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和田
J1 1第2鲞箜至 u2 0 9 . 0 _ 塑
篁篁鱼塑 !
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钟家全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政治学院 l l  ̄)成都 602 ) l 125
[ 摘 要] 学 政 社 化 方 和 度 关 到 学 的 长 发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社会政治规范,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形成和发 大 生 治会 的向程 ,系 大生 成和
展政治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形成和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 设和管理,弘扬主流政治文化,才能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良性有序发展t加快 接受的政治教化,是他们的人生道路、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导。 同时,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预备队,肩负着把 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历史使命。如果大学生政治 E 关键词] 联 ; 学 : 治 会 ; 响 策 互 网 大 生政 社 化 影 ; 略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社会化不成功,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中华民族就没有前途。胡 “ 是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和程度,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 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系到国家未来的走向和民族的兴衰。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当代大 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既拓展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 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 空间和渠道,增加了政治社会化的资源,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 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我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就是要把党 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促 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政治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 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良性有序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 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大学生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政治情 感、献身祖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 个重要课题。 和 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使大学生成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合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政治社会化概念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救维 咿 斯顿和罗伯特 诲 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 人。 斯在 l5 年发表的 98 岐治社会化研究 中的若干 问题》 一文中提 出的。 二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一定社会利益基础之t的政治统治肯和政治 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信息 管理者,向社会中的民众传习政治文化,从而使他们成为一定的政 交流方式、社会互动方式和社会政治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 治人,以适应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需要。 换言之,政治社会化 化产生 了巨大影 响。由于互 联网具有跨地 域性、即时性、无 限扩张 就是社会成员由 “ 然人”变为 “ 自 政治人”的过程。而大学生政治 性、匿名性等特点,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 一)互联网对火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大学生是互联 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 学 习政治知识 、掌握政 治技 能、内化政治规 范、形成政治 态度 、完 网的主要受众 ,互联网的崛起 ,为当代大学生提供 了一个新 的政治 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 社会化途径 ,给当代 大学 生政治社会化带来了难 得的机遇 。 第一,互联网提供 了丰富的政 治知识和政 治文化 ,有利于 大学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和程度 , 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 , 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走向和民族的兴衰。在现代社会,任何社会成员 生政 治社会化 的持续进行 。政治知识是政 治社会化的基础,政治社
当代大学生社会政治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评析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政治知识,提升政治素质;培养政治情感,明确政治取向;参与政治实践,掌握政治技能。
那么接下来我将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以及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人格、逐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过程,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较多,文化层次较高,他们比一般的社会成员更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敏锐性也较强;但由于年龄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不足等问题。
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群体政治社会化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向选择上的可塑性。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长,在知识层次、修养水平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同龄青年群体。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开始接触社会,接触和认识一些社会政治现象,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初步具备了选择政治社会化方向与内容的能力,开始把政治社会化与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
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环境的校园群体性。
环境对人们的成长起着非常大的影响,相似的环境会对大致相同的人群有着相似的影响,而且在一个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大致相同的人群中,人们之间相互影响。
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和途径具有系统性和多元性。
随着大学生知识能力的不断发展、生活视野的扩大以及接受社会教化主动程度的增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也从单一转向立体多元。
首先,大学校园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地方。
其次,通过举办形势政策教育和社情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及对策
现 代商贸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2 2期
网络环境对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及对 策
毛 璐
( 湖 南 师 范大 学 , 湖 南 长沙 4 1 0 0 1 2 ) 摘 要 : 分析 了 网 络 环 境 对 大 学生 政 治社 会 化 的 正 面 影 响 : 网 络 环 境 使 大 学 生 拥 有 了 新 的政 治 社 会 化 的 栽 体 ; 获得 了新 的政 治 社会 化 实践 途 径 ; 媒 介 传 播 的 独 特 特 点 有 助 于促 进 大 学 生 政 治社 会 化 。 指 出 了网 络 环 境 对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的 负 面 影响 : 网络 环 境 易导 致 大 学 生政 治 实 践 能 力 的 弱 化 ; 导致 大学生思 想与价 值观念 的模糊 与混乱 ; 造 成 了 大 学生 政 治 责任 的 淡
化, 法律与道德规 范的弱化 。提 出了网络环境下大 学生政 治社 会化 的发展 对策 : 培养 大学生政 治实践能 力; 加 强大 学生的主 流政 治文化 和价值观 ; 强化 大学生政 治责任 , 遵 守与 维护 法律 与道德规 范, 从 而促进 大学生政 治社会化 的良性发展 。 关键词 : 网络 环 境 ; 大学 生; 政 治社 会 化 ; 影响 ; 对 策
使 宣 传的扩大 化 , 就 增 加 了 对 大 学 生 的 负 面 影 响 。 大 学 生 的 学生 政治社会 化 。 由于 网络媒 体 改 变 了信 息传 播 方式 , 这样 使 人 政 治社会 化受到政 治 文 化 的影 响 与熏 陶, 塑 造 了 自身 的 政 人们 接受和传 递信 息 不再 受 到地 域 与时 间 限 制 , 这种 即时性 与交互 性 的优 势 , 加快 了 治信 仰与政 治态 度 , 逐 步 培 养 了 自身 的政 治 参 与能 力 。大 们交 流互动更 加便捷 ,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
网络 环境 下 的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状 况
白 云 ( 湖北工 业大学 经济 与政法 学院 武汉
406 ) 3 0 8
摘 要 : 学生政 治社会 化是政 治学 中一 个亟待深 入研 究的新兴 领域 , 大 也是我 国政府 和 高校 十分关 注的 问题 。 学生的政 治社会化 的状 大 况如何 , 关 系到我 国社会 的政治文化 是否能 够传递 , 将 并进而影 响到社 会政 治体 系运行 的大问题 。 因此 , 通过 实证 研 究大学生政 治社会 化 存在 的现状 和一 些问题对 于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和 国家 的社会稳 定 团结都具 有重大 的现 实意义和理论 意义 。 关键 词 : 网络 化 政 治社会化 大 学生政 治社会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4 G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2 3 9 ( 0 0 () 0 0 -0 1 7 - 7 12 1 ) 3b- 2 0 2 2 政 治 社 会 化概 念是 由 美 国政 治 学 家 戴 和 政 治 理 论 的 了 解程 度 , 次是 从 心 里 层 通过 网络 来 获 取信 息 有些 矛 盾 , 是 实际 上 再 但 维 . 斯 顿 在 1 5 年 首 先提 出来 的 , 伊 98 后来 被 面 , 是 从 政 治情 感 、 值 取 向 、 治 态 度 、 即 价 政 缺放 映 了对 于 政治 知识 和政 治事 件 的获 取 , 广 泛 应 用 。 尔蒙 德 认 为 “ 治社 会 化 是 政 政 治 理 想 等 方 面 来 分 析 大 学 生 的政 治社 会 大学 生 大多 是 被动 的 接 受大 众媒 介 的 传播 , 阿 政 治 文 化 的 形 成 、 持 和 改变 的过 程 ” 本 文 化 状 况 , 后 是 从 参 与 层面 , 维 。 最 即是 从 政 治 参 而 自己主动 获 取社 会 信 息时 , 多是选 择 通 更 中 , 者 把 政治 社会 化 归纳 为 : 治 社会 化 与 、 治 行 为 等 方 面去 分 析 。 笔 政 政 是 个 体 与 社 会在 互动 中 , 习政 治 知识 、 学 掌 动 的 政 治 参 与 活 动 、 及 在 不 断 的 参 与 政 分析 以 治过程 中, 自己 的 政 治 意 识 和 政 治 行 为 被 2. 政治 知识 和 政治 理论 的社 会 化 1 社 会 化 的 一 种 过 程 。 近 些 年 来 随 着 网络 而 的 兴 起 , 来 越 多 的 人 通 过 网 络 来 获 取 政 越 过 网络 获取 娱 乐 、 育 、 育相 关 的信 息 。 教 体 而 关 于政 治 理论 学 习的 方 面 , 6 . %的学 生 有 48
论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方 情 感 、 治态 度 、 治 价值 观 、 治 信 念 等 一系 列 反 应 和 倾 向 的 诸 多 特 性 使 得 大 学 生 有 机会 通 过 其 与 社 会 发 生 政 治 互 动 , 便 政 政 政 表 并 政 治人 的 过 程 ,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政 治 知 识 的 社 会 化 、 治 方 向 其 政 地 发 表 自 己的 政 治 见 解 和 看 法 , 明 自 己的 政 治 情 感 , 与 其
并在 此 政治文化 , 培养政治信仰 、 政治情 感、 政治态度和政 治参与能力 会化 是在大学生个体与社会政治互动 过程 中得 以实现,
政 形 的 过程 。大 学 生 的 政 治 社会 化 , 指 大 学 生 学 习和 接 受 政 治 文 过 程 中将 社 会 政 治规 范 、 治 价 值 观 内化 , 成 自 己 的政 治情 是 积 履 化 并 内 化 政 治 文 化 , 渐 形 成 具有 一 定 稳 固 的 政 治 认知 、 治 感 和 价 值 取 向 , 极参 政 议 政 , 行 政 治 权 力和 义 务 。互 联 网 的 逐 政
传 容 网 着 深 远 的 影 响 。对 于 政 治 观 和 政 治 人 格 尚不 成 熟 的 大 学 生 而 件 的 限 制 , 统 的信 息 传 播 具 有 时 效性 差 、 量 不足 等缺 点 ,
言, 网络 不 仅 对 其 政 治 社 会 化 起 着 积 极 的 促进 作 用 , 会 产 生 络 的 诞 生 改变 了这 种局 面 。人们 都 是 在 各种 形 式 媒 介 的教 育 和 也
提 并按照共同的模式进行政治活动 , 形成特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 互沟 通 中获 得 思 维 的启 发 和 创 新 的 灵感 , 高 思 维 的创 造 性 。 3 有 利 于提 高 大 学生 政 治 参 与 的 积 极 性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 人 格 的过 程 。’ 言之 , 治社 会 化 即社 会 个 体通 过学 习和 接 触 筒 政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
中将政治礼会化分为政治知识 、 政治价值倾向和政治参 卜 j 倾向二部分:政治知识方而, 主要测量受试者对中外政治 体制和时事的了解程度:共 l 5题,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答对得 1 , 分 答错得
0 :每个受试者得分范围为 0~1 分 5分:具体题 目设置
网络的兴起对于中国大陆的特殊影响还在于 , 削弱了
那么, 瓦联网在我国公 民, 尤其是使用网络最频繁的
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本文以对 7 所大学 l 0 大学生的问卷凋台分析为 0多 3 础, 探讨 r 这个问题 :
一
、
网络 与政 治社 会 化
关键 词 : 网络 ;大众媒 体 ;大学生 :政 治社会 化
中图分 类号 : 4 G6 l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l 3 4 2 0 )6— 0 7— 6 l7 一 9 X(0 6 0 0 3 0
大众传播媒介 公 民的政治社会化中扮演符举 轻 重的角色, 睹种传播媒介巾, 网络作为继报纸 、 J 播和 『视之后 现的“ U 第叫媒休” 以其海 的信息 、 , 快捷的传 播速度以及交 式的传播 式给传播业带来 r深刻 的变 革=近 来, 网络川J 我 旧 现爆炸忡增 长 、 批 【旧 f 1 联网络信息r ( C I) C NC 统计 ,05‘ j 网民总数 20 卜6J底
政府对大众媒体的控制程度:传统的媒体 由于其传播工
美国学者 顿( ag n 认为, Lnt ) o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将
具的特征和单向性的特点, 使得政府对媒体的I管较 为容 监
易, 民众通常接触的报刊 、 广播电视等媒 体在政治价值上
政治文化由J 一代传到下一代的过程, 是经由 各种不同的
试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互联 网上政治信 息传播 的匿名性、超 时空性 和开放性特 征, 增加 了网络 监管 的难度 和压 力, 造成 政治 信息 传播 泛滥 、 良莠 不齐 。反 动 、虚假 的政治信息往 往会模糊 了大学生 的政 治价值评价标 准, 易使 其偏离 主流 的政 治文化。 同时 由于 互联 网上信 息强权和 文化霸权存 在 , 量 的 西 方 政 治 文 化 、 意 识 形 态 和 价 值 观念 , 过 网络 新 闻 、 网 络 大 通 文化 、影视作 品等形式直接 或间接 的影响大学 生的政治价 值观。作 为涉世未深 的青年大学生, 批判能力不 强, 价值 从而严重影 响到他们正 常的政治 学习。 最终使得 大学生政 治社会化 的结果 发生背离 。 2 多 元 的 政 治 文 化 传 播 影 响大 学 生 对 主流 政 治 文化 的认 、
所 提 高
的政治信 念及 行为取 向。 大学生全球意 识超 越国家意识, 造成 逐渐淡化 国 家 归 属 感 和 民族 认 同 。 大 学 生 政 治 选 择 的理 性 受 到 了 巨 大 的 冲 击 , 很容 易动摇和 背离主流 政治文化所 倡导 的政 治信念和规 范。造成 大
学 生对主流政 治文化 的认 同危机。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提 出 了新 挑 战 。
一
二 、互 联 网对大 学 生政治 社会 化 的消 极影 响
互 联 网 对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的 影 响 是 一 把 “ 刃 剑 ”, 大 学 生 双 对
政治社 会化 的消极影 响表现 如下:
1、泛 滥 的政 治 信 息 传 播 造 成 大 学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结 果 的背
大学生相对 于中小学生拥 有更多的使 用网络的便利, 五彩缤纷 在
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与调控
随 着 网 络 在 我 国 的 普 及 和 发 展 , 学 生 与 网 络 大 的联 系 越 来 越 紧 密 。 网络 以 其 独 特 的存 在 和运 行 方 式 , 影 响 大 学 生 价 值 取 向 、 想 观 念 和 行 为 方 式 的 在 思 同时 , 深 刻 地 影 响 着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的 进 程 。 也
大学生身上 应集 中体现 为崇高 的理想 、 坚定 的信念 、
较 高的政治 文化 知识 、 确 的政 治 态 度 和积 极 的政 正
治参 与意识 。
流政治 文化 , 形成一 定 的政 治意识 、 并 政治情 感和政
收 稿 I期 : 0 0 2—1 E I 2 1 —1 4
意 识 形态 对 大 学 生 政 治 思想 和 行 为 的 影 响 , 成 了大 学 生对 现 实 政 治 的 疏 离 , 致 了部 分 大学 生 政 治 行 为 的 失 范 。 为 了 消 除 网 络 造 导 对 大 学 生 政 治社 会 化 的 消 极影 响 , 从 构 建 以 国家 主 流 政 治 信息 为 主 导 的 多 元信 息 网 、 建 以 参 与现 实政 治 实 践 为 主 导 的 政 治 实 应 构 践 模 式 和构 建 以法 制 为 主 导 的 网络 规 范体 系这 3个 方 面 加 以调 控 。 关键词 : 网络 ; 学 生 ; 治社 会 化 ; 响 ; 大 政 影 调控 中图 分 类号 : 4 G6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2—5 7 ( 0 1 0 —0 3 0 l7 6 3 9 2 1 ) 5 l 1— 4
程 性 、 互 性 等 特 点 改 变 了 家 庭 、 校 、 区 对 大 学 交 学 社
因此 , 一步探 讨 和研 究 网络 对 大学 生 政 治社 会 化 进
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
第2 卷 7
第4 期
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
刘 平
( 西南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北碚 4 0 1 ) 07 5
[ 摘 要 ] 网络政 治信息在青 少年 的政 治社会化 中, 能提 升青少年的政 治认知 、 培养政 治 责任 感、 塑造现 代政 治
人格 , 也造成权威 引导功 能的弱化 、 少年政 治实践能 力的欠缺。为更好 地促进青 少年政 治社会 化 , 加强 网络 主流 青 应
互联网的异军 突起不可避免地改变 了媒体 “ 意 见气 候 ” 改变 了社会 公 众 和 “ 性 讨 论 ” , 理 的定 义 , 改 变了国家政 治的文 化形态 , 也改变 了我们 的国家和 我们 自身 , 青少 年作为 网络 中的主体无可避免地 受 到来 自它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 治社会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 力求寻找相应的对策。
领导 下 处 于独 立地 位 的 官方 媒体 , 比如 新华 网 、 民 人 网等 ; 官方 性 质 的 指企 业 、 会 组 织 和 个 人 , 一 非 社 如
、
网络政治信息 的内涵及 特点
网络政治信息是指通过互联 网传输 和传播的有 关国家政治制度和个人政治生活 的各种 内容, 并对 社会 和个 人产 生 广泛 影 响 的媒 生 娱乐 的, 特别是关于政 治 的 内容 , 内容 的影 响力 度 及 公 众参 与 的 形 式 完 全
一
各种 良莠不齐 的信息源发散 出来 的信息 , 在别有用
心 的背 后会 不尽 真实 , 响各 国 国内政治 判断 。 影
2 传播主体的层次性。网络政治信息是 网络 中 .
具 有官 方性 质和 非官 方 性 质 的传 播 主体 利 用 网 络这
网络政治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政治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作为互联网运用的主要群体,对于网络的运用已经非常普及。
网络政治文化以网络信息传播为前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网络政治文化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政治思维方式、政治行为表现和个性心理、政治社会化等等,都产生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大学生影响对策一、网络政治文化对于网络政治文化的研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来的,由于起步较晚,定义也不相同。
从虚拟信息网络技术的角度出发,刘邦凡学者认为网络政治文化是“思想意识的传播发生了由单向到交互的质变,网民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冲浪’,自由地传播思想,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就任何问题发表意见。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政治文化是一种政治信息数字化的比特(bit)文化和信息共享的开放性政治文化。
”网络政治文化是“以0和1的不同组合创造出活生生的虚拟政治现实”。
学者们通过以网络技术的传播的特性以及相关属性的表述,从物质基础上,来对网络政治文化进行阐述。
还有学者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网络德育,来理解网络政治文化,该学者认为“网络德育是一种网络政治文化传播,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人的语言和情感的融政治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网络双向互动行为。
”这个观点将网络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传播的途径,阐述网络政治文化是网络空间交互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集合体。
另外,还有学者从精神视角出发,蔡丽华认为:“网络政治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物质依托,存在于网络之中,以发送、接受信息为核心而衍生出来的人类对自身政治价值、政治生活方式、政治思维方式的反思,是与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政治现象有关的精神现象的总和。
”不仅从网络技术的物质基础出发,还从政治学角度出发,研究其存在的形式是与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网络政治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一)冲击大学生政治价值观。
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由于技术还不够先进,存在一些法规上的不健全。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主体性对策
2010年】2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 ee.2010第24卷第6期J our nal of H u bei U ni ver s i t y o f E c onom i cs(P hi l o sop hy8,-S oc ia l Sci ences)V01.24N o.6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主体性对策王秀红(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要:大学生效治社会化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及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的兴起,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受网络的影响惫来惫明显。
高校应结合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规律,以大学生这一接受主体为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网络l规律}主体性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高层次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可以促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文化的传承.对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政治社会化的主体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随着西方学者对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研究的深人,“政治社会化”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成为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特别是通过高等教育.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
大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使自己成长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意义政治社会化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政治学家杰克丹尼斯曾经指出过.人们之所以对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行如此重大的研究.主要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政治社会化过程和政治体系的稳定和根本变化有关。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
现与发展 以惊 人 的魔力 影 响着 整个 世 界 ,也 为 大 学生 政 治社会 化 提供 了一 个重 要平 台和途径 。借 助 网络 , 他们 可 以获取 丰 富 的政 治 知识 、 习广 泛 学 的政 治文 化 、 践 不 同的政 治 角色 、 与各种 政 治 实 参
( ) 二 政治 实践 治实 践 活动 获取政 治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从事政治实践是政治社会 化 的根 本途径 。 政治 实践是 客 观政 治世界 达之 于 “ 人 们 主 观政 治 心理 和政 治 意 识 的最 重要 的桥 梁 。
过程 中形成的 ,又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 影响。 一个 人 只有怀 有浓 厚的政 治情 感 , 高度认 同 国家 的政 治体 系 ,其 政 治社会 化 才能 确保 正确 的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主导 的, 中国公 民中普 在
遍 存在 的政 治 信仰 、 价值 取 向 、 想 、 念及 理论 思 观
收 稿 日期 :0 20 作者简介 : 杨锐 (9 0 , , 川 南 充 市人 , 山 师 范 学 院 学生 处 助 教 。 18 -) 男 四 乐
13 2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1 3 期
20 0 8年 1月
乐 山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a f e h n T a h r C l g o r l s a e c e s ol e n oL e
Vo .3, . 12 No 1
J n2 0 a .0 8
实 践活 动 , 步获 得政 治知 识 , 逐 形成 和 改变 自己 的 政 治心理 和政 治思 想 的能 动过 程 。”1 联 网 的 出 [ 1 互
互联网对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的规避对策
互联网对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的规避对策摘要:政治社会化对社会成员的成长、政治的稳定和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互联网因自身特性而对中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导致一些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技能不足、政治价值偏差、政治思想混乱、政治行为失范。
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规避对策:丰富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分析和政治鉴别能力;加强互联网管理,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规避对策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30-02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因特网,是指由全球的计算机等终端通过采用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连接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带有共享性的全球信息系统[1]20。
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信息丰富、自由、开放、互动性、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和一定的匿名性等特性。
当代中国大学生与互联网联系密切,互联网为其政治学习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互联网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政治技能、形成政治价值、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过程以及政治组织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人格的过程的辩证统一[2]73。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作用有:使社会成员获得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立场、政治技能和政治人格;传承和更新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稳定,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3]。
而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其心理、思想和人格尚未成熟定型、政治社会化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负面影响(一)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价值偏差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匿名和监管不足使得互联网上各种政治价值、政治观念、政治思想传播和泛滥,而很多大学生的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外界环境对其最终成熟定型有显著影响。
浅析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危害及应对路径
浅析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危害及应对路径作者:刘庆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6期摘要:网络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利用网络的平台,有利于推动政治社会化。
网络政治社会化既有优势也有其弊端,从网络制度、网络监管、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探究网络政治社会化的路径。
关键词:网络政治社会化政治价值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232-02所谓网络政治社会化就是利用网络工具作为传播方式和政治社会化内容的有机结合。
面对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负面的信息充斥整个网络,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在网络传播中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传播效果,对我国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特征“网络政治社会化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进行政治信息交流、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政治实践、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
”[1]在网络平台里,社会成员通过网络寻找相应的政治文化信息,形成自我对政治的认识、态度、情感以及自我的政治价值判断。
其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内容庞大而复杂。
网络相当于将纸介内容转化为网络内容,所有关于政治的内容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政治社会化,同时网络上的政治内容经过不同视角的解读,形成新的政治内容。
其次,传播速度快。
一方面是形成的政治内容,利用网络工具传播就能影响到整个网络,另一方面是政治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网络受众面前。
再次,接收者层次不同。
一方面由于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同,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度也不同,另一方面,年龄段、知识水平、社会身份不同,对政治参与的认知、寻求政治知识的目的、吸收网络政治内容的倾向也不同。
可见,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客体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个体的匿名性、行为的隐藏性的特点,无法辨别网络个体的政治社会化的真实性和程度化。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且 形成 和改变 自己的政 治心 理和 思想 。由于 大学 生群体 的特殊 宣传政 治主张 而实现 的 。 比如 在美 国总统大选 期 间, 人们 对于 总 性, 其 政 治社会化 的方 式 , 首先 是通过 接受 思想政 治教育 的方 式 统候选 人 的情 况、 选举 程序 、 选 举过程 等政 治知识 的获取 主要 是 进 行 的, 此外, 网络 成 了大学生 政治社 会化 的主要 媒介 。随着信 通 过媒 体 了解 到 的 ,而 网络现 在 已经是 人们 获取信 息 的主要 媒 息 技术 的发展 和普及 , 我 国的网络普 及率 一路攀 升 , 根据 中 国互 介 , 并 且网络 在提供 政治 知识方面 具有 重要 的作用 。 网络 在传 播 联 网络信 息 中心 2 0 1 2年 l 9日在 京发 布 《 第3 O 次 中 国互 联 网络 政治知 识 的同时 , 也使 大学 生获得 一定 的政治 文化 , 从而 形成 自 发 展状 况统计 报告》 , 截 止今 年 6月底 , 中 国网 民数量达 到 5 . 3 8 亿, 互 联 网普及率 为 3 9 . 9 %, 网络普及 率最 高的无 疑是大 学生 群 体。 网络正 日益紧 密联系 并影 响大学 生的学 习生活 , 尤其 是在 大
{ I } J 占 缸金
◆ 政 法 论 坛
2 0 1 4 ・1 ( 中)
网 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玫梅
摘 要 网络是 当代 大学生政 治社 会化的 重要媒 介和政 治参 与的 重要 方式 。然而 , 由 于网络 自身的特 点 , 使 网络对 当代 大 学 生的政 治社会 的影 响不是 单一 的。所 以本文 旨在分析 研 究网络对 当代 大学 生政 治社会 化 的影响 ,并提 出优 化 网络 影 响 下 的大 学生政 治社会化 过程 的对 策。 关键 词 网络 大 学生 政 治社会 化
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控制
的一种虚拟环境 , 虚拟的网络环境给 网络政治信息 的传播提供
了不同形式 的场所 , 比如网络社 区、 网络论坛等。 青少年可以 自 由发表对热 门政治事件 的观点。
2 - 网络 政 治信 息具 有 时效 性
1 . 在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 中加强政 治实践能力的培 养 青少年是人群 中最活跃 的群体 , 他们想通过对政治信息 的 关注来证明 自己的存在。久 而久之 , 网络上 的政治参与会在他
新 校 园
X i n X i n o Y u a n
杏坛 百花
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控制
陈 吉玲
( 酉阳县铜鼓 中学 , 重庆 摘 要: 本 文通过分析 网络政治信 息的内涵和特点 , 阐述 4 0 9 8 0 0 )
是很客观 , 在看到这些评价后 , 他们会对政治知识 的学习产生
们 的脑海中形成 固定的模式 , 使他们失 去更好 的实践能力 。为 此, 我们要针对学生开展不 同的实践 活动 , 利用 网络理论资源 的丰富性 , 让他们 自由发表 自己的言论观点 , 并对 错误 的部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世界成 了一个 名副其实 的 “ 地 球 村” 。 网络以比特 的速度使各种信息 的传播更加快捷 。 网络政治
信息 的传播因此有了时效性 的特点。 比如十八届三 中全会通过
互联 网传播 , 我们 在观看会议召开情况 的同时, 还能 同步看 到
各种媒体对这次会议 召开 的评论。 这一事实充分证 明了网络信 息传播 的时效性。 3 _ 网络政治信 息内容具有丰富性 在网络环境 中, 各 国政治问题的争端 、 各 种形式 的政治论 坛、 不同职业 的人们发表的对 自己感兴趣 的政治信息的观点和 看法等 , 各种观点和问题相互交汇 , 呈现 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杨名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刊)》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文章阐释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探索利用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调控的策略:优化网络环境,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的整合.
【总页数】3页(P142-143,141)
【作者】杨名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探究r——基于武汉三所高校的调查[J], 宋谭迪
2.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J], 黄荣菊
3.应然与实然: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 高丽娜;张金红;徐登献
4.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及对策 [J], 毛璐
5.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J], 杨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网绻寰傀瓣灰学生酸瀹社会傀翰影嘲翁‘搋网络又称互联网,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作为大众媒介,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显示了自己的诸多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得到迅速发展。
据权威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l亿,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
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
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36106M,网站数达到69.4万个。
m地址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与网络密切相关的网络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文化对广大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网络文化的涵义与特征首先,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文化,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文化也指某一领域或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
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涵人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网络文化是通过多种活动和载体来实现其塑造功能的,并作用于人的知识结构、想象力、情感、意志等思想要素,从而影响人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思维过程,最终改变着人的世界潮、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体素质。
网络文化的特征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即网络文化的基础特征和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
网络文化的基础特征包括:虚拟性、交互性、自治性、开放性;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包括:权利分散性、心灵的沟通性、文化的共享性、个性化与群体化的共生性。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其内容和影响因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口冷青峰鹿军期间,较为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形成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履行政治权利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终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政治要求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政治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塑造大学生独立的政治品格。
但也存在着网络政治参与信息来源不可靠、容易形成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
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政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
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是对一般意义上政治参与的延伸。
它指发生在网络空问,目标指向现实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行为。
据互联网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1月底,中国网民已经达到5.13亿,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所占的比重达到22.4%,大学生是网民群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给大学生政治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网络政治参与虽然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其中的错误信息容易误导而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还造成大学生的现实政治参与能力弱化。
一、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角色
网络政治是网络与政治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现象。
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大学生因为具有熟练的网络技术,这为他们参与政治提供了帮助,使他们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的虚
拟性、互动性使他们在网上交流平台抛开了现实生活的约束,可以鲜明地阐述自己的政治态度,与网友彼此间深入地展开交流。
由于他们的网络参与,极大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
而随着大学生不断的参与更决定了他们在政治参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网络政治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网络政治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拓宽了获取政治知识的渠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交流平台,但是我们也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看待网络政治,在看到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它的缺点和不足。
1.网络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
网络政治参与激发了广大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传统的政治参与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制约,无法使每个人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
而在当代信息社会,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阅读政府公布的各种政策法规、查询政府服务计划,有效地参与政府决策。
还可以通过BBS、QQ、电子邮件等各种网络平台自由地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就政府政策与网友间相互交流。
这种政治参与方式是传统社会所没有的,这无疑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与兴趣。
2.网络政治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
政府上网,给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渠道。
相比于以前需要按时间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来获取新闻信息不同。
如今,大学生只要
在校园里,拥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的国内政治信息和国际政治动态,并直接与政府官员对话或自由地向政府机关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
这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渠道,而且也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3.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
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网络政治的开放性、平等性,降低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标准。
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新闻信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意愿和主张,并且与政府领导人直接对话。
通过网络政治活动,使大学生明确了身份的转变,不仅让政治活动增添了生气,而且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增强了,了解了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逐步增强了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1.虚假错误信息导致大学生思维混乱
我国互联网建设起步时间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大量的新闻信息未经严格审核就发布出来。
这种情况下,网络政治容易受到偏激的、片面的、虚假的信息干扰,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或组织利用。
他们在网络上制造虚假信息、发布假消息、歪曲事实真相,进行政治煽动,制造舆论混乱。
而此时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正在形成之中,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很容易受到此类信息的误导,引起大学生的思想混乱、人生信仰动摇、产生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认为社会现状太黑暗等一系列严重的思想问题。
2.加大了大学生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的可能性
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信息的无限性以及网上言论的自由性等特点,我国现行法律对网络政治参与管理的缺失,没有有力的法律力量约束公民网络参政行为,这就减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减弱了其承担责任的意识。
使得许多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不是责任感、义务感的驱使、而是图一时之快、是一时的冲动,为了宣泄自己心中不满的情绪凭借着匿名身份,肆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对一些当事人进行攻击,做出不理性的错误行为。
这些都加大了大学生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从而影响整个政治生活的稳定。
3.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能力弱化
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平等性,在网络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具有平等的地位。
网民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进行政治参与,对政府政策、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然而,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际上是在“人机交流”中完成的,是面对计算机屏幕完成的,这虽然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便利,然而长此以往,大学生由于缺乏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而降低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变得过分依赖网络。
这一定会影响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生活的发展,降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政治的途径
面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形式的新变化、新问题。
我国政府必须积极应对、加强重视、正确引导,进而促进我国政治的良性发展。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冲击,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参与政治,成为我国政府在信息时代使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健康有序发展
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加强对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引导,建立主题网站,把握舆论导向
互联网由于自身信息量的庞大、更新速度的迅速,并且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新闻信息,网民可以随时查看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但是互联网上信息的来源渠道纷乱繁杂,信息公布方式的平台多种多样,使得政府对信息内容无法控制的局面,而大学生面对纷繁庞杂的信息也会产生迷失,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从而在参与政治的道路上无所适从。
对此,政府应该建立主题网站,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的导向,用大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向其灌输正确的思想,指导其对新闻事件的正确看法,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2.促使网络秩序法律化、制度化,使网络政治参与步入法治轨道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数十个类似《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规章,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管理型的部门规章难以应对复杂的、发展迅速的网络违法案例,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政府应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
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维护网络环境健康有序地发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为广大网民特别是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创造一个有秩序、有规范的网络环境,使网络政治参与步入法制轨道。
3.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形成一种完善的互动反馈机制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是因为在网络上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与他人进行互动,使得自己的意愿、观点能够及时被倾听。
例如温家宝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间,每年的二月下旬都会接受中国政府网的专访,在线与网友进行交流。
这种政府间与网友的互动,不仅可以打破虚假新闻言论,还可以使民意表达跟趋近真实。
政府机关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加强与网民的沟通,对网民提出的问题、意见、要求要给予及时解答。
以便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
4.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政治实践,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
网络政治参与虽然方便、快捷,但是这些活动都是在计算机前进行的,缺少有效的社会实践环节。
而网络政治参与实践上为现实政治活动服务的。
高校应该提倡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际活动,并提供给大学生进基层调查研究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体验生活。
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政治,才能帮助他们理解责任和义务的真正含义。
这些在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知识反过来又会促进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度的提高。
他们会更好地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履行自己的责任。
总之,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积极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同时,要面对当今复杂的世界环境,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政治参与的意义、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培养自己的政治责任感,从而不断推进自身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王维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宋争辉.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