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宝典——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宝典——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宝典——人教版第一章:整数的运算-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乘法- 整数的除法- 整数的运算性质第二章: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的乘法- 分数的除法- 分数的约分与化简第三章:小数的运算-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乘法- 小数的除法-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章:面积和体积-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立方体的体积计算第五章:几何图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 长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六章:数据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数据的比较和排序第七章:方程与方程式- 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第八章:图形的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 点的坐标表示-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图形的对称性第九章:时间和时钟- 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时钟的读写和计算- 时间的换算- 时钟的运动和指示第十章:数与代数- 数的分类和性质- 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运算规则- 数的应用问题第十一章:数与图- 数与图的关系- 图的分析和解读- 图的绘制和表示- 图形的拼接和变换第十二章:数与量- 数与量的关系- 量的换算和计算- 量的应用问题- 量的估算和判断以上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复宝典的大纲,涵盖了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复宝典,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每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完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数与代数一、数的意义:1、整数:像—3、—2、—1、、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像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分或几份的数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4、小数的分类:(1)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o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o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2)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呈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小数的循环节。

(5)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5、计数单元:个、10、百、千·····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计数单元。

6、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7、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

它的特点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就是10个较低的计数单位可以进成一个较高的计数单位(既通常说的“逢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础进位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8、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9、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一、负数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四、统计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五、数学广角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数的读法和写法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姓名一、常用的数目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速度×时间=行程行程÷速度=时间行程÷时间=速度3.单价×数目=总价总价÷单价=数目总价÷数目=单价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 4C=4a面积 =边长×边长S=a ×a2、正方体(V:体积a: 棱长)表面积 =棱长×棱长× 6S 表 =a× a× 6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V=a × a× a3、长方形( C :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 =( 长 +宽 ) × 2C=2(a+b)面积 =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 面积a: 长b:宽h: 高)(1) 表面积 ( 长×宽 +长×高 +宽×高 ) ×2S=2(ab+ah+bh)(2) 体积 =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 =底×高÷ 2s=ah ÷ 2三角形高 =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 =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 =( 上底 +下底 ) ×高÷ 2s=(a+b) × h ÷ 2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 半径)(1) 周长 =直径×л =2×л×半径C= л d=2л r (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c: 底面周长)(1) 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ch(2 л r 或л 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2 (3)体积 =底面积×高10、圆锥体(v: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均匀数14、相遇问题相遇行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行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行程÷相遇时间15. 收益与折扣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三、常用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换算1 千米 =1000 米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 =10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3、体 ( 容 ) 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 立方米 =1000 升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 公斤5、时间单位换算1 世纪 =100 年 1 年 =12 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 (30 天 ) 的有 :4\6\9\11月1日=24小时1时=60分1 分=60 秒 1 时 =3600 秒2)一年有 4 个季度1 、 2、3 月是第一季度(平年90 天,闰年91 天)4、 5、6 月是第二季度( 91 天)7、 8、9 月是第三季度( 92 天)10、 11、 12 月是第四时度( 92 天)3)平年整年 365 天, 平年 2 月 28 天, 闰年整年 366 天, 闰年 2 月 29 天平年一年有 52 个礼拜,还余 1 天; 365÷7=52 1闰年一年也有52 个礼拜,余 2 天。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几何图形计算公式(1)周长: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②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③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C=πd C =2πr(2)面积: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S=πr2⑦直径d=2r 半径=直径÷2 r= d÷2⑧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环=S外-S内【相互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的。

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圆拼成长方形的长时1/2C,宽是R.(3)表面积: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6a2③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2πrh④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Ch+2πr2 = 2πrh+2πr2 注意: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正方形,C=h 2πr=h(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复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掌握假分数和整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了解因数和倍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6、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二、复习要点:(一)自然数1、定义: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0是最小的自然数。

2、基数与序数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多少时叫基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次序时叫序数。

3、“0”的含义:0不仅表示没有,还具有比较确定的内容(如:气温是0摄氏度,并不是说没有温度;“0刻度线”表示起点等);0还有占位作用。

(二)整数1、定义:自然数和负整数都是整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整数的计数单位。

若干个计数单位便能组成一个多位数。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3、整数的读法:从最高位读起,按照数位的顺序读出数和各级里的级名;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起它数位上无论有几个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整数的写法:写个级的数,按数位顺序从高位依次写向下位。

写多位数时,先确定是哪一级的哪个数位,然后从高级逐级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5、整数的改写:(1)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100000=10万(2)不是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415840=41.584万6、精确或省略尾数:(求近似数)(1)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732890≈73万 605032≈61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1970084000≈20亿(2)进一法:在截取近似数时,不管多余部分上的数多少,都向前一位近1。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数和数的运算(一)整 数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是最小的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负数:负数和正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2、3、4) (3)整 零 (0)-1、-2、-3、-4……)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的整除 :整数a 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

(1)如果数a 能被数b (b ≠ 0)整除,a 就叫做b 的倍数,b 就叫做a 的约数(或a 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如: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5)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6)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7)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8)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之运算法则知识点归纳(全)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之运算法则知识点归纳(全)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整数小数分数加法意义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与整数加法意义一样与整数加法意义一样减法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与整数减法意义一样与整数减法意义一样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除法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知识点二、四则运算法则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加减时,把相同数位对齐。

(2)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

(3)分数加减法时,当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时,要先通分,再相加减。

2、乘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整数乘法计算法则一位数乘一位数用乘法口诀多位数乘一位数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多位数乘多位数先用其中一个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多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然后把每次乘得的数相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算出积,再看两个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添“0”补足。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3、除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时,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数是小数时,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添0补充)。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加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四则运算的逆运算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时乘法的逆运算2、互逆关系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乘数×乘数=积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知识点四、估算的意义和方法1、估算的意义:依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按照取近似值的方法,粗略的口算出结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方法和建议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方法和建议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方法和建议总结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本文将总结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和建议。

一、复习方法1.复习课本知识首先,同学们需要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复习。

可以按照每个章节的顺序逐一进行复习,重点关注重要概念、公式和定理。

如果出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求帮助,及时解决疑惑。

2.做题巩固知识点除了复习课本,同学们还需要进行题目练习。

可以先做一些基础题,再转向一些难度适当的综合题。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思路和方法,注意错题的分析和总结,避免重复犯错。

3.自主总结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自己整理一些笔记,汇总各种公式和定理,便于以后查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如用表格、图表、思维导图等,以便更加系统和清晰地掌握知识点。

二、复习建议1.合理规划时间为了让复习更加有条理和高效,同学们需要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并尽量遵守。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和进度需要明确,以确保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

2.有针对性选择题目在做题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自己薄弱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多练习这些题目,找到解题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注重细节注意力在做题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细节,如题目中的单位、小数点等,这些地方经常是错题产生的关键。

另外,还需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述的清晰度,以避免出现偏差和误解。

4.合理运用技巧在解题时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如画图、列式、化简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是,要注意技巧的使用时机和合理性,避免应用不当导致错误。

总之,期末考试复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以上建议和方法进行复习,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下面是格式错误的段落,需要删除:14、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4、相遇问题的解法: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等于相遇路程除以速度和,速度和等于相遇路程除以相遇时间。

删除了格式错误的段落,并对其他段落进行了小幅度改写,如下:六年级下数学知识归纳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知识点归纳一、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2、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的平方乘以6,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

3、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乘以2,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4、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2加上长乘以高乘以2加上宽乘以高乘以2,或者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乘以2加上底面积乘以2,体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

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除以2,高等于面积乘以2除以底边,底边等于面积乘以2除以高。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

7、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8、圆形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9、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底面积的两倍,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10、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除以3.11、平均数等于总数除以总份数。

二、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普通年份除以4,余数为0则为闰年,否则为平年;整百年份除以400,余数为0则为闰年,否则为平年。

三、数学思考1、找规律: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等于从1开始前(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2、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乘以(边数-2)。

3、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棵数等于段数加1,只种一端的棵数等于段数减去顶点数。

3、两端都不种:根据规律,棵树数目等于段数减1.在圆形区域内种树时也是同样的公式。

第3种情况则变成了锯木问题:锯木次数等于段数减1.例如,如果2分钟可以锯3段木头,那么锯6段需要多少时间呢?4、找次品:如果要称量4到9个物品,需要称2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在涉及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涉及人类命运的紧要关头,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同学考个好的数学成绩,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一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3。

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1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它们的相反数组成的数集,都是整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包括1、2、3……,也包括0.3.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数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偶数和奇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7.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8.最大公约数: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9.最小公倍数: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分数分数的定义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用“%”来表示。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除0外),商不变。

小数的大小不变,即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除0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乘法交换律是a×b=b×a,乘法结合律是(a×b)×c=a×(b×c),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减法的性质是a-b-c=a-(b+c)。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总复习《数的运算》全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总复习《数的运算》全
(4) 45与39的和除以62与58的差,商是 多少?
“除以”与 “除”的区别:
“除以”是正叙,前面的是被除数, 后面的是除数。
“除”是倒叙,前面的是除数,后面 的是被除数。
解答文字题的规律:
规律1:如果问题中有“和是多少?”、“差是多 少?”、“积是多少?”或“商是多少?”,那么题 目里一定有“加”、“减”、“乘”、“除以”、 规“律除2”:等题相目对里应有的“词和语”。、“差”、“积”、“商”的, 要先算出来。
减法性质 除法性质
16 3 2 16 (3 2) 9 55 9 55 37÷0.25÷4=37÷(0.25×4)
a+b=b+a (a+b)+c=a+(b+c)
a×b=b×a
(a×b) ×c=a× (b×c)
(a+b) ×c=a×c+b×c a - b - c=a - (b+c) a÷b÷c=a÷ (b×c)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如果把 宽延长20%以后,就变成了正方形, 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解:6÷(1+20%)×6=30(平方分米) 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6、六(2)班有女生20人, 比男生人数少20%,女生 比男生少多少人?
解:20÷(1-20%)-20=5(人) 答:女生比男生少5人。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 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 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 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 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小数加减法法则:
1、先把相同数位上 的数字对齐(也就 是把小数点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 减法计算。

六年级下核心考点清单

六年级下核心考点清单

六年级下核心考点清单
六年级下核心考点清单:
1. 小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技巧、分数、百分数、小数、单位换算等。

2. 图形的认识和性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性质、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图表的读取和分析、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平均数的计算等。

4. 代数的初步学习:代数式的认识和运算、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5. 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变换:几何图形的画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基本变换。

6. 时、空和形的关系:时间的计算和换算、空间的方位和位置、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展开等。

7.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逻辑思维的训练、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

8. 数学语言和表达:数学语言的运用、数学步骤和过程的书写、数学问题的表述等。

这些是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的核心考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顺利完成六年级的数学学习。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负数: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2. 比例: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 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理解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4. 正比例和反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5. 统计:理解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 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以上仅为基础知识点的大致概括,如需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或教辅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解析讲义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分解题目:已知条件:一个数、另一个数;求:两数差的百分数解题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在这里,对“一个数”、“另一个数”进行比较,哪一个大就是“大数”,另外一个就是“小数”。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解析:从题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中,可以看出“一个数”指“实际造林”,“另一个数”指“原计划造林”,单位“1”指“原计划造林”;又因为“实际造林”的数量比“原计划”要大,因此“实际造林”是“大数”,而“原计划”是“小数”。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原计划造林,即(20-16 )÷ 16 =25%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

例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解析:从题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中,可以看出“一个数”指“原计划造林”,“另一个数”指“实际造林”,单位“1”指“实际造林”;又因为“实际造林”的数量比“原计划”要大,因此“实际造林”是“大数”,而“原计划”是“小数”。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实际造林,即(20 -16 )÷ 20 =20%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少20%。

1、一块田有120公顷。

第一天耕了它的13,第二天耕了它的37.5%。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了多少公顷?2、一块田地种油菜、芹菜、大豆比例为2:3:5,求种大豆的量比芹菜的量多了百分之几,比油菜的量多了百分之几,芹菜的量比油菜的量多了百分之几。

知识点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分解题目:已知条件:另一个数、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一个数(非单位“1”)解题方法:另一个数×(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另一个数×(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实际造林多少公顷?解析:从题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一个数”是“实际造林”,“另一个数”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的百分数”是“25%”。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另一个数×(1+百分数)即16 ×(1+25%)=20(公顷)答: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解析:从题目“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中,可以看出“一个数”是“原计划造林”,“另一个数”是“实际造林”,“两数差的百分数”是“20%”。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另一个数×(1-百分数)即20 ×(1-20%)=16(公顷)答:原计划造林16公顷。

知识点三、“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是多少?”分解题目:已知条件:一个数、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另一个数(单位“1”)解题方法:一个数÷(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一个数÷(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比实际造林少20%,实际造林多少公顷?解析:从题目“比实际造林多25%”中,可以看出“一个数”是“原计划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另一个数”是“实际造林”,“两数差的百分数”是“20%”。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一个数÷(1-百分数)即16 ÷(1-20%)=20(公顷)答: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比原计划多25%,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解析:从题目“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一个数”是“实际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另一个数”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的百分数”是“25%”。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一个数÷(1+百分数)即20 ÷(1+25%)=16(公顷)答:原计划造林16公顷。

东山村上半年实际造林10公顷比原计划上半年少了20%,下半年超额完成下半年的30%,求原计划一年造林多少公顷?知识点四、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分解题目: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题方法: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例1: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解析:从题目“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中,可以得到“营业税”是“应纳税额”,“营业额”是“收入税”,5%是“税率”,根据公式可以得到:收入额×税率=应纳税额,即60 ×5% = 3(万元)答:应缴纳营业税3万元。

星光书店2012年11月份纳税额比12月份多20%,为3万元,12分的税率为5%,求12月份的收入额?知识点五、利息的计算方法名词解释:①本金:存入银行的钱。

②利息(应得利息):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

③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

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利息税:利息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一般是利息税率的5%。

⑤纯利息/实得利息:扣除利息税后的利息。

解题方法:①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②纯利息=利息×(1-5%)=本金×利率×时间×95%或者=利息-利息税例1:2007年8月20日,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3.87%。

李爷爷把50000元存入银行,一年以后按5%缴纳利息税,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到期后,李爷爷可以取多少钱?解析:本题求利息税。

题目中已知利息税率5%,还告诉了本金、年利率和存款时间,所以根据公式:应缴纳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本金×年利率×存款时间×利息税率50000×3.87%×1×5% =96.75元答:应缴纳利息税96.75元。

知识点六、折扣(成数)计算方法名词解释:①折扣:商店经常把商品减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为打折出售,简称为折扣。

②折扣与百分数的关系: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或说降价了(1-百分之几)出售。

③标价:商品摆放柜台出售的价格,包括成本和利润两部分。

④售价:商品的成交价格。

售价经常等于或小于标价。

⑤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

通常用在工农生产中表示生产的增长状况。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二成”就是十分之二,就是百分之二十。

⑥利润率:利润占成本的百分率。

解题方法:①售价(现价)=标价(原价)×折扣折扣=售价(现价)÷标价(原价)标价(原价)=售价(现价)÷折扣②利润率=利润÷成本例1:一本书原价是30元,书店打比标价少3元出售,后小兰买书时发现书纸残缺,老板又九折的基础上打8折出售,问小兰买这本书花了多少钱?知识点七、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步骤:①审题:1,读懂题;2,列出等量关系式②设未知数,列方程③解方程,检验并写答。

解题方法:本单元的应用题一般设单位“1”为未知数。

例1:一个机械加工厂,十月份上旬生产零件1000个,比这个月的原计划多生产25%,下旬降低了原计划20%的生产效率,求这月实际生产个多少零件?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知识点一、圆柱、圆锥的认识相关概念:①圆柱由一个上底面、一个下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②圆柱的高:上下底面之间的距离。

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相等。

③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④圆锥的高: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圆锥只有一条高。

知识点二、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①假如是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a,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C,宽b就是圆柱的高h。

长方形的面积S=a×b=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②假如是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既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也等于圆柱的高h,也就是说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正方形的面积S=a×a=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Ch或者=2πrh或者=πdh例1:一种圆柱形的罐头,它的底面直径是11厘米,高是15厘米。

侧面有一张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解析:本题中已知直径、高,所以可以根据公式得:圆柱形的侧面积:πdh=3.14×11×15=518.1平方厘米答: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518.1平方厘米。

一个圆柱体,其侧面展开是一个方形,正方形的内切圆周长62.8cm,求这个侧面面积。

知识点三、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组成,计算方法是S表=S侧+2S底,因为S侧=Ch,S底=πr2,所以S表=Ch+2πr2=2πrh+2πr2用乘法分配率得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表=2π(rh+r2)例1: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高是12.56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多少铁皮?解析:本题中罐头盒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等于12.56厘米,可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把r先求出,最后再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解:12.56÷3.14÷2=2厘米S表=2×π×(2×12.56+22)=182.8736(平方厘米)答: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182.8736平方厘米铁皮。

知识点四、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长方体=S底×h,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圆柱= S底×h,长方体的底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柱的底面是圆。

相关公式:①已知半径和高,V圆柱=πr2h②已知直径和高,V圆柱=π(d÷2)2h③已知周长和高,V圆柱=π(C÷2π)2h难点解析: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n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得到的结论: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长方体的两条长的和;圆柱的半径等于长方体的宽;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侧面=长方体的前、后两个面积的和(长×高);圆柱的上、下底面和等于长方体的上、下底面和(长×宽),所以圆柱的表面积比长方体的表面积少左右两个侧面(宽×高)。

例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20厘米,求圆柱的体积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用公式V圆柱=πr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