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由公安部与建设部于1988年颁布,1989年开始实施,与<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同期颁布实施.《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颁布单位公安部/建设部颁布日期881003 实施日期890101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
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
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
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
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
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
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第十四条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
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二。
第十五条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六规定。
第十六条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是指吸引外来自行车的停车位指标。
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景区停车场标准面积

景区停车场标准面积景区停车场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和设置停车场标准面积对于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景区停车场标准面积进行探讨,以期为景区停车场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首先,景区停车场的标准面积应该根据景区的规模和游客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大型景区的停车场标准面积要远远大于小型景区,因为大型景区吸引的游客量更大,需要更多的停车位来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
同时,停车场的标准面积还应考虑到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情况,避免因停车位不足而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其次,景区停车场的标准面积还应考虑到不同类型车辆的停放需求。
除了普通轿车外,景区停车场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停车位供应大型客车、旅游巴士、自驾房车等特殊车辆停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停车需求。
因此,在规划景区停车场标准面积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车辆的停车需求,合理设置不同规格的停车位。
另外,景区停车场的标准面积还应考虑到游客的停车体验和便利性。
停车场的标准面积不仅要满足停车位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停车场的布局和交通组织,确保游客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停车位,并且方便地进出停车场。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标准面积还应充分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停车需求,设置专门的无障碍停车位和便利设施,提升景区的无障碍服务水平。
最后,景区停车场的标准面积还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游客量可能会逐渐增加,因此景区停车场的标准面积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扩建空间,以适应未来景区的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景区停车场的标准面积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因素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景区规模、游客量、车辆类型、停车体验、无障碍服务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以确保景区停车场的规划和设计能够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希望本文能够为景区停车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方案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方案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风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而一个合理、高效、美观的停车场对于提升风景区的游客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规范方案,以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同时与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相融合。
二、规划设计原则(一)生态优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停车场的选址应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如水源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等。
(二)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风景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利用现有空间,避免大规模的土方工程。
(三)交通便捷停车场应靠近风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和游客集中区域,方便游客快速到达景点。
(四)容量合理根据风景区的游客流量预测,确定合适的停车场规模,避免停车场过大造成土地浪费,过小无法满足需求。
(五)景观协调停车场的布局、建筑风格和绿化应与风景区的整体景观相协调,不破坏景区的美感。
三、停车场选址(一)入口附近选择在风景区主要入口附近,但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入口处交通拥堵。
(二)分散布局对于面积较大的风景区,可以采用分散式布局,在不同景点附近设置小型停车场,减少游客步行距离。
(三)利用空地充分利用风景区内的闲置空地,如荒地、废弃建筑区域等,但需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造。
四、停车场规模确定(一)游客流量预测通过对风景区历史游客数据的分析,结合景区的发展规划,预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游客流量。
(二)停车周转率考虑游客的停留时间和停车习惯,确定合理的停车周转率。
(三)车型比例根据游客的出行方式,确定不同车型(如小汽车、大巴车、摩托车等)的比例,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停车位数量。
(四)预留发展空间考虑到风景区的未来发展,应预留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停车场的扩建。
五、停车场布局(一)出入口设置出入口应分开设置,避免车辆进出冲突。
出入口的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需求,同时设置减速带和交通标识。
(二)通道设计通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和通行流量确定,一般小汽车通道宽度不小于6 米,大巴车通道宽度不小于 8 米。
景区停车场管理规定

景区停车场管理规定一、停车场使用范围1. 景区停车场仅供景区游客及工作人员使用,不得向外界提供停车服务。
2. 停车场仅对具备景区门票有效期内的游客开放。
二、停车场规划与设计1. 停车场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规划与设计,确保停车位数量充足。
2. 停车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停车位,如临时停车位、长期停车位、残疾人停车位等。
3. 停车位的布局应合理,保证车辆进出方便,同时确保停放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
三、停车场管理措施1. 停车场应设置明显的路标和指示牌,指导车辆进入停车场。
2. 停车场应进行合理的划分,确保车辆停放秩序良好。
3. 停车场内应设置专门的停车员,负责管理停车位、指导车辆停放。
4. 车辆进入停车场前,应接受停车员的指导,按照其指示停放车辆。
5. 停车场内禁止随意停放、倒车、加油、修车等行为。
6. 停车场应定期进行巡查和清理,保持环境整洁。
7. 停车场应配备监控设备,确保停车场的安全和车辆的安全。
四、停车费用规定1. 停车费用应根据车型、停车时间等因素进行收费,收费标准应合理公正。
2. 停车费用应在明显位置公示,游客应在停车前知晓停车费用。
3. 停车费用应采取便捷的支付方式,如现金、电子支付等。
4. 停车费用的收取应由停车管理员专门负责,确保收费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五、停车场安全措施1. 停车场应设置安全栅栏或围墙,限制非法进入。
2. 停车场应定期检查停车场周边及入口处的道路、标志和设施,确保安全。
3. 停车场应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应对突发火灾等紧急情况。
4. 停车场应与当地公安部门和保安公司保持有效沟通,确保停车场的安全。
六、违规处理1. 停车场内禁止违规停放、乱停车的行为。
一经发现,停车员有权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拖车等。
2. 停车场内禁止擅自改装车辆或进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应立即报警处理。
3. 停车场内禁止投放任何垃圾及其他污染物,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七、附则1. 景区停车场管理规定由景区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府部门应进行监督和指导。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景致区泊车场计划设计一. 泊车场概念景区泊车场是为旅游者运用的汽车供给泊车办事的场合.景区中罕有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二.旅游景区泊车场设计原则1. 一般泊车场设计原则(1)强调天然调和景致区泊车场计划的重要问题是“天然”,包含场地本身的“天然”及与四周景致连接的“天然”.最好是借用天然的地形,就势建造.泊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泊车空间.小汽车泊车场经常联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安插情形灵巧分散成几个组来安插.(2)尽量留地于人有前提的地方应尽量将泊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展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泊车场要分解研讨,科学设计,其内部举措措施要现代化.(3)设置办事举措措施要在全部泊车场的合适地位分散安插一些休闲举措措施.必定命量的公共德律风亭等,以便利旅客运用.(4)设置暂时泊车场有些景区的旅游季候性异常强,旺季泊车位轻微缺少,为防止损坏情形,不合适再建筑新泊车场的景区可斟酌建造暂时泊车场.今朝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普遍运用于建造暂时泊车场.步道.2. 态泊车场的计划原则生态型的泊车场宜采取组团式.分散式的计划.采取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嵬峨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景区的泊车场应成为景不雅,防止采取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泊车场.国外有景区采取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泊车场的车棚.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认为景区供给绿色电源.此外,景区泊车场的扶植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泊车场不克不及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防止对景区泊车造成困扰和累赘.三.泊车场类型1.泊车场类型按照泊车所处于的空间地位来分,可以分为路边泊车场以及路外泊车场.(1). 路边泊车场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沿或者两侧边沿划出必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举措措施.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泊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斟酌的对象.(2). 路外泊车场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泊车举措措施,一般在景区中的泊车场类型常采纳平面式和立体式.2.车辆停置情势车辆停放时车位的安插情势,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种,或混杂采取此三种泊车方法.垂直式:即车辆垂直于通道停放.采取这种情势,必定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较省,但泊车带较宽(以最大型车的车身长度为准),车辆进出车位要倒车一次,须留较宽的通道.平行式:即车辆平行于通道停放.采取这种情势,泊车带较窄,车辆驶出便利,合适停放不合类型.不合车身长度的车辆.但必定长度内停放车辆数起码.斜角式:即车辆与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一般按30°.45°.60°三种角度停放.采取这种情势,泊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而异.斜角式实用于场地宽度受限制的泊车场,车辆停放比较灵巧,车辆驶入和驶出便利,可敏捷停置和分散.汽车库内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相符表一的划定.注:图中Wu——泊车带宽度Lg——汽车长度We——垂直于通车道的泊车位尺寸Si——汽车间净距Wd——通车道宽度Qt——汽车竖直角度Lt——平行于通车道的泊车位尺寸表一车辆纵横向净距注:纵向指汽车长度偏向.横向指汽车宽度偏向,净距是指比来距离,当墙.柱外有凸起物时,应从其凸出部特别缘算起.四.泊车场区位选择1. 依据与景区关系肯定区位旅游景区的空间范围对泊车场区位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按照泊车场与景不雅空间上的地位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区位类型:(1)景区外部分散计划当旅游景区内部腹地空间较为有限,不宜作为泊车场地或景不雅不容损坏时,可以在景区外部开拓一个地块作为景区泊车区.(2)景区外部分散计划当景区泊车场设置在景区外部是,若外部空间也较为狭长或不合适作为分散泊车场,可以采纳分散计划泊车场的方法.(3)景区内部分散计划假如景区有足够的空间或情形允许将部分空间开拓作为泊车场之用,可以在景区内接近大门处开拓一主泊车场.(4)景区内部分散计划对于面积较大且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徒步行走便利的景区,泊车场采纳景区内部分散计划的模式.在景区内部几个重要景点邻近设立泊车场.2. 依据情形和景不雅肯定区位泊车场计划时要尽量防止对景区的情形和景不雅造成损坏.泊车场的景不雅负面效应重要表示在两个方面:一是泊车场对景不雅作风的损坏,二是泊车场对情形意境的损坏.一般而言,泊车场要联合景区的整体魄调进行设计,一般设计在远离大门设置.3. 依据交通通晓性肯定区位一般而言,景区泊车场应安插于景区快速交通道邻近,如景区外部联通道的分岔口处.五.泊车场范围猜测1. 泊车场车位数范围可以按照景区占地面积和旅游人数两种盘算.前一种是粗略的估算,后一种盘算方法相瞄精确.(1)按景区面积猜测表二游览场合泊车位指标注:一类:古典园林.景致胜景. 二类:一般性城市公园.依据以上表格的数据盘算出:在市区的景区: N=AA*0.80/100;在郊区的景区: N=AA*0.12/100;城市公园的: N=AA*0.02/100;个中:N—景区车位数;AA—景区占地面积;(2)按旅游人数猜测旅游出行泊车需求的主体是旅游出行车辆,其范围显然取决于景区招待的旅客数目.是以,起首对景区将来招待旅客数目进行猜测(以最大容纳才能可作为将来景区招待旅客范围猜测的重要掌握指标);然后联合对将来景区招待旅客的出行方法剖析,从而肯定将来景区由旅游出行而激发的交通量范围,并以此盘算得到景区将来泊车需求范围.表三景致区交通运输方法分管比例猜测注:一般大型客车审定座数是45个,中巴为22个.肯定不合出行方法各交通运输方法组成比率,并联合景区重要运输车辆的审定载量及现实载量进行抽样查询拜访,肯定各类车型实载率,最终参照以下盘算公式得到将来景区由旅游出行激发的交通量范围.M=A*32.48% / (Ci*Pi)N =A*67.52% / (Ci*Pi)个中:V —景区旅游车辆总数(即车位数);A —旅游人数; Ti —第i 种公路出行方法分管率;Ci—第i种公路出行方法审定座数;Pi—第i种公路出行方法实载率;M—小车的车辆数;N—大客车的车辆数;2.车位的面积:车位所需宽度:W”=W+2D车位所需面积:A=(W”/2)*W’个中:W—泊车通道的宽度;D—与通道垂直的泊车深度;W’—泊车宽度;A—泊车局势积;W”—车位宽度;一般而言,小型客车以6M长.宽为准,大型客车以12M长.4M宽为准.表四各类泊车方法所需泊车面积一览表车种泊车角度泊车偏向(米)通道宽度W(米)泊车深度D(米)泊车宽度W'(米)泊车位宽度W"(米)泊车位面积A(平方米)小客车30度进步泊车545度进步泊车28 45度交差型进步泊车28 60度进步泊车60度撤退退却泊车90度进步泊车690度撤退退却泊车6大客车30度进步泊车82496 45度进步泊车45度交差型进步泊车60度进步泊车60度撤退退却泊车90度进步泊车12490度撤退退却泊车124六.泊车场设计具体规范1. 灵巧车泊车场的出进口应有优越的视野.出进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地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2. 灵巧车泊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进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进口不得少于3个.出进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进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3. 灵巧车泊车场内的泊车方法应以占地面积小.分散便利.包管安然为原则.4. 灵巧车泊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盘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5. 灵巧车泊车场内的重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6. 自行车泊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邻近.出进口应许多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7. 自行车泊车方法应以出入便利为原则.8. 专用自行车泊车场的泊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附表:表五:泊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注:(1)三轮摩托车可按微型汽车尺寸盘算.(2)二轮摩托车可按自行车尺寸盘算.(3)车辆换算系数是按面积换算.表六:灵巧车泊车场设计参数表七:泊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表八:泊车场通道最大纵坡度(%)表九:自行车泊车场重要设计指标表十:饮食店泊车位指标表十一:贸易场合泊车位指标(建议指标)注:以招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的贸易场合灵巧车泊车位指标应恰当增长.表十二:影(剧)院泊车位指标注:一类:省.市级和相当于省.市级的影(剧)院. 二类:一般影(剧)院.表十三:展览馆泊车位指标表十四:病院泊车位指标注:表中所称建筑面积为门诊和住院部建筑面积之和.表十五:室庐泊车位指标注:一类:国内高等室庐以及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等运用的室庐.二类:通俗室庐表十六:办公楼泊车位指标(建议指标)注:1.一类:中心.省级机关.外贸机构及外国驻华处事机构.2.二类:其他机构.表十七:旅店灵巧车泊车位指标注:第一类以招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 第二类招待国内搭客.。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之欧阳法创编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一、停车场概念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
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
二、旅游景区停车场设计原则1. 一般停车场设计原则(1)强调自然协调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
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
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
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
(2)尽量留地于人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
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
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
(3)设置服务设施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电话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设置临时停车场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
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
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
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
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停车场。
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
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
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
三、停车场类型1.停车场类型按照停车所处于的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路边停车场以及路外停车场。
(1). 路边停车场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设施。
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停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一、停车场概念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二、旅游景区停车场设计原则1. 一般停车场设计原则1强调自然协调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2尽量留地于人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3设置服务设施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4设置临时停车场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停车场;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三、停车场类型1.停车场类型按照停车所处于的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路边停车场以及路外停车场;1. 路边停车场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设施;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停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2. 路外停车场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车设施,一般在景区中的停车场类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体式;2.车辆停置形式车辆停放时车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种,或混合采用此三种停车方式;垂直式:即车辆垂直于通道停放;采用这种形式,一定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较省,但停车带较宽以最大型车的车身长度为准,车辆进出车位要倒车一次,须留较宽的通道;平行式:即车辆平行于通道停放;采用这种形式,停车带较窄,车辆驶出方便,适宜停放不同类型、不同车身长度的车辆;但一定长度内停放车辆数最少;斜角式:即车辆与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一般按30°、45°、60°三种角度停放;采用这种形式,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而异;斜角式适用于场地宽度受限制的停车场,车辆停放比较灵活,车辆驶入和驶出方便,可迅速停置和疏散;汽车库内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一的规定;注:图中Wu——停车带宽度Lg——汽车长度We——垂直于通车道的停车位尺寸Si——汽车间净距Wd——通车道宽度Qt——汽车倾斜角度Lt——平行于通车道的停车位尺寸表一车辆纵横向净距注:纵向指汽车长度方向、横向指汽车宽度方向,净距是指最近距离,当墙、柱外有突出物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四、停车场区位选择1. 根据与景区关系确定区位旅游景区的空间规模对停车场区位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按照停车场与景观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区位类型:1景区外部集中布局当旅游景区内部腹地空间较为有限,不宜作为停车场地或景观不容破坏时,可以在景区外部开辟一个地块作为景区停车区;2景区外部分散布局当景区停车场设置在景区外部是,若外部空间也较为狭长或不适宜作为集中停车场,可以采取分散布局停车场的方式;3景区内部集中布局如果景区有足够的空间或环境容许将部分空间开辟作为停车场之用,可以在景区内靠近大门处开辟一主停车场;4景区内部分散布局对于面积较大且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徒步行走不便的景区,停车场采取景区内部分散布局的模式;在景区内部几个主要景点附近设立停车场;2. 根据环境和景观确定区位停车场规划时要尽量避免对景区的环境和景观造成破坏;停车场的景观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停车场对景观风格的破坏,二是停车场对环境意境的破坏;一般而言,停车场要结合景区的整体格调进行设计,一般设计在远离大门设置;3. 根据交通通达性确定区位一般而言,景区停车场应布置于景区快速交通道附近,如景区外部联通道的分岔口处;五、停车场规模预测1. 停车场车位数规模可以按照景区占地面积和旅游人数两种计算;前一种是粗略的估算,后一种计算方式相对准确; 1按景区面积预测表二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注:一类:古典园林、风景名胜; 二类:一般性城市公园;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出:在市区的景区: N=AA100;在郊区的景区: N=AA100;城市公园的: N=AA100;其中:N—景区车位数;AA—景区占地面积;2按旅游人数预测旅游出行停车需求的主体是旅游出行车辆,其规模显然取决于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因此,首先对景区未来接待游客数量进行预测以最大容纳能力可作为未来景区接待游客规模预测的重要控制指标;然后结合对未来景区接待游客的出行方式分析,从而确定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并以此计算得到景区未来停车需求规模;表三风景区交通运输方式分担比例预测注:一般大型客车核定座数是45个,中巴为22个;确定不同出行方式各交通运输方式构成比率,并结合景区主要运输车辆的核定载量及实际载量进行抽样调查,确定各类车型实载率,最终参照以下计算公式得到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M=A% / CiPiN =A% / CiPi其中:V —景区旅游车辆总数即车位数;A —旅游人数; Ti —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分担率;Ci—第i 种公路出行方式核定座数;Pi—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实载率;M—小车的车辆数;N—大客车的车辆数;2、车位的面积:车位所需宽度:W”=W+2D车位所需面积:A=W”/2W’其中:W—停车通道的宽度;D—与通道垂直的停车深度;W’—停车宽度;A—停车场面积;W”—车位宽度;一般而言,小型客车以6M长、宽为准,大型客车以12M长、4M宽为准;表四各种停车方式所需停车面积一览表车种停车角度停车方向米通道宽度W米停车深度D米停车宽度W'米停车位宽度W"米停车位面积A平方米小客车30度前进停车545度前进停车28 45度交差型前进停车28 60度前进停车60度后退停车90度前进停车690度后退停车6大客车30度前进停车82496 45度前进停车45度交差型前进停车60度前进停车60度后退停车90度前进停车12490度后退停车124六、停车场设计具体规范1.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2. 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3. 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4. 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5. 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6. 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米;7. 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8. 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附表:表五: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注:1三轮摩托车可按微型汽车尺寸计算;2二轮摩托车可按自行车尺寸计算;3车辆换算系数是按面积换算;表六:机动车停车场设计参数表七: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表八:停车场通道最大纵坡度%表九: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表十:饮食店停车位指标表十一:商业场所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注:以接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的商业场所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应适当增加; 表十二:影剧院停车位指标注:一类:省、市级和相当于省、市级的影剧院; 二类:一般影剧院;表十三:展览馆停车位指标表十四:医院停车位指标注:表中所称建筑面积为门诊和住院部建筑面积之和;表十五:住宅停车位指标注:一类:国内高级住宅以及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等使用的住宅; 二类:普通住宅表十六:办公楼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注:1.一类:中央、省级机关、外贸机构及外国驻华办事机构;2.二类:其他机构;表十七:旅馆机动车停车位指标注:第一类以接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 第二类接待国内旅客;。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
停车场的组成部份1。
出入口2。
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
附属设施:歇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造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者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 200M.(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 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 个出入口。
(2) 50 —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 个出入口。
(3)大于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4)大于5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 出入口不得少于 3 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 大于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
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艰难或者停车容量小于50 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
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2)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寒冷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6。
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
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记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造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造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 1.2M 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造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停车场设计规范【一定得看】

停车场设计规范【⼀定得看】⼀.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2.⾏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详解:1.出⼊⼝位置(1)公⽤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的距离宜采⽤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地限制时,距主要⼊⼝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距离城市主⼲道交叉⼝不⼩于70M。
(4)距地铁出⼊⼝、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于15M;距公园、学校、⼉童及残疾⼈使⽤的出⼊⼝不应⼩于20M。
2.出⼊⼝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车辆就越多,出⼊⼝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
(3)⼤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和⼊⼝应分开设置。
(4)⼤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时,其出⼊⼝之间的净距须⼤于10m。
(6)⼤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之间的距离应⼤于20m。
3.出⼊⼝宽度停车场出⼊⼝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于50个时,可设⼀个出⼊⼝,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侧通道⼀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纵坡度不应⼤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于6%。
(3)在出⼊⼝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基本尺⼨:7.停车场平⾯布置平⾏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8.残疾⼈车位布置其次,(1)办公、科研、⽂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专⽤停车位。
(3)停车位的⼀侧,应设宽度不⼩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道到达建筑⼊⼝。
架空停车场设计规范

架空停车场设计规范
1.出入口位置
(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 - 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 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
20M.
2.出入口拱星
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 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 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lO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2024年整理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施工方案(游客中心与停车场设计)

《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施工方案(游客中心与停车场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风景区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风景区的服务质量和形象,本次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
该旅游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然而,目前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游客中心规模较小,设施陈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停车场容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因此,本次施工方案的实施对于提升景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步骤1. 游客中心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 对游客中心建设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场地平整。
-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场地填方和挖方,使场地达到设计标高。
(2)基础工程- 进行基础开挖,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基础的位置、尺寸和深度。
- 浇筑基础混凝土,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 进行基础回填,分层夯实,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
(3)主体结构施工- 搭建主体结构的脚手架和模板。
- 绑扎钢筋,确保钢筋的规格、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 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密实的方法,确保主体结构的强度和质量。
- 拆除模板和脚手架,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查和验收。
(4)装饰装修工程- 进行内外墙的抹灰和粉刷,确保墙面平整、光滑。
- 安装门窗,确保门窗的尺寸、位置和开启方向符合设计要求。
- 进行地面铺设,选择防滑、耐磨的地面材料,确保地面平整、美观。
- 进行吊顶安装,选择合适的吊顶材料,确保吊顶的平整度和美观度。
(5)设备安装工程- 安装电气设备,包括照明、插座、配电箱等,确保电气设备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 安装给排水设备,包括水龙头、马桶、洗手盆等,确保给排水设备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 安装通风设备,包括空调、排风扇等,确保通风设备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2. 停车场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 对停车场建设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场地平整。
4a景区停车场标准

4a景区停车场标准景区停车场是游客前往景区游玩时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一个合理规划和标准化管理的停车场,不仅可以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还可以提升景区形象,改善游客体验。
因此,制定和实施4A景区停车场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4A景区停车场应该具备规划合理的停车位布局。
停车场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类型车辆的停放需求,包括小型车、大型车、巴士等,合理划分车位,确保停车场的容纳量和利用率。
同时,还要考虑到残疾人车位、家庭车位等特殊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其次,停车场的建设应符合安全、环保的标准。
应设置合理的出入口和车道,确保车辆进出的顺畅和安全;同时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撞护栏、指示标识等,保障游客和车辆的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环保因素,合理利用绿化带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停车场管理应该遵循规范化、智能化的原则。
应配备先进的停车管理系统,包括车牌识别系统、自动缴费系统等,提升停车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停车场管理制度,保障停车场的秩序和安全,提供优质的停车服务。
最后,停车场的服务质量也是评判标准之一。
停车场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礼貌、高效的停车服务。
此外,还可以考虑为游客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代客泊车、车辆清洗等,提升停车场的竞争力和游客满意度。
总之,4A景区停车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景区形象、改善游客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规划合理、安全环保、智能化管理、优质服务的停车场,才能真正满足游客的需求,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各景区能够重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停车场的标准和质量,为游客营造更好的出行体验。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要求规范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一、停车场概念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
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
二、旅游景区停车场设计原则1. 一般停车场设计原则(1)强调自然协调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
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
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
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
(2)尽量留地于人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
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
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
(3)设置服务设施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电话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设置临时停车场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
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
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
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
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停车场。
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
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
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
三、停车场类型1.停车场类型按照停车所处于的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路边停车场以及路外停车场。
(1). 路边停车场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设施。
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停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一、概述随着人们休闲旅游需求的增长,风景区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游客进入风景区的第一印象,停车场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二、需求分析1.容量需求:根据风景区的日接待量和高峰期的承载能力,确定适当的停车位数量。
2.分区需求:根据游客类型和车辆类型,对停车场进行分区,如家庭区、旅游巴士区、自驾游区等。
3.交通引导需求:提供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方便游客找到停车场并引导出入口流线。
4.设施需求:提供洗车设施、充电设施、遮阳设施等,满足车主的日常需求。
三、规划设计方案1.整体布局:根据风景区的地形和可用空间,选择合适的整体布局,如直线型、弧形、环形等。
同时考虑停车位与景点的距离,以便游客步行前往。
2.车位设计:根据停车位的标准尺寸,合理划分停车位,确保车位宽敞、通行方便。
同时根据车辆类型和需求,提供特殊车位如无障碍车位、电动汽车充电位等。
3.分区设计:根据游客类型和车辆类型,将停车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标识和指示牌。
此外,可以设置人工导引点,指引游客找到合适的停车区域。
4.出入口设计:设置多个出入口,以便分流车流。
同时在入口设置检票处,方便对车辆进行管理和收费。
出入口应畅通无阻,避免造成拥堵。
5.交通引导设计: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指引游客找到停车场,同时设置停车指引线,引导游客正确停放车辆,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车空间。
6.车辆周边设施设计:在停车场周边设置洗车设施、充电设施、休息区、公厕等,提供便利设施给车主,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7.绿化装饰设计:在停车场周围设置合适的绿化带,增加美观性。
同时在车位周围设置遮阳设施,避免汽车长时间暴晒。
四、案例分析以著名景区为例,该景区每天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经过规划设计,景区停车场进行了扩容,总共设计了600个汽车停车位和20个旅游巴士停车位。
同时,根据游客类型和车辆类型,将停车场划分为3个分区,即家庭区、旅游巴士区和自驾游区。
风景园林之停车场设计

风景园林之停车场设计一、设计原则(1)为减少车辆对景区内部特别是主要景点的交通干扰,增加游客的环境容量,应在重要景点进出口边缘地带及通向尽端式景点的道路附近,设置专用停车场或留有备用地。
(2)停车场应按不同类型及性质的车辆,分别安排场地停车,以确保进出安全与交通疏散,提高停车场地使用效率,同时应尽量远离交叉口,避免使交通组织复杂化。
(3)停车场交通路线必须明确,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交叉,并与进出口行驶的方向一致。
(4)停车场设计需综合考虑场内路面结构、绿化、照明、排水以及停车场的性质,配置相应的附属设施。
二、停车场设计的基本参数(一)车辆类型及基本尺寸(二)车辆停放方式1.车辆停放方式(1)平行式。
即平行于通道行车方向的停车排列方式。
(2)垂直式。
即垂直于通道行车方向的停车排列方式。
(3)斜列式。
即与通道行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停车排列方式。
2.车辆停驶方式(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三)停车场面积确定要确定停车场面积,首先要计算单位停车面积,然后按计划停车数量估算停车场用地面积。
单位停车面积大小根据车辆长度和宽度的轮廓尺寸、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车辆停放排列形式、发车方式和车辆集散要求等因素决定。
三、停车场布局(一)停车场的不置形式1.路旁停车以场地内的道路为依托,沿路或广场边缘设置停车位2.港湾式停车场多布置在景区主干道旁边或其转角处,向道路外侧突出,更适合中型以上的停车场。
3.袋形停车场多为尽端式布置形式,适宜于少于50个车位的停车场。
(二)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1.出入口的数量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一般不宜少于2个。
2.出入口的宽度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的宽度一般不小于车行道的宽度,即6~7m。
四、停车场竖向处理及其他1.停车场的竖向与排水停车场的竖向设计应根据其平面布置、地形、土方工程、地下管线、临近重要建筑物标高与排水要求等,与排水设计相结合进行,并根据需要适当考虑整体布置的美观。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一、停车场概念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
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
二、旅游景区停车场设计原则1. 一般停车场设计原则(1)强调自然协调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
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
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
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
(2)尽量留地于人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
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
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
(3)设置服务设施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电话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设置临时停车场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
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
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
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
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停车场。
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
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
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
三、停车场类型1.停车场类型按照停车所处于的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路边停车场以及路外停车场。
(1). 路边停车场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设施。
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停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2). 路外停车场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车设施,一般在景区中的停车场类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体式。
2.车辆停置形式车辆停放时车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种,或混合采用此三种停车方式。
垂直式:即车辆垂直于通道停放。
采用这种形式,一定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较省,但停车带较宽(以最大型车的车身长度为准),车辆进出车位要倒车一次,须留较宽的通道。
平行式:即车辆平行于通道停放。
采用这种形式,停车带较窄,车辆驶出方便,适宜停放不同类型、不同车身长度的车辆。
但一定长度内停放车辆数最少。
斜角式:即车辆与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
一般按30°、45°、60°三种角度停放。
采用这种形式,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而异。
斜角式适用于场地宽度受限制的停车场,车辆停放比较灵活,车辆驶入和驶出方便,可迅速停置和疏散。
汽车库内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注:图中Wu——停车带宽度Lg——汽车长度We——垂直于通车道的停车位尺寸Si——汽车间净距Wd——通车道宽度Qt——汽车倾斜角度Lt——平行于通车道的停车位尺寸表一车辆纵横向净距注:纵向指汽车长度方向、横向指汽车宽度方向,净距是指最近距离,当墙、柱外有突出物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四、停车场区位选择1. 根据与景区关系确定区位旅游景区的空间规模对停车场区位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按照停车场与景观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区位类型:(1)景区外部集中布局当旅游景区内部腹地空间较为有限,不宜作为停车场地或景观不容破坏时,可以在景区外部开辟一个地块作为景区停车区。
(2)景区外部分散布局当景区停车场设置在景区外部是,若外部空间也较为狭长或不适宜作为集中停车场,可以采取分散布局停车场的方式。
(3)景区内部集中布局如果景区有足够的空间或环境容许将部分空间开辟作为停车场之用,可以在景区内靠近大门处开辟一主停车场。
(4)景区内部分散布局对于面积较大且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徒步行走不便的景区,停车场采取景区内部分散布局的模式。
在景区内部几个主要景点附近设立停车场。
2. 根据环境和景观确定区位停车场规划时要尽量避免对景区的环境和景观造成破坏。
停车场的景观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停车场对景观风格的破坏,二是停车场对环境意境的破坏。
一般而言,停车场要结合景区的整体格调进行设计,一般设计在远离大门设置。
3. 根据交通通达性确定区位一般而言,景区停车场应布置于景区快速交通道附近,如景区外部联通道的分岔口处。
五、停车场规模预测1. 停车场车位数规模可以按照景区占地面积和旅游人数两种计算。
前一种是粗略的估算,后一种计算方式相对准确。
(1)按景区面积预测表二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注:一类:古典园林、风景名胜。
二类:一般性城市公园。
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出:在市区的景区:N=AA*0.80/100;在郊区的景区:N=AA*0.12/100;城市公园的:N=AA*0.02/100;其中:N—景区车位数;AA—景区占地面积;(2)按旅游人数预测旅游出行停车需求的主体是旅游出行车辆,其规模显然取决于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
因此,首先对景区未来接待游客数量进行预测(以最大容纳能力可作为未来景区接待游客规模预测的重要控制指标);然后结合对未来景区接待游客的出行方式分析,从而确定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并以此计算得到景区未来停车需求规模。
表三风景区交通运输方式分担比例预测注:一般大型客车核定座数是45个,中巴为22个。
确定不同出行方式各交通运输方式构成比率,并结合景区主要运输车辆的核定载量及实际载量进行抽样调查,确定各类车型实载率,最终参照以下计算公式得到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
M=A*32.48% / (Ci*Pi)N =A*67.52% / (Ci*Pi)其中:V —景区旅游车辆总数(即车位数);A —旅游人数;Ti —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分担率;Ci—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核定座数;Pi—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实载率;M—小车的车辆数;N—大客车的车辆数;2、车位的面积:车位所需宽度:W”=W+2D车位所需面积:A=(W”/2)*W’其中:W—停车通道的宽度;D—与通道垂直的停车深度;W’—停车宽度;A —停车场面积;W”—车位宽度;一般而言,小型客车以6M长、2.5M宽为准,大型客车以12M长、4M宽为准。
表四各种停车方式所需停车面积一览表车种停车角度停车方向(米)通道宽度W(米)停车深度D(米)停车宽度W'(米)停车位宽度W"(米)停车位面积A(平方米)小30度前进停车 3.8 5.17514.1435.35客车45度前进停车 3.8 6.01 3.5415.8228 45度交差型前进停车 3.8 3.01 3.5415.8228 60度前进停车 6.3 6.45 2.8819.227.65 60度后退停车 5.7 6.45 2.8818.626.78 90度前进停车7.56 2.519.524.38 90度后退停车 6.76 2.518.726.38大客车30度前进停车 5.089.4682496 45度前进停车 4.8511.31 5.6627.4777.74 45度交差型前进停车 4.8511.31 5.6627.4777.74 60度前进停车9.612.39 4.6234.3879.42 60度后退停车8.913.39 4.6233.6877.8 90度前进停车10.0612434.0668.12 90度后退停车9.912433.967.8六、停车场设计具体规范1.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
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2. 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3. 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
4. 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
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5. 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6. 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
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7. 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
8. 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附表:表五: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注:(1)三轮摩托车可按微型汽车尺寸计算。
(2)二轮摩托车可按自行车尺寸计算。
(3)车辆换算系数是按面积换算。
表六:机动车停车场设计参数表七: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表八:停车场通道最大纵坡度(%)表九: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表十:饮食店停车位指标表十一:商业场所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注:以接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的商业场所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应适当增加。
表十二:影(剧)院停车位指标注:一类:省、市级和相当于省、市级的影(剧)院。
二类:一般影(剧)院。
表十三:展览馆停车位指标表十四:医院停车位指标注:表中所称建筑面积为门诊和住院部建筑面积之和。
表十五:住宅停车位指标注:一类:国内高级住宅以及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等使用的住宅。
二类:普通住宅表十六:办公楼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注:1.一类:中央、省级机关、外贸机构及外国驻华办事机构。
2.二类:其他机构。
表十七:旅馆机动车停车位指标注:第一类以接待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华侨为主。
第二类接待国内旅客。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