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植物群落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
植物种群特征
多度 密度 盖度 频度 高度 重要值
种群的增长类型
单种群落的个体数量变化--3/2自疏法则
自疏现象(self-thinning):同一种植物因密度引起 的死亡。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
植物群落基本上是两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一是植 物区系中各个分类单位的生态幅度,即对环境的不同耐力;其 二是环境的异质性。
植物群落形成的5个因素如下: ①某一地区的植物群系 ②某个种进入特定生境的能力 ③种本身的特点 ④生境 ⑤时间
1.4 植物群落的识别
①均匀一致的种类组成 ②一致的外貌和结构 ③一致的地形部位和一致的生境条件 ④一定的面积 ⑤时间
(reservoir)
CCononsusummeresrs
Producers
Wastes, SoilDbeaacdtebroiadi&es detritus feeders
Reservoirs
Processes/ Locations
Trophic Levels/ Organisms
氮循环
NNNiittrrrooogggeeennniininn AAAtmtmmooosspphhheeerrreee

第10章: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10章: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天山山脉中段南北坡植物群落的CCA典范对应分析
通过对天山山脉中段南北坡植物群落与环境变量(土壤有机质 含量、土壤pH值大小和土壤中的C/N比)之间的CCA分析,发现植 物群落分布与上述3个土壤变量之间,有着很好的回归关系。 其群落排序轴与土壤pH值(pH)、土壤有机质含量(Y)和土壤中的 C/N比(C)的回归方程如下: 天山山脉中段北坡 Axis1=1.8075pH-1.365Y-0.0246C R2=0.9999 Axis2=0.9874pH+2.2308Y-1.7882C R2 =0.9999 天山山脉中段南坡 Axis1=1.6261pH-2.07Y-0.2073C R2 =0.9957 Axis2=-1.1369pH-0.9667Y+1.6647C R2=0.9999

排序的原理
通过降维,使原来 要用n 个原始数据描述的实体, 在尽量保留原数据特征的 条件下,利用最少数据 (排序坐标)来描述,有 利于揭示原始数据反映的 规律。
按属性排序实体称正分析, 或叫Q分析。 按实体去排序属性的叫逆 分析或叫R分析。
y e ●E ●A
a
●B
●D d
b ●C c
E A D C B
4.8 4 3.2 2.4 1.6 0.8 0 Euclidean
二、生物群落的排序
(一)排序的概念 1、定义:所谓排序,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 按照相似度 (similarity) 来排定位序, 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 及其与周围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类型: 1)直接排序,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即以群落生境或其 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的序位,又称直接 梯度分析或者梯度分析。 2)间接排序,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 (如种的出现与否,种的频度、盖度等),又称间接梯度分 析或者组成分析。

森林生态学:15 群落的类型及分布

森林生态学:15 群落的类型及分布

•森林(forest)
•森林(forest)
• 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林地面积约 6109hm2,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45.8%。
• 1985年,森林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31.7%。
• 森林每年生产的有机物质58109t,占全 球有机物质总产量的56.8%。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
• 分布:亚欧大陆东岸北纬22~40之 间,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 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也有少量分布
• 组成: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 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
•落叶阔叶林(decidous broad-leaved forest)
•落叶阔叶林(decidous broad-leaved forest种的生活型 常绿林 落叶林 林地 草地 荒原 草甸等
草甸
•荒漠(desert)
•荒漠(desert)
• 分布:从亚热带干旱区延伸到温带干旱 地区
• 植物: 荒漠灌木及半灌木 肉质植物 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
• 动物:爬行类、啮齿类、鸟类和蝗虫
新疆乌什塔拉荒漠
西藏高寒荒漠
•苔原(tundra)
2.2 水生生物群落
• 淡水湿地生物群落 • 滨海湿地生物群落 • 海洋生物群落
3.1 群落的分类
• 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 的实体,象有机体和种群一样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 统 因此,不同群落之间有明显的空间界限,群落是间断、 可分的,可以象物种那样进行分类
• 代表人物:美F E Clements(1916,1920) 苏V N Sukachev(1910) 美C Elton 法J BraunBlanquet(1913) 德Mobius

生物群落的分类

生物群落的分类

nB nAB
DCB
例:对下列样方进行聚类分析
2 5 2 1 0 3
X 0
1
4
3
1
2

3 4 1 0 0 2
① 计算个样方间的欧氏距离矩阵:
12 3 4 5 6
0 3.317 4.472 4.359 3.742 2.449

0
5.196 6.000 6.403 3.000
用样方数据去分割环境因素的集合,结果会分成若干 环境梯度,反映不同环境之间的组合关系。
以样方数据分割出的种组与环境梯度进行比较,可能 找到种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这样的种组被称为生态 种组。
群落的数量分类-方法
多元分析技术的一般特点 不需要随机取样,不涉及显著性检验。
多元分析方法是施于原始数据集合的一套处理规则, 从而揭示属性之间、实体之间以及属性和实体之间 的复杂关系。方法本身不依赖于对实体和属性具体 内容的解释,因而可用于多学科。
()
Δ()
,
△() △()= 最大,故可将种或种做为临界种。若按种来分, 可分成(Ⅰ){}和()= {}两个组。
由于()> () >(Ⅰ) ,故应分化组() = {} 。
(i 1,2,, p)
对个种求和得到样方组对所有种的信息量:
p
p
I(A )Ii(A ) pln n n [a ila n i (n a i)ln a ( i)]
1
i 1
① 若中只有一个样方,()
② 若中有两个样方, 即=,对于两个样方同时存在的个种,有 =,=;对于只在其中一样方存在的个种,有 =, =;对于 两样方均不存在的个种.有 =, ,于是有:
(4.4162.72)53.571 2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

1 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排序适于揭示群落的连续性,分类适于揭示群落的间断性。

2 群落分类单位英美学派:优势种原则,群系最大法瑞学派: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其他因素北欧学派:基群丛为基本单位前苏联学派:群丛、群系、植被型,各单位间加辅助单位3 布郎-布兰克(Braun-Blanquet J.) 法国植物生态学家,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4 克莱门茨(Clements F. F.)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首次提出生物群区(biome) ,并将其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 或单元顶极(mono climax) 理论。

专著有《植物的演替》(1916) 《、植物演替和指示植物》(1928) 、以及与Weaver 合著的《植物生态学》(1925) 等。

5苏卡却夫(Cyka耳eb B. H.)地植物学家。

于1942和1945年提出按照演替的主导因子而划分群落演替类型,如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发生演替、外因生态演替和地因生态演替等。

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概念6 考勒斯(Cowles)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在生态学由个体的观察向群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的工作。

1899著《密执根湖沙丘植被的生态关系》,他提出了演替的理论,并且发展了顶极群落的思想。

7 黑克尔(Haeckel E.) (1834-1919) 德国动物学家,“生态学”词汇的创始人。

E. Odum 其给出基于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学”定义8 洪堡德(Humboldt A.) (1769-1859) 德国植物地理学家。

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与资料,回国后出版了26 卷巨著。

1897 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对世界的植物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小秦岭森林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小秦岭森林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将56个样地进行MRT分类,经交叉验证并依据植物群落分类和命名原则,本区植物群落可分为5类(图 1)。5种群落类型的总体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情况如图 2所示。
图1
56个样地的多元回归树分类树状图
Fig. 1
Dendrogram of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 classification of 56 samples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的灵宝市西部,东接崤山丘陵,西连秦岭主脉,南倚莽莽群山,北临涛涛黄河,属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区[12]。该区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植被垂直带谱明显,是开展森林群落及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的理想场所。目前在本区开展的研究多是有关植物资源[12, 13, 14]、珍贵物种[15]、物种空间分布格局[16]等方面,而植物群落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相关研究还没见报道。
2.2 数据处理
2.2.1 重要值
对每个样地分别计算乔木、灌木和草本的重要值,其公式如下[17]:
乔木、灌木=(相对多度+相对胸高断面积+相对盖度)/3
草本=(相对多度+相对盖度)/2
2.2.2 多样性指数
分别计算每个样地内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图3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56个植物样地的DCA二维排序图
Fig.3
Two-dimensional DCA ordination diagram of 56 quadrats of plant community in Xiaoqinling Nature Reserve
图选项
植被群落分类与排序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困难的问题[1]。数量分析则可以深刻地揭示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是研究群落分类与排序的重要途径[2]。目前,常用的植被数量分类方法有很多,如排序、聚类、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等,但这些方法均需要人为判别。多元回归树是一种较新的数量分类方法[3],无需人为确定分类结果,较以往的数量分类方法更客观,并在近来的相关研究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分类结果[4, 5]。

生态学第三部分

生态学第三部分

群落生态学第八章群落的组成与结构8.1 生物群落的概念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的物种集合。

8.1.1 群落的性质1. 机体论(整体论)学派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像有机体和种群一样,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

2. 个体论学派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的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

群落交错区 ecotone:两个不同(封闭)群落间的边界群落交错区常和毗邻栖息地物理特性的突然变化有关封闭群落以群落交错区的存在区别于开放群落开放群落和闭合群落的特征8.1.2 现代群落的定义(Mills,1969)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一群生物,它们彼此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借助生态学调查能够与其他类群相区别。

8.1.3 群落的基本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内部环境;物种间相互影响;动态特征;分布范围;边界特征8.2 群落的种类组成8.2.1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定性分析)群落的抽样调查——样方最小面积的确定植物群落研究中的群落成员型1.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2.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3.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4.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5.偶见种rare species群落常以其最显著的成员来命名8.2.2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定量分析)1. 多度/丰度与密度多度/丰度abundance; 密度density;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密度比density ratio 2. (投影)盖度coverage1基盖度/真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草原群落:离地面1英寸 (2.54 cm) 高度的断面积森林群落:树木胸高 (1.3 m 断面积处)盖度比cover ratio: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百分比。

3. 频度frequencyRaunkiaer(1934)频度定律:按频度将植物种分为五个级:A(1-20%);B(21-40%);C(41-60%);D(61-80%);E (81-100%)。

植物群落的命名

植物群落的命名

10个植被型组为: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 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 水生植被 29个植被型为: 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 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 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 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 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 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沼泽、 水生植被
incarnata +为单优势 种的群丛为马尾松群丛,即Ass. Pinus massoniana 或写 成Pinus massoniana Association。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 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或用“||”或“()”)。 如
由于这些方程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关性,所以可以用地 理坐标预测天山山脉中段任意点的气候指标,来解释植 物群落类型和分布不同的原因。
天山山脉中段北坡植物群落的DCA排序轴与地理坐标的回归方程为 Axis1=343.268+1.632L-4.771G-0.00034H-0.013P-0.187T R2=0.8926 其中Axis1与年均温度T最为相关,其T检验中T的绝对值最大, 为5.787,而且是在置信度为0.0001的水平下,因此说明Axis1是一 个温度轴,这正好与前面的DCA分析相吻合。 Axis2是一个湿度轴,但却与气候湿度变量相关性不高,而与 土壤pH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和C/N比次之。回归方程为: Axis2=0.9874pH+2.2308Y-1.7882C R2 =0.9999 天山山脉中段南坡植物群落的DCA排序轴与地理坐标的回归方程为 Axis1=70.72-6.82L+2.65G-0.0002H-0.0008P+0.022T R2=0.9102 该回归方程中,Axis1与纬度L最为相关,其T检验中T的绝对值 最大,为7.931,而且是在0.0001的置信度水平下。纬度其实质反映 的是热量问题,因此Axis1是一个温度梯度,这也与前面的DCA分析 相一致。 与北坡相同,南坡的Axis2也是一个湿度轴,也与气候湿度变量 相关性不高,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为相关,土壤pH和C/N比次之。 Axis2=-1.1369pH-0.9667Y+1.6647C R2=0.9999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4
• 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单位:分3级
• 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 和群丛(基本单位)。
• 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 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以下的单位侧重于 种类组成。
• 每一等级的上下再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 单位。
5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如草地 植被型:如温带草原 植被亚型:如典型草原 群系组:如根茎禾草草原 群系:如羊草草原 亚群系:如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群丛组:如羊草+大针茅草原 群丛:如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 亚群丛:
• 群丛的命名:我国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 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 顺序排列。在前面冠以Ass.(association), 不 同层之间的优势种以“-”相连,如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即兴安落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
6
• 植被型组:最高的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 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如 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 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 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等
• 植被亚型: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 划分。如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 (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7
• 群系组: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近 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如草甸草原亚型可分为 丛生禾草草甸草原、根茎禾草草甸草原和杂类 草草甸草原。
•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 合。如凡是以羊草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是羊 草群系,以落叶松-白桦为共建种的混交林, 为共建种群系。
• 亚群系: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 件的差异而划分。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分为羊草 草甸草原、羊草典型草原和羊草盐湿草原

生态学基础知识群落生态

生态学基础知识群落生态
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者难以 入侵和发育,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定 的顺序,各种可能都有,其结果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种先到。演替在


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的生活史对策
,因而难以预测。在该模型中没有一 个物种可以被认为是竞争的优胜者,
而是决定于先到该地,所以演替往往
是从短命种到长命种,而不是由规律 、可预测的物种替代。(A、B、C、D
(Krebs, 1987)
加勒比地 区两栖和 爬行动物 与岛屿面 积的关系 澳大利亚 沙漠泉湖 中鱼类与 泉湖面积 的关系 北美大平 原区分隔 山地中哺 乳动物与 栖息地面 积的关系
MacArthur的平衡说

岛屿上物种数目是迁入和消失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 不断有物种灭亡,也不断有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
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竞争导制种间的生态位的分化,使群落中物种多样
性增加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合
The diversity of honeycreeper species found on the Hawaiian islands.
新几内亚食果 鸠鸽的个体大 小与被食果实 大小的关系
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忍受模型(tolerance model)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认为物种替代决定于物种的竞争能力。先来的 机会种在决定演替途径上并不重要,任何物种都可能开始演替,但 有一些物种竞争能力优于其它种,因而它最后能在顶极群落中成为 优势种。至于演替的推进是取决于后来入侵还是初始物种的逐渐减 少,可能与开始的情形有关。(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 代表被替代)
保护区的连片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中 图分 类 号 : 4 . 5 Q9 8 1 5 文献标识码 : A
Nu e i a a s fc t0 nd Or i a i n o m r c lCl s i i a i n a d n to f
F rs C mmu i e n sT u i src , ijDititX n n i n t i
ja g we esu id u i gt — y idc t rs e isa ay i( in r t de sn wo wa n iao p ce n l ss TW l P NS AN) n er n e o r s o d n ea a dd te d dc re p n e c —
n ls ( A) T ers l dctd ① T efrs cmmu i e r lsie t y e ytemeh d a i DC . h eut i i e : y s sn a h et o o nt swee as i i o9tp sb h to i c fd n o W I P f T NS AN; T erlt n hpa n h oet o ② h eai s i mo gtefrs c mmu ie n h eain hpb t e nt e oet o nt s dt erl o s i ew e h rs i a t f c mmu ie n h n i n n a ee pan dce r yTW I P n C o nt sa dtee vr me t nb x lie lal b i o c y NS AN a dD A; T eh mii s ③ h u dt wa y
gr du ly i c e sng on t e fr tax sofDCA r m e tt i ht nd t e a a l n r a i h is i f o lf O rg ,a he t mpe a u e wa a u ly r d — r t r sgr d a l e uc i g o he s c nd a sf o b t m O t p Th liud sgr d ly i r a i g a o g t igo a ie — n n t e o xi r m oto t o . e a tt e wa a ual nc e s n l n he d a n ld r c to i n. A1 t e e r s ls s o t a h i a t r e t itng t p s o o e tc 1 h s e u t h w h tt e ma n f c o s r s rc i y e f f r s omm u te n s r b i n nii s a d dit i uto o h l n p ce r liu e,hu d t n e p r t r n t i s rc . ft e p a t s e i s we e a tt d mi iy a d t m e a u e i h s dit it Ke r s Ka s o e t c mm un te y wo d : na ;f r s o iis;TW I NSPA N ;DCA

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有时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如 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红花鹿蹄草+苔草
( Ass. 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Carex sp)。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 景观植物,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或用“‖” 或“()”)。如
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 ,叫做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 的顶极群落,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生物群落的认识和分类方法,存在两条途径。早期 的一批植物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类型是自然单位,它们和有 机体一样具有明确的边界,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可 分的,因此可以象物种那样进行分类。这一途径被称为群 丛单位理论(association unit theory)或机体论。
相同点 :顶极群落,右单向变化→稳定状态且适应生境 不同点:
演化决定因素:气候(单向);气候+其他
顶级群落趋同性:单元顶级-气候顶级;多元顶级
3. 顶极-格局假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
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地变化的。
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 ,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 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 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 变化的格局。
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 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是演替的诱发因素。
火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 替的因子;火也可使耐火的种类更旺盛地发育,而使不耐 火的种类受到抑制,是群落发育的一种刺激因素。
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新 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冰 川、地震、火山活动等) ,可使地球表面的生物部分或完 全毁灭,从而使演替从头开始。小范围的地表形态变化(如 滑坡、洪水冲涮)也可以改造一个生物群落。

生态学:第10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生态学:第10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40 37 60 似
D 70 50 60
87 50 系

E 73 53 63 13
F 40 60 40 50 47
相异系数
1、计算样方间相异系数矩阵,Bray & Curtis (1975) 距离公式如下:
2、选择 x 轴的端点,即选择相异系数最大的两个样方(A、E)作为第一排序轴的端 点,其中一个坐标值记为0,另一个坐标值等于两端点的相异系数。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植被分为: 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几千个群丛。
一、针叶林(植被型组) 1. 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型) 2. 温性针叶林 3. 温性针阔叶混交林 4. 暖性针叶林 5. 热性针叶林
二、阔叶林

6. 落叶阔叶林


7.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8. 常绿阔叶林
样方2
0
5.866
3′″
0
由此已将全部样方合成一组,得到整个聚合过程的树状图为:
6个样方组平均法的聚合分类结果
10.2 群落排序 (ordination) 10.2.1 排序的概念 ✓ 定义: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 (similarity) 来排定各样地的
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以及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草甸
沼泽
水生植被
10.1.2 植物群落的命名 联名法(中国):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排列。 • 在前面冠以Ass. • 不同层的优势种用“-”相连(如:“马尾松 - 桃金娘 - 芒萁”群丛) • 某一层具共优种时,用“+”相连(如:“马尾松 + 藜蒴 - 桃金娘 - 芒萁”群丛) •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这时用“<”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植物群落的命名
b)群丛的命名方法
如果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
如:铁杉+锐齿栎-巴山木竹-大披针苔草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ss.Tsuga chinensis+Quercus aliena
var.accuteserrata-Bashania fargesii-
Carex lanceolata)
(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演替系列群丛 (associes) 演替系列单优势群丛 (consoeies) 演替系列群丛相 (faeies) 演替系列组合 (socies) 集群 (colony) 季相 (aspect) 层 (layer)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3.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 a)群系 : 在一定的气候区内,植被由两极向 中生性的生境发展,最后达到中生性的单 元顶极,即区域性的植被单位-群系 b)群丛 : 凡外貌、生态结构和种类成分均相似 的植物群落,即称为一个群丛(以优势种确 定群丛 )。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3.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
即群丛的地理变形,它具有群丛中 c)群丛相 : 的多个优势种,但不具有群丛中的一切优 势种。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英美学派和中国群落分类的比较 英美学派分类系统 群系 群系型 群丛 群丛相 中国分类系统 植被型 植被型组 群系、植被亚型 群丛、亚群丛。
第一节
更为敏感,它是最有效的群落分类和环境指标
者,这些识别种包括特征种、区别种、恒有种。 c)区别种用以构建群落的等级分类系统,其基本 单位是群丛。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2.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 ③ 分类原则: 植物区系。
④分类单位: 以植物区系为基础,从基本分类
单位到最高级单位,都是以群落种类组成为 依据。 ⑤分类方法:植物区系-结构分类系统(归并法)。
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
群丛(association )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 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且群落外 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如针叶林、阔叶林、
草地等。
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 (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 件要求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 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等。
由于群落之间边界的模糊性、结构的松散性, 使其既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间断性的一面。 排序适于揭示群落的连续性,分类适于揭示群
落的间断性,二者各有侧重。因此,如能结合
使用,也许效果更好。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一.群落分类的概念 群落分类: 就是在研究群落结构、分布、
动态演替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把多种多样的 植物群落,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特征,给予分类、 归纳,由低级到高级,形成若干等级,就是群 落分类。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二. 基本方法 植物群落的分类工作开始的很早,一般可区 分为人为的和自然的分类 ①人为分类方法:依据一种或几种事物的特性而 进行的,或依据事物对人类的实用价值进行分 类。在应用科学上使用普遍,如:将森林分为 用材林、防护林、薪碳林、水土保持林等。
二.群落的分类
二. 基本方法
即:以植物区系为基础,所有分类单位都以种类 组成为依据,具体分类时以特征种和区别种为 标准.
⑥ Braun-Blanquet分类系统等级和命名
分类等级 群丛门(division) 群丛纲(class) 群丛目(order) 群丛属(alliance)
字 尾
-ea -etea -etalia
例子
Querco-Fagea Quetrco-Fagetea Fagetalia Fagion Galio-Fagenion Fagetum Allietosum Athyrium-Var Bromus-Subvar Mercurialis-Facies

英美学派的分类系统
演 替 系 列 系 统
顶 极 群 落 系 统 群系型 (formation type) 群系 (formation) 群丛 (association) 单优势群丛 (consociation) 群丛相 (faciation) 组合 (society) 集团 (clan) 季相 (aspect) 层 (layer)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f)亚群丛: 在群丛基础上,由于生态条件, 发育年龄的细微差异出现的细微变化 划分出的类型。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例—中国植被分类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 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 10个植被型组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 树干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 高山稀树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内积系数、信息系数和概率系数。
4. 群落的数量分类
② 数量分类的方法 常用的相似系数的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
d jk
(x
i 1
p
ij
xik )
2
djk的取值
范围[0,U]。
djk样方j和k之间的欧氏距离;xij种i在j样方中的测 量值, xik种i在k样方中的测量值,如:多度、生 物量等;p物种数。
(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③ 植物群落的命名
c) 群系的命名方法
群系的命名,主要依据其建群种命名,如:油
松群系(Form.Pinus tabulaeformis) 如果群落具共建种,这时用“+”相连。如: 铁橡树+锐齿栎林(Form. Quercus spinosa +
(三)群落分类方法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②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别) 植被型:高级单位 群系:中级单位 群丛:基本单位
植被型侧重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群系、群
丛侧重于种类组成。其分类系统如下: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 群系组( formation group ) 群系( formation ) 亚群系( subformation )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在生态幅度比较广的群系内,根据次 c)亚群系: 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 群系。 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 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羊草+旱生丛生禾 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羊草+盐中生 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盐湿草原)。 对于大多数群系来讲,不需要划分亚群系。
-ion 亚群丛属(suballiance) -enion(-esion) 群丛(association) -etum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etosum 群丛变型(variant) 亚群丛变型(subvariant) 群丛相(facies)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3.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 ①代表人物: Clements和Tansley。 ②分类原则:群落动态发生和演替系列原则 ③分类方法: 采用双轨制分类系统。即:把成 熟(顶极群落)与未成熟群落(演替系列群落) 分开,建立两个平行的分类系统。 ④分类单位: 群系和群丛。 ⑤分类依据: 高级单位以动态特征为依据,群丛 及其以下以优势种为依据。
③ 植物群落的命名
b)群丛的命名方法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
种或景观植物,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
(或用“‖”或“()”)。 如:小叶锦鸡儿<大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群丛 (Ass.Caragana microphylla < (或‖)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③ 植物群落的命名
a)植物群落的命名: 就是给表征每个群落分类 单位的群落定以名称。 b)群丛的命名方法: 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 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 的学名按顺序排列。在前面冠以Ass. (Association的缩写),不同层之间的优势 种以“-”相联。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例----群丛的命名方法 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即兴安落 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
该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 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杜鹃和红花鹿蹄草。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a) 原则
b) 群丛
c) 分类系 统不同 d) 命名方法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4. 群落的数量分类
① 数量分类的概念
数量分类: 按照一定的分类策略(聚合 的或分化的)依照群落样地间相似性的大 小来对植被类型进行类群区分
4. 群落的数量分类
② 数量分类的方法 计算相似度 进行群落聚类
a)群落相似度的计算-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类型: 关联系数、距离系数、
②自然分类法: 依据亲缘关系,反映事物 内部关系的分类。
生态学研究所追求的是自然分类。现已问世的 各家自然分类系统中,分类依据侧重点各不相 同,以植物区系组成或生态外貌或动态特征为 分类基础。
(三)群落分类方法
三. 不同的群落分类系统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①分类的原则、依据、方法
a)分类原则:采用“群落生态”原则。 b)分类依据: 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 分布、动态特征、生态地理特征。 c)分类方法: 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法。
第八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