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之细胞总结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总结5篇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总结5篇篇1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作为一名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深感荣幸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中学习和成长。
在本文中,我将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学习方面在大学期间,我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
通过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课后自主复习等途径,我不仅掌握了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对一些前沿领域有所了解。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展了学术视野,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研方面科研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不仅锻炼了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本科期间,我参与了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科研项目,与团队成员共同收集数据、分析样本、撰写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研方法探索问题、如何撰写科研报告以及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提升了科研素养,还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实践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是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要求之一。
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志愿服务等。
通过实践,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生物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在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生物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
这些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还提升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个人成长与发展大学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创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成为我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的品质,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总结吐血总结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值一、细胞增殖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2、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3、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在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中,会出现2个或多个细胞核。
有些原生动物的细胞中有用于收集和排泄废物的伸缩泡。
4、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5、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3种: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6、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1.分裂间期:(复制合成,数不变)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细胞增殖和分化

细胞增殖和分化知识点1:细胞增殖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细胞增殖和分化知识点2:细胞的分化名词: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1、细胞的分化: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b、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c、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生物计划总结之《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生物计划总结之《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对于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生长与细胞分裂的不同、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变化.学生学得较轻松,掌握的也较好.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知识,效果还可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但是还有一些细节可以更好的处理,像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学生找的准,从理论上理解和掌握的较好.但这里没能及时的进行加强练习,要是这部分内容在学生找到规律后,立刻做两道练习题,进行巩固,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掌握得不好,有些问题还是反复强调,有点牵着学生走的感觉.
还有一点就是,由于细胞结构微小,功能相对抽象,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设备和时间的限制中,理解并掌握有些困难.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让全体学生获得科学素养的提高.如果本节课有课件配合,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时染色体变化规律,会使知识更直观、形象,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课堂中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课堂上会逐步改进, 相信在课改中我会有更大的收获.。
线粒体知识点总结大学

线粒体知识点总结大学线粒体是细胞中的一个特殊组织,主要是用来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细胞内的能量。
线粒体还具有自主复制、合成DNA和蛋白质等功能。
在细胞生物学中,线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对于细胞的生存和生活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生物合成、代谢、遗传、分化等方面对线粒体进行详细地介绍。
一、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是一个椭圆形的细胞器,外形看起来有点像长椭圆形的红薯。
线粒体由外膜、内膜、内膜中的克氏体、基质和内膜襻组成。
1.外膜线粒体外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它有助于保护线粒体内部结构不被破坏。
线粒体外膜上布满了许多许多小孔,可以用来传递一些小分子和离子。
2.内膜内膜是由一层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它分成了两个区域:内膜襻和克氏体。
内膜襻位于内膜的表面,呈现出很多细小的褶皱。
这些褶皱的存在,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从而有助于使线粒体产生更多的ATP。
克氏体则是由一层具有巨口径的蛋白质所构成。
克氏体能够阻止线粒体中的大分子离子穿过内膜。
3.基质基质是位于内膜襻之间的区域,其中包含了线粒体在生化方面工作的主要原料和酶。
二、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发生氧化磷酸反应和细胞内的能量产生。
1.发生氧化磷酸反应线粒体是细胞合成ATP的地方。
ATP成为细胞的能量之源,是细胞进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化学能。
2.细胞内的能量产生细胞内的能量产生都来源于线粒体合成的ATP。
这种能量可以让细胞继续生存和进行各项活动。
三、线粒体的生物合成线粒体有一个完整的DNA组成体,会自主合成一些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高度地参与了线粒体的工作过程。
四、线粒体代谢线粒体需要提供给细胞所需的能量,在制造ATP时需要用到精密的代谢路径,包括糖酵解、三酸甘油酯、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等。
这些代谢都是线粒体运转的必备能量。
五、线粒体的遗传线粒体DNA是由母体传给孩子,这是直系母系遗传。
换句话说,线粒体的继承没有任何男方遗传。
细胞基础课程总结心得体会

细胞基础课程总结心得体会在大学的细胞基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化等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掌握了细胞的相关知识,还学会了如何精益求精、如何深度思考问题。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了细胞的重要性。
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人体的基石。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细胞的代谢和基因调控等,这些知识让我非常受益。
例如,我学到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通过外分泌和内分泌等方式调节细胞和器官的生长和分化等,这些知识为我后来学习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这门课程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精益求精。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还要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和科技杂志。
这些材料通常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深入思考和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基本原理,我们还要完成各种实验和研究项目。
这些实验通常需要细致的操作和严密的控制,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细胞基础的必备品质。
最后,这门课程让我学会了深度思考问题。
细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含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基本原理,我们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原理时,我们需要了解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同时还需要知道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这种深度思考问题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细胞基础的必备品质。
总而言之,在细胞基础课程中,我学习了很多涉及细胞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人体的构造和机能,也为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门课程也教会了我如何精益求精、如何深度思考问题。
这些品质将贯穿我一生,成为我学习和人生追求的核心精神。
大一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学

大一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学大一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最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学科。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很多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常见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质含有粒状物质和线状物质,其中粒状物质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地方;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了遗传信息。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物质摄取、分解、合成、储存和排泄等。
物质的摄取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完成,物质的分解和合成则是通过细胞内的酶来完成。
细胞还可以储存物质,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
排泄是指细胞将废物排出体外。
3.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是指细胞对外界物质的摄取、分解和合成的过程。
代谢可以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方式。
有氧代谢是指需要氧气参与的代谢,产生能量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代谢是指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代谢,产生能量的同时还有乳酸的产生。
4.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指体细胞的分裂过程,其中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分裂成四个不同的细胞。
5. 细胞的生命周期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分裂期、间期和溶解期三个阶段。
分裂期是指细胞进行分裂的阶段,间期是指细胞在分裂期之间的周期,包括细胞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溶解期是指细胞死亡的过程,细胞内的物质会释放出来,然后被其他细胞吸收。
6. 细胞的信号传导细胞的信号传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其中包括外界信号的接受、信号的传递和细胞内部反应的产生。
外界信号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并传递到内部,最终触发一系列的反应。
信号传导的方式包括神经递质传导、内分泌传导等。
以上是大一学习细胞生物学时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大学二年级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

大学二年级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结构。
发展至今,生物学已经深入研究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学二年级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细胞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一、细胞的起源和发展细胞学的研究始于17世纪的罗伯特·胡克,他通过观察各种物质的薄片发现了植物细胞。
随后,安东·贝尔纳多赫和迈克尔·斯奈德尼茨也观察到了动物细胞。
细胞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界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探究,形成了细胞理论。
二、细胞的结构和组成细胞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主要部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到保护和选择性渗透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基质,其中包含了多种细胞器和细胞器的功能酶。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储存了遗传信息。
三、细胞的功能和代谢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营养吸收、能量产生、物质合成、细胞分裂等。
其中,细胞的能量产生主要依赖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通过氧化糖分解产生能量。
细胞物质的合成则涉及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四、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重要的过程,它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细胞复制后,一份遗传信息均分给两个子细胞;减数分裂则涉及到生殖细胞的分裂,最终形成性细胞。
经过细胞分裂,生物体可以进行生长和修复。
五、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化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有生长期、分裂期和间歇期三个阶段。
其中,生长期是细胞进行代谢和物质合成的阶段;分裂期是细胞分裂和复制遗传信息的时期;间歇期是细胞进行恢复和准备下一次分裂的时期。
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形成组织和器官。
六、细胞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它储存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基因的排列组合,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和转录翻译。
通过这些过程,细胞可以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细胞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今后课程教学的建议

细胞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今后课程教学的建议生物制药被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医药产业的技术基础也正面临从化学模式向生物化学模式的转折,产业发展对药学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不少药学院或综合性大学在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专业中都开设了细胞工程课程,培养具备生物学、药学基础理论的生物制药专门人才。
由于细胞工程技术在年代后才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面向农学、生物技术和医学方向的细胞工程研究都各具特色,其课程教学方面也多处于摸索、改进和逐渐完善的阶段。
目前,国外高校基本不开设笼统的细胞工程学(cellengneeig课程,而国内药学院生物制药方向大多有细胞工程课程,该课程尚未有一个教学建设模式。
在药学院中该课程基本采用面向生命科学或医学的教材,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有选择地分析了国外生物制药方向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建设情况,根据国内现阶段生物制药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本课程的内在特点,对生物制药方向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实践和建设提出建议,为细胞工程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细胞工程就是一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就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工具,在生命科学、农学及医药相关学科中都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药学院开设的细胞工程课程,着重介绍细胞培养、分化,生物材料的特性和组织再生细胞工程,完全偏向医学细胞工程。
英国诺丁汉大学(nottmianuniveisiy开设了“干细胞技术,,(stancelltechnology)课程,主要介绍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培养和应用,而相关内容常为国内“细胞工程”课程中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章节中的一个部分。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univesideglisudidigenova)药学院开设了“细胞培养”选修课,主要介绍药物筛选模型中的动物肿瘤细胞培养方法。
细胞生物学 总结

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1.内膜系统:位于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及各种转运小泡。
真核与原核细胞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2.内质网(ER):是一类由大小、形态各异的膜性囊泡构成的细胞器。
3.内质网以脂类和蛋白质为主要化学组成成分,二者比例大约为1:2 ;功能愈复杂,蛋白质的含量愈大。
4.ER膜的类脂双分子层包括磷脂、中性脂、缩醛脂和神经节苷脂。
其中以磷脂含量最多。
5.ER膜中含有的酶蛋白至少在30种以上。
根据功能特性,可分为:①与解毒功能相关的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类。
②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反应相关的酶类。
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反应相关的酶类。
④参与蛋白质加工转运的多种酶类。
ER膜的标志酶:葡萄糖—6—磷酸酶6.ER的形态结构ER是由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膜性小管、小泡和扁囊彼此连通所构成的三维网管结构体。
7.ER的类型①粗面内质网(RER),又称颗粒内质网(GER):形态特征:为排列整齐的扁平囊状结构,网膜胞质面有核糖体颗粒附着。
功能:RER主要和外输性蛋白质及多种膜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转运有关。
分布:蛋白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RER高度发达;肿瘤细胞和未分化细胞中相对较少。
②滑面内质网(SER),又称无颗粒内质网(AER):形态特征: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结构,无核糖体附着,并常常可见与RER相互连通。
功能: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器,在不同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生理时期,常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功能特性。
③ER的衍生结构:髓样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孔环状片层:生殖细胞、癌细胞等。
8.ER的功能:(1)RER的功能:①与外输性蛋白质的分泌合成、加工修饰及转运过程密切相关:a.作为核糖体附着的支架由RER上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有:外输性或分泌性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中的驻留蛋白。
b.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分子伴侣:能够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和组装的结合蛋白,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必修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嗨,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生物这门超有趣的学科里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生物之旅,快跟我一起来吧!在必修一的生物世界里,细胞可是超级重要的主角呢。
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工厂,每个部分都有它独特的工作。
比如说细胞膜,它就像是工厂的围墙,把细胞内部和外面的世界分隔开。
可这围墙不是普通的墙哦,它还能控制什么东西能进出细胞,就像一个严格的门卫大叔。
我就想啊,细胞膜要是个人,那得多酷,只让该进的进,该出的出。
再说说细胞质吧,细胞质里有好多小结构,就像工厂里不同的车间。
线粒体这个车间可不得了,它就像是细胞的发电厂。
我们每天跑来跑去,玩闹运动,哪来的能量呢?嘿嘿,大部分就是线粒体这个小车间制造出来的呢。
我每次跑步跑得气喘吁吁的时候,就会想:“线粒体呀,你可得加把劲呀!”细胞核那就更厉害了,它就像细胞的司令部。
细胞要怎么生长、怎么分裂,都得听细胞核的指挥。
里面的DNA就像是一本超级秘籍,记录着细胞所有的秘密信息。
这DNA就像我们玩游戏时的攻略本,按照上面的指示,细胞才能正常地工作、生活。
还有细胞的增殖,这就像细胞在盖房子、生宝宝呢。
有丝分裂的时候,细胞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准备材料,然后把自己的东西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里。
我在想,细胞分裂的时候会不会也像我们分东西吃一样,还得小心翼翼地数着,可别分错了呀?必修二的生物知识也超级有趣。
基因这个概念一出来,我就觉得像是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
基因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魔法咒语,决定了我们会长成什么样子,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是黑头发还是黄头发。
我就特别好奇,要是能像魔法师一样改变基因,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不过这也得小心啦,要是乱改基因,会不会像乱念咒语一样,弄出什么大麻烦呢?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就像是一场超级精彩的解谜游戏。
孟德尔就像一个超级侦探,通过观察豌豆的各种性状,就把基因的遗传规律给找出来了。
他肯定是特别有耐心,要是我来做这个实验,估计看到那些豌豆都要晕头转向了。
大学生物-所有细胞结构的功能--(功能分类总结)

大学生物-所有细胞结构的功能--(功能分类总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含许多不同的结构,每个结构都有不同的功能。
下面是对所有细胞结构的功能进行分类总结的文档。
1. 粗面内质网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饰的过程,将蛋白质送往其它细胞器或细胞外。
2. 滑面内质网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功能:合成和代谢脂类,参与钙离子调节和解毒反应。
3. 核糖体 (ribosome)- 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将mR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4. 核仁 (nucleolus)- 功能:合成和组装核糖体的基本单位。
5. 核膜 (nuclear membrane)- 功能: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控制物质的出入。
6. 核质 (nucleoplasm)- 功能:维持细胞核内的环境稳定,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
7. 细胞质 (cytoplasm)- 功能:包含所有细胞器的胶质基质,提供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需的基础。
8. 线粒体 (mitochondria)- 功能:进行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和生成,主要负责细胞呼吸过程。
9. 叶绿体 (chloroplast)- 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细胞能量。
10. 高尔基体 (Golgi apparatus)- 功能:负责分泌物质的合成、包装和分泌,细胞内物质转运和分布的调控。
11. 溶酶体 (lysosome)- 功能:包含消化酶,负责分解细胞内的废物和降解细胞器。
12. 核 (nucleus)- 功能:维持细胞遗传信息,并调控细胞内的基因表达。
这些是细胞中常见的结构和它们的功能分类总结。
细胞结构的功能多种多样,并相互协同工作,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生物八上下知识点总结

生物八上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细胞的发现1.1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到细胞结构和功能。
这是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
1.2 细胞的发现1665年,罗伯特·胡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薄片中的“小房间”,并称之为“细胞”。
这个发现为后来细胞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
各个部分起到不同的功能。
2.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分裂和遗传等功能。
它们使生物体能够正常生活和生长。
第三章细胞的新认识3.1 性状遗传性状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特点,它是由遗传信息控制的。
这些遗传信息存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3.2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它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第四章基因的概念4.1 基因的发现基因是决定性状的信息单位。
1866年,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存在。
4.2 基因的作用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不同基因的组合形成了生物体的特征。
第五章遗传的模式5.1 性状的遗传性状的遗传是通过基因来进行的。
父母的基因组合会影响后代的性状。
5.2 显性和隐性基因有些基因是显性的,表现出来的性状会遮盖掉隐性基因。
而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的基因才能表现出来。
5.3 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不同基因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性状。
这个现象也叫做分离定律。
第六章生物的分类6.1 分类的意义分类是把不同生物按照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类的过程。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特点和规律。
6.2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形态分类、生态分类、进化分类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第七章激素的作用7.1 激素的发现激素是一种能够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的物质。
它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7.2 激素的作用激素通过在生物体内传递信息,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细胞生物学总结(复习重点)——7.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膜泡运输

1、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
4、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
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这就是微粒体。
3、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
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则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部位。
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其数量随细胞而异,越是分泌旺盛的细胞中越多。
5、分子伴侣: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移、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6、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7、残余小体:在正常情况下,被吞噬的物质在次级溶酶体内进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至细胞质中,供细胞代谢用,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留在溶酶体内,此时的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后溶酶体。
残余小体有些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有些则积累在细胞内不被排出,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8、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
又称定向转运。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总结5篇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总结5篇篇1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作为一名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深感自己在这四年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自己学习、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总结,以飨读者。
一、学习方面在学业上,我始终保持着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专注。
大学生活中,我不仅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以拓宽知识面。
此外,我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科研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二、科研方面在科研方面,我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我曾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在项目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团队成员共同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任务。
此外,我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了导师和同行的好评。
三、工作方面在实习和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曾先后在生物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实习,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和实施。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积极沟通,与同事和领导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实习和工作实践,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个人成长方面在大学四年中,我不仅在学业和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在个人成长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我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等组织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项目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
在团队中,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我还时刻提醒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五、总结与展望回顾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历程,我深感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收获颇丰。
学习细胞生物学心得体会细胞生物学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细胞生物学心得体会细胞生物学的心得体会(6篇)有关学习细胞生物学心得体会一今年我二十七岁,青春渐渐地将要变成回忆,我盼望自己在迈入三十的门槛时无需频频回首,自信而坚决,双手捧满了收获的果实,因而,谨在此制定一个三年规划,努力让青春的圆满少一些、再少一些。
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对自己有足够的自觉,善待他人。
能够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每天自我反省。
拥有安康的体魄和温顺、坚决的心。
事业与家庭同时兼顾。
此规划书从20xx年4月起至20xx年3月止为期三年,主要分成两局部:一是政策法规学习,二是技能学习,第一局部学习将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之中,其次局部学习的完成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阶段a——从20xx年4月至20xx年11月主要用于会计学问的学习,并取得会计证。
阶段b——从20xx年11月至20xx年3月主要用于中级职称考试的学习和一门专业英语证书的获得。
政策法规的学习。
我现在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劳动法有关学问的学习将成为我学习的侧重点:以《劳动法全书》为读本,主要侧重于劳动法有关学问的把握。
全书1905页,规划每个工作日阅读2页纸,将用953个工作日全部阅读完。
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还处在完善阶段,新的政策法规不断涌现,要做到准时学习、把握。
结合国际形势讨论劳动保障工作的趋势,以省劳动厅20xx年7月版的《入世与劳动保障》为学习读本,全书共分八章,每周阅读一章,三个月全部学习完。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这局部就业群体的保障也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
以1999年版的《中国私营企业进展报告》为学习读本,全书共五篇,每月学习一篇,五个月学完。
每个季度写一篇有关劳动保障学问学习的心得体会,每年写一篇调研报告就有关热点问题进展讨论。
技能学习。
这局部学习侧重于以工作需要为主要方面的几项技能把握: a. 20xx年4月报名参与会计培训班进展学习,20xx年11月参与考试。
b. 20xx年1月报名参与中级职称的专业课考试,并开头自学有关中级职称方面的专业课程。
细胞培养的心得体会

篇一:细胞培养心得1、寄运细胞或者接收细胞,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是让其它实验室寄运细胞,或者寄给别人细胞,细胞应该如何处理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假设细胞在途中要经过48小时,那么可以待细胞长到50%的密度时处理细胞,即将细胞培养瓶内加满培养液,拧紧瓶盖,用封口膜封紧瓶口;然后将培养瓶放进泡沫盒,用纸或泡沫将盒内空间填满,使培养瓶不能随意移动。
因此要确定准备好以下物品:透气的细胞培养瓶;封口膜;足量的培养液;放细胞培养瓶的泡沫盒及填充物;除了细胞的处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前跟快递公司人员联系,要上门取货(大多快递公司都可以,顺丰确实算是好些;近来觉得韵达速度也很快)2)时间安排(细胞处理尽量安排在下午,因为快递公司一般来说都是晚上统一发货,要是早晨处理细胞交给快递公司,细胞还没上路呢,就已经在培养箱外待了一天);1)细胞的铺板:以96孔板为例,做细胞实验的同学看文献可能注意到,有较多的文献中提到细胞接种数量是5000个/孔;最初我也是按照这个数量来铺板的,实际上这个接种数量偏高;假设给药时间是48小时,发现空白对照孔中会有细胞无法贴壁,因为太满了,被挤出来了。
如此,则会因为接种密度原因,而不能准确反映细胞的正常生长情况及给药组作用情况。
2)给药:对于水溶性药物就不讲了,只讲难溶于水,而且虽然溶于dmso,但向dmso加水后也会析出的药物;有人是这样做的,在ep管中用dmso溶解药物作为母液,然后用细胞培养液将母液梯度稀释成各个浓度,药物有析出,成结晶了,可能都沉了,严重不均一了,这浓度就没法衡量了;用培养液,在ep管中用dmso梯度稀释药物成各个梯度浓度,然后直接加到含培养液的96孔中,假设96孔中培养液为197微升,那么加药的体积只能是3微升或者小于3微升。
我觉得可以这么做,操作会更麻烦,难度上稍大了点,但不是不能做。
有些药物常温下难溶于水,可能加热溶解性会很好,由于专业涉及面不同,很多人会忽略这方面。
大学生物知识点归纳

大学生物知识点归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范围涉及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及其演化规律等方面。
作为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生物知识点,本文将对大学生物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一、细胞生物学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学科。
在大学生物学课程中,细胞生物学是必修课程之一,常见的细胞知识点包括细胞的结构、生命周期、能量代谢和基因表达等。
1.1 细胞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薄膜,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等部分。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负责维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控制基因表达。
1.2 细胞生命周期细胞生命周期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两个阶段。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体积、质量和数量的增加。
1.3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细胞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的过程,包括有氧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有氧呼吸是细胞生成ATP的主要方式,需要氧气参与。
无氧呼吸是在缺氧的情况下,细胞发生的一种代谢方式,生成的ATP相对较少。
1.4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内基因产生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转录是指DNA序列转录为RNA序列的过程,翻译是指RNA通过核酸三联体翻译为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基因表达过程中复制、修复、重组等遗传变异的机制也常被涉及。
二、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演化的一门学科。
在生态学中,我们需要学习生态系统、生态位、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知识点。
2.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个部分。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之间进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食物关系、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等。
2.2 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生态适应位置,包括资源的利用、交互作用和生态竞争等方面。
大学生物知识点大全

大学生物知识点大全1. 细胞生物学1.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1.1.1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薄膜结构。
主要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1.1.2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细胞内大部分生化反应发生在细胞质中。
1.1.3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1.2 细胞的功能1.2.1 细胞的新陈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能量的转化。
1.2.2 细胞的增殖: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1.3 细胞器1.3.1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生产中心,参与细胞呼吸过程。
1.3.2 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1.3.3 高尔基体:参与合成、包装和分泌物质。
1.3.4 溶酶体:消化细胞内外物质。
1.4 细胞分化和多样性1.4.1 细胞分化:同一种干细胞分化为不同功能的细胞。
1.4.2 组织与器官:细胞的有序组织形成组织,多种组织形成器官。
2. 遗传学2.1 DNA结构和功能2.1.1 DNA双螺旋结构:由碱基对、糖基和磷酸组成。
2.1.2 DNA复制: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2.2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2.2.1 转录:DNA信息转录为mRNA。
2.2.2 翻译:mRNA通过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
2.2.3 基因调控:包括转录因子和非编码RNA等。
2.3 遗传变异和突变2.3.1 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等。
2.3.2 突变的影响: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生命活动。
2.4 遗传与进化2.4.1 纯合和杂合:人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2.4.2 确定和多态:描写基因型和表现型的遗传概念。
2.4.3 自然选择和进化:适者生存和物种适应环境的推动力。
3. 生物化学3.1 生物大分子3.1.1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具有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3.1.2 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多糖和纤维素等,提供能量。
3.1.3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构成细胞膜和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什么是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整体、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研究;生物膜与细胞器研究;细胞骨架体系研究;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
三、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四、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三大基本问题1)基因组在细胞内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表达的?2 )基因表达的产物,主要是结构蛋白与核算、脂质、多糖及其复合物,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和细胞器?3 )基因表达的产物,主要是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五、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论文,指出动植物是细胞的集合物。
施旺和施莱登两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有细胞组成,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
六、“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一、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4、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6、关于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与多层面的的复杂结构体系;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能力与自组织体系)二、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3)DNA-RNA的遗传装置4)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5)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三、最小最简单细胞——支原体四、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体系2)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3)由蛋白质分子组装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五、限制细胞体积大小的因素:1 体积同表面积的关系 2 细胞核控制细胞质的活动3 细胞内物质交流运输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第三章一、分辨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分辨率的高低取决于光源的波长λ,物镜镜口角α和介质折射率N。
D=0.61λ/(N.sin α /2)二、1、动物细胞培养类型:原代细胞(primary culture cell)、传代细胞(subculture cell)、细胞系(cell line)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正常二倍体,接触抑制永生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亚二倍体,接触抑制丧失细胞株(cell strain)2、植物细胞:类型:单倍体细胞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培养)3、非细胞体系(cell-free system)三、单克隆抗体(monoclone antibody):来自单个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分子。
第四章一、膜脂成分:磷脂:分为二类: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主要特征:①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心磷脂除外);②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组成;③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糖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5%以下),神经细胞糖脂含量较高;ABO血型糖脂。
胆固醇: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30%以下),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细菌质膜不含有胆固醇,但某些细菌的膜脂中含有甘油脂等中性脂类二、脂质体的类型:(a)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团;(b)球形脂质体;(c)平面脂质体膜;(d)于疾病治疗的脂质体的示意图三、运动方式: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
四、膜蛋白类型: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脂锚定膜蛋白(lipd membrane protein)五、外在膜蛋白特性: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质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脂锚定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
六、去垢剂(detergent):是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离子型去垢剂如十二烷及磺酸钠(SDS)不仅可使细胞质膜崩解,还可与膜蛋白疏水部分结合从而使其与膜分离,而且还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的非共价键,甚至改变其亲水部分的构象。
由于SDS对蛋白质的作用较剧烈,引起蛋白质变性,因此在纯化膜蛋白时,特别是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膜蛋白时,常采用非离子型去垢剂。
常用非离子型去垢剂如Triton-X-100, 非离子型去垢剂也可使细胞质膜崩解,但对蛋白质的作用比较温和。
不同类型的非离子去垢剂,对不同种类的膜蛋白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它不仅用于膜蛋白的分离与纯化,也用于除去细胞的膜系统,以便对细胞支架蛋白和其他蛋白进行研究。
七、生物膜基本特征:膜的流动性;膜的不对称性。
八、膜质流动性影响因素:膜的流动性主要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在很大程度由脂分子本身性质决定。
一般来说,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脂膜的流动性越大,温度对膜质的流动性运动也有影响;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也有双重调节作用。
***九、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①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②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③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转导;④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⑤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⑥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⑦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十、膜质的不对称性:指同一种膜质分子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糖脂的分布表现为完全不均匀。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指每种膜蛋白在膜质分子上都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第五章一、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过程。
被运输底物与跨膜载体蛋白结合,通过载体蛋白构象改变,从而将底物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到膜的另一侧。
二、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三、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进行跨膜转运时,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无需膜转运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
四、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通过与特异性膜蛋白相互作用,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这与简单扩散相同,两者都称为被动运输。
)五、协同转运(cotransport):是一类由Na+-K+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动所需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梯度,而维持这种离子电化学梯度则通过Na+-K+泵消耗ATP所实现。
动物细胞是利用膜两侧的Na+电化学梯度来实现的,而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电化学梯度来实现的。
六、钠钾泵:具有ATP酶活性,因此又称Na+-K+ATPase。
Na+-K+泵是由2个a 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β亚基是糖基化多肽,并不直接参与离子跨膜运输运动,但帮助在内质网新合成的a亚基进行折叠。
钠钾泵的作用: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体积;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地高辛、乌本苷等强心剂抑制其活性;Mg2+和少量膜脂有助提高于其活性。
七、钙离子泵:又称Ca+ATPase,是另一类P—型离子泵,分布在所有真核生物的质膜和某些细胞器膜上。
Ca+泵由10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构成跨膜蛋白,与Na+-K+泵的a亚基同源,每一泵单位含有10个跨膜。
a螺旋,其中3个螺旋与跨越脂双层的中央通道相连。
作用:维持细胞内较低的钙离子浓度(胞内钙浓度10-7M,胞外10-3M)。
位置:质膜、内质网膜。
类型:P型离子泵,每分解一个ATP分子,泵出2个Ca2+。
位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白质的90%。
钠钙交换器(Na+-Ca2+ exchanger),属于反向协同运输体系,通过钠钙交换来转运钙离子。
八、V-type: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内体、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以及植物、酵母和其他真菌细胞液泡膜上,又称膜泡质子泵。
九、F-type:存在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即ATP合酶十、ATP驱动泵类型:P-型离子泵(钠钾泵、钙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ABC超家族。
第六章一、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1961年英化学家Mitchell提出,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化学渗透假说内容: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H+电化学梯度。
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ATP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合成ATP,电化学梯度中蕴藏的能量储存到ATP高能磷酸键。
◆支持化学渗透假说具有实验证据,该实验表明:·质子动力势(proton motive force) 乃ATP合成的动力·膜应具有完整性·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是两件相关而又不同的事件◆ATP形成成机制:ADP转变为ATP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
ADP磷酸化有两个途径①底物水平磷酸化,由相关的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集团直接转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
②氧化磷酸化,只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耦联的ADP 被磷酸化形成ATP酶促过程。
是需氧细胞的生命活动主要能量来源,是ATP生成主要途径。
二、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Photosynthesis:三大步骤: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
(1)光反应(Light Reaction)——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2)暗反应(Dark Reaction)——碳固定反应●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发生,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ATP、NADPH)●暗反应(碳固定)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利用ATP和NADPH使CO2还原为糖类●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图;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比较三、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水光解,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生成高能电子),进而通过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将电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并放出O2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