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辽宁锦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除以上存在的六大缺位因素外,锦州在城市的发展中还存在着旧城中枢的缺位,以及绿色环境的缺位等问题。
定位与目标
一、
中国的锦州:更广阔腹地与海洋的组织者
借助港口的便利资源,以及区位的极大优势,锦州将成为辽宁中西部、内蒙东部地区的广大腹地与海洋的联络组织者。这将使锦州具有海洋的特性,走出往日辉煌的阴影,走出辽西走廊兵家必争之地的内陆关卡形象,重塑锦州在人们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滨海锦州,展示锦州同样拥有海洋、港口、高速公路、机场、自然、人才、人文资源,有条件、有能力像中国其它沿海开放城市一样,参与到新经济的竞争环境中,成为连接内陆和海洋的窗口。
城市形象战略示意图锦州将告别昔日的内陆形象英雄城市将迎来新时代的滨海城市形象滨海绿带景观意向滨海绿色城市组团意向老城景观大道景观意向29分目标下的空间形象建设重点详细目标空间建设重点第一感受层次枢纽商埠机场城市中心的景观道路港口城市中心的景观道路港口中心广场铁路站前广场及延伸出的中心轴线高速铁路站前广场港口高速铁路站点城市中心的景观道路公路客运站站前广场城市商贸交易中心广场及建筑城市物流中心广场及建筑城市主要出入口的交通节点立交的雕塑及绿化绿色港口沿海滩涂及动植物保护区主要以保持地区微生态系统为主与城市果山联系的绿色通道塑造港城交通过程中的景观及生态走廊网状的绿化系统绿化点结合居住公共中心布臵绿化轴串联作用城市亮点层次生活港口滨海景观步行道观海平台和广场集中的商业服务区和消费娱乐区结合海景布臵视觉通廊生活区港口公共活动区海边生活片区产业片区的通道即沿海通道两侧的景观游憩港口游乐公园固定旅游景观通道港口旅游点城市中心其他旅游景点直达快捷港口的商业中心片区旅游点的通道及两侧的景观商业服务及公共片区功能完善的中心城沿河绿化带绿化公园文物古迹保护点及保护区域商业活动中心商业街步行街绿色景观轴公共活动轴城市风貌层次产业港口中心广场联系城市中心的景观大道公共服务区办公功能区会展功能区开敞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上提出一定的控制要求宜居城市城市主要的居住片区的环境30三目标与战略的匹配分析s1s2s3s4s5s6s7s8滨海锦州的营造31战略实施一战略的链接关系战略一兴港战略战略二港城互动战略战略三旧城更新战略是实现滨海锦州总战略的主线
新锦州“怎么看”—浅谈对锦州未来发展目标定位的认识
新锦州“怎么看” —浅谈对锦州未来发展目标定位的认识【摘要】“高质量建成辽西中心城市”是锦州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深刻理解与实践这一目标,将“定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地位”,要准确把脉方向要“准”、匹量要“大”、成色要“足”、活力要“展”和自信要“有”新锦州建设的五个方面蕴意。
【关键词】高质量中心城市新发展理念东北陆海新通道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在全面开启“十四五”宏伟蓝图,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锦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2021年9月27日胜利召开。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决战红色血脉,为高质量建成辽西中心城市而昂扬奋斗》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锦州要抢抓东北振兴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打通东北陆海新通道”“推动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取得突破”“高质量建成辽西中心城市”,融入内外循环新格局,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新锦州。
盛会展宏图,锦州未来发展目标聚焦“高质量建成辽西中心城市”,锚定“新发展”,这体现了全市人民对美好愿景的新期待;传递出锦州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标志着锦州的发展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那么,新锦州目标“怎么看”?笔者认为其中包含“五个要”的蕴意:新锦州方向要“准”。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未来。
报告指出,未来新锦州建设,要彻底养成吃透党中央精神的习惯与自觉,要全面对标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建设路径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就要求新锦州建设在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步走时,要全面对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政治责任”清单,确保工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等党中央及省委重要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落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求高质量发展,使新锦州的发展跟上大中国的发展节奏,不偏航、不掉队。
锦州策划方案
锦州策划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锦州策划方案,涵盖了锦州市的地理、经济、人口、旅游资源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档将帮助相关机构或个人了解锦州市的情况,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锦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2. 锦州市概况2.1 地理位置锦州市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地处渤海湾西南侧,东临渤海,北接辽宁葫芦岛市,西邻辽宁阜新市,南界辽宁营口市。
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渤海湾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2.2 经济状况锦州市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涵盖了石化、钢铁、能源领域等。
锦州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锦州市不断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
2.3 人口情况截至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锦州市总人口约为280万,其中城镇人口占比约为60%。
人口结构逐渐趋向年轻化,为锦州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人口流动性较高,城镇化进程仍需加强管理与规划。
3. 旅游资源3.1 自然景观锦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锦州湾、龙头港、旅顺炮台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3.2 文化遗产锦州市还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盛京八景之一的泳池山、辽东半岛最大的古北岭长城、锦州古城等。
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辽宁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
3.3 旅游活动除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锦州市还积极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如海滩娱乐、渔船体验、观光旅游等。
这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丰富了旅游体验。
4. 锦州市发展规划4.1 经济发展为促进锦州市的经济发展,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发展机会。
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4.2 旅游业发展锦州市应以旅游业为支撑,积极发展旅游产业。
建设更多的旅游设施和景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锦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7.22
•【字号】锦政发〔2021〕5号
•【施行日期】2021.07.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市加快建设辽西区域中心城市和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现代化港口城市,实现锦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
全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全面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实现更加美好幸福新锦州而努力奋斗!
锦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2日
附件【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pdf】。
浅论锦州区域发展战略
摘
要: 介绍 了锦 州的发展 现状 ; 论述 了锦 州实行 区域发展战略 , 确立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 市的依据 , 论证 了
整体 开发锦州湾 , 充分发挥辽 西沿海经济 区中心城 市带动作 用的可行性 ; 出了锦 州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在 打造 辽西 提
沿 海 经济 区 中心城 市 中需 要 解 决 的 主要 问题 和 对 策 。
关键词: 州 ; 锦 发展现状 ; 区域发展战略 ; 中心城 市 中图分类号 : 17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 3 2 1 2 1 )6 0 2 — 4 F2 A 17 — 9 X(0 0 2 — 0 9 0
辽 宁省 锦 州 市 位 于 东北 地 区西 南 部 ,是 东 北 地 区 重要 的 老 工业 基 地 城 市 之 一 , 辽 西 区域 性 中心 城 市 , 环 渤海 地 区 是 是
铁路 、 口、 港 机场 、 管道运输等陆海空立体交通 网络。 ( ) 二 锦州是东北重要 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 锦州市于 2 0世纪 6 年代被 国务院命名 为 “ O 大庆式新兴 工业城市 ” ,经过 5 0多年 的建设和发展 ,现 已形成了石油化 工、 新型材料 、 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 , 光伏 、 汽车零部
21 0 0年第 2 6期 总第 10期 0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S C RE EARC G DE H UI
No-6. O1 2 2 0
S fa o 1 0 e lN .0 i
浅 论 锦 州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王朝前 王红雨 王 , , 雪
(. 1 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 武汉 4 0 6 ;. 30 3 2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锦州分站 , 辽宁 锦州 1 10 ) 2 0 0
未来五年:锦州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未来五年:锦州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核心提示“十二五”开局之年,金秋十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我省步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发展定位,提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锦州人民实现全面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锦州市必须积极抢抓多重机遇,把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突破点与支撑点,辐射带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切实加快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建设步伐。
未来5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5年,锦州必须突破疾行,实现既有量的扩容更有质的提升。
当前,摆在锦州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上来,全面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锦州。
幸福是核心,富庶是幸福的基础,文明是幸福的保障,这一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描绘了我们美好生活的幸福蓝图。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锦州,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发展保民生。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的崭新目标。
作为辽宁14个基本单元的一分子,未来5年,锦州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满怀激情,顽强拼搏,全面建设富庶文明幸福的新锦州!锦州紫荆街道胜和一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热心公益活动的老人一起创办了省党代会精神“学习角”。
□张静/本报特约记者/孟庆裕摄富庶锦州很振奋富庶是什么?富庶意味着政府的“钱袋子”和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4.01•【文号】国函〔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4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辽宁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地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辽宁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0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250.6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7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5%;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40.0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锦州城市化战略的思考
城市建设chengsh.jianshe锦州城市化战略的思考锦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应有四个层次:一是辽宁西部地区的中心;二是辽宁区域性交通运输的中心;三是环渤海湾经济圈至少是东北段的中心;四是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出海通道的中心。
城市化的内涵丰富,锦州市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一是人口的城市化;二是近郊的城市化;三是生产要素的城市化;四是工业的园区化;五是农业的城市化。
一、对城市化发展作科学的目标定位。
明确城市功能及发展趋向从市城市功能看,较突出的是海港空港功能、金融证券功能、商贸流通功能、文教科研功能、交通通讯功能等。
拓展和完善城市功能,使中心城市向城市多功能转变,实现以城市现代化为前提和基础,以国际化为内涵,以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功能转变过程。
为此,锦州市应通过高层论证,明确锦州“十五”至2015年的城市功能定位。
以确定提高城市质量、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培育要素市场、发展区域经济、跃升城市位次的目标。
二、确立“锦州城市经济生态圈”构想。
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锦州城市经济生态圈”是指以锦州的主城(主城的中心应渐次移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域)为核心,以主城及外围卫星城镇、城市化新区为主体,靠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用便捷的交通相联系,以女儿河与小凌河交汇成一线,小凌河与头道河交汇成一线,以两侧沿河束状交通走廊为主发展轴,主轴外侧的交流干线为次发展轴,结构多元、间隔●吴一侃分布。
此构想的依据:一是在布局上利用了四面环山、河流纵横的特色,由沿河主要交通干线的中心城镇和主城共同承担中心城市的各项职能,促使经济职能得以合理分工;主城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强化文教、金融、证券、贸易、信息中心职能,外围城区重点发展第二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引导,利用各自优势形成若干上规模上水平又各具特色的工业区。
如汤河子工业区、电子工业区、造纸工业区等,发挥外围城镇区位、交通、水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的综合优势,发展基础工业、港口工业,形成外围经济走廊;在主城中心——西南方向的清洁空气走廊内安排电子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在沿主城向东南一南一西南一西方向的城镇次发展轴上,利用拟建新机场、秦沈客运专线锦州南站及锦州客运南站、锦州港和锦州机场的有利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加工产业。
锦州打造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实践路径
锦 州 打 造 辽 宁 沿 海 第 二 大 城 市 的 实 践 路 径
蔡 中为
摘
要: 锦州是辽宁西部的重要 的区域性 中心城市 , 辽西走廊” 是“ 北端的重要性节点城市 , 在辽宁沿海 地区发展 战
பைடு நூலகம்
略的大背景下 , 锦州依托 自身的陆海空三重优势 , 大 自身的经济实力 , 壮 目标定 位于建设 中国光伏产 业之都 、 环渤 海地区的特大型港 口城 市、 辽西沿海经济 区中心城市 和辽宁沿海第二大 城市。锦州要实 现 目标 , 必须依靠 政府 的 大力支持 , 扬长避短 , 大力发挥海洋优势 , 做强港 口; 大力发展工业 和服务业 , 继续大力 吸纳人 口和产业 , 提升综合
标。
一
年 沿 海港 区货 物 吞 吐 量 达 到 70 0 0万 吨 、 装 箱 吞 吐 量 达 到 集
20万 T U和旅 客 吞 吐 量 达 到 20万人 的 港 口。 0 E 0
从表 l可 以看 到 ,0 1 1 1 2 1 年 — O月环 渤海 地 区
、
锦 州实现 战略构 想 的实践路 径
展海 洋经 济可 以从 以下几 个方 面着 眼 , 一是 进行 港 口贸 易 ; 二是发 展 临港工业 ; 三是 发 展海 洋旅 游 ; 四
口。而受 到海域 的 自然 状况 等 的影 响 , 锦州 并 没 有 进人 交通部 统计 的规模 以上 港 口的行列 , 就 是 说 也 20 0 9年锦 州港货 物 吞 吐量 没 有 达 到 70 0 0万 吨 、 集 装箱吞 吐量 没有达 到 20万 T U、 客 吞 吐量 没 有 0 E 旅
略 的大 背 景下 , 锦州 依 托 自身 的陆 海 空三 重 优 势 , 壮 大 自身 的经济 实力 , 目标 定位 于建 设 中 国光 伏 产 业 之 都 、 渤 海地 区 的特 大型 港 口城市 、 西 沿 海 环 辽 经 济 区中心 城市 和辽 宁沿海第 二大 城市 。 从 总体 上看 , 锦州 提 出这 样 的宏伟 目标是 可 行
未来五年锦州的拼搏动力更加强劲(精)
未来五年:锦州的拼搏动力更加强劲核心提示“十二五”开局之年,金秋十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我省步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发展定位,特别提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锦州人民实现全面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锦州市必须积极抢抓多重机遇,把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突破点与支撑点,辐射带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切实加快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建设步伐。
未来5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5年,锦州必须突破疾行,实现既有量的扩容,更有质的提升。
当前,摆在锦州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上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要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
凌海将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义县速度”将全力驱动再加速,“北镇模式”将倾力打造新亮点,文明富裕的“新黑山”呼之欲出。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的崭新目标。
作为辽宁14个基本单元的一分子,未来5年,锦州的拼搏动力更加强劲——满怀激情,顽强拼搏,全面建设富庶文明幸福的新锦州!□本报记者/张继锋锦州市古塔区幸福家园社区“夕阳红”威风锣鼓队载歌载舞欢庆省党代会闭幕。
2015年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军转张为臻军转公选军转论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8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971亿元,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8亿元,增长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3元,均增长10.1%。
(一)狠抓经济运行,稳增长扎实有效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落实市领导包扶重点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办地工产品产销衔接会等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锦州石化280万吨柴油加氢、天龙20万吨差别化纤维等8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城市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示范项目通过省验收。
5个省重点产业集群完成销售收入1271亿元,增长6.5%。
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2户。
实施企业并购项目4个。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
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
中央十里商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北普陀山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6个省级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亿元,增长20%。
“夜经济”持续升温,“老锦州食坊”和“凌河美食街”建设全面启动。
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9.6%和15.7%。
完成房地产投资20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85万平方米、销售额160亿元。
设立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22.5亿元。
会展业实现交易额50亿元,增长20%。
温泉、沟域、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北镇观音阁和青岩寺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
辽宁锦州城市化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的调研报告
辽宁锦州城市化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立足于辽宁省锦州市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对加快该地城市化进程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现状;保障措施一、锦州城市化发展现状跟其它城市相比,锦州的城镇规模相对较小,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锦州总人口312.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49.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7.8%。
黑山为31.2%,北镇为24.7%,凌海为26.6%,义县为23.5%,太和区、开发区、松山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是66.4%、37.9%、75.4%。
1.城乡经济发展与人均收入存在巨大差距虽然这些年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来说,城乡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根据锦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9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88元,城乡收入比大于2:1。
特别是锦州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民收入相对更低一些。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在住房、道路、排水、供水供热、美化绿化亮化、卫生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道路方面:城镇化率比较好的黑山道路欠帐较多,通向居民住宅街、巷、路基本仍是沙石路。
排水方面:存在较多死角。
四个老镇基本上都是靠土沟自然排水,仅有少量的明渠排水,也都坍塌淤堵,到雨季经常出现溢水现象。
供水、供热问题凸显:自来水管网急需改造。
供热问题需进一步加强。
美化、绿化、亮化层次太低:外省先进小城镇的绿化率达到了50%以上,而我们小城镇的绿化率还不到16%。
卫生环境差:主要街道大部分没有垃圾箱,垃圾到处可见。
3.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城市和农村在教育、卫生这些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巨大差别。
有条件的农村家长会想方设想把孩子送到城市,而城里人一般不会把孩子送到农村去读书。
农村人生病了,要是小毛病就在乡下硬挺着,拖成大病了就不得不到大城市的医院治疗。
中国人口是世界的22%,可是医疗卫生资源是世界的2%。
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说明-2006.10.10
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说明背景《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于1999年末修编完成, 2001年10月15日由国办函[2001]54号文件批复并实施。
规划中确定锦州市城市性质为“辽宁重要工业港口城市、辽西地区中心城市”,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建设规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在指导城市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政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设依据,对于城市建设实施动态管理、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要素的协调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城市建设的法治化管理和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使城市建设得到了健康发展。
按照总体规划的实施,形成了完整的城市道路骨架,规范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于2003年编制完成,同年得到建设部批复。
按照《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辽宁省已基本形成了“一带”、“两群”的城镇体系框架,即以沈大鞍城市带为主轴,带动锦州、丹东两翼共同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指出要提升锦州、丹东的区域地位,把锦州发展为辽西城市群的中心,东北西部地区的主要出海口。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五个区域,通过“五点一线”大开发,形成沿海与内地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决策,推动辽西沿海经济区进入加快开发开放的新阶段。
通过近四年总体规划的执行,结合城市发展环境的多变性以及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特别是结合今年国办[2005]36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辽西沿海城镇群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锦州市发展成为滨海城市、辽西中心城市的战略框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不及时调整,将影响和约束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和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原批复的总体规划在编制中刚性较强,各种技术指标控制较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弹性和兼容性较小,不适应当今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随着改革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不仅经济腾飞,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产业优化与调整中,老城区工业用地逐年递减,第三产业比例增加,而振兴老工业基地和高新产业项目逐年增多,加之周边城市的区域整合较差,地区内城市间恶性竞争势态增强,迫切要求我市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较好地适应产业变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3、原总体规划在编制理念上相对保守,思路不够开阔,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城市论城市,没有将锦州的城市规划与辽宁省的区域性规划有机结合。
锦州发展规划
锦州发展规划锦州市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北部,是辽宁省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辽宁沿海开放城市群的核心节点城市,锦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锦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以下发展规划:一、产业转型升级锦州市将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政府引导,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港口建设锦州港是中国东北沿海重要的国际货运港口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港口的效能和竞争力,锦州市将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投资建设。
提升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和装卸效率,建设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打造高效、绿色、智能的港口运营体系,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和物流企业落户锦州。
三、旅游业发展锦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锦州市将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打造锦州市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四、城市建设锦州市将加快城市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市区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范围,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五、生态环境保护锦州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水土保持和森林防火工作,维护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总之,锦州市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全力打造锦州市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商贸物流枢纽。
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
浅谈锦州城市规划变迁
浅谈锦州城市规划变迁一、锦州的城市规划历程锦州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有大、小凌河和女儿河水穿城而过,交通便捷,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著名的军事要地。
约公元924年,辽太祖将所获汉俘建立了五州一县,其中檀州供皇家的膳食,银州供皇家用器,而把中原地区善于养蚕、织纺的丁户,编在一起建立了锦州,专为皇家生产绫帛绸缎,这就是锦州地名的由来。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开始在锦州用砖建城,后来各朝各代又多次扩建。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1899年,关东铁路修到了锦州,锦州开始设火车站,火车站的建设也带动了城市建设,把更多的人带到了锦州。
近代东北沦陷后,锦州成了日本重点殖民的城市,日本人在锦州推行了“都邑计划”,想把锦州建成伪满洲国的大工业都邑。
当时锦州的道路布局以正对火车站的中央大街为纵轴,按方格网状布置道路系统,主要交通路口设环形交通广场。
锦州的给水、排水、煤气多是在日本人的居住区建立的,日本人的居住区和本地的劳工居住区环境和条件差异反差太大,带有明显的殖民地城市特征。
日本人的早期建设给锦州城市布局的影响非常大,使锦州由一个古老落后的小手工业为主的古城向近代殖民地工商业都市过渡。
锦州现代的城市布局大多依然保持的日本殖民时的道路状况。
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国民党锦州市政府编制了《锦州扩市计划》,但战事紧迫,没有认真实施,只在市内和郊外修筑了大量军事防御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锦州市城市建设局编制了《锦州总体设计说明书》,这是锦州解放后首次进行的总体规划。
它更加合理的规划了锦州的城市发展,此方案确立锦州的城市性质为“辽西省省会,辽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为军事重地”。
这个方案对锦州建城有重要意义,彻底改变了日本人留下的锦州面貌,建设了辽西评剧院,16.8米的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修建了人民路铁路立交桥,改善了城市的南北交通状况。
此后锦州又进行了多次城市改造,1982年时已有对外公路出口7条,改造客运站,大大加强了通行能力,将城市道路规划,中央大街和解放路为客运的交通要道。
[VIP专享]未来五年:锦州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未来五年:锦州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核心提示“十二五”开局之年,金秋十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我省步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发展定位,特别提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锦州人民实现全面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锦州市必须积极抢抓多重机遇,把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突破点与支撑点,辐射带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切实加快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建设步伐。
未来5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5年,锦州必须突破疾行,实现既有量的扩容,更有质的提升。
从10年前的“沿海口岸城市”到5年前的“滨海新锦州”,再到如今的“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锦州的发展目标不断升级,不变的是锦州市委三届领导班子坚持转身向海发展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
特别是近5年来,锦州不仅在转身向海和转变发展方式上精彩纷呈,而且在“双转身”中实现加速跑,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分别是2005年的2.6倍、3.6倍、2.3倍、1.96倍和2.1倍;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过去5年的加速跑,使锦州跃上新起点,焕发新活力。
新一届市委确定实施沿海突破战略、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奋斗目标3个多月来,总投资18亿元的锦州国际五金机电城开工建设,2013年世园会开工奠基,锦凌水库成功合龙……沿海带动下的全面突破正在变为现实,锦州从传统老工业城市向现代滨海港口开放大都市加速转型。
锦州市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省党代会精神。
□本报记者/张继锋摄科学谋划全域向海从10年前的“沿海口岸城市”到5年前的“滨海新锦州”,再到如今的“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锦州一步步向海走来。
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锦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3)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与成效 (3)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9)第一节规划指导原则 (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0)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4)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5)第五章土地利用区域统筹与调控 (19)第一节土地利用区域统筹 (19)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管控 (21)第三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24)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9)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 (29)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31)第三节高效利用其他各类农用地 (33)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6)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6)第二节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37)第三节推进基础设施节约用地 (39)第四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1)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3)第一节构建良好土地生态基础 (43)第二节强化土地生态环境整治 (44)第三节推行土地利用生态模式 (46)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8)第一节控制范围与空间结构 (48)第二节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 (48)第三节土地用途与空间管制 (49)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53)第一节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53)第二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53)第三节土地生态保护工程 (56)第四节重点项目保障工程 (56)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9)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总体控制 (59)第二节健全和创新规划实施行政管理 (60)第三节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经济机制 (61)第四节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技术手段 (62)第五节扩大规划管理的社会公众参与 (63)第十二章附则 (65)附表附表1: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3: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附表4: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附表5: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指标表附表6: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附表7:园地规模指标表附表8:林地规模指标表附表9:牧草地规模指标表附表10:补充耕地任务指标表附表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表12:基本农田调整表附表13: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附图附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5: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6: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附图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合理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保障锦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说明-2006.10.10
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说明背景《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于1999年末修编完成, 2001年10月15日由国办函[2001]54号文件批复并实施。
规划中确定锦州市城市性质为“辽宁重要工业港口城市、辽西地区中心城市”,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建设规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在指导城市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政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设依据,对于城市建设实施动态管理、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要素的协调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城市建设的法治化管理和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使城市建设得到了健康发展。
按照总体规划的实施,形成了完整的城市道路骨架,规范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于2003年编制完成,同年得到建设部批复。
按照《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辽宁省已基本形成了“一带”、“两群”的城镇体系框架,即以沈大鞍城市带为主轴,带动锦州、丹东两翼共同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指出要提升锦州、丹东的区域地位,把锦州发展为辽西城市群的中心,东北西部地区的主要出海口。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五个区域,通过“五点一线”大开发,形成沿海与内地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决策,推动辽西沿海经济区进入加快开发开放的新阶段。
通过近四年总体规划的执行,结合城市发展环境的多变性以及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特别是结合今年国办[2005]36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辽西沿海城镇群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锦州市发展成为滨海城市、辽西中心城市的战略框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不及时调整,将影响和约束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和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原批复的总体规划在编制中刚性较强,各种技术指标控制较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弹性和兼容性较小,不适应当今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随着改革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不仅经济腾飞,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产业优化与调整中,老城区工业用地逐年递减,第三产业比例增加,而振兴老工业基地和高新产业项目逐年增多,加之周边城市的区域整合较差,地区内城市间恶性竞争势态增强,迫切要求我市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较好地适应产业变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3、原总体规划在编制理念上相对保守,思路不够开阔,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城市论城市,没有将锦州的城市规划与辽宁省的区域性规划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锦州却始终发展缓慢,城市地位也不断下降。
多年来锦州也曾提出各种改革发展的思路。
但却仍然不见成效。
如今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历史交叉路口,锦州将何去何从?战略宣言● 以问题诊断和自身定位为起点● 建构系统发展战略框架● 建立战略之间链接体系● 推出关键目标的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锦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框架分战略支撑专题最终落实战略实施链1.空间结构2.交通结构6.居住区布局3.产业布局4.商业服务布局5.公共服务布局空间战略布局7.生态结构兴港战略港城联动战略内城重构战略产业空间战略整体空间整合战略区域战略生态保全战略城市形象战略定位与目标总战略SWOT分析规划的目的和要求港城发展研究城市竞争力分析居民居住意向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城市形象研究历史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城市空间现状及发展思路战略起点:SWOT 分析一、锦州城市发展的六大缺位因素:1. 恰当发展模式的缺位:锦州长期禁锢在旧模式的怪圈之中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使企业走不出政府干预和不恰当保护的温床,因此在市场经济气候下抗风浪的能力极为欠缺,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企业行为,甚至是思想方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 “社会病”。
经济发展不力的情况下城市空间又何谈扩张、更新。
面对与昨日一样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对比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怎不叫人心灰意冷。
这是一个旧的生产模式、生活模式、城市空间模式围成的怪圈。
2. 手足兄弟支持的缺位:锦州借力不成,被迫独自奋战锦州市处在以北京和沈阳为中心的两大都市圈的中间低谷地带,沈阳大都市圈边缘,长期以来受沈阳城市集聚效应影响,各种资源流失严重。
区域中心地位旧模式下的怪圈全面扩张的生产方式分散的力量,城市空间没有本质性改观空间对未来发展空间准备不足,影响今后发展的竞争力城市空间长期无生气,削弱人的斗志人的斗志低落,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力,生活状态维持于低水平生活缺乏新的需求与目标,空间发展乏力生活生产不断下降,腹地范围也不断缩小。
而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5个地级市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列全省最低,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锦州经济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使得锦州在辽西区域中的经济中心地位日渐不稳,辽西其它城市在产业发展和升级、资源的吸引、集聚等方面都对锦州市产生威胁,尤其是葫芦岛、盘锦两市。
近年朝阳、阜新两市也已分别在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上超过了锦州。
缺少了整体实力的优势,仅仅依靠地理区位优势,锦州的区域中心地位正逐渐受到挑战。
特别是1989年的分市,不但扰乱了锦州多年贯彻的城市发展策略,更造成了锦州与新形成的葫芦岛市之间,在众多领域的竞争和冲突,其中最直接的冲突就是锦州港与葫芦岛港的分割发展。
3. 整体空间战略的缺位:城市被自身所围困长期以来锦州所进行过的发展战略研究,大多都是只有战略理论指导而没有空间战略思考,只提发展目标不提发展措施,只有时间点的全面布局却缺乏纵向上的整体考虑。
这些导致了长期锦州城市空间发展上的混乱和无序。
在空间发展方向上缺少了明确的战略性指导,不但分散了在空间发展上突破原有框架的力量,也使锦州的城市发展长期局限在严重受周边自然条件限制主城区范围内。
此外由于明确空间战略的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锦州人民的外向性竞争意识。
锦州行政区内东部地区成为沈阳的直接腹地辽西地区包括锦州、阜新、盘锦、朝阳、葫芦岛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约5.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7.1%,总人口1220.05万(2002年),占全省的29.4%。
2002年5市国内生产总值938.8亿元,仅占全省的16.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95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9.2%,列全省最低,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农业地区”,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主城区空间扩展速度缓慢多年偏安一隅,主城缺乏活力、形象不佳对锦州村镇居民的居住意向调查表明,锦州市区以外县(市)居民居住在老城的意愿较低4. 自身造血功能的缺位:城市营养不良近年来锦州市的经济虽有一定增幅和发展,但对比国内和省内一些城市,则差距显著。
表现为,人均GDP低,非农人口比重低。
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高。
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高。
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
二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
民营经济发展慢,规模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国有企业多,贷款多,债务重,人员包袱重,缺少品牌企业。
整体上城市并未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基础,不但大大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建设,也严重的限制了城市进一步吸引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缺少了税收等地方财政的支持,地方政府更是陷入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5. 血脉畅通的缺位:港口与旧城无力互动港口与城市的关系是盘根树、连理枝,港兴才能市强,市强才能港旺。
但是长期以来,作为关内外联系的重要节点的锦州市,一直沿交通线东西向自然发展,周边的山体、河流也加强了主城与港城之间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割,同时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发展空间方向上的不明确、以及城市经济实力薄弱、港城之间的联系松散等原因,港城之间并未形成强有力的联系互动。
在锦州人民的心中也从未真正将锦州港及港城看作是锦州城市的一部分。
这种缺位不仅体现在空间联系上、经济联系上,更是心理认知上的一种严重缺位。
2002年省内各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元经济增长乏力,省内地位不断下降锦州市目前刚刚突破人均1000美元,非农人口的比重为36%。
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26.2%,而全省平均比例为10.8%,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是43%,比全省高出20%;2002年全市GDP在全省排位第六,其中,一产增加值比重位居第三;而二产增加值比重只排在第12位,为倒数第三;全市二产比重为35.2%,全省二产平均比重为47.8%。
锦州2002年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28户,5亿元以上的仅4户,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加起来共有308户。
发展速度慢,2002年工业增幅为13%,是锦州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但仍低于全省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
根据港口规模模拟的现状港口腹地,表明锦州港老城与港口之间缺少整体城市空间框架上的轴向联系6. 港口发展的缺位:无法适应海洋时代的竞争港口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的竞争,一个大型化港口必须要以发达的临港工业为依托。
锦州的临港经济特别是临港工业还欠发达,临港工业对锦州港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
此外,从港口自身建设锦州港与环渤海地区的大港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港口发展目前存在着“三低”,即综合能力低、设施等级低、专业化水平低,这些问题也正制约着锦州港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的发挥。
如果不改变这些问题,锦州港在未来的发展既无法适应海运增长需求,更无法面对同级港口对港口腹地日渐激烈的竞争。
除以上存在的六大缺位因素外,锦州在城市的发展中还存在着旧城中枢的缺位,以及绿色环境的缺位等问题。
锦州市的临港经济发展不足2003年锦州港及临港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2.8%。
在临港的34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6家,港口牵动型企业78家,其中工业企业仅3家。
3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
临港工业数量少、规模小是当前锦州市临港经济不发达,对港口的支撑力不足的突出表现。
在2003年锦州港实现吞吐量1700万吨中,锦州地区的货物量只有500万吨,更多的是靠整个腹地经济发展的支撑。
环渤海港口比较(2003年)序号港口名称等级货物吞吐量(万吨)全国排名1 天津港枢纽港16182 42 青岛港枢纽港14090 53 大连港枢纽港12602 64 秦皇岛港枢纽港12562 75 日照港重要港口4507 116 营口港枢纽港4009 127 神华黄骅港重要港口3115 158 烟台港重要港口2579 179 京唐港重要港口2083 2110 锦州港重要港口1701 2211 丹东港重要港口708 32注:粗体部分为属于辽宁省的港口辽宁西部等地出现的较大范围扬沙天气二、锦州城市崛起的契机因素:四大机遇,五大优势机遇一:环黄海全球城市区域飞速发展,渤海湾面临新一波投资热潮近年来,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从北大西洋转移到亚太地区,并正逐步形成“环黄海全球城市区”。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是这一全球圈层中发展的重点之一。
而世界制造业也正在从欧美日韩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特别是京畿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
在京畿圈、辽中两大都市圈之间的辽西,具有接受两大都市圈辐射的潜在机遇。
由于其广阔的腹地,将成为外资新一波投资热潮的首选区域之一。
机遇二:东北振兴、发展辽西北,塑造辽西中心城市获得政策支持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快速调整和改造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顺应国家政策,辽宁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
省直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发展。
发展辽西北地区被明确地认定为辽宁省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明确的指出了锦州市作为辽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地位。
机遇三:沈阳都市圈外向功能拓展沈阳都市圈目前仍处在内向集聚发展的阶段,处于沈阳大都市圈边缘的锦州,在未来发展中仍不免受到沈阳集聚效应的影响,而相对被削弱自身对资源的吸附的能力。
但是锦州作为东北、华北两大经济板块的接点,拥有立体的交通网络。
沈阳大都市圈在发展中,仍需要寻求便捷的出海口岸,拓展自身的辐射,因此在发展中一定会将部分外向型功能转移到相关的外向出口处,锦州应抓住沈阳的这一需求,积极主动的承接沈阳外向功能的转移。
外资新一轮投资热潮进入渤海湾,锦州所在的辽东湾将成为投资的热点沈阳都市圈正在不断长大,向华北地区拓展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而出海口的寻求也将是影响沈阳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锦州港正在不断的扩建、壮大规模机遇四: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按计划锦州港将连续建设几个万吨以上级码头,其中25万吨油码头,将极大的加强锦州港的石油运输能力。
未来辽西区域性新机场建设,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
打通位于市区南面的南山而建设的渤海大街,较大的缩减了主城区与开发区之间的距离,更使得城市的正气中轴得以畅通,将极大的促进主城与港口之间的联动发展,使得城市可以跳出原有自然条件的束缚,向更广阔的区域发展。
由省政府推动的辽宁省沿海通道的建设也将会极大的促进锦州市南部滨海地区的发展。
优势一:扼辽西走廊、沟通东北与华北的区位锦州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是沟通关内外的交通枢纽,也是联结东北内陆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带的黄金通道,是东北地区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对外贸易最便利的出海口,是辽宁省内交通网最密集的地区,拥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运输等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