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变历程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ISO9001是当前唯一的证书
• ISO9000认证需要一个同ISO9001、9002或9003 相一致的正在运行的质量体系,由注册团体所作的成 功且独立的评估。为了维持认证,注册团体需要每6或 12个月进行监督评估,每到3年还要进行一次全面再 评估。
• ISO9000系列2000版以后的版本,将9002和9003 融合到ISO9001:2000标准中。所以目前用于认证的 只有ISO9001,ISO9002和ISO9003已经退出历 史舞台。ISO9004是业绩改进指南,不用于认证,只 用于组织内部综合绩效改进指南。
质量理念演变(从符合要求到顾客满 意最终超越顾客期待)
卓越 适用
满意
符合
质量管理的发展演化(从结果控制 到过程控量 控制
1994年版版本的ISO9000质
量体系将质量管理过程分解为 对以下20个质量要素的全面管 理与控制,后来的2000年版本 和2008版本对20个要素进行 有机整合,从要素管理发展为全 面质量管理
Rev.1.0
万泰认证
ISO9003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保模式
生产制 造△
检验 试验
包装 储运
销售 发运
ISO9002
生产和安装的质保模式
采购
工艺 准备
生产 制造
检验 试验
包装 储运
销售 发运
安装 运行
ISO9001
产
采工
生检
包
销
安
技
品
购艺
产验
装
售
装
术
设
准
制试
储
发
运
服
计
备
造验
运
运
行
务
质量管理发展史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统一 六国,车同轨,书同文。
质量统一的思想停留在政府层面上。 质量思想:做好质量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TJ INNOVA_SQMC
2
TJ INNOVA
一、质量萌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1875年 前) 质量?技术?
工业革命以前质量管理经过了漫长的“蒙昧时期”。
这个阶段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作坊,质量控制依靠工匠或艺人自己 来控制。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管理实践和管理科学, 质量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了。
埃里·惠特尼答应为美国政府生产毛瑟枪时,他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 式来制造。新方法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实现互换性……最终导致 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手工作坊向工业化生产的里程碑式案例。
TJ INNOVA_SQMC
3
TJ INNOVA
二、质量检验时期(1875-1925)质量?检验?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
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质量检验时期也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质量检验阶段:工人自检 工长质量检验阶段:工长检查 专职质量检验阶段:专职检查
目录
1.质量萌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 2.质量检验时期 3.统计质量控制时期 4.全面质量管理时期 5.供应链管理时期
TJ INNOVA_SQMC
TJ INNOVA
1
TJ INNOVA
一、质量萌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 1875年 前) 质量?技术?
车同轨,书同文,质 量才能做好!
回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 发现,质量一直是人们给予巨大 关注的大事。
国外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国外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外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在国外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从最初简单的检查与控制到如今涵盖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
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统计质量控制,到全面质量管理,再到如今的六西格玛管理,质量管理理论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理论的起源、发展、变革、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质量管理理论的起源质量管理理论起源于工业革命初期,当时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最早的质量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人约瑟夫·莫尼尔于1911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质量管理是通过制造过程中的衡量、监视和复审活动,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符合规定。
然而,早期的质量管理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管理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其中,统计质量控制理论是质量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理论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三、质量管理理论的变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统计质量控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全面质量管理应运而生。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方法,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求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理论——六西格玛管理应运而生。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的质量管理方法,强调持续改进和降低过程失误,从而获得卓越的质量绩效。
与全面质量管理相比,六西格玛管理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量化管理,更加注重过程改进和员工参与,因此更加适合于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需求。
四、质量管理理论的趋势当前,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质量是组织的基础,质量管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质量管理已经通过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以改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管理体系。
其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质量检查、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查。
在这一阶段,组织关注的是质量的检查,也就是检查、测量和检验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
这些活动旨在发现不良的物料和产品以及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
它主要采用检查、抽样检测和测量等手段,以确保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
第二个阶段是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以客户满意度为客户要求,有效地建立质量系统,运用管理手段来控制质量,通过完善准备工作、改善设备、优化工艺、实施技术管理、检验和评审等手段,来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保证的核心是控制质量变量,通过充分发挥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保障。
第三个阶段是质量控制。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通过质量控制系统分析和优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改善标准化工艺,以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它涵盖了质量计划,质量标准,质量分析,质量评估,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最后一个阶段是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则是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在不断改进工艺、研发技术、降低成本、纠正问题为基础,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质量改进采取的措施包括:改进工艺、改良设备、强化质量标准、改进预防性维修、实施质量计划、组织内部审核等。
总之,质量管理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质量检查、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对组织而言,要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把握住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努力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在当今社会,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说,质量管理更是非常重要。
虽然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相对较长,但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步,管理者们仍需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手段。
质量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物联网在质量控制中的影响
实时监测与控制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生产 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在线故障诊断
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实现在线故障诊断和预警,提 高设备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智能仓储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产品进行追踪和管理,实现智能化的仓储和物流 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和物流效率。
SUMMAR Y
02
质量控制技术革新
人工智能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化检测
利用机器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 实现产品缺陷的自动检测和分类 ,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预测性维护
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预测设 备故障并及时进行维护,降低生 产中断风险。
优化生产流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数据进 行挖掘和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和 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新材料对质量控制的需求
精确的检测技术
需要更精确、更可靠的检测技术来确保新材 料的质量。
严格的质量标准
制定针对新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其性 能和安全性。
持续的培训与教育
对质量控制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使 其掌握新材料的质量控制技术。
新材料在质量控制中的运用
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
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高精度显微镜、光谱仪等,以提高检测精 度。
自适应质量控制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使质量控制过程能够自适应地调整参 数和策略,以应对不同生产条件和质量要求的变化。
01
智能诊断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深入 分析,自动诊断潜在的质量问题,并提 供解决方案。
02
03
优化质量控制流程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质量控制流程进 行优化,提高质量控制效率和准确性 。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制造商开始注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早期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检验和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0世纪初,质量管理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和工具,如统计过程
控制、抽样检验和六西格玛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制造商能够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减少变异和浪费。
在20世纪中叶,质量管理领域出现了几个重要的理论和模型。
其中
最著名的是爱德华·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环”,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
这个模型强调持续改进和流程优化,为后来的
全面质量管理(TQM)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领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强调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推广质量管理理念
和方法,包括所有员工、过程和产品。
TQM的目的是实现持续改进、提高质量和生产力,同时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逐渐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如供应链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流程再造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复杂的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进化和演变的过程。
从早期的质量控制方法到现代的TQM和数字化质量管理,这个领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质量管理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组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一、质量管理四阶段演进历程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是我们可以确信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
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为天然产品和天然材料的制成品)。
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判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发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再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
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行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成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
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及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间直接沟通。
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把关,因而又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人类跨入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龚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QM 质量管理1970 Quality Management QA 质量保证1950Quality Assurance QC 质量控制1930 Quality control QI 质量检验1900 Quality Inspect仪表。
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标准的管理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质量管理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以便更好地了解质量管理的历史和演变。
1. 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是质量管理的最早期阶段,主要依靠对产品的抽样检验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这一阶段注重产品的合格与否,通过检验来发现产品的缺陷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主要以检验为中心,通过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2. 质量控制阶段质量控制阶段是质量管理的第二个阶段,主要通过控制过程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合格与否,还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
3. 质量保证阶段质量保证阶段是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阶段,主要通过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合格与否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还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通过制定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建立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流程,培训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持续改进。
4.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质量管理的最高阶段,也是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合格与否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还注重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将质量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和运营中,将质量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注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创新,以达到卓越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总结起来,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控制阶段、质量保证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质量管理也不断演进和完善,从简单的检验到全面的质量管理,从关注产品到关注过程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正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汇报人:2023-11-25•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质量管理体系的未来趋势录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0101质量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经验来判断,缺乏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
古代手工业时期02行会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出现质量检验的萌芽。
中世纪欧洲手工业时期03生产规模扩大,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催生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工业革命时期质量管理的早期发展工业革命对质量管理的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生产和流水线作业,对产品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质量控制理念的转变从单纯依靠经验检验向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转变。
质量管理学科的建立工程师、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涉足质量管理领域,促进了质量管理学科的发展。
质量管理大师的涌现如J.M.Juran、E.Deming等质量管理大师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内涵强调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追求零缺陷和持续改进。
W.A.Shewhart的贡献美国工程师W.A.Shewhart提出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奠定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诞生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0203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为了规范产品质量,企业开始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相应的检验流程。
01工业革命的推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控制。
02科学管理思想的兴起泰勒等科学管理思想家提出了将质量与生产过程分开管理的理念,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质量保证思想的提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意识到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并逐步推广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标准的制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企业开始制定质量保证标准和相应的流程。
质量保证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开始应用各种质量保证技术,如统计过程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等。
质量保证体系的推广030201为了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开始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从演变历程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演变历程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荆宁宁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和技术呈现爆炸性的增长,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顾客对产品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个性化;市场加速向全球化发展,产品和服务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也随之日益增强。
企业的经营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动态环境,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C”,即变革(Change)、复杂性(Complexity)、顾客需求 (Customer demands、竞争压力(Competitive pressure)、成本冲击(Cost impacts)和约束因素(Constraints)[1]。
这种形势引导着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变革,质量管理从最初的仅有质量部门参加的技术简单的检验,发展到目前全员参与的理论和技术复杂多样的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应用,人们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的联系,已经有学者和专家发表了这方面的研究论文[2-4]。
本文主要分析质量管理的演变过程,考察知识在质量管理中的演化,研究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论证基于知识的质量管理将取代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从产品质量检验到全面质量管理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经过的历程来看,质量管理这一概念自从20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按照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大致经历了产品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SPC)和全面质量管理(TQM)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阶段TQM 阶段高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末是产品质量检验阶段。
随着生产方式从手工作坊转向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根据泰勒(F.W.Taylor)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企业内部实行专业分工,出现了专门的质量检验。
专职检验职责是从产成品中挑出废品,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检验成为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
但是通过检验来控制产品质量的方式只能进行“事后把关”,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往往造成大批量废品的产生。
1924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将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中,从产品质量的波动中找出规律,消除产生波动的异常因素,使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控制在稳定的生产状态之中,从而较有效地控制了产品或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趋势
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趋势近年来,质量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其他行业一样,受到科技的影响逐渐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同时,质量管理还必须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机遇,才能继续提高效率、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从技术、组织和文化等方面探讨质量管理的最新趋势。
一、技术趋势1. 云计算和大数据随着企业数据的快速增长,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质量管理界的热门话题。
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共享,大数据则可以支持质量管理决策。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并且准确地识别并解决问题。
2. 智能化和机器学习智能化和机器学习技术将在质量管理领域大放异彩。
自动化的诊断和预测型维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能够大幅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工错误或判断不准问题。
同时,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生产线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流水式化。
二、组织趋势1. 人才培养未来趋势将更加关注人才培养,特别是质量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
企业将不仅仅注重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而是会注重其成长速度和未来的贡献。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高成长和潜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2. 制定可持续的质量管理策略企业还将继续制定可持续的质量管理策略,在质量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平衡。
例如,对于在海外市场销售产品的企业来说,应该努力符合当地环保和人权标准,遵循国外规章制度和生产标准,不断提升公司资讯透明度和产品质量。
三、文化趋势1. 更开放的沟通方式企业文化将为员工提供更加开放透明的沟通方式,包括即时通讯、分享工作内容和数据、在线学习和培训等。
此外,在沟通方式上的革新需要使传统沟通模式面临颠覆,例如团队和会议的沟通方式将更加包含即时状态的反馈和技术的应用,提高沟通效率与效果。
员工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目标和进展,更好地与同事协作。
2. 维护品质和不断创新之间的平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速,人们常常需要在维护产品的质量和不断创新之间做出抉择。
企业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产品合规并保持一定的基本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企业为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和流程,确保符合客户和相关标准要求而建立的一套体系。
以下是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质量控制20世纪初,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质量控制来实施的。
企业只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主要目标是排除不合格品。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质量工作流程简单,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第二阶段:质量保证20世纪50年代,企业开始意识到仅依靠质量控制无法解决质量问题。
质量保证的概念提出,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包括供应商评估、过程控制、培训等。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质量管理的过程化,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工作流程复杂、成本高等。
第三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化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逐渐演变为质量管理体系,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标准是ISO 9000系列。
企业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上升到组织层面,实现了从质量保证向质量管理的转变。
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持续性。
第四阶段:与业务整合21世纪初,全球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多样化的需求和复杂的质量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开始与企业的业务整合,形成了一种质量管理文化。
企业不仅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还注重整个价值链的质量。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注重持续改进和创新。
第五阶段:数字化质量管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正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企业开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质量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据分析和预测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质量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能够更加高效和快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总结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化、与业务整合和数字化质量管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体系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质量管理和竞争优势。
质量概念的演变与新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1 ,从 使 用的 角度定 义产 品 质量 ,认 为 据
质; ; 重 发展 概念
【
1
应的既是符合性质量管理,符合性质量 。 产生 了 “ 质量是 管理 出来的”说 法 。 3满 意性 质量 . 管理是以检验中心为质量管理 ,将检验 2 0世纪 8 年 代 ,质量 管理 进 入到 0 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
来 ,建立 专职 的检 验机 构 ,由检验 人 员 TQM 阶 段 ,将 质量 定义 为 “ 一组 固有 按照产 品 质量 标 准对产 品生 产过程 的符 特性 满 足 要求 的 程度 ” 。它不 仅 包括 符
( ) 质 量 概念 演 变 一 在2 0世纪 ,质量管理 的发展历程 用性 ” ,反 映 了人 们在 对 质量 的认识 过 念也经历符 合性 质量 、适 用性 质量 、满意性 . 经历了质量检验 、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 程 中 ,已经开 始把顾 客 需求放 在首 要位 质量 、卓越质 量 四个 阶段 。从 质量 管理的 发 0 质量管理三个阶段。从质量管理理论的 置 。即广 义 质量 的核心 要求 ,即要适 用
C IA s I c N E I o Y l ^_ NM 『21 H cE EA D Te o G O A l a: 0 N N l r o o
¨ ¨
求 。 企业 主 动满 足 顾 客 需 求 ,甚 至 顾 客还 没想 到 ,企 业 就 超 前 考 虑 顾 客 需
-
质量管理领域的最新趋势与前景展望
质量管理领域的最新趋势与前景展望质量管理作为一个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的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质量管理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前景展望。
一、数据驱动质量管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驱动质量管理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企业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收集、分析和利用海量的质量相关数据,从而发现潜在问题、改进流程和优化产品。
通过使用高级算法和模型,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此外,数据驱动质量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效率和生产力,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二、智能质量控制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智能质量控制正逐渐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趋势。
通过将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厂的生产设备和产品,企业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智能质量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人工错误和质量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三、供应链质量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质量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向供应链延伸。
供应链质量管理涉及到与供应商的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组件的质量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
供应链质量管理包括供应商资格审查、供应商评估和审核,供应链风险管理等,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供应链风险,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文化建设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
企业需要建立并培养积极的质量文化,将质量作为全员参与的责任和意识。
质量文化建设包括培训员工、激励和奖励优秀绩效、建立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流程等方面。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质量文化,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质量目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五、质量管理标准的更新与改进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不断更新和改进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国际标准组织(ISO)颁布的ISO 9001是全球质量管理系统最广泛使用的标准,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演变与应用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演变与应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对于质量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标准的起源、演变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标准起源与演变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全球贸易的发展导致产品质量的差异,进而引发质量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质量管理标准。
然而,这些标准互相之间缺乏一致性,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困难。
为了推动国际贸易和质量管理的提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47年成立,并在1951年推出了第一个质量管理标准ISO 9000系列。
这一系列标准的推出,标志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最初的ISO 9000标准主要针对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规范,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等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ISO 9000标准也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加了对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中普遍存在。
首先,制造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制造业企业通常面临产品质量稳定性、供应链管理等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其次,服务行业也能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获益。
例如,酒店业和餐饮业等服务业一直面临着提供一致的服务质量的难题。
通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可以规范服务过程,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此外,医疗行业也重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
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流程,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持续改 进和优化,使组织能够适 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应对不确定性
在面对市场、技术等变化时,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灵 活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策略,应对不确定性。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
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如ERP、SCM等系统 ,实现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传递和分析, 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据挖 掘和分析,为质量决策提供支持,提升质量
ISO 19011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总结词
综合、指导、审核实践
VS
详细描述
ISO 19011是关于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 系审核的综合性指南,为审核人员提供了 指导和建议,帮助审核人员实施有效的审 核并提高审核实践的效果。该标准适用于 所有需要进行质量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 组织,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潜在问题,持 续改进管理体系。
其他国际标准与指南
总结词
多样、补充、适应不同需求
详细描述
除了ISO 9000系列标准和ISO 19011,还有许多其他国际标 准和指南用于补充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不同行业和 组织的特定需求。这些标准和指南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风 险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安全等。
04
质量管理体系的未来趋 势
持续改进与卓越绩效模式
除不合格品。
质量检验的方法主要基于操作者 的经验和直观判断,缺乏科学的
数据分析。
难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不稳定。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引入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数据分析,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
质量管理工程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工程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工程是一门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学科,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系统,以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和预期。
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工程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现代工业和商业的影响。
一、质量管理的起源质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
当时,工业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产品的质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一些企业开始引入质量控制方法,如统计抽样和质量检验。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20世纪初,质量管理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美国,质量管理的先驱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强调通过标准化和流程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质量管理工程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质量管理在军事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军队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一些企业开始采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流程,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管理的革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质量管理开始出现一些革新。
日本的质量管理专家石井幸三提出了“质量管理的七个新工具”,包括直方图、因果图、检查表等,这些工具为企业提供了更全面和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
同时,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丰田汽车公司引入了质量管理方法,如质量圈和持续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这些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推动了质量管理的发展。
四、质量管理的现代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工程在现代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的质量管理系统不仅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还涵盖了供应链管理、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此外,质量管理工程也在服务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酒店、餐饮和医疗等服务行业通过引入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品质管理的演变历史六阶段
品质管理的演变历史六阶段
产品质量的品质控制发展到今天,主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操作者控制阶段
在18世纪以前,由于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手工作坊,产品从投入到产出所有工序的制作,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因此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就由一个人负责控制。
第二阶段:班组长控制阶段
在19世纪,特别是工业化革命以后,生产方式逐渐变成由多人集中在一起作业,以一个组或班为生产单位,主要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品质控制。
第三阶段:检查员控制阶段
一战后,由于工厂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班组长的精力基本放在了组织生产、提高效率上,已很难兼管品质,因此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来协助班组长工作,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第四阶段:统计控制阶段要
利用统计手段进行品质控制,是美国管理学家W.A.SHEWART在1924年提出的,通过统计数据绘制控制图来描述抽样结果,并判定批量产品的质量状况。
采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第五阶段:全面质量管理(TQC)
全面质量管理同样源于美国,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创建的。
它将工厂内部品质控制延伸到从产品构想、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第六阶段:全员品管(CWQC)
CWQC最先起源于日本,与TQC相比,它要求公司所有部门的每一位员工,通力合作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包括产品设计、生产用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品质控制,提倡全员品管、全员参与的企业质量文化。
质量理念的演变
质量寄语:质量理念的演变在20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从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质量理念也在不断的演变着:符合性质量。
20世纪40年代,符合性质量概念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水平。
适用性质量。
20世纪60年代,适用性质量概念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从使用的角度定义产品质量,认为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
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是”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质量涉及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形成了广义的质量概念。
从“符合性”到“适用性”,反映了人们在对质量的认识过程中,已经开始把顾客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满意性质量。
20世纪80年代,质量管理进入到TQM阶段,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它不仅包括符合标准的要求,而且以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为衡量依据,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
卓越质量。
20世纪90年代起,质量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提升为: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让客价值最大化,取得最佳的经营绩效;质量管理的内容逐步拓展为:以顾客与市场为导向,在关注过程、减少波动的同时,注重组织的价值观、战略、资源、经营绩效与社会责任,全面实施基于过程的测量分析与改进。
卓越质量不仅关注组织对顾客需求的识别与满足程度,而且关注组织在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的成本、效率与经营绩效。
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日本戴明质量奖、欧洲质量奖以及我国2004年8月30日发布的国家标准《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均以上述方面为指导思想,设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与准则。
从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理念的演变来看,注重顾客需求、追求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提供富有魅力的卓越质量,成为质量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其目的在于指导企业赢得顾客和市场、赢得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演变历程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荆宁宁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和技术呈现爆炸性的增长,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顾客对产品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个性化;市场加速向全球化发展,产品和服务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也随之日益增强。
企业的经营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动态环境,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C”,即变革()、复杂性()、顾客需求 ( 、竞争压力()、成本冲击()和约束因素()[1]。
这种形势引导着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变革,质量管理从最初的仅有质量部门参加的技术简单的检验,发展到目前全员参与的理论和技术复杂多样的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应用,人们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的联系,已经有学者和专家发表了这方面的研究论文[2-4]。
本文主要分析质量管理的演变过程,考察知识在质量管理中的演化,研究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论证基于知识的质量管理将取代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从产品质量检验到全面质量管理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经过的历程来看,质量管理这一概念自从20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按照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大致经历了产品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阶段阶段高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末是产品质量检验阶段。
随着生产方式从手工作坊转向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根据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企业内部实行专业分工,出现了专门的质量检验。
专职检验职责是从产成品中挑出废品,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检验成为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
但是通过检验来控制产品质量的方式只能进行“事后把关”,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往往造成大批量废品的产生。
1924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将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中,从产品质量的波动中找出规律,消除产生波动的异常因素,使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控制在稳定的生产状态之中,从而较有效地控制了产品或工程质量。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道奇()和罗明(在数理统计理论的支持下发明的抽样检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转向“事前预防”。
但是,由于质量管理停留在产品的技术层面,只能离散地运用各种技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提高的是当然质量( ,而对魅力质量()贡献不大,无法充分实现顾客满意这一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
随着市场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突出的一点是重视人的因素。
质量管理科学发生了“质”的变化,质量管理不再以技术为主线,而是以质量经营为主线,人们对与质量有关的经营方面更加关心。
所以,仅仅依靠数理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系统的组织管理理论和方法。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鲍姆和质量管理学者朱兰等人,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新概念。
面向产品的质量管理开始转向全面质量管理。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成为许多不同的概念方法和工具的一个包容性的术语[1]。
许多其他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已经成为了理念体系的一部分,如质量保证、流程再造、6σ管理、质量功能展开()、卓越绩效模式、顾客满意等等。
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使得企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这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急剧扩展,基于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不断产生。
图1中列出了在现代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些质量管理工具、技术、标准和方法。
是一种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多样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生产系统,目的是要使库存达到最小。
是一种把用户或市场要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的分析方法。
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方法。
六西格玛主要是一种用统计方法来改进业务过程能力的方法论,用以识别和减少或消除过程变化[5]。
9000是一种国际社会质量共同的语言,被广泛接受的质量管理标准,强调质量保证体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从最初的产品输出端的检验逐渐向生产过程控制转移,再转向产品的研发。
从事后检验转变为在线控制再转变为事前预防,管理的重心转向源头管理。
产品的研发是组织的经营的源头,产品设计是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成、使用直至用后处理等所有的环节,涉及面最广。
同时产品设计也是技术、知识密集度最高的环节,对研发的质量管理必须在拥有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复杂的知识来完成。
质量管理经过检验、统计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质量的概念从单纯的产品质量,扩展到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质量的内涵从符合性质量,发展到适用性质量、满意性质量直至卓越质量。
质量管理的概念也从单纯的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扩展到对生产经营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质量的管理。
质量管理的焦点从产品符合标准转移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质量管理的责任由单纯的质量部门和专职质检人员,扩展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部员工。
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企业产品的生产部门扩展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并与顾客和社会紧密联系,质量管理的理论从简单的专业分工理论发展到基于数理统计、系统理论、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管理理论。
基于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质量管理技术和工具不断涌现。
现代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知识,从广度、密度、深度和关联度上都有了扩展、提高、加深和加强,这些知识涉及到产品知识、客户知识、流程知识、市场知识等方面,往往交叉运用,必须通过跨职能团队来实现,离不开健全、复杂的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人才。
现代质量管理是组织、技术和人的有机融合。
三、从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到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质量是通过有关的数据和信息来体现的。
如产品的外观形状、色彩、材料成分、表面粗糙度、尺寸和形位精度等反映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数据,也反映了产品的质量。
所以质量管理就是对质量数据和信息的管理,就是质量数据、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反馈的过程。
在知识管理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区别,数据是原始的、无关的事实;信息是给出意义和关系的事实;知识是支持并导致行动的信息。
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三个不同层次,从广义上理解,数据和信息可以看着是低层次的知识。
根据质量管理对象的知识密度和处理数据、信息的技术水平,可将质量管理的历程划分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和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两个阶段,参见图1。
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含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两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的特点是通过测量,获取产品数据,与标准对照,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质检人员只需具有有关产品技术标准及测量器具的使用知识,就可对产品检验。
在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时,只需要采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就可胜任。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测量法来获取产品数据,用统计方法及其他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了解、掌握有关质量信息,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统计过程控制阶段的管理范围从过程的结果拓展到了生产过程之中,而且该阶段的检验无论从科学性还是形式都较传统的检验工作进一步丰富化。
质量数据和信息基本上与产品直接相关,数据和信息量有限,收集、传递、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都非常简单。
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不高,在生产过程中,只运用了有限的预防措施,缺乏跨职能的交流。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开始重视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计划、采购、制造、包装、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的管理,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
这时质量管理的信息范围从注重产品信息拓展到全企业经营的所有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质量综合管理信息、产品质量信息和技术信息三个方面。
同时,由于产品性能的完善化、结构的复杂化、精细化和功能多样化,使产品所包含的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及相应的质量信息猛增,加之由于消费的个性化、市场的多样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趋势,促使质量信息剧增,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检测、监控、补偿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检测数据大量增加[6]。
和信息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一方面,质量的信息量急剧增多,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信息系统才能对质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迅速普及为引入计算机辅助检验和试验提供了数据库和信息结构。
同时,大量统计软件包的开发,使质量统计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应用。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按9000标准建立起的质量管理系统,使得企业对产品质量信息、用户满意的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等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变得科学和方便,企业能够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质量管理经过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和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两个阶段的发展。
质量数据和信息从单纯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发展到包括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计划、采购、制造、包装、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以及用户满意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信息。
质量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从主要靠人工完成发展到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各种各样高效的信息系统的运行。
在基于信息的质量管理中,由于只注重信息的采集、储存,而对信息与信息之间联系及由此产生的新知识重视不够,从而使得收集的大量信息并没有为企业的决策做应有的贡献。
四、基于知识的质量管理阶段正在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提高、市场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要求质量管理去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
知识正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必须通过知识的收集、存储、传递、共享、创新和应用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其中知识的创新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依靠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不断挖掘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当前企业的质量管理正面临着如下一些问题:信息系统止于对数据和信息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涉及得很少。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隐性知识的管理无能为力。
企业知识不能有效积累,企业知识资源可能由于人员的变动而流失。
员工难以查到相关背景资料,难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员工之间、特别是员工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不顺畅。
质量管理的发展虽然将焦点集中在提高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持续改进和创新上,但由于对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利用不充分,系统运行效率、持续改进和创新能力不能有效提高。
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虽然在已经形成的有效经营管理理论中多与知识相关联。
但由于人们常常是用单维方案来解决多维问题,从一种管理方法跳到另一种方法,寻找一种快捷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7],不去了解整个系统,没有重视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因而取得的成果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