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一、引言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一种力量,它能够指引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信仰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份。
问卷包括了对大学生信仰的定义、信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信仰对大学生的意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三、信仰的定义在调查中,我们首先对“信仰”一词进行了定义。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信仰定义为对某种宗教、哲学或价值观的坚定信念。
少部分学生将信仰理解为对自己的梦想、事业的追求。
这表明大学生对信仰有着不同的理解,既有宗教信仰,也有人生信仰。
四、信仰的来源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大学生信仰的来源。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信仰来源于家庭和宗教。
家庭是大学生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成员的信仰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宗教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信仰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信仰选择。
五、信仰的影响因素除了家庭和宗教,大学生的信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信仰也受到教育、社交圈子和媒体等因素的影响。
教育是大学生接受知识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教师和同学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一定影响。
社交圈子则是大学生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不同的社交圈子对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塑造作用。
六、信仰对大学生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信仰的意义存在差异。
有的大学生认为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撑,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有的大学生则认为信仰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信仰对大学生的意义因人而异,但无疑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七、对大学生信仰的思考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信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校宗教调研报告
学校宗教调研报告学校宗教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社会群体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有着重大影响。
为了了解学生在宗教方面的认知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宗教调研。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旨在深入了解学生对宗教的认知与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宗教的态度和信仰。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校内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宗教的了解程度、对不同宗教的态度和对宗教信仰的看法等。
三、调研结果根据对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主要结果:1. 学生对宗教的了解程度不高。
在被调查学生中,只有30%的人对宗教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简单描述出不同宗教的基本信仰内容。
其他学生对宗教的了解较为肤浅,对不同宗教之间的区别也不甚清楚。
2. 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较为开放和包容。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对不同宗教的存在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他们认为宗教是人们对世界、生命和社会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信仰的宗教。
3. 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看法存在差异。
在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表示对宗教持怀疑态度,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思维定势和文化束缚。
然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宗教信仰是人们对精神寄托和生活意义的追求,能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支持和安慰。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宗教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宗教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需加强对宗教知识的学习与普及。
2. 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较为开放和包容,应加强对不同宗教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3. 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看法存在差异,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宗教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促进学生对宗教的深入思考。
五、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宗教知识的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宗教课程,向学生传授宗教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宗教的认知水平。
2. 举办宗教交流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宗教论坛、演讲和座谈会等活动,提供学生与宗教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对宗教的深入理解。
关于大学生对宗教问题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宗教问题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前言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意识,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宗教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的,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和宗教问题复杂。
宗教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的本质是以对神的信仰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生活具有双重作用;宗教信仰对于当前高校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刻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深入探讨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对于我们当前弘扬主旋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而且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民族和宗教问题处理的好与坏,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代大学生应当对我国当前的宗教情况有正确和深入的认识,能够真确理解和对待所接触到的宗教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的和平和统一。
本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特别是我国宗教问题认识情况的现状,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其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所接触的有关宗教的现象。
二、宗教概述1、宗教是什么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具有十分漫长的历史。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从原始宗教算起,有数万年的历史。
世界上三大宗教的产生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对于什么是宗教,存在着多种解释:首先,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神道为对象的信仰层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
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通用7篇)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
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是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代。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
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针对不同对象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我校学生信仰及其相关特征因素,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
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2.通过表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深处,判断何种情感支撑着信仰的需求从而示信仰“有无”的心理依据;3.通过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信仰的选择,判断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4.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二、调查对象XX学院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形式问卷形式。
(发放问卷 21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05份。
)四、调查时间20XX年5月24日——20XX年5月27日五、调查内容简介本调查问卷主要就大学生的自身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认为大学生应该有的信仰,被调查者对于金钱以及宗教在内的相关问题的看法,就马克思主义在人们信仰中的地位,来推断当今社会的人们在面对工作压力,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时的心态。
六、调查过程首先,出于对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我们在调查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先由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征集问卷题目,然后将题目进行合理筛选、整合,经过修改核对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接着,我们从小组中挑选出责任心较强的两名成员,由他们负责问卷的打印、分发、回收。
校园宗教排查报告
校园宗教排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校园宗教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环境,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校园宗教排查,并拟就此撰写报告,以便全校师生共同了解、引导校园宗教问题的合理处理。
首先,我们对校园中存在的宗教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内存在一小部分学生和教职工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其中主要涉及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个大类别。
这些宗教活动在校园内举办,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整体来说并未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
其次,我们对校园宗教问题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和教职工参与宗教活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心灵寄托、人际关系、追求真理等。
同时,宗教活动也带来了积极的效益,如增强个人对信仰的认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职工的心理健康。
然而,如果宗教活动未经学校批准并超出合理的范围,可能会给校园秩序和团结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出现极端宗教行为的可能。
为了有效应对校园宗教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校园宗教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参与宗教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其次,学校应组织宗教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宗教知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
同时,学校也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和教职工解决由追求宗教信仰带来的心理困扰。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宗教研究与辅导组织,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合理的宗教咨询和辅导服务。
对于学校宗教排查结果,我们要求学生和教职工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
学生应明确个人信仰的选择,合理平衡宗教活动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教职工应起到守法、守规矩、守职业道德的表率作用,严禁利用宗教活动从事违法违规的行为。
在撰写本次报告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意识到校园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宗教是个人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强调以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方式来处理校园宗教问题,遵循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切实保障每个人的宗教信仰权益,同时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和行为的传播。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情况调查报告11
关于《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情况调查》的调查报告导言:1.组内分工情况:2.讨论问题:根据需要我们进行了两次讨论,第一次是5月14日在宿舍(因为我们的小组成员是一个宿舍的,讨论也就近。
)为了决定调查的主题和各项工作的安排而展开的讨论的。
主要是为了使调查有序进行。
5月25日在五号教学楼303举行第二次讨论,这次讨论的内容是对调查内容展示以及各成员对调查形成的自己的观点的交流,展开这项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我们的调查结果形成更科学的见解,结论。
主体:各成员形成的观点李悦:经过对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的情况的调查,我发现了在我们身边很少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其中占了84.31%,很多同学认为宗教信仰对于个人而言,它有安慰心灵的作用,每个人对于宗教信仰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要发挥爱心,服务众生,爱人如已才算得上一名真正的宗教徒,也有的人认为要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算是宗教信徒。
对于是否介意和有宗教信仰的同学进行交往这个问题,调查显示更多的人是不介意,也抱有无所谓的状态,很多的宗教信仰传播方式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阅读书籍报刊等进行灌输。
通过对我们身边进行调查,其实我们应该多了解宗教更多信息,不然在别人向你传输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懂,所以,我们要多了解更多方面的信息,发展全面的自己,不只是对课本进行渗透!杨倩:在经过对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情况的调查中,我发现在我身边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仅占调查人数的 2.94%,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这一方面,有人认为是“愚昧迷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唯心主义,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
每个人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是都会相同的。
而对宗教的作用,也是如此。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宗教的了解,大都是来自网络以及电视广播等。
经过此次调查,我了解了宗教对人的影响,会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观念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了解,不同的信仰。
何施惠:宗教是人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今世界大多数人的精神信仰。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发展快。
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我们这次抽样调查的50份问卷中,有宗教信仰的占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发展很快,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宗教信徒。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开始关注、研究大学生的信教问题。
学者们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开展了实证调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
其中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
这种现象己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教育、文化和宗教部门的极大关注。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组主要对于我校以及其他非艺术类同学做的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信基督教的同学占8%;其余同学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对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而96%的同学都理解身边有宗教信仰者;对于宗教的传播宣传,30%的同学认为应该,但要适度;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听听也可以;还有8%的同学坚决反对。
从影响上来说,佛教和基督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
要说明的是,虽然有些同学选择信仰佛教,但他们对佛教的教义并不十分清楚,平时也没有佛教的饮食习俗,更没有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
之所以选择信仰佛教,是因为佛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同学们对佛教比较熟悉。
相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虽然从比例上看没有佛教高,但参与基督教活动的人数却相对较多。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1.社会和家庭原因。
任何宗教本质上都是支配人间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或自然异己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主要根源。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最终版]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最终版]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宗教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
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范、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方面做出贡献。
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
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信仰佛教: 36(人)占19.25% 信仰基督教: 5(人)占2.67% 信仰天主教: 2(人)占1.07% 信仰道教: 1(人)占0.53% 无任何信仰:143(人)占7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宗教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高校信教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信教情况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校学生信教情况,探究信教对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
调研对象:本调研以某大学在校学生为对象,涵盖各个年级、专业和宗教信仰。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包含开放和封闭性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研结果:1. 信教比例:调查对象中,约有30%的学生表示自己信仰宗教;其中,佛教信仰占比最高,其次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2. 宗教选择理由:选择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包括:寻求心灵寄托(50%)、对于宗教信仰的兴趣和好奇(30%)、家庭传统信仰(15%)以及受他人影响(5%)。
3. 宗教活动参与度:信教学生中,约60%参与过宗教活动,如祷告、信仰团体聚会等;40%的学生表示未参与过宗教活动。
4. 信教对学习影响:大多数信教学生(70%)表示,宗教信仰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太大影响;约20%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仅有10%的学生表示宗教信仰造成学业上的困扰。
5. 信教对生活影响:相对于学习,信教对学生的生活影响更为显著。
有60%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带给他们内心的平静和喜悦;约30%的学生表示宗教信仰帮助调整生活节奏和规划生活目标;10%学生认为宗教信仰对生活没有实质性影响。
6. 思想观念影响: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学生的思想观念。
43%的学生表示宗教信仰使他们更加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注重爱与关怀;37%的学生指出宗教信仰使他们更加独立思考,审视世界和人生的意义;20%的学生表示宗教信仰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没有显著影响。
7. 学生对宗教教育需求:33%的学生表示对宗教教育有一定的需求,希望学校提供一些基础的宗教知识和了解宗教文化的机会;67%的学生表示对宗教教育没有兴趣或需求。
调研结论:本调研结果表明,高校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既对学习产生一定影响,也对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显著影响。
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对宗教教育没有强烈需求,希望校园中维持一种宗教和谐的氛围。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基于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的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专业、政治面貌、成长环境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等等,通过调查大学生信仰状况结果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信仰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信仰,作为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受其影响。
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高校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涉及到了多个大学的学生,大学学院类型涵盖师范、医学、财经、理工、文史、综合等。
本问卷抽样方法为:通过askform网站,“撒网式”随机抽样,年级覆盖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本次共收回的有效问卷是220份。
问卷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
本次问卷是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从而引起大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不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
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诸多方面,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
((为了精确起见,统计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二、调查结果分析1.调查对象的性别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总数的75%,女生占25%,(见图1)而在所有男生当中,有信仰的男生为36.9%(62/168);女生当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29.82%(17/57),这表明: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性别差别对有无信仰的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男生较女生较有信仰(见表1)2.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在填这份问卷的时候,大一占3.18%,大二占5.45%,大三占80.45%,占了绝大多数,大四占10.91%,(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大一学生因刚入校不久,而大四学生多已实习或者外出找工作,因此这两个年级段的调查对象比较少是意料之中的,大二、大三应该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见图2)由于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这里只分析占比例较多的大三学生的有无信仰状况,大三中有35.35%(64/181)的学生有信仰,由于大三样本数量相对其它年级来说较多,所有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
关于信仰的调查报告(3篇)
关于信仰的调查报告(3篇)关于信仰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关于信仰的调查报告篇1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
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
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人某物或某种主义、学说、理论等的极度信任和景仰,以至在它面前表现出敬畏和依赖感,并神圣地奉为自己行为的典范和指南。
一、民间信仰概述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指流行在中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中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信仰深深植根于乡村民众之中,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外界压力有多大,农民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祖先崇拜等精神追求。
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民间性”,伴随农民的一生。
中国民间信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影响着社会中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并与国家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作用。
因此,对于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校对,而且对于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信仰共同构成了乡村民众的信仰图景,扎根于农民心中,渗透在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着农民的精神需求和利益索求。
宗教与民间信仰反映着乡村生活的全貌,日益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题。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引起过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毛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毛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毛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前言人类信仰是人类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目前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问题看法上呈多样性趋势,很多学生对宗教问题有浓厚的兴趣,继而影响个人社会观,价值观。
因此,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与宗教信仰的看法;2.认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影响;3.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潜在联系;4.思考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利与弊,讨论原因及改良方法;5.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与民族性格,文化结构的内在联系。
二.调查方法。
1.思考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基本思路,样本数量;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及樟树林论坛发帖调查;3.回收问卷后,分析数据,并结合调查目的讨论总结;4.撰写调查报告。
三.时间与地点。
1.时间地点四.调查对象。
学生及网友。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经过分析数据及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得出。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
据调查,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0%,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信仰变成多元化。
关于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讨论日益增多。
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大学生信仰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文化信仰、宗教信仰到科学信仰、理性信仰等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有些人选择不相信任何信仰。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大学生信仰的情况,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寻找大学生信仰走向的规律,以及了解不同信仰对于大学生们的影响。
一、大学生信仰的现状1.信仰种类多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信仰的种类繁多。
其中,佛教信仰最为突出,占比达到了42.9%;其次是基督教信仰,占比为32.1%;伊斯兰教信仰占比3.3%;此外,还有一部分信奉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亚洲宗教等其他信仰,加起来占比为21.7%。
2.信仰倾向向“精神自由”方向转化在对于信仰的态度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信仰倾向向“精神自由”方向转化,不再去过于看重原始宗教或者思想体系,而更多地追求内心的寻找与发掘,并寻找一种能够给自己带来信仰层面的满足感。
3.信仰实际状况再现80%的大学生在确认了信仰方向后,都会勇于承认自己的信仰,而33.7%的大学生表示信仰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灵方面。
此外,还有一些被问及是否会在毕业后改变信仰的大学生,他们表示无论自己信仰方向是否变化,都不会尽可能的顺从对方。
1.信仰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支撑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信仰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撑,使他们能够勇敢地从挫折中爬起来,同时也给了他们希望与力量,许多大学生称信仰是他们心灵的绿洲,为他们提供了一份稳定与宁静。
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信仰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行动,系统地树立自己的内在道德观,并为之付出行动承诺。
3.信仰的强制力或许不如以往相比于以往,由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在信仰上的选择更加自由甚至相对更开放。
有部分受访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时会出现在信仰系统内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情况。
1.信仰以个人需求为导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致力于将信仰从旧有的、相对固化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它成为自己在人生道路中的一个灵感来源。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信仰的多样化和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信仰作为一个人对生命的根本追求和对世界的根本理解,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态度、行为和价值取向。
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状态和变化趋势,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状态,为高校提供指导性的参考。
2. 调查目标和方法2.1 目标群体本次调查的目标群体为在校大学生,覆盖不同学历、专业和地域的学生,以求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仰情况。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设计了一份包含开放性问题和选择题的问卷。
问卷涵盖了信仰的定义和重要性、信仰来源、信仰类型等方面。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并保证了问卷的匿名性。
3. 调查结果经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结果。
3.1 信仰的定义和重要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定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对超越自我的追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对于信仰的重要性,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认同。
他们认为信仰可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力量,使他们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2 信仰来源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信仰来源多样化。
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信仰来源之一,占比超过60%。
此外,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同伴影响等也对大学生的信仰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3.3 信仰类型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信仰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
其中,宗教信仰、理性信仰和人文信仰成为大学生中较为主流的信仰类型。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有一个或多个信仰类型,其中宗教信仰占比最高。
3.4 信仰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信仰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在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会经历信仰的困惑和重新审视,导致信仰变化或转变。
此外,大学生的信仰也受到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学生宗教排查报告
学生宗教排查报告
学生宗教排查报告
为了确保学校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校对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进行了排查。
本次排查包括面谈和问卷调查两个环节。
在面谈环节中,我们针对学生进行了宗教信仰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是否有宗教信仰、信仰种类、是否有参加宗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个人隐私保护下的询问。
在问卷调查环节中,我们邀请学生认真填写相关调查问卷。
通过排查,我们发现:
1. 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多样,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
2. 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宗教信仰,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比较热衷。
3. 对于参加宗教活动的学生,多数都是在周末或节假日前往教堂、寺庙或清真寺等地参加宗教活动。
4. 在我们的排查中,未发现任何学生因宗教信仰被校园欺凌或教师不公对待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在学校正常活动中并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过大影响。
但学校仍需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确保校园秩序的正常运作。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理性认识宗教信仰。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文化信仰。
其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呈现出多元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人说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支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是他们对自身灵魂的肯定。
而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在相互地交流中涉及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备受关注。
二、调查目的鉴于宗教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笔者决定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个具有这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进行一次调查。
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及其态度,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针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积极建议。
三、调查对象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1、上网查阅相关报道,文献;2、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3、随机采访在校学生,了解其想法,并如实记录分析。
五、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05日六、调查内容及分析(具体题目及选项统计数据—百分比见附录)(一)调查概况:1、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取男女各100人随机派发的方式,发出20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187份;2、由于地域原因限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为汉族,少数民族较少;3、由于高校环境限制,参加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当然也涵盖了少数的党员和群众;4、本次调查从2009级至2012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不过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部。
(二)关于调查内容的分析:1、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思考:从调查问卷的第5)—7)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宗教有过一些思考,但极少会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关于宗教的意义,性质,与我们的联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都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有失偏颇,将宗教信仰与荒诞的迷信相混淆,认为宗教就是迷信的代言人;被调查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通有无,没有矛盾的,它们是可以相互并存的。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多篇)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多篇)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仰都是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受过许多高等教育,他们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的希望,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旦出现信仰问题,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自己更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应该受到重视的问题。
当然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是仍有大学生信仰状况不容乐观,对于这个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下面是我们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分析。
正文:一、什么是信仰1、信仰的含义通过对《汉语词典》的查阅,里面对信仰这样诠释: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注意,或对神的信服和崇敬,对鬼妖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仰有了新的含义:信仰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意志品质,它会让信者终生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
信仰的产生具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也有人类自身原因,信仰的形态固然千差万别,但是不同的信仰也有其共性,其中对信仰对象是真实性,信仰的价值目标是有超越性的,信仰是具有非逻辑性的,信仰是专一排他性的。
信仰的功能,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信仰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升华人生价值,获取行为准则,构建精神支柱。
2、信仰和宗教的区别当有人被问到你的信仰是什么的时候,有的人会回答我信仰佛教,我信仰道教等,有人也会问那么信仰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与信仰有着本质的差别,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活动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客观地认为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现象,宗教一般有鬼神迷信的色彩,他更注重的是人在某种势力下不能反抗的一种精神寄托,它还具体有时间的落后性,当然他的某些思想还是符合某些当代大学生的。
学校开展宗教问题排查情况汇报集合7篇
学校开展宗教问题排查情况汇报集合7篇1. 学校开展宗教问题排查情况汇报之一尊敬的校领导:根据学校安全管理要求,我校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开展了宗教问题排查工作的集中排查,现将具体情况向您汇报如下:阶段一:宣传教育阶段我们在宣传栏、班会、校报等渠道发布了宗教思想的法律法规,倡导学生要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
此外,还邀请了公安机关的专家开展宗教问题宣讲,向师生普及了宗教法规和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性。
阶段二:学生自愿登记阶段我们开展了学生自愿宗教信仰登记工作,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情况。
通过这一工作,我们大致了解到学生的宗教信仰以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宗教信仰并未对其学业和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阶段三:问题线索排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针对一些线索进行详细的排查工作。
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档案、家庭调查以及辅导员的日常观察等方式,核实了一批涉及宗教问题的线索。
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宗教组织或活动的情况、宗教书籍等材料的传播情况等。
经过排查,我们未发现有学生参与极端宗教活动或传播极端宗教思想的情况。
总结:通过本次宗教问题排查工作,我们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并未发现学生参与极端宗教活动的现象。
但我们仍将继续加强宗教教育和排查工作,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
此致XXX学校安全工作办公室2. 学校开展宗教问题排查情况汇报之二尊敬的校领导:自起之日起,为加强学校的宗教问题排查工作,我校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展开了一系列相关工作,现将情况向您汇报如下:阶段一:召开动员会议在宗教问题排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召开了动员会议,向全体教师和辅导员传达了有关宗教问题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做法,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学生和家长的宗教教育。
阶段二:线索收集和筛查我们广泛收集了学生和教职工的举报和反映,针对其中有关宗教问题的线索进行了筛查。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旨在调查大学生的信仰情况,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信仰观念和行为,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大学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信仰作为一个人精神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幸福和成长,也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信仰情况以及信仰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信仰进行调查。
我们随机抽取了5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形式收集相关的数据。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仰观念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我们将得出关于大学生信仰情况的详细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信仰情况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大约有4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有宗教信仰,其中佛教和基督教信仰居多。
另外,大约有3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并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而是倾向于思想信仰或者自由信仰。
还有2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信仰并不关注或不持有任何信仰。
在特定信仰的大学生中,研究结果显示,信仰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对待人生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有意义。
同时,信仰也为他们提供了内心的慰藉和支持,使他们更加坚定和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影响大学生信仰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社会影响等。
研究结果发现,家庭的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来自于宗教家庭,而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往往来自于非宗教家庭。
此外,教育背景和社会影响也对大学生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大学生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社会交往圈子越广,其对信仰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也越高。
讨论与建议: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思想的群体,其信仰情况对于其个人品质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高校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2023高校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2023高校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1当代大学生是如何定义信仰的?我们是否有信仰?我们是否需要信仰?我们这一代大学水果真处于信仰危机的时代吗?针对这些题目,我和另一位同学于5月18日至5月27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中国的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个人信仰现状、对信仰的需求认知及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并以此较深进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题目。
本次调查活动共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100%。
针对回收的问卷,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一)总体信仰现状认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过半确当代大学生觉得我们正处于缺乏信仰的时代,23.36%的被调查者则持反对态度。
但是当我们问及“你是否有个人信仰”的时候,却有53.27%的人做出肯定回答,而有19.63%的人回答说没有个人信仰。
从此处我们发现,这两个题目的答案是互相矛盾的。
当过半的大学生正面地回答自己是有信仰的时候,却有过半的人在不知道这种现状的情况下表达了自己对当今大学生缺乏信仰的现状的担忧。
这多少是受到了当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片面评价的影响,以为当今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已失往了心中的信念。
(二)大学各年级的信仰现状认知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们,有信仰的占了44.44%,无信仰的有38.89%,而回答不知道的有16.67%。
对比二年级,48.98%的学生是已经有自己的信仰的,比大学一年级的多了4.54%,无信仰的占34.69%的比率,也可以看出是有所下降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仰的则也下降到了16.33%。
在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中,表示自己是有信仰的竟上升到了77.27%,比大学二年级增加了28.29%,无信仰的也忽然下降到了18.18%,这时只有4.55%的学生是不知道自己有无信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宗教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
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范、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方面做出贡献。
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
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信仰佛教:36(人)占19.25%信仰基督教:5(人)占2.67%信仰天主教:2(人)占1.07%信仰道教:1(人)占0.53%无任何信仰:143(人)占76.5%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宗教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在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有如下特点。
1. 调查的主要情况:1.1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宗教怀有一定的兴趣。
据统计,对宗教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3.5%。
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81.8%,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11.4%,两者合计高达93.2%。
认为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9%。
但有些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宗教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6%。
认为宗教与科学精神不违背的49%,这无疑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
从这里可以发现,在宗教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宗教文化冲击,因此对宗教具有一定兴趣。
1.2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没有明确的认识,部分学生认为宗教有一定的社会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认识,看不清宗教的本质,被某些宗教的表面形式所蒙蔽。
部分学生认为宗教有一定的社会作用。
认为信仰宗教是利大于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认为信仰宗教是无弊无利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5%;而认为信仰宗教弊大于利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3.6%。
只有6%的人对宗教习俗及节日了解一些;只有11.9%的人读过或听过一些宗教故事,至于对宗教教义和教规的理解,几乎很少有人能说清。
在进行宗教信仰动机这一项调查中,认为宗教给人以希望,使人有精神寄托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71%;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持不赞成态度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61.6%。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宗教知识较为缺乏,宗教信仰模糊,部分大学生肯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认为信仰宗教能够使人有所寄托,具有治疗心理创伤的功效。
同时这些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支持态度,他们很可能成为潜在的宗教信仰的人群。
2.调查结果的原因探析:2.1社会原因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很多大学生存在信仰真空,给宗教信仰以可乘之机。
从国际环境看,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各种政治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冲击。
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国“西化”“分化”战略,加大了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度,而大学生正是他们争夺的重要对象。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及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的影响;封建文化、殖民地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将长期存在。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成多样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多元交织的状态。
在高校,由于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惘,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
2.2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工作看,近年来,各高校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两课”教学,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重灌输,教与育内容、方法简单化,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缺乏亲和感,对社会上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潮缺乏有力的批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的作用。
这样,一些封建迷信、伪科学、邪教就钻了空子。
2.3缺乏宗教方面的知识,对宗教认识存在片面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大意宗教知识匮乏,被宗教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
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宗教大多教人弃恶从善,提倡“诚实”、“善良”、“尊重他人”、“互助互爱”、“不偷盗、不淫邪、不贪财、不妄语”等等思想。
这些诫律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有的同学未能全面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别是面对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状况,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的救世作用上,误认为社会上的人包括自己在内都应以宗教信念来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3. 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几点意见: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徒的宗教观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一,客观、准确地评价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既不惊慌失措,一概否定,也不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
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①然而,由于历史遗留的认识误区,现实中的不少人只看到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对立,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头脑中存在“宁左勿右”的思想,害怕别人谈论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宗教情况,对宗教问题紧张、敏感、回避,有着很深的顾虑。
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在一些高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中间同样存在。
他们或是出于对宗教渗透的高度警觉,把大学生中极个别宗教徒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信仰上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不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迫大学生宗教徒改变自己的信仰;或是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过高估计,不愿正视或不敢承认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对大学校园里宗教徒的潜滋暗长掩耳盗铃,文过饰非。
所有这些,其实都已严重违背了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为此,应从高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做起,摆脱对宗教的某些不准确认识,既不能对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掉以轻心,也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信教看作思想上的愚昧、政治上的异己。
第二,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宗教徒信仰选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接受的学校教育,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宗教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
在此情势下,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审慎处理好保护公民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认识到,大学生宗教徒的精神信仰固然是“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但同时也“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②不能因为他们的信仰特殊而歧视他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信仰,依法保护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简单从事而伤害他们的宗教感情,防止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迫他们不信教。
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尽管宗教问题是很复杂的,境外势力一直把大学生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宗教徒的信仰只是一个信仰问题,并没有什么政治企图。
我们如果能在尊重他们信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展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深入的思想工作,就完全可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立志成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上来。
这样,既能在大学生宗教徒中实现爱教与爱国相统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能使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思想渗透,离间大学生宗教徒与党和政府关系的企图难以得逞。
第三,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大学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
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
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面对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一般高校都应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在尊重大学生宗教徒信仰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到经过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在活动中接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神学思想,淡化不同信仰的差异,以实际行动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外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明确要求大学生宗教徒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尤其是大学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不得到未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依法规范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华宗教活动,如有在大学校园内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发展大学生宗教徒的,就当劝阻、制止,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全面清理大学校园内及周边的宗教活动场所,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并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部门加强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谨防成为境内外势力利用宗教向大学生渗透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