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合集下载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九首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全诗如下: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译文】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与《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一样,这也是一首情诗,写的是一个失恋女子心中的痛苦。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

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的。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文解释】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词语解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唱:一说“踏”。

唱歌声,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

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

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

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诗文赏析】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声调宛转动人。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刘禹锡《竹枝》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原文及赏析

竹枝
[唐]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

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

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
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

“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

“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

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

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

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

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赏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赏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诗来自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

这首词以其清新且含蓄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深入探讨这句诗的意境、背景和艺术价值,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句经典的诗句。

一、诗句背景1. 创作背景创作于唐代的诗人刘禹锡,是唐文宗、唐宣宗时的文学家。

他在早年因谏阻而被贬至成都,正是在这个机遇,他完成了《竹枝词》。

在《竹枝词》中,刘禹锡借用了竹枝的形态,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其中就包括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诗句意境天街小雨,是暗示对春雨淅淅沥沥的夏日清凉和温润的怀念。

这句诗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柔情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而草色遥看近却无,则借助了遥远的山水画卷作为比喻,揭示了人生中的遥遥无期,结合自然景色,勾画出了一幅风景。

二、诗句赏析1. 深度与广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敏感。

在赏析这句诗时,我们不仅可以从表面的美景出发,而是可以深入剖析其中的哲理和意境。

2. 个人观点这句诗笔下的天街小雨,没有落入世俗的纷扰,而是将祥和与安宁注入心田。

而草色遥看近却无,则是让人能够在心中蓄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句中的一片宁静与幽远,让人不禁产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三、总结与回顾在这篇文章里,我通过对刘禹锡《竹枝词》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的深入解读,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句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既有对诗句的富有深度的赏析,也有对其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让您对这句诗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在诗歌中,每一个字都能勾勒出心中的美好,每一句诗句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够通过这句诗的赏析,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同时也能加深您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愿您在诗意的世界里,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交融。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

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

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

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翻译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翻译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翻译】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鉴赏】“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

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

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

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中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尽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如果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谏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

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

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诗词赏析 I 〔唐〕刘禹锡《竹枝词》

诗词赏析 I 〔唐〕刘禹锡《竹枝词》

诗词赏析|〔唐〕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译文】岸边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忽然听到江上情郎悠扬的歌声。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下着小雨;原以为没晴天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其一,这首诗模拟民间情歌,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

“竹枝词”是巴渝地区(主要指重庆)反映风土民情,歌咏男女爱情的民歌。

通常边唱边舞,有竹笛、鼓笙等伴奏。

《新唐书·列传93卷》记载:“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

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821年(唐长庆元年)冬,49岁的刘禹锡调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在此任职两年半。

期间,革新当地民歌《竹枝》,依调填词,雅俗共赏,风靡一时。

这首《竹枝词》中以“晴”代“情”,玩了一把谐音梗。

其实,“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典型的“太阳雨”天气,它是指在晴天发生下雨的现象。

春夏季节空气对流旺盛,形成大小不一的云块;当两块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块碰撞,造成局部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过大而降雨,但又因太阳辐射蒸发很快停止。

其二,这首诗语言直白,格调清新,含蓄表达男女微妙的情感。

前两句中,即景叙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放眼望去,春风和煦,江水平缓,青翠的杨柳条随风摇曳。

忽然之间,耳边传来悠扬的歌声;熟悉的声调与旋律,原来是“郎”(心上人)呀!于是,少女春心荡漾,原本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涟漪。

后两句中,心情忐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风云变幻,明明是晴天,却又下起了小雨;到底算“晴”,还是“无晴”呢?爱慕之心,算“有情”,还是“无情”。

模棱两可,难道是自作多情?有些迷惘,又满怀憧憬;有些欢喜,又有些担忧。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曾任监察御史,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辗转各地;后经裴度荐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标签生活、民歌、爱情、组诗、景物、山川、风土、人情译文注释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

东汉初公孙述筑城。

述自号白帝,因名。

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

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

”縠文:水波纹。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兰桡:兰木桨。

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

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

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

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

嘈嘈:水的急流声。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整改方案】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竹枝词九首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九首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九首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⑴岁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

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⑶睢:仰视。

⑷激讦:激越清脆。

吴声:吴地的乐歌。

⑸伧儜不可分:听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卫国(今河南省内)的两条水名。

《诗经》多处咏及。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⑺俾:使。

巴歈: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

歈即民歌。

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

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⑻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

东汉初公孙述筑城。

述自号白帝,因名。

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唐] 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分类标签: 爱情诗思乡诗作品赏析【注释】: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

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

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

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

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

“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

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

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

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

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修辞赏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修辞赏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修辞1. 不知细叶谁裁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

这句诗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春风的赞美之情。

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了春风吹拂时细叶摇曳的情景,展现了唯美的意境,让人不禁为之沉醉。

2. 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强调了春风的锋利。

春风虽然柔和,但在诗人笔下却如同剪刀一般锋利,使得细叶摇曳,仿若经过剪裁一般,栩栩如生。

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了春风的犀利和动人之处。

3.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春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诗人眼中,春风是那样的温柔而又有力,将大地唤醒,将万物生机勃勃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也让人不由得想起古人那般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敬仰。

这首词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

4. 个人观点个人认为,这首词所表达的对春风的赞美之情,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当下,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更应该学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去感受春风拂过的温暖,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回顾: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的意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赏析过程中,我对诗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生活向往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诗中的修辞手法也让我对诗歌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领悟。

结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我们需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去放慢脚步,去品味生活的点滴美好,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愿我们都能在春风拂过的时候,体会到自然的力量与美好。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二首》中的这句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无疑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诗歌鉴赏】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刘禹锡《竹枝词》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落西边雨,道就是并无云间却存有云间。

刘禹锡《竹枝词》注释、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

这一迷人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发一些诗人嗜好并仿造。

刘禹锡传世之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刘禹锡《竹枝词》译者译文一: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

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译文二: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陡峭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高速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见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赢得的印象就是,对方虽没更明晰的则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道就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道就是雨天吧,东边还出来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就是并无“情“还是存有“情”呢?刘禹锡《竹枝词》赏析《竹枝词》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词作品,这就是一首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风雅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下一位恋爱少女听见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繁杂心情。

这首诗语言词藻,诗意清爽,情调纯朴,历年来受读者钟爱。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故事情节。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见了江面上飘荡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是一块石头资金投入平淡的江水,飞溅起至一圈圈涟漪通常,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

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

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杨柳青青江程度,闻郎江上唱歌声。

(唱歌一作:踏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突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欢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重。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程度”,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突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竹枝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竹枝词》十一首中的第一首与第二首,这组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 年)刘禹锡被贬为夔州刺史期间。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江边的美景:江边的杨柳青青,江水碧波荡漾。

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听到了情郎在江上唱歌的声音。

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种浪漫的氛围,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用巧妙的比喻和双关语,表达了少女微妙的心理变化。

“东边日出”指的是阳光明媚的白天,“西边雨”则暗示了夜晚的阴雨天气。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既可以指天气的晴朗,也可以暗指少女对情郎的感情。

这句诗的意思是:少女听到情郎的歌声,以为他对自己有意,但又不确定他的心意,所以感到既高兴又忧愁。

这种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透。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少女初恋时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它用生动的比喻和双关语,表达了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疑虑,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民歌的魅力。

《竹枝词二首·其二》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二》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楚地巴山,江水缭绕,阴雨连绵。

在这样的环境中,巴人能唱本乡歌,这让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巴人能唱本乡歌”这句诗,既是对现实场景的描写,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这两句诗中,“北客”指的是诗人自己,“纥那”是一种乐曲,“绿罗”是一种绿色的绮罗。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是刘禹锡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源自四川东部的民歌,以笛鼓伴奏,歌舞相融。诗中描绘了一幅江边那是她心仪已久的男子所唱。歌声激起了她内心的波澜,既抱有希望又充满疑虑。特别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将晴雨的“晴”与感情的“情”相联系,生动地刻画出女子对爱情捉摸不定的心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初恋女子的复杂心理,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又体现了民歌的清新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