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介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5月May2008第31卷第2期
Vol.31No.2
现代外语(季刊)
ModernForeignLanguages(Quarterly)
在历时语言学领域,语法化理论框架已基本建立,并赢得了其应有的理论地位。然而,先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将语法化机制视为语言内在的演化进程(language-internalprocess)。《
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一书则选取不同的研究视角,试图探讨语言接触这一社会语言学现象在语法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作者BerndHeine和TaniaKuteva继2002年携手完成《世界语法化词典》(WorldLexiconof
Grammaticalization)之后,又联袂推出的一部语言
学新作。作为“剑桥语言接触研究”系列丛书中第一部综合性的单行本,它在语法化理论、接触语言学(contactlinguistics)
和发生语言学(genetic
linguistics)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向人们展示
了语法化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1.主要内容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为“理论框架”(The
framework),着重介绍贯穿于全书的分析架构,包括
核心概念、术语、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分析语言演变的理论基础以及识别语言演变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就方法论而言,作者将其定位于语言接触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从中作出相应的路径取舍。此外,对本书独特的语言接触研究视角以及相关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话语者之间的频繁交流,不同语言(包括从渊源或谱系上看无甚联系的语言)之间已变得共享某些特定的语法结构。本书作者将传播或复制某一特定语法结构或语法功能的原语言界定为模型语言(modellanguage,简称M),将接受或仿造这一语法结构或功能的语言称作复制语言(replicalanguage,简称R),而将语法结构或功能被复制的过程称为语法复制(grammaticalreplication)。作者指出,语法复制可能涉及到任何一种语言结构范畴和语言运用领域。语法复制以统一的方式去影响形态、句法和语用等方面的结构,以组织句子结构
的相同方式去影响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这样,相关语言的类型学意象或图景(typologicalprofile)便会经历显著变化,在特定情形下会导致出现次模标本或曰后补模式(metatypy),也就是说,相关语言之间获得了高度的互译性(mutualintertranslatability)。
第二章“关于语言运用模式之复制”(On
replicatingusepatterns),着重讨论语法复制过程的若
干主要阶段,探索语言运用模式对新语法结构形成所起的作用,并关注那些反复出现、虽未取得成熟语法地位但却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篇章单位。尽管语言运用模式如搭配、常规表达(formulaicexpressions)和结构可能会在一种语言里实现语法化,但它们可能又会在另一种语言(即replicalanguage)里充当复制模型(replicamodel)。这种复制往往产生这样的情形:一个已经在用的语言模式当扩展到新的语境或其它范畴之时,会变得更加常见。这方面的例子则如:受英语之影响、操西班牙语、塞尔维亚语或其他代词脱落型(pro-drop)语言的美国移民现也开始使用代词作主语。这种复制过程会衍生新的语法范畴,如冠词或实据标记语(evidentialmarkers),从而开始语法化进程。本章的研究还旨在表明,由语言接触诱导的语言演变并非一个突变过程,直接从一范畴跃升到另一范畴或从一结构变为另一种结构,而是一个渐进的(gradual)过渡。
第三章“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区分两类由语言接触诱导的语法化:语言接触诱导的普通语法化(ordinarycontact-inducedgrammaticalization)和复制语法化(replicagrammaticalization)。前者指M语言中某一范畴的存在导致R语言中的相应变化。例如:
(a)话语者注意到在M语言中存在着某个语法范畴Mx。
(b)基于R语言中可行的语言运用模式,话语者在R语言中创造出一个对等范畴Rx。
(c)为此,他们借助语法化的普遍策略,使用结构Ry以便生成出结构Rx。
《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
介评湖州师范学院
林有苗
BerndHeineandTaniaKuteva.2005.LanguageContactandGrammaticalChange.Cambridge:CUP.xvii+308pp.ISBN0-521-84574-2(hardback).
林有苗
(d)他们将Ry语法化为Rx。
而后者的情形则是,操R语言者不是借助于普遍策略,而是运用一种类推的公式[My>Mx]:[Ry>Rx](p.92)来复制他们认为已在M语言中发生过的语法化进程。在此,作者举例分析,认为中国人的英语和新加坡人的口头英语中,往往使用“have”(=Ry)来表示“存在”(=Rx),其实质就是复制汉语中已经发生的从领属动词(possessionverb“有”)到存在标记(existentialmarker)(=My>Mx)的语法化过程。
作者还回顾、引用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情形与例证,旨在表明语法复制是一普遍存在的过程。该过程(即语法复制)与不是由语言接触而诱导的语法化均使用相同的概念资源,而且遵循相同的单向性(unidirectionality)原则和渐进性(gradualness)原则。然而,复制范畴(replicacategories)毕竟不等同于其相应的模型,原因在于,复制范畴的语法化程度要相对低些。这一特征需要区分复制语法化(replicagrammaticalization)和多义复制(polysemycopying)或语法仿造(calquing),后者在复制语言里并不涉及一个渐进的语法化过程。
第四章“类型演变”(Typologicalchange),讨论语法迁移(grammaticaltransfer,即语法复制)对于相关语言之结构所产生的多种蕴涵意义。还着重讨论一种语言的类型学意象即整体类型结构如何随着大规模的语法复制而发生演变。由语言接触而诱导的语法化对一种复制语言可能会产生结构上的影响,包括新范畴的出现,表达同一范畴的新旧结构的共存,范畴扩展、异化及迁移,以及对业已存在范畴的重构并使之等同于某一模型范畴(modelcategory)。语法复制也可能对该语言(指复制语言R)的整个语法范畴产生影响。例如,原先以体为核心的(aspect-oriented)尼罗河语言(Niloticlanguages)在班图语言(Bantulanguages)的影响下已发展出复杂的时态标记。
第五章“关于语言学地区”(Onlinguisticareas),介绍“语法化地区”这一概念。在作者看来,通过调查语法化地区,即“一组在地理上毗邻并且由于语言接触而经历相同的语法化过程的语言”(p.182),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地区间的联系。研究表明,语言地区方面显现的一些特征有助于语法化地区这一领域的分析。还发现,语法化地区的界限不一定与相应的语言地区界限共同拓展或延伸,但可能比后者更清晰,因为后者涉及到许多限定特征,而并非所有的特征都属于同一类型。
第六章“复制的局限”(Limitsofreplication),涉及复制现象赖以发生的环境特征以及这一过程所受到的可能限制。研究问题包括类型上的限制、复制与借用、复制与磨损间的联系、书面语篇的作用等。此外还列出了其它需要做进一步调查研究的课题。
第七章为“结论”(Conclusions)部分。作者从若干方面对全书进行了总结。
2.主要特点
首先,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它把语言接触现象引入到语法化研究领域(Bruyn2006)。毋庸置疑,从语法化视角来考察语言接触现象,或者说,探讨语言接触现象如何影响语言的结构,力图揭示出话语者转换使用语言结构的机制与动因所在,这在当今语言学界都是具有一定新意与价值的。况且,它以丰富的语料令人信服地表明,在研究语法演变过程中考虑语言接触这一特定情形确实不无必要。研究还表明,语言间的结构迁移是系统而规则的,并遵循着语法化的普遍模式,而非像先前认为的那样它是一个不规则的过程。作者还认为对于语言结构及其演变的内在解释与外部解释两者之间绝非相互排斥。
第二,作者在书中对语法化基本特征的把握比先前的多数研究都要更加准确些。她们在语法化特征的概括上至少具有两点新意:一是作者就自己所界定的语法化提供了原则性的识别方法。她们列出了语法化的四个参数(parameters)(p.15),并在书中不时引用:(1)扩展(extension),指当语言表达式延伸到新的语境时产生新的意义;(2)去语义化/语义虚脱(desemanticization/semanticbleaching);(3)去范畴化(decategorialization),指形态句法属性的丧失;(4)侵蚀/语音削减(erosion)。二是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不同的语料,并把这些语料同语法化四个参数联系起来考察和讨论。
第三,本研究就一些复杂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作者不像其他语言接触研究者认为的那样:社会语言学语境与语言接触密切相关,语言演变受特定的社会语言学语境要素的影响;而是认为,语法复制相当程度上独立于社会语境因素之外,它可能会在各种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发生而且其呈现形式似乎并不受到这些要素的显著影响。作者援引很多例证来说明语言复制的方向是交互的(reciprocal)。例证表明说话者在一语(L1)中复制二语(L2)的某一语法范畴,或在小语种(minoritylanguage)中复制优势语言(dominant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