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文献讲解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化学导论-第一讲FGQ

高等有机化学导论-第一讲FGQ
欢 迎 步 入 高等有机化学导论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冯国强
化学学院
2014-6-26
1
高等有机化学导论
课程说明

任课教师
冯国强
gf25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先后在英国谢 菲尔德大学、剑桥大学、利兹大学从事过博士后 研究,现任华师化学学院教授、博导
静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有机化学研究 动态——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及历程
5
本节课学习内容

化学成键和分子结构
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和超分子体系

有机反应基本原理
有机反应的分类、有机反应中试剂的分类、 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反应速度理论、 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酸碱理论
T T T P R R a P b P R

c
a. 过渡态的结构与反应物相似; b. 过渡态的能量比反应物和 产物的能量都要大得多; c. 过渡态的结构和产物类似
27
有机反应的动力学控制与热力学控制
B A C
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内,反应为速度控制; 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在较高温度下,反应为 平衡控制。
异构过程中,两个 苯环彼此是同时旋转的
3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99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 及出生的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 尔(Ahmed H. Zewail),以表彰 他应用超短激光闪光成照技术观 看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如何运动,从而有助于人们理解 和预期重要的化学反应,为整个 化学及其相关科学带来了一场革 命。
30
3.同位素效应与同位素标记
当反应底物中的一个原子被其同位素取代后,对化学反 应性能没有影响,但对反应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在机理研究 中常常用同位素效应和同位数标记来确定反应历程,常用的 是用氘来代替氢 。

金属有机化学中的钯催化的反应讲解

金属有机化学中的钯催化的反应讲解

XXXX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中心、所):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名称:应用化学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化学论文题目:金属有机化学中的钯催化的反应授课教师(职称)XXXX(教授)研究生姓名:XXXX年级:2012级学号:XXXXXXXXX成绩:评阅日期:XXXX大学研究生学院2012年12 月25 日金属有机化学中的钯催化的反应XXXXXX(XXXX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过渡金属钯在金属有机化学方面具有丰富的反应性,在各类有机化学反应中如氢化、氧化脱氢、偶联、环加成等反应中,钯是优良的催化剂,或是催化剂的重要组分之一。

本文在查阅大量近几年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钯催化的反应,同时综述了钯催化反应的机理以及钯催化反应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钯,催化剂,反应机理,研究进展1钯催化的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在现今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催化反应中,有很多的钯催化反应,尤其是氢化反应中的选择加氢,以及氧化反应中选择氧化生产乙醛、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均广泛采用和开发钯催化剂。

对石油重整反应,钯也是常选取的催化剂组分之一。

1.1氢化反应钯催化剂具有很大的活性和极优良的选择性,部分氢化选择性高,常用作烯烃选择性氢化催化剂。

1.1.1反应式及反应机理反应底物首先和氢气分子分别被吸附到催化剂上,然后和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形成配位键,最后完成氢的转移,氢和反应底物形成σ-键。

1.1.2反应方程式举例1.2氧化反应烯烃和炔烃是十分常见并且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选择性地氧化这类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一直是化学工业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

1.2.1分子氧参与的钯催化烯烃的氧化反应根据亲核试剂的不同,如氧、氮和碳等亲核试剂,把催化烯烃的氧化反应可以形成C-O、C-N和C-C键。

1.2.1.1反应机理钯催化烯烃的氧化反应都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把插入烯烃形成新的C-Pd键;接着,有机钯中间体进行β-H消除产生Pd(0);最后,Pd(0)被重新氧化为Pd(П)。

高等有机化学 第1章 基础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第1章 基础理论

完整编辑ppt
17
画极限的指导规则
1. 共振结构的原子核的位置必须相同
..
..
..
..
Cl
Cl
Cl+
Cl+
_
.. Cl+
_
.. .. .. .. .. .... ....
._.
2. 共振结构必须符合价键的规则
例如,在任何极限式中碳原子不可能为五价,氧原子不 可能为三价,围绕氢的价电子数不得超过2,第一行八元素 周期的元素最多只能有8个价电子。
用波谱法测量碳在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2,从价
键理论的角度来看,它在形成化学键时,应该是二价的,但 实际上它是四价的并且它的价键具有四面体取向。
如在甲烷中,碳原子上连有四个相同的配位体,它是一 个正四面体,每个H-C-H键角都等于109.5°。
完整编辑ppt
7
杂化轨道
为了解决碳的价键的四面体取向问题,L . Pauling发展 了定向价和轨道杂化两个概念。
电子填充到轨道中去要遵守填充原理(先占据最低能量 的轨道,并且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
根据组成分子轨道(MO)的各原子轨道(AO)的系数和它 填充的电子数,可计算出组成它的各原子的电子密度。
完整编辑ppt
21
1.3 休克尔(Hü ckel)分子轨道理论
休克尔(Hü ckel)分子轨道理论主要用于处理共轭体系, 它认为:π体系能在不考虑共轭的σ骨架的情况下单独地进 行处理,并且在决定芳香和多烯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和波谱 性质时,最重要的正是π体系。由于σ体系和π体系的正交性, 所以把它们彼此独立地进行处理是合理的。
完整编辑ppt
4
1.1 价键理论和共振论

[3,3]σ迁移反应过渡态立体化学过程的新观点

[3,3]σ迁移反应过渡态立体化学过程的新观点

[3,3]σ迁移反应过渡态立体化学过程的新观点第21卷第4期大学化学2006年8月[3,3]迁移反应过渡态立体化学过程的新观点许家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摘要结合环己烷的构象与能量关系,讨论[3,3]迁移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3,3]迁移反应生成的主产物经过的是椅式过渡态,生成的次要产物经过的是扭船式过渡态,而不是以前认为的船式过渡态.经过环状过渡态的协同反应机理进行的迁移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重排反应之一,也是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反应.关于H[1,]迁移反应和c[1,]迁移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在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中已讨论得很清楚¨,关于C[3,3]迁移反应及含有杂原子的[3,3]迁移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也在一些教材,教学和学习辅导材料中有所讨论0,作者本人也曾对含有手性碳原子的[3,3]迁移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做过一些讨论.在此,对[3,3]迁移反应生成次要产物的立体化学过程做些深入的讨论,希望能够从能量的观点上对认识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有所帮助.本文仍用教材中经常使用的两个经典例子来讨论[3,3]迁移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 Doering和Roth曾仔细研究了3,4.二甲基.1,5.己二烯光学异构体的Cope重排反应,并测定了产物的构型,得到如下结果.它的内消旋体在225℃加热6h,得到的2,6一辛二烯型占99.7%,(E,E)构型占0.3%;它的外消旋体在100℃加热18h,得到的2,6一辛二烯中,(E,E)构型占90%,(z,z)构型约为10%,仅有痕量的(z,E)构型产物.这是一个研究得比较深入细致的实例,因而被许多教科书或辅导材料引用(图1).6h一/==\八l\+\八225℃997%(Z_E)03%(EE),一+八:::/'\1oo~C90%(EE)10%(z.z)(±)图13.4-二甲基-1.5-己二烯的Cope重排反应一般认为,由于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能量最低,内消旋1,5.己二烯以经过椅式构象过渡态1和2反应时所需活化能小,构象1和2均各有一个甲基处于直立键,而另一个甲基处于平伏键,该重排反应主要经过椅式过渡态,所以得到99.7%的(z,E)型产物;而次要产物是经过船式过渡态重排得到的,船式构象的能量高于椅式,所以经船式构象过渡态3和4发生重排所需活化能高,得到的次要产物就少.内消旋1,5.己二烯若经船式构象过渡态3时,两个甲基虽均40~HC一HH2一cH—三lH2c—cH+H.MeHC.H3H,C—CH—十一H—H,c—cH—H—CH3H,H,c—cH-F~一H2c—cH—+一H——CH3fH]牛]H广H三/::\八99.7%(Z.E)一\八03%(EE)Me图2meso-3,4-二甲基-1,5-己二烯Cope重排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对于外肖旋体,以其中的(R,R)一1,5一己二烯来讨论,在经过椅式构象过渡态5重排时,两个甲基均处于平伏键,过渡态能量低,容易进行,所以主要得到(E,E)构型的产物,占总产物的90%;当它以经过椅式构象过渡态6重排时,两个甲基均处于直立键,过渡态能量稍高,反应也可以进行,但比构象5要难,所以得到(z,z)构型的产物只占总产物的10%;当它以经过船式构象过渡态7重排时,两个甲基虽均处于准平伏键,但其过渡态为船式构象,能量较高,较难进行,即使发生也得到(E,E)构型的产物;当它以经过船式构象过渡态8重排时,一个甲基处于准平伏键,另一个甲基处于准直立键,能量更高,几乎不能进行反应,因此,无(z,E)构型的产物生成(图3)¨.以上回顾了文献和教科书中的解释和观点,这些分析就是目前对[3,3]迁移反应产物的立体化学过程的分析和解释,这种解释通过立体化学分析很好地解释了[3,3]迁移反应中主次产物生成的原因,因此被广泛采用.下面回顾一下环己烷的构象及其势能图(图4).椅式构象的能量最低,半椅式构象的能量最高,但应该注意到,扭船式构象比船式构象的能量要低约6kJ/tool,因为在船式构象中有两对碳原子是以重叠式构象存在的(图5a),而在扭船式构象中(图5b),这种重叠构象被避免了,因此能量较低.同时还应该注意到,[3,3]迁移反应经过扭船式和船式过渡态得到的产物的立体化学是一致的,但经过扭船式过渡态比经过船式过渡态的能量要低.因此,作者认为,在[3,3]迁移反应中,主要产物的生成如同通常描述的那样是经过椅式过渡态进行的,41:1CH3H:C—CH2H,==—+一H CH3(尺,尺)HMeMe,HMeH--~-4-ffMe\/Me卜HMeMe八M0Hl辛H.卜一Me,,H:H-Me6/M.MeM.Me\八一/lO%(ZZ)三/c—\/\\0%(互E)三/c—\/\\0%(Z.)图3(,)-3,4?二甲基-1,5-己二烯Cope重排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图4环己烷中各种构象的势能关系图(a)环己烷船式结构的模型图(b)环己烷扭船式结构的模型图图5环己烷船式和扭船式结构的模型图但次要产物的生成是经过扭船式过渡态形成的,而不是以前认为的是经过船式过渡态形成的.上述两个例子中,经过船式过渡态形成的次要产物应该是经过如图6所示的扭船式过渡态形成的.42一一卜士:CH—CH,H—+一Me H+Me CH—CH脚PD CH—CH, Me—+一H H+Me CH—CH, (土) CH—CH2 士. CH—CH2 (土)MeMeHHMeHMeeMeH]丰IL一,Il卜HlMeJe.Mee.Me M.]丰IL一,Il卜M.lHJa.Mea.MeMeH]丰I,I,I一牟,MelHJa.Mee-MeMeH]丰e.Mee.MeMeMe(EE)0.3%HMeee(Z.Z)0%H(EZ)0%HHe(EE)图6[3,3]迁移反应中经过扭船式过渡态形成次要产物的立体化学过程对于下面的Claisen重排反应的例子,含有(E,E).双键的烯醇醚经重排后,可以得到97%的苏式产物和3%的赤式产物,认为经过能量低的椅式过渡态得到主要产物苏式产物,经过能量略高的船式过渡态得到次要产物赤式产物.反应过程如图7.肌H:c—cHH十-+-Hc+HH十~--cCHHOCH—cHCH图7(E,E)-烯醇醚的Claisen重排反应主要产物的形成与文献中的观点一致,这里不再重复,下面看一下经过扭船式过渡态形成次要产物的过程(图8).\入o)MerM01H—_JI『l,II绛H【M0卜MeMeCHoMe—+一HMe—+一HCH—CH,(土)3%e.Mee-Me图8Claisen重排反应中经过扭船式过渡态形成次要产物的立体化学过程经过扭船式过渡态与经过船式过渡态得到的产物的构型一致,但过渡态的能量却要低很43●__r●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1________________lLH多,因此,应该是有利的过程.从分析结果来看,不论是经过扭船式过渡态,还是经过船式过渡态,所得产物的立体结构是一致的,虽然从实验上较难证明,但从能量上看,经过扭船式过渡态应该比经过船式过渡态更有利,因此,[3,3]or迁移反应的次要产物的生成应该是经过扭船式过渡态实现的.相信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含有手性碳原子的[3,3]or迁移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的理解.参考文献SmithMB,MarchJ.AdvancedOrganicChemistry:Reactions,MechanismsandStructures. 5thed.NewY ork:JohnWiley&Sons.2ool邢其毅,周政,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胡宏纹.有机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张黯.有机化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梁世懿,成本诚.高等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示范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DoeringWvE,RothWR.Tetrahedron,1962,18:67许家喜.大学化学,1998.13:16anicChemistry.2nded.NewJersey:Prentice—Hall,1991(上接第17页)参考文献宗汉兴,俞庆森,钱文汉.大学化学,1994,9(2):9高盘良,常文保,段连运.大学化学,1999,14(2):2l王伯康,王志林,孙尔康.大学化学,2001,16(2):25吴性良,陆靖.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08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施开良,姚天杨,俞庆森.大学化学,2002,17(6):8黄乐览,施开良,童叶翔.大学化学,2003,18(4):l4施开良,姚天杨,俞庆森.中国高等教育,2003,17:27施开良,姚天杨,俞庆森.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1施开良,陈令梅,姚天扬,等.大学化学,2004,19(3):l6杜志强.综合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上接第27页)参考文献l戴维?P?休梅克,约瑟夫?w?尼布勒,卡尔?W?加兰,等.物理化学实验.第4版.俞鼎琼,廖代伟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2千原秀昭.物理化学实验.沈鹤柏,郎佩珍,李永孚,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3SalzbergHW,Mo~ewJI,CohenSR,eta1.PhysicalChemistryLaboratory—PrinciplesandExperiments.London:MacmillanPub—lishingCoInc,1978l23456789l23456789Ol。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4金属有机化学-1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4金属有机化学-1
第四部分:
金属有机化学
Reference:
①A.Yamamoto, “Organo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 ② A.W.Parkins & R.C.Poller.“An Introduction to Organicemctalliv Chemistry” ③ S.G.Dauies,“Orgame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 Application to Organic Synthesis”
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1827年:发现Zeise盐
Cl CH2 Cl Pt CH2 Cl K H2O
1900年:发现Grignard试剂RMgX,(Grignard获 1912年诺贝尔奖)
(Fisher和Wilkinson获 1973年诺贝尔奖)
1952年:发现二茂铁
Fe
1955年:Ziegler-Natta催化剂发现 (Ziegler Natta获1963年诺贝尔奖) 1973年:Fisher.E.O.和Wilkinson获诺贝尔奖 1976年:Lipscowle.B-H键结构获诺贝尔奖 1979年:Brown.Wittig获诺贝尔奖 1981年:Hoffmamn(Richard)提出金属有机化 合物“等瓣性类似”概念。
目录
4-1 引言 4-2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4-3 过渡金属-碳键 4-4 金属有机化合 4-5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4-6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4-1 引言
金属有机属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交叉 学科,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它是在50年代形 成的,自那以后金属有机化学取得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化学中最高生命力 的分支之一。如果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也是 分量很重的一门课程。 金属有机化学之所以要被重点讲授, 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很重的份 量,(目前的合成反应中80%包含有金属物 种),更重要的是金属有机化合物有其独特 的化学键理论和反应性能。

多烯化合物的Cope重排反应:[5,5]σ迁移、串联[3,3]σ迁移与自由基重排机理

多烯化合物的Cope重排反应:[5,5]σ迁移、串联[3,3]σ迁移与自由基重排机理

多烯化合物的Cope重排反应:[5,5]σ迁移、串联[3,3]σ迁移与自由基重排机理许家喜【摘要】介绍戊二烯基苯基醚和1,3,7,9-癸四烯衍生物重排反应的机理.戊二烯基苯基醚的重排反应是经过[5,5]和串联的[3,3]σ迁移反应双途径进行的;而1,3,7,9-癸四烯衍生物重排反应既可以经过[5,5]和串联的[3,3]σ迁移反应双途径进行,也可以经过自由基机理进行.【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06(021)003【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σ迁移反应;自由基机理;重排反应;重排机理;串联;化合物;多烯;戊二烯基;苯基醚;衍生物【作者】许家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σ迁移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i,j]σ迁移反应中,关于[3,3]σ迁移反应在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和学习辅导材料中讨论得较多[1~2],作者本人也曾对其立体化学过程做过一些讨论[3]。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5,5] σ迁移反应的例子,如在教材和习题中常见到的例子[1,4],通常被认为是发生了[5,5] σ迁移反应和H[1,5] σ迁移反应[1](图1)。

图1 戊二烯基苯基醚的σ迁移反应这种分析符合轨道对称性,但是否会发生竞争的[3,3]σ迁移反应、及串联的[3,3]σ迁移反应?我们知道,邻位双甲基化的烯丙基苯基醚在进行Claisen重排时会发生串联的[3,3]σ迁移反应 (图2)。

图2 烯丙基苯基醚σ迁移反应的过程为了能够准确回答这些问题,查阅了原始文献[5],Frater和Schmid研究了戊二烯基苯基醚(1)的重排反应(图3)。

图3 戊二烯基苯基醚σ迁移反应的实验结果该结果表明,戊二烯基苯基醚1的重排并不是专一的[5,5] σ迁移反应,同时有[3,3] σ迁移反应发生。

研究生经典文献阅读要求

研究生经典文献阅读要求

经典文献目录要求:1.每名同学结合本专业某一部经典著作写一份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入学时交到学院办公室。

2.每位硕士阅读经典文献时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监督课外阅读。

必须在第二学期期末之前提交一份2000字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无机化学专业学术规范与科技写作: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中国出版,2002(9)。

高等有机化学:1.K. Fukui, “Molecular Orbitals in Chemistry,Physics, and Biology,” P.0. Löwdin and B.Pullman, Ed., Academic Press, New Y ork, N. Y., 1964, p 513,2.R.B.Woodward and R.Hoffmann,J.Am.Chem.Soc.,87,395(1965)3.Alvarez S, Vicente R, R. Hoffmann, J.Am.Chem.Soc.,107,6253-6277(1985)4.Cao Y W,Cai X D, Li T J et al. mon, 1999:16055.Pope M, Kallmann H P, Magnante P. J Chem Phys, 1963,38:2042.配位化学:1.Stynes, H. C. and Ibers, J. A. Inorg. Chem., 1971, 10, 2304.2.Gaswick, D. and Haim, A. J. Am. Chem. Soc., 1974, 96, 7845.3.Basolo, F., Gray, H. B. and Pearson, R. G. J. Am. Chem. Soc., 1960, 82, 4200. 4.Cannon, R. D. and Gardiner, J. Inorg. Chem., 1974, 13, 390.高等无机化学:1.Ralph G. Pearson, J. Am. Chem. Soc.; 1969; 91(5); 1252-1254.2.Steven A. Sunshine, Douglas A. Acc. Chem. Res.; 1987; 20(11); 395-400.3.William C. Bray, Chem. Rev.; 1932; 10(1); 161-177多酸化学:1.Pope, M. T., Heteropaly and Isopaly Oxometalates,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 Verlay,1983.2.王恩波,等:《多酸化学导论》,北京化工出版社。

高等有机化学 2011

高等有机化学 2011
α+1.618β
成键电子能量: 4α+4.472β 孤立双键能量: α+β, 2个孤立双键能量:4α+4β, 离域能:0.472β
1,3-丁二烯四个轨道的电子云图
烯丙基 P 轨道
反键轨道 0个电子
轨道位相 电子云
非键轨道
1个电子
成键轨道
2个电子
氯乙烯
H H
Cl H
Cl
交横共轭
Ph C Ph O
Chapter 2. Covalent Bonding
• Section 1. Wave Equation • Section 2. Localized Chemical Bonding • Section 3. Delocalized Chemical Bonding
Section 1. Wave Equation
•高等有机学不好,有机合成就无法学
因为有机合成 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有机反应类型的基础上 而高等有机 主要讲有机反应的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讨论大量的反应类型。
3、The method of Studyin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以老师的讲课为纲,主要靠自学。54个 学时讲不了多少东西。
参考书 (2)
• 2)《高等有机化学》 王积涛编
内容少了一点,简单了一点,主要是反应太少
• 3)《物理有机化学》 高振衡编
• 4)《高等有机化学》
[美]Carey and Sundberg, 夏炽(chi)中译 分A、B两卷: A卷:有机结构理论, B卷:反应与合成
• 5)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版) 荣国斌编
• 1、About Contents of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高等有机化学第2讲

高等有机化学第2讲

CH2NH2
COOH + 2NH3 Br
excess
COO NH3
CH3 HC C C Cl
+
NH2
HC
CH3 H C C N CH3
H2/Pd
H N
73%
CH3
Cl
+
NH2
卤代烷的氨解用于合成-氨基酸, 生成的铵盐阻止 了进一步N-烷基化反应.
X R COOH NH3 R NH3 COO
伯卤代烃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生成季铵卤, 而后在乙醇 浓盐酸中加热分解成伯胺, 卤代烃最好是碘代烷,若用溴 代烷或氯代烷时, 需加碘离子. 这种方法用于合成-氨 基酸和-氨基酮等.
Ni
EtHN
NHEt
60-67%
H2N
+
CH2OH
OH
CH2NH
PhCH2OH + OH PhNH2
PhCHO + H2O + H PhCH=NPh H PhCH2-NPh H2O PhCH2NHPh
酚的氨解反应
OH Al2O3-SiO 2 + N H3 385 oC, 15 atm OH NH2 OH
Ni EtOH
+ NH4NO3
也可用还原氨化法制备仲胺和叔胺
H3O
80-88%
R3N + BrCN
R2NH + CO2 + NH3
这是制备纯仲胺的有效方法,水解时也可用碱
BrCN N C4H9 Br N CN C4H9 Et 2NH N N CN H2SO4
73%
N
N H
二、硝基还原制芳伯胺
Ar-NO2
+ 2[H] - H2O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等 有 机 化 学 究 性 教 学 的 实 践 与 思 考 * 高 研
刘 汉兰 , 雪 刚 , 媛媛 , 丽红 , 李 周 宁 曾凡 斌
( 7 ) 华 湖 30 0


研 究 性 教 学 是 以培 养 提 高 学 生 创新 思维 能 力 为 主 要 目的 的 一 种 教 学 方 式 。 针 对 《 等 有 机 化 学 》 高
华 中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 9 社 , 总 5期 ) 0 1 5 21()
J u n lo u z o g Ag iu t r l o r a fH a h n rc lu a i e st ( o il ce c sEd t n Un v r i S ca in e ii ) y S o

发 现 问题 、 析 问题 和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分 训练 团队合 作 精神 , 培养 大 胆创 新 的品 格 。例如 , 2 0 对 0 7级 研
究 生 的 教 学 中 , 对 学 科 研 究 的 热 点 问 题 , 出 的研 针 提

研 究 性 教 学 理 念 的 核 心 是 创 新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研 究 性 教 学 的理 念 和 改 革 教 学 方 法 的 思路 。在 教 改 实 践 中 , 极 倡 导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提 积 的 主 导作 用 和研 究 生 的主 体 地 位 , 以参 与 式 、 讨 式 以及 研 究 报 告会 等 多 种形 式 展 开教 学 , 导研 究 生 进 行 探 究 研 引
由于《 高等有机 化学 》 教学 内容 多 、 息量大 、 信 理论性 引导学生 查 阅文献 , 了解本 学科 的学科前 沿知识 , 特

高等有机化学论文

高等有机化学论文

关于疏水作用的读书报告理学院化学系 06 硕王彦琳 20606267 在常温常压下,非极性物质很难溶于水中。

传统上来讲,这种非极性物质的水不溶性归结为这些物质的疏水性,换句话说,它们会自发“疏远”水分子。

其实,术语“疏水性”是一种误导。

在非极性物质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扩散作用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这种作用力相当可观。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非极性物质要侵入一种具有特殊特征的液体,这种特征就是有以氢键为联结组成的很大的网,其次这种液体要有很强的黏附能量密度。

而每一个水分子是不可能失去它的任何氢键从而在这些非极性物质分子表面进行自己的重新定位。

水是一种很独特的溶剂分子,不仅因为它的分子体积很小,而且因为它能较容易地形成一种四面调和式的网状结构,除此,水分子还有相当低的等温可压缩性。

这些特征使得水分子有很强的倾向能够在一个非极性物质的分子附近牢牢地挤在一起,形成类似“冰笼”的结构,同时还能保持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的氢键结构。

然而,尽管有这些独一无二的结构,对非极性物质而言,水分子仍然被看作是一种非常差的溶剂。

1 对蛋白质而言,疏水作用就是介质中球状蛋白质的折叠总是倾向与把疏水残基埋藏在分子的内部的现象。

它在稳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方面占有突出地位。

疏水作用其实并不是疏水基团之间有什么吸引力的缘故,而是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出自避开水的需要而被迫接近。

在天然蛋白质中,疏水键是疏水侧链为了避开水相而群集在一起的一种相互作用。

2疏水作用对蛋白质的稳定性、构象和蛋白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蛋白质的大分子结构,表面(或有效)疏水性比整体的疏水性对蛋白质的功能具有更大的影响。

表面疏水性影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脂类等小配位体间的缔合作用或其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疏水作用是重要的非键相互作用,它及疏水和亲水的平衡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溶液系统的熵增加是疏水作用的主要动力。

当疏水化合物或基团进入水中时,它周围的水分子将排列成刚性的有序结构即所谓笼形结构clathratestructure。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配位反应配位反应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配位反应配位反应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配位反应配位反应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对于溶液来说)或分压(对于气体来说)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的状态。

而配位反应是指配位化合物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键形成与断裂的过程。

配位反应的发生与否以及反应速度对于化学反应平衡以及反应体系的影响,是化学平衡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配位反应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此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反应的平衡是由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前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并且速率相等。

配位反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应类型,同样会对反应体系的平衡产生影响。

二、配位反应对反应平衡的影响1. 反应物的浓度与反应速率:配位反应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键形成与断裂,会消耗和释放反应物。

当配位反应速率远大于其他平行反应的速率时,配位反应可以被视为决速步骤。

这时,反应平衡会受到配位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配位反应的速率有可能导致反应平衡位置的偏移。

2. 温度与反应常数: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配位反应中,配体的配位键速率常数与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活化能有关,而活化能与温度呈反比。

因此,在恒温条件下,改变温度会改变配位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而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

3. 压强与反应平衡:如果配位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是气体,改变反应混合物的总压强也会影响反应平衡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在反应中增加压强会使平衡位置向压力增加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则会使平衡位置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

4. 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以影响配位反应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如光照、催化剂等。

这些因素可以对配位反应的速率常数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三、小结配位反应作为化学反应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反应体系的平衡位置和动态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反应平衡产生影响。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

CH3CONHNH2 HNO2 CH3CON3
CH3NCO
X
O
C=NOH
CH3NCO
X
O
O
C N O C NHCH3
乃春在芳环邻位是不饱和支链时,极易环化成五元环,这一 性质对杂环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AX B
H N:
A BX
N
H
第三节:自由基
自由基是共价键发生均裂,每个碎片各保留一个电子,是带 单电子的三价碳的化合物。
2004年1版 6、洪琳编《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第一版 7、斯图尔特.沃伦著《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丁新腾译,上海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年1月第一版 8、黄宪、吴世晖、徐汉生《有机合成》(上、下)
第一章 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在有机反应中,经常出现的活泼中间体是卡宾、乃春、自由基、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包括苯炔、叶立德)
第一章 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 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一节:卡宾(碳烯)(Carbene) 第二节: 乃春 第三节:自由基 第四节:碳正离子 第五节、碳负离子(Carbenion)(活泼亚甲基
化合物)和叶立德
第二章 官能团的选择性互变
第一节 还原反应 第二节 氧化反应
第三章 官能团的保护
第一节: 羟基的保护(醇、酚羟基的保护) 第二节:烯键的保护 第三节:羰基的保护(用醇保护) 第四节:羧基的保护-酯化 第五节:胺基的保护-酰化或成盐
(六)生物有机化学( Bioorganic Chemistry) (七)元素和金属有机化学(Element and Metal Organic Compounds Chemistry) (八)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应用研究

高等有机化学第一篇绪论(2010级)

高等有机化学第一篇绪论(2010级)

2020/12/8
31
(2)另一项代表性成就是由2 个实验室100 多 位合成化学家在Woodward 和Eschenmoser 领导下,在七、八十年代中完成的Vitamin B12 的合成以和Paquette 从事的结构上非常 有趣的五角十二烷(pentagonal Dodecahedrane)的合成。
2020/12/8
37
4. 天然有机化学
研究天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分 离、提纯方法的学科。
以研究各种自然界存在的动物、植物资源(包括海
洋、陆地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生物体内源
性生理活性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希
望从中获得防治人类疾病的药物,尤其是严重危害
人类健康的疾病,例如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等
(1)有机化学反应途径的宏观及微观细节; 协同/非协同反应;离子/非离子反应;基态/ 激发态(光、电、磁、高压、声诱导)等。 (2)活性中间体的发现及确证。 (3)线性自由能的关系、结构与性能关系 的研究。 (4)有机光化学。
2020/12/8
26
(6)生命科学中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主/
客体化学。
的药物,高效低毒农药以及能促进农业生产、改良
品2020种/12/8的物质。
38
5. 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
包括金属有机化学和非金属有机化学,主 要研究金属、准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合物的 有机化学分支。主要有四个重要支柱的有机 磷、氟、硼、硅和金属有机化学。
2020/12/8
39
(1)有机磷:农药、医药、阻燃剂、萃取剂、 润滑油添加剂、水处理剂、Wittig 反应等。
高等有机侧重点:有机理论; 有机合成侧重点:合成方法和合成路线; 高等有机指导有机合成,有机合成证实 高等有机,应用于实际。

化学文献讲解

化学文献讲解

M-H hysteresis curves
(磁滞曲线 即铁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磁化的现象)
与b相比,我们可以在c看 到一些新的吸收峰。在 1393 cm-1和1587cm-1 处为COO-Fe键的吸收峰, 是因为Fe3O4表面的羟基 基团同柠檬酸钠的羧酸盐 阴离子发生反应。 在2924 cm–1和2855cm-1 处的吸收峰,是由于长烷l 链的振动。 此外, 在3378 cm– 1处-OH 键的特征峰有明显增强。 这些峰表明,柠檬酸钠已成 功移植到Fe3O4磁性纳米 颗粒的表面。
XRD (x射线衍射) FT-IR spectra(红 curves (磁滞曲线)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XRD patterns of as-prepared Fe3O4 MNPs. FT-IR spectra of all the Fe3O4 samples. M-H hysteresis curves of all the Fe3O4 MNPs. TEM images showing the Fe 3 O 4 MNPs synthesiz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t 80 °C.
图2显示了所有样本的红外光谱图。 在a中,在580 cm-1和634 cm–1处有Fe-O键的吸收峰; 在3398 cm–1处有-OH键的吸收峰。 在b中看出类似的特征峰。
Compared with Fig. 2b, we can see some new absorption peaks in Fig. 2c. The absorptions at 1393 cm -1 and 1587 cm -1 ar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the COO-Fe bond. The peaks at 2855 cm-1 and 2924 cm -1 are from the vibration of in long chain -CH2 and -CH3 . Furthermore,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of -OH bond at 3378cm -1 is obviously enhanced. These peaks reveal that sodium citrate has been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of Fe3O4 MNPs as well.

大学有机化学中环丙烷反应性质教学探究

大学有机化学中环丙烷反应性质教学探究

大学有机化学中环丙烷反应性质教学探究作者:魏红涛李伟娜刘清芝徐鲁斌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1期摘要:环丙烷具有“小环似烯”的性质,因此环丙烷及其反应是脂环烃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通过介绍环丙烷的机构与稳定性,以阐明环丙烷不同机理的加成反应以及其化学反应性质。

关键词:环丙烷;结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17-021883年佩金合成了环丙烷和环丁烷,发现三元环的反应活性比四元环大,但小于烯键。

在本科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以“小环似烯,大环似烷”来总结脂环烃的反应通性。

三元环有很大的角张力,键的断裂比相应的烷烃容易得多。

环丙烷在450-500℃热解转化成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还可被氢化生成丙烷。

不对称烷基取代的环丙烷与氢卤酸加成时,符合马氏规则,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即加成的位置发生在链接最少和最多烷基的碳原子间。

小环不稳定,虽然它们的分子中都没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卤素、卤化氢等试剂发生C-C键断裂的开环加成反应。

教材通常采取角张力和燃烧热来解释,本文通过介绍环丙烷的成键碳的电子云密度,结合其结构,对环丙烷的化学反应性质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环丙烷中,碳原子为不等性杂化。

通过NMR耦合常数等证据表明,对通常的碳原子来说,一个s和三个p轨道杂化产生四个大致等价的sp3轨道,各有约25%的s成分。

而对环丙烷碳原子来说,这四个杂化轨道并不等价。

指向键外面的两个轨道比通常的sp3轨道的s成分多,而环上用于成键的两个轨道所含的s成分较少。

这是因为它们所含的p成分越多,就越像正常的p轨道,而p轨道较适合的键角是90°,而不是109.5°。

由于环丙烷的小角张力是杂化轨道形成的角度和实际角度60之差,因此额外的p成分缓解了部分张力。

向外轨道含有约33%的s成分,所以大体上接近sp2轨道,而向内轨道含有17%的s成分,所以可近似称为sp5轨道,环丙烷的三个C-C键都是由两个sp5轨道重叠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FOR ALL OF YOU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2658–12659
IV Summary
Described herein is an improved direct procedure for sulfenylation of diketopiperazin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ynthesisof the bismethylthio- and epidithiodiketopiperazine structural motifs, as exemplified by the total synthesis of epicoccin G (1) . Employing endoperoxide intermediates,the described chemistry also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Kornblum DeLaMare rearrangement in total synthesis and should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members of the dithiodiketopiperazine class of compounds , natural or designed, for b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J. Am. Chem. Soc. 2011, 133, 8150–8153.

Background
Ⅱ Retrosynthetic Analysis III Synthetic Strategy IV Summary
About the natural products
Exserohilum rostratum
The original 1951 publication concerned the conversion of potassium t-butyl peroxide and 1-phenylethyl bromide to ultimately benzophenone and tbutanol with piperidine as the base:
J. Am. Chem. Soc, 1951,73, 880 – 881
The Kornblum–DeLaMare rearrangement can be carried out as an asymmetric reaction with a suitable chiral amine such as sparteine or a cinchona alkaloid.
O
54%
O Boc t-butoxycarbonyl
92%
51%
N N DBU
86%
77%
O O BOP-Cl O P N N O Cl O
90%
69%
Si
N
Si
Na NaHDMS
6பைடு நூலகம்%
18"
32.5% 34% 24%
52%
86%
51%
The Kornblum–DeLaMare rearrangement is a rearrangement reaction in which a primary or secondary organic peroxide is conver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ketone and alcohol under base catalysis.
Against human colon carcinoma
Exserohilum holmii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Epicoccum nigrum
Anti-HIV activity
Ⅱ Retrosynthetic Analysis
III Synthetic Strate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