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近十年来羌族族源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羌族族源研究综述
f r o m ie f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
【 K e y w o r d s 】Q i a n g ; e t h n i c o r i g i n ; r e s e a r c h r e v i e w
藏缅语族羌语 支 。 对 羌 族 的科 学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羌 族 的 科 学 研 究 从 开 始 到 1 9 8 0年 ,其 间 经 历 了三 个 研 究 发 展 阶段 。 1 9 8 0年 以 后 , 羌 族 研 究 进 入 多 元 化 发 展 阶 段 ,研 究 领 域 更 广 , t 2 } 特 别 是
Ye Zh i q i a n g Hu Ze L i B0 Di L i n g h e
【 A 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v i e w o f t h e a c a d e m i c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Q i a n g - s e t h n i c o r i g i n i n t h e t e n
省 阿 坝 藏 族 羌 族 自治 州 的 茂 、 汶 川 、 理 县 、 松 潘 县 、 黑 水 县 、 绵 阳 市 的 北 川 I羌 族 自 治 县 和 平 武
县 。 羌 族 没 有 本 民 族 的 文 字 , 有 本 民 族 语 言 — — 羌 语 , 学 术 界 普 遍 认 为 羌 语 属 于 独 立 的 汉 藏 语 系
书 。 《羌 族 词 典 》 从 羌 族 的 建 制 类 、 自 然 资 源 类 、 地 理 类 、 人 口类 、 历 史 类 、 经 济 类 、 语 文 类 、 宗 教 类 、 思 想 类 、 文 学 类 、音 乐 舞 蹈 类 、 教 育 类 、 文 化 设 施 类 、 医 药 卫 生 类 、 体 育 类 、 习 俗 类 、

羌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羌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羌族民俗文化的研究羌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它在多年前是形成中华少数民族的重要因素,它与藏族、彝族联系十分密切。

羌族把自己本族的民族文化也传播到其他民族地区,因此许多民族多多少少都保留着羌族的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羌族人民不但创造了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创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出羌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现羌族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

这为我们音乐工作者研究羌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是理清羌族文化脉络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一、转山会转山会是羌族人民重要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4月初八,羌民们为了祈祷国泰民安、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举行了转山会。

中国文革期间,转山会这类民俗文化活动被披上迷信色彩,渐渐被其它民俗活动所取代。

30年后,转山会又陆续恢复。

每年的转山会羌族人民会准备祭山神的祭品,羌人们要杀肥壮的毛牛、山羊、绵羊,蒸“瓦达”(羌族特有的用荞面和豆腐做成的蒸饺),用荞面做成不同色彩的猪、羊、狗,以此来感谢山神的保佑,保佑这一年来的五谷丰收,感谢上天的眷顾。

早些年,转山会只允许男人参加,年轻力壮的男子在腰间插旗子一边唱一边转山,来庆祝转山会的顺利举行。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的意识建立起来,每逢转山会男女老少都会盛装打扮,带上砸酒、祭品参加节日活动。

转山会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祭祀活动,活动场所由释比选出一座山,在山上用石块垒成两米多高的塔形。

转山会由释比主持,祭祀时在塔前放上一坛砸酒,把晾干的柏树枝点燃,杀鸡、宰羊,把鸡血、羊血洒在塔子的周围,端上三刀头(羌族人民称为一块三斤重的猪肉)。

随后,释比开始做法,唱着经文,祈祷来年丰调雨顺,边击打羊皮鼓、边唱经。

此段唱经结束,把羊角挂在塔顶,男子们把腰间的五彩旗子插在塔子上。

男女老少跳着萨郎舞,唱着羌族山歌,互相敬酒,烤好的羊肉也互相分享。

第二个部分是跳萨郎舞。

祭祀结束,年轻的男子们拿着五颜六色的旗子返回村寨,游行村寨的时候,每家每户领一份祭了山神的羊肉。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刘筝筝【内容摘要】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近年来对羌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羌族的思想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研究比如释比、婚葬之俗研究方面有很大成就。

但亦有不足之处,如对羌族遗址文化的研究较少,较强专业性的著作不多,对于羌族的剪纸等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研究也较欠缺。

【关键词】羌族;羌族文化;民俗特点【作者简介】刘筝筝,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12(2008)03-0040-03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从1998年以来,对羌族的研究硕果可谓丰硕。

在此,笔者拟对近十年来有关羌族文化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不足之处,在此肯请各位学者指正。

一、思想文化方面在研究羌族思想文化方面,高恒天、汤剑波两位先生通过对秦汉时代羌族人民的道德生活方面的研究认为,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分、繁多、广泛分布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

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等具有道德合法性[1]。

杨健吾先生却认为,羌族社会伦理思想具有独特的氏族形式,主要是通过民间文学作品和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社会观念以及伦理观念,这些构成羌族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2]。

徐铭先生从解析羌族白石钟信仰方面入手,得出羌人在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多数人受汉人民间信仰影响,信仰的神灵增多(以前只是白石钟信仰),祭祀也以原来的部落为重转变为以家庭为主,但是其宗教制度与祭仪仍保留羌族固有的特色[3]。

邓宏烈先生从西方传教士的眼光进行考查认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是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分别做出不同的阐释[4]。

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摘要:对羌族史的回顾对于重建羌族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其文化脉络。

近百年来对羌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羌人的来源与流变、分布与迁徙、与各族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并作以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仍需加深研究力度之处。

关键词:百年;羌族;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K281.7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3-0112-05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Century QiangsCHANG qia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istory Pepartment ,Shanghai 200241,China)Abstract: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Qiang Qiang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plays a key role,in favor of a more accurate collation and mining its cultural context.The past century the study of the Qiang Qiang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and interaction of all ethnic groups,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this article describes in more detail the relevant monographs and theses,and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a brief,pointed out that the need to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intensity.Key words:A hundred years ,Qiang ,Research收稿日期:2009-03-24[作者]常倩(1979-);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讲师,现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反向为中国古代史。

羌族村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羌族村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羌族村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羌族村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摘要:羌寨作为羌族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原生态场,是羌族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也是羌族文化最具体的固态表现与最鲜活的表现领域。

透视羌寨,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当前羌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真实情况。

羌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首先培养羌民的民族自信,唤起羌民的民族自觉,提出构筑原生态的羌族村寨,发展羌族村寨的文化经济,加大羌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从多渠道和多层面拓宽羌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羌族村寨文化;羌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村寨是族群生活秩序产生和动作的场域,是产生和维系族群认同,塑造和调适族群关系的最基本的实体[1]。

在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以固定的村寨作为民族聚居的村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相互交织与影响下,构建出特殊的时空、族群,并借助于村寨将本民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代代相传。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理县、茂县三个县,共有羌族12万人,总面积12461.415平方公里。

这里一般是三五十户聚居成一个寨子,以各自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羌民的生活空间,称羌族村寨或羌寨。

羌寨中每一个羌族成员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在世代承袭的`文化氛围里生活,文化的共同性让羌寨成员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行为模式、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

基于此,羌寨既是羌族文化的生产者,也是羌族文化产生与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可将羌寨作为透视羌族文化的新视角。

一、当前羌族村寨文化面临的问题羌寨作为羌族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原生态场,是羌族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也是羌族文化最具体的固态表现与最鲜活的表现领域。

经调查,当今羌族村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族文化的淡化与消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羌族村寨文化开发“重形式、轻内涵”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使整个村寨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情绪,民族传统文化成了被炒卖的商品而失去原本的意蕴,出现了“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

羌族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羌族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羌族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羌族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羌族文化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民族特色,具备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潜力。

本文将对羌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羌族文化产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羌族文化产业现状1.1 羌族文化资源丰富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四川、重庆和甘肃等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资源。

羌族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喜爱。

1.2 羌族文化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随着对羌族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知,羌族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传统的羌族手工艺、传统音乐、传统节日等都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以羌绣、羌饰等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文化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也逐渐受到认可和热捧。

1.3 羌族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虽然羌族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羌族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

其次,羌族文化产业缺乏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有待提高。

再次,羌族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度不高,文化传承和创新存在困难。

二、羌族文化产业发展趋势2.1 引入创新科技提升羌族文化产品价值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羌族文化产业中引入创新科技是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羌族文化的虚拟展览、文化游戏等;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推动羌族文化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服务。

2.2 加强羌族文化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要提升羌族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

通过制定品牌策划和推广计划,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传媒渠道、互联网平台等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羌族文化。

四川羌族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

四川羌族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
153
2014年4月下半月刊
城市旅游规划
了旅游消费的需求。 (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威胁(Threat)分析 1.周边区域竞争力强劲,部分民俗文化后继无人 河南和周边的其他地区拥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和相似的民俗
活动内容,发展潜力甚至比河南还要大,在横向空间上有被取 代的危险。同时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思想意识越 来越开放,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 无人、日渐萎缩的局面。如气功喷火,新乡的马皮舞现在只有 一人能够完整表演,像这些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尚且如 此,那么对于其他民俗就可想而知了。
一羌族的文化旅游资源 从旅游开发和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角度出发,羌族的文 化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活文化。首先是服饰上,羌族男子服饰的基本形 制是头包黑色或白色头帕,穿白色长衫和皮坎肩;腰系绣花裹 肚和腰带,裹肚多为黑色或白色,上绣彩花,纹样精美,是男 子最贴身的装饰品;下穿长裤并用麻布打裹腿。脚穿素雅的云 云鞋。妇女服饰常用青布、蔚兰、深兰布缝制,盛装用红平 绒、灯芯绒布缝制.服饰因地区不同,款式上略有差异,胸前系 围腰,一般用黑布或深色布缝制,满绣五彩花卉,系在胸前尤 如怀抱大束鲜花,十分美丽动人。次在饮食文化上,以农业生 产为主,多为粮食和薯类,主食上,以玉米和土豆为主,羌族 的糍粑一直深受汉族人民的喜爱;在副食上,风味独特的腊肉 和酸奶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待客之道上在重 大的节日或者是招待重要的客人的时候,咂酒是必不可少的, 在羌民的生活中地位极其重要,极具民族特色。再次,在起居 文化上,羌族以“羌寨”最为出名,羌寨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 碉楼。近几年,尤其是512地震之后,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关于的 羌寨摄影作品。 (二)礼仪文化。羌族礼仪反映在日常生活诸方面,带有 一定的宗教色彩。首先在年节礼仪上,有农历九月九的煮酒 日,农历十月初一的羌历年,等等,特色都很明显,比如过大 年,农历正月初一前,腊月二十八日吃挂面、荞饼。二十九 日吃荞麦菜饼。三十日将五代祖宗名字写在纸上,在角角神前 供三天。大年初一早上迎祖接神,举行家拜礼,用灶灰在大门 前画一圈。其次在婚嫁礼仪上,订婚举行“开口酒”、“小订 酒”、“大订酒”,婚礼举行“花夜”、“正宴”、“回门” 等仪式,男女双方家庭各办礼节;最后还有冠礼,是为成年男

羌族剪纸文献综述

羌族剪纸文献综述

羌族剪纸文献综述文:Licorice摘要:羌族剪纸艺术别具特色,与民族宗教关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羌族剪纸艺术宗教引言: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和积淀丰厚、内涵深沉的文化底蕴。

正文:羌族剪纸不仅是羌族原始宗教的意识之体现,信仰万物有灵的反映,还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并依托宗教力量传承文化艺术。

羌族妇女“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的规律性活动。

弥补了羌族无文字的不便。

羌族无文字的现状使得羌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更加艰巨,单纯的文化艺术传播容易走高雅之路但是难以在民众中得到认同和发展,所以羌族的许多文化艺术种类都是依托宗教力量得以传承和普及的。

如羌族历史是在羌族宗教者释比身上得到传播和发展,羌族刺绣和碉楼背后都有宗教神话故事的支撑。

羌族神话虽具有怪诞离奇的特点,但它所折射的却是古代社会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一、羌族剪纸技法和艺术风格:浓郁的民俗风格特征;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的特征;主观意象造型的艺术特征;色彩搭配的丰富性特征。

二、羌族剪纸的组图内涵与艺术种类:服饰剪纸;宗教祭祀剪纸;居室生活装饰剪纸第四部分:结束语:羌族剪纸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内容上看,大多数以反映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为主,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是多种宗教观念融合的物化形式,渗透着对超自然神灵的幻想,并以神奇的艺术魅力向世人传递着羌族的文化信息。

羌族生活集聚地处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的交叉地带,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羌族能在历史长河中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这确实是一种奇迹。

同时,由于周边汉族藏族文化的渗透和汉族、藏族在人口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影响,使得羌族文化艺术发展既在保持和发展自身传统文化基础上不可避免地大量吸收了汉藏文化,但羌族文化仍葆有其独特的魅力,其根源在于羌族固有的民族性和现实的地域性对民族母源文化的坚持和对民族集聚区多元文化的融合。

世纪前十年羌族音乐研究综述 宋显彪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

世纪前十年羌族音乐研究综述 宋显彪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
本文一共搜集到 48 篇文献,其中,专著内析出 文献 12 篇,期刊和学位论文文献 36 篇,没有查询到 专门论述羌族音乐的专著。依据主题分,羌族音乐 综合研究的文献 14 篇,羌族民间歌曲研究文献 22 篇,羌族民间乐器研究文献 8 篇,羌族舞蹈与戏剧音 乐研究文献 4 篇。基本而言,专著内析出文献大多 是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对羌族音乐进行全面的介 绍,其内容多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比如《羌族传统音 乐》[1]745 - 770 。期刊论文文献则往往是研究者在原有 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 多是对以往研究的补充和深化,具有更强的创新性。
2011 年 1 月 第 30 卷 第 1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Jan究综述
宋显彪
(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 610021)
摘 要: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2000 年 - 2009 年羌族音乐研究从羌族音乐综合研究、羌族民间歌曲研究、羌 族民间乐器研究和羌族舞蹈与戏剧音乐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具有研究的综合性、成果的总结性和理论的创新性等 特点。这十年的研究成果对于羌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和羌族文化重建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三、羌族民间歌曲研究
作为羌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门,羌族民歌一直 是羌族音乐研究的重点,2000 年以来的羌族民歌研 究也同样如此,在本文查询到的文献中,羌族民歌研 究文献达 22 篇,占总文献的 45% ,可见研究成果十 分丰富。这些研究既有对羌族民歌全面的研究,也 有对羌族各类型民歌分门别类的研究。
《羌族音乐舞蹈》[9]名为音乐,实际上主要还是 对民歌的论述,作者将羌族民歌分为: 山歌、情歌、颂 歌、苦歌、叙事歌、古典唱诗、劳动歌、风俗歌、酒歌、 丧歌、哭嫁歌、陪伴歌、喜庆歌、多声部民歌。这种分 类不多见,另外这里的“古典唱诗”是指“羌族古代 民间长诗吟唱”,因此对于羌族民歌的分类,还值得 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羌族村寨民俗文化变迁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羌族村寨民俗文化变迁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羌族村寨民俗文化变迁研究摘要: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古老民族,曾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羌族文化是羌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冲击与现代文化不断变迁,加之汶川5·12大地震给羌族地区带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羌族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受到巨大影响。

如今,处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羌族村寨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变迁中,本文将通过梳理羌族传统文化体系,与现代羌族村寨民俗文化变迁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相关实证研究分析问题,探求羌族村寨民俗文化变迁原因。

关键词:乡村振兴;羌族村寨;民俗文化;变迁1.前言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古老民族,曾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在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具有非凡意义的文化,以及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俗。

羌族文化是羌族人民创造出的一切文明的总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今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古羌族或融入汉族和其他民族,或演变成藏缅语族的若干少数民族成为一个不断为中华大家庭输入血液的民族。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给羌族地区带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其影响巨大而深远,但在客观上也给羌族地区带来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发展机遇。

在举国的政策支持和全力援助下,尤其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羌族地区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保护与利用,依托村寨民俗文化发展村寨旅游,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

可以说,羌族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对羌族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样随着全球化的冲击与现代文化变迁,羌族文化同样面临着或变迁,或重建,或消失的危险。

羌族村寨文化是展示羌族文化的重要活态空间,因此思考羌族村寨文化发展与变迁,乃至如何更好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羌族传统民俗文化体系2.1关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文化的种类繁多,涉及到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间文学、节日庆典、工艺技术、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如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婚丧祭祀、民间歌谣、民间技艺、民间饮食、民间传说故事、民族节庆等,这些都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刘筝筝
【期刊名称】《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近年来对羌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羌族的思想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研究比如释比、婚葬之俗研究方面有很大成就.但亦有不足之处,如对羌族遗址文化的研究较少.较强专业性的著作不多,对于羌族的剪纸等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研究也较欠缺.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刘筝筝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3
【相关文献】
1.震后国内羌族文化保护研究综述 [J], 岳成明
2.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J], 刘筝筝
3.近十年宣传片的多模态研究综述 [J], 张乐华
4.近十年高校自媒体应用研究综述 [J], 赵秀丽;岳俊峰
5.近十年国内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J], 郭莹莹;刘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关于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关于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摘要】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这里山脉重叠,地势陡峭,风景秀美。

在羌族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羌族文化。

羌族传统文化是羌族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的总和,是羌族生活智慧的结晶与人文成就的体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绣,就是羌族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羌族;羌绣;传承;困境羌绣历史发展与现状一、羌绣的产生:羌绣的来源说法不一,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三国以前,羌族妇女能征善战,孔明派姜维到汶山屡被羌族女将打败;后来孔明就用符咒组成挑花围腰送给羌女。

羌族妇女争相效仿,挑花围腰就在她们中流传开了。

谁知,围腰上孔明画的符,把羌族妇女的心给迷住了,从此,羌族妇女便不会打仗出谋,只知挑花刺绣。

从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出,羌族挑花刺绣艺术原来最初是由汉区传入的。

经过生活的实践和提炼,既汲取了汉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的成分,又继承了古羌文化的传统,它的构图、纹彩,早已具有羌族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成了羌族独特的艺术珍品。

二、羌绣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刺绣技艺就已经在羌族地区极为盛行,后来挑花技艺逐渐取代了刺绣技艺而为羌族妇女所擅长。

羌绣是羌族妇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日常的生活劳动而逐步创造形成的,其构图、配色、针法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三、羌绣的现状:羌绣在今天面临愈来愈烈地冲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首先,羌绣面临着工业化与全球化的冲击。

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崛起与发展,人们的视线转移到了经济发展上来,而文化的传承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被淡化了很多;同时又因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外文化进入中国分散了很多国人的注意力,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被逐渐边缘化,羌绣当然也不能例外。

其次,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一种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一种文化载体-文字,而羌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羌绣的发展。

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

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

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作者:陈春勤来源:《西部学刊》2014年第02期摘要:释比文化是羌族核心文化。

近年来,有关羌族释比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其学术高度、文化深入、成果影响等已经得到学术界肯定,形成羌学研究中的释比文化学。

文中列举众多研究专著,逐一分析,认为它们从不同侧面详细介绍了羌族释比文化的历史源流、传承发展等情况,是研究羌族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文章还列举了关于羌族文化的论文类研究成果,指出综合分析其研究成果,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释比文化内涵,对今后开展其重点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K287.4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羌族文化研究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逐步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也确立了“羌学”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地位。

这其中,马长寿先生《氐与羌》,任乃强先生《羌族源流探索》,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三位老师的《羌族史》,以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的《羌族简史》一书,更是羌族文化研究的力作和典范,是羌族文化研究中的丰硕成果。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羌族文化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制定《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确定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

羌族文化研究更是取得丰硕成果。

这其中,羌族释比文化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中占据异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仅就羌族释比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就进行分析综述。

一、羌族释比唱经的整理罗世泽、时逢春《木姐珠与斗安珠》一书搜集整理了《木姐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两部经典,这是研究羌族释比经典最早的成果之一,也是研究羌族文化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茂县羌族文学社于2004年将羌族释比经典单独整理成《西羌古唱经》(内部印刷品)一书,该书将羌族释比经典归结为上坛经、中坛经和下坛经,其中上坛经10节,中坛经10节,下坛经12节。

该书第一次整理羌族释比经典成册并印制散发,对羌族释比经典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

羌族文创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羌族文创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羌族文创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羌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羌族文创的现状,探讨其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羌族文创现状2.1 羌族传统工艺羌族有着丰富的传统工艺,如羌绣、羌饰、羌画等。

这些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致的工艺技巧而闻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然而,由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这些工艺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危险。

2.2 羌族音乐舞蹈羌族音乐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音乐以其鲜明的节奏、悦耳的旋律和独特的乐器而备受瞩目。

舞蹈方面,羌族的“大裤衩”舞和“豆葫芦”舞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流行文化的追求,羌族音乐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难。

2.3 羌族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一些企业和设计师开始将羌族传统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如服饰、家居用品、文具等。

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了羌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具有现代化的设计和功能,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羌族文创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面临着与其他文创产品竞争的挑战。

3. 羌族文创发展潜力3.1 羌族文化的独特性羌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其传统工艺、音乐舞蹈和文化符号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这种独特性为羌族文创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发展空间。

3.2 文化产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羌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羌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的兴起。

3.3 羌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发展羌族文创,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传承和发扬羌族文化。

同时,羌族文创产品的推广可以增加人们对羌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建议4.1 加强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加大对羌族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奖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并传授相关技艺。

2024年浅析羌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024年浅析羌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024年浅析羌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羌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不仅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羌族民俗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羌族民俗文化概述羌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

羌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建筑、节庆、歌舞、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例如,羌族的服饰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著称,体现了羌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羌族的节庆活动如“祭山会”、“火把节”等,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风情。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羌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文化保护现状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羌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羌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危险。

另一方面,羌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和文化人才,使得文化保护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此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羌族民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传统节庆活动被商业化利用,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三、保护措施与实施路径针对羌族民俗文化面临的保护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实施路径。

首先,加强对羌族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建立健全文化保护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文化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加大对羌族聚居地区的资金投入,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人才培养。

此外,推动羌族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途径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需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羌族文化深厚丰富,包括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羌族的服饰、建筑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特点,以下是我的报告:一、服饰方面羌族的服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鲜艳、图案复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羌族女性的长袖褶裙。

这种褶裙下摆宽大,达到4-5米,褶子密集,非常华丽。

在颜色上,羌族服饰主要以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这些颜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二、建筑方面羌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

羌族的传统建筑多数为木质结构,屋顶为斜坡和重檐。

羌族的房屋还有独特的“花墙”装饰,一般以河卵石、碎砖等拼花而成,造型复杂、图案丰富。

此外,羌族的村落建筑还有特色的长汀楼,这是一种寨堡式建筑,用来保护村民免受外界侵袭。

三、习俗方面羌族的习俗多样独特,其中最著名的习俗是“诺日朗”(婚礼)和“完颜朗”(葬礼)。

在羌族的婚礼上,新郎需要乘坐花轿,穿着彩色的袍子,来迎接新娘。

新娘则会穿上羌族传统的礼服,头戴鲜花和金银饰品。

葬礼上,羌族人会摆放牛羊等牲畜和食品作为祭品,并舞动锣鼓,祭祀逝去的亲人。

四、语言方面羌族有自己独特的羌语,属于藏缅语系的羌缅语族。

羌语是羌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有自己的语法和词汇。

羌族人民还保留着许多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如歌谣、童谣等。

总结起来,羌族文化独特精彩,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羌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尊重这个美丽的民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下面我将从织锦、木雕、音乐舞蹈和节庆活动等方面,为您介绍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织锦是羌族的传统工艺之一,其技艺流传已久。

羌织锦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享誉海内外。

羌织锦以丝线织造,图案繁复精细,常常以鸟兽、花草、山水等富有羌族风格的主题进行纹样创作。

羌织锦的色彩鲜艳,图案细腻,丝绸质地柔软光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艺术观赏价值。

在现代,羌织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现代设计风格的时尚艺术品,在家居和时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织锦,羌族还以木雕工艺著称。

羌族木雕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羌族木雕多以动物和人物为题材,形象生动逼真,充满了浓厚的羌族文化气息。

羌族木雕制品包括木雕饰品、木制家具、木雕工艺品等,其中以木雕饰品最为著名。

羌族木雕饰品风格独特,以其精美细腻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纹饰而备受喜爱。

如今,羌族木雕工艺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音乐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音乐独具特色,常常伴随着特殊的乐器演奏,如羌笛、羌胡等。

羌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

羌族舞蹈形式多样,有舞狮、舞龙、舞剑等,其中以羌族舞狮最为著名。

羌族舞狮动作矫健有力,气势磅礴,常常在节庆活动和婚庆中表演,给人以欢乐和祝福。

羌族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常常伴随着丰盛的美食和精彩的表演。

羌族传统节庆活动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羌族的传统美食有羌鸡、凉粉、板面等,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羌族的传统婚礼也是一大特色,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织锦、木雕、音乐舞蹈和节庆活动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这些传统工艺和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示了羌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

羌族民族文化总结汇报材料

羌族民族文化总结汇报材料

羌族民族文化总结汇报材料羌族民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羌族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面是关于羌族民族文化的总结汇报材料:一、历史渊源羌族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起初是羌部落的形式存在。

公元前108年,羌人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开始被称为羌族。

在历史上,羌族民族曾经建立过羌汉政权、羌军政权等。

羌族民族在历史上与中原文化和西部文化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二、语言文字羌族民族使用羌文作为其语言文字,是一种分音节语言。

羌文是一种国际音标文字,是羌族人民的语言宝库。

同时,也可以使用汉字进行书写。

三、服饰特色羌族民族的服饰非常独特,男子主要穿着长袍、紧身裤、皮靴和头巾等,女子则主要穿着长袍、短裙、袜子和头巾等。

羌族民族的服饰以色彩鲜艳、绣花精美、图案独特等特点而闻名。

四、民俗习惯羌族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羌族婚礼和羌族新年。

羌族婚礼上,新娘必须要穿上七彩绣花的嫁衣,并且在新房前面撒满五彩纸币以示吉祥。

羌族新年是羌族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祀、舞蹈、歌唱等活动,庆祝丰收和团圆。

五、艺术表现羌族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羌族舞蹈和羌族音乐。

羌族舞蹈以独特的舞姿、灵活的步伐、丰富的动作为特点,表现出羌族人民的欢乐和热情。

羌族音乐以独特的乐器、动听的旋律、激昂的节奏为特征,让人沉醉其中。

六、建筑风格羌族民族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羌寨上,羌寨是羌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

羌寨通常都是由石块垒砌而成,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羌寨的建筑风格相对简朴,但是也不乏精美的雕刻和彩色绘画。

七、传统饮食羌族民族的传统饮食以牛、羊、猪肉为主要食材。

羌族人民养殖牛、羊等家畜,肉类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此外,羌族人民还喜欢吃糌粑、糌粑酥等传统食品。

八、节日庆典羌族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包括羌族新年、羌族婚礼、祭祀等。

羌族文化研究

羌族文化研究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四川阿坝羌族自治洲文化调查姓名陈骏云学号09011052院系(部所)法学院专业法学任课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8月14 日四川羌族特色民族文化摘要:羌族是我们四川省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9.8万人。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

羌族文化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他们具有独特的历史民族文化,具有不同寻常的生活习惯和最具特色的食物、习俗、服饰、歌舞等。

关键词:阿坝州羌族历史习俗歌舞发展现状一、羌族历史发展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历史中悠久的民族之一,秦汉以来,古代羌人中的冉、龙部落就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

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区,据1990年人口普查公布,羌族人口为198252人。

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以来,古代羌人的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

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现在有人口19.8万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为四川省独有的民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

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夏代始祖大禹都是羌人,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羌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由来已久,除汉朝在岷江上游设置汶山郡外,从隋到宋都设过羁縻州。

元明推行土司制度,清朝实施“改土归流”,经过改土归流,羌族的土司制度基本废除,羌族社会发展到封建地主社会。

羌族富有革命传统。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羌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习俗传承等方面,探讨羌族的魅力所在。

一、羌族的历史渊源羌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秦时期,2000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羌族的祖先最早定居在黄河上游的巴蜀地区,后来逐渐向四川东部、青海西部等地扩展。

在历史长河中,羌族与中原文化、藏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等民族形成了交融、融合发展的局面。

二、羌族的文化特色1.语言文字方面:羌族使用汉字和东羌语,东羌语属于藏缅语系。

羌族仍保留着一部分传统的羌族文字,这对于研究羌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2.衣着服饰方面:羌族的传统服饰色彩丰富多样,男子通常穿着翻领上衣和短裙,而女子则着装更加华丽,以彩色的花朵图案为主。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羌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也是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

3.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羌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术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羌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常常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三、羌族的习俗传承1.婚礼习俗方面:羌族的婚礼十分重视,婚礼的庆祝活动通常持续数日。

新娘穿上传统的羌族婚装,新郎则骑马接新娘。

婚礼期间,亲友们围绕着新人开展各种传统的欢庆活动,如舞蹈、歌唱等。

2.节日习俗方面:羌族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盂兰节和鲜花节。

盂兰节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举行,羌族人民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扫墓、跳舞等。

而鲜花节则是在每年的农历春节后举行,人们会欣赏花朵、品尝美食,亲友团聚共度佳节。

3.礼仪习俗方面:羌族崇尚礼仪和传统美德,重视尊老爱幼、尊重祖先、邻里互助等价值观念。

在羌族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会礼让长辈,重视家族观念,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尊敬和感恩之情。

总之,羌族历史文化的丰富与传承凝结在羌族人民的血脉中。

通过对羌族历史、文化及习俗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刘筝筝【内容摘要】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近年来对羌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羌族的思想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研究比如释比、婚葬之俗研究方面有很大成就。

但亦有不足之处,如对羌族遗址文化的研究较少,较强专业性的著作不多,对于羌族的剪纸等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研究也较欠缺。

【关键词】羌族;羌族文化;民俗特点【作者简介】刘筝筝,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12(2008)03-0040-03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从1998年以来,对羌族的研究硕果可谓丰硕。

在此,笔者拟对近十年来有关羌族文化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不足之处,在此肯请各位学者指正。

一、思想文化方面在研究羌族思想文化方面,高恒天、汤剑波两位先生通过对秦汉时代羌族人民的道德生活方面的研究认为,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分、繁多、广泛分布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

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等具有道德合法性[1]。

杨健吾先生却认为,羌族社会伦理思想具有独特的氏族形式,主要是通过民间文学作品和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社会观念以及伦理观念,这些构成羌族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2]。

徐铭先生从解析羌族白石钟信仰方面入手,得出羌人在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多数人受汉人民间信仰影响,信仰的神灵增多(以前只是白石钟信仰),祭祀也以原来的部落为重转变为以家庭为主,但是其宗教制度与祭仪仍保留羌族固有的特色[3]。

邓宏烈先生从西方传教士的眼光进行考查认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是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分别做出不同的阐释[4]。

在羌族生活中,法律的研究方面亦取得一定成就。

龙大轩从历史长河中来考查羌族诉讼习惯法,他将习惯法的历史进程分为独立运行、国家法对诉讼习惯法的介入、国家对诉讼习惯法的挤压、彼长此消长等四个阶段[5]。

李鸣通过分析羌族继承习惯法得出:无论是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还是对继承关系的法律调整,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得到羌民的普遍承认和严格遵循,在羌族地已发挥积极作用[6]。

龙大轩得出羌族民约的习惯法特征:首先具有浓郁的民族独特性;其次,相对国家制宪法而言它具有依赖补充性;最后,它也具有执行性[7]。

在我国,对羌族习惯法的研究显然处于尝试阶段,但研究成果却较为显著。

申秀清认为:羌族宗教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保护思想,在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能为解决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提供一些启示和价值[8]。

二、民俗研究方面释比,是羌语对羌族民间经师的一种称呼。

于一先生认为,释比是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在羌民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地位。

依照羌人的生死观,人死后其灵魂永不消亡,生者要为其送别,释比自然成为丧葬礼仪不可缺少的角色[9]。

余跃明则将释比看成是羌族文化的《大百科全书》。

释比文化与羌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释比也同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但由于释比收徒和盖卦的施受内容规程的严格而保密致使释比及释比文化凸显一种神秘性[10]。

周毓华对在羌族原始宗教及其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释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大成者[11]。

在舞蹈研究方面,杨莉女士认为,几千年来的羌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以“体态符号”的形式传承至今,是“舞蹈活化石”[12]。

罗雄岩先生得出,羌族许多民间舞蹈形式多是在“释比”主持下的民俗活动中进行的,并提出一系列动态保护和开发羌族舞蹈的思想[13]。

秀花、刘伟两人认为,羌族舞蹈具有的历史沉淀、文化特征及其风格提醒我们,如果对之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就能使这项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为羌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14]。

关于羌族的工艺文化,张犇从羌族人民生活中的“云云鞋”来谈起,认为其既有精神诉求和实用性,还含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它形成的独有的属于羌民族心理的文化品格,是羌族生存观总思想的延续[15]。

王世琴钟情于羌绣,认为羌秀是我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所独有的羌家风情及其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6]。

罗徕从刺绣和剪纸两个方面来谈羌族的民间艺术产品的功能、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并且指出民间刺绣和剪纸在现代文化中还有提升的前景空间[17]。

羌族的婚葬习俗亦具有文化内涵。

马宁先生从羌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羌族婚礼的形成及其特征来看羌族婚俗的深层文化内涵认为,其婚俗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俗现象,而且是羌族宗教意识的体现物、民族精神的象征物、伦理道德的寄托物[18]。

王国基先生认为,历史上居住在今甘肃陇南境内的宕昌、参狼、白马、邓至等羌氏民族普遍存在着火葬、石棺葬和悬棺葬等丧葬习俗,它们始终是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反映着人们对已知和未知世界的观念和看法[19]。

马宁先生又从羌族火葬中得出其习俗的来源、演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20]。

另外,马宁先生还发现羌族有“挂红”习俗。

他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来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这是羌族特有的、厚重的民族文化习俗[21]。

蔡文君、杜学元二人着眼于民俗与教育的关系,论述了羌族民俗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特质。

在此基础上二人还阐述了羌民俗教育对羌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适应性、局限性及它所面临的现时挑战[22]。

杨国君先生亲自进行调查,从丹巴羌族的居室、饮食、服饰、刺绣、民歌、舞蹈等方面进行第一手调查,证明了丹巴羌族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民风民俗,与其他民族有显著区别[23]。

三、其它方面马成富、郭娅二人对羌族的传统艺术释比戏和花灯戏进行了考查,考证出释比戏产生于羌族早期的庆祭活动中的“庆演神戏”,进而派生出羌族花灯戏,并探讨了两种戏的艺术特色[24]。

康保成先生将羌姆与藏戏进行了比较得出。

藏戏是典型的佛教戏剧,而羌姆(也即金刚舞)是佛教战胜苯教的产物,所以两者有着渊源关系[25]。

刘家强、杨立壮等人通过对羌族生育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考查认为,羌族原始宗教中所蕴含的现代生育文化理念受到严重挑战,国家法与羌族的习惯法、民族信仰形成了直接冲突。

他们提出应从历史的视角与现实的基础为基点构建利益导向机制[26]。

庄春辉先生对藏羌古碉群进行研究后认为素有“碉的世界,碉的海洋”之称的川西高原,沉淀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原生态保留最好、历史沉淀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极高的民族、历史、考古等科研价值[27]。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羌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亦有不足之处,对羌族遗址文化的研究较少;较强专业性的著作不多;对于羌族的剪纸等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研究也较欠缺。

但随着学科向边缘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一个立体的羌族文化全貌将会呈现放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1] 高恒天,汤剑波.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J].青海民族研究,2006,(4).[2] 杨健吾.羌族社会伦理思想简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5,(4).[3] 徐铭.羌族白石信仰解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4] 邓宏烈.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话信仰[J].贵州民族研究,2006,(5).[5] 龙大轩.羌族诉讼习惯法的历史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 李鸣.羌族继承习惯法试析[J].政法论坛,2004,(3).[7] 龙大轩.羌族民约的习惯法特征[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1).[8] 申秀清.简论羌族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6,(2).[9] 于一.羌族释比与丧葬[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10] 余跃明.释比——羌文化的《大百科全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1] 周毓华.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2] 杨莉.论羌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13] 罗雄岩.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14] 秀花,刘伟.论羌族民间舞蹈的多元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15] 张犇.论羌族“云云鞋”的装饰纹样与其生存观的关系[J].装饰,2006,(5).[16] 王世琴.羌绣——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7] 罗徕.谈羌族民间刺绣和剪纸艺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18] 马宁.羌族婚俗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9] 王国基.古奇异趣羌藏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0] 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1] 马宁.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挂红”习俗[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2] 蔡文君,杜学元.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5,(6).[23] 杨国君.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4] 马成富,郭娅.羌族释比戏和花灯戏的源流沿革及艺术特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25] 康保成.羌姆角色扮演的象征意义及其与藏戏的关系[J].民族艺术,2003,(4).[26] 刘家强,杨立壮,蒋华,唐代盛.羌族生育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7] 庄春辉.川西高原的藏羌古碉群[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4,(5). (来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