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文件制定 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第一条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我局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依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
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本部门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并公布,涉及科技、知识产权、地震行政执法相对人权利和义务,在本系统或者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能够反复适用的文件。
本局原文转发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部门的文件,制定规范本部门内部工作管理制度的文件,发布对具体业务工作进行检查部署的文件,不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且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事项。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以及其他不得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事项。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不得使用“法”、“条例”和“实施细则”。
第四条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应当遵循合法合理、权责一致、诚实信用、高效快捷和协调配合的原则。
第五条局法制办公室负责对本局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六条起草股室在形成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后,应当由局法制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
未经局法制办公室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提交局负责人签发,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
第七条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起草股室应当向、局办公室提交下列材料:(一)规范性文件的送审稿和起草说明;(二)制定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三)汇总的主要修改意见和修改意见的采纳情况;(四)其他相关材料。
规范性文件起草说明,应当包括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目的、制定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起草过程、对送审稿主要问题的协调情况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第八条局法制办公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进行合法性审查:(一)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二)是否属于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三)是否与本部门原有的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四)是否含有不能设置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事项;(五)是否属于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且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事项;(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印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备案审查制度》

印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备案审查制度一、背景规范性文件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国家机关和组织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各方行为。
为了保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监督和管理,我国制定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备案审查制度》。
二、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要由国家机关、部门和地方自治机关进行,从立项、起草、审议到颁布实施,全部程序必须合法、公开、透明。
其制定应充分考虑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和社会实际,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论证,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备案审查环节是对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重要监督环节,主要由相关部门负责进行。
备案审查主要包括对文件的法律依据、合法程序、内容合理性等进行审核,确保文件的符合规定,有效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三、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重要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保障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备案审查,能够有效规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文件的效力和执行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合法权益。
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改进方向为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效率和质量,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的审查规范和流程,强化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备案程序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备案审查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备案审查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确保备案审查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五、结语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维护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对于规范性文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备案审查制度,提升其审查质量和效率,为建设法治社会和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是指国家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各种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制度。
通过审查,可以保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严谨性、实用性和规范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下面从相关法律法规、审查内容和流程等方面对进行探讨。
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对作出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发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内容必须合法、合理,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行政许可决定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和政策的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为规范性文件审查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审查内容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审查是否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第二,审查是否符合法定授权和程序要求,即是否符合行政机关发布规范性文件的权限和程序要求;第三,审查是否超越了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即是否与行政机关职责和职能相关;第四,审查是否合理、实用、规范和可操作,即是否满足公众需求,是否能够落实到实践中。
审查流程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流程一般包括下列步骤:第一,审查前的准备工作,即确定审查的对象、目的和标准,制定审查计划和方案,明确审查的程序和方法;第二,审查材料的审核,即对提交的审查材料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内容准确、完整和符合规定;第三,审查材料的评估,即对审查材料进行评估分析,确定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问题、是否需要修改或撤销;第四,审查材料的决策,即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如批准、修改、撤销等;第五,审查材料的发布,即将决策结果进行宣布和公开,告知相关方面,确保审查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
总结是行政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权力监督和公共法治的体现,目的在于保障公众利益和权益,加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和监督力,进一步保障公正、透明和公开的行政管理。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执行力。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审查程序和要求、责任和权力划分、改进与完善等方面对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目的和意义规范性文件是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强制性执行的文件,对于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加强法规的质量控制、规范各类法规的发布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制定和实施规范性文件的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其具体意义包括:1. 提高法制意识: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有助于培养机关和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引导他们在工作中树立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遵循法治原则制定和实施规范性文件。
2. 保障合法性和合规性: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可以通过审核和评估,确保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存在违法行为和违反法治原则的问题,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提高文件质量和执行力: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有助于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提高文件的质量和可操作性,确保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力和效果。
4. 保障公众权益: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促使机关和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规范性文件审查程序和要求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程序和要求应当明确规定,确保审查过程的透明、公正和合法。
1. 审查程序:(1)申报和初步审核:规范性文件编制单位在起草文件之前,应当向规范性文件审查机构申报,说明文件的制定目的、依据、范围、涉及利益相关方等情况。
审查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判断是否符合审查要求。
(2)审查和评估:审查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详细审查,核对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力等要求。
审查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意见。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

制度适用范围与对象
适用范围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和部 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措施、 规章制度的审查。
VS
审查对象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主要针对行政行为的 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行政权力的行使是否 适当、是否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审查。
考核评价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审查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激励优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05
制度实施与保障
制度实施细则
01 审查范围
明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范围,包 括政府、部门、地方性法规等。
03
02
审查程序
审查标准
制定审查标准,包括文件的合法性 、合理性、协调性、可行性等。
规定审查的程序,包括申请、受 理、审查、反馈等环节。
04 审查期限
设定审查期限,确保及时完成审查 。
制度保障措施
培训宣传
开展培训宣传,提高审查人员的专 业素养和审查意识。
监督执行
建立监督机制,对违反审查制度的 行为进行惩处。
反馈机制
建立反馈机制,听取各方意见和建 议,不断完善审查制度。
责任追究
对审查中出现失误或错误的行为, 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审查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
02
审查程序与内容
审查程序
初步审查
文件起草部门对提交的规范性文 件进行初步审查,包括格式、内 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制定主体 的法定职权等。
形式审查
规范性文件审查机构对文件进行 形式审查,包括文件是否符合格 式要求、是否缺少相关资料等。
实质审查
在初步审查和形式审查的基础上 ,对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协 调性、可行性等进行实质审查。
统计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统计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统计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指我国统计局制定的文件备案审查规范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规范我国统计工作中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流程,加强文件备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有关文件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此制度的理念、内容以及实施情况进行探究,以期提高我们对该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一、制度的理念制定统计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核心理念在于规范我国统计工作中的正式文书备案手续,严格控制文件备案程序,增强有关文件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该制度实施的目标包括:加强文件备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提高文件备案过程中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审查能力;加强文书备案监管,控制各种非法、不合规文件的出现,引导大小单位加强文件备案的优化,规范备案程序,控制行政成本,提升我国经济的科学化水平。
二、制度的内容《统计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度的适用范围:规定该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统计机构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法规、规章、规范程序、标准、规范、办法等。
(二)备案审查要求:对统计局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要求进行详细规定,明确了审查程序、审查标准、审查内容、审查文件的基本要求。
(三)备案文件审查流程:规定了备案文件的审查流程,包括文书受理、文件审查、意见汇总以及备案登记和存档等步骤,以保证备案过程规范、科学、顺利进行。
(四)文件备案的审查标准:该制度对统计局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标准进行严格规定,注重文件的法律效力和正确性,提高我国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保证我国统计工作的质量和公正性。
(五)文件备案的监督管理:规定了文件备案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备案程序中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履行和行为合规,确保备案程序的公开、透明、严格,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制度的实施该制度的实施强化了文书备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市县级统计机构要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健全清晰的备案审查流程,确保审查程序的规范化和流程的严密化,提高行政效率。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备案审查制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规范性文件制定概述 •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 • 我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 我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
01
规范性文件制定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 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 定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的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和特定 事项,涉及或者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 务,在本行政区域或其管理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能够反复适用的行政措施、 决定、命令等行政规范文件的总称。
特征
规范性文件具有以下特征:(1)制定主体具有特定性 ;(2)制定程序具有法定性;(3)内容具有普遍约 束力;(4)效力具有一定的持续性;(5)以公开为 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得与之相抵触。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 定,还要合理、公正、必要,不得损害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审查意见等情况,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03
强化责任追究
对于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相
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规成本。
改进备案审查工作的建议
提升审查的专业化 水平
加强审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审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确保 审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拓宽审查渠道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制定机关对审查通过的 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批, 并加盖印章或签署意见 。
制定机关将规范性文件 发布,并组织宣传和贯 彻实施。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模版(2篇)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模版第一条为加强对全镇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镇人民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区域、本系统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_权利义务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知”、“决定”、“命令”、“通告”等文件。
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文件、意见以及对某一具体事项的行政处理决定,不在本制度规定范围。
第三条镇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____日内,将正式文件及起草说明和依据、备案报告一式____份,报镇人民政府备案,再由镇政府党政办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几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报送备案。
编辑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汇编,应当视同规范性文件,辑印后一式五份报镇人民政府备案,再由镇党政办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四条镇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地方规范性文件备案的____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报送镇人民政府备案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由镇党政办公室负责就下列内容进行____:(一)是否符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二)地方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是否矛盾;(三)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程序和规范化要求;(四)是否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条镇党政办公室____报送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征求镇政府有关单位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回复。
第七条备案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经____发现问题的,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一)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县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的,由镇人民政府通知予以撤销、变更或者责令改正。
(二)地方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有矛盾的,由镇党政办公室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镇党政办公室提出意见,报镇人民政府决定。
(三)在制定程序和技术上存在问题的,由镇党政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原报部门处理。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5篇)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为维护____法制和政令的统一,加强对我乡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____《法规规章备案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一、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本乡在职权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区域、本系统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____权利义务的“决定”、“规章”等文件。
二、乡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____日内,将正式文件一式三份及起草说明书、有关依据、备案报告各____份,报乡人民政府备案。
几个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报送备案。
三、乡党政办具体负责本乡规范性文件备案的____和管理工作。
四、报送乡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由乡党政办负责就下列内容进行____:(一)是否符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二)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是否矛盾;(三)规范性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程序和规范化要求;(四)是否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乡党政办____报送的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征求乡政府有关单位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回复。
六、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应主动按时报送备案。
对于不报或者迟报的,乡党政办应当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报送。
七、各部门应于每年____月底前将上年度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乡党政办备查。
各部门应于每年____月底前将上年度本乡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情况以及备案工作情况向乡政府报告。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2)是指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的一套制度。
规范性文件是指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对行政机关、公民和法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的文件,如法律、行政法规、命令、规章等。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防止滥用行政权力、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该制度通常由立法机关、政府部门或相关行政机构负责进行备案审查。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备案申请:规范性文件的起草机关应在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前,向备案审查机关提交备案申请,其中包括文件的目的、内容、依据、制定程序等必要信息。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可操作性审查
合理性审查
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
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03
备案流程与要求
备案流程
审查结果处理
经过审查后,备案审查机关应当根据不同 情况分别作出不同的处理决定,包括要求 修改或者废止、予以纠正等。
报送备案
工作情况。
B
C
D
问责制度
对不按规定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 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公示制度
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将备案审查的规范性 文件在官方网站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
06
制度评估与完善
评估标准与方法
评估标准
评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合规性。
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等 。
制度完善建议与措施
建议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法律法规,明 确审查范围、程序、监督机制等。
建议强化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 行严肃处理,强化惩戒效果。
建议提高审查质量
加强审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审查水 平和专业素养,确保审查质量。
建议推动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查效率,建立电子 化备案系统,方便查询和监督。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2023-10-28
目 录
• 制度背景与目的 • 备案审查范围与内容 • 备案流程与要求 • 审查流程与要求 • 制度执行与监督 • 制度评估与完善
0查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事 件、政策和法规的变迁。
介绍当前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 影响和需求。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是指国家或地方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之前,需要提交给上级行政机关进行备案审查的一项制度。
这项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科学性。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提交备案审查:行政机关拟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正式发布之前,需要提交给上级行政机关进行备案审查。
备案材料通常包括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依据法律法规、拟规定的内容和必要的附件。
2. 审查原则:备案审查应当遵循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上级行政机关的工作方针、政策和要求。
3. 审查内容:备案审查主要关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科学性。
合法性是指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合规性是指文件是否符合上级行政机关的工作方针、政策和要求;科学性是指文件制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科学理论。
4. 审查程序:备案审查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接收备案材料、初审、细审、决定备案等环节。
备案审查的具体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机关特点进行规定。
5. 审查结果:备案审查的结果可以分为通过备案和不通过备案两种情况。
通过备案意味着行政规范性文件可以正式发布和实施;不通过备案则需要行政机关进行修改或撤销。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规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和规范化。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模版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模版一、概述本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优化我司的文件审查流程,确保文件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公司文档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执行。
二、审查职责1. 文件编制者的职责:- 确保编制的文件符合相关法规、政策和公司规定;- 撰写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内容;- 格式化文件的结构和排版,使其易于阅读和理解。
2. 文件审查员的职责:- 对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确保其合规性和准确性;- 检查文件中的信息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与文件编制者协商解决;- 维护审查记录,确保审查过程可追溯。
三、审查程序1. 文件编制:文件编制者应按照公司提供的格式要求和撰写指南编制文件,包括文件的目的、背景、相关政策依据、具体要求、执行步骤等。
2. 初步审查:文件编制者将编制完成的文件提交给审查员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步审查,并对文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 修改和完善:文件编制者接收到初步审查意见后,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文件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4. 终审审查:经过修改和完善后的文件再次提交给审查员进行终审审查,审查员要对文件的合规性、准确性、可操作性进行终审,并提出终审意见和建议。
5. 审查记录:审查员应维护审查记录,记录文件的审查阶段,修改意见和建议,以及文件最终通过审查的结论。
审查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四、审查依据审查员进行文件审查时,应参考以下依据:1. 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2.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3. 部门或项目负责人的要求;4. 其他相关文件。
五、文件审查注意事项1. 保密性:审查员应对审查文件的内容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与文件编制者以外的任何人员。
2. 审查时限:初步审查和终审审查的时间应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确保审查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3. 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具体明确,针对性强,提出合理和可操作的修改建议。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
指的是一套机构或组织内部设立的制度,用于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可行性。
规范性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政府命令、部门规章等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文件。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审查程序:明确审查的流程和程序,例如文件的提交、审查的时限、审查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等。
2. 审查标准:制定审查文件的标准,例如法律法规的合规性、文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
3. 审查机构和人员:明确审查的机构和人员,例如设立审查部门或委员会,确定审查人员的资格要求和责任。
4. 审查结果的处理:对审查结果的处理进行明确规定,例如审查通过后的文件如何公布和执行,审查不通过的文件如何修改和废止等。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组织规定的文件产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减少决策的偏差和风险。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实施需要依法依规进行,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第 1 页共 1 页。
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制定了各种规范性文件,以规范和引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制度的目的就是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核和审查,以确保其合法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本文将从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和分类、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原则、审查程序和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和分类规范性文件是指由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制定的对公众、组织或个人有约束力的、具有规范性要求的文件。
根据其权威性和约束力的不同,可以将规范性文件分为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行政规范、行业规范、标准、规程、办法、通知等。
三、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制定规范性文件需要经过审查,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威性保证:审查制度可以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保证文件的实施被各方认可和遵守。
2.有效性保证:审查制度可以对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文件的要求和措施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3.适用性保证:审查制度可以对规范性文件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和检验,确保文件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便于被各方接受和执行。
4.风险控制:审查制度可以对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识别和避免,减少因文件引发的争议和纠纷。
四、审查制度的原则1.法律合规性原则:审查制度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符合法律的要求。
2.专业合理性原则:审查制度应该依靠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和评估,保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
3.可操作性原则:审查制度应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文件的要求和措施进行合理设置,便于组织和个人的操作和遵守。
4.透明公开原则:审查制度的过程和结果应该对外公开和透明,明确制定和审核的程序、标准和要点,以便于监督和评估。
五、审查程序和要点1.准备阶段:明确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范围、对象和依据,明确制定审查制度的目标、程序和责任。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是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在制定规范性文件(如法律、法规、规章等)前,对文件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并且在制定过程中遵守法律程序和程序公
正原则,以防止滥用权力、违法行为的发生。
合法性审查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查依据: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审查
工作必须依法进行。
2. 审查主体:审查主体一般由专门机构或组织负责,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例
如法律部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等。
3. 审查程序:合法性审查的程序一般包括文件提交、审查材料的收集整理、对文件内
容进行审查、审查意见的反馈和意见整合等环节。
4. 审查内容:合法性审查主要包括对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依据、立法目的、内外部一致性、权责明晰、制定程序等方面进行审查,并通过专业意见或专家咨询等方式提供合
理化建议。
5. 审查结果和责任追究:合法性审查的结果可能包括合规、不合规或需要修改等结论,对于不合规的文件,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应予以启动。
6. 对外公开和监督:合法性审查的程序和结果应当及时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
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总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治措施,通过审查和规范文件的制定过程,可以提高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实施效果,保护公民、企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范本(2篇)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范本一、文件审查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组织内部各级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准确性,保证文件的质量和有效性,以及保护组织利益和形象。
2. 基本原则:文件审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法律依据原则: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
(2)合规性原则:文件内容应与组织内部的政策、规定和指导思想相一致,保证合规性和一致性。
(3)科学性原则:文件内容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确保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4)准确性原则:文件内容应准确无误,阐述清晰明了,避免产生多义性和歧义性。
(5)合理性原则:文件内容应合理,采取合理的措施和办法,不过度限制组织内部的自主权和创新性。
(6)及时性原则:文件制定和审查应及时进行,确保文件的更新性和适用性。
(7)保密性原则:文件内容涉及的保密信息应得到妥善保管,防止泄露和滥用。
二、文件审查的责任和程序1. 责任分工:文件审查涉及的责任主体包括:(1)制定机构:负责制定和起草规范性文件,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审查机构:负责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验证其合规性和科学性。
(3)管理机构:负责对审查结果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文件的及时执行和有效实施。
2. 审查程序:文件审查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文件申报:制定机构向审查机构申报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并提交必要的相关材料和信息。
(2)初审:审查机构对申报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初步审核,核查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必要性。
(3)专家评审:审查机构组织专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评审,评估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4)修改草拟:根据专家评审的结果,制定机构修订和完善草拟稿,确保文件内容的准确和合理。
(5)审定发布:最终经过审查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由管理机构审定发布,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6)备案管理:管理机构负责对已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管理,确保及时更新和修订。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
主要是指对各种规范性文件(法规、政策、标准、规章等)进行审查和评估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查权限和程序:明确规范性文件审查的主管部门、审查人员的资格和权限,制定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等。
2. 审查标准与原则:明确审查的标准和原则,包括法律依据、合宪性、科学性、合理性、合同法律规定和国家战略等方面的要求。
3. 审查内容:对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问题研究、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文件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4. 审查程序:包括文件提交审查、审查材料的准备和分发、专家评审、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等环节,确保审查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5. 审查结果和处理:审查人员应及时出具审查结论,并根据审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修改、废止、修改和发文等。
6. 审查监督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组织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对违反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
通过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规范性文件的法制化水平和科学性,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实现。
同时也可以减少规范性文件的滥发和乱发现象,提高行政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范文(二篇)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和监督,并确保其合法、合规、科学、有效,我单位特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和规范我单位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程序和要求,提高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和效益,保证我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基本原则(一)合法性原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禁违反法律法规制定规范性文件备案。
(二)科学性原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确保规范性文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公平性原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必须公开、公正、公平进行,确保相关利益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四)效益原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必须注重实效,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有效促进我单位的工作开展。
三、主要内容(一)备案申请1.备案申请的提交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单位应将备案申请书以书面形式提交备案机关,申请书中必须包含以下内容:①规范性文件的标题、编号和起草单位;②规范性文件的目的、范围和适用人群;③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④规范性文件的依据和理由;⑤规范性文件的实施和监督措施。
2.备案申请的审查备案机关收到备案申请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审查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科学性;②规范性文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③规范性文件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④规范性文件是否与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冲突。
(二)备案审查1.备案审查的程序备案机关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①组织备案专家对备案申请进行评审;②听取备案申请单位的汇报和解释;③根据备案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备案申请单位的汇报和解释,做出备案审查意见;④将备案审查意见呈报备案机关负责人作出备案决定。
2.备案审查的要求备案审查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审查内容要全面、准确、客观;②审查程序要严格、规范、公正;③审查意见要及时、明确、具体;④备案决定要公开、公示、公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备案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发挥规范性文件的作用,根据《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由本局为实施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文件的总称。
第三条制定规范性文件以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为主,应当本着精简、效能、必要的原则予以控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内容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规章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上级规范性文件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本局规范性文件也不再作重复规定。
第四条规范性文件为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具体规定的,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或者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第五条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立项审查或者编制年度计划。
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由局机关法制部门(以下简称法制部门)于每年初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后进行拟订,经局分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中应当明确负责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职能部门(以下统称起草部门)。
因形势发展变化等原因,法制部门可以对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提出进行相应调整的意见。
第六条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和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七条起草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将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和有关材料报送法制部门。
前款所称的说明,包括制定的必要性、拟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征求意见的情况等内容;有关材料,包括制定依据、汇总的意见、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有关参考资料等。
第八条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由法制部门负责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内容是否合法,与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是否协调一致;
(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三)主要制度和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四)体例结构和文字表述是否规范。
第九条法制部门对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的审核,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初步审查;
(二)征求和听取意见;
(三)调研;
(四)协调;
(五)送审。
因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可以对前款规定的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十条法制部门经初步审查,发现报送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的相关材料不符合本制度第七条要求的,可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部门。
第十一条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法制部门应当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者举行听证会。
听证会的组织,参照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法制部门应当对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审核工作完毕后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并将审核完成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和书面审核意见提交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或者办公会议集体审议、决定。
经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或者办公会议集体审议通过的规范性文件,由局主要负责人签署后,以文件形式发布,并按照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向社会公布。
主要负责人签署之日,即为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
第十三条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可以根据需要称“决定”、“办法”、“规定”、“细则”、“意见”、“通告”等,但不得称“条例”,也不包含批复、会议纪要等内部文种。
规范性文件应当统一编排文号。
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只标明主办机关文号。
第十四条规范性文件应当明确施行日期。
施行日期与公布日期的间隔期限,参照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三十二条执行。
第十五条规范性文件不溯及既往,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第十六条规范性文件发布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由法制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备案监督机关)报送备案。
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报送备案。
第十七条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和制定说明(一式三份)。
规范性文件有法律、法规、规章以外制定依据的,报送备案时,应当同时附具该制定依据一份。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同时报送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
第十八条法制部门应当于每年7月10日、次年1月10日前,将本机关上半年度、下半年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
第十九条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对本局规范性文件提出意见的,法制部门应当会同起草部门及时予以办理。
第二十条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修改或者撤销其规范性文件的书面建议,法制部门应当会同起草部门予以核实;发现本局
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确有问题的,应当予以修改或者撤销。
第二十一条法制部门应当会同起草部门每隔两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清理后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法制部门应当每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汇总或者汇编,并将汇总及汇编的情况告知本级政府法制机构。
局办公室(信息中心)应当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电子管理系统,便于公众免费查询、下载。
第二十三条规范性文件的解释,由本局负责,并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发布。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四条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和解释程序,参照制定程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