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和建议一、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应该整体考虑,核定编制时,应同时出台进修校、教研室、教仪站(电教馆)等机构的编制,因为他们同属于教师系列,又是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
如果不核定这些机构的编制,就无章可循。
二、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应该根据当前维持学校运转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学校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个岗位及其人员数量。
所以,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应该包括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员。
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教师、校长、(中层机构)主任、会计、出纳、医生、炊事员、住宿管理人员、保安、设备维修等人员。
三、现行的主要以学生人数决定教师编制的方法不太科学,农村教师编制低于城市教师编制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为现在的课程设置就没有分农村和城市,对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城里的学生学了什么,农村的学生也要学什么,而且要学得同样好。
核定教师编制实际上就是核定教师工作量的大小。
目前,教师的工作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检测、继续教育、教育科研、个别谈话、晨(夕)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检查清洁、更换板报、填写表册、组织文娱体育活动、早晚自习、排班放学、安全教育和检查、政治学习、联系家长等一系列的工作。
主要以学生数为依据只考虑了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的工作量,没有考虑备课和上课的工作量。
比如,同样是60个学生,在城市还不到一个班,每周只上30节课左右,如果在农村小学特别是不能合并的村小,就是2—3个班,每周要上60—90节课。
又如,同样是上16节课,在城里的学校可能就是同年级4个班的课(比如初中外语),这位教师在备课方面的工作量每周只需要准备4节课。
如果是在规模小的农村学校,同样是16节课,这位教师可能是上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共10节,一个班的历史和地理共4节,一个班的思想品德2节,这位教师在备课的工作量上每周需要准备11节课。
关于中小学编制及师资调配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编制及师资调配的思考摘要:我国现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存在着城市偏多、城乡倒挂、整体偏紧的缺陷。
为此,必须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突破“师生比”这种单轨制,建立起以“师生比”为主,“师班(班级)比”、“师科(学科)比”为辅的多轨制,科学合理地调配师资,储备适当师资,实行编制总额的动态管理,实行“优进劣汰”,创新政策和制度,形成师资调配新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配机制确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是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按照教育规律发展教育。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因此,科学地核定和调配师资,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一、科学修订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中的规定,以学生数比例核定的中小学管理人员(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见表1第①和第⑦列),按照教人〔2002〕8号文件规定,中小学班额和每班教师的编制(见表1第②、③、⑥列),就会发现我国现行中小学编制标准存在着以下缺陷。
1.城市偏多且城乡倒挂我们可以分别根据第①、②列推出第④列,根据第①、③列推出第⑤列,根据第⑥、⑦列推出第⑨列,根据第⑦、⑨列推出第⑧列,根据第①、⑨列推出第⑩列。
其中第⑤列是按师生比和上限班额推算出的每班教职工数,除县镇初中和农村初中及无法推算的农村小学外,其余各类别学校的每班教职工编制数均高于第⑨列按班配备的教职工编制数。
其中,城市高中和城市初中分别高0.6和0.52;县镇初中和农村初中则分别低0.05和0.4,这对农村初中极为不利;第⑩列是根据每班编制标准推算出的班额,其中,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和城市小学都低于第②列的班额下限;县镇初中和农村初中分别高于第③列的班额上限,农村初中竟高出上限7人;县镇高中、农村高中和县镇小学处于中间水平。
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几点思考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已经建立快四年了,经过从最初摸索到逐渐熟悉的过程,我们在掌握了预算编制要领,体会到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一、严肃性“我们的预算编制已经进行了3年,刚开始做预算编制时,还能够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进行,但执行了半年,就变成了‘一上一下’。
学校虽然成立了三人理财小组,在编制预算时严格按照程序走,但最后财政局还是按照人头下拨经费……”这是一位农村初中校长的话,从他的话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无奈:预算还是形式。
为此,我们各级政府(主要是县级人民政府)应该从守法和执法的高度,严格按照程序和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经费预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编制应有的作用。
二、原则性预算一旦批准,就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花钱:一是专款专用,要注意公用经费不能用于发放教师津贴、补贴,不能用于偿还学校债务,用于学生的钱不能用于教师等等;二是调整预算要报准,不能自已随便改;三是花了钱要公示,要经得起审计和检查。
但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一些学校没有认真执行好预算。
以公用经费为例:过去我们常用于发放教师福利、补贴等。
现在对公用经费的用途有明确规定,只能用在“过日子”、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和日常维修维护等四个方面。
有些校长或因教师压力或其他原因擅自变更用途,从而踩到“红线”被处理。
看来,执行预算时“执行程序要规范,手续备份要齐全,开支范围要严格”的原则必须坚决执行,“打酱油的钱不能用于买醋,吃饭的钱不能用于搞建设”的道理除了校长必须强化以外,也应该让每一位教师知晓,以理解和支持校长工作。
三、计划性编制预算应根据需要安排好支出计划。
计划性还表现在:执行预算时,作为财政部门要按计划拨付。
如果该9月份到账的资金到了11月份才能拨下来,这就会打乱学校的工作计划,使得很多工作无法如期完成。
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
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进一步确保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1. 教师员工编制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编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合理调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教师员工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能够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现行编制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在现行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编制指标的不合理分配。
有些地区的教师编制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教师不足的困境。
其次是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不完善,晋升途径缺乏透明和公正,导致一些教师无法得到应有的职业发展机会。
还有就是教师编制管理机构的效率问题,流程繁琐、周期长,不利于及时满足教师编制需求。
3. 提高编制管理的科学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加强对教师编制的科学分析和合理调配。
首先,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编制指标,保持合理的数量和结构。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公正、透明地评定教师的职业水平,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机构和流程的优化,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教师编制的及时调配和合理分配。
4. 加强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建设教师职称评定是教师个人发展和职业晋升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应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全面评估。
在评定标准中,除了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外,还应综合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科研能力、教师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同时,要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由具备高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
5. 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流程教师编制管理流程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编制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发表时间:2018-10-29T15:16:23.0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下作者:余仲汉[导读] 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希望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政策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的福音;希望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编制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现状;建议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问题一:城乡教师发展不均衡。
原因分析:1.历史原因。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受传统思维影响,以城镇中心学校为示范(作用)为由,注重城镇所谓的中心优先或以城镇带动农村,中心带动周围偏校,在编制制定政策上偏向城镇中心学校。
目前要一下子改变城镇与农村编制上的均衡难度较大。
2.地理原因。
城镇学校基础设置条件先进,群众需求先于农村得到满足;其次,城镇学校所在地一般是政府各机构所在,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居民相对集中,(功能齐全)要从生活习惯已经安逸的地方分流教师到农村难度大;再次,优质教师交流到农村,势必对(城镇)流出优质教师学校带来一定的冲击,容易影响原有教育质量。
3.心理原因。
教师在城镇学校容易获得专业成长,容易在教学上取得“成绩”,容易获得社会成就感,农村学校则相反;(事实上优质教师往往是农村流向城镇。
)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力量薄弱问题严重,教育均衡化任重道远。
此外,(城区生源相对稳定,加之农村富裕人群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部分生源流向城区,班额学生数饱满,农村学校班额不足。
)问题二: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
原因分析: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学历职称、人员配比等结构不合理,教师余缺并存。
城郊农村生源相对不稳定,生源变动较大导致计划跟不上变化;农村学校从所授学科来看,语数学科的专任教师相对偏多,而音体美劳、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的教师明显不足。
关于加强教育体育系统编制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全州教育系统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根据《XX调研方案的通知》(XX〔2019〕X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教育系统机构编制管理方面认真开展调研,提出以下初浅思考。
一、现状分析(一)全州教育发展现状。
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高等教育学校?所,中等职业学校?所,普通高中?所,初中?所,小学?所,幼儿园?所,特殊教育学校?所,工读学校?所。
共有各级各类在校生?人,其中:高等教育?人,中等职业教育?人,普通高中?人,初中?人,小学?人,幼儿园?人,特殊教育学校?人,工读学校?人。
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人,中等职业学校?人,中小学?人,幼儿园?人,特殊教育学校?人,工读学校?人;有专任教师?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人,普通高中?人,初中?人,小学?人,幼儿园?人,特殊教育学校?人,工读学校?人。
(二)全州教育系统编制情况。
编制总量核定的依据是统筹兼顾财政能力、自然条件、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政策规定等因素,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统一的核定标准。
中央编制下达省级编制总量后,省级再结合实际下达至各州(市),各州(市)参照省级核定标准,结合实际下达至各县(市)。
机构编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落实严格的编制总量管理制度,不得突破编制总量。
目前,全州事业编制总量?名,全省?个州(市)排名第?,其中教育编制?名,占全州事业编制总量的?%,占到了全州公职人员的?%,2个公职人员中,就有1个是教师。
教育编制占比全省?个州(市)排名第?,总体上全省排名靠前。
按教育系统划分:高等教育学校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人;普通高中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人,初中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人,小学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人,幼儿园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人;特殊教育学校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人;工读学校核定编制?名,在职教师1?人。
乡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马赟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8期一、存在的问题(一)乡镇学校布局不合理,办学规模小,造成人员的浪费目前除各镇(区、街)中心小学外,其他大部分完全小学学生数不足200人,大部分农村教学点学生数不足100人,有的年级学生数不足10人。
根据有关要求,大部分农村小学只能核定2-5名编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如果按照编制配备人员,显然不能保证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转。
个别乡镇中学的设置也存在类似情况,如个别山区镇的学校学生数不足400人。
因此如果学校不能形成规模办学,就会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浪费,从而产生虽然超编,人员还不够使用的现象。
主要原因:一是有部分学校地处偏远,人口密度小,所辖自然村少,生源严重不足,如果和其他学校合并,会使学生上学路途较远,交通不便,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诸多麻烦,从安全角度考虑没有进行调整,二是个别村委领导基于种种考虑,不同意在本届人员任职期内将学校撤销或合并,因此教职工人员不够,宁可村委自己出钱聘用代课教师,也不愿撤并学校。
(二)农村小学教职工人员老化,部分教师不能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年龄在51周岁以上的人员占27.07%,而个别山区乡镇比例还要大,达到45%以上,还有些山区小学教职工全部为40岁以上人员。
由于年龄偏大,加之精力和体力的原因,使得大部分人员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即使能坚持工作的人员,其工作量也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产生人员老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年轻时,由于精力和体力透支,使教师一过50岁便显出老年人的特征,尤其是女教师更为明显,本来还可以继续工作却因年龄偏大而不得不转为职员或实行校内退养,产生在编不在岗的现象。
二是由于近几年通过考录制,每年师范类毕业生进人数量受到了一定的控制,教育主管部门为了确保高中和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将大部分毕业生都留在了高中或职业学校,只将少部分毕业生分配到乡镇。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作者:余仲汉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18期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希望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政策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的福音;希望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编制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21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问题一:城乡教师发展不均衡。
原因分析:1. 历史原因。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受传统思维影响,以城镇中心学校为示范(作用)为由,注重城镇所谓的中心优先或以城镇带动农村,中心带动周围偏校,在编制制定政策上偏向城镇中心学校。
目前要一下子改变城镇与农村编制上的均衡难度较大。
2. 地理原因。
首先,城镇学校基础设置条件先进,群众需求先于农村得到满足;其次,城镇学校所在地一般是政府各机构所在,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居民相对集中,(功能齐全)要从生活习惯已经安逸的地方分流教师到农村难度大;再次,优质教师交流到农村,势必对(城镇)流出优质教师学校带来一定的冲击,容易影响原有教育质量。
3. 心理原因。
教师在城镇学校容易获得专业成长,容易在教学上取得“成绩”,容易获得社会成就感,农村学校则相反;(事实上优质教师往往是农村流向城镇。
)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力量薄弱问题严重,教育均衡化任重道远。
此外,(城区生源相对稳定,加之农村富裕人群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部分生源流向城区,班额学生数饱满,农村学校班额不足。
)问题二: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
原因分析: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学历职称、人员配比等结构不合理,教师余缺并存。
城郊农村生源相对不稳定,生源变动较大导致计划跟不上变化;农村学校从所授学科来看,语数学科的专任教师相对偏多,而音体美劳、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的教师明显不足。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科学合理地管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事业编制的有序管理。
XX区共有全额预算事业编制XXXX名,其中教职工专项编制XXXX名,占事业编制总数的XX.X%。
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为机构编制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X、编制标准不合理。
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央编办于XXXX年联合制定的。
一方面,XXXX以后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有所增加,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一些周边农村偏远学校生源少,办学规模小,如果要开足开齐课程,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则无法保证正常教学。
如市十小、XX学校、XX学校、市十八小X所学校共有XXX名学生,而配备了教师XX人,师生比例高达X:XX,与核编标准中依据学生数测算的编制数相比,就出现了“超编缺人”的现象。
再次,受当时教育发展局限性的影响,制定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
X、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教师偏多。
XX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老龄化、职业病现象严重。
男教师XX岁、女教师XX岁以上人数占XX.X%。
在这些老教师中,因病无法承担教学工作占XX%,各学校经常有因职业病、身心健康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不定期请假,对于人员编制紧缺的中小学,短时间内无人顶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老教师出工不出力、有心而无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是从教师来源看,有许多是原企业学校整建制移交过来的,其中有一部分以前是工人身份转教师身份,仅新移交初中学校XXX人中,其中工勤人员XX人,占X.X%。
XX地区学校还有一部分是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身份的。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
一、问题分析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加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
2001年10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发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3年9月国家人事部颁发《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03年底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工作会议,部署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和计划。
可以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潮,取得了诸多进展。
但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
归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冲突、教育方面与非教育方面之间的矛盾、政策文件与实践执行之间的落差等。
具体体现为:1.人事制度改革并没有显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显着性作用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先关注领域。
但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看,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育。
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教师编制的重新确认和以县为主教师工资的财政拨付,的确减轻了农村教育的财政负担,在政策上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
然而,就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数量精简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在推行教师聘任的过程中,存在“好学校选好教师,好教师选好学校”的现象,往往是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在聘任教师中遇到的困难少,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则难以聘用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等难以有高职称和高素质教师进入,教学质量提高困难,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由此看来,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聘任制存在严重不足。
2.合格新教师难以进入,代课教师成为新问题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财政困难的农村县市更多地基于减少财政负担的立场而严格控制教师编制和教师工作。
部分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考虑到自身机关行政人员编制的限制,还占有或者挪用有限的教师编制。
加强区教育系统机构编制工作实践与思考
加强区教育系统机构编制工作实践与思考加强区教育系统机构编制工作实践与思考为进一步优化区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区编办在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作出一些实践与探索,同时就加强教育系统编制体制服务保障方面引发一系列深入思考。
一、全区教育系统机构编制存在问题一是城区与乡镇教育资源结构不合理。
**区有21个乡镇,较多的边远乡镇由于受地域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学生家长都喜欢将孩子送往教育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城区中小学就读。
同时随着”学区房”的不断增加,城区学校的就学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呈现出“乡镇中小学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城区近郊区中小学学生数不断增长”的趋势,造成城区中小学大班化现象严重,边远乡镇的中小学生不成规模。
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资源、工作环境、地理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部份边远乡镇的教师通过借用、考试等方式挤向城区或调离教学岗位向外行业分流,这种不合理流动造成乡镇中小学优秀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均衡,直接影响了边远乡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全区中学和小学教职工分布不均衡。
经调查,目前全区初中教师富余较多,小学教师缺编较多,尤其是较边远乡镇更为明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乡镇的小学生毕业后,家长会尽力将孩子送往教育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城区热点重点初高中就读,乡镇中学的生源数逐年减少,导致各乡镇初高中教师相对富余。
据反映,随着二胎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接下来几年内全区小学学生数还会有增长的趋势,估计接下来小学教师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三是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的学科、知识及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近几年来,从全区中小学的师资学科、专业职务和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分析,存在这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经统计,全区中小学教职工大都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呈现出过剩趋势,而音、体、美、信息技术、物理、地理、化学等专业教师却比较紧缺,甚至新增设的学科师资奇缺,出现部分学校音体美等学科由语数外老师兼任的现象。
公办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意见和建议
公办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意见和建议公办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政策举措一、实行专项管理。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各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内实行专项管理,严禁其他单位以任何形式挪用、借用、挤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对已挪用、借用、挤占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逐步收回。
二、加强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要严格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检查公办中小学校各种“吃空饷”、违规出借人员等问题,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当事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是教职工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中小学编制管理滞后于教育发展步伐。
尽管国务院、教育部、省编委、教育厅市教育局多次对中小学机构设置、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等机构编制出台了专项的政策规定,但对中小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及教职工补充、转岗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编委没有充分考虑中小学撤并、新建学前教育、外来务工子女增加、教职工调配等因素,导致中小学整体用编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合理流动调剂的办法措施,造成了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混乱。
编制数一旦核定,几年不变化,而学生数量则是动态变化的,多年不变的教师编制满足不了学生变化的需要,出现有的学校学生人数较少而教师核定人数反而多,学生人数多教师编制数反而少、高职低聘多的现象,签订合同矛盾突出。
三是教职工编制配置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资源区域结构不合理。
城乡差别及近年城镇化建设进展的加快,导致乡村生源逐步往乡镇中心校、城区挤。
交通便利的城区小学大班化现象严重,边远乡镇的小学、教学点学生不成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长都喜欢将孩子送往教育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城区中小学和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就读。
也由于受教育资源、工作环境、地理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一部分教师通过借用、考试等方式挤向城区或调离教学岗位向外行业流,这种不合理流动造成优秀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均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政策分析与路径探析
首先,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开展 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识别和调控能力。同时,学校应 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生的情 感需求。
其次,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在情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应该积极与孩 子沟通,孩子的情感变化,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 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引言
中小学教学楼作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 本身的安全性、耐用性,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学楼结 构设计的要点,为设计师和建设者提供参考。
设计原则
1、安全性
中小学教学楼作为公共建筑,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结构设计应确保建 筑在各种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稳定,避免对学生和教师造 成伤害。
2、功能性
教学楼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满足教学、实验、实践等多方面的 需求。结构设计应注重灵活性,以适应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3、美观性
教学楼作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其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 上,注重美观性,为校园增添亮丽的风景线。
结构设计要点
1、结构形式
中小学教学楼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等。设计师应 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使用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4、结构验算
在完成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的基础上,需要对结构进行详细的验算,以确保 设计的有效性。验算内容包括承载能力、变形能力等,以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各种 荷载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实际应用
山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调查报告
山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调查报告山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调查报告关于山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现就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员编制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按照教师编制核定的标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县直各学校和各乡镇学校核定了人员编制数,配备了人员,但人员编制紧缺或闲置现象在同一县区,甚至同一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是县城周边乡镇或边远乡镇人员编制闲置。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县城周边乡镇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转入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就读,周边乡镇的生源逐年减少。
同时边远乡镇的教师想改变工作环境,虽进不了城区学校工作,但县城周边乡镇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导致周边乡镇教师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这样就造成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成反比例增长的恶性循环,人员编制就相对富余,致使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文峰乡、上庸镇。
部分边远乡镇农村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愿到这些边远学校任教,造成部分校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形成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大庙乡、深河乡。
这种现象的产生给人员编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若是一味按学生数量的增减调整人员编制,更是加快两极分化,不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给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若是不及时调整人员编制则造成部分学校人员编制的闲置,浪费了教育资源。
二是县直学校和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人员编制紧缺。
近年来,城区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急剧增长,而教师编制核定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人员编制控制较为严格,教职工的编制显得缺口较大。
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和部分距城镇位置比较近的一些学校成规模,生源充足,发展较快,教职工编制紧张,致使部分学校超编借用教师或雇佣少量临时后勤人员。
(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
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敬启者:根据贵局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要求,我特撰写此份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二、调研结果分析1.教职工编制管理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育局对于教职工编制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进行规范。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管理不够严格,编制数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
2.问题及原因分析问题一:编制管理不够严格原因:教育局对编制管理的监督不力,对违反编制管理制度的行为处罚缺乏力度,导致一些学校对编制管理存在问题。
问题二:编制数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原因:教育局未能及时准确调研各学校的实际需求,无法根据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问题三:编制分配不公平原因:教育局在编制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一些学校得到的编制数量较多,而一些学校则编制严重不足。
三、改进措施基于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1.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各学校的编制数量、分配及调整等事项。
加强对编制管理的监督,对于违反编制管理制度的行为严肃处理。
2.加强调研,实时了解学校的实际需求通过定期调研,及时了解各学校的实际教职工需求,根据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编制调整。
确保每所学校的编制数量与实际需求匹配。
3.优化编制分配机制,确保公平改进编制分配机制,建立合理公正的分配原则,确保教职工编制的分配公平公正。
避免一些学校编制过多,而另一些学校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
4.加强教职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不仅要关注数量,还要注重质量与效率。
加强教职工的管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论通过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中小学教职工“超编”风险:问题及治理
中小学教职工“超编”风险:问题及治理[摘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在推动教职工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对J省S市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教职工存在“超编”风险,这透露出一种人为的制度性风险。
中小学教职工“超编”风险治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理念,增强意识;创新政策,科学定编;创新机制。
协同治理。
[关键词]中小学;编制管理;教职工现今社会不仅存在着诸如地震、旱涝此类由于自然界不可抗力而导致的非人为风险,还存在着现代化进程中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风险。
中小学教职工“超编”风险即为一种人为的制度性风险,并且由于理念、信息等主客观原因,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完全体察。
这需要我们在认清问题严峻性、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应对之策。
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重要的制度安排编制管理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配置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根据其管理对象,主要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这两种类型编制管理。
其中,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类单位。
中小学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从从业人员来看,均占事业单位较大比例。
因此,加强和改进作为事业编制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对于更好地发挥编制管理服务作用、推动中小学教职工人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编制区别于行政编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事业编制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编制标准。
事业编制根据机构性质、服务对象的特点、工作量等可以有多种定员方法和标准。
每一种标准都是围绕本类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通过研究人员的比例、结构及内部组织,运用一些专门的测算手段、方法,来确定人员编制,使之达到科学、合理。
为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1]74号文件转发了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确立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按照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区域,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的编制标准体系。
区委编办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的调研与思考.pptx
综合考虑小班额、寄宿制等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师有孕产假、脱产进修、重大疾病、临时借用等因素,结合编制 、教师动态调整和流动,保障了学校现有学科结构及教师职称晋升通道的稳定,使得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的优秀教 师''留得住、用得好根据各学校空编情况,原则上按照申请足额下达用编计划,做到“缺编即补、有编即补“,保障教 师足额配备。同时开辟人才绿色通道,优化用编程序,每年批准直接赴师范类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计划百余名。完 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三)坚持创新管理,有效化解矛盾
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城镇化快速发展实际,先后研究批复设立了X市第五十二中学、X市松石学校等 学校,持续推进“教育联盟”和“名校办分校”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有效缓解了上学压力和用编需求。抓好学校标准化建 设,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组建专兼职督学队伍开展经常性督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引导学校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通过标准化和专业化督导评估,运用分值排名和报告反馈的方法,变换问责方式,既肯定和鼓励工作卓 有成效的学校,也以帮扶的形势督促办学质量偏低的学校及时整改,最终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基本情况
目前,X区共有公办中小学38所(含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2所,在校生总数3人,班级总数1223个。其 中,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总数8774人,班级数222个;初中10所,在校生总数13333人,班级数281个;小学21所, 在校生总数31951人,班级数688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总数375人,班级数32个。核定中小学(幼儿园) 教职工编制4753名,实有教职工3961人。作为教育大区,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无论是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配备 还是结构性调整,X区都面临诸多挑战。
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
机构编制管理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思考与建议焦莉韩博———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我国,接受义务教育时期正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因此,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本文就所在区域郑州市中原区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期对做好区域内的教师编制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治理体系的阐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分别对我国和我省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和使用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要求。
教育部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对此有所阐述。
(一)聚焦民生,破解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编制管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
它涉及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标准,根据需要可采取调高标准、核定周转编制等措施进一步增加编制供给。
二是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两年调整一次,市县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
三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学段之间及时调整,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二)聚焦改革,深度挖潜编制存量资源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精简压缩重复设置、职能弱化、规模较小、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适当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部分空编,通过跨行业、跨层级调剂,周转使用、合理配置,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进一步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在现有编制总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时,可在一定周期内调控核编,每年或每三年核定一次,打破固化思维,跨行业、跨层级、跨地机构编制管理区统筹、调剂,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教师的需求,优先解决教师编制。
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对策建议——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中小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中的奠基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一、规范化进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历来受到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也是最早被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并付诸实施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部就有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出台,是资料可见最早的国家编制标准。
省一级编制标准化建设也基本都是从以中小学为主的各类学校开始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机构编制管理体系中,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占全域事业编制的比重均在50%左右,因此,不论是从加强机构编制资源管理还是从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的角度分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都是机构编制部门工作的重头戏。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规范化、法制化目标,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与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职工机构编制管理。
中央编办先后提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指导标准和统一城乡标准的意见,并对具体核定工作立下规矩: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精简和高效;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随后,省级机构编制部门着手细化标准和实施措施,并以县为单位全面进行核编。
在甘肃省,这也是唯一既出台核编标准又按标准足额下达编制基数的专项领域。
同时赋予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把具体编制指标分解到学校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的权限。
应当说,教职工与学生比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学1∶19的标准,已成为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有力遵循,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专项性已得到保证。
为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研究,我们选择甘肃省陇西县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选取一大一小两个学区的所有中小学和城区有代表性的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统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并通过研究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系统岗位编制优化与管理策略
教育系统岗位编制优化与管理策略教育系统岗位编制优化与管理策略,关乎我国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系统岗位编制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优化编制、管理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优化教育系统岗位编制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优化教育系统岗位编制的关键。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城乡、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应根据学生人数、学校布局、师资力量等因素,合理分配教师岗位,确保每个学校都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2.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是优化教育系统岗位编制的重要举措。
应完善教师薪酬体系,提高教师工资水平,使教师职业具有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3.加强教师培训与选拔加强教师培训与选拔,提高教师素质,是优化教育系统岗位编制的必要手段。
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完善教师选拔制度,选拔具备教育教学潜力和热情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
4.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是优化教育系统岗位编制的重要途径。
应简化职称评定程序,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业绩,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管理系统岗位编制1.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是管理系统岗位编制的基础。
应根据教育业务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岗位职责与教师能力相匹配。
2.完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是优化教育系统岗位编制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系统,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
3.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是管理系统岗位编制的必要手段。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岗位编制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地生根,的实际效果。
4.引入第三方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编制管理科学性,是优化教育系统岗位编制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
考
科学合理地管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事业编制的有序管理。
XX区共有全额预算事业编制XXXX名,其中教职工专项编制XXXX名,占事业编制总数的XX.X%。
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为机构编制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X、编制标准不合理。
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央编办于XXXX年联合制定的。
一方面,XXXX以后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有所增加,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一些
周边农村偏远学校生源少,办学规模小,如果要开足开齐课程,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则无法保证正常教学。
如市十小、XX学校、XX学校、市十八小X所学校共有XXX名学生,而配备了教师XX人,师生比例高达X:XX,与核编标准中依据学生数测算的编制数相比,就出现了“超编缺人”的现象。
再次,受当时教育发展局限性的影响,制定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
X、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教师偏多。
XX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老龄化、职业病现象严重。
男教师XX岁、女教师XX岁以上人数占XX.X%。
在这些老教师中,因病无法承担教学工作占XX%,各学校经常有因职业病、身心健康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不定期请假,对于人员编制紧缺的中小学,短时间内无人顶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老教师出工不出力、有心而无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是从教师来源看,有许多是原企业学校整建制移交过来的,其中有一部分以前是工人身份转教师身份,仅新移交初中学校XXX人中,其中工勤人员XX人,占X.X%。
XX地区学校还有一部分是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身份的。
加之中老年教师知识更新较慢,部分以工代干、代课转公办的教师受自身学识的限制,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一方面人员大量积压,一
方面个别专业的教师却严重缺乏的结构性缺编现象。
三是从所授学科来看,专业学科紧缺。
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相对偏多,而从事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科学等专业的教师明显不足。
X、交流渠道不畅通。
综合分析,师资队伍几乎是单向流动的。
近些年来,许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通过调离、考公务员等方式离开农村学校,而这些学校又不得不招收新教师来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加之银川等一些城市区学校挖走了部分在职优秀骨干教师,造成一些农村偏远优秀教师严重短缺。
这种不合理的流动造成了师资的严重不均衡,且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策及建议
强化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直接管理
今年XX区在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时,教育局提出了“编办管数字,教育管人头”的办法,如果这样的话,编办对教职工外调、离退、调整等情况将难以掌握,全区教职工编制管理将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
我们给予了坚决否定的态度。
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一是全区教职工编制余缺调剂按照编制管理“三个一”规定,由区编委负责,编办承办,教育主管部门在调整教职工时,按照“编制审批在先”的原则,先报告区编办审核空缺编情况,并汇报政府主要领导按程序办理,禁止超编进人,违规进人。
二是严格实行“实名制”管理,教职工的编制核定到校,凡特岗教师招聘、教师外调、内部调整等编制事项必须报区编办审核和备案。
三是严格控制超编进人。
凡学校进人,都必须先由编办审核编制,在编办出具人员列编文件后,组织、人事、财政部门才能办理相关手续。
盘活现有教师编制资源
由于受当时教育发展水平影响,我区大部分城区学校都是大班额,每班达到XX-XX人,这不符合国家每班XX人的标准。
随着生育人口数量的自然下降,若按现有班级和教职工标准配备教师,教师编制数略有富余,但若按XX人标准班设班,要开足开齐课程,教师编制数又略显不足。
建议自治区、市编制部门,不要立即核减县区教师编制数。
一是要参照南京、山东等地区的教师配备标准,适当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以每班XX人的标准设班,按班核定教师编制数。
二是县区在核定农村学
校教师编制时,既要考虑到学校的师生比,又要考虑学校学科设置、规模大小、学校年级数等因素,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标准,切实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周边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的基本需求。
加强编制动态管理
X、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
根据在校学生情况、学校规模、班额大小、生源变化趋势等因素,科学测算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需求量,在编制标准和政策规定范围内完成编制核定和教职工调配工作,既因地制宜地解决因教职工配备不足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又防止因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而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XXXX年以来,XX区坚持每年暑假前由机构编制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进行调查,重新核定下一学年的教职工编制,先后对原市属移交中学和区属小学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做到教师编制核定合理,教师配备合理,师资结构合理。
X、引导师资有序流动。
积极引导教师从城区向农村、从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倾斜,适度提高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教师待遇、职称评定指标等其它教育资
源,让农村中小学有优秀教师想进来、留得住。
另一方面采取定期流动轮换人员制度,通过建立帮扶结“对子”,让一些城区优秀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挂职,带领教研团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派遣基础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资源学校任教,在教学中加速进步。
农村、周边学校教师取得骨干教师资格后须在原学校工作五年,不满五年不得申请调动。
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实行统一管理。
选拔优秀骨干教师组建“优秀骨干教师服务团”,统筹安排到薄弱学校定期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服务。
服务期为一年。
“优秀骨干教师服务团”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一年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服从组织调配、无特殊原因不参与工作的,取消骨干教师资格。
建立城乡捆绑发展共同体学校间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城乡学校必须进行教师轮岗交流,交流时间至少一年。
城区教师轮岗交流经历纳入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考核,无一年以上轮岗交流经历的城区教师不得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
利用公开招考特岗教师的有利时机,选择一些优秀教师到空编学校任教。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平衡师资资源。
X、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教职工有病、年龄大、知识陈旧等现象,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
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X年且工作年限满XX年的中小学教师,实行提前退休。
目前,已有XXX多名教师提交了退休申请,第一批XX名教师退休。
同时,今年招聘了XXX名特岗教师和X名免费师范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强化中小学职工编制的监督管理
坚持对中小学的机构编制管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监督管理。
近年来,我办会同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督察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全区因病、因事长期不上班的干部职工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并对上班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其中涉及教师XX名,对确需长期病休人员,严格按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并履行报批手续。
目前,XX名教师中,除辞退X名、退休X名、死亡X人外,已全部在岗上班。
有效杜绝了在编不在岗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