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解剖

合集下载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第29章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讲义)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第29章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讲义)

第二十九章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1.解剖生理概要(1)解剖(2)生理2.门静脉高压症(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门静脉的重要解剖——234(TANG)2:介于2个毛细血管网之间;3:3支静脉汇集而成;4:4个侧支循环。

门静脉系统位于2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肝小叶内的肝窦。

门静脉侧支循环“4”(TANG)①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记忆技巧TANG一上一下,一前一后。

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最具有外科意义。

门静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大出血TANG门静脉高压——前腹壁交通支曲张——海蛇头TANG第二节门静脉高压症(一)病因、病理——TANG总结分型常见病因肝前型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畸形、肝门区肿瘤压迫肝内型(95%)窦前型血吸虫病窦后型我国常见:肝炎后肝硬化。

窦型肝后型布加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假小叶【补充TANG】关于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肝后门脉高压。

病理生理——三个典型改变:①脾淤血、肿大,脾功能亢进;②静脉交通支扩张,突出改变是4处交通支扩张,以食管下段及胃底交通支最为重要;③腹水。

(二)临床表现1.脾大、脾功能亢进。

脾为什么会大?TANG答:门静脉血流受阻——脾脏充血性肿大。

憋2.呕血和黑便食管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突然破裂——急性大出血——呕吐鲜红色血液或排出柏油样便——甚至休克;①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②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出血不易自止。

大出血——肝组织严重缺氧——肝性脑病。

3.腹水——腹部膨胀,移动性浊音(+)。

4.其他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或营养不良;②全身出血倾向——鼻与牙龈出血;③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

【补充】肝硬化——内分泌功能紊乱(TANG)(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①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以白细胞及血小板最明显。

检测门静脉解剖结构的几种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意义

检测门静脉解剖结构的几种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意义

检测门静脉解剖结构的几种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意义对门静脉系统进行研究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各种影像学方法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彩色多普勒超声1.1 方法:通过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彩色血流显像来判断血流方向、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1.2 优点: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操作方便;可获取各种方位的超声检查断层图像,层次丰富,接近其真实解剖结构,对血管内小病变有较好显示能力;能及时取得检查结果,并反复多次行动态观察,对重危患者可床旁检查。

1.3 缺点:超声的精确度易受操作者技术、观察视野限制,也易受肠气、腹水和患者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且超声的图象缺乏空间解剖结构的直观性,尤其对侧支循环、曲张静脉的显示精确度低。

1.4 临床意义:对分析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无创评定肝功能、帮助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

方法:根据有无出血史将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果:出血组Dpv、Vpv、Qsv与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Dpv、Vpv、Qsv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的有效指标。

2 CT门静脉血管成像2.1 方法:将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后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连续扫描肝脏,三维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析门静脉的解剖结构。

2.2 优点: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门静脉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门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

2.3 缺点:造影剂可能有过敏,并且也往往因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巨脾对造影剂的潴留、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机制的异常等原因而效果不够满意,尤其是门静脉血流为离肝方向时,难以对门静脉进行显影[1]。

2.4 临床意义:对显示肝脏分段,门静脉高压所至的静脉曲张,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前、后的评价门静脉栓塞和海绵样变形,胰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价,肝移植术前后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门静脉名词解释解剖学

肝门静脉名词解释解剖学

肝门静脉名词解释解剖学肝门静脉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的解剖学。

肝门静脉是肝脏的一部分,它以静脉形式将血液引流到肝脏,以及将肝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肝脏有四条静脉,它们分别是右静脉、左静脉、肝门静脉和肝脏内静脉,其中肝门静脉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连接了肝脏和其他周围器官。

肝门静脉是一条宽大的血管,它穿过肝脏,由位于肝脏的上方的肝门静脉和下方的肝门静脉组成。

肝门静脉的上段称为主肝门静脉,它将肾上腺静脉和肝脏连接在一起,是它们之间的重要血管通道。

肝门静脉的下段称为支肝门静脉,它绕过肝脏,穿过肝门静脉静脉管,它连接着腹腔静脉,它也有助于排出肝脏代谢物。

肝门静脉中也含有很多淋巴细胞,它们负责收集淋巴液,并将其送往肝脏,刺激肝脏免疫反应,有助于肝脏免受病毒和细菌的攻击。

肝门静脉的功能也非常重要,它帮助肝脏活化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例如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满足肝脏的需求,促进肝脏的正常功能。

肝门静脉还可以帮助肝脏将代谢物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的代谢稳定性。

此外,肝门静脉也与其他周围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胃、十二指肠、脾脏等。

它们之间的血液通路有助于肝脏的正常功能,也可以缓解肝脏的负担。

总之,肝门静脉的解剖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学科,在研究以肝脏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方面,它都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肝门静脉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系统,它通过血液引流,将营养物质带入肝脏,将肝脏代谢物排出体外,支持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发挥不同的作用。

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索肝门静脉的解剖学和生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通过本文,我们对肝门静脉的解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它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认真研究肝门静脉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以便使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门静脉高压-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门静脉高压-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肝静脉压力梯度不超过12mmHg (16cmH20)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很 少破裂出血。
门脉血流动力学的解剖分区
(1)胃脾区:脾静脉、胃冠状静 脉、胃短静脉、高位食管静脉,左 膈上静脉和胃后静脉。
(2)肠区:肠系膜上静脉、肠系 膜下静脉。
五、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和诊断
临床表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腹水。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性脑病。
门静脉高压症
概念
门静脉血流受到阻碍, 淤滞,引起 门静脉的压力增高。
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 腹水 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 症”。
一、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 静脉汇合而成。
门静脉的左右两干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后逐渐 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分支的血液汇合于 肝小叶内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 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注入 下腔静脉。
四、门静脉高压症血流 动力学变化
正常人全肝血流量每分钟为1500ml 门静脉血占60%~80%,平均为75%。 肝动脉血占全肝血流量的20%~30%,
平均为25%。
门脉压力: 正常13~24cmH2O,平为 18cmH20。比肝静脉压高5~9cmH20。
门脉高压时,压力大都增至30~50cmH20。
(4)三腔管压迫止血 一个腔通圆形气囊,冲气后压迫 胃底。
一个腔通椭圆型气囊,充气后压 迫食管下段。
一个腔直接通胃管。
三腔气囊管的使用
(1)首先将两个气囊充气约150ml。(检查漏气 否)
(2)将气囊和管涂上液体石蜡油。
(3)从病人鼻孔将气囊缓慢送入胃内,长度大 约45~50ml
(4)将胃气囊充气约150~200ml,将管向外提 拉,悬吊0.5kg的物品作牵引。食管气囊充气 10-40mmHg汞柱。

超详细的肝门静脉系统解剖

超详细的肝门静脉系统解剖

超详细的肝门静脉系统解剖肝门静脉系统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构成,主要收集腹腔内不成对的静脉血(肝除外)。

1、肝门静脉为一粗而短的脉干,长约6-8cm,在胰头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支,在肝内反复分支后注入肝血窦。

2、肝门静脉的分支肝门静脉一般分为左、右支入肝,在分支前其管径稍膨大,称为肝门静脉窦。

肝门静脉本干与右支的夹角约为120°,与左支横部的夹角约为90°。

(1)肝门静脉左支及分支:左支较右支细长,自肝门静脉主干发出后向左横行于肝横沟内,至左矢状沟转向前行于肝圆韧带裂内,末端呈盲端,与肝圆韧带相连。

左支依据行程分为四部分,即横部、角部、矢状部(又称为脐部)和囊部,分布于左半肝(Ⅱ段、Ⅲ段、Ⅳ段)和尾状叶(Ⅰ段)左段。

左支的主要分支有:1)左外叶上段静脉:为一粗大分支,从左支角部凸侧发出,向左上行至左外叶的后上方,分布于左外叶上段(Ⅱ段)。

2)左外叶下段静脉:为一粗大分支,起自囊部的左侧,向左下行至左外叶下段(Ⅲ段)。

3)左内叶静脉:起自矢状部的右侧壁,又分为左内叶上段静脉和左内叶下段静脉,分布于左内叶(Ⅳa段和Ⅳb段)。

4)尾状叶左段静脉:一般发自肝门静脉分叉处或左支横部,可有1-3支,分布于尾状叶(Ⅰ段)左段。

当尾状叶右段静脉细小且仅供应尾状突时,尾状叶左段静脉则分布于尾状叶全部。

(2)肝门静脉右支及分支:右支较左支粗短,分布于右半肝(Ⅴ段、Ⅵ段、Ⅶ段、Ⅷ段)和尾状叶(Ⅰ段)右段。

自肝门静脉主干发出后向右行于肝横沟内,沿肝门右切迹右行并进入肝实质,其末端一般分为2支:前叶静脉和后叶静脉。

两支形成向右并稍向前开放的75°-90°夹角。

右支的主要分支有:1)右前叶静脉:为一短干,长度约为13mm,管径约为8mm。

起始后行向前下,随即向前、上、下、内侧和外侧分出数支,分布于右前叶的上段(Ⅷ段)和下段(Ⅴ段)。

肝门静脉系 人体解剖学

肝门静脉系 人体解剖学
脉管系统
肝门静脉系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肝门静脉系
构成: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收集: 腹盆部消化道(食管腹段至直 肠上部)、脾、胰、胆囊的静 脉血回流。
特点: ①起始端与终末端与毛细血管 相连。
②没有静脉瓣。
肝门静脉的组成及行径
肝左叶
肝右叶
肝左支
肝门
肝右支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门静脉
胰颈和下腔静脉之间
肠系膜上静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静脉
脉 网 和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静 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脉 曲

髂内静脉
破 裂

髂总静脉
致 便

下腔静脉
脾静脉
肝门静脉的属支: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吻合 及侧支循环途径: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
脉 高


食管静脉丛
食 管


奇静脉及其属支




上腔静脉
导 致



肝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 胸廓内静脉

门静脉解剖(PPT课件)

门静脉解剖(PPT课件)

11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12
• 填空题: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 ( )、 ( ) 、 ( 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 ) 、 ( )。
) )、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13
•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 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 附脐静脉 )。
门静脉解剖
20
2.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通过直肠 下段黏膜下层内的直肠静脉丛,与腔静脉系 统骼内静脉的属支之间相互吻合交通。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曲张形 成痔。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1
3.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过脐周 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 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下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下 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外V
髂内V
门下静脉腔解剖静脉
睾丸(卵巢)V
24
Dr.Feng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5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6
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小静 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2020-12-09
门静脉解剖
23
2020-12-09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低位肋间后V
奇V
腹壁上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脐周V网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Budd-Chiari综合征
一、概述:
分型:classification 肝内型

• 90%是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
窦前型:血吸虫
窦型、窦后型:肝炎后,酒精性,胆汁
性肝硬变
二、解剖概要: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脾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门静脉组成
pv
cv spv
smv imv
二、解剖概要:
门静脉主干 左、右两支
腹水 ascites
• 门静脉系毛细血管床滤过压增加 • 肝内淋巴回流不畅有关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破坏减少
腹水 ascites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1.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splenomegaly, hypersplenism 2. 呕血(或黑便)
hematemesis(melena)
4 collaterals
systemic circulation
1、gastroesophageal collaterals
2、hemorroids collaterals
3、paraumbilical collaterals
4、retroperitoneal collaterals
① 胃底、食管 下段交通支 ② 直肠下端、 肛管交通支 ③ 前腹壁交通支 ④ 腹膜后交通支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 内镜治疗: (1)注射硬化剂: (2)曲张静脉套扎;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1)脾切除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 并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 (2)若伴有明显的食管静脉曲张,则 应考虑在切脾的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 离断术的联合手术。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PPT课件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PPT课件
3
根据门静脉血流受阻部位分类
肝后型:少见
BUDD-CHIARI
巴德吉亚利综 合症
肝 型:最 常见 约占 90%,肝 炎后肝硬 变,血吸 虫肝硬变
肝前型:
门静脉主干先天畸形 门静脉主干血栓
4
门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1. 脾 肿 大 、 脾 亢 : 脾 窦 充 血 ,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 脾髓细胞再生,全血减少
9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1.分流手术
❖ 完全性门-体分流术
▪ 门-腔静脉分流术
❖ 部分性门-体静脉分流术
▪ 脾-肾静脉分流术 ▪ 脾-腔静脉分流术 ▪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 选择性分流
▪ 远端脾肾分流 ▪ 自体静脉移植于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即
“桥式”或“H”吻合术(8-10mm)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13
脾腔静脉分流术
14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15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分流术
优点: 降低门脉压力确切 止血效果好
缺点: 减少入肝血流、不利肝功维护
特点 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减少肝的灌注量 影响肝的营养 肠道内的氨被吸收后部分或全部不再通过肝解毒直接进
血清胆红素 (μmol/L)
血清白蛋白(g/L)
腹水
肝性脑病 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s)
1分 <34.2
> 35
无 无 <4
6
2分 34.2-51.3
30-35
易控制 轻 4-6
3分 >51.3
< 30
难控制 中、重
>6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均伴有脾功能亢进。
三、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2.呕血与黑便 约半数病人有此症状,出血量大而且
危急为其特征,其中约50%的病人在第一次大出血时可 直接因休克或肝功能损害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三、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3.腹水 约1/3的病人可有腹水。呕血后常引起腹水加剧。 4.腹壁静脉怒张 因门静脉高压致门脉血流通过脐静脉至脐 周腹壁静脉,产生水母头(caput medusae)症。
2.门体分流术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七、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3.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 期肝病的理想方法。 但供肝短缺、终身服 用免疫抑制剂、费用 昂贵等因素,限制了 肝移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镇
七、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4.单纯脾切除
对 明显的脾功能亢进,行单纯的脾切除效果良 好。
管静脉曲张的程度、范 围。
(3)肝、脾B超检查,有 条件时做门静脉超声多 普勒检查,了解门静脉 血流量及直径、血流方 向。
五、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评价肝功能的代偿能力。
Child肝功能分级
A级
血清胆红素(μmol/L) <34.2
血浆清蛋白(g/L)
>35
输液、输血、抗休克
六、门静脉高压症的非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可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为经内镜硬化剂注射治疗或曲张静脉套扎术作准备; ②经内镜治疗失败; ③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④Child C级病人。 目前常用药物有:加压素(vasopressin);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 (glypressin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及其八肽衍生物奥曲肽 (octreotide)。

门静脉解剖

门静脉解剖

胸腹壁V 腹壁上V
脐周V网 腹壁下V 腹壁浅V 髂外V
上腔静脉
低位肋间后V
奇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附脐V
门静脉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肠系膜下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海蛇头
奇V 食管V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门 静 脉 系 统 模 式 图
思考:门静脉的组成、毗邻、主 要属支?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1 vein
(1)肝门静脉的组成和位置
长约6─8cm, 直径1.25cm,
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 方汇合而成。进入肝十二 指肠韧带内,经肝固有动 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 肝门入肝。入肝门前,为 左、右两支入肝左右叶, 在肝内反复分支。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 曲张形成痔。
3.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过 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 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下腔 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 吻合。
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 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4.Retzius静脉:
思考: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 脾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 的血窦)。
2.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故门静脉 压过高时,血液易发生逆流。
3.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 泛的吻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故门静脉 压过高时,血液易发生逆流。
2.
3.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 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4.
分流现象
•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
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静脉、肠系膜
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
半肝。 • 临床上肠道感染(如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 生在右半侧结肠,故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 生在右半肝。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
在有四个交通支:
1.
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属支,在食管下 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 脉系统奇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肝 门 静 脉
肝 毛 细 血 管 ( 混 合 )
脾 静 脉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2-3支)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 脾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 的血窦)。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图2)
中央静脉 肝窦 门静脉小分支 交通支
肝动脉小分支
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 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
图3
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肝动脉血流入 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力更高
胆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2)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 :
①肠系膜上静脉
②肠系膜下静脉
③脾静脉 ④胃左静脉 ⑤胃右静脉 ⑥胆囊静脉 ⑦附脐静脉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海蛇头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2.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通过 直肠下段黏膜下层内的直肠静脉丛,与 腔静脉系统骼内静脉的属支之间相互吻 合交通。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 曲张形成痔。
3.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过 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 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下腔 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 吻合。 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 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肝动脉和门静脉入肝后多次分支,分别形成小叶间动脉和 小叶间静脉,将血液输入肝血窦, 肝血窦的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向小叶中央流动,与肝细胞 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后流入中央静脉,若干中央静脉汇 合成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进而汇合成2~3支肝静脉, 出肝后入下腔静脉而入体循环 。

小叶间静脉在进入肝血窦前,与肝动脉 小分支之间存在交通支。在正常情况下, 这些动静脉交通支并不开放,但在肝硬 化肝血窦变窄时才开放,于是压力高的 肝动脉血流又流入压力低的门静脉,从 而使门静脉压力增高。
4.Retzius静脉:
门静脉系统的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 的部分小静脉(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裸区、 胰和十二指肠等器官腹膜后部分的小静脉), 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肋间后 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静脉等相吻合, 亦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 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小静 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门静脉解剖
门 静 脉 系 统 模 式 图
肝门静脉系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腹盆部消 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一下肛管 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1 vein (1)肝门静脉的组成和位置 长约6─8cm, 直径1.25cm,
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 方汇合而成。进入肝十二 指肠韧带内,经肝固有动 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 肝门入肝。入肝门前,为 左、右两支入肝左右叶, 在肝内反复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