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训研一体化”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创新训研一体模式,提升教师研修实效——“训研一体化〞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2006年3月28日南安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与泉州、厦门接壤,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土,是有1700多年置县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有150万人口的农村大县〔市〕,于2002年秋被确定为“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
2003年春,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培训实效,经中央教科所“新课程师资培训〞总课题组批准,我市正式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区〔见2003年4月15日印发的教综培字[2003]7号文〕,顺利启动了“训研一体化〞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2003年3月24日批准立项子课题〕。
三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教科所“新课程师资培训〞总课题组领导小组刘芳组长等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根据制定的子课题研究方案,立足南安实际,积极实践,大胆创新训研一体模式,努力提升教师研修实效,到达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该子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20世纪后20年,我国根底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为实现“两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学历层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但从总体上说,亟待改良,尤其是传统的“填鸭式〞等培训方式,往往注重培训者单兵作战,比拟无视培训与教研的有机结合,以致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
2002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根底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这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对课改实验的推进至关重要。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应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那么。
新课程实施的亮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很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也要求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改革。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将学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通过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体化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一体化课程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体化课程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一体化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一体化课程教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科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
例如,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
简述我校焊接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一
教 学 成 果 决 定 了 接 实 践 教 学 能 否顺 利 进
行 , 因此 ,课 时量  ̄ E 2 0 0 课 时 以上 。 第 二 层 次 是 专 项 焊 接 实 践 。 这 一 层 次 是 整 个 焊 接 专 业 教 学 的 关键 所 在 、 中心 环 节 ,这 一 环 节 的 教 学 目标 是 使 学生 熟练 地 掌 握 各 项 专 项 焊 接 技 能 。这 一 层 次 按 焊 接 设 备 来 分 有 手 工 电弧 焊 、 二 氧化 碳气 保 焊 ,等 离 子 焊 、埋 弧 焊 等 , 按 操 作 手法 又 可 分 为 对 接 平 焊 、对 接 立 焊 、 角 焊 、环 焊 等 等 。本 层 次 是 一 体 化 教 学 中 的 重 中 之 重 ,课 时 量 应 在 4 0 0 节左 右 。 第 三 层 次 是 焊 接 综 合 实 践 。 这 一 阶 段 是焊 接 专 业 课 教 学 的归 纳 总 结 阶 段 , 是 最 后 的环 节 , 也 是考 察 一 个 学 生 能 否 适 应 企 业 要 求 的 关键 环 节 。这 一 环节 的教 学 目标 是 : 使 学 生在 掌握 各 项 专 项 焊 接 技 能 的基 础 上 , 掌 握各 项专 项焊 接 之 间 的联 系 。这 阶 段 的 教 学 内容 不要 求 像 第 二 层 次 那 样 有 深 度 , 但 要 求 具 有全 面性 和 系 统 性 。具 体 的 教 学 内容 一般 是让 学生 独 立 完 成 一 个 具 有 实 用 性 物 件 。 通 过 学 生 实 践操 作 ,使 学 生 明确 各 种 焊 接 技 术 之 间 是 如 何相 互联 系 ,相 互 配 合 的 。这 一 阶 段 的 最 重要 的教 学 原 则 是 : 以学 生 的 独 立操 作 为 主 ,教 师 只起辅 导 、解 疑 的作 用 。
教研训一体化心得体会(通用9篇)
教研训一体化心得体会教研训一体化心得体会(通用9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研训一体化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研训一体化心得体会篇1月11日,我有幸跟随滑县小语小数工作坊团队走近河师大,参加了为期三天的20xx滑县“研训赛”一体化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团队高级研修班的培训。
回顾这些点点滴滴,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家讲座、又有讨论互动。
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引领,为即将开展的“研训赛一体化”工作坊组建指明了方向。
来自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刘莉莉主任带来的《“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校本研修策略》的讲座,为我们剖析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的校本策略;南京市栖霞区发展中心周荣婷老师的《寻“真”问题做“真”研究求“真”发展》,深入浅出为我们解读了主题课例式研训的基本模式;深受学员们喜欢的刘萍萍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课堂观察》的报告,刘老师从传统听评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听课无准备化、评课漫说化等7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校本研修听评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指出在未来工作坊教研管理中自如应对解决这些难题;商丘师范学院的王启明教授以《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探路径,促发展》为主题,通过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几张像电路图一样的表格,给我们理清了滑县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思路;濮阳教研员韩素净老师带来的《把握习作特点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让我们对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从有了更清晰认识,还针对习作教学做了系统的引导和解析。
三天时间,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我们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和我们即将组建的“研训赛一体化”有着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
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近年来,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该模式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探索与研究,以及相关成果展示。
一、探索与研究概述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探索与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通过研究和调研,设计出一系列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活动,使幼儿在兴趣、好奇心的推动下积极参与学习。
2. 学习环境的优化:教师通过对幼儿园环境的重新规划,使得教室充满了美好与温馨。
例如装扮教室、制作多种元素的环境物品等,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而富有体验感的学习空间。
3. 手工制作活动的创新:不给予模板,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手工艺品,既增强了幼儿的创造力,也能使幼儿体验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二、具体事例1. 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与幼儿关心的话题结合,例如在大热天气下,通过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了解水汽化的原理,孩子们兴趣盎然,一时半会儿都不愿离开。
这些互动体验的相互结合,让孩子们对探究科学问题更加主动。
2. 拓宽知识面教师可以在内部教育教学资源库选取适合的课程,如音乐、美术、科学、常识、英语等多种课程,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拓宽视野、学习新知识,丰富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成为这种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国庆主题手工活动为了庆祝国庆、增强幼儿自主性,不依赖模板,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想象创作自己的“国旗”。
学习创造力、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等多种能力。
三、成果展示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孩子们的受益不仅体现了在课程上而且在思考上,许多幼儿表现出自信、探究精神和创造力的增强。
更为体现是在家园互动的反馈,家长们对于孩子表现的自信和能力的变化是明显的,使家长与教师合作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基于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探索与研究,该模式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发展与反思。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探究
4/ 教育 誉 磐 6江苏
技 能相关 的必备专业知识 。 () 4 专业教材体现校本化 , “ 、 做合一 ” 将 教 学、 融人教
材。 社会 、 企业需要什么 , 教师就教什 么。 理论知识做 到删
育发 展 的必 然要求 。也是 理论和 实践一体 化教 学 的灵 魂 。建设高标准专业教 师队伍 , 以从 以下几个方 面着 可
3 究性强 , . 研 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 的课程 。
经验告诉我们 , 电、 控 、 机 数 电工 、 汽修 、 计算机 等专 业 中相 关 的核 心课程 , 它们往往 是理论 抽象 、 技术要 求
( ) 照突出应 用性 、 3按 实践性 的培养要 求 , 实用 、 以“ 够用 、 用” 会 为准则 , 对基础课和专业课 的教学 内容作整
手:
繁就简 , 通俗易懂 ; 实践技能要 便于操作 , 实用性高 。
4多元 化的教学方 法 .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很多 。 与理 论和实践一体化 教学
() 1 制订 有长远 意义 的专业教 师培 养计划 , 订师 制
资队伍建设方案 , 确保师资 队伍建设 的活 力和张力。
() 2 激励 专业教师 到企业 进行 实践 锻炼 , 使他 们对
实一体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要有与专业 和规模相统一 的教材 。 这种教
材必须摒弃 旧的专业教学课程方 案 , 根据教学 目标和任 务, 将各个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 练项 目, 有步骤 、 按计划 依据项 目开展技能训练 。编制项 目化 的专业教材 , 应特 别关注 以下几个方 面 : ( ) 目化的专业教材要充分 体现“ 1项 以项 目为 引导 、 以任务为驱动” 的职教新课程理念 。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和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此,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开展“研训教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围绕研训教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研训教一体化”是指将教师的个体学习、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专业发展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科研究能力。
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学研究机构和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该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推进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教师能够有效整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掌握当前教学法的最佳实践,使得教学活动更为针对性和高效率。
其次,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的要求。
在实施“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时,教育系统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研究性学习氛围。
创建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如科研课题讨论会、教师公开课、教材研讨等,以提升教师的课程知识、教育研究及教育管理知识等。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经常性地讨论,共同探讨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2. 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
通过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专业技能要求,确定适当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使教师能够透彻了解新领域和前沿技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执行能力。
3. 注重实践环节。
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建立起与理论体系相衔接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反思、审视、总结,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
4. 实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建议教师编制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小组以及在线支持等形式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是现代社会教育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对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实践和探索是中国各个教育机构的研究实践内容。
文章通过对教研科研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如何有机结合两者的方法,通过教师层面,以及塑造良好科研教研氛围等方面,对一体化的实践探究做了分析。
一、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内涵所谓教研科研一体化,简单地说,就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把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研作为载体,以科研课题为任务,让教研带动科研的发展,让科研促进教研的进步,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综合提高。
二、如何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1.教师层面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首先,教研可以作为科研的基地,为科研提供充足的原料,因为很多科研的项目都是来自教育实践的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发现一些科研的项目。
如果离开了教研工作,科研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是无法进行的。
相对的,任何实践都必须依托理论的指导,如果失去了理论的指导,就必将出现盲目性以及空洞性,教研工作也是如此。
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很艰巨的,需要在基层活动中,吸取经验,获得一些感受,然后才能从事科研活动。
比如,在讲解课程中,教师就应该学习如何将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相对轻松地实现教科研的一体化。
如果在评课时,教研员和科研员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协调,以科研的高度来寻找教育事业中的不足之处,依托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根本上去解决当今教育体制中的一些漏洞,积极研究改善的方法,帮助教师分析,并对一些教学技术水平较差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使其综合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2.完善科研、教研制度,形成良好气氛。
首先,实行草根科研,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是当今科研教育中比较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以往有很多教科研员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难度较大的项目上,最后由于难度较大,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可以将着力点放在基层,重视一些小的科研项目,从小课题入手,改变过去只重视名气而远离教学实际的做法,重点强化科研和教学的实际结合效果,只要取得了成效,就是好的科研项目。
简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新模式
简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新模式18;双●p'厥DUCATIoNRESEARCH简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新模式■曹少华教师发展是建设新课程的基础,而教师教育则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工作日显重要,教师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工作新机制,已成为时代的一个紧迫课程.一,教师教育现状的基本分析教师教育可大致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阶段.相对而言,教师的职前教育比较单一和规范.教师的职后教育比较复杂而漫长,它包括入职培训,学历进修,在职的各类培训等继续教育形式.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投入保障,教师的职后教育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目前,绝大多数市(县,区)级的教师教育与发展工作是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部门,电大等多个机构分担,"研"和"训"是相互分离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承担小学教师的学历进修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等工作.但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逐渐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能面临着转轨——将逐步实现教师培训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从以学历进修为主向以非学历进修提高为主等方面的转变. 从而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培训机构)现有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显得难以适应.表现在: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领衔人或骨干教师;②教学设施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难以支持具有现代特征的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活动;③教员远离教学一线.对新课程的实施现状了解,研究不多,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④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以通识类为主,方式以传授为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动意义不大.因此."目前,全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总体看起来比较薄弱.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②县级教研室主要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新课程教材教法研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等工作.客观地说,教研室集中了本地区相当多的优秀教师,县研究学科比较齐全.专业指导能力较强.所以,虽然教研室没有培训教师的职能,但践活动.这些活动是增长教师才干的广阔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师生朝夕相处,既可以培养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尚品德.也可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三要倡导经验反思.反思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能力是需要个体在反思中培养和提升的.反思性实践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2007年第12期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山东教育}}}版社,2001 『3]韩庆祥.能力本位.中嗣发展出版社,1999『4]刘晋伦.能力与能力培养.山东教育fn版l丰十,2001 『5]王旭玲.张静.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发展新战略.光明口报.2006--01—09[6]韩向前.应当重视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研究——国外关于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研究述略.教育研究,1987(10)(顾锐萍,南京晓庄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10017)课改以来,大部分的学科培训都是由各级教研室承担的.但这些培训落脚点主要是在"技术"层面的教材教法培训,与"理论指导","理念浸润"之间还有较大的距离.同时,电教部门,县级电大等也承担着教师的相关专业培训任务,教育局人事部门则承担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与考核,校长培训等工作.以上这些机构多重设置,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缺乏协调的现状,带来了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的重复和任务的重叠,给基层学校和教师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必须加以改革.针对现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于2002年3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电教,教研,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在教育部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整合县级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并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如河北省的"望都模式","海港区模式"等.各种模式的核心基本一致,即整合当地的教育研究和培训机构,建立了集培训,科研,教研,电教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新型教师教育机构,最大化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了"培训,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等综合功能.由此看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建设"研训合一"的教育研训机构势在必行.二,"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思想的理论思考从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来看."研训一体化"是符合终身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隐知识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这些理念也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提供了方向和方式的指导.1.终身教育思想为教师继续教育奠基.终身教育思想古已有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国际上盛行.1975年,英国的詹姆士?波特在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师资培训三段法"的设想.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教师的个人教育(个人所受的中等及高等教育),教师的初步训练(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以及终身教育,后者是前两个环节的补充和继续,它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1999 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提出了"201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宏伟目标.这表明,我国已经把构建终JIANGSUEOUCATIoN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2.现代学习理论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意义建构"行为.它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满载了他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验和个体见解,因而具有利用既有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常常被运用于学习活动中.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也很适用.它强调的"情景创设","协作与对话","意义建构"等环节.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指明了方向.内隐知识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内隐"和"外显"两种性质不同的教育知识体系.对教师而言."内隐知识"是指影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而又未被教师所察觉的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生活,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自我解释.是教师自己的行动理论,具有"不证自明"的合理性.教师的"外显知识"是通过对可编码的知识学习而获得的.这种知识的逻辑性及清晰性都比内隐知识强得多,但它们如果不能与教师的内隐知识结合,不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那么就很难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师培训难以奏效的症结也就在这里.3."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基本思想.应该看到.当前的教师培训基本沿袭了教师职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忽视了教师的既有经验和主体地位.因而,尽管传授的理念很新,呈现的信息丰富.但受训教师只是把它们当作"概念"储存起来,不能促进内化并付诸行动."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立足于教育和教师的实际.基于经验与问题之上进行理论学习与探究, 提升教师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因而,它既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又能把教师在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提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层面.它将"研"和"训"合二为一——"研" 的重点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基于问题的理性思考."训"的重点是指导教师把握新课程和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理论,策略与方法等.这种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自上而下,单向传授,漠视教师的既有经验和主体地位的传统师训方式,广泛采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参与式","沙龙式","菜单2007年第12期19uU'—;A-_UNf'ESEAf'【jH式"等多元,互动的研训方式,强化"情景创设","协作与对话","意义建构"等环节.改变了"外显知识" 的输入形态,激活教师个体的自主意识和反思意识, 从而加强与内隐知识的联系,并通过对内隐知识的改造,优化了教师的主体认识和行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对研训机构及研训者都提出了从理念到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崭新要求,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三,"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工作目标与推进策略有效推进"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必须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整合现有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资源,形成"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工作网络,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新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研究的课题与工作目标.实施"研训一体化"需要研究以下课题并实现以下目标:1.研究并解决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等机构的有效整合问题,探索"研训一体化"机构的建设机制与运作策略,实现增强教育合力,提升培训效能的目标.2.研究并解决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分层研训问题,实现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3.研究并解决"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的建设问题.实现"以点带面",推进校本"研训一体化"的目标.4.研究并解决"研训一体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利用问题.实现建设支持教师教育的信息资源库和网络交流平台的目标.5.研究并解决"研训一体化"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建设问题,实现建构多元的,开放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f二1推进策略."研训一体化"是个新课题.需本着优化组合,整合资源,以点带面,注重效果的原则,科学规划,积极实践.主要推进策略是:1.资源优势最大化策略."研训一体化"的价值在于"研"与"训"的有机结合及其功能的最大发挥. 我们将以新设立的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为载体,进行"研"与"训"的相关机构及资源的整合,逐步健全相关制度,实现"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运作.,,2.中心引领策略.市研训中心是全市"研训一体化"工作的引领者,将通过中心自身的"研训一体化" 活动加强对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研训,并以此引2007年第12期领全市学校的校本化的"研训一体化"工作,促进全市教师教育工作面貌的改变.3.以点带面策略.针对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将通过建立"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整合起来,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训制度并开展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提高学校的新课程校本化建设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点带面,分步分层推进全市的"研训一体化"工作.4.问题引领策略.问题是研训的载体.增强问题意识是教师发展的基础."研训一体化"将着力引导教师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提炼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提升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专题引领策略.专题研讨,是寻求解决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寻求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教师认识问题的深刻性和系统性.6.工作室引领策略.名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建立"工作室"研训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提高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辐射能力,引领更多教师的学习和发展.7.激励性评价策略.新课程倡导多元的激励性评价,教师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在坚持必要的研训制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研训员,学校和广大教师投身于"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我市教研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学习和调研活动,并根据实际拟定了我市"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实施方案. 日前.课题"'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已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经市编委批准,金坛市教师进修学校,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及教育局电教装备中心的电教部整合为一个新机构"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我市的研训一体化工作将从此拉开序幕.我们将按计划在"市级"和"校本"两个层面上开展"研训一体"的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 我们将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和理性分析,为进一步推进"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经验和范式,逐步发展为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新模式.注释:①②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J3号(曹少华,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特级教师.213200)。
《教研训一体化的县域实践创新》小学教学研究教学论文
教研训一体化的县域实践创新《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要做到教研、科研和培训“三位一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教育科研作为教育发展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从机构设置来看,**教学研究室负责区域教研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室负责区域教育科研工作,**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区域培训工作,三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其是,相互之间很少联系;从教研、科研、培训的功能来看,教学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备课、如何听课、如何设计作业、如何进行考试评价等内容,教育科研主要关注课题研究,教师培训主要关注如何培训教师。
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三者相互割裂,造成了重复劳动,增加了一线教师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教师专业成长。
进入新时代,深化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教育科研统领下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三者的有机融合。
一、教研训一体化的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和着力点(一)教研训一体化的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今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区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所谓教研训一体化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教研为载体,科研课题和教师培训为抓手,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以培训促研究,从而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提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张“教研即科研,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引导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开展研究,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深化教学研究,提升教研品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教研训一体化的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着力点1.指向实践需求教育科研要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实践需求。
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才有生命力,而且扎得越深,生命力越强。
我们判断教育科研的有效性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是否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教研训一体化是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
教研训一体化是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教研训一体化是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
“教”即教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理念的根本途径;“研”即校本教研,是创办学校特色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训”即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建立高效共享的备课方式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挖掘教材、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它使教师分工协作,集体交流,实现了智慧共享。
集体备课采取“独自备课、相互启迪、个人修改、反思提升”的模式:教师先个别独自备课;活动中,中心发言人发言完毕,其他教师进行点评,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评议,相互启迪,相互借鉴;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执教班级的特点、基础水平和执教者的不同风格,创造性地修改教案,组织教学。
他人成功的经验、新颖的点子都可以拿来所用,但要注意因地制宜,凸显个性,在备课过程中留下自己思维的痕迹,书写教学札记;课后要加强课堂中的闪光点、失败处、二次教学建议的记载。
二、以教学反思为手段,实现自我评价和自主提高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随时记下教学中的教育机智、教学感悟,弥补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也可以为今后的经验总结、教学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
实践中,先针对教科室提供的案例写出评析;再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案例进行评析、反思。
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从上网、读报刊查资料开始,模仿着半写半抄案例,进而发展到能够自觉地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根据“教学事件”“教学问题”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故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学会用教育理论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矫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三、以课例研究为契机,落实同伴互助对教师来说,课堂是立足之根本,改进和促进自己的发展必须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
教研训一体化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我校决定开展教研训一体化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构建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科研为引领的综合性培训体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增强教师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3. 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推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课程改革与实施策略、教育教学科研方法等。
2. 教学观摩与研讨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
3. 教学基本功培训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4. 教育教学科研培训邀请教育教学科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5. 教师工作坊组织教师参加工作坊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6. 教师论坛定期举办教师论坛,邀请教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研训一体化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 组织实施(1)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讲座并做好笔记;(2)教学观摩与研讨: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观摩活动,观摩结束后开展教学研讨;(3)教学基本功培训: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4)教育教学科研培训:邀请教育教学科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5)教师工作坊:组织教师参加工作坊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6)教师论坛:定期举办教师论坛,邀请教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都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实施策略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内涵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是指将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在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实现共同成长。
4.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体系(1)制定一体化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
(2)设立一体化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一体化管理工作。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
(2)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创设一体化教学环境(1)优化课程设置: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搭建实践平台(1)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旨在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其内涵、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具体来说,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是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要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环节,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 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应关注学科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3.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
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5. 加强教学反思: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晰,导致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
2. 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
研训一体化制度
研训一体化制度一、立足学校实际,建立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培训模式。
二、要做到五位一体:学习、反思、教研、培训、践行一体化。
三、要做到五结合:采取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自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办法。
四、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确保培训、教研的实效性。
1、同伴互助。
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与力量,以互动、交流、合作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2、专业引领。
聘请有关专家深入到一线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实施培训和教研指导。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让教师体会到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的理念。
4、反思型培训。
参训教师在活动中通过对自己以往熟悉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5、结对共享,教学研讨。
针对典型问题进行教法研讨、集思广益。
6、建立校本信息网络教研平台。
使校园网成为学校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的资源平台。
一、注重学习的全体性。
全体教师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更新知识,充实自己。
二、注重学习的实用性。
要利用专业书籍、报刊、网络、课例等学习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
三、注重学习的实效性,要做好学习笔记,学以致用,注重效果。
四、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每周每学科举行观摩研讨课和案例研讨,在导师课活动中让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和课改实验中的事例、体会、经验、教训和感想等,进行自我反思,并与同伴交流,以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习、反思与实践。
六、业务学习中教师要做好详细记录,教学检查时进行检查,并将其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一、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搞好“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要做一节公开课,搞一次讲座,辅导一个教师,设计一节校本教案,写一篇反思性教学论文。
二、聘请专职教研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和教学指导,以提供专业咨询。
三、开展学术报告会,每学期聘请教育专家做专场学术报告。
四、举行现场教学观摩(每学期一次)。
课题驱动研训——小学英语学科的教科研训一体化实践
课题驱动研训——小学英语学科的教科研训一体化实践戴燕(江苏省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215400)摘要:教研、科研和培训环节的脱节,制约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课题的驱动和引领是有效勾连教科研训的手段。
它引导教师从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到研究者、实践者,再到改进者,最终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升,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培训得以真实有效展,最终提升了教育质量。
关键词:课题驱动教科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质量教师要从“新手型”逐步过渡到“成长型”,再到“成熟型”“专家型”,离不开无数次的教科研训活动。
但教科训在很多学教育部门是分开的。
教科训各自为政,有些地方看似整合,却各有各的工作思路,平行运作,缺乏真正的交叉融合,导致研训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通过有效的媒介,促使“研”“训”有效融合,训工作实效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可开展课式教科研训一体化实践,助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课题从何而来?——从发现的问题中提取从2015年起,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每年9月初对我市16所初中学校的初一年级所有班级进行入学前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的学业成绩监测。
由于还未正式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果其实是对小学阶段教学质量的反馈。
我市小学英语成绩连续三年低于大水平。
其中,“阅读”指标的差距最为明显&以2016级初一新生成绩为例,我们分了学生在阅读这一项上的指标:词汇理解题低于苏州大市1.3分,文段理解题低于苏州大市2分,阅读表达于苏州大市6.6分。
这一结果我市小学语阅读教学在问,教师在学生阅读力方面彳得不够&果,我们在跟踪调研时重点关注阅读教学情况,发现存在以:其一,偏重语言点的讲授和训练。
对25所学校80节阅读课的调研发现,85%的课堂存在过度讲练的现象&教学步骤大致是:生词先学,扫清障碍一文本阅读,问答理解一文本翻译,讲解知识一机械跟读,文本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02期
]
教改路上
摘要:通过整合、完善县教师进修学校中教研室、教科所、师训部、电教馆的职能和资源,实现县域内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要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必须厘清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中找到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的路径,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科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效能的最佳方式
基于发展需要,为了解决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之间彼此脱节、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近几年,我们进行了“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效能也称教师有效教学,指学校能够在特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观念,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以教师为主体、以班级教学活动为基础,发挥组织资源环境等在促进教学活动上的积极影响力,以实现或超越学校预期教育目标的能力。
教学效能不仅反映在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上,也表现为教师个人的教学观念、基本素养、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行为等。
教学研究按层级分类,可分为校本教研、片教研和区域教研;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课程价值传播、教育理论学习、教材结构解读、教学内容研究、课堂形式探讨、教学手段选择和学情调查分析等;按路径分
类,可分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从本质上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是探究课堂教学转型的研究,是教师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从技术熟练者角色转型为反思性实践家角色的过程,也是通过行动研究形成每个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
通过教学研究,使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课程价值,深度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理性分析学生情况,有效选择教学方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效能。
要提高教学效能,教学研究必须摒弃目前县域教研普遍存在的三大弊端:一是形式主义的公开课教学,二是个人主义的控制式评价,三是没有内在逻辑关系的
碎片化教研。
二、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学研究品位的最佳路径
教育科研研究的是规律,教学研究运用的是规律,教学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科研应围绕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重点课题,通过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推动教学研究难点问题的解决。
按照研究范围,教育科研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
研究和微观研究。
显然,县域教育科研应该定位于微
观研究,它是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宏观要求,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围绕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解剖教学问题、转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思想与提升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与过程,它是教学研究的高级形态。
14
教改路上
因此,县域教育科研应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然后分清问题类别、确定研究主题,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形式多样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为依托,通过行动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用以推动类似问题的解决,发挥教育科研的辐射作用。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学研究质量的良好路径,需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对照具体的教学研究行为,在研究过程中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活化为教学行为、深化为教学品质、内化为教学智慧,使教学研究成为高品位、高品质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而“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师培训应当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的专业发展,小到集体备课活动和校本研究,大到课题研究和专题培训,都能起到培训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
首先,教学研究是基于教学活动的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的行动研究。
区域组织教研活动时,要根据本区域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学科教师队伍的构成,以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拥有程度为基本标准,对教师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其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的需求,根据补偿原则,确定教研主题,分类教研,分别指导,全面提高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其次,作为区域教学研究的高级形态,教育科研能够使教师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效提升理论素养,拓宽教育视野;教育科研能够使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和总结,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更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途径。
再次,相对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这些根植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草根式常态培训、专项培训,通常由国培、省培和市培项目组成,由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以短期集中研修和远程学习为主要培训方式,有明确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或是为了普及全体教师某方面知识,或是为了完善某类教师某方面知识,或是为了促进某类教师的整体提升。
这类培训在进行时,事前要了解教师需求,按照教师的需求设计安排培训活动,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信息技术是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成为学习对象与学习手段,而且也在不断地冲击传统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
信息技术在变革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变革教师教的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这种基于网络的技术进步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为教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使教学研究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抽象变为具体、从粗放走向集约,丰富了教学研究形式,提高了教学研究效率,增强了教学研究效果。
其次,信息技术为教育科研提供技术保障,信息技术改造和更新了传统的研究方式,可以更高水准、更为有效地提取、存储、分析和检索信息;信息技术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教育科研提供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科研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教育科研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越来越倚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育科研活动实施的路径和形态,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提供方式。
再次,信息技术为教师培训提供新型平台,信息技术改变了过去专题报告式的单一的培训方式,使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容量、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教师培训新式平台。
从我县的实践可看出,只有通过四位一体功能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教科研训的一体化,才能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15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