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及数据库运行安全管理办法
部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部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部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有哪些?下文是部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欢迎阅读!部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一第一章网络管理第四条、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浏览、复制、传播反动及色情信息,不得在网络上发布反动、非法和虚假的消息,不得在网络上漫骂攻击他人,不得在网上泄露他人隐私。
严禁通过网络进行任何黑客活动和性质类似的破坏活动,严格控制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第五条、各终端计算机入网,须填写《入网申请表》,经批准后由信息部统一办理入网对接,未进行安全配置、未装防火墙或杀毒软件的计算机,不得入网。
各计算机终端用户应定期对计算机系统、杀毒软件等进行升级和更新,并定期进行病毒清查,不要下载和使用未经测试和来历不明的软件、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以及不要随意使用带毒U盘等介质。
第六条、上班时间不得查阅娱乐性内容,不得玩网络游戏和进行网络聊天,不得观看、下载大量消耗网络带宽的影视、音乐等多媒体信息。
第七条、禁止未授权用户接入公司计算机网络及访问网络中的资源,禁止所有用户使用迅雷、BT、电驴等占用大量带宽的下载工具。
第八条、禁止所有员工私自下载、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程序,如因此而感染病毒造成故障者,按相关处罚条例严厉处罚。
第九条、任何员工不得制造或者故意输入、传播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有害数据,不得利用非法手段复制、截收、篡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第十条、员工在受到病毒或木马攻击时,应及时记录好中毒现象描述和备份好C盘资料及重要数据,并通知网络管理员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
第十一条、公司员工禁止利用扫描、监听、伪装等工具对网络和服务器进行恶意攻击,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和服务器系统,禁止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的行为。
第十二条、IP地址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资源,计算机各终端用户应在信息部的规划下使用这些资源,严禁擅自更改。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202x年xx月xx日修订记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数据安全基础建设 (1)第一节组织保障 (1)第二节数据资产管理 (2)第三节数据分类分级 (2)第四节信息资源目录 (3)第五节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3)第三章数据安全访问控制 (4)第一节账号管理 (4)第二节身份鉴别 (5)第三节授权管理 (5)第四章数据全流程安全管控 (6)第一节数据收集 (6)第二节数据传输 (7)第三节数据存储 (7)第四节数据使用 (8)第五节数据共享 (9)第六节数据删除 (9)第五章数据安全日常管控 (10)第一节数据安全运维 (10)第二节风险监测 (10)第三节风险评估 (11)第四节数据溯源和日志审计 (12)第六章数据安全应急管理 (13)第七章人员管理及培训 (13)第八章受托方数据安全管控 (14)第九章附则 (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本单位”)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导本单位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执行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对本单位数据安全建设、数据全流程处理活动、数据安全日常管理、应急管理、访问控制、人员管理和培训等相关事项提出要求。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单位内非涉密数据。
第二章数据安全基础建设第一节组织保障第四条数据安全执行部门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资产管理,权限管理,数据收集共享开放管理,日常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及风险评估等活动。
第五条数据资产管理员负责数据库资产管理,对数据库资产的申请、使用、回收负管理责任,审核并确保资产使用的合理性。
第六条数据权限管理员应与数据处理、运维或操作人员相互独立,负责对所有数据和数据资产的访问权限管理,负责账号与人员实名对应,并审查权限分配的合理性。
第七条数据收集共享负责人对数据收集和共享开放流程进行管控,核实数据收集来源,并对信息资源目录进行管理和审核。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信息系统,是指由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及服务器、计算机终端所构成的,为正常业务提供应用及服务的硬件、软件的集成系统。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分级管理与分级承担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总本单位办公室是本单位信息系统运行维持与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其安全管理职责是:(一)承担总本单位机关内互联网的运行管理,保证与城建局、各所属单位网络连接的畅通;(二)承担总本单位机关局域网的运行维持管理;(三)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保障总本单位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四)指导、协调所属单位局域网系统的安全运转管理。
第五条总本单位各所属单位信息员承担本单位局域网的运行维持与安全管理,听从总本单位办公室的指导与管理。
其安全管理职责是:(一)承担广域网本单位节点、本单位局域网的运行维持与安全管理,保证与总本单位网络连接的畅通;(二)承担本单位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设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三)与总本单位办公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总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管理与维持工作。
第三章网络接入及IP地址管理第六条如需接入总本单位网络的所属单位应向总本单位办公室提交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才能接入。
第七条总本单位机关内部局域网的IP地址由办公室统一规划、管理与分配,IP地址的申请、补充、更换均需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申请与使用IP地址,应与登记的联网计算机网卡的以太网地址(MAC地址,即硬件地址)捆绑,以保证一个IP地址只对应一个网卡地址。
第九条入网单位与个人应严格使用由总本单位办公室及本单位网络管理员分配的IP地址与指定的网关与掩码。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有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范本(通用6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使得在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和泄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技术管理部及相关业务部门。
第三条管理对象本制度管理的对象为公司各个信息系统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各个信息系统使用人员。
第二章数据安全管理第四条数据备份要求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
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第五条数据物理安全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第六条数据介质管理任何非应用性业务数据的使用及存放数据的设备或介质的调拨、转让、废弃或销毁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逐级审批,以保证备份数据安全完整。
第七条数据恢复要求数据恢复前,必须对原环境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有用数据的丢失。
数据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数据恢复手册执行,出现问题时由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支持。
数据恢复后,必须进行验证、确认,确保数据恢复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八条数据清理规则数据清理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
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要根据备份策略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并确保可以随时使用。
数据清理的实施应避开业务高峰期,避免对联机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第九条数据转存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数据管理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制定转存方案,根据转存方案和查询使用方法要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通过有效的查询、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转存的数据必须有详细的文档记录。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三、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
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四、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5.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信息化办公室。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一、运行维护组织1.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
作为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
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公司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有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指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和八大业务应用。
“一体化平台”包含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业务应用”包含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业务应用。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遵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其配套文件《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执行。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主要任务是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
第四条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分区、分级、分域”总体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管理信息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实现“双机双网”,信息内网定位为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
信息内、外网之间实施强逻辑隔离的措施。
电力二次系统实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防护策略。
第五条在规划和建设信息系统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应按照“三同步”原则,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数据库运行管理规范+安全管理制度
1 总则1.1 为规范 XX 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和配置方法,保障信息系统稳定安全地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2 合用范围本规范中所定义的数据管理内容,特指存放在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对于存放在其他介质的数据管理,参照像关管理办法执行。
3 数据库管理员主要职责3.1 负责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合理配置、测试、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资源优势。
负责数据库的安全运行。
3.2 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数据库系统的配置进行可用性,可靠性,性能以及安全检查。
3.3 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性能以及安全的配置方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3.4 负责对所管辖的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浮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3.5 负责对所管辖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并协助应用开辟人员、使用操作等相关人员做好相关的配置、检查等工作。
3.6 负责做好数据库系统及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
4 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工作4.1 每日的管理工作4.1.1 数据库管理员每天登录到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如下检查工作:(1)检查所有的数据库实例状态以及所有与数据库相关的后台进程。
(2)检查数据库网络的连通与否,比如查看监听器(listener)的状态、网络能否 ping 通其它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客户端能否连通服务器等等。
(3)检查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如果剩余的空间不足 20% ,需要删除不用的文件以释放空间。
(4)查看告警文件有无异常。
(5)根据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检查其它的日志文件中的内容,发现异常要及时加以处理。
(6)检查 cpu、内存及 IO 等的状态。
(7)检查备份日志文件以及网络备份软件的监控记录,确定自动备份有无成功完成。
对于数据库的脱机备份,要确信备份是在数据库关闭之后才开始的,备份内容是否齐全。
运行在归档模式下的数据库,既要注意归档日志文件的清除,以免磁盘空间被占满,也必须注意归档日志文件的保留,以备恢复时使用。
计算机系统规章制度
计算机系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作,保护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算机系统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本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管理。
第四条所有使用公司计算机系统的员工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不得违反规定。
第五条未尽事宜,由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解释。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使用第六条员工在使用计算机系统前,必须经过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和培训。
第七条员工不得擅自修改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和设置,如有需要,需向系统管理员申请操作权限。
第八条员工不得随意下载、安装第三方软件,以免引起系统安全问题。
第九条员工使用USB设备需经过系统管理员审核,禁止使用未经审核的USB设备连接到公司计算机系统上。
第十条员工禁止私自在公司计算机系统上进行网上购物、观看视频、玩游戏等非工作相关的活动。
第十一条员工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权限应该按照工作需要进行分配,不得擅自冒用他人账号。
第三章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第十二条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系统的登录和退出规定,不得泄露个人登录密码和账号。
第十三条员工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不得向外部发送公司机密信息,不得用公司计算机系统访问非法网站。
第十四条员工不得擅自查看、修改和删除系统文件,禁止对系统进行恶意攻击或造成系统崩溃。
第十五条保密制度是公司计算机系统的重要规定,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公司数据和信息安全。
第十六条员工在处理公司数据时,应当做好备份工作,以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第十七条发现系统漏洞或安全问题,员工应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不得私自处理。
第四章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第十八条员工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应当爱护公司设备,不得随意拆卸或修改硬件。
第十九条员工应当按照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要求,进行系统定期维护和更新。
第二十条员工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应当及时清理垃圾文件和电脑垃圾,保持系统运行顺畅。
第二十一条员工在遇到系统故障或问题时,应当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求助,不得私自处理。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三、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四、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5.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信息化办公室;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一、运行维护组织1.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作为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在管理层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在操作层面,信息化办公室就是实体的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信息化办公室直接对处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负责,并接受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3.信息化办公室应对工程处信息化建设制定技术规范、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案、培训教材等,各部室应积极配合;二、信息化办公室运行维护职责1.信息化办公室管理职责1贯彻国家、行业及监管部门工程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规程、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责任制度;2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评定工作,掌握运行质量情况,制定质量指标,并对各部门综项和部门网站定期检查考核;3信息系统发生较大三级或以上故障时,负责必要的资源协调和处理工作,并在事后组织分析总结,制定防范措施并执行;4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巡检包括对信息系统及设备性能测试、维护人员日常维护作业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机房环境检查等;5负责组织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各种信息技术认证培训和考试,提高维护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6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技术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7负责对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配置管理等流程规范性和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8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2.信息化办公室维护职责1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配套网络和监控,OA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制定日常维护作业计划并认真执行,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2对于系统的所有维护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善增加都必须制定维护记录,定期向部门领导进行维护汇报;3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负责落实系统安全运行措施;4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存档,及时更新有关资料;5严格按照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等相关制度、流程和规程;6每年至少有一次全处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巡回检查,全面检查各维护作业计划管理、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备份及日志管理、机房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该检查可以和设备技术巡检同时进行;7负责机关财务ERP软件环境设置;8负责对OA平台系统的各项工作管理:OA的数据的备份管理、各部门的OA平台上的工作流提供培训、维护等技术支持、OA系统不定期的升级与各功能的维护;9协同各相关部门对工程处综合项目管理软件各项目部录入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并按文件评分汇总,最后按汇总对全处通报;10保障工程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防范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攻击;11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维护规程和系统安全运行措施,负责制定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实施细则;12及时查阅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文件,按时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交办任务,并向上级领导部门反馈执行结果;13负责组织和编制系统优化、升级需求,上报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审核;获得批准后,参与实施;14跟踪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根据相应发展制定工程处信息化系统及硬件升级计划,审核通过后,具体实施;三、维护界面划分1.信息系统设备现场、物理环境的维护工作由所属机构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负责;2.信息系统的市电电源由物业管理中心负责维护;3.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信息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维护和更新相应操作规范和技术文档;第三章运行维护工作基本制度一、突发事件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攻击类事件、故障类事件、灾害类事件三个类型;具体标准参见工程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当系统出现突发事件时,信息化办公室维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根据事件类型,启动工程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二、信息系统故障解决要求1.信息系统出现无法进行本地解决的,应向上级领导及上级部门进行申告故障;对无法解决的故障,应立即向软硬件最终提供商、代理商或维保服务商以下简称厂商提出技术支持申请,督促厂商安排技术支持,必要时进行跟踪处理,与厂商一起到现场进行解决;2.如果故障问题比较严重并牵扯到相关部室,在解决故障期间应给相关部室进行通知,提前做好备份工作;3.厂商技术人员现场处理故障时,当地维护人员应全程陪同并积极协助,并在故障解决后进行书面确认;4.故障解决后,维护人员应对故障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案填写详细记录,对以后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可以有个参考方案;5.对于系统隐患或暂时不能彻底解决的故障应纳入问题管理,每月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三、信息系统变更管理1.信息系统变更包括硬件扩容、冗余改造、软件升级、OA系统升级及模块更改、搬迁、数据维护等工作以及电子表格模板、文档模板、安全策略、部署的改变等;2.信息化办公室应保证在线系统的软件版本及硬件设备的稳定,未经过审批通过的方案,不得自行对系统软件版本及硬件设备进行任何变更及调整;3.变更包括紧急变更和普通变更;紧急变更指由于故障处理等的迫切需求而引起的,目的是保持或者恢复正常工程,无法进行书面请求和审批;普通变更指非紧急变更,例如综项评分表单的更改、OA系统模块的更改;对于普通变更,应有执行人员根据变更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通知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经审核同意后进行变更;变更前应制定相应的执行措施,如出现错误如何回退等情况;4.原则上,变更必须在夜间非主要工作时间进行,维护人员可以在备用服务器上进行先期模拟变更,对变更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解决方案应有备案;5.对于紧急变更需求,允许口头申请、审批后组织具体实施;事后,对变更的后的系统及硬件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测试,确认无误后,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并完成相关文档资料的更新工作;四、维护作业计划管理1.信息化办公室应按工程处实际情况制订维护制度,保障工程处网络的正常使用;2.维护制度要求在每次维护结束后填写维护记录,对维护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解决;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应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和上级相关部门;3.维护时间,原则上应在晚上或非工作时间进行;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对受影响的部室通知后,进行解决;4.数据备份、存储和管理应根据软件与资料管理制度制订作业实施步骤;五、信息化检查管理信息化办公室每年至少一次对全工程处范围信息系统相关的机房环境、计算机硬件、配套网络、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一次检查;信息系统的检查的具体实施:1.制定技术检查计划,列出检查重点、内容、要求,形成固定检查表格;2.收集设备运行故障和隐患;根据年度检查重点、内容,调查设备近期运行情况,统计出各类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曾出现的故障;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对一些需要厂家解决的问题列出清单,及时与厂家沟通,制定解决方案,以供检查过程中实施、解决;3.检查完毕后应对本次检查填写详细记录和问题汇总;4.组织相关人员对信息化检查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解决,牵扯到相关部门的,应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后进行处理;六、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1.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应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资料和原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1信息系统相关技术资料;2机房平面图、设备布置图、ip地址分布图;3网络连接图和相关配置资料;4各类软硬件设备配置清单;5设备或系统使用手册、维护手册等资料;6上述资料的变更资料;2.软件资料管理应包含以下内容:1所有软件的介质、许可证、版本资料及补丁资料;2所有软件的安装手册、操作使用手册、应用开发手册等技术资料;3上述资料的变更记录;以上详细参考软件与资料管理制度;七、备份及日志管理1.原则上,应对各项操作均应进行日志记录,内容应包括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等详细信息;维护人员应定时对操作日志、安全日志进行审查,对异常事件及时跟进解决,并形成日志审查汇总意见报上级维护主管部门审核;安全日志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1对于应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系统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访问记录、对敏感数据或关键数据有重大影响的系统操作记录以及其他重要系统操作记录的日志;2对于操作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日志;3对于mysql数据库系统,包括mysql数据库登录、库表结构的变更记录;2.信息化办公室应针对所维护系统,依据数据变动的频繁程度以及业务数据重要性制定备份计划,经过上级维护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3.备份数据应包括系统软件和数据、业务数据、操作日志;4.维护人员应定期对备份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5.信息化办公室应按照实际维护工作相关要求,根据业务数据的性质,确定备份数据保存期限,应根据备份介质使用寿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恢复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具体措施参照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八、机房管理原则上,机房环境应达到或者接近国家标准GB50174-2008描述的C类机房标准;具体要求如下:1.安装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的主机房具备有效的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防有害生物、应急照明等措施和设备;2.机房电源环境应该有UPS供电,且必须占用单独的电源插座,不得多台设备共用电源插板;主备用机器的电源、同一台设备的主用和冗余电源必须分离;3.电源线和网线布放情况应顺直不凌乱,避免交叉混放,设备配置排放要求整齐清晰,设备连接线缆应顺直不凌乱;4.原则上,机房面积不得小于15平方米;5.机房应安装独立空调来保证机房温度、湿度,15平方米机房可采用普通空调;6.机房内均应有经消防认证的消防设施,机房的消防采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7.无关人员未经管理维护人员的批准严禁进入机房;非机房管理人员进出机房由管理人员陪同,做好访问时间、目的、人数等详细记录;8.机房内严禁吸烟、饮食、睡觉、闲谈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等污染物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9.管理人员统一管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10.当机房的交流供电系统停止工作时,维护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领导及部门报告并采取可靠措施尽快恢复;无法及时恢复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在计算UPS蓄电池的工作电压降至最低前,应通过正常操作及时关机;11.雷雨季节应加强对机房内部安全设备、地线、信号线及防护电路的检修;具体措施参照机房管理制度及布局图;九、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1.信息安全应满足国家、集团和公司各级监管部门和信息安全保密的各项规定及要求;2.应按工程处实际情况制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3.若发生系统信息泄密事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并按照工程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开展补救工作;4.在外网设备上设定病毒与木马拦截,路由管理帐号禁止透漏给非信息管理人员,设定非工作需求的网络软件禁止联网,禁止非允许的网络设备、软件连接工程处信息系统;5.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都应熟悉并严格遵守和执行信息安全保密相关规定;6.对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业务系统,系统网络管理员密码使用习惯应严格遵循如下要求:系统网络管理员不定期更换一次密码,密码的长度不小于8位、且同时包含数字和字母等字符,不得使用最近一次使用过的密码等;7.重要系统和敏感数据应存放于单机环境,由使用人员设定密码保护,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访问,密码位数必须在6位以上;如果存放在文档服务器上,需由信息系统维护部门建立文档服务器访问控制措施,并指定系统管理员;运行参考请参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对基础软件系统的运行进行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一个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1.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权利,并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2. 安全保密制度:对基础软件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分类、保密和管理,并建立保密责任制度。
3. 安全审计制度:建立基础软件系统的安全审计制度,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检查。
4. 安全测试制度:建立基础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5. 安全备份制度:建立基础软件系统的定期备份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恢复性。
6. 安全培训制度:对基础软件系统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7. 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建立基础软件系统的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和报告安全事故。
8. 安全监控制度:建立基础软件系统的安全监控制度,对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9. 安全更新制度:建立基础软件系统的安全更新制度,及时更新系统的安全补丁和版本。
10. 安全评估制度:定期对基础软件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基础软件系统的安全风险,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安全。
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海南电网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规范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日常操作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海南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本部、分公司,以及直属各单位的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其他联网单位参照执行。
第二章操作系统运行管理第三条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的任命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的任命应遵循“任期有限、权限分散”的原则;对每个操作系统要分别设立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并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
在多个应用系统的环境下,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岗位可交叉担任;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的任期可根据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而定,最长为三年,期满通过考核后可以续任;操作系统管理员、审计员必须签订保密协议书。
2024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某某省某某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推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息安全管理,是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及环境受到有效保护,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得到可靠保障。
第三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各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运营和使用单位各自履行相关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的义务与责任。
第四条信息安全管理,包括管理组织与职责、信息安全目标与工作原则、信息安全工作基本要求、信息安全监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培训、信息安全检查与考核。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其全体员工。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六条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信息安全政策、制度和体系建设规划的审批,部署并协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领导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
第七条公司建立和健全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的信息安全组织和责任体系。
各级信息安全组织均要明确主管领导,确定相关责任,设置相应岗位,配备必要人员。
第八条 IT部是公司信息安全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落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实施公司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有效保护和安全运行。
具体职责包括:组织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安全政策标准、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信息安全项目和培训,组织信息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公司综合部门负责信息安全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十条各部门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的管理,具体职责包括:在本单位宣传和贯彻执行信息安全政策与标准,确保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实施本单位信息安全项目和培训,追踪和查处本单位信息安全违规行为,组织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检查,完成公司部署的信息安全工作。
第十一条 IT部承担所负责的信息系统和所在区域的信息安全管理任务,主要包括:在所维护系统和本区域内宣传和贯彻信息安全政策与标准,确保所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证本单位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结合本单位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信息安全部门应据此制订具体的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包括相关和配套设备)为终端设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设备、技术、管理的组合。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属的网络系统、单机,以及下属单位通过其他方式接入到本单位网络系统的单机和局域网系统。
第五条 接入范围。
可以接入本单位信息网络系统的单位包括:公务员办公系统、部所属在京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政府管理机构和批准的其他单位。
第六条 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含义是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实现网络系统安全的基础上,保护信息在传输、交换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二章 物理安全管理第七条 物理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与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以及计算机犯罪行为而导致的破坏。
第八条 为了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应遵守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第九条 网络设备、设施应配备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防盗、防毁、防电磁干扰等,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十条 对重要网络设备配备专用电源或电源保护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 信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链路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
第十二条 链路安全包括链路本身的物理安全和链路上所传输的信息的安全。
物理安全指链路的物理介质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安装架设符合国家相关建设规范,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使用性。
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基础软件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之一,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为了保障基础软件系统的运行安全,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的范本,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制度背景(1)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基础软件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2)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等问题,对企业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3)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三、管理责任(1)明确责任主体:企业应明确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
(2)责任分工:指定相关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各方在基础软件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中承担相应的职责。
(3)保密责任:对涉及到的敏感信息和数据要进行保密,严禁泄露。
四、运行安全管理措施(1)身份验证:用户在使用基础软件系统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保障系统的访问权限。
(2)访问控制:设置权限管理机制,对系统中的不同功能和数据进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操作和访问。
(3)密码安全:强制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要求更换密码,防止密码泄露和猜测。
(4)网络安全: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手段,保障系统在网络上的安全。
(5)数据备份:定期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相应的校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漏洞修复:及时更新和修复系统中的漏洞和补丁,避免被黑客利用。
五、应急响应措施(1)安全事件通知:发现安全事件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和管理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安全事件调查:对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3)恢复与修复:对受到攻击或病毒感染的系统进行恢复和修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记录与报告:做好安全事件的记录和报告工作,为今后的事后分析和应对提供参考。
数据库安全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库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等。
第三条本单位数据库安全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将数据库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服务连续。
2. 综合防护原则:采用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数据库安全防护。
3. 责任明确原则:明确数据库安全责任,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责任到人。
4. 及时响应原则:对数据库安全事件及时响应,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第二章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第四条数据库安全管理机构1. 成立数据库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数据库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1. 制定数据库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目标和要求。
2. 建立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用户管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备份恢复、安全漏洞管理等。
3. 制定数据库安全操作规范,规范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第六条数据库安全培训1. 定期组织数据库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数据库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安全防护能力。
第三章数据库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用户管理1. 建立健全用户管理机制,包括用户注册、认证、授权、变更、注销等。
2. 严格用户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密码,定期更换密码。
3. 对高风险用户(如管理员、审计员等)实施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八条访问控制1. 依据业务需求,对数据库访问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实现最小权限原则。
2. 限制外部访问,仅允许通过安全通道进行访问。
3. 对访问行为进行监控,记录访问日志,定期审计。
某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某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确保某银行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某银行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
二、数据中心的职责与目标(一)数据中心的职责数据中心负责银行各类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安全保障等工作,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1、保障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2、保护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三、数据中心的组织架构与人员管理(一)组织架构设立数据中心主任、副主任,下设系统运维部、网络运维部、安全管理部、数据管理部等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二)人员管理1、人员招聘:根据岗位需求,招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2、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四、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管理(一)机房环境保持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指标符合标准,定期对机房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电力供应配备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不间断电源(UPS)、备用发电机等,确保电力的持续稳定供应。
(三)网络设施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架构,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
五、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一)操作系统管理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补丁更新、安全配置和性能优化。
(二)数据库管理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做好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应用系统管理对各类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维护,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异常。
六、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一)物理安全加强机房的门禁管理,限制人员进出,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二)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范网络攻击。
(三)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数据,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七、数据中心的应急管理(一)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电力故障、系统故障等。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有限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规范信息系统管理,合理利用系统资源,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促进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
依据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规定以及自律机构的自律指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打印机、电子邮件、办公应用系统、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访问等,及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含义是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实习生及其使用的信息系统。
第二章计算机使用管理第六条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人,负责保管所用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的完好。
做到谁使用谁领用,且由部门经理进行确认。
第七条公司员工应服从公司对计算机分配,不得私自调换计算机及外围设备。
第八条计算机领用人严禁使用公司计算机玩游戏、看影碟及进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第九条计算机领用人应对外来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及其他便携式存储设备进行严格的病毒监测,方可使用。
第十条计算机领用人不得擅自修改计算机设置,杜绝一切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行为发生。
第十一条计算机产生异常情况,计算机领用人应暂停计算机的使用,并将计算机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公司网络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计算机领用人对于计算机的系统登陆必须设置帐号密码,且不得将密码告诉其他人员,严格控制非使用人员使用计算机。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修订)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6.04.26•【文号】银办发[2006]100号•【施行日期】2006.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危机处置预案》的通知(2008修订)(发布日期:2008年3月20日,实施日期:2008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年4月26日银办发[2006]100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为加强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总行修订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办发[2003]83号文印发)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修订稿)》(银会计[2003]92号文印发)同时废止。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支付结算司。
附件: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附件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集中核算系统)管理,确保集中核算系统正常运行,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中核算系统包括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子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事后监督子系统(以下简称监督系统),其职责是处理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各项会计核算业务及实施会计监督。
第三条实施集中核算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障会计核算安全、持续、高效进行;真实、完整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信息;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10篇)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10篇)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在生活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规范公司数据备份及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保障公司正常的数据和技术资料的储备,物制订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各部门有电脑使用权限的员工第二章、备份制度和要求2.1根据公司情况备份的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一般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监控数据等;重要数据主要包括:财务数据、服务器数据等;2.2各部门各岗位职员把电脑内的不成外泄的数据进行加密,设置10位以上的密码,密码3个月要进行更换;2.3除临时的文件外,其他文件要用文件夹的形式分类存放,即先建立好文件夹,然后把相应的文件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中;2.4网络管理员将在服务器上为每个有电脑的员工建立文件夹,并分配用户名和密码(每人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员工在自己电脑上通过网络,输入自己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看到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打开此文件夹后把自己电脑内整理出的文件夹全部拷贝到此文件中,拷贝的周期是每周至少一次;2.5各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公司规定,如发现不及时上传资料、故意隐瞒资料等,将进行严肃处理;2.6网络管理员会抽查员工备份数据的日期,如发现一周以上未上传数据将进行警告,一个月未上传数据的将进行问责;网络管理员把员工上传的数据进行备份,备份到另外介质,如硬盘、移动硬盘、光盘等;2.7系统工程师负责ERP、OA数据的每日备份,备份数据的副本会保存到安全介质中。
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信息部。
《运维管理办法》
《运维管理办法》《运维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运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的稳定可靠地运行,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员工运维工作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IT运行维护管理的原则是:立...运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的稳定可靠地运行,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员工运维工作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IT运行维护管理的原则是:立足根本促发展,开拓运维新局面。
在企业发展壮大时期,通过网络、桌面和系统等运维,确保系统能够平稳可靠地运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系统服务,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章IDC机房托管设备管理第三条为加强IDC机房托管设备的管理,对可能影响机房生产、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网络通信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不间断通信服务,并有效地保障机房维护、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四条硬件设备巡检1、定期到IDC托管机房检查机房配备设备,按规定配备防静电地板、UPS、恒温设备、温湿度感应器、消防设备、防鼠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
2、定期到IDC托管机房巡检硬件设备,检查防火墙、交换机等设备运行情况,以保证其稳定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3、定期到IDC托管机房巡应建立相关的出入登记、设备机历登记、设备巡检、重大故障等记录,并认真填写。
第五条安全管理1、巡检IDC托管机房人员应恪守IDC机房管理各项制度,进入IDC机房巡检设备,不得擅自泄露硬件设备信息资料与数据。
2、严禁在机房硬件设备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聊天、玩游戏),对外来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做到先杀病毒后使用。
机房内严禁吸烟、喝水、吃食物、嬉戏和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机房安静。
3、巡检IDC托管机房人员监控或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第六条运行管理1、巡检IDC托管机房人员监控或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未经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编写、修改、更换各类软件系统及更改设备参数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运行安全管理办法1范围为保障XX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规范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日常操作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采用于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2规范性引采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采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采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采用于本标准,使采用本标准的相关部门、单位以及人员要研究是否可使采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采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采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ISO27001标准/ISO27002指南——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GB/T 21028-2007 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采用于本标准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所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采用性表征。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采用性的表征。
4操作系统运行管理4.1操作系统管理员的任命4.1.1操作系统管理员的任命应遵循“任期有限、权限分散”的原则;4.1.2对每个操作系统要分别设立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并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
在多套系统的环境下,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岗位可交叉担任;4.1.3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的任期可据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而定,最长为三年,期届满通过考核后可续任;4.1.4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须签订保密协议书。
4.2操作系统管理员帐户的授权、审批4.2.1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账户的授权由所在部门填写《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经部门领导批准后设置;4.2.2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人员变更后,须尽快更改帐户设置。
4.3其他帐户的授权、审批4.3.1其他账户的授权由使采用人填写《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经信息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由操作系统管理员进行设置;4.3.2外单位人员需使采用公司系统时, 须经信息管理部门领导同意, 填写《外单位人员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报信息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 由操作系统管理员按照规定的权限、时限设置专门的采用户帐号;4.3.3禁止公司任何人将自己的采用户帐号提供给外单位人员使采用。
4.4口令的复杂性、安全性要求和检查4.4.1系统账户的口令长度设置至少为8位,口令须从小写字符(a-zA-Z)、大写字符(A-Z)、数字(0-9)、符号(~!@#$%^&*()_<>)中至少选择两种进行组合设置;4.4.2系统账户的口令须经常更改,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可与旧的口令相同,操作系统应设置相应的口令规则;4.4.3系统采用户的帐号、口令、权限等禁止告知其他人员;4.4.4须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对操作系统密码策略进行设置和调整,以确保口令符合要求。
4.5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4.5.1应对系统安装、设置更改、帐号变更、备份等系统维护工作进行记录,以备查阅;4.5.2应对系统异常和系统故障的时间、现象、应急处理方法以及结果作详细的记录4.6操作系统软件、资料以以及许可证的管理4.6.1须对操作系统软件的介质、资料和许可证进行登记,并设专人负责保管;4.6.2登记的内容应包括软件的名称和版本、软件出版商、许可证类型和数量、介质的编号和数量、软件安装序列号、手册名称和数量、购买日期等;4.6.3应有软件和资料的借采用审批和借还登记手续;4.6.4对重要的系统软件介质和资料要进行复制,借采用时宜提供复制品,以保护好原件以及防止丢失。
4.7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帐户名称、口令的管理4.7.1操作系统账户应按照照《操作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批准的账户名称、权限和有效期予以设置;须关闭不必使采用的账号;4.7.2操作系统管理员帐户的口令除了要满足本规范第六条中的口令要求外,还须每42天更改一次,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更改,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可与旧的口令相同;4.7.3禁止把操作系统管理员的帐户名称和口令告知其他人员。
4.8操作系统配置的备份管理4.8.1操作系统管理员应对操作系统的配置参数以及相关文件进行备份,当配置发生变更时须重新备份,以便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尽快恢复系统配置。
4.9操作系统的安全检查4.9.1操作系统管理员应经常检查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并确保符合安全配置要求;4.9.2操作系统管理员和操作系统审计员应定期查看操作系统的运行日志和审计日志,以尽快发现出现的安全问题;4.9.3操作系统管理员应定期使采用最新的安全检查或安全分析工具对系统进行检查,并尽快消除存在的漏洞。
特殊是在新软件安装或软件更新之后。
5数据库系统运行管理5.1数据库管理员的任命5.1.1数据库管理员(DBA)的任命应遵循“任期有限、权限分散”的原则;5.1.2对每个数据库系统要分别设立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并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
在多套系统的环境下,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岗位应交叉担任;5.1.3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的任期可据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而定,最长为三年,期届满通过考核后可续任;5.1.4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须签订保密协议书。
5.2数据库管理员帐户的授权,审批5.2.1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账户的授权由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填写《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经信息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设置;5.2.2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人员变更后,须尽快更改帐户设置。
5.3其他帐户的授权,审批5.3.1本单位其他数据库账户的授权由使采用单位填写《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经信息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由数据库管理员进行设置;5.3.2外单位人员需使采用本单位数据库系统时, 须经接待部门主管同意, 填写《外单位人员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报信息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 由数据库管理员按照规定的权限、时限设置专门的采用户帐号;5.3.3《外单位人员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应包括使采用者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接待部门、数据库系统名称和版本、主机型号、主机号、账户名称、账户类别、授予权限、账号和权限授予期限等;5.3.4禁止本单位任何人将自己的采用户帐号提供给外单位人员使采用。
5.4口令的复杂性、安全性要求和检查5.4.1数据库账户的口令长度设置至少为8位,口令须从字符、数字、符号中至少选择两种进行组合设置;不宜使采用与账户名称中相同的字符或使采用姓名、生日和电话号码等其他容易推测的字符组合;5.4.2数据库账户的口令须经常更改,至少每季度更改一次,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可与旧的口令相同,应设置相应的口令规则;5.4.3网络采用户的帐号、口令、权限等禁止告知其他人员;5.4.4须据安全要求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密码策略进行设置和调整,以确保口令符合要求。
5.5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5.5.1应记录数据库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5.5.2应对系统安装、设置更改、帐号变更、表空间变更、数据对象变更、数据库备份等系统维护工作进行记录,以备查阅;5.5.3应对系统异常和系统故障的时间、现象、应急处理方法以及结果作详细的记录。
5.6数据库系统软件、资料以以及许可证的管理5.6.1须对数据系统软件的介质、资料和许可证进行登记,并设专人负责保管;5.6.2登记的内容应包括软件的名称和版本、软件出版商、许可证类型和数量、介质的编号和数量、软件安装序列号、资料名称和数量、购买日期等;5.6.3应有软件和资料的借采用审批和借还登记手续;5.6.4对数据库系统软件介质和资料要进行复制,借采用时宜提供复制品,以保护原件以及防止丢失。
5.7数据库管理员帐户名称、口令的管理5.7.1数据库管理员账户名称不宜使采用系统安装时默认的管理员账户名,应按照照《数据库系统账户授权审批表》批准的账户名称、权限和有效期予以设置。
须更改系统安装时默认的管理员账户和具有特殊权限的账户的口令,关闭不必使采用的账号;5.7.2数据库管理员的口令长度须设置至少为8位,满足口令的复杂性要求,还须每两周更改一次,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更改,每次更新的口令不可与旧的口令相同;5.7.3禁止把DBA的帐户名称和口令告知其他人员。
5.8数据库系统配置的备份的管理5.8.1数据库系统管理员应对数据库系统的配置参数以及相关文件进行备份,当配置发生变更时须重新备份,以便系统故障时能尽快恢复系统配置。
5.9数据库系统数据的备份的管理5.9.1应制定数据库系统的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5.9.2数据库备份策略的制定要以尽可能高效地进行备份与恢复为目标,并且与操作系统的备份最好地结合,宜采采用物理备份与逻辑备份相结合;5.9.3必需对备份权限的设置加以严格控制;5.9.4须妥善存放和保管备份介质(包括磁带、从数据库导出的文件等),防止非法访问。
对备份的介质应做好标识,存放环境符合要求。
5.10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检查5.10.1数据库管理员应经常检查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配置,并确保符合安全配置要求;5.10.2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应定期查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日志和审计日志,以尽快发现出现的安全问题;5.10.3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使采用最新的安全检查或安全分析工具对系统进行检查,并尽快消除存在的漏洞;特殊是在新软件安装或软件更新之后。
6附则6.1本制度由XX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负责解释。
6.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7附录7.1附录A(规范性附录)Q/HD 212.07/JL1 操作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7.2附录B(规范性附录)Q/HD 212.07/JL3 外单位人员操作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7.3附录C(规范性附录)Q/HD 212.07/JL5 数据库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7.4附录D(规范性附录)Q/HD 212.07/JL6 外单位人员数据库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7.5附录E(规范性附录)Q/HD 212.07/JL7 数据库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附表A 操作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附表B外单位人员操作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附表C数据库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附表D外单位人员数据库系统帐户授权审批表附表E 数据库系统维护和应急处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