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意思及诗歌结构。

2.能够背诵5首唐诗,5首宋词。

3.能够运用诗歌知识,创作出一首自己的诗歌。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唐诗、宋词的基本意思及诗歌结构。

2.背诵经典的唐诗、宋词。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2.如何运用古诗词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方法1.借助诵读、解析和翻译三个步骤,让学生理解唐诗宋词。

2.让学生背诵经典诗歌,锻炼记忆能力。

3.集体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唐诗选读知识点1.「静夜思」的诗歌结构2.「静夜思」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静夜思」。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静夜思」,发现其中的诗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诗歌的结构理解较好,但是对于深层含义掌握不够。

第二课:唐诗选读知识点1.「登鹳雀楼」的诗歌结构2.「登鹳雀楼」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登鹳雀楼」。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登鹳雀楼」,发现其中的诗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诗歌的结构和深层含义均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三课:宋词选读知识点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歌结构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发现其中的词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词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词歌的结构和深层含义均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四课:宋词选读知识点1.「卜算子·咏梅」的词歌结构2.「卜算子·咏梅」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卜算子·咏梅」。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份《唐诗宋词选读的教案设计。

这份教案是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教授中国古典文学而设计的,需要注意的是,教案中的内容是经过几位中文教育专家反复审阅和修改后得出的。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国文化和历史背景;2.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和心情,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3.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诗词鉴赏,开阔审美视野。

二、教学内容:1.唐诗宋词的文学特点概述;2.几首代表性唐诗宋词的欣赏和鉴别;3.课堂小组阅读和诠释;4.自由创作、朗读和讨论等活动。

三、教学过程:1.主题课堂概述:要听一段音乐欣赏来铺垫氛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古代诗人和现代人的生活区别,引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介绍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了解其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紧密联系;了解唐诗的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宋词的格律和韵律;学习唐诗宋词的写作方法。

3.品读代表性诗词:在教学课堂中由教师选择几首经典代表性唐诗宋词作为阅读素材,带领学生朗读,理解其内涵以及与时空背景的联系。

4.进行小组阅读和诠释: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阅读或欣赏诗歌,然后讨论自己的收获和理解,促使学生充分交流和学习。

5.自由创作,朗读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写一首自己的唐诗宋词,若有条件可组织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功能;2.代表性诗词的欣赏和解读;3.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诗词创作。

五、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2.合作式学习3.讨论式教学4.创新式教学6.教学参考资料:1.《文学理论与批评》孙猛摘编2.《中国文学史》段保中撰写3.《唐宋诗词鉴赏辞典》中国文化出版社4.《唐诗宋词精选500例》沈令书等编总结: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有所帮助。

四成立诗社-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四成立诗社-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四成立诗社-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当前语文教育的大环境下,阅读教育逐渐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唐诗宋词选读》这本课本在初中阶段就有涉及,在高中阶段也是必修的教材之一。

因此,如何教授这本教材,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的诗词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了解《唐诗宋词选读》的基本知识;2.积极营造诗词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唐诗宋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4.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思考和理解能力;5.注重学生的创新性,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诗词知识进行自我表达。

三、教学重点教师应重点把握《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语文水平,教师可适当调整重难点的难度,落实多样性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

四、教学建议1.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地位;2.让学生能够较好的区分它们的文学特点,如擅长什么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3.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4.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5.注重学生的创新性,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诗词知识进行自我表达;6.带领学生多阅读,多欣赏唐宋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小组活动成立诗社,可以让学生成为诗词欣赏和创作的主体。

建议组织学生成立诗社,每个小组选择一位诗词作家,重点研究其代表作和创作背景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创作符合唐诗宋词的规范和风格的诗歌作品。

每组成员需要参与研究和创作活动,共同进步,共同分享所学成果。

六、家庭作业1.阅读唐诗宋词选读的相关内容,重点研究几篇代表作和其创作背景;2.根据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选取相应的唐宋诗词进行阅读,并进行笔记记录;3.尝试翻译一下自己喜欢的唐宋诗词,分享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不仅学生深入了解了《唐诗宋词选读》,也为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创作提供了较好的开展平台。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所学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诗词这一文学艺术形式,探究其背后的语言、情感和文学价值,最终为培养优秀的文学人才和完善的文学人才培养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分析并欣赏唐诗宋词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解析经典唐诗宋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诗宋词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唐诗选读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白《静夜思》杜甫《春望》2.2 宋词选读李清照《如梦令》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其艺术特点。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互动交流。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唐诗宋词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与解析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逐句解析教材中的唐诗宋词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4.3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诗歌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欣赏唐诗宋词的美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文学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

5.2 诗歌解析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唐诗宋词的解析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用于提供学习材料和参考。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唐诗宋词的作品和背景。

6.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诗歌网站、文学鉴赏博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案标题: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选读唐诗宋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选读经典的唐诗宋词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等。

2. 学习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3. 学习诗词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4.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并进行诗词鉴赏。

教学步骤:第一课:《静夜思》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夜晚的画作,引起学生对夜晚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静夜思》,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二课:《登鹳雀楼》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高楼的画作,引起学生对高楼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登鹳雀楼》,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三课:《水调歌头》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江河的画作,引起学生对江河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水调歌头》,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四课:诗词创作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创作诗词: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自行创作一首唐诗宋词。

3. 分享和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诗词鉴赏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一、教案《登鹳雀楼》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

二、教案《静夜思》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静夜思》。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静夜思》。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静夜思》。

三、教案《春晓》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春晓》。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春晓》。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春晓》。

四、教案《望庐山瀑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知识和韵律特点;2. 掌握若干经典的唐诗宋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唐诗宋词的背景知识和韵律特点;2. 经典唐诗宋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以一首经典的唐诗或宋词作为导入,通过对诗句的欣赏和解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唐诗宋词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文化氛围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和诗歌的特点。

3.韵律特点探究(15分钟)通过分析唐诗宋词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了解并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4.经典选读(30分钟)选择数首经典的唐诗宋词,以诗词展示的形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教师可依次展示每首诗词,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欣赏。

5.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唐诗宋词,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班内分享和交流。

6.个人总结(10分钟)请学生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四、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每人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并在下节课前准备一份简短的朗诵或演讲稿。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唐诗宋词的背景和韵律特点有所了解,对经典诗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总结,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欣赏更多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2. 学习并欣赏唐诗宋词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唐代诗歌特点及选读:杜甫、李白的代表作品选读;2. 宋代词特点及选读: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品选读;3. 学习古文阅读技巧,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4. 学习并分析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杜甫的诗歌1. 导入- 通过播放杜甫的诗歌朗读录音,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 引入杜甫的生平背景和特点,为后续诗歌的学习做铺垫。

2. 杜甫的代表作欣赏- 选择杜甫的经典作品,如《月夜忆舍弟》、《登高》等;-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境描绘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义,提问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3. 唐代诗歌特点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然写实、情感真挚、意境丰富等;- 学生互动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第二课时:李白的诗歌1. 回顾杜甫的诗歌- 让学生展示对杜甫诗歌的理解,互相交流和解读;- 引导学生对比杜甫和李白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2. 李白的代表作欣赏- 选用李白的经典作品,如《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描绘、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唐诗的比较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杜甫和李白的诗歌创作,分析其异同之处;- 学生互动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第三课时:宋词的特点1. 导入- 通过播放苏轼的词曲音乐,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引入苏轼的生平背景和特点,为后续词曲的学习做铺垫。

2. 苏轼的代表作欣赏- 选择苏轼的经典作品,如《水调歌头》、《定风波》等;- 分析词曲中的意境描绘、音韵运用和词牌选用;- 引导学生理解词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3. 辛弃疾的代表作欣赏- 选用辛弃疾的经典作品,如《青玉案·元夕》、《琵琶行》等;- 分析词曲中的修辞手法、音韵运用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词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唐诗和宋词的文化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2.通过朗读、鉴赏和解析,使学生能够读懂唐诗和宋词,领悟词意和美感;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选取以下两篇唐诗和两首宋词:1.唐诗《静夜思》2.唐诗《春晓》3.宋词《浪淘沙》4.宋词《钗头凤·世情薄》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教师分别对每篇唐诗和宋词进行讲解和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词意和艺术表现方式;2.听读朗读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听读,感受唐诗和宋词的语言韵律和美感;3.鉴赏分析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唐诗和宋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唐诗和宋词的特点教师简要介绍唐诗和宋词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唐诗和宋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方式。

第二步:讲解和解析唐诗《静夜思》教师讲解唐诗《静夜思》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这篇诗的词意和美感。

第三步:听读和朗读唐诗《春晓》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听读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第四步:讲解和解析宋词《浪淘沙》教师讲解宋词《浪淘沙》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这首词的词意和美感。

第五步:讨论和分析宋词《钗头凤·世情薄》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这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和人间苦楚,以及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第六步:巩固和拓展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唐诗和宋词,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和听读情况;2.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3.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4.学生在课后阅读和写作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唐诗和宋词的认识更加深入,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2. 比较法: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唐诗宋词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讲解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举例说明唐诗的语言、意象、韵律等特点。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举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鉴赏经典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让学生欣赏、品味。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分析其文学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二章:唐诗的语言与意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理解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感受唐诗的美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语言的特点:韵律、对仗、用词等。

2. 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语言的特点及意象的创造与表达。

2. 鉴赏法:分析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

3. 创作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

2. 分析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举例说明唐诗中的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鉴赏经典唐诗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语言与意象特点。

4.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唐诗语言的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2. 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意象的创造与表达,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三章:唐诗的韵律与对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韵律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精品】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精品】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初唐诗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

2. 掌握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韵律、意象、情感等。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通过具体诗词实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与宋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思考深度。

第二章: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如意境、情感等。

2. 学会欣赏和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意境、情感、声律等。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以具体诗词为例进行讲解。

3. 引导学生体验唐诗与宋词的审美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讲解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通过具体诗词实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体验唐诗与宋词的审美魅力:欣赏名篇佳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名篇佳作,体验审美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与宋词审美特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一、《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的兴起与繁荣1.1 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唐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意象等。

(3)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唐诗的艺术特色。

1.2 教学内容(1)唐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唐诗的基本特点:韵律、格律、意象。

(3)著名唐诗《春晓》、《登鹳雀楼》等的欣赏与分析。

1.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唐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意象等。

(3)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唐诗的艺术特色。

1.4 作业布置(1)背诵《春晓》、《登鹳雀楼》等唐诗。

(2)写一篇关于唐诗特点的短文。

二、《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二章:宋代词的崛起与盛行2.1 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宋代词的基本特点,如音律、意境、情感等。

(3)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宋词的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1)宋代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宋代词的基本特点:音律、意境、情感。

(3)著名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的欣赏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宋代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讲解:详细讲解宋代词的基本特点,如音律、意境、情感等。

(3)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宋词的艺术特色。

2.4 作业布置(1)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宋词。

(2)写一篇关于宋代词特点的短文。

三、《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三章:唐诗与宋词的比较3.1 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与宋词的异同,认识到两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分析唐诗与宋词在主题、形式、意象等方面的差异。

(3)提高学生对唐诗与宋词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1)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2)唐诗与宋词在主题、形式、意象等方面的差异。

3.3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上一章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定义、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对唐诗宋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定义和背景2. 唐诗宋词的特点3. 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唐诗宋词的定义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宋词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

3. 举例:分析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唐诗宋词的代表作品。

第二章: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唐诗宋词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2. 欣赏和评价唐诗宋词的方法3. 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让学生理解。

3. 实践: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唐诗宋词作品,体会其审美特征。

第三章: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

2. 学会分析和运用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2. 分析和运用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3. 练习创作唐诗宋词作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两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让学生理解。

3. 实践:分析和运用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进行创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学习和掌握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

2. 创作一首唐诗宋词作品,展示所学成果。

第四章:唐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

2. 掌握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3. 分析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内容1. 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2. 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3. 分析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几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第一章:唐诗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培养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唐诗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四、教学难点1. 唐诗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分类和代表诗人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新课:讲解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第二章:李白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第三章:杜甫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第四章:王维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掌握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王维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维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新课:讲解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第五章:白居易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白居易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居易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六、教学方法(续)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白居易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七章:孟浩然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孟浩然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浩然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孟浩然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八章:杜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牧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九章:李商隐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商隐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商隐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商隐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十章:苏轼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苏轼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苏轼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一章:辛弃疾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辛弃疾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弃疾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辛弃疾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二章:陆游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陆游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陆游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陆游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三章:李清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清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清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四章:元稹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元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稹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元稹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五章:一、教学目标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激发继续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情二、教学内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探讨唐诗宋词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涵盖了从唐诗到宋词的十五个章节。

(完整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完整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

(第一课时)一、词的简介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

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

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

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

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docx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docx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5份打包)[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将进酒.doc[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送友人・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月下独酌.doc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重点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教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一、导入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二、文题解析《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 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资源整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资源整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资源整合。

一、教学目标教师教授《唐诗宋词选读》,其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美感和文化内涵。

为此,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让学生了解唐宋时期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认知各种文化珍品。

2、让学生获取并理解作者的文学语言,了解其写作背景、意境等信息。

3、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感情和美感,了解文化内涵。

4、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想、情感、审美等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了解《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内容,划分出材料笔者的文化背景和写作背景,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部经典作品。

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美好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发生了许多文化变革。

唐朝人文学思想和艺术作品展现了文化的繁荣和卓越。

唐代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了宏大的历史和人类的智慧。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创新。

宋代的文学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深入到了文化的中心,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宝藏和卓越。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的时候,需要从文化和文学的角度来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唐宋时期背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均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唐宋诗词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与理解,掌握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

1、课堂讲解:课堂讲解是教学的常见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使学生对于唐宋诗词的理论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解析诗词的语言,意境和内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宋诗词的内涵。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一种倡导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但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让他们在讨论唐宋诗词时发现更多的有趣和有杂称的方面。

通过相互间性策划以及合理的分工,让唐宋诗词的学习更全面,更贴近生活。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一、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二、章节名称:唐诗基础知识及代表诗人三、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 掌握几位代表唐诗风格的诗人及其代表作。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唐诗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几位代表唐诗风格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3. 诗人代表作品的精讲和赏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唐诗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几位代表唐诗风格的诗人及其生平事迹。

3. 对诗人代表作品进行精讲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唐诗及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讲解的唐诗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唐诗感悟的短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唐诗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教学资源:1.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注重诗歌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3. 适当拓展相关唐诗宋词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七、章节名称:宋代词的兴起与主要词人八、教学目标:1. 理解宋词的兴起背景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2. 掌握几位代表宋词风格的词人及其代表作。

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情感理解。

九、教学内容:1. 宋词的兴起背景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2. 几位代表宋词风格的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 词人代表作品的精讲和赏析。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宋词的兴起背景。

2. 讲解宋词与唐诗的区别,让学生理解两种文学形式的各自特点。

3. 讲解几位代表宋词风格的词人及其生平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