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目录导言 (4)一中国湿地概况 (6)(一)中国的湿地资源61中国湿地的特点 (6)2•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7)(二)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9二中国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 (10)(一)与湿地有关的立法、政策10(二)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国家规划11(三)国际合作与协议12(四)与湿地保护有关的组织、机构121. 湿地保护管理的政府机构 (12)2•与湿地保护有关的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 (13)(五)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展...............................13三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5)(一)中国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51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15)2.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16)3•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6)4.湿地污染加剧 (17)5 •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18)6•海岸侵蚀不断扩展 (18)(二)湿地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19四中国湿地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20)(一)中国湿地的利用201 •中国湿地利用历史悠久 (20)2. .......................................................................................................................................... 新中国的湿地利用 (20)3•多种方式的湿地利用 (21)(二)中国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221. .......................................................................................................................................... 湿地功能和效益 (22)2•中国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24)3•中国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25)五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6)(一)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 (26)(二)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原则26(三)行动目标271. 总目标 (27)2. 近期目标(至2005年) (27)3. 中长期目标(至2020年) (27)六中国湿地保护优先行动 (28)(一)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法制体系28(二)建立湿地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29(三)减缓湿地退化,加强对湿地的综合保护治理30(四)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31(五) ................................................ 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32(六)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33(七)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34(八) ..........................................................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35(九) ........................................................ 实施湿地保护专项行动35(十)多层次,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 (36)(十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36)附录一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38)I东北地区湿地 (39)H华北地区湿地 (39)川华中地区湿地 (39)W西南地区湿地 (39)V华南地区湿地 (40)W内蒙古地区湿地 (40)vn西北地区湿地 (40)忸青藏地区湿地 (40)附录二 (43)1 中国主要水鸟名录 (43)2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名录 (50)附录三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 (54)附录四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优先项目概要 (62)项目1建立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综合管理的协调机制 (62)项目2中国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政策法规研究 (63)项目3开展系列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公众意识宣传教育 (63)项目4 湿地保护、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64)项目5中国湿地研究和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65)项目6建立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国家重要湿地 (65)项目7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 (66)项目8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示范 (67)项目9扩大和增加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地点 (67)项目10中国湿地鸟类保护行动 (68)项目11中国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69)项目12 中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 (70)项目13中国湿地水资源综合管理 (70)项目14 湿地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72)项目15 编制《中国湿地保护利用地图集》 (73)项目16湿地保护与河流流域的综合管理 (73)项目17 滩涂与河口湿地保护示范区建设 (74)项目18 长江三峡水库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 (75)项目19 环渤海海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76)项目20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77)项目21 长江中下游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78)项目22辽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 (79)项目23黄河三角洲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80)项目24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81)项目25松嫩平原湖群湿地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1)项目26南方人工湿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示范 (82)项目27塔里木河流域湿地资源状况调查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83)项目28澜沧江流域湿地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83)项目29干旱地区天然湿地保留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 (84)项目30鄱阳湖水鸟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5)项目31洞庭湖水鸟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86)项目32油田开发湿地保护示范工程 (87)项目33上海崇明东滩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示范 (88)项目34青海湖湿地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 (89)项目35 建立长江、黄河河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90)项目36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建设 (90)项目37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合理利用 (91)项目38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 (92)项目39图们江区域环境项目 (93)项目40交通建设湿地保护政策研究建和示范项目 (94)附录五附图中国重要湿地分布图(略)中国沼泽图(略)中国湖泊图(略)中国河流图(略)中国海岸带图(略)导言1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策划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策划背景介绍湿地是具有重要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
湿地保护和恢复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实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价值。
2.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改善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1.1 湿地生态环境评估通过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了解湿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
1.2 生态保护工程建立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体系,包括对当地水环境、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保护和修复。
1.3 监测与评估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跟踪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时对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
2.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1 产业发展在当地建立符合湿地保护目标的产业体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2 旅游开发利用湿地生态环境,开展湿地旅游开发,提高湿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3 公众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项目实施本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1.调研分析:对当地湿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制定实施方案。
2.策划设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湿地生态环境评估、生态保护工程、产业发展计划、旅游开发计划等。
3.实施工作: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实际工作,包括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公众教育等。
4.监测和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
同时进行公众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4.工程施工
-按照实施方案,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施工。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5.监测与评估
-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调整保护与恢复措施。
6.项目验收与总结
-组织项目验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总项目经验,形成湿地保护长效机制。
2.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增加。
3.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
三、项目内容
1.湿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组织专业团队对项目区域内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生态状况等。
-评估湿地生态功能,明确保护与恢复的重点区域和目标。
2.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4.社会参与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的合作,形成湿地保护合力。
-建立志愿者队伍,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5.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开展湿地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六、项目预期成果
1.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湿地面积逐步扩大。
2.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增加。
五、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
-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湿地保护。
3.技术支持
-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机制,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实施人员业务水平。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准备工作1.明确编制目的:本规划旨在加强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协同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现全国湿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明确编制原则: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协调性。
3.制定编制计划:明确编制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确保规划的顺利完成。
4.成立工作组:从相关部门和机构中组成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作组,负责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信息收集2.调查湿地资源状态: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科研机构提供的数据,调查分析全国湿地资源的分布情况、类型、保护现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信息。
3.了解湿地保护政策法规:收集相关湿地保护政策法规的资料,了解国家对湿地保护的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
三、制定规划框架1.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明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的总体目标,细化工程实施目标,为后续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
2.划分分工领域:根据不同湿地类型和保护需求,将湿地保护工程划分为不同的领域,确定各领域的工程实施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
3.确定湿地保护区划:根据湿地资源分布情况和保护需求,制定湿地保护区划,明确湿地保护区的界限、保护程度和管理措施。
4.制定湿地保护工程政策措施:针对湿地保护工程实施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工程政策措施,包括资金筹措、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
5.编制实施计划:根据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编制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计划,明确项目数量、时间节点、资金预算和实施方式等。
四、征求意见和修改1.向相关部门和专家征求意见:将初稿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听取他们对规划目标、分工领域、政策措施和实施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2.修改完善规划内容:根据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发布和推广1.审核规划内容:将修改后的规划内容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保规划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和政策导向。
2.发布规划成果:将最终的规划成果向社会公布,包括规划的摘要、主要内容、政策措施和实施计划等。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实施要点
18《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是依托《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主要内容,以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科研、宣传、管理、培训的投入与执法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加强对社区的扶持力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长期目标是: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鲍达明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实施要点措施,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通过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等措施,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通过对我国一些重要区域湿地的恢复示范工程,使这些湿地的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同时,较大程度地提高我国湿地资源监测、管理、科学、宣教和合理利用能力。
1 湿地规划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方向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将我国湿地划分为8大区域:东北湿地区、黄河中下游湿地区、长江中下游湿地区、滨海湿地区、东南和南部湿地区、云贵高原湿地区、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区和青藏高寒湿地区。
Essential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The Nationwide Wetland Protection Program PlanVol. 3 No.2 June 200719等,破坏了流域天然水循环支撑的生态格局,导致断流、湖沼萎缩、河口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该区保护治理的方向是加强黄河干流水资源的调配管理;人工促进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加强中游地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保护下一步工作计划
湿地保护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强湿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 全面掌握湿地分布、面积、类型和生态价值等基础信息 - 建立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
2. 完善湿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 修订《湿地保护法》,提高保护力度和违法成本
-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
-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补偿机制
3. 加大湿地保护区建设力度
- 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和数量
- 加强湿地保护区日常管理和监管
- 完善湿地保护区功能分区和管理措施
4. 加强湿地生态恢复与修复
- 制定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方法
- 开展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 推广湿地生态修复先进技术和模式
5. 实施湿地保护重大工程
- 启动重要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 加强重点湿地污染综合治理
- 推进重点流域湿地保护与修复
6. 强化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 开展湿地保护主题宣传活动
- 加强湿地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 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7. 加强湿地保护国际合作
- 积极参与全球湿地保护进程
- 加强区域湿地保护合作交流
- 引进先进湿地保护理念和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如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开垦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大量湿地被填埋、改造,导致湿地的生态功能严重受损。
其次,湿地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湿地水体中的化学物质超标,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再者,生物多样性下降也是湿地面临的重要问题。
过度捕捞、狩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湿地中的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被打破。
二、保护修复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增加湿地面积,通过退耕还湿、湿地重建等措施,恢复和扩大湿地的范围。
2、改善湿地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湿地水体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3、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物种数量,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
(二)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扰。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湿地的特点和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措施,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
3、统筹规划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纳入区域生态保护的整体框架,与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实现多规合一。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保护修复的具体措施(一)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管理职责,加大对破坏湿地行为的处罚力度,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设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管理,禁止一切开发活动。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前言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作为我国湿地保护长期规划,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近期、中远期目标。
“十一五”期间,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各地区、各部门实施了一大批湿地保护工程,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批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湿地工程区的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履行《湿地公约》国际义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阶段目标,针对我国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仍面临着严重威胁的总体形势,“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增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仍显得十分紧迫。
“十二五”湿地保护工程将在评估、总结“十一五”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湿地保护长期规划的总体部署,以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重点针对国际及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鸟类迁飞网络、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泥炭湿地以及跨流域、跨地区湿地实施保护和恢复工程,形成国家层次示范效果。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的函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03.28•【文号】林函规字〔2017〕40号•【施行日期】2017.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的函林函规字〔2017〕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予印发,并就《规划》落实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务院关于湿地保护工作的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明确提出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纳入对本地区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考评体系,且在具体条款的分工落实方案中明确要求所有条款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落实。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各地实际,围绕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用途管制、退化湿地修复、监测评价等任务,负责好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充分发挥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将湿地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落实《规划》建设资金,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有效完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本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
二、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排水退化湿地恢复和盐碱化土地复湿等措施,恢复湿地面积。
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包括沼泽、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的湿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的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建立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推动湿地保护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推动湿地保护国际合作等。
首先,中国政府将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
通过立法,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规范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中国政府将建立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通过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专门的湿地保护基金,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湿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湿地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湿地资源的评估工作,科学评价湿地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中国政府还将推动湿地保护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技术的创新。
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最后,中国政府还将推动湿地保护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一些重要的自然湿地因围垦,污染,泥沙淤积及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破坏仍在加剧.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来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污染现已沿河流扩展,威胁到更多的自然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为此,极有必要抢救性地保护好我国湿地.保护好今天的湿地就是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建设十分重视,各有关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03年10月,国家林业局牵头,9个相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指示在此基础上编制近期的实施规划.2004年6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发办[2004]50号),指示国家林业局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编制2005-201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了落实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规划编制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提交的湿地保护,恢复,社区建设,合理利用以及保护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先项目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对工程规划前期建设项目进行细化,形成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由于目前国家投资力度有限,本规划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对湿地保护区建设优先考虑已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要湿地区域范围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对湿地恢复,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只在典型和重要区域开展示范项目;对能力建设也只选择目前保护管理,监测,科研,宣教急需开展的一些项目.因此,该规划实质上只是全国湿地保护的一个示范性近期规划.鉴于目前各部门已经编制和实施了许多与湿地保护相关的规划,本规划将密切衔接这些工程规划,保证在时空上不矛盾,在建设任务上不重叠.本实施规划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只对项目名称,地点,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的初步匡算等进行摘要.地方政府和自然保护区作为实施主体,应按项目类型向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各主管部门将依据职能范围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批.对须几个部门联合实施的项目,将由主要实施部门(申报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申报,按职责分工共同实施.1 实施保护工程的必要性1.1全国湿地概况根据全国湿地调查(1995—2003年)统计,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55万公顷(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其中,滨海湿地为594.17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5.44%;河流湿地为820.70万公顷,占21.32%;湖泊湿地为835.15万公顷,占21.70%;沼泽湿地为1370.03万公顷,占35.60%;库塘湿地228.50万公顷,占5.94%.我国湿地分布广泛,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湿地类型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杭州湾以北的滨海湿地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杭州湾以南的滨海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其中,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滩涂,海湾,河口的淤泥质海滩上分布有天然红树林.河流湿地受地形,气候影响,在地域上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为主的东部平原湖泊区,蒙新高原湖泊区,云贵高原湖泊区,青藏高原湖泊区,东北平原及山地湖泊区.沼泽湿地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库塘湿地主要分布于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广东等地.全国湿地调查表明,我国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全球湿地约占陆地面积的6%),自然湿地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减少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的珍稀物种数量较多,但衰退趋势明显;内陆湿地大量丧失直接导致淡水存蓄量减少,许多自然湿地作为"天然水库"的功能已经消失,直接减少地下水补充,加剧了水资源危机;滨海湿地由于过度开发,面积萎缩严重,解放初期,我国红树林面积达6万公顷,而现存红树林面积只有2.2万公顷,要恢复到原有水平难度很大.目前对湿地保护的五大主要威胁因素分别是开垦与改造,污染,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自然湿地面临的威胁仍然十分严重.目前,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网络初步建立,已经建立了各种级别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达473个,国际重要湿地30处,各级政府相应设立了与湿地保护有关的保护管理机构,初步构建了湿地的自然保护管理体系;湿地保护的理念正逐步为公众所接受,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和广大群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保护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能力与湿地保护管理任务明显不适应,虽然建立了部分保护管理机构,但与保护任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湿地保护投入短缺,远远不能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1.2湿地保护管理概况1.2.1湿地保护管理开展的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明显加强.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超过40%的自然湿地纳入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范围,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二是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调查,基本摸清了"家底",为湿地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是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进行了湿地保护管理方面的研究,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完善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四是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实施以来,选择了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开展了湿地保护和恢复试点,积累了经验,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大江大河水资源调配和水污染治理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湿地生态状况.五是积极开展了湿地立法的前期工作,部分省(区,市)还专门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对规范湿地保护和利用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六是积极参与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将黑龙江省扎龙等30块湿地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利用《湿地公约》的国际合作机制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七是广泛开展了湿地保护的宣教和培训活动,提高了人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各级林业部门利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湿地保护宣教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有所提高.1.2.2湿地保护工程建设(1)湿地保护区建设到2003年底,国家已经完成建设或正在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达赉湖,辽宁双台河口,吉林莫莫格,向海,黑龙江三江,兴凯湖,扎龙,江苏大丰,安徽升金湖,扬子鳄,江西鄱阳湖,山东长岛,黄河三角洲,湖南洞庭湖,广东内伶仃-福田,湛江红树林,海南东寨港,四川九寨沟,若尔盖,甘肃尕海-则岔,青海隆宝,青海湖,三江源,新疆巴音布鲁克,哈纳斯共3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辽宁双台河口,吉林向海,黑龙江兴凯湖,安徽扬子鳄,山东长岛,黄河三角洲等保护区还进行了第二期投资建设.投资建设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黑龙江中华秋沙鸭,大沾河,红星,东方红4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31248万,极大地推动了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步伐.(2)湿地恢复示范2 001年以来,有关部门专项用于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的资金总额为6750万元,选择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区域进行试点,已实施或批准的11个湿地恢复示范项目包括富营养化湖泊生物治理,河口类型湿地保护和恢复,已退化栖息地恢复,退田还湿和湿地宣传教育等内容.具体包括衡水湖水禽栖息地保护,崇明东滩湿地生态恢复,梁子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南洞庭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安邦河退耕还湿,洪泽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银川湿地保护与恢复,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拉市海宣教中心和鄱阳湖宣教中心的建设.这些示范工程的实施为大规模开展全国湿地恢复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湿地水资源调配和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湿地生态用水问题,采取了积极措施解决湿地水资源调配和管理问题.2002年,我国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2000年以来,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完成了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扎龙湿地生态补水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这些湿地地区的生态状况.(4)湿地水污染防治和近海环境保护我国实行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实施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等国家宏观规划,全面推进工业污染企业排放达标和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达标,重点治理"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的污染,依靠科技进步,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全国23万多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淮河干流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海河,辽河流域污染程度有所降低,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滇池富营养状态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巢湖富营养状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2003年,全海域二类海水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3.1万平方公里;三类海水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万平方公里;四类海水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公里;劣四类海水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减少0.1万平方公里;其余为一类海水,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5)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启动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援助项目.1995年启动的全球环境基金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区组织机构,规划设计,技能开发,信息管理和社区参与等工作,提高了我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加强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四川和甘肃的若尔盖,江苏盐城和湖南洞庭湖等4处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还为全国同等类型的湿地保护起到了示范作用;与国际社会共同开展的长江项目,抗洪项目,红树林保护与恢复项目,西洞庭湖航道清淤项目,长江流域造林项目,森林保护和发展项目,生命之河保护项目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对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1.3湿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1.3.1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总的来看,我国湿地仍然面临着以下五个方面的威胁:一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一些地方仍在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把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二是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导致了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生物的安全;对红树林的围垦和砍伐等已造成红树林湿地的大面积消失.三是对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一些地区,尤其是西北和华北的部分地区湿地退化严重;一些水利工程的修建,挖沟排水,导致湿地水文发生变化,湿地不断萎缩甚至消失.四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给湿地水体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五是由于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砍伐影响了流域生态平衡,使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淤积,使得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1.3.2原因分析(1)法制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是制约当前湿地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导致许多对湿地的破坏和利用行为无法可依.由于没有鼓励合理利用的激励政策和限制无序开发的制约政策,很多地方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现有与湿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虽然较多,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主要保护对象不是湿地,或没有把湿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考虑,保护湿地的效率低下,特别是由于执法环节薄弱,开发和利用行为没有受到有效制约.这些原因导致了当前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基本处在人为主导,随意性较强的状态.(2)自然保护区建设严重滞后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布局还很不完善,只有约40%的自然湿地在保护区内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从全国湿地调查的149块国家重要湿地统计得知,截至2002年底,只有79块国家重要湿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约有36%的湿地面积得到了保护,国家重要湿地受到保护的比例偏低.目前,部分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建立正式的管理机构,许多自然保护区缺乏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十分薄弱.(3)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落后首先,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不能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导致对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监测与动态分析不足,各级政府在制定湿地保护和合理决策时缺乏科学依据.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缺乏湿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湿地功能效益的评价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对湿地的开发和土地用途改变缺乏评价机制.另外,我国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十分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前沿技术研究几乎没有开展,制约了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4)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淡薄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没有完全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重开发,轻保护现象还十分严重.(5)湿地保护资金缺乏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湿地调查与监测,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染治理,湿地研究与宣教,执法手段及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力度不够,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1.4工程实施的必要性1.4.1是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是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同时,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之一,无数种类的植物和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湿地以其独特的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及多方面的关系.200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就说明了湿地的巨大作用和全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站在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抓紧实施我国的湿地保护工程,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1.4.2是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有关政策的需要2003年9月,国务院原则同意《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作为今后湿地保护的指导意见,并指示国家林业局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近期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要通过编制和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把湿地保护落实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了在短期内尽快改善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必须确定湿地保护的布局和优先领域,在2005-2010期间,先期启动一批保护,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优先项目,为实现《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提出的中长期目标奠定基础.1.4.3是抢救性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需要在一些重要湿地区域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由于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了湿地的严重萎缩和生态退化.如在三江源地区,湿地的萎缩和退化直接导致草场的退化和荒漠化的加剧,由此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并直接威胁到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的过度围垦和水质的污染直接消减了湿地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导致了洪涝灾害频发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局面,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严重失衡;在华北地区,由湿地萎缩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在一些重要地区抢救性实施保护和恢复工程,尽快改变局部的生态环境,缓解由于湿地退化导致的生态问题.1.4.4是全面提升湿地保护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薄弱,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监测体系,宣教体系和科研体系等一系列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湿地的现象不断发生.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这种局面不能尽快扭转,将进一步加剧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威胁水资源涵养和淡水供给,加剧洪涝灾害,严重损害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全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能力建设,优先加大对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和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2 建设目标和内容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等有关要求,在近期内对我国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以保护与恢复工程为重点,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监管,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初步扭转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的局面,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2.2规划原则——保护优先,抢救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示范相结合,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协调好整体与局部利益,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各地区的主要特点和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主攻方向,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按需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吸收国际湿地保护,恢复的先进。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湿地
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的函
【法规类别】自然保护
【发文字号】林函规字[2017]40号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7.03.28
【实施日期】2017.03.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
的函
(林函规字〔2017〕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予印发,并就《规划》落实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务院关于湿地保护工作的部署
《
1 / 1。
湿地整治工程措施方案
湿地整治工程措施方案一、总体规划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需要进行综合整治工程,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综合的湿地整治工程措施,包括湿地保护、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等各方面,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湿地保护1.划定湿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湿地开发和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违法开发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2.加强湿地的管理与监测,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湿地的水质、土壤、植被等情况,及时发现湿地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加强湿地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公众爱护湿地的意识。
三、水质改善1.采取生态工程措施,提高湿地自净能力,比如湿地植被的恢复、湿地水生植物的培育等,有效净化湿地水体。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等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湿地水体质量。
3.加强城市雨污分流,降低生活污水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四、生态恢复1.修复湿地生态系统,重建湿地植被,改善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2.加强湿地水域及周边环境的生物修复,如引入适宜的水生动植物,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3.采取适当的人工介入手段,辅助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如在湿地周边建设生态修复区,通过适当的引水、截污等手段改善湿地周边环境。
五、综合治理1.加强湿地整治规划,将湿地保护、水质改善、生态恢复整合到统一的规划中,形成综合性的湿地整治规划。
2.建立湿地整治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湿地整治的资金保障。
3.加强湿地整治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湿地整治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实现多部门联动,形成整体合力。
六、工程实施1.严格按照湿地整治规划,设计湿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工程措施、时间表、经济预算等。
2.选择合适的湿地整治工程技术和设备,比如湿地植被修复技术、湿地水质净化技术等,确保整治工程的有效性和长期稳定性。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5)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1. 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许多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本文提出了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湿地保护区:选择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区域,设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2.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增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
3.促进公众参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实施步骤步骤一:湿地选择与评估1.选择湿地:根据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程度等指标,选择具有优先保护价值的湿地区域。
2.进行湿地评估:对选定的湿地进行生态评估,了解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确定保护和恢复的重点。
步骤二:制定保护措施1.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根据湿地评估结果,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区域、管理措施和保护目标。
2.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湿地植被恢复、水质调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3.加强湿地监测: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定期对湿地进行监测,掌握湿地的水质、植被和动物群落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步骤三:宣传与教育1.宣传湿地保护: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的生态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教育公众:开展湿地教育活动,组织参观和讲座,增加公众对湿地保护知识的了解,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
步骤四:管理与监测1.建立管理机构:设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湿地保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方案
附件《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方案为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资源保护力度,规范建设要求,促进全国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及湿地功能效益的改善提高,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的总体部署及新形势下湿地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家林业局决定编制《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为按时、保质、高效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紧迫性(一)规划编制背景为了保护湿地资源及生态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加强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将湿地保护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3年,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个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国务院同意将该规划作为湿地保护的长期规划,并要求编制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案,以落实湿地保护的具体目标。
2004—2005年,国家林业局会同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7个部门编制完成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十一五”湿地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湿地保护的任务和目标,经国务院批准后启动实施。
按照“十一五”湿地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中央政府共需投入42亿元实施408个湿地保护、恢复、可持续示范、能力建设项目。
截至2009年,“十一五”湿地规划针对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以及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央政府实际投入了11亿元资金开展了100多个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已经实施的100多个湿地项目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重要湿地区域的保护,而且以其广泛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国湿地保护的发展。
在国家示范工程带动下,各地自主开展了多个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一些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显著提高,为湿地保护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文件林湿综字[2019]7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科学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湿地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湿地保护规划实施方案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止洪灾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范围内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显得尤为迫切。
一、湿地保护规划的必要性。
湿地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平衡人类活动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二、湿地保护规划的目标。
1.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2. 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推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4. 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增强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三、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方案。
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2. 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确定湿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
3.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
4.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5. 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湿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变化情况。
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跨境湿地资源,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湿地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1.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完善湿地保护资金来源和分配机制。
2.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3.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湿地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4. 加强对湿地保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五、湿地保护规划的效果评估。
1. 建立湿地保护规划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湿地保护规划,完善湿地保护工作措施。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实现湿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7篇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eeds material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7篇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策划7篇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意义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是水陆转换地带,具有水文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全国湿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对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制定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目标和任务1.目标:制定《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全面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作,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
2.任务:a)湿地调查:对全国湿地进行调查,确定湿地类型、分布和面积等基础数据。
b)保护目标:确立全国湿地保护目标,制定保护区划。
c)保护措施:制定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工作。
d)恢复重点:确定湿地恢复的重点区域和方法,制定恢复工作计划。
e)研究与监测: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三、编制内容和方法1.内容:a)湿地保护现状:明确全国湿地保护现状,评估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
b)保护目标和区域划分:确定各类湿地的保护目标和划定保护区域。
c)保护措施和政策:制定一系列湿地保护措施和政策,强化湿地保护管理。
d)湿地恢复重点:确定湿地恢复的重点区域和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e)研究与监测: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f)组织机构和实施计划:明确编制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具体实施计划。
2.方法:a)文献调研: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湿地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b)调查研究:开展湿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提供科学依据。
d)立法和政策参考:参照国家相关立法和政策文件,制定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措施。
四、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1.项目启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机构,制定和发布项目工作方案。
2.文献调研:对国内外的湿地保护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调研,编制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10年)规划编制小组2003年8月《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10年)参加编制单位名单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这里,我要专门讲一下加强湿地保护的问题。
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的肾脏”、“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但是,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
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
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
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要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采取抢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同时要管护好已经建立的湿地保护区。
─江泽民2002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有关湿地工作的重要讲话目录前言 (1)1.全国湿地与保护现状 (3)1.1全国湿地概况 (3)1.2全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11)1.3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原因分析 (19)2.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25)2.1指导思想 (25)2.2原则 (25)2.3依据 (26)2.4规划期限 (26)2.5目标 (26)3.湿地保护总体布局 (28)3.1湿地保护区划 (28)3.2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32)4.湿地保护与管理规划 (36)4.1湿地保护 (36)4.2湿地生态恢复 (38)4.3可持续利用示范 (40)4.4社区建设 (41)4.5能力建设 (42)5.重点工程 (47)5.1湿地保护优先工程 (47)5.2湿地生态恢复优先工程 (49)5.3可持续利用示范优先工程 (52)5.4社区建设优先工程 (53)5.5能力建设优先工程 (54)6.效益分析 (56)6.1生态效益分析 (56)6.2社会效益分析 (56)6.3经济效益分析 (57)7.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9)8.附表1.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2.中国重要湿地名录3.拟建自然保护区名录前言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不仅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淤造陆等巨大的生态功能,而且还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如水资源、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矿产以及多种工业原料。
湿地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也是开展生态观光与旅游、宣教与科研的基地。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
一些天然湿地集中分布地区因围垦、污染、泥沙淤积及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湿地破坏仍在增加。
更值得注意的是,原集中于大城市的污染现已沿河流扩展,将威胁到更多的天然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为此,极有必要抢救性地保护好中国湿地。
保护好今天的湿地也就是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1998年特大洪水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发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号召,国务院提出的“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32字措施,对湿地保护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1年初,中央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强调了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
2000年11月,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17个部(委、局)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就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优先领域和优先项目与相关部门形成了共识。
2001年6月,朱鎔基同志在四川考察时,指出阿坝的湿地退化严重,并敦促国家林业局抓紧制订全国湿地保护规划。
2002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湿地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2002年6月,历时7年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正式结束。
湿地调查成果为我国今后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这次编制全国湿地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湿地保护工作牵涉到国务院多个部门。
本规划的编制,由国家林业局牵头,成立了由各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小组,根据各部门掌握的基本情况,制定统一的编制大纲,确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编制30年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
鉴于目前各部门已经实施了许多与湿地保护相关的规划,因此本规划将密切衔接这些工程规划,保证在时空上不矛盾、在建设任务上不重叠。
本规划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只列出项目名称和基本建设内容,各部门在具体实施时,将依据职能范围按基本建设程序单报单批。
1.全国湿地与保护现状1.1全国湿地概况1.1.1湿地面积与分布1.1.1.1类型和面积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
我国在全国湿地资源调查(1995—2001)中,将湿地分为5类28型。
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包括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共12型;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共3型;湖泊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共4型;沼泽湿地类包括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共8型;人工湿地类有多种型,但从面积和湿地功能的重要性考虑,全国湿地调查只调查了库塘湿地1型。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38.55万公顷(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其中,天然湿地面积3610.05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94.05%,库塘湿地的面积228.5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95%。
天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为594.1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5.48%;河流湿地的面积为820.7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21.38%;湖泊湿地的面积为835.1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21.76%;沼泽湿地的面积为1360.03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35.43%。
1.1.1.2主要分布1.近海与海岸湿地我国近海与海岸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
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珊瑚礁、河口水域、三角洲、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
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两个部分。
(1)杭州湾以北的近海与海岸湿地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
这里植物生长茂盛,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特别丰富,浅水区域鱼类较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场所,许多地区成为大量珍禽的栖息地,如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江苏盐城沿海等。
(2)杭州湾以南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
其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
在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滩涂及台湾西海岸的海湾、河口的淤泥质海滩上都有天然红树林分布。
2.河流湿地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从大兴安岭西麓起,沿东北—西南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直到我国西端的国境,为中国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界线。
分界线以东以南,都是外流河,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2%。
分界线以西以北,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外,均属内陆河,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8%。
在外流河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都是源远流长、水量很大、蕴藏巨大水利资源的大江大河,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豫西山地、云贵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滦海河、淮河、珠江、元江等;发源于东部沿海山地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赣江等,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我国的内陆河划分为新疆内陆诸河、青海内陆诸河、河西内陆诸河、羌塘内陆诸河和内蒙古内陆诸河五大区域,其共同点是径流产生于山区,消失于山前平原或流入内陆湖泊。
3.湖泊湿地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和湖泊环境整治的区域特色,我国的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区域。
(1)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
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本区湖泊数量和面积锐减,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2)蒙新高原地区湖泊地处内陆,该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补给不丰,蒸发强度较大,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而发育成闭流类的咸水湖或盐湖。
(3)云贵高原地区湖泊全系淡水湖。
区内一些大的湖泊都分布在断裂带或各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如滇池、抚仙湖、洱海等。
由于入湖支流水系较多,而湖泊的出流水系普遍较少,故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
(4)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
本区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水系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