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94577f01dc281e53af032.png)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篇一: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p>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2ade2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4.png)
《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过去听说过洞庭湖,今天登上了岳阳楼。
洞庭水:即洞庭湖。
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坐落于洞庭湖畔,始建于唐。
现在的楼是1984年整修一新的。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过去只是听说洞庭湖,如今真的来到了洞庭湖,登上了岳阳楼。
[例]总想有一天能站在岳阳楼上饱览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壮观。
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真可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龙志毅《古今多少事,三峡行》)【全诗】[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鉴赏导示】这首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冬。
这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本首诗写登岳阳楼时所见的景象和身世之感,忧时之情,悲慨之中,具有雄伟壮阔的意境,是历来被传诵的摹写洞庭湖的名作之一岳阳楼,在巴陵县 (今湖南省岳阳县) 西城上。
它下临洞庭,为游览胜地。
【鉴赏】首联运用流水对,顺畅自然:过去“我”早就听说过洞庭湖,今天终于(有幸)登上了岳阳楼。
在叙述中诗人含有几多的感慨。
颔联气魄宏伟,写出了洞庭湖气象的壮阔:吴楚之地好像被它分裂为二,整个天地像日夜浮浸在湖中。
如此阔大地写景,使整首诗具有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颈联自叙,充满了落寞之感:亲朋很久没有寄过只字片语了,现在“我”已是年老多病且孤身飘零。
尾联诗人直抒胸襟: (虽然)老病,但“我”还是关注着北方边地的战事,倚靠着栏杆眺望北方,眼泪、鼻涕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人在诗中将自然现象、个人遭遇、时代苦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抒发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鉴赏要点】[1]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因景生情,寓情于景。
[3]气象雄伟开阔。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1743d1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f.png)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翻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b0b3e168884868662d60f.png)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1.赏析颔联。
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一望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绘出来了。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答: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慨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答: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慨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慨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乱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6.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精选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7755d0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6.png)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精选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篇1【年代】:唐【作者】:杜甫——《登岳阳楼》【内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aec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8.png)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翻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古诗词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56ed1192e45361166f543.png)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
全诗写景虽只这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C.“亲朋无一字”,诗人自叙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在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D.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14.这首唐诗是即景抒情的代表作,请结合全诗简析。
五、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景。
②《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③《礼记·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为现代政府选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供借鉴。
13.B项,“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
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
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
颔联写景既是实写,又有想象,是虚实结合的妙笔,并非只有实写。
14.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含杜甫《登岳阳楼》阅读含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含杜甫《登岳阳楼》阅读含](https://img.taocdn.com/s3/m/d0f5267984868762cbaed57b.png)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含杜甫《登岳阳楼》阅读含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杜甫《登岳阳楼》
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说以下词语 (4 分)
坼乾坤
戎马轩
19.“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如何的状况? (2 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
18.分裂天地代指战争窗户
19.诗人孤苦伶仃,年迈多病,只好以舟为家,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伤时感事的广博胸襟。
1、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城”对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重点词并领会其表达
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领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情怀。
参照答案: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
描述得非常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伤时感事的广博情怀。
《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
![《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fd211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2.png)
《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诗中“夕阳迟”、“徙倚”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3分)参考答案:12. (5分)(1)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徙倚:徘徊 (答对其中一个得2分。
)(2)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1分);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1分);国家破败、动荡之忧(1分);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1分)(答对一点得1分,最多可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①《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②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其中“风霜”一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0、(1)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悲伤的落寞情怀。
(2)“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而“老木苍波”更是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1、《登岳阳楼》一诗中“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答:“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2 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3、诗人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愤懑的诗句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4 试简要分析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一句所含的深意。
答:“万里”与“三年”对举,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遭遇,充满了无尽忧愤之情。
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
![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67a600066f5335a812178.png)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e68a32fad6195f312ba63a.png)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24—25题。
(9分)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4、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5、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24、、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25、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以上为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望洞庭和题君山古诗词鉴赏答案杂诗和落第长安古诗词鉴赏答案送友人出塞古诗词鉴赏答案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古诗词鉴赏答案眼儿媚古诗词鉴赏答案在金日作三首(其二)古诗词鉴赏答案饮酒古诗词鉴赏答案塞下曲古诗词鉴赏答案早发古诗词鉴赏答案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古诗词鉴赏答案夜坐有感古诗词鉴赏答案夏日三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江城子癸酉春社古诗词鉴赏答案竹轩诗兴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谢亭送别古诗词鉴赏答案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落梅①古诗词鉴赏答案金陵驿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阮郎归古诗词鉴赏答案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①友古诗词鉴赏答案天津桥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普天乐·秋怀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惜别古诗词鉴赏答案踏莎行古诗词鉴赏答案春生古诗词鉴赏答案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古诗词鉴赏答案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古诗词鉴赏答案秦楼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咏风古诗词鉴赏答案岁暮归南山①古诗词鉴赏答案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西江月遣兴古诗词鉴赏答案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山园小梅古诗词鉴赏答案菩萨蛮黄鹤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古诗词鉴赏答案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和听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别舍弟宗一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采桑子古诗词鉴赏答案柳州开元寺夏雨古诗词鉴赏答案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aae1e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e.png)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④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⑤乾坤:天地。
⑥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⑦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⑧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⑨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译文巍巍岳阳楼,伫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缓缓下沉,湖面风平浪静,没有晚风吹起楼阁上的锦旗。
我登临的地方,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驻扎的地方,黄昏时分我登楼观景,徘徊间看到洞庭湖和远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望远,心中的苦闷还是无法排解。
《登岳阳楼》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91f4d6866fb84ae55c8da0.png)
《登岳阳楼》赏析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简答题】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答: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5、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527d50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5.png)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听说关山之北战火又起,凭倚着栏杆我怎能不涕泪难休!【全诗】《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岳阳楼: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楼。
②吴楚:指吴地(今江浙一带)、楚地(今两湖、江西等地)。
吴地在洞庭湖东,楚地在洞庭湖南。
坼(che):分裂,分界之意。
乾坤:指天地、日、月。
《水经注·湘水》:“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③戎马:大历三年(768)八月,吐蕃以十万众寇灵武,二万众寇汾州,长安戒严。
九月,郭子仪带兵五万屯奉天,以防吐蕃。
凭轩:依靠楼窗。
涕泗(si):眼泪鼻涕。
【背景】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时杜甫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
岳阳楼:岳州巴陵县城门西楼(今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气势雄壮,久负盛名。
在杜甫前的张说,早在开元四年(716)为岳州刺史时常与才士登此楼赋诗,孟浩然亦有诗。
杜甫以得偿宿愿的愉快心情登楼,前半写景极为雄浑壮阔,尤其是颔联二句,“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刘辰翁《批点千家注杜诗》卷一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后半写情,叹身世,忧国事,却极为凄楚悲哀。
意境由雄阔转悲窄,抑扬顿挫,声律细密,为杜甫晚年代表作。
【鉴赏】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后至岳阳,方有《登岳阳楼》之作。
这首五言律诗气魄宏大,感情沉郁,状写出诗人在岳阳楼头,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水,所引发的叹志嗟病、忧世伤时的感慨。
起首两句看似平常,但仔细推敲,联系后文,却有丰富的涵义:一则以“昔”、“今”二字包融了沧桑之感;二则流露出对此江山胜迹的向往之久;三则写出了诗人正立在岳阳楼头下瞰洞庭湖的形象;四则为颔联两句对洞庭湖的描写打好了底子。
古诗《登岳阳楼》练习附答案
![古诗《登岳阳楼》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bd1ea1336c1eb91b375db7.png)
古诗《登岳阳楼》练习附答案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课后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B. 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C.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无依无靠的心情。
D.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2.说说你对此诗主旨理解。
课后练习答案
1.C“无依无靠”改为“怀才不遇”。
2. 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高中语文 第09课 登岳阳楼(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09课 登岳阳楼(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d7067aa998fcc22bcd10d97.png)
第09课 登岳阳楼1.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坼. ②乾坤.. ③戎.马 ④凭轩. ⑤涕泗.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吴楚东南坼. ②乾坤..日夜浮 ③戎马..关山北 ④凭轩涕.泗流2.①chè;②qián kūn;③róng;④xuān;⑤sì3.①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②象征日月星辰等;③借指战争;④眼泪、鼻涕。
1.首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手法: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情感:写早闻洞庭湖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写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
“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既是实写,又寓想象。
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3.颔联写的是洞庭湖的雄奇壮观,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从颔联到颈联,诗歌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等带答案
![登岳阳楼等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1db9f3ddccda38376bafd7.png)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 从写景的境界来看,颔联虽然广阔宏大,但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
C. “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 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2. 请分析颔联所写之景和颈联、尾联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情景名句:(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答案】1. B2. ①用洞庭湖的宏阔反衬诗人的孤独,从而引出颈联对年老多病、孤舟漂泊的愁苦之情的抒发;②“吴楚坼”“乾坤浮”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稳定,为尾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铺垫。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2c966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d.png)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翻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2019年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精选word文档 (6页)
![2019年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精选word文档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c12b7164b73f242336c5fa8.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二.理解赏析作答: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赏析颔联。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6.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颔联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奇壮观景象,颈联写的却是自己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
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11.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2.首联点明登临之意。
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认为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说说理由。
答案:
一.1.C 2.C 3.A
二.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4.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5.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6.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7.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8.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意思对即可)
9.因为作者已是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10.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情感。
11.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伤己忧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联写诗人失去亲朋消息,自己既老且病,与孤舟为伴,漂泊在外,流露出孤苦无依的悲伤。
第四联写战乱不休,诗人感伤落泪,表达了作者对动荡不安的国家局面的忧伤。
12.同意后者,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知,杜甫当时的个人处境艰难、政治生活坎坷、国家动荡不安,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深沉的忧郁,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对国家多难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