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

合集下载

试论微博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意义

试论微博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意义
络传播 的双 向性和交互 性使得传 者与 受 众 的角色随时都在转换 。 传 统媒体是点对 面的传播 ,是一种直线性单 向传播模式 ,

微博 传 播 的特 点
1 、 平 民化 与碎 片化
受众 能被动地接受信息 。 网络 时代 的传
播基奉上是点对点 的传播 , 受众可不受时 空限制 , 与处于网络另一端的人或媒体进 行交流 。 受 众要求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
及 网页等 多种方式发布信息 ,方便快捷。
微博对 于语言组织 的要求也不高 , 是一种 片段化 的表达 。 同时 , 作 为一种 网络媒介 ,
仅 新浪官方 发起 的 “ 闯黄年 1月 2日 2 0时 已经 有
6 1 0 1 5 7 4条转发 及 回复 。 对于微博 上的热 议, 主流媒体纷纷跟进 , 尤以《 新京报 》 的 报道最 为突出 , 不仅给 出了网友和专家的
这样 的低 门槛 同时 也使得传播 主体具 有 多元 化的特点 , 每个人都拥有了发表言论
的权利 。 因此 , 对 于此次 的闯黄灯规定 , 网 民们 可以在微博上 畅所 欲言 ,各抒 己见 : “ 6分的处 罚过 重 ,和红灯 没有 区别 ”,
质疑 , 也给 出了公安部 的解释 , 对整 个事
媒体及新型媒体都应以满足公 民不断增长的信 息需求和表达需求为发展 目标 , 使公 民在媒体 中有 更多的声音和话语 权。 【 关键词 】 微博 公 民参与 公共 决策
在互联 网时代 , 新 媒体 凭借其 自身简
单、 快捷 和方便 的特点 , 打破 了传统新 闻 媒介对舆论 的控制 和对信息 的垄断 , 让社 会公众 有 了更 多 自主发 表言 论 的机会 。 2 0 0 9年 , 微博 的横空 m世 , 让用户更加 充 分地享受 了话语权 。 普通公 民不再需 要通 过社会精英作 为 “ 代言人”在传统大众媒 体上 间接表达意 见, 而是直接参与公 共事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课件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课件
公共决策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影响到公众的生活、权益和社会发展,因此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至关 重要。
公民参与的背景与意义
公民参与是指公众在政府或 组织的决策过程中表达意见 、提出建议和参与决策的行
为。
公民参与的背景在于它体现 了民主、公正和透明的原则 ,能够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 合理性,同时增强公众对决
案例二:城市规划的制定
总结词
公民参与城市规划制定能够提高规划的 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VS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问 卷调查、公众投票、座谈会等方式参与, 提出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 会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制定出更加科学 、合理、符合公众利益的城市规划方案。
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公民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为它能够提高公民对政府 的信任和支持,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
03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实 践案例
案例一:环保政策的制定
总结词
公民参与环保政策制定有助于确保政策符合公众利益,促进环境保护。
详细描述
公民参与环保政策制定包括公众听证会、专家咨询、环保组织代表参与等方式,通过这些渠道,公众可以表达对 环保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了解公众对环保的关注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环保 政策。
01
提升决策的公正性和 合理性
公民参与能够为决策过程注入多元的 信息和观点,减少决策的片面性和不 公正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接受度。
02
强化政府的透明度和 责任性
公民参与能够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 沟通和互动,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 任性,促进政府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03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
公民参与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公共决策的公共性与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的公共性与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的公共性与公民参与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日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参与公共决策要受到公共决策体制、决策渠道、决策法制、决策意识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制约因素,扩大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从而促进公共决策的有效执行。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决策者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并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合理化而进行的决策活动。

其实质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社会价值的重新分配、有效分配、合理分配、公平分配。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公民个人或公民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公共事务、影响和推动包括政治系统中的各种决策的活动和行为。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这是党对“推动什么样的政治参与,怎样推动政治参与”这一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从某种义上讲,对切身利益的密切关注是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最直接的动因。

然而,在现实中,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不是仅有参与的愿望和要求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政治制度,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必须积极寻求对策设计,化解制约因素,以扩大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

一、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实意义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参与有助于公共决策的发现和确认公共决策过程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决策问题的发现和确认,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决策最关键的因素。

保证获取政策问题确认时所必需的充分、准确的信息。

社会公众参与可以改善大多数决策者只能了解到数量有限的信息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传递过程中被“改变”的情况。

具体有两方面的表现:(1)社会公众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最了解情况,传达的信息最全面、最真实;(2)社会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直接与决策者交流,从而为政府或决策者提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

浅议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议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议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摘要:从理论要求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探讨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有利于培育公众参与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经济发展,公民的利益意识得到了激发,越来越多的公民要求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

我国政府也顺应时势,正在逐步推进公众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应当承认,我国当前还存在政府信息透明度低、公众参与机制短缺、参与成本高、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进一步发展。

提出必须从转变传统决策观念、培养公众参与能力、建立有效机制等方面,促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 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和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政府和谐社会公众参与,是指政府及其机构之外的个人或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直接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实必要性(一)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法性政府制定公共政策需要收集足够的信息,才能制定出较科学的公共政策。

现实中政府往往倾向于不考虑公民的意见而制定政策,从而使得政策缺乏科学性。

而公众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给政府带来多方信息,有利于政策决策主体充分考虑和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愿望,使得政府能在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以减少决策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政策的合法性。

(二)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监督决策权的滥用公众参与使政策的制定主体以及被执行主体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以确保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制定符合程序的公共政策,从而避免作为分配资源的公共政策带有暗箱操作的性质。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分析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分析

2019年 第 09 期各界前沿理论— 171 —作者单位:何保东,菏泽市行政学院。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分析何保东摘要:公众参与不仅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也是维系公共秩序、整合社会利益的必然途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政府权力建构了政治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路径分析一、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存在的问题(一)公众参与渠道不够畅通虽然我国宪法、法律、法规赋予了公众参与的权利,并规定了公民进行公众参与的多种途径,但这些制度的实际运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公民利益渠道表达不够畅通。

1.协商制度不完善,导致公众参与不畅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畅通公众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力度不够,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还不完善,以及民主党派自身的政党意识、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尚待提高,导致了公民利益通过政党制度表达不够畅通。

2.我国的信访制度不完善导致公众参与不够畅通。

由于信访制度中信访机关功能定位不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信访职能过于宽泛,导致了信访类案件多但结案率低下,社会大量矛盾仍无法解决,信访立案与结案缺乏明确的标准,信访终结程序还存在随意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公民利益的表达。

(二)传统公众参与渠道资源分配不均1.利益群体力量不均衡。

弱势群体的群体意识严重不足,由于缺乏联系的纽带而处于个体分散和游离状态,导致其利益要求表达不充分,限制了其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力。

中间阶层人数庞大,组成复杂且自我意识虽然相对成熟,但是群体意识却难以形成。

强势群体的群体意识较为成熟,他们不仅明确认识到群体的共同利益,而且有能力利用各种资源,影响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的走向。

2.公众参与机会分配不均等。

由于不同利益群体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公众参与机会的分配不均等,由于强势群体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因而其公众参与空间比较宽裕,拥有较多的影响公共政策的话语权。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中被暂 时搁置 。
20 年 1 1 O7 月 8日, 海磁 浮公 司就 磁 上 悬浮延 长路段 向国 家环 保 总局 递交 环 评 报
告 , 告 同 时 在 网 上 公 示 。 规 划 显 示 , 道 报 轨
中心线离 最近 的居 民小 区 , 足 2 不 5米 , 不符 合 浦东 区政府 及 国 际上对 磁 悬 浮距 离 建 筑
可行 性研 究 协 议 。2 O O 0年 8月 , 家 计 委 国 批 准项 目建 议 书 。2 0 O 1年 3月 1日, 海 上 磁悬 浮 列 车 示 范 运 营 线 工 程 正 式 开 工 。 20 0 6年 4月 2 6日, 过近 两 年 的商业 试 运 经 营 , 悬浮项 目通 过 国家 竣工 验 收 , 为 世 磁 成 界上 第一条投 人商业 运营 的高速磁 浮线 。 20 O 6年 2月 2 2日, 国务 院第 l 6次 常 2
物” 平 和方 式表 达 抗 议 , 海 市政 府 亦 迅 等 上 速采 取措施 , 望 沿 线 居 民合 法 、 希 理性 地 提 出意见 和建 议 。1月 3 1日, 海 市 政 府 表 上
20 O 8年 1月 2日, “ 海 环 境热 线 ” 站 在 上 网 上 , 海市环 境科学研 究 院发布 了沪杭磁 浮 上
上海机 场联 络线 环 评公 示 和 环评 报 告 书 简 本, 称其 “ 评 可行 ” 并作 出结论 : 本 _ 程 环 , “ T
23
《 中国社 会发 展战 略 》 o 9年第 3期 2O 运行状 态下 , 沿线 区域 电磁 场强度 远小 于环 境 标 准限值 , 当地环境 背景 水平 一致 。 因 与 ” 其低调 公 示 , 以及 环 评 报 告 简 本 缺 少 生 物 ( 人体 ) 长期 安全 性试验 数据 , 对敏 感 的磁辐 院 ) 国家 计委 、 、 上海 、 江相关 部 门 ; 浙 上海 市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在当今社会,公共决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决策需要考虑到各个群体的利益、需求和意见,而公民参与作为一种民主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使公共决策更加公正、合理和可行。

本文将探讨公民参与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方式和影响。

首先,公民参与在公共决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决策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例如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而这些领域对每个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公共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群体的意见和需求,以保证其决策的公正和公正。

而公民参与则使得这一过程成为可能。

通过公民参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代表能够将自己的声音传达给决策者,同时也能够对决策者的决策提出建议和批评。

这样一来,公共决策的质量将更高,同时也能够增加公众对决策结果的认同和接受度。

此外,公民参与对公共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公民参与可以增加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公民参与能够让决策者了解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意见,从而避免偏袒其中一特定群体,使决策更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其次,公民参与能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公众参与后的决策更能够被公众接受和认同,更有利于决策的实施和推行。

最后,公民参与可以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和国家治理能力。

公民通过参与公共决策,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政策,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公民参与的程度和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公民参与多集中在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层面,而对于制定决策具体的过程和机制参与较少。

另一方面,公民参与的代表性和代参性问题也需要解决。

如何保证公民参与的广泛性和公正性,是实施公民参与机制的挑战之一、社会组织和媒体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强化,以促进公民参与的广泛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公民参与在公共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公民参与能够增加决策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困境及其管理策略——以广东番禺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风波为例

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困境及其管理策略——以广东番禺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风波为例

2 公众参与带来的挑战 . 然而,长期以来,公共决策者习惯于在封闭的政 府运作程序中完成决策任务,虽然他们认同公众参与
是民主政治进步的具体体现,从价值观层面上认为在
决策中积极回应公众参与是其当然的职责,但是在具 与决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 第一,公众参与并不具有代表性,通过参与进行 利益表达的公众往往是-/部分 ,表达的是特殊利益 b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01 5 0.
决 策 咨 询
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困境及其管理策略
以广 东番 禺 区垃 圾 焚 烧发 电厂 风 波为例
黄 小勇
( 央 党 校 ,北 京 1 0 9 ) 中 0 0 1
[ 摘
要 ] 公 众 参 与 已成 为 决 策 者 需要 审慎 处 理 的 重 要 影 响 因素 ,与 长期 以 来 决 策 者 习 惯 于 在 封 闭
表示将采取包括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开
展项 目 环评的公众参与工作。由于新闻发布会上个别
政府官员的回应暗示项 目将照常进行 ,公众采取集体 上访的方式对项 目进行抵制。在强烈的抵制性公众参 与下,政府决定项 目建设搁浅,并发动群众推荐可供
选择方案,必要时将利用公众投票方式来决定项 目的

14・ l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决 策 咨 调
2 0.5 01
绑架多数人 ” 会哭 的孩 子有奶吃” 甚至 “ 民” 的 、“ 刁
体的报道来看,公众参与在 3月至 9月间多采用常规 方式进行 , 表达对项 目外在影响的关注。由于担心焚
现象,阻碍决策进程;第二,公众参与降低政府工作 绩效,公众参与决策将耗费时 日才能满足公众不同需
烧排放气体含有的二恶英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9 月以后,公众参与从关注演变为质疑和反对,周围 居民小区的业主开始通过集体倡议、组织结社、联名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论公共政策中的民众参与学生姓名:学号: 学 院:专指导教师:张月 030111485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摘要: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内在要求,是政治民主化、行政民主化发展的需要,公民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呈现出了广度上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深度上的参与阶梯深层化,强度上的参与功效上升化等特点。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政府对公民参与不欢迎,社会对公民参与不适应,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效能,必须提高政府主动性,减少公民参与阻力,大力培育公民社会,营造公民参与氛围,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公民参与保障。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民主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得以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面临各种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法律建设、畅通参与渠道,促进民主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一)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内在要求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现代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正当性来自于它的公共性,政府公共政策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政府掌握着国家权力,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但是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却存在着自己的利益,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会追求自己的利益。

李景鹏教授详细地分析了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小团体利益。

他认为这种小团体利益的特征是:第一,它以国家权力执行者的身份出现,因而是在国家利益的掩盖之下来追求部门利益的。

第二,它是对国家某一部分权力的垄断,通过这种垄断来强制地向社会索取利益。

第三,对外的封闭性,也就是说,其利益不仅对老百姓封闭,而且对其他部门也是封闭的。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指政府或其他官方机构在制定政策、规划和实施公共事务时,征求和接纳公民的建议和意见。

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民主性和合法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反映公众的需求和意愿。

公民参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举办公开听证会、组织公众讨论会、设立公民委员会等。

这些机制可以让公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参与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这种参与不仅可以增加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

公民参与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增加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公民参与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从而制定出更贴近实际的政策,并避免出现无视公众意见的情况。

其次,公民参与可以增强政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政府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使决策更具代表性,从而增加公众的满意度和支持度。

此外,公民参与还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

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

然而,公民参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公民参与需要公众拥有相关的知识和理解。

如果公众对公共政策缺乏了解,很难在决策过程中做出有效的贡献。

其次,公民参与需要政府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资源支持。

政府应该向公众公开政策相关的信息,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以帮助公众更好地参与和贡献。

此外,公众参与还需要政府确保透明和负责任。

政府应该充分回应公众关切,及时向公众反馈决策结果,并对决策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总而言之,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民主性和合法性,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公民参与机制的建设,并创造条件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和贡献。

只有通过公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先贤们的思想中涉及到了许多有关公民参与的东西。

例如: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说过:“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是极为反对公民参与的。

而儒家代表孟子则说过:“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孟子主张公民参与,并且告诫当权者:并不能只听公众的,管理者要坚守政策质量标准,要谨记自己的优先考虑和选择权。

但这些观点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这本书是由美国学者托马斯写的。

这本书不单讲了公共管理者是否应该引入公共参与,而且讲了应该在何时以及如何吸引公民参与。

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

从第六章开始,主要讲了公民参与的技术方法。

告诉了公共管理者应怎样肩负起推进公民参与各项社会事务的艰巨任务,同时又应该怎样维持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我认为引入公民参与最大的目的和好处就是获取对政策的有效信息和增加公民可接受度。

公共政策不只是包含公共政策本身,一个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规划只是公共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得到的效果取决于政策质量和公民的可接受度。

获取有效信息可能会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规划,而公共政策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及利益集团对政策规划的认可。

抛开此书内容,作者的学术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以看出,作者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研究了许多前辈的著作。

第一章:新公民参与运动的挑战民主的政府应代表公共利益,代表公共利益要了解公民偏好,而了解公民偏好则不能与公民隔绝,必须要进入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能使公共政策更加有效,能更加有力的促进民主。

新公民参与运动对公共管理提出了两个挑战:1、为什么公民参与如此重要?2、什么情况下怎样吸引公民参与?1.1新公民参与运动的源起新公民参与运动与传统公民参与运动的两个主要区别:1、传统公民参与的作用主要限定在决策上,新公民参与运动不仅参与决策,而且更加注重参与政策执行。

公共决策制度构建阶段公众参与问题探究

公共决策制度构建阶段公众参与问题探究
一、对公众参与问题的两种错误认识倾向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众参 与公共决策的本质是公众与公共决策者分享决策权 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公共事务。民主 体现在思想、机制、制度三个层面,无论是人类民 主政治 发 展 的 进 程, 还 是 中 外 民 主 政 治 发 展 的 现
状,代议制这种间接民主形式都比直接民主存在得 更加广泛、更加历史久远。代议制民主的长期普遍 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与正当性。这种长期而广泛的 民主实践强有力地支撑着公众参与的“条件说”[1]或 “素质说”。在公众参与的制度构建阶段,公共管理 者和决策者容易产生两种错误倾向,如果对其放任 而不加 以 澄 清 与 纠 正, 会 导 致 公 共 决 策 失 败。 因 此,必须对其进行了解、研究和厘清。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 浪 潮。 当 时 西 方 普 遍 流 行 的 乐 观 主 义 者 认 为,发展中国家只要经济发展了,就自然能转型为 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民 主的思维方式不仅成为一种“路径依赖”,而且一度 成为美国 决 策 部 门 对 外 援 助 的 意 识 形 态 和 理 论 基 础[2]。但是世界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引发的中东北 非地区的国家内乱、社会失序动荡更增加了某些人 对于公众参与的疑虑。二是他们认为公众目标利益 只聚焦于短期利益,这与政府着眼于长期利益与目 标有矛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差异甚至冲突的现 实境况导致公众参与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控风险。 三是决策 者 对 于 权 力 被 分 享 有 着 本 能 的 排 斥 和 恐 慌,多年来由于“政治系统模型形成的决策独断习 惯与惰性”等,使他们成为公众参与天然的反对派。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应被视为低度的政治参与, 决策权力当然应该被归纳到政治权力的系统内。但 本研究侧重于研究公共管理中的决策参与问题。与 上面的反对派不同,“盲目派”对于哪种类型的公共 政策需要公众参与以及公众参与的渠道、方式、幅 度、深度、技术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把控,容易被公 众牵着鼻子走,失去对公众参与度的过程控制和结 果控制。

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度

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度

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度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到广大公民的权益和利益,因此,公众参与度在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度,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开放透明的决策机制一个开放透明的决策机制是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基础。

政府应当建立公开决策的制度,如发布决策草案、公众听证会等,以便公众能够了解政策的背景、目标以及可能的影响。

政府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台等渠道向公众传达政策信息,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注和提问。

二、提高公众意见的被采纳度公众只有在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和采纳时才会更积极地参与。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应该尊重公众的意见,并对其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考虑。

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向公众解释政策制定的具体考量和原因,增进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三、促进公众教育和参与能力的提升公众参与度的提高需要公众具备一定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公众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知识和流程。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公众意见征集平台,鼓励公众就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

四、加强公众与政府的沟通与对话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公众参与度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建立更多的沟通平台,如定期的公众会议、座谈会等,以便公众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关切和意见。

政府也应该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反馈,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

五、推进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是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关键。

政府应该积极公开政策制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公众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开放数据平台,将政策信息和数据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提供给公众,从而拉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总之,提高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度需要政府与公众携手合作。

政府需要建立开放透明的决策机制,尊重公众意见,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对话。

同时,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公共决策中如何发挥相关公众的作用

公共决策中如何发挥相关公众的作用

浅析如何发挥公众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政意识增强,加之政府在制定决策时的能力和视角是有限的,往往造成一些决策失误,制定的公共政策有可能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被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广泛要求,也成为公共决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决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对着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社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公共决策;公众参与;现实意义;缺陷;途径一、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1、公众参与使公共决策更具科学性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是政策达到目标、实现价值的保证。

公众参与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供关于政策问题的丰富信息;公众巨大的创造力在参与政策制定中得到发挥,并且有助于形成最优的政策方案。

公众参与增添了政策的目标导向性,确保公共政策的制定能有效的解决政策问题,从而使得公共决策更具科学性。

2、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效率和效益各国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都一再证明,实行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利于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使行政机关的办事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了公众的参与,政府不得不接受公众的意见和监督,政府就会在监督中自觉的提高制定公共政策的效率。

公众亲自参与政策制定容易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使政策在执行中不会遭到普遍地抵制,从而提高了公共政策社会效益的提高。

3、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有利于更好的体现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公共政策应该代表广大公众的利益,因此广大公众必须拥有发言权。

公众参与是与行政部门行使行政权的互动过程,是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解决公共利益以及私人之间利益冲突的过程。

通过达成诚意的让步和双赢得共识,可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实现对公众利益的全面、合理的保护。

4、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是对权利实现监督制约,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可以打破政府内部的政策制定人员对政策制定权的垄断,使公民获得了部分政策制定权。

浅谈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浅谈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浅谈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作者:李娟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23期摘要: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政治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的《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是研究公民参与的良好教材,帮助公共管理者解决了在不同的决策情况下,以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范围、不同深度的公民参与形式的问题。

如何把公民参与吸纳到公共决策中来,是中国公共管理者当前面对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公民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09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斷发展,公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被给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他们也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发表自己的意见。

公民在公共决策中的主体日益凸显,公民参与已逐渐成为现代政府治理过程和公共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在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公民参与的涵义公民参与,又叫公众参与或公共参与,是指有参与愿望的公民通过一定的途径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兴起了新公民参与运动,并持续发展,最终成为现代公共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已得到了许多当代民主国家的普遍认同。

公民参与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社区发展规划、公共交通、环境保护计划、社区犯罪预防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国家走向政治文明与民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公民对关系到自己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压力的基本途径。

公民参与不分好坏。

它可以增强公共政策和公民需求间的相互适应性,促进公民更快的接受政府制定的各种决策,帮助政府推行公共项目的实施。

二、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政策质量和政策可接受性是公民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的两个核心变量,公民参与的适宜度、参与的范围和程度选择都要取决于公共决策的需求状况或者这两个维度的平衡。

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作者:许启军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7年第9期一、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一)公众参与是公民实现民主的过程。

随着体制的改革和我国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对于政府提出的一些公共政策和公共方案,民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强化了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愿望。

从公共政策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再到民众提出自己的意见,所有的过程中民众都希望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公民也能够充分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正是实现民主的过程,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也会因此更为和谐。

(二)公众参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达,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的愿望。

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所有的利益过程进行调整。

虽然政府的政策能够给公民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和公民所期待的利益还有一定差距。

所以很多公民都有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以及参与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的愿望。

(三)政府转变管理方法和管理职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

在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中,受“权利清单”的影响,政府除了需要把一部分权利交由市场规律自行调配之外,也应该把另外一部分权利交给社会团体去操作。

而公民是参与社会团体事物中非常重要的一分子。

而政府就需要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权力下放给相应的企业组织或法人。

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一)我国公众参与现状。

虽然一直强调要让公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但目前为止,公众参与到决策中来的途径依然有限。

目前来看,参与公众决策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个是让人民代表直接参与到政策和规章的制定中来,政协委员也可以参与政策的制定。

这些都是由下面的人民推举的。

第二就是党和政府直接通过信访、领导接待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来倾听人民心声。

这样既有利于防止党政机关的领导人以权谋私,又有利于拉近与群众的关系。

当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众更多地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和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试论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

试论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

组 织的参与 管理等措施 , 建立起 完善的公共决策的公 众参与机制 。 [ 关键 词】 公共决策 ; 策过程 ; 众参与 政 公
[ 中图分类号]6 D3
[ 文献标识码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章 编号】 0 — 4320)2 00 — 4 1 8 66( 60 — 08 0 0 0
本文 所论述 的公众 参与 , 是指 以对公 共决 策 产生影 响 凡是真 正 以民主化 为价 值 取 向 的政 府 决策 者 , 都会 非 常 注 为 目的的 、 通 公 民的 政 治 参 与 活动 。2 普 o世 纪 8 0年代 以 重并力 图促 进公 共决策 的公众参 与 。 来 , 国在 由计划 经济 向市 场经 济新体制 转化 的 同时 , 我 社会 其 次 , 济体制 改革 的形 势 要 求 公共 决 策 的公 众 参 与 经 主义 民主与法制 建设 也在逐 步进行 。如何实 现充 分 的公 民 的发展 。在计 划经 济时代 , 会利益 结构 单一 , 社 只存 在 国家 政 治参 与 , 推进社会 主义政 治文 明 , 已成为理 论界 热议 的话 集 体—个 人 的纵 向利 益结构 。建 立 在这样 的 利益结 构 之 题 之一 。在这样 的背 景下 , 讨 建 立健 全公 共决 策 的公 众 上 的公 共决 策机制 , 探 是政府拥 有绝对 的决 策权 , 由政 府按 照 参 与机制 , 于我 国政 治 、 对 经济 体 制改 革 进一 步 深入 发 展 , 个人 服从集 体 , 个人 、 体服从 国家 的原则进 行 协调 和控 制 集 落实科学 发展 观 、 建设 和谐 社会 是不无裨 益 的。 各种利 益关 系 。同时个 人 之 间 、 体 之 间在 利 益上 也 基 本 集 公 众参 与的必 要性 趋 于平 均化 , 社会公 众的横 向利益 矛盾不 显著 。 利益诉 求 很 首 先 , 治 民 主化 进程 呼 唤公 众参 与 的发展 。公 众参 少 , 政 表达 的渠 道也因 此而萎缩 , 以 当时公共 政策 过 程没 有 所 与是现代 民主政 治制 度 下一 项 基 本 的公 民权 利 , 是 民 主 形成公 众参 与 的机 制 。而在近 十几年来 向市场 经济 转轨 过 也 政 治的重 要标 志 之一 。正 如 科 恩 ( .oe) 言 ,民 主决 程 中 , 会利 益结构 发生 了很 大 的变化 , c Chn所 “ 社 由于多 种经 济成 分 定 于参与— — 即受政 策 影 响 的社 会成 员 的参 与决 策 ” “ ,民 和形 式 的出现 , 形成 了众多且 庞杂 的各 种利益 主 体 , 整个 社 主的尺 度” 以通 过公众参 与的普遍性 、 分性 和广泛 性来 会呈 现 出利益 多元化 趋 势 , 可 充 而且 利 益 主 体之 间的竞 争性 矛 衡量, … ) 主政 治 最 重 要 的 就 是在 公 共 政 策 中 体 现 民 盾层 出不穷 , 民 利益差 距 也 在不 断 变 化 。社 会 利 益 结构 的变 意。随着 我 国政 治体 制 改革 的逐 步深 人 , 治 过程 正 在 向 化 向传 统 的公共决 策 模式 提 出 了挑 战 , 政 以往 那 种 由行 政 官 民主化 和法制 化发展 , 民 的 民主 观念 和法 制 意识 也 在逐 员依 据简单 的价 值原 则 和经 验 独断 决 策 的方 式 , 经无 法 公 已 渐加强 。他们不 再愿 意像 过去那样 只能被 动地认 可和 接受 应对 纷繁 复杂 的社会 利益 矛 盾 和 纠纷 , 制定 出公 平 而有 效 政 府 的政 策安排 , 而是越 来越强 烈地要 求介 入政策 过程 , 使 的公 共政策 。 在这种情 况下 , 只有 加强公 众 的参 与 , 让各 利

试析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试析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试析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作者:张惠嘉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12期摘要:当前,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已经朝着制度化趋势发展,如人民代表大会为我国政权结构中比较权威的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选举机制、听证制度、公民批评建议体系等,政府信息公开也展现出制度化特点。

公民对公共管理有着一定的责任感,更加积极地利用自身享有的权利,参与到公共事务和政策管理活动中。

并且,调动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管理意识,便于公民对政府及国家政策的了解,促进政治文明和谐发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重点分析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和谐发展引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依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要想促进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结合公共管理现状,对现有公共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优化,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调动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公民与公共管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公共管理需要得到公民的支持与参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也是个人的重要权利和需求。

在实施公共管理工作时,公民参与也就是让公民结合实际情况,参与到政府开展的各种公共管理活动中,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民参与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引导公共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公共管理质量,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公民权的实现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一员,公民有参与到政治生活的权利。

公民通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可以实现公民自身权利,如果公民没有全面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导致一些公民对公共管理活动产生强烈的不满,使得国家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不利于政府部门形象建设与发展[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2期2006年4月江西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ol.8,NO.2Apr.2006试论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徐 辉(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摘 要]建立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公共政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

由于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积弊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也由于公众方面受观念和素质的局限,导致我国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的缺失。

而公共参与的缺失正是各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政策失误和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通过科学的民意调查、听证会、协商谈判、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建设,以及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参与管理等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公共决策;政策过程;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6463(2006)02-0008-04[收稿日期]2005-11-06[作者简介]徐辉,男,江西奉新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和公共政策分析。

本文所论述的公众参与,是指以对公共决策产生影响为目的的、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新体制转化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在逐步进行。

如何实现充分的公民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成为理论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不无裨益的。

一、公众参与的必要性首先,政治民主化进程呼唤公众参与的发展。

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如科恩(C.Cohen)所言,/民主决定于参与)))即受政策影响的社会成员的参与决策0,/民主的尺度0可以通过公众参与的普遍性、充分性和广泛性来衡量,[1](P12)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在公共政策中体现民意。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人,政治过程正在向民主化和法制化发展,公民的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也在逐渐加强。

他们不再愿意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地认可和接受政府的政策安排,而是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介入政策过程,使公共政策能更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利益。

公民法制意识提高后,会把握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就是既要遵守公共政策的各项规定,履行法定义务,同时也享有承受政策规定的各项权利,与之俱来的还有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权。

但在现实中,人们大都只看重前一项权利,而忽视了后一项权利。

绝大多数公民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都十分关心,政策的任何调整都可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政府的褒贬也往往取决于这些领域政策的成败。

因此,凡是真正以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的政府决策者,都会非常注重并力图促进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

其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要求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利益结构单一,只存在国家)集体)个人的纵向利益结构。

建立在这样的利益结构之上的公共决策机制,是政府拥有绝对的决策权,由政府按照个人服从集体,个人、集体服从国家的原则进行协调和控制各种利益关系。

同时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在利益上也基本趋于平均化,社会公众的横向利益矛盾不显著,利益诉求很少,表达的渠道也因此而萎缩,所以当时公共政策过程没有形成公众参与的机制。

而在近十几年来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形式的出现,形成了众多且庞杂的各种利益主体,整个社会呈现出利益多元化趋势,而且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性矛盾层出不穷,利益差距也在不断变化。

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向传统的公共决策模式提出了挑战,以往那种由行政官员依据简单的价值原则和经验独断决策的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和纠纷,制定出公平而有效的公共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公众的参与,让各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通过协商,沟通意见,相互做出妥协让步,从而达到利益的平衡,才可能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价值目标,使政策更能体现各方的利益。

再次,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完备性有赖于公众参与的检验。

作为政策制定核心与执行主导的政府,并不是一个没有自身利益的超利益组织,他们在公共政策过程中难免会有自私的动机和行为,也就是说政府不可能自动代表公共利益。

这就是公共选择理论所谓的/政府失效0,即/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0。

[2]退一步说,即便政府能够完全代表公共利益,但也可能由于决策者知识不齐全、信息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决策的结果与目标背道而驰。

[3]因此,公共政策过程应借助于公众的集体智慧,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来减少政策上的流弊和私欲,弥补因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而造成的盲目决策和政策偏差。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公政策更具公平性与完备性,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政策执行中的困难。

因为,公众参与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一个宣传政策、解释政策的过程,是公众接受教育、熟悉情况的过程,从而最大幅度地减少了政策推行初期的障碍因素,有利于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实施。

最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有待于通过公众参与的发展来加以解决。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行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以往制定政策时公众参与的不足,而现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政府决策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

只有加强公众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误和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严重程度等全面准确地反馈到决策机构,然后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即采取补充、修正或终止原有政策,[4](P271)或者出台全新的政策才可能得以实现。

二、公众参与缺失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的制度安排。

如上文所述,在以往计划经济年代我国的公共决策系统中缺乏公众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安排,并且这是与政治生活中民主与法制的缺失互为表里的。

改革开放后,这方面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积弊已久,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的确立,还有待时日。

当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还缺乏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即程序化、组织化和法定化。

程序化能使公众参与作为公共政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得到保证,而不致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随意性的安排。

组织化是指通过社会团体(利益集团)而不是以个人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公众参与。

我国的利益团体至今还发育不全,更谈不上能完全自由、合法地参政。

法定化则是将公众参与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这样,如果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决策者有意无意地省略了公众参与这一环节,那就违法了。

公众参与制度化的缺乏,使得公众参与不被政府决策机构所重视,公众即使有参与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因此造成公众参与的缺失。

政府决策部门对公众参与的主观排斥是第二个原因。

旧的公共决策模式是一种由国家向公众的单向行为,公共政策过程就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过程。

决策者和执行者居高临下,政策对象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制度安排。

长期以来,这种模式养成了一些政府决策者藐视公众、漠视民瘼的官僚主义习气,主观上存在着对公众参与的轻视和排斥,有时甚至动用行政手段限制公众参与。

近年来各地都出现了不少公众为公共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因参与不能、诉求无门而集体请愿,甚至酿成严重冲突的事件,其中相当多的都是由于政府部门无视公众的正当参与而导致决策失误的不良后果。

第三个原因是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问题。

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缺失,既有上述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公众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众由于长年的不参与形成了政治冷淡,即使现在有了参与的机会也调动不起积极性,仍然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说了也白说。

二是与公共选择理论的所谓/搭便车0行为不无关系的。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0假设认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是个人参与公共过程的基本动机或动力,同时基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非排他性(即公共政策效用的共享性),这就为/搭便车0现象的广泛存在提供了可能。

因为公众在显示偏好即参与政策过程的活动中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例如收集情报信息、研究相关策略等等,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更主要的是,个人不这样做,同样可以享受到别人为此努力而带来的好处。

因此,理性人对自己行为最/经济0的选择就是不行为,让别人去/参与0,自己坐享其成。

所以,从这样的分析看,即使在公共决策中建立起了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也是一项并不轻松的工作。

公众参与的理性化程度和参与能力问题是第四个原因。

在有些公共政策领域,由于个人与政策的利益关系非常直接,公众对于参与的态度,可能并不是出于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而是凭着一时冲动,甚至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此外,公众的参与能力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

因为公共政策多有涉及专业技术知识,这种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高要求可能会限制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参与能力问题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公众参与中的短视和狭隘,也就是说公众对于政策关注的视角偏重于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和短期利益,这与社会保障政策所强调的宏观性和长期性无疑是相悖的。

三、公众参与缺失的政策后果由于公众参与的缺失,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往往隐含着种种弊病和漏洞,这些弊病和漏洞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之中会显现出来,对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完备性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政策难以正确、有效地贯彻执行。

下面仅从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失误和面临的困境为例证,说明公众参与缺失的政策后果。

例证之一:由于企业参与的缺失,新政策在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上显失公平,因而导致社保基金筹集困难。

1995年,国务院发出5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6,开始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政策,同时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从而产生了所谓/转制成本0或曰/历史债务0问题。

于是,两代人(上一代和现在的一代)的养老责任都硬压在了现在一代人身上。

由此导致企业所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障费率居高不下,多数地区已经超过工资总额的30%,对于利润空间比较单薄的企业来说,社会保障负担几乎吃掉了企业的全部利润。

上一代职工为国家做贡献,他们的劳动剩余凝结在6万亿经营性国有资产之中,而养老的责任在事实上却转嫁到现在一代的企业和职工身上。

于是不少企业就千方百计地拒缴、滞缴、漏缴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因此遭遇到严重的困难。

[5](P103)造成这种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养老社会保险政策的制定中,实际上决策的权力集中在各级政府,剥夺了企业对于制定社会保障政策表达意见和提出建议的话语权,使企业利益诉求无由表达。

政府利用权力巧妙地把这个/大包袱0甩给企业,而企业只有徒唤奈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