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儿歌变画教案

合集下载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掌握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提高绘画技能,增强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择一首富有画面感的儿歌,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内容。

2. 儿歌变画:引导学生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要求画面富有创意,表达儿歌的意境。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儿歌音频、绘画工具、教材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富有画面感的儿歌,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示范如何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一幅以儿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较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作品未能充分展示。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的问题,加强个别辅导,提高绘画技能;增加课堂展示时间,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儿歌变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儿歌内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小燕子》、《两只老虎》、《小星星》等。

2. 绘画表现:学生根据所学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

3. 作品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儿歌内容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内容巧妙地融入绘画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儿歌音频、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儿歌《小燕子》,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 新课展开:教师简要介绍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儿歌内容。

3.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变画》2. 板书内容:儿歌与绘画的联系、绘画创作方法、作品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绘画创作,下次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引导他们巧妙地将儿歌融入绘画作品中。

2.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二、新课展开在新课展开环节,教师简要介绍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儿歌内容。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小燕子》这首儿歌描绘了燕子在春天飞翔的美丽画面,我们就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这个场景。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儿歌变画》展开,通过将儿歌歌词转化为视觉艺术,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

课程将介绍如何将抽象的歌词具象化,通过绘画表现儿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将儿歌歌词转化为绘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升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艺术创作,增强学生对儿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 抽象转具象: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象的绘画元素。

2. 情感表达:指导学生如何在画作中传达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音频、PPT课件、绘画示范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儿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词中的画面。

2. 新授:展示如何将歌词转化为绘画的步骤,讲解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方法,选择一首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强调儿歌文化的重要性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包括:- 儿歌歌词转绘画的步骤- 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 情感表达的方法作业设计1. 必做题: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歌词转化为绘画。

2. 选做题: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儿歌,并为其设计插画。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于歌词转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课程提供改进的依据。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重点细节:抽象转具象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象的绘画元素。

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还需要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发挥想象力,将抽象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视觉艺术表现出来。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儿歌、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儿歌的内涵,将其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使作品具有艺术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儿歌音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引导学生关注儿歌中的画面感。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课的主题——《儿歌变画》,让学生了解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将儿歌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创作方法。

4. 创作指导: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并给出创作建议。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将其他艺术形式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板书设计:1. 《儿歌变画》2. 教学内容: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3. 教学目标:提高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儿歌内涵,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

5. 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画纸、彩笔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具有艺术性。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欣赏儿歌、创作绘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

【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

【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第一篇:【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课题《儿歌变画》课型教育教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学目标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重点教学难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点教学内容过程安排教具准备课时安排绘画工具2课时(一)引导阶段课前让学生去收集1-3首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儿歌,请学生互相交流儿歌。

出示《拔萝卜》、《小老鼠头有吃》、《小白兔白又白》着三首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配合画面,请学生根据图意说说这几幅画面的分别是什么儿歌?揭示课题:儿歌变画(二)发展阶段刚才同学们很快地就能根据图画想出了每幅图所配的儿歌,那现在老师想反过来,我出一首儿歌,想一想这首儿歌的图画可以怎样画?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

欣赏教科书上的儿歌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学习儿歌配画的画面构图及色彩。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或熟悉的儿歌进行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爱或熟悉的儿歌进行创作。

(四)知识延伸与拓展初步认识儿歌配画实际是插图的一种。

图画除了可以为儿歌配画歪,还可以为什么配画?尝试为故事配画、古诗配画。

课后反思第二篇:小学二年级美术《儿歌变画》教案儿歌变画一、学情分析学生们喜欢儿歌也有一些如动物的形象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教学中要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儿歌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描写的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过的,见过的二、教材分析儿歌伴随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们的世界里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儿歌,比如拔萝卜、小白兔等等,如果能给这些儿歌配上图画,孩子们的童年就会永远的留下。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初步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儿歌中的内容,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儿歌中的元素具象化。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儿歌、讨论和绘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美术与文学的结合,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择一首适合的儿歌,带领学生欣赏并理解歌词内容。

2. 创意绘画: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创意绘画,将儿歌中的场景、人物或物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抽象的歌词具象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音频或视频、绘画工具、展示板。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儿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词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

2. 新课内容:介绍如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强调观察细节和发挥想象。

3.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听儿歌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创作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板书设计1. 课题: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教学内容:儿歌欣赏、创意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儿歌内容绘画转化;难点-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画出儿歌中的场景或元素。

2. 课堂作业:每人完成一幅儿歌主题的绘画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将儿歌转化为绘画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作品富有创意。

2. 改进措施:在未来的教学中,可引入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课内容反映积极,表示喜欢通过绘画表达对儿歌的理解。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儿歌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择一首具有画面感的儿歌,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儿歌内容。

2. 绘画表现:教授学生如何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包括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的技巧。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以儿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儿歌内容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的抽象内容转化为具象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儿歌音频、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具有画面感的儿歌,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儿歌的魅力。

2. 新课教授:讲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教授学生如何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3. 示范讲解:以一首儿歌为例,示范绘画创作的全过程,讲解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的技巧。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以儿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11课儿歌变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色彩丰富、造型生动,能较好地表现儿歌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提高了绘画表现力。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儿歌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绘画作品表现力不足。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儿歌理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通过儿歌欣赏和分析,从中挖掘儿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进一步设计并且制作幼儿画册。

这些画册不仅能够延续儿歌中的寓教于乐的特点,同时也培养并且锻炼幼儿的美术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用画的方式表达儿歌中的情感和形象;2.能够理解并且分析儿歌,从中提取形象和情感;3.能够学习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制作出美观又有创意的幼儿画册;4.能够在制作画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初探儿歌首先,老师可以播放一首儿歌《小老鼠上餐桌》,听完后,结合画面和歌词,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简单地讨论和分析。

这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儿歌的含义和情感,为下一步的制作画册打下基础。

2. 制作画册接下来,老师可以为幼儿们讲解一些制作画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比如如何使用画笔、如何选择颜料、如何设计布局等等。

然后,让幼儿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配合儿歌的情感和形象,进行画册的制作。

在画册的制作过程中,老师应该适时地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幼儿们克服一些制作上的难题和困惑。

3. 分享画册最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依次展示自己的画册,分享一下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幼儿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们从彼此的作品中获取更多的启发和灵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质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成果上评价,即幼儿画册的制作质量和创意程度;二是从过程上评价,即幼儿们在制作画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次教学,需要让幼儿们真正掌握并且理解儿歌变画的意义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激发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儿歌与美术创作相结合的基本概念。儿歌是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画面。我们要学会从儿歌中提取这些画面,运用美术技巧进行创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小星星》为例,分析如何将歌词中的形象转化为美术作品。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运用线条、颜色等基本元素,以及构图技巧进行创作。
2.创意与表现:激发学生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美术作品的创意,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3.美术知识与应用:学习线条、颜色等基本美术元素,掌握构图技巧,提高画面组织能力。
4.文化理解与认同:了解儿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5.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沟通的能力,提升人际交往素养。
还有一点值得反思的是,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时,我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通过举例和示范,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丰富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最后,课程结束后,我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疑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儿歌变画》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引导学生欣赏儿歌,感受儿歌中的美好画面。
2.培养学生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美术作品的能力。
3.学习运用线条、颜色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4.介绍简单的构图技巧,如对称、重复等,提高学生的画面组织能力。
其次,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线条、颜色等美术基本元素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这提示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要加强对这些基本技能的教授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绘画水平。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 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 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儿歌变画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并将歌词中的元素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课程以二年级学生为对象,要求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运用绘画技能,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画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与歌词内容相关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歌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歌词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充分理解歌词的含义,以便将其转化为绘画元素。

2. 绘画技能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更好地表达歌词内容。

3. 创意与想象力的发挥:学生需要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画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歌词资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儿歌变画。

2. 歌词分析:分发歌词资料,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歌词内容,理解歌词的含义。

3. 创作指导:讲解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将歌词内容转化为绘画元素。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独立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儿歌变画2. 歌词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3. 创作方法:将歌词内容转化为绘画元素4. 学生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儿歌变画方法,独立完成一幅与歌词内容相关的画作。

2. 作业要求:要求作品富有创意和想象力,能够表达歌词的含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儿歌变画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人教小学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

人教小学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将儿歌转化为绘画的创作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充分理解儿歌的意思,通过绘画形式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美的激情,提高审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充分理解儿歌意思的基础上,运用绘画的直观形象表现手法,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画面。

教学难点:创作的画作应符合儿歌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一幅。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学过或背过儿歌,那么,现在能不能挑选一首儿歌,给大家朗诵一下呢?(学生朗诵儿歌)教师:儿歌是我们童年时代的重要伙伴,它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还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

今天,我们要把儿歌转化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绘画。

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索如何将儿歌转化为画面,并创造美丽的画作。

板书课题:儿歌变画二、探索新知1.分析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我们通过赏析课本中的例子,来了解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

例如,课本中的《拔萝卜》这首儿歌配画,展示了一个小朋友们集体拔萝卜的场景,画面创作富有想象力,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咏鹅》、《小瓢虫》、《小白兔》、《哈爬狗》等儿歌变画的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2)教师展示一幅教师范画,让学生欣赏并从中启发创作思维。

三、课堂实践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手法来为儿歌配画,如水粉、水彩绘画法,也可以采用线描法来完成。

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儿歌。

(1)选好儿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

(2)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3)构图:按照儿歌的主要内容设计画面,合理安排画面内容,突出主题,主次分明。

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注意事项:考虑到学生绘画水平的差异,教师可以预备两首儿歌并板书主体部分作示范。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儿歌和颜色的关系;•能够掌握基本的涂色技巧;•能够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感受。

2. 技能目标•能够画出与儿歌内容相符合的图画;•能够运用涂色和画线技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能够在画画过程中体会到儿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儿歌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画画体会和表达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二、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儿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接触本课教学内容。

在播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跟着唱起来,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

2.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讨论儿歌的主题和内容,并思考如何把儿歌转化成画。

要求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完成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发言。

3. 演示示范(10分钟)老师展示一些涂色技巧,例如选择颜色、涂色顺序、画线方法等,并在黑板上画出一副简单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4. 画画实践(30分钟)学生按照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可以自由发挥,但要注重表达儿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感受。

老师要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5. 展示分享(1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学生看到他们的画画过程和结果,并感受到儿歌和画画的魅力。

6. 总结回顾(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寻找可以继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发言质量、作品水平等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品评价可以从画画的技巧、颜色搭配、表达主题和情感等角度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和点评。

3. 自评互评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思,并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将儿歌与画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画画过程中感受到儿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感受,既增强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对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绘画表达儿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取一首与秋天相关的儿歌,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儿歌变画: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儿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如水彩笔、蜡笔、彩纸等)、儿歌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与秋天相关的儿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儿歌欣赏: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关注儿歌中的细节和情感。

3. 儿歌变画: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4.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的绘画元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绘画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师生活动法: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将儿歌中的情感和故事转化为视觉形象这一重点。对于如何构图和运用色彩等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儿歌相关的绘画创作。
2.绘画实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践。这个实践将演示如何将儿歌中的情感和故事转化为视觉形象。
知识点梳理
《儿歌变画》这一章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儿歌与绘画的关系: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理解儿歌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和展现。
2.绘画元素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线条、颜色、构图等绘画元素来表现儿歌的情感和故事。
3.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将儿歌转化为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作的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将儿歌转化为绘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儿歌与绘画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儿歌转化为绘画。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秋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秋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歌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唱出学过的儿歌。

2.能够感知儿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能够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画面构图。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创作自己的儿歌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1.知道儿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善于捕捉儿歌中的形象和物象。

2.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画面构图。

三、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设计自己的儿歌画作品。

2.教学如何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设计画面构图。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介绍新课,展示一些儿歌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知儿歌中的形象和物象,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儿歌是什么?你们可以画出这些儿歌中的形象和物象吗?”2.学习儿歌变画教师请学生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儿歌,听完后让学生想象这首歌的情景和图象,然后根据想象画出这首儿歌的画面或画出自己喜欢的儿歌的画面。

教师提供蒙太奇的方法,学生可以将自己画的形象和物象用蒙太奇拼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儿歌画面。

3.创作儿歌画作品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选择画布和颜料,进行儿歌画作品的设计和创作。

4.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

点评中注意对儿歌形象和物象的把握是否准确,蒙太奇和构图是否合理,色彩、形象、线条和表现力等方面的评价。

五、课堂体验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了儿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学会了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画面构图。

在创作自己的儿歌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展示和点评中也能够体会到被他人肯定的喜悦和成就感。

六、作业完成课堂作品后,学生可以背诵儿歌歌词,唱完整首儿歌,并自己作出一个简要的画面说明。

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画面设计和创作。

七、教学小结这节课通过儿歌唱和画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儿歌和绘画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11 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11 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11 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绘画表达儿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追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达儿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儿歌的意境和情感融入绘画作品中。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视频、音频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蜡笔等)、儿歌资料、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儿歌、展示儿歌插图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儿歌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新课:讲解儿歌变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表达儿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儿歌变画案例,让学生了解儿歌变画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实践。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儿歌变画的创作经验和技巧。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实践。

五、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变画2. 板书内容:- 儿歌变画的概念和意义- 儿歌变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儿歌变画的实践操作- 儿歌变画的展示评价六、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实践,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作业提交:学生在下节课前将作品交给老师,进行展示评价。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儿歌的欣赏与理解:让学生欣赏一首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及意境。

2. 儿歌与绘画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的元素,如人物、动物、景物等,并学会将其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3.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将儿歌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创作出一幅具有创意的画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音频、PPT、绘画工具、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感受儿歌的意境。

2. 新课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的元素,如人物、动物、景物等,并学会将其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3. 范例分析:展示一些将儿歌变成绘画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创作方法。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将儿歌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作。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创作出一幅具有创意的画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以儿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创意独特,色彩丰富,画面饱满。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秋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秋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和想象,提高绘画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儿歌、讨论和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艺术与文学结合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和儿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取适合的儿歌,通过播放或朗读,让学生熟悉并理解儿歌的内容。

2. 绘画创作:引导学生将儿歌的内容和情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将儿歌内容通过绘画表达出来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儿歌录音带、展示板。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儿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将儿歌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听儿歌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内容:儿歌欣赏、绘画创作、作品展示与评价4. 教学重点与难点:绘画表达、创意发挥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所学的儿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选做题: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并写下自己对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和绘画表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1 儿歌变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11 儿歌变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11 儿歌变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儿歌,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现手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取一首具有画面感的儿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

2. 创作引导: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运用绘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具有画面感的儿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

2. 儿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儿歌的感受,讨论歌词中的画面。

3. 创作引导:教师讲解绘画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如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运用绘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绘画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作品的整体效果。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儿歌的过程中,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现手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儿歌的过程中,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歌变画》教案
教材分析:
儿歌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

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因此,让学生学儿歌,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儿歌的历史及特点,儿歌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儿歌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合适的童画。

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要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教学措施:
1、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色彩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自己运用的方法是否恰当。


全体学生已举手表决的方法给他们评分。

课前准备:
(学生)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儿歌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儿歌课件,配有儿歌的童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踢脚绊绊,绊过南山。

南山有雨,雨止沃官。

新官上任,旧官请进。


1、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首儿歌读一边遍。

这是一首儿歌,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年纪是常常边玩边唱的一首儿歌。

是这样玩的,几个伙伴并排坐在一起,同时深出一只脚,有一个人站着,
一边念这首儿歌,一边用脚点同伴的脚,当念到最后一个字“进”的时候,点到哪一个人,就有这个人站起来边念边点,而刚才点的那个就坐到这个新的空位子上去。

就这样互相轮流着玩。

同学们,你能说说老师当时和他的伙伴们玩这个游戏是的情景吗?如果要我们为这个儿歌配一幅童画,你能吗?你所画的将是怎样的一幅画呢?
2、揭题:《儿歌变画》。

3、教师简单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儿歌就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的歌谣,据比较确切的文献资料记载儿歌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儿歌不但歌词写的优美动听俏皮可爱,而且都是描述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和画面,所以我们可以将儿歌中的歌词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欣赏作品,再悟相通之美。

1、小组内互相交换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自己熟悉的民间儿歌。

(1)朗读自己收集到的自己喜欢的儿歌。

(2)说说自己收集儿歌的方法和朗读后的体会。

2、播放课件《荡秋千》。

教师:请同学们把《荡秋千》读一遍。

教师:同学们荡过秋千吗?荡过秋千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荡过秋千的同学哪一位来说说你在荡秋千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教师:如果老师要请同学们为这首儿歌配上一幅画呢,同学们能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画好。

哪一个同学能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画《荡秋千》?注意要和题目相配合。

3、教师示范。

4、教师小结:
教师:《荡秋千》画得是一个女孩子正在秋千上玩,而且是只有他一个人。

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还是玩得很开心的。

画面上,这个女孩子两只手紧紧地抓着秋千架上的绳子,没有人帮她推送秋千,她就自己推送。

开心的荡着、笑着。

旁边的狗和猫也都被女孩子高兴的心情给感染了,也高兴的跳着、叫着。

只有一个人,为什么画面上有好几个人呢。

是因为秋千是从下面往上荡漾的,也就是她从下往上荡的一个过程。

所以就有好几个人了。

同学们说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再来看画面上的色彩。

由于画的是开心热烈的场面,所以画家用了以橙色为主的色调,是画面更加具有热烈的气氛。

所以。

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要根据所画的内容的要求来选择颜色。

三、学生创作。

1、学生尝试为自己收集的儿歌创作童画。

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为儿歌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儿歌的意境。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四、评价作业
1、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与拓展
1、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了给儿歌配画,同学们学习了给自己收集的儿歌配画。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给儿歌配画。

2、课后延伸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收集自己喜欢的儿歌,了解儿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情况,并把自己收集到的儿歌熟读成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