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远小 美术教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讲解和示例。
2. 学生练习绘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3. 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示例画作。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结合示例画作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例,进行绘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课题: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具与学具准备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创作一幅画作。
2. 作业要求:作品要体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画面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和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在绘画中运用出来。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际绘画中,还不能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生活实例: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校园、街道、风景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 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 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中运用近大远小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则,创作出富有层次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近大远小示范作品。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分析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运用。
4. 示范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5. 学生独立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 近大远小2. 教学内容: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应用、绘画实践3.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4.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则,创作出富有层次感的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2.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自主创作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近大远小原则的运用,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近大远小美术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大远小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直接观察比较以和回忆往日的生活经验,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出近大远小的现象,从而理解透视的规律。
2、鼓励同学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或上下的关系的作品。
3、在理解近大远小的这一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明显的透视的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绘画工具或手工资料等。
教学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结合生活实践举例,理解性地说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教学难点:画现能否表示出前后或上下的关系。
描壕远近物体时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色彩知识,(近处色彩鲜艳,笔触强烈些,远处色彩灰暗,笔触柔和、概括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室内活动。
1、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同学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同学思维,能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2、欣赏影像资料,进一步激发同学思维,使生活经验和感知逐步清晰起来。
二、教学新课。
1、发现。
室外活动。
来到室外的阳台上,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和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2、考虑。
同学们通过观察、考虑,得出结论。
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
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
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了。
3、再次欣赏。
让同学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和影像资料。
问题: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4、再次发现,让同学回答问题。
近大远小的课程设计
近大远小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掌握物体在视觉中因距离产生的大小变化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简单场景的绘画表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观察、分析和表现生活中景物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绘画中运用透视技巧,使作品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关注环境与自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美术学科,以绘画技巧和透视原理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近大远小”的原理。
学生特点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透视技巧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以实例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近大远小”的现象。
2. 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
3. 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4.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四章《形状与空间》相关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理论知识:- 近大远小原理的介绍与理解。
- 透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观察与分析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 绘画练习:运用透视原理进行景物绘画。
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10分钟):导入新课,介绍“近大远小”原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
- 第二阶段(10分钟):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结合教材图片进行分析。
- 第三阶段(10分钟):示范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 第四阶段(20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教材关联内容:- 教材第四章《形状与空间》中的第二节“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 教材第四章《形状与空间》中的第三节“透视与空间表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近大远小”的概念:介绍“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以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让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3.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以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3. 观察与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4.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2.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3. 教学内容:介绍“近大远小”的概念,观察与实践,绘画练习。
4.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2.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幅以“近大远小”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美术上册《近大远小》教案、教学设计
2.绘画作业:根据所学的“近大远小”原理,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明暗等绘画元素,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运用我们学到的‘近大远小’原理,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出远近感和立体感。”
“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分享所学知识,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5.反思与总结:针对本次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内容包括对“近大远小”原理的理解、绘画过程中的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近大远小’原理的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创意作业: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以“近大远小”为主题的创意画作。可以是自然风光、城市建筑、人物等,要求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视角。
“请同学们大胆发挥创意,以‘近大远小’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展示你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作品充满趣味。”
4.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增进亲子互动,提高家庭美术氛围。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绘画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介绍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
2. 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讲解和演示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
3. 近大远小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表现方法和实践应用。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近大远小的绘画实践。
4.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技巧。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近大远小的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的表现能力。
3. 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摄影、设计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近大远小主题的绘画展览,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如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近大远小原理。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1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1. 描述和解释“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 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出具有深度感的美术作品。
3. 通过创作活动,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介绍。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近大远小”的实例。
3. “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4. 学生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美术创作。
难点:正确把握“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
创作出具有深度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图片或实物展示“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 理论讲解:介绍“近大远小”的原理,以及如何在美术创作中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近大远小”的创作练习。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近大远小副理解与应用简要介绍“近大远小”的原理。
列出“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展示一些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
作业设计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一幅具有深度感的美术作品。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正确表现“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并注重细节描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并能将其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他们基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创作,但在比例关系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 观察和描绘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3. 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以及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2. 内容:透视原理、观察与描绘、绘画创作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描绘一幅自己生活中的场景。
2. 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关系准确,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如火车轨道、街道、建筑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透视现象的存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近大远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视觉现象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知道物体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不同,在我们的视野中显示的大小也不同。
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实物模型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近大远小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环节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与大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近大远小的效果。
3. 教师分析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如透视、对比等,并示范绘画创作。
环节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近大远小原理:物体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与大小之间的关系表现方法:透视、对比等作业设计:1. 运用近大远小的方法,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出较为立体的空间效果。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视觉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即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较大,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的原理。
2. 近大远小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近大远小的原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到绘画中。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表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提供一组包含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2. 绘画材料:准备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教学视频:制作一段讲解近大远小原理的视频供学生参考。
4. 评价表:制定一份评价表,用于学生展示作品时的评价。
六、教学拓展1. 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如建筑物、车辆、人物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介绍近大远小在电影、动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运用。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或物体进行表现。
2.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注重空间关系的处理,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能力,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
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美术表现手法。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绘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近大远小的运用。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近大远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
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近大远小的程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表现。
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图片和实例素材,用于直观展示近大远小的效果。
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彩笔等。
绘画纸张,适合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入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讲解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强调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观察与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或教室内寻找近大远小的实例,并拍照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近大远小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其视觉感受。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例,进行绘画实践,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
第三阶段: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进行作品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对近大远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板书设计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子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手法关键点:近大远小的概念和作用观察和分析实例绘画实践与展示评价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创作一幅表现景物空间关系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美术下册《景物的近大远小》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空间表现力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原理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绘画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原理表现景物,仍需进一步引导和训练。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绘画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画面构图、线条、色彩、近大远小的表现等。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分组讨论,互助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景物的近大远小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5.作品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6.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同时,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尝试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美的感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欣赏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勇于尝试、大胆表现。
小学美术《近大远小详细》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物体在画面中的透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掌握表现空间感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关系,突出空间感。
例:在绘画作品中,近处的物体画得大,远处的物体画得小,同时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增强画面的空间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近大远小是物体在画面中的透视现象,即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它是表现画面空间感的重要手法。
2.案析案例中的绘画作品,了解近大远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增强画面空间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近大远小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详细,或者举例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用更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训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近大远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课堂上,我通过讲解理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尽量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大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美术作品质量的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是美术中的一项基础技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讲述如何通过近大远小教学来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
一、认识近大远小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是指物体在离视觉中心点较近处显得比较大,而在较远处显得比较小的现象。
这种视角上的透视效果,在美术中被广泛应用于描绘建筑、风景、人物等。
通过运用近大远小技法,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二、近大远小教学的目标和方法1. 目标近大远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基本概念,培养良好的视角感知能力,以及在绘画过程中的运用技巧。
同时,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质量的要求和追求。
2. 方法近大远小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1)课堂讲解和演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近大远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在绘画过程中运用近大远小技术。
(2)实践练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近大远小的运用方法。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近大远小技法,提高他们的美术作品质量。
(3)课外拓展老师可以通过安排画廊参观、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艺术鉴赏能力,更好地理解近大远小技法的重要性。
三、方案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近大远小技法,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案设计:1. 课堂教学(1)讲解近大远小基本概念。
介绍近大远小的概念和视角效果,描述近大远小在美术中的应用。
(2)演示近大远小技巧。
通过示范画面的绘制,向学生展示近大远小技巧的运用方法,让学生领略近大远小的艺术魅力。
(3)学生实践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近大远小绘画练习,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近大远小技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审美能力。
2. 课外拓展(1)参观画廊。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美术馆,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技法在实际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效果。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视觉中由于距离的远近而产生的大小差异。
2. 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摄影等手段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图片,展示不同物体之间的近大远小关系。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之间的近大远小关系,引发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3. 示范:教师通过绘画或摄影等手段,展示如何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或摄影等实践操作,运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意和进步。
六、教学拓展1. 近大远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电影、摄影等领域。
2. 近大远小的创新表现: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表现近大远小,如拼贴、装置艺术等。
七、教学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和应用场景,分享彼此的的想法和创作。
2.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建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予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强调学生的创意和技能的提高。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 |辽海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近大远小|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绘画原理2. 绘画实践:以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人物等为题材,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将“近大远小”的原理灵活运用到绘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大远小”的绘画原理。
2. 示范法:示范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老师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大小、远近关系。
1.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老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近大远小”。
2. 讲解“近大远小”的绘画原理(10分钟)2.1 老师讲解“近大远小”的原理,即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
2.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运用。
2.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画出简单的“近大远小”效果。
3. 绘画实践(15分钟)3.1 老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以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人物等为题材,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3.2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3 学生完成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4.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引导学生从“近大远小”的运用、创意、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4.3 老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现空间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2. 学会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进行绘画创作;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3. 学生绘画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近大远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绘画实践中的指导与纠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2. 讲解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展示一些运用近大远小技巧的绘画作品,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第二阶段: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进行绘画;2.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第三阶段:实践与创作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进行绘画创作;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建议;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3. 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独立完成一幅运用近大远小技巧的绘画作品;2. 作品要求:构图合理,运用近大远小技巧,具有个人特色。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与指导”阶段。
这个阶段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转折点,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示范和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近大远小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近大远小的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认识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第二章: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2.1 近大远小的定义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看起来越大;离观者越远,看起来越小。
这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也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2 近大远小的表现手法1)大小变化:近处的物体画得大,远处的物体画得小。
2)透视变化:近处的物体透视线陡,远处的物体透视线缓。
3)色彩变化:近处的物体色彩鲜艳,远处的物体色彩渐变淡。
第三章:观察和分析近大远小3.1 观察近大远小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实例,如街道上的行人与建筑、自然风光中的山丘和树木等。
3.2 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近大远小是由于观察点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造成的。
第四章:运用近大远小进行创作4.1 创作准备准备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4.2 创作指导1)画出观察到的物体,注意近大远小的表现。
2)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
4.3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美术创作。
5.2 课程拓展引导学生探索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电影、摄影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第六章: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6.1 视觉原理概述介绍人类的视觉系统如何感知近大远小,包括眼睛的结构、光线的传播、视网膜上的图像处理等。
6.2 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探讨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如何通过视觉线索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以及这些线索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五年级美术下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与示范:
-系统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采用图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其绘画创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透视技巧。
3.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总结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技巧。
2.强调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
3.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绘画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高其绘画技能。
4.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促进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其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五年级美术下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资料。
问题:
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
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
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表现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二、引导启发
“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讲授视平线、消失点。
学生总结: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老师小结: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错觉造成的。‘近大远小’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这就是美术中所谓的透视规律。
(学生思考之后回家画出近大远小的规律能造福人类的画面,也可以制作出立体的造型,完成之后再拿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
板
书
设
计
近大远小
近:大清晰
远:小模糊
教
后
反
思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课题
第1课近大远小
初备教师
复备教师
学
习
目
标
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学
习
重
、
难
点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路的两旁种上小树。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教师巡视指导。
四、创作练习
画一张能体现近大远小的儿童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说一说近大远小的关系。
二、继续完成绘画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
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运用“透视”一词描述同学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深藏着无数的规律。很多科学家对这些神奇的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期待着这些规律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今天我们观察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发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规律来造福人类呢?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图片等。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制作工具及各种材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
1、学生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三、感知与体验
1.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到教室外,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围环境),教师引导,看了老师的图片和真实的景物,你们发现了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
环节一:找一找,图中近大远小现象
再次欣赏图片及大师作品,学生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远处的东西能看到些什么?色彩又怎样?
环节二:连线游戏
学生讨论:怎样表现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如何把他们设计到同一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在颜色上又如何区分。(得出结论:首先要表现出近大远小的关系,色彩的选择上要注意把近处的色彩运用得鲜艳明亮一些,远处的物体色彩要概括模糊一些。)
环节三:找一找建筑生活中的近大远小
课件展示建筑图片
环节四:种树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