱?别人不相信我们。
是不是我们还不够聪明?别人不跟我们走。
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好的农夫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能取得丰收,好的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合所有人的心意。
君子能认真研究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制定法度来规范社会和治理人民,却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受。
《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之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2.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为羞,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为耻。
3.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这可能是孔子认为是在周王朝统治衰微的年代,桓公既然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满足于称霸吧。
4.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
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屈原列传》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遭到小人诬陷,可以说是出境非常艰难了。
诚信而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愤吗?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规律,没有什么不表现出来的。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
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6.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7.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早已憎恨楚国现状,即使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记怀王,不能忘记想返回朝廷,盼望怀王能幡然醒悟,社会现实能完全改变。
他思念国君,想振兴楚国并希望国君和社会重走正道的意愿,在《离骚》中作了多次表达。
《项羽本纪》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这时,楚军奋勇当先居诸侯之首。
巨鹿城下,诸侯援军有许多座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
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领都依凭营垒观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今天肯定是我的死期,愿为诸君痛快的打一仗,一定胜它三次。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5.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
《刺客列传》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有不同的意见,我眼睛瞪了他;去看看也好,不过在这种情形下他是该走了,不敢再停留的。
2.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人民众多而士兵士气振奋,兵器甲胄更是丰裕。
如果他想要向外扩张的话,那么在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燕国这块地方,便不能安定了。
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3.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可以说是“助长怨恨而扩促使祸患的发展”了。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的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
5.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