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是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的内容,该框内容先让学生体味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
然后对亲子关系中不和谐的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亲子沟通,学会处理和化解心理沟通中的“爱的冲突”,然后通过学生把学校教育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父母与子女都学习换位思考,掌握沟通、交流的方法,拥有化解冲突的小锦囊。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在的中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是爷爷奶奶的掌中宝,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在与人交往时,习惯于只考虑自己,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不会为他人考虑。
更为严重的是,在学生的思想观念里,自己就是父母的一切,应该享有一切特权,在父母长期默默地保护下,孩子变得自私,冷漠。
为了与同学攀比,不顾一切地向父母索取,稍有不顺就威胁、叛离家庭。
长期无法与父母真正地沟通,造成有的学生心理偏差,逃避现实,导致与社会格格不入。
因此,加强学生与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迫在眉睫。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培养的重点”的宗旨,本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或有效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3、知识目标:体会亲情的温暖,了解“爱的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掌握化解冲突的办法,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沟通传递爱教学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五、板书设计:7.2 爱在家人间(一)体味亲情(二)与父母产生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三)如何化解“爱的冲突”?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视频唉,同学们,family这个单词怎么读呢?上节课讲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教案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知识目标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能力目标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表达了游子什么样的情感?2.播放视频——《我对妈妈的情感变化》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1.割舍不断的情感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画面一: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提示: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2.亲情碰撞(教材P77)设计意图:通过亲情碰撞活动,让学生了解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亲情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深入体会亲情的存在。
(1)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在课外与家人按要求共同完成“亲情三碰”活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2)展示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对记录结果进行展示与分享。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教材P78)设计意图: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优秀教学案例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1.家庭沟通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家庭中有效地与父母、兄弟姐妹沟通,分享彼此的心声。
2.家庭矛盾的解决:探讨如何用所学知识和法治思维解决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和谐。
3.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孝敬父母,关爱家人。
(四)总结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家庭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家庭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家人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
4.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家庭亲情,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多样性。
2.创设家庭生活情境,如一起用餐、节日庆祝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责任。
3.通过讲述真实感人的家庭故事,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思考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团队共赢
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家庭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共同成长。
4.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实现教学相长。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法治观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紧扣教材,系统地传授家庭相关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_第七课第二框题《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课题:爱在家人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理解《家的意味》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亲情亲情的温暖,感悟亲情的珍贵,学会和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
课程标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让爱住我家:体味亲情”,体会父母抚养我们付出的辛劳,珍惜与父母间的亲情。
认识到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梳理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通过“亲情变奏曲:爱的冲突”,知道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理解亲子冲突的原因。
明白亲子冲突需要通过双方的互动沟通来实现。
3.通过“亲情圆舞曲:沟通传递爱”,正确对待亲子间的“碰撞”,学会运用沟通的技能和智慧有效沟通,学会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难点: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危害教学方法:启发式、体验参与等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让爱住我家欣赏由学生家庭亲情照片制作的短视频,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师: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第二框体《爱在家人间》。
(二)体味亲情观看视频,1.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2.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哪些与家人间记忆深刻的事?学生回答。
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就是亲情之爱。
亲情的表现不同但是亲情依然存在。
过渡:我们的同龄人朵朵遇到了她的烦恼。
展示材料,朵朵的烦恼:随着计划生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两年前,妈妈给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
从此,小弟弟成了家庭的重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弟弟转。
朵朵认为家人们都不爱她了,整天闷闷不乐。
请问:1.朵朵的家人真的不爱她了吗?2.亲爱同学们,你能开导一下朵朵同学吗?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回答。
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初中的朵朵和父母间的碰撞也增多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和亲情展开。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进一步感受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3.情感分享引导:准备情感分享的引导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家庭故事。
4.角色扮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包括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述家庭关系、家庭和谐以及如何在家人间表达爱。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在家庭中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对家庭关系产生矛盾,对家人的关爱存在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理解家人的关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表达爱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校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矛盾,理解家人的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家人的关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表演。
4.准备情感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庭关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感教育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关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家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表达爱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
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促进家校合作。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在家人间》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爱在家人间”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中第二框的内容。
第七课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学生和家人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在本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家的意味”探讨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味亲情、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增进与家人的感情,也为学习下一框“让家更美好”做好铺垫。
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地位比较重要。
而且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家人产生冲突。
通过本框的学习,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亲近家人,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有着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他们自身心理特点的变化和亲子之间的差异,容易导致亲子之间发生碰撞和冲突,处理地好,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情感,影响家庭的和睦,容易让孩子忽略家庭中的亲情甚至否认亲情的存在。
所以现阶段有必要让孩子明白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自己的努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亲情的表现不同,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爱、发现爱,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难点: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七年级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容易忽略亲人的关爱,加上又处于青春期,对于父母的关爱,反而觉得很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教材中,《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感受亲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可能对家人的付出和关爱有所忽视,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家人,学会关爱家人,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3.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2.难点:引导学生处理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增强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3.情境体验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家庭的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3.课堂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亲情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亲情之爱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亲情的力量,学会如何去爱家人。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去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对家人有深厚的感情,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家人的爱。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也能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家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由于亲情之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去感受,理解这份爱。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用言语,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之间的爱。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亲情之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
4.情感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通过“家人中你最爱谁”的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家人之间有爱、有亲情。
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家人亲情、父母之爱。
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已经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最不被重视和珍惜。
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重新体味亲情,进而引出正文的学习。
本框共安排三目内容。
第一目“体味亲情”。
这一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首先,对家庭中亲情之爱进行分析。
其次,亲情之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都不可以否认亲情的存在。
最后,家庭结构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发生变化,但是家中的亲情仍然在。
其一,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引发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列举的形式,阐述了亲情之爱: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等。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关联,形成了家人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
其二,运用“探究与分享”亲情碰撞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温情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尽管有时亲情表现得很平常,亲人之间爱的表达有不同的方式,尤其会有冲突和碰撞发生,但是正因为爱才会碰撞,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碰撞的发生就否认亲情的存在。
以上两部分内容蕴含辩证的思想内涵,对于亲情之爱,教会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亲情的表达也是如此。
即使表达的方式不容易被接受,如果是以爱为出发点的,就值得我们珍惜。
表达方式可以调整,是亲子双方的调整,所以初中学生也有责任和义务,为亲子沟通的顺畅,爱的更好表达付出努力。
其三,通过“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这一“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变故,家庭结构会因之改变,但家中的亲情仍在。
《爱在家人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爱在家人间》优教教案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

爱在家人间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中的内容,包括体味亲情、爱的碰撞以及沟通传递爱,本课主要引领学生处理好与家人发生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矛盾。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生转化为初中生的角色,由于青春期的逐渐到来,学生的特殊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他们一方面想要得到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管教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与父母多沟通,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亲子矛盾的危害,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以及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与矛盾,增强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父母的苦衷,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顺父母与长辈。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2)难点:如何理解父母的苦心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一则课前小调查来导入,提问:同学们是否在家与父母吵过架?某青少年研究所曾对1600多名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1514份有效回收问卷中,有45.8%的学生承认自己与父母或家长吵过架或打过架,15.8%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与父母发生了两次到5次摩擦,11.8%的学生与父母吵架达5次以上。
爱在家人间弥漫,但爱的碰撞也时有发生。
(二)讲授新课1、播放《小别离》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
视频中亲子冲突主要体现在:个人隐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交友问题……提问:这样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2、与父母有了碰撞,就必须要沟通,因此我们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技巧: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3、爱的寄语: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爱在家人间 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教学难点:爱需要呵护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分析领悟。
探究: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通常怎样表达这种情感?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一)割舍不断的情感活动一:阅读与思考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设问: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引导: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说明: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
(二)不论什么情况,亲情仍陪伴左右活动二:阅读感悟(教材P78)思考: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他们的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这种情感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优质教案

《爱在家人间》一、教材分析本次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题,课题是《爱在家人间》。
本课时首先通过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之爱,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其次,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说明家人之间爱的表达形式虽然各不相同,却不可否认其存在。
再者,结合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与家人之间产生冲突,既有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矛盾的原因,又有代际之间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原因。
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中亲情与亲子冲突的认识,起到‚承上‛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构建和谐家庭内容作铺垫,起到‚启下‛作用。
所以,《爱在家人间》在本课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学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现实却恰恰相反,父母与初中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同时,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他们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本课时就是针对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与父母沟通交往,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从而健康成长。
三、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的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学会如何与家人相处,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家人的感情较深,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琐事与家人发生矛盾。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家人的能力,提高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更加珍惜家人,积极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与家人有效沟通、增进理解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家庭场景,让学生模拟家人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能力。
2.案例分析:分析家庭矛盾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分享与家人相处的经验。
4.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处理家庭矛盾等方面的PPT。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小组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以便于课堂上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爱的表现。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
7.2 爱在家人间 课件(1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B.家庭结构发生改变之后,家中的亲情就不存在了
C.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
润滑剂
D.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说明亲情已经消失
3.下列有关亲情之爱,认识正确的有 ( C) ①人们内心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亲情之爱;
②每个家庭亲情之爱的表现是不同的;
③亲情之爱就应是热烈的,感觉不到的亲情是不存在
接纳和理解父母
接纳和理解: 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
含的爱。 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
们的爱。
做一顿饭 洗一次衣服 写一封信 唱一首歌
说一句我爱你
捶背
洗头
一个惊喜
拍一次闺蜜照 来一次约会 一个爱的抱抱 讲个睡前故事
从中抽选一项向家人表白的方式,勇敢的去表白!
课堂小结
1. 体味亲情
①亲情的含义与来源 ②如何面对不同形式的亲情
爱
在 家
2.爱的碰撞
①亲子冲突的原因 ②亲互动沟通的技巧和 3.沟通传递爱 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的润滑剂。
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③接纳和理解父母
随堂练习
(单选题)1、滂沱大雨下,一位父亲淋得浑身湿透, 但伞却依然在儿子头上,该照片被网友捕捉并发布在 社交媒体上,短短13小时获得了30万的点赞量,这说
的;
④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家庭中同样有亲情之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进人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 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 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 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爱在家人间》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爱在家人间》福州第十四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兰巧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2、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3、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二)能力目标通过同学们分享童年的故事,体验亲情;并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和抚育,体味亲情。
学会和父女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感受爱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亲情,理解爱的碰撞,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在沟通中传递爱(二)教学难点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与家人一起营造温暖的家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班级同学与家人的照片集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看这组照片,看到自己和家人照片时,你们想起了什么?内心什么感受?学生:老师:同学们刚才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看到照片时,大家的脑海里会涌现出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这就是我们对家人的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之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爱在家人间》【板书】1、体味亲情(二)讲授新课一、体味亲情环节一:播放《小别离》片段老师:刚才我们说,家人之间怀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情感,家人之间具有亲情之爱,那每个家庭对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小别离》学生:老师:通过我们的经验体验和观看视频,我们了解到每个家庭具有不一样的风格,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家庭温馨和睦、有的家庭自然随和、内敛深沉、幽默风趣等。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的家庭会随着我们的成长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许有人离开,也或许有新成员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会发生改变,但家中的亲情仍在【板书】1、正确体味亲情P76-78(3点)1(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就是亲情之爱1(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1(3)家庭结构的改变,家中的亲情仍在二、爱的碰撞环节二:故事汇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花三分钟时间写下自己和家人间的一件不愉快的事,不署名学生:老师:现在我们把自己的故事进行交换,我们一起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和父母的碰撞多了?2、这样的碰撞是我们想要的家的感觉吗?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建立起自己想要的家的感觉呢?学生:老师: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更加独立,希望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我们的生活,但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之间对问题的理解、感受又存在差异,所以亲子冲突就在所难免而我们之间爱的碰撞之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不同,是因为差异。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识框架。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培养和强化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环节八、放松心情,书写亲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导我们写出对家人的爱写出温暖,(展示或者等待下课)
板书设计:
个
体味亲情之爱割舍不断;表现各不相同
爱的碰撞产生原因独立与依赖共存(逆反心理)
审视、质疑、挑战
代沟
沟通技巧
如何处理处理亲子冲突接纳、理解
换位思考
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反思:。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框爱在家人间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作业的布置,我选择了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题目,希望能够通过作业的完成,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但是,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作业题目设计得不够明确。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亲情之爱的概念与重要性:亲情之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是生活中最自然、最纯粹的情感纽带。亲情之爱对于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②表达对家人的爱的方法:通过语言、行动、礼物、服务和质量时间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③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技巧:掌握与家人沟通、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技巧,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理解家人之间的爱;2. 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3. 掌握与家人相处的方法;4. 承担家庭责任。
难点:1. 深刻理解亲情的重要性;2.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3. 实际运用与家人相处的方法;4. 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解决办法:1.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理解亲情的重要性;2. 利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与家人相处的方法;4.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逐步培养承担家庭责任的习惯。
- 《家庭与亲情》:一本关于家庭关系和亲情的书籍,深入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 《爱的五种语言》:一本介绍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和接受爱的书籍,包括言语、行动、礼物、服务和质量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
【教材分析】
本框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家人亲情、父母之爱。
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已经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最不被重视和珍惜。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第一目“体味亲情”对家庭中的亲情之爱进行分析,亲情割舍不断;第二目“爱的碰撞”主要分析亲子碰撞产生的原因,即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和依赖心理的矛盾显现,这需要亲子双方共同努力,有效化解冲突;第三目“沟通传递爱”重在寻找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有效改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及学业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逆反心理。
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
知道亲情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认识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领悟和感受家庭中的亲情;
知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
了解亲情形式的变化,明确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爱在家人间
一、体味亲情
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家中的亲情不会改变二、爱的碰撞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三、沟通传递爱
爱是需要呵护的
接纳和理解父母
【作业布置】做课后习题(印成卷子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