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地理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水平。过去,由于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和价值认识不够,导致大量有教育意义的地理课程资源闲置与浪费,其教育功能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随着人们对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倍受关注和重视。
一.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 开发乡土地理教材
乡土地理教材即是根据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状况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展而编写的,能鲜明突出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的材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地理教材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可以起到强化作用,使学生在熟悉家乡地理事物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增强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通辽市地理》的编写中,设计了通辽市经济区位图,通过区位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出通辽市经济位置的优势。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等过程,合作设计通辽市经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不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而且激发了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热情[5]。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历史较长,在其进一步的开发过程中,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符合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在科学性原则基础上,体现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多设计一些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活动等,从而有利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 . 构建情景要素信息库
情景要素信息库即是将具体事例设置为教学情景或场景,以光盘、图片等形式储存,并通过现代化手段加以再现,随时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的集合。情景要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案例,即教师创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等;二是教学资源,即教学中所需用的图片、材料等。由于情景要素由实际案例构成,既可以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进行地理学习。例如,讲解“天气和气候”一课时,教师就可根据主题创设情景: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与卫星云图,判别不同天气符号,让学生争做天气预报员等,营造地理学习氛围,使本课程在情景中深化学习、深入探究。创建情景要素信息库,应针对地理课程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地理事象、数据、景观图片以及歌曲、诗词等创设情景,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储存,以便及时快速地提取,灵活机动地为地理教学服务。情景要素信息库的构建是随着地理课程改革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在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所收集的案例应该真实、典型,所设置的情景应该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才能激发探究欲望,实现资源共享。
3.建设地理实践基地地理实践基地是学校或地方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精心策划而逐渐建成的地理实践场所。学生在地理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实习、考察活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各种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例如,重庆市的南泉实践基地,内容极其丰富,教育功能全面。围绕烈士墓的瞻仰、地史的探索、经济发展成果的参观、花溪河污染的调查和南泉经济发展的设想,可对学生进行国情、乡情、爱国主义、环保等教育;观察褶皱、断层、河流的侵蚀堆积,温泉、溶洞、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参观地质科普馆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调查等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南泉山清水绿,石美洞异,泉奇瀑飞,景色迷人,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由于地理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配合乡土地理教学,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因此,地理实践基地应选择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场所,例如,缙云山侧重是植物实践基地,华莹山主要是地质实践基地等。另外,地理实践基地还应便于学生进行地理科学探究、地理考察等实践活动,一般选择在学校或所在地周边地区,可以节省开支。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对其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对其开发利用也需要在动态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因此,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地理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有助于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三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也是如何把课程资源引入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供参考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问题――探究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电视、广播、工厂、农村等丰富的课程资源,提倡探究式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学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时,让学生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了“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后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又如,学习“世界的人种”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网络上分别查找和整理三大人种的资料,将查到的资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成计算机展示作品是后学生轮流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2、实践――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学习“地图”时让学生踏勘并绘制学校的平面图:讲“等高线”时让学生利用泡沫塑料、沙土制作等高线模型,识别等高线上的山峰、山脊、山谷;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自学地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
3、情境――陶冶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学习“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环境现状的音像和图片,也可以与当地环保机构联系,带领学生考察环保先进和落后的企业及周围环境、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当学生目睹因滥伐森林而导致动植物减少、自然灾害加剧,因工业污染而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面对这样的真实情境,学生的心灵必然受到震撼,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还可结合重大环境节日,如“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环境日”出版宣传橱窗,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书法、摄影、演讲、征文和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