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索引号:69920257X/2011-00092 主题分类:组织机构
发布机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2011年4月14日
名称: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号:主题词:
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市工业更加突出科学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速,增长方式显著转变,发展质量全面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市、打造冀中南区域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宏伟目标,从全市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工业总体规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企业管理、整体竞争实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制定全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抓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沧州要成为环渤海主要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以总量扩张与质量改善并举为原
则,以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克难攻坚,锐意创新,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发展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从总量扩张看,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02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0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5倍。从效益质量看,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1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1倍;实现利润20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04倍。工业对地方财政入的贡献份额达到6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0%,比“十五”期末提高80个百分点。
二是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投资逐年加大。“十一五”以来,通过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和投产见效,结构趋于优化,初步实现了由小规模向大规模、由传统式向现代化、由分散式向集群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由资源型向技术型“五个转变”。五年间,全市共实施工业项目1450项,完成投资1700多亿元。工业结构逐步由单一的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导形成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冶金机械制造、轻纺等五大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三是规模企业不断增多,大型企业作用突出。积极实施“三五八十”工程,至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22个,比2005年的913个增
加909个,主营业务收入超3亿元的企业120个。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4个,80亿元的2个,50亿元的2个。“三五八十”企业完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总量的70%以上。
四是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集群作用明显。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原则和行业集聚、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循环经济的要求,初步形成了沧东工业园区等64个工业园区。由于工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已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产业集群,如盐山管道装备产业集群等,使我市工业整体规模、产业集中度、配套能力、技术水平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建设沿海工业强市为目
标,坚持以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聚集区、沿海经济带、新兴工业化体系建设平台,提升壮大传统优势和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全力推进“三五八十”、“两升一换代”工程,有力支撑重要临港经济“增长极”、传统能源清洁加工“示范区”建设,巩固提高沧州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和环渤海开发经济带中的“隆起带”作用。
(二)基本原则
——市场引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
调节作用,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强化政府的政策、规划、服务推动,塑造有利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环境,建立起促进工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重点突破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根据现实竞争力优势和市场前景,确定产业、行业、产品发展重点,适时采取相关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工作,拉动工业整体水平提高。
——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在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树立低碳经济观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共同提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境内境外资源统筹配置,做大产业做强企业,高水平自主创新,高起点引进承接京津等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通过深化个层面的合作,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三)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五年实现翻一番,年均递增15%。
——主导产业形成新优势。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冶金、机械加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在规模、产品、布局、工艺装备结构水平等方面显著提高,传统优势得以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依托主导产业建成国家现代
工业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产业集群20个,重点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基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积极培育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成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个。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家,其中国家级5家。工业发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五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25件。
——工业聚集呈现新亮点。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工业聚集区11个,进一步提高工业聚集效应,提升产业发展档次,壮大特色优势,优势产业资源配置达到新水平。到“十二五”末,省级以上工业聚集区工业增加值超过1300亿元,达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
——节能减排获得新进展。与“十一五”末相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工业污染物排放降低10%,循环经济和绿色清洁生产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四)产业发展重点
石油化工产业:重点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合成化工、精细化工五大产业板块,建设重点工业聚集区,积累管理经验,建设健全的生态产业体系。石油化工以临港化工园区、任丘炼化一体化基地为平台,以中石油华北石油分公司、中石化沧州分公司、中海油中捷石化公司为龙头,形成3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充分利用炼油装置提供的裂解原料,启动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