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堂走进生活
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
-057-2021年第28期︵总第280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即立足学生的思想活动,寻找生活与课堂的共通之处,将二者完美融合在一起,使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出新的面貌。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受启发,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科核心素养[1]。
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效果。
为此,本文就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因此,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其了解不够全面。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存在生活与知识融合生硬、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等现象。
初中生要学习的科目较多,精力不足,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抵触学习学科知识,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模式单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背诵记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将知识点深入剖析后,罗列在学生眼前,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大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受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简单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生活化教学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很难真正改变当前的教学僵局。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一)发现生活,引用生活素材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立足的行为标准。
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其语言文字较为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因此,在记忆这些知识时,很多学生存在考后就忘、张冠李戴等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生活是一本大教材,新课标的更改使高中政治课增加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就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提供了契机。
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之中,是所有高中政治老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政治课堂;应用分析教育的实施是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下,教育也在不断地回归社会,走向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也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如何让学生激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对未来的社会后产生一定的了解。
“生活化”教学的提出为高中政治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1.生活化教学的概念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寻找理论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理论知识的来源,但又在一定意义上高于生活。
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广大高中生学习政治的情趣和热情,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石。
政治课堂教学走进生活,使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
“生活即教育”,应该把政治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进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
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2.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2.1.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的原则。
学生生活包括现下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这就要求高中政治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导向等实际状况,同时还要仔细留意当下的社会生活,将社会上发生的新现象、新问题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较大的时代性和趣味性,进而体现政治教学的价值性和必要性。
2.2.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展开。
所以说,在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上,不能出现太多的假设性现象和缺乏逻辑、不可思议的内容。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进生活的几点看法
知识的现状 , 加强课程 内容 与学生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技发 展的联 系 , 关注学
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 ,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这就 从课程 内容的
角度说 明, 生活与课程的紧密联系必须在教学研究领域 中体现 出来 , 回归生 活成 了新课程改革 的最强音 。 怎样让课堂焕发 出生命的活力? 怎样 在思 想政 治课 中体 现“ 生活化” 的理念? 笔者认为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结合“ 0 8 5月 1 20 年 2日四川汶川地震” 的事例 , 要求学生搜集抗震救灾 中的先进
事迹 ,并分析我国抗 震救灾取得胜利的原因。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与联系教材知 识, 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上理解 了衡量人生价值 的标准 是看 一个 人对社会 、 对他
人的奉献 , 而且从情感上接受 了坚持集体主义 的价值观 , 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而作出正确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四 、 学环 境 民 主化 教
作为政治课 教师 , 我们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 , 因此我们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 教师可 以走下讲 台, 到学生 中间 , 来 与学生共同讨 论问题 ; 可以把学生请上讲
台当老师 , 把原来 静止的 、 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l ’ 单 的、 多向的 、 全方位 的教学 , 无形 中缩短 师生之间 的心理距离 。 这样 , 教师以平 等的姿态 、 平易近人的风格来
兰 、 学 手段 多 元化 教
思想政治课 的内容都是来 自于政治 、 经济 、 文化生活和学生 自身生 活的 , 是
对生活 的概括和提炼。 生活化 的 、 生动的素材有 时用 简单 的语言很难再 现出来 , 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 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 化的教学媒体 , 创设一 种有利于学生学 习的情境 , 使学生获得生动 、 真实的生活感受 , 能达到事半功 就 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 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 、 图片 、 画等 动 刺激学生的感 官 , 激活学生 的思维 , 引起他们 的兴趣 , 而加深学生对 内容 的理 从 解。 例如在讲 “ 人生价值在 于对社会的奉献” 的内容时 , 笔者结合“0 8 2 0 年初我 国 南方遭遇 5 0年不 遇的冰雪灾害 ” 的事例 , 以图片或 录像 的形式 向学生 介绍 抗灾 中的先进事迹 , 让学生不仅从知识层 面上理解 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看一个人 对社会 、 对他人 的奉献 , 而且从情感 上接受 了“ 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 ” 的价值观 , 从
高中政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摘要】政治是一门社会学科,高中政治课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念,虽然两者在教学观念和教育内容上有所差异,但都提倡将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倡教育向社会和生活的回归。
高中政治课的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哲学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生活化教学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接近于现实生活的课堂学习中增长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采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具有了一定理论性和抽象性,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在理解和记忆的难度上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
采用生活化教学,将理论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不再感到陌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苏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中多变的价格教学,教师就可以列举本地某种特产,与学生一起分析价格浮动的原因,学生因为非常熟悉,所以都能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并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深入的研究。
采用生活化教学适合新课改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强调。
高中政治课堂走进生活,将原本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分析中探讨政治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完苏教版必修4辩证法的知识之后,可以鼓励学生重新看待生活中的某些矛盾,可以得到豁然开朗的启示,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让政治教学贴近生活
考 察当地外资 利用情 况 ,从 而加深对 改革开放 必要性 的 了解 。学 习 《 生活 与哲 学 》时 ,教师 可引导 学生辨析平 时所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 的民谚 和 寓 言 ,如 “ 金 无 足赤 ,人无 完人” 、 “ 勿 以善小 而不 为 ,勿 以恶 小 而 为之 ”等 ,以此 来 阐释 哲学 的 真谛 … …。 在讲述 《 政 治 生 活 》时 ,可联 系 “ 立 法 听证 会 ”、 “ 阳光 执法 ” 、 “ 价格 听 证 会”、 “ 新农 村建设 ” 、 “ 朝鲜核 问题”等社会 热点 问题 ,以此 来 阐明在 现代 社会 中 ,每个 公 民与 政治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人们 的 生 活离不 开政治 。教师在 教学 中,通过联 系学生 的生 活经验 、 已 有 的知识 、能力 实 际和 社会 实 际 ,不仅可 以调 动学生 的学习 兴 趣 ,还 有 助 于 学 生 走 出课 堂 后 自觉 运 用 理 论 知 识 去 关 注 周 围 的 人 与社会。 三、开展课堂探究 。了解 生活、理解 生活 切科学 知识都来 自生活 ,受 生活 的启迪 。学生的头 脑决 不 是 一个个 需 要 被填满 知 识 的容 器 ,而是一 个 个 需要被 点 燃 的火 把 。教 师们需要 引导学 生浮 出知识 的水 面 ,使他们 在知识 的海洋 里 自由地呼吸和搏击 ,展开生命的对话和智 慧的探索。 新课 堂倡 导通过 学习者 自身的生活经验 来学 习。学 习的过程 是学 习者生活 经验持续 不断 发展改造 的过程 ,同时 ,它 也是学 习 者借助 生活经 验 ,思 考问题 ,理解生 活的过程 。教师应 把学生 已 有 的知 识 内容 、感性 材料与 新知识进 行整合 ,让 学生经 历探究 的 过程 ,使学生身 临其境地学 习 , 达到预设与生成 的和谐统一 。 以 “ 多变的价格 ”一课 为例 ,价格 和人 们 日常 生活 的联系最 为 直接 ,如菜 价 、油 价 、房 价 、车价 等 ,它们 哪怕是有 一点微 小 的波动 ,都能绷紧人 们 的神 经 。在探讨 “ 多变 的价格 ”时 ,我 让 学 生从汽 油价 格上 涨的原 因 、影响 、对策 、启示 四个方 面进行 讨 论 ,使他 们理解 了油价上涨 是多种 因素导致 供求关 系的变 化而引 起 的 ,给 人们 的 日常生活 和生产经 营都带来 了巨大影 响 。通过 讨 论 ,学生 加深 了对 党 的大政 方针 的理解 ,明白了 当前 我 国落实 科 学 发展观 、发展循 环经济 、树立正 确 的消 费观 、建立 资源节约 型 社 会的深 层意义和影 响。 四、投身社 会实践 ,回归生活 、服务生活 陶行知先 生早在2 O 世纪 3 0 年代就 指出 :教科 书应是 “ 活的 、 真 的、动 的 、用 的” ,而不是 “ 死 的 、浮 的 、静 的 、读 的”。学 生 的学科 知识和思 想行 为只有 回到真实 的生活中 才能得 到强化 和 巩 固。课 堂教学 中传授 的知识 , 能 否 内化 为学生 的觉悟 、外化 为 学 生的行 为 ,关键 是让 学生深入 实际 。因此 ,思想政 治课 堂教学 必须 向现 实生活 领域拓 宽 、延伸 ,将课堂从 教室扩 展到家 庭 、社 区及学生 生活 的其他生 活空 间。让 学生在 现实生活 中进行 探索 , 自主地运 用所学 知识进 行推理 、判 断 、选 择 ,独立 地解决 生活 中 的实际 问题 。社 会实践 是促进 学生形成坚 定信念 的 “ 催 化剂” 、 “ 知行合一”的 中介和关键。 我常 给学 生布置 的一项任务 就是利用假 期找工 作 ( 打工 ), 并 要求 他们 写 出找 工作 的过 程 、工 作 的经 历以 及 由此 产生 的感 想 。他们 有 的 找到 了在 饭店 洗 盘子 的工 作 ,有 的替 别 人送矿 泉 水 ,有 的帮父母 种地 ,有 的干脆 自谋 “ 职业 ”一一 卖报 纸 、卖 冰 糕 ,有 的一个假 期也 没找到工 作。情况 可能各不 相 同,但从他们
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政史英 话教 学研 宄
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崔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
( 门市 第一职 业技 术 学校 江
广 东江 门 59 0 ) 20 0
【 摘要 】政治课应 以 “ 生活即教 育” “ 为生活服务” 为指 导 ,把课 堂教 学和生活 实际 联 系起 来.充分利用社会 生活教 育资 源拓 宽 学生的 学 习空 间,让 学生感受到 思想政治教育
课 的趣 味和作用 ,体验到 思想教 育课 的魅 力。 【 关键词 】生活情景 ;兴趣 ;贯 穿;回归
思 想政 治课 不仅 是一 门让 学 生学 习经 济 常识 和政 治常识 的学 科 ,也是 一 门培养 学 生形 成正 确 人生 观 、价值 观 的学科 ,更 是 一 门教 给学 生 如何透 过 纷繁 复杂 的 社会 现象 洞察 事物 本 质 的学科 。 但 是 ,长期 以来 过 于追 求理 性 , 片面强 调道 德 观念 的灌 输 和道德 行 为 的传 统课 堂 ,使政 治课 成 为 中学众 多 学科 中学 生最 不感 兴趣 的科 目之一 。有 调 查显 示 ,七成 的学生 认 为思想 政 治课 最大 的 问 题 在 于 “ 离 学 生 的 生 活 世 远 界 ” ,八 成 的学 生认 为 思想 政治 课是 “ 说教 课 ” , “ 枯燥 ” “ 抽 象 ” ,接 近七成 的学生 甚至 怀 疑 思想政治课 的真理性 和真实性 。 当我 们 的学生 面对课 本 知识 脸茫 然 的时候 ,面对 老师 的提 问瞪 目结 舌 的时候 ,面对 问题 百 思不 得其 解 的时候 ,以人 为 本 , 带着 学生 回归生 活就 成为 必 然 。 我 国 著 名 教 育 家 陶 行 知 先 生 的 “ 活教 育论 ”提 出 : “ 活 即 生 生 教育 ” , “ 会 即学 校 ” , 社 “ 、学 、做 合一 ”强 调 了教 育 教 要 以生 活 为 中心 。那么 ,如 何让 思 想政 治课 堂 回归 生活 呢 ?本人 结 合 自己近年来 的 教学 经验 ,谈 谈 自己的心得体会 。 1以生活情境开篇 引导 .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活化”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作者:谢秀芳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01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因此,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是政治教学的题中之义和应有之举。
一、挖掘生活素材,让课堂走进生活我们现在在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很多内容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与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实际情况寻求合适的生活案例,以使学科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融入到鲜活的生活题材中,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
如学习《消费及其类型》这一内容时,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
以某位同学的家庭收入为例,为他设计消费方案,说明设计的理由。
问题一抛出,学生积极主动地设计消费方案,探究学习的热情高。
这就把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成政治课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由直接经验迁移到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并将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切磋,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既可以相互借鉴,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能够更好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学习内容能很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营造与生活相融通的教学情境呢?生活化的情境既包括国内外的时政热点,也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
因此,对政治教师而言,应当做到两点:1. 要关注社会“热点”新闻。
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与社会时政紧密相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教材知识分析热点问题,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
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作者:张利云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3期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交流过程。
让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对生活智慧的挑战和好奇的刺激,使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
那么如何构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一、构建课堂“生活舞台”,展师生风采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张扬他们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诠释和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例如,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我就“学校是否应向周围居民开放”这个热点问题,设计了一场模拟听证会,帮助学生了解并感知民主决策中听证会制度,加深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在听证会上,学生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把相关角色的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热情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除进行听证会外,还可以排演小品、举办评论、演讲、讲故事、知识竞赛、时事播报、课堂辩论会等,以生活中常见的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的接受者。
二、感悟生活,提升新课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合作探究中建构了知识,是由生活具体现象上升到一般理论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归纳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刚学到的一般理论再演绎为生活现象,那么我们对生活情感的体验,对知识的感悟无疑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政治知识的本源,社会生活情景,为学生感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由于政治教材的理论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政治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针对所学理论大胆地想象、演绎,并把演绎的内容通过文字、绘画、口述等形式表达出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
三、以理激情,体验生活“价值与价值观”一课的主要知识点,一是哲学意义上讲的价值概念、人的价值及对人的价值评价;二是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如果单从知识和理论角度讲授,无须作深入的挖掘或逻辑的推演,学生自己阅读、小组适度讨论即可解决,但这难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因而难以让学生信服,更不要说付之行动。
_问渠哪得清如许_为有源头活水来_让生活走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2010 NO.18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科 教 论 坛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必须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
从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才能脱离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以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构“走进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从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四个必修模块的每一课的每一框题,我们可以发现其结构的设计基本都是通过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三块内容,把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我们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结合课程内容结构特点建构“走进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意识。
1“生活走进课堂”的理论依据首先,杜威的“教学即生活”“做中学”及建构主义理论都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心理学理论也说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习是旧经验的改组,教学生活化更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已经大大地拓展到学校之外。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理论都强调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学习能力。
回归生活: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机勃勃
回归生活: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机勃勃摘要:陶行知说过“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相对是滞后的。
高中生的知识、经验和观念越来越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尤其是他们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生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在回归生活中焕发活力,让学生在焕发生活气息的课堂中认知、体验和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积累的一部分,让生活在课堂上展现和扩展,让课堂成为师生的人生舞台。
关键词:回归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体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将现实生活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着力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通过丰富可感的生活素材表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置于生动的生活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生活,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
一、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高中学生政治品质的锤炼、道德水平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无一不是以主体的参与和体验为前体的。
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为学生走进生活世界体悟生活真谛搭建了平台,它以关怀学生生命成才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感悟。
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 江 苏 省 连 云 港 市 灌 南 县 第 二 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 2 2 5 0 0 ) 摘要 : 高 中政 治课 堂教 学 的主 要 目的 就 是 对 学 生进 行 思 想 教 育 , 从 而 帮 助 学 生树 立正 确 的 思 想观 念 。 但是 , 一 直 以 来 高 中政 治 教 学就 脱 离学 生 的 生 活 , 导 致 学生 认 为 高 中政 治 是 远 离 自己生 活 的 , 这 样 在 课 堂上 就 经 常 出现 了 学 生无 心 听 讲 , 昏 昏欲 睡 的 情 况 , 致使 教 学 效 率低 甚 至 有 时候 没有 效 率 , 达 不 到 预 期 的 教 学 目的 。 追根 究 底 , 无 非 就 是 教 师 在 课 堂教 学 中过 于 传 授 空 洞 的 理论 知识 而脱 离 了学 生的实际生活 , 让 学生 感 受 到 政 治 课 的 枯 燥 乏 味 。 因此 , 教 师要 重视 高 中政 治教 学与 学 生 实 际 生活 的联 系 , 让 高 中政 治 课 堂 教 学走 进
1 联 系教 材 . 在 生 活 中寻 找 资 源 教材虽然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依据 , 但却不是唯一 的。 高 中政 治教学时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的 , 脱 离 了生 活 , 教 学 就 会 显 得
没 有 意 义 。所 以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可 以 把 政 治 教 学 带 到 生 活
学和实际联合在一起 , 从 而大 大 提 高 了教 学 效 率 。 3 走进生活 。 回 归 自然
我 们 学 习 书 本 中 的 知识 最终 的 目的也 是 将 知 识 运 用 到实 际 生 活 中来 , 在 生 活 中实 践 才 能 看 出 教 育 的伟 大力 量 。 在课 堂教 学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段 的政 治课 具有 了一 定理论 性和 抽象 性 ,涉及 很 多专业 术 语和 概 念 ,在理解 和记 忆 的难度 上 有所 增加 ,在 一定程 度
言 ,引用 生活 中 的实例 ,使 学生理 解起 来 更加容 易 。例如 在讲 经济 生活 中财 政与税 收 的 内容时 ,可 以结 合社会 关注
容 与生活 息息相 关,在 高中政 治课 堂教 学中应 用生活化教 学 法 ,在 互相尊 重 的教 学环境 里进 行经 济 、政治 、文 化等 方 有 助于学生对教 学 内容 的理 解,提 高教 学效率 。本 文分析 了 在 高 中政治课 堂中 实行生 活化教 学 的必要 性和相 关的应用策
【 教学 研宄
浅谈高 中政治课堂 中的生活化教学
◇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 中学/ 程 艳
【 摘要 】政治是 一 门社会 学科 ,高 中政治课 中的很 多教 学 内
里形 成相 关 的观念 或者 看法 ,教 师要 尊重 学生 的 思维和看
面 的探 讨 ,使课 堂更 加人 性化 、生 活化 。 2 . 进行 生 活化 的课 堂教 学 。课 堂教 学 主要 分 为课堂 导 入 、知 识 学习和 知识 应用 三个 方面 ,在 高 中政 治 课堂 中运
略。
【 关键词 】高中政治 生活化 教学策略
美 国教 育家 杜威提 出 “ 教 育 即生活 ”,而我 国教 育家 陶行知 则提出 “ 生活 即教育 ”的观 念,虽然两者在 教学观念 和教育 内容上有所 差异,但都提 倡将教育与 生活联系起来 , 提 倡教育 向社会和 生活的 回归。高中政治课 的 内容包括经 济
让政治教学贴近生活
让政治教学贴近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它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地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系我国培养一代“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老师难教,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学生厌学,教学情况是“挣扎着前进”,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的取向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
为了改变过去脱离现实生活而造成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这就彰显了政治课教学实践的生活化取向。
走进生活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趋向。
生活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走进生活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只有走进了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因此,理想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的渠道,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知识本身,而是教会学生生活。
这是现代教育的本质,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发现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谈到: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运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简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生活化教学之我见
简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生活化教学之我见发布时间:2023-02-17T05:10:40.4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9期作者:金平[导读] 本文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金平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五中学【摘要】:本文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探讨了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法课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道法课教学如何走向生活化的一些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回归生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经典教育思想,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因此,初中道法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让学生敞开胸襟,融入生活的课堂,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初中道法课“生活化”教学,就是在道法课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出发,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
“生活化”的道法课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生活,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初中道法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为目的。
它更加偏重思想的引导,觉悟的提高,行动的践行,是更加接近生活的科目且其教学方式更易于走向生活化教学。
二、构建生活化初中道法课堂教学的依据和重要性初中道法课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渗透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道法课堂。
初中道法课教学生活化是实施新课标,提高课堂实效的必然要求。
生活化的道法课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实效性;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体验和陶冶,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从“走近”生活到“走进”生活——以政治选修课“小小理财家”为例
一
、
精选课程教材 ,渗透生活气息
从“ 走近” 生活到“ 走进” 生活 3 9
从“ 走近 " 生活到“ 走进 ” 生活
以政 治选 修 课“ 小 小 理 财 家’ ’革,突出选修课程建设,政治教学从知识拓展 类、兴趣特
长类、职业技 能类和社会实践类 四个模块 多元化地 开设选修课程,以此弥补必修课程 的不 足 ,让政治课 堂由“ 走近” 生活到“ 走进” 生活。笔者结合本校 的选修课教 学实践活动,从教 材 、教 学及评 价 三 方 面 探 讨 如 何 让 课 堂走 进 生 活 ,通 过 课 内外 联 动 ,促 进 学 生 的 多元 化
能。该选修课实行走班制 ,每班 4 O 位 同学 ,共 1 8 课时 ,1 学分 ,具体的课程结构如下 :
第一章 的 内容是“ 理 财从今 开 始” ,这 是 理 财 的起 始课 ,所 需 2课 时 。先是 介 绍 理 财 的 概 念 、意 义 、
4 0 课改探索
方 式和原 则 ,是 本 课 程 的 总 括 ,普 及 基 本 知 识 ,然 后 再 根 据 学 生 的 消 费情 况 , 开 设 第 二 课 时 “ 需要 ( n e e d s ) 和 需 求( wa n t s ) ” ,引导 学生分 清想要 物品 的和 必 需品 ,学会对 自己的 消 费进行 记账 ,以减 少不 必
财广告的全方位渗透 ,已激发出学生 对投 资理财 的兴趣 ,他们希望有所 了解 ,更希望能有平 台加 以实
如何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摘要:文章通过探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些做法,促使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帮助他们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教育目标。
关键词:构建;生活化;课堂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48-01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推进教学生活化,是现实生活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交流过程。
让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对生活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达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那么如何构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一、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会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常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信心得到提高。
所以,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时比学识渊博与否更为重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励。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一直比较重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真诚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
上课时常用聊天的口气,尽量让学生感觉随意、亲切。
即使学生的回答“文不对题”,也是尽量以宽容化解:”谢谢你的幽默,让大家得以轻松。
”“你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但是,你能更全面地考虑一下吗?”诸如此类源于内心深处的真诚话语,总会出现在笔者的课堂上。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探析摘要:政治生活化教学,即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以学生生活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治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结合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主要围绕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展开论述,以不断提高政治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一、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活动有机地转化成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实践活动,并通过活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在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利用一些突出的事件引起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潜在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人对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抱有想要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简单地说,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初中政治融入现实生活中,以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内在素养修为更丰富。
通过亲身参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初中政治,可以有效地获得具有生命活力的政治知识,还能被浓厚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文化所熏陶,不断进行自身思想品德的信仰,陶冶情操。
二、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1、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就目前初中政治教学课的教育来看,教学内容几乎还是完全以课堂和教材为主,整个课堂只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却不见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偶尔做出的互动,学生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整个课堂缺乏生气,这样的教学氛围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
2、教学方法落后。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老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缺少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丝毫没有发挥出来。
事实上,在教学中,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然而,现在的教学课堂却是,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
走进生活 教活思想品德课
走进生活教活思想品德课[摘要] 思想政治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生活,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就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创设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再现、感知来理解课本观点,并能在课后的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关键词] 生活化;课堂;实践“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人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感悟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现实生活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一、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构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第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为此我在平时教学进程中就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间接的生活,如要求学生看新闻联播、全球资讯榜及今日说法等栏目,有条件订一两本杂志如《读者》《科学世界》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大量情景、案例、问题等材料;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学生对生活有了感知,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
第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设计,采取如歌曲、漫画、案例、游戏、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我在选取材料创设情境时,能有意识地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学生关心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从而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探索激情与理解。
在教《如何对待“上网热”的问题》时,我采用了辩论形式,正方:上网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上网;反方:上网弊大于利,我们应远离网吧。
政治课和生活相结合
浅谈政治课和生活相结合“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所以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不同,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而且有着更强的生活性、情境性和践行性,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习、生活的一门学科。
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大多关注科学世界,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这样的课堂教学,消磨了学生的生活品味,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政治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政治教学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提高政治课堂的“生活质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教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开放的,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主动建构教学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时政材料、历史事实、历史故事、诗歌、音乐、漫画录像等都可以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的脉搏,体验学习的乐趣。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生活有更深认识。
例如,我在上八年级第七课第二框《适应社会完善自我》时,我针对做情绪的主人这一问题,设置了这样的情境:生活中的我们喜怒哀乐是常事,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让自己快乐起来很重要。
用心体味生活,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态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快乐吧,下面让我们来分享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一进入情境,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说自己生活中的快乐,和因为情绪引起来的事情。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知道我设置的这个情境是有效的。
学生们应该成为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而我们老师也应该成为一个会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命润泽课堂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乡土新闻走进高中政治课堂
【内容摘要】
“乡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最近发生在乡土上的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事务。
让“乡土新闻”走进政治课堂,必须遵循三原则:时效性、积极性、关注度。
巧用乡土新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成效。
乡土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乡土新闻设问,问题情境自然;乡土新闻作题,题在外理在本;整合乡土新闻,形成校本教材。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新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走出了固有的教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政治课堂教学获得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乡土新闻、时效性、积极性、关注度、政治课教学。
很多人都有乡土情节,经常外出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偶遇一个不曾相识但都在某一个城市出生(长期生活)的陌生人,乡音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自然而然地聊到家乡的人和事,老乡成了向别人介绍的常用词。
老乡(同乡),小到一个乡村,大到一个城市。
出国了,遇到中国人,大家自然是“老乡”啦。
发生在“乡土”上的事情,从“乡土”上走出的人物,自然就成为乡土人(同乡人)关注的热点。
“乡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最近发生在乡土上的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事务。
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成形成,认识事物的水准有待提高。
首先,让“乡土新闻”走进政治课堂,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时效性:新闻就是最近发生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时间久了,大家关注的热情也随之淡化。
2.积极性:对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家乡充满热爱,对自己充满信心。
激发大家(学生)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我是家乡人的自豪感。
3.关注度: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未必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不同的人群都会有符合这一人群特殊需求的关注的事务。
让乡土新闻走进政治课堂,必然增强了政治课堂的趣味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学生)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学生)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在政治教学中对学生传播乡土新闻,进行乡土乡情的教育,能有效地调动和培育学生的民族情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不爱家乡的人,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润物细无声”
其次,选择使用乡土新闻的时机很重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才是正确的。
1.乡土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成功的新课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
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课题、任务和要求,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
利用乡土新闻导入新课,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讲述“民主决策”这一框时,我先展示了江宁正在建设中的地铁3号线。
然后展示政府网上的“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设置方案征集”,并展示出网民的各种建议。
针对网民的多种建议,南京市政府又召开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及周边
地区规划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接着发布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设置公示”,最后确定南京市地铁3号线沿线各站点。
设置问题:“在南京地铁3号线的整个决策过程中公民用了哪些方式参与决策?”对于南京地铁的建设,学生都很关注。
此材料一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兴趣。
2.乡土新闻设问,问题情境自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学生与问题之间形成这样一种情境——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内部矛盾冲突,学生单凭现有知识暂时无法解决,于是形成认知冲突,在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激起求知欲望,形成一种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的教学情境。
因此,在新课程下,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问由境生,问随境异,适时运用乡土新闻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
运用乡土新闻促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进而产生认同感。
毛泽东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解决本质问题。
因此,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在化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新闻(资料),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例如,在讲述“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一框时,设置悬念:“你认为我们江宁民族关系做到了‘亲如一家’吗?你知道我们江宁的民族状况吗?”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就事先布置学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然后用PPT做简单介绍,最后引导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乡土新闻作题,题在外理在本。
老师们都知道,考试不断新题层出不穷。
2年内使用同一题目的试卷越来越少,几乎没有。
因为时事发生不断,出题的资源没断。
但是我们的课本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时
间内几乎没有变化,版本不变,观点不变,道理不变,但课本的事例会有小的变化。
考题在变,考点不变。
要求在变,办法不变。
考试的(能力)要求不断地提高,但我们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方法没有改变。
在训练中提高,在提高中提升。
用“乡土新闻作题”,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是选择和学生所学教材相贴切的乡土新闻,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误导学生。
其次是深挖乡土新闻,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想要表明的观点。
最后是了解我们的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了解的程度,以及已经形成的观点看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好乡土新闻作题,作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观点的过程——运用课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很好地实现,题在外(课本之外),但理在本(观点道理在书本之中)。
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牢牢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顺利地吸收新知识,自如地运用所学的故有知识。
所以教学要注重巩固与运用,在运用中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
运用学生所熟悉的乡土新闻(材料)出题,除了能巩固知识外,还能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在讲完“政府的责任”后,我布置作业:[材料一]殷巷部分人因扩建诚信大道需要拆迁。
拆迁户王某两兄弟由于公用老宅基地拆迁款分配问题闹得不愉快。
甲认为自己在老宅基地上已建私房,补偿款理应归自己所得;乙认为宅基地有自己的一份,甲盖房时自己年幼且未征得本人同意,故要求分一半补偿款。
在召开家庭会议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请你为兄弟俩出出主意,该如何解决纠纷呢?
[材料二]西祠胡同部分关于南京空气污染的帖子及相关事情的处理结果跟时间的展示。
结合教材和材料,谈谈该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样就使学生结合最新的(本地)乡土新闻事件,把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不断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
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并为将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4.整合乡土新闻,形成校本教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可以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式。
对政治课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我们要根据政治教学内容选择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
例如,在讲“银行的业务和作用”这一框时,我要求学生对江宁区的银行进行一系列的了解(调查)。
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实地了解等途径搜索了大量的江宁区商业银行的发展概况和基本业务,并通过大量事例分析了江宁区各大银行对江宁地方经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中加深了对银行业务和作用的认识。
在这个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还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了解(认识),有利于进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乡土新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材料(素材),它能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化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新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走出了教材、走进了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教学获得了新的活力。
思想政治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和我们每一个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中的“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主要的是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它既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是党和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我们讲的政治是为它服务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
时事与政治,永不
分离。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讲政治”都没有错,我们必须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