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事故后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事故后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目标和意义在变电站中,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保障电网可靠运行和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主变事故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取对主变复电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和稳定。
因此,研究事故后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目标是:掌握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主变复电操作的特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对电网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为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定义和分类;(2)主变事故后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复电操作特点和方法;(3)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的影响分析和作用机理;(4)中性点接地方式选取的原则和方法研究。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中性点接地方式、主变事故和复电操作等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结合模拟实验,探讨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主变复电操作的过程、问题和影响;(3)理论分析:应用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等方法,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研究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研究事故后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的影响,将为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体包括:(1)总结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建立分类标准和技术指标;(2)研究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主变复电操作的特点、方法和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3)分析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主变复电操作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4)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促进电力事业的科学发展。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1. 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而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种常用的接地方式。
本文将围绕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展开研究,并讨论其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2.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定义和原理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连接到地面成为接地点。
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是指电源系统的零线或者中间点。
中性点接地方式通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与地之间建立导通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中存在不对称故障电流以及系统的短路电流。
中性点接地方式可将故障电流引入接地系统中从而达到减小故障电流和系统损伤的目的。
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包括直接接地方式、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和阻抗中性点接地方式。
3. 直接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是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直接与地面连接。
该方式对系统的故障电流有较好的限制作用。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电流将通过接地导线流入地面,从而避免了故障电流在系统中流动导致系统的破坏。
这种方式具有简单可行、成本较低的优点。
然而,直接接地方式容易造成电流过大,可能引发火灾和电击等安全问题。
4.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的中性点通过绝缘设备与地电网分离,以避免故障电流通过接地导线流入地面。
该方式主要采用绝缘变压器或绝缘连接器来实现。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故障电流的产生,从而减少系统的故障率。
但是,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需要采用额外的绝缘设备,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5. 阻抗中性点接地方式阻抗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通过接入阻抗设备与地接地。
阻抗中性点接地方式能够有效地限制故障电流的大小,从而减小故障带来的影响。
该方式具有较低的接地电流和较好的安全性能。
然而,阻抗中性点接地方式需要考虑接地设备的阻抗数值及其选择,需要经过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6. 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和选择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220kV新城湾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及实施的开题报告
220kV新城湾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及实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220kV新城湾变电站是一座大型的输变电工程,其承担着将高压电能进行转换和分配的重要任务。
其中,变压器是变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从而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中,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变压器的性能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是采用星形接地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接地电流小等优点,但在一些复杂的电网运行条件下,其缺陷也比较显著,容易引起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
为了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变化,需要对220kV新城湾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以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变化需求。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220kV新城湾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变化需求。
二、选题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对220kV新城湾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变化需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传统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其优缺点、适用范围、不足之处等方面。
(2)对220kV新城湾变电站变压器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其工作环境、运行状态、输出负荷等方面。
(3)针对220kV新城湾变电站变压器需要改造和升级的问题,本研究将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包括新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接地设备选型和实施方案等。
(4)在提出改进方案之后,本研究将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优化和调整。
(5)最后,本研究将针对改进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监督,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实验测试等多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研究。
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阅读,了解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情况。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其中发电机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
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目前,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星形接地和阻性接地两种。
不同的接地方式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因此,研究发电机中性点接地的不同方式对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着重探讨星形接地和阻性接地两种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影响做出分析和评价。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通过分析和实验,探究不同接地方式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优缺点及其影响。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不同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深入了解它们的优缺点,特别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对比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评价它们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优化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可以为发电厂选取合适的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提供参考,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供电质量。
同时,本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也能与其他领域的电力技术相结合,促进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进步。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压配电网是城市与乡村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压配电网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中性点接地方式不足以保障其安全运行。
传统的中压配电网一般采用固定的星形接地或者直接接地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例如在发生地线断线或者地线接触不良等情况下会导致电流从消费电器的外壳中流过,给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中压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改造。
当前,改造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电力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本论文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的技术路线,明确其改造方案设计及安装维护规范,提高中压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相关电力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三、研究内容1.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分析;2.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的技术路线研究;3. 基于改造方案设计中性点接地装置的详细方案;4. 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规范制定;5.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案例分析。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改造研究现状、技术路线等;2. 实地调研法,通过对中压配电网实际运行情况的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 数值模拟法,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五、研究意义1. 通过改造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 优化电网的供电质量,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供电效率;3. 为相关电力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推广中性点接地装置在电网中的应用;4. 为电力领域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参考。
六、进度安排1. 选题阶段(1个月):明确研究方向、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2. 资料收集阶段(2个月):收集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信息,并进行资料筛选;3. 设计方案阶段(2个月):制定中性点接地装置的改造方案,并进行场地实地勘测;4. 装置制作阶段(3个月):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制作中性点接地装置,并进行测试;5. 装置安装阶段(1个月):将中性点接地装置安装到中压配电网中;6. 运行维护阶段(1个月):进行中性点接地装置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并对装置性能进行评估;7. 论文撰写阶段(2个月):写作研究报告及论文,完成论文答辩等相关环节。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研究 开题报告初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配电网中弧光接地过电压的研究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学生指导教师20 年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来源为自选课题,选题类型为工程应用。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我国10 kV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弧光接地过电压持续时间长,过电压遍及全网,对设备绝缘是一种较大的威胁。
而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不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幅值,但可以使恢复电压大为减缓,从而使得电弧存在的时间大大缩短,重燃次数减少,降低高幅值过电压出现的概率,这在调谐良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且消弧线圈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使得过电压值更大。
而且,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支路零序电流较小,增加了选线难度。
随着城市电缆线路增加,线路电容电流随之增大,需提高消弧线圈容量来适应大的电容电流。
因此在以电缆出线为主的城市配电网中,中性点经小电阻的接地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单相接地故障占电网故障的80%,其中弧光接地占相当大的比例。
目前针对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电阻值的选取原则、小电阻的保护措施等方面。
当系统发生间歇性电弧接故故障时,对于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能否抑制弧光过电压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多。
所以,此题目的研究对于中国未来供电系统的结构与发生故障的几率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2.弧光接地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当3~35 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时,非故障相电压幅值可达√歹倍相电压,此时,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般允许在该电压下安全运行。
但当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时,由于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多次不断熄灭和重燃,在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电感电容回路上会引起高频振荡过电压,非故障相的过电压幅值一般可达3.15—3.5倍相电压。
这种过电压是由于系统对地电容上电荷多次不断的积累和重新再分配形成的,是断续的、瞬间发生的且幅值较高的过电压,对电力系统的设备危害极大。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摘要: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供电的正常运行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对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介绍了中性点三种不同接地方式,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和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联络密切的配电网系统接地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地故障研判功能和智能多模接地方式的思路。
关键词: 10kV;中性点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主要问题引言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与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继电保护、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电磁兼容、经济性等问题有密切关系,对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完善,10kV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要求提高,其采用的电缆线路越来越多,电缆线路的增加导致系统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进一步进行研究,以寻求适合电网特点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以保持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我国目前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三种方式。
以下对这三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1.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投资较少。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1.732倍,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是全系统对地电容电流。
系统对地电容较小时,故障电流较小,系统可继续运行1~2h。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根本弱点在于中性点绝缘,电网对地电容储存的能量没有释放通道,弧光接地时易产生间歇性电弧过电压,对绝缘危害很大,同时容易引发铁磁谐振。
因此该方式不能适应配电网发展,已逐渐被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取代。
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需要通过接地变压器提供中性点。
为避免出现谐振过电压,消弧线圈一般运行在过补偿状态。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安全的研究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安全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安全一直是电力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性点是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连接点,其接地方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负荷不断增加,对供电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研究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安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接地性能与运行可靠性。
不同的接地方式会对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流分布、故障处理方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
对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重要依据。
供电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供电安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仅涉及到电网运行的顺利,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深入研究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安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供电安全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基础设施之一,其稳定运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而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安全密切相关,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用电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意义在于探讨不同接地方式对供电系统的影响,从而为优化电力系统结构提供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故障率,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科学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对于减小电力系统的漏电流、减少接地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更在于保障用户用电安全,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安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2. 正文2.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IGBT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基于IGBT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尽管目前主要的电力配电系统仍然基于三相四线模式,但配电系统从无功频率控制向有功频率控制的转变,以及由于新能源接入引起的系统振荡问题等,都使得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逐渐显示出其在配电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是指在配电系统中通过调节中性点的接地电阻来控制配电系统的接地电势,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这一技术在传统的配电系统中已经得到应用,但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传统的无源接地开关限制了配电系统的潜力。
而基于IGBT的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具有响应快、控制精准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基于IGBT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的设计、建模和仿真方面,旨在提高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加快我国电力系统的升级和现代化,推动我国配电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技术研究:对现有的中性点接地控制技术进行详细了解,研究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发展趋势。
2. 基于IGBT的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设计:基于IGBT技术,设计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包括IGBT变换器、中性点接地电阻驱动电路和控制算法等。
3. 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建模: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4. 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根据实验结果优化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预期成果1. 设计出基于IGBT的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
2. 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 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提高配电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毕业论文.doc
当配电网尤其是高压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以及中性点接地装置附近都会产生接地电流和跨步电压,跨步电压越大,危险越大。而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故障点处电流大小,因此选择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尤为重要。
(3)绝缘水平
绝缘性能会影响到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而设备的绝缘水平又与中性点接地方式密切相关。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10kV系统的中性点采用的是小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接地电流原为2kA,现在为了减少对通讯的影响,现该为1Ka[1].
美国在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在其22~77kV电网中采用了快速切除故障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约占电网的71%。自1947年,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有所发展;约占5.4%,经电阻或小阻抗接地方式约各占6.5%;不接地系统约占10.6%。自1950年以来,日本20kV电缆和架空线路混合电网一直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而随着电缆的增加,为防止接地继电器的误动、拒动和中性点位移,现在开始采用经40Ω-90Ω低电阻接地方式。1969年改用40Ω+460Ω电阻器接地方式,0.7秒短接460Ω电阻确保迅速准确选线断开单相接地故障线路。1975年统计11-33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约占40%,经消弧线圈约占28%,经电阻接地约占30%,直接接地约占2%。其电阻接地电流限制在100-200A。东京电力公司所属配电网,其中性点接地方式为66kV配电网采用电阻、电抗和消弧线圈接地;22kV配电网采用电阻接地方式[2]。
目前,在我国的中压配电网中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
接地,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以及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装置接地等方式。
这些方式都各自独特的优点,尤其以经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发展尤为迅速。
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内也有不同的观点,并已成为电网改造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我国多年的运行经验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了中压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长期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及接地选线装置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为中压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此,在我国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是我国中压电网的发展方向。
20kV配电网应用及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20kV配电网应用及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摘要:在电力配电网中,和10kV电压等级相比,20kV电压等级配电网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能质量和运行的经济性,电网投资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在20kV配电网进行建设、升压、改造时,中性点接地方式成为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对设备选型、系统运行及继电保护等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体会,探讨了在中等电压等级配电网中,20kV配电网的特点,分析了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灵活接地方一、在中等电压等级配电网中,20kV配电网的特点(一)设备投资费用较低20kV的设备费用(电缆、变压器、环网开关等)总体比10kV的高10%~20%,设备尺寸稍微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10kV和20kV都属于中压,两者技术要求并无太大差异,国内在技术实现和工艺制造方面没有难度,只是随着电压等级提高,对电器绝缘水平的要求逐渐加强,一旦具备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条件,相信制造成本就会下降。
(二)电力运行费用更加经济若新建时采用20kV直接配电,则由于扩大了供电半径,因而相比10kV配电网可减少变电站数量和投资;若将10kV配电网改造成20kV电压等级,可以在原有电缆、变压器等设备、10kV线路走廊基础上稍加改造,不仅能够为大客户提供更加灵活和经济的电缆接入方式,而且还可实现全架空线路20kV工程,且采用过渡形式可以解决10kV与20kV的联络问题。
(三)35kV配电网的建设投资远远高于20kV配电网在负荷密度大时,若采用35kV直接配电,则受容量限制,将会大量增加电缆线路,消耗大量金属,且导致电网结构复杂、电容电流大量增加,若采用架空线,则受电磁环境及安全距离要求的限制,因此从技术上来说,全部改造成35kV直接配电,不仅设备尺寸、造价、占用通道等投资过大,而且也无法利用原有10kV的设备和线路走廊,受到低压设备热稳定和短路容量的限制。
20kV配电网应用及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20kV配电网应用及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尹文琴(广东省电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广州 510640)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采用20kV配电网相比10kV电压等级配电具有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如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能质量和运行的经济性能,降低电网的投资等。
而在20kV配电网进行建设、升压、改造时,中性点接地方式成为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对设备选型、系统运行及继电保护等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采用20kV电压等级的优势与10kV、35kV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和探讨了20kV配电网的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和灵活接地方式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总结了国内外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将来20kV配电网的广泛使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灵活接地方式Application of 2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neutral point grounding modesYin Wenqin(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Guangzhou 510640)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dopting 2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has more and mor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10kV voltage distribution, such a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power quality and economy of operation, and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of power grid. However, In the 2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to build, boost, transformation, the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technical issues, the equipment selec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relay prote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20kV voltage level are compared with 10kV and 35kV. Th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neutral point of 2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not grounded, grounding through peterson coil; grounding through small resistance; flexible grounding. Finally,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of 2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providing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widespread use of 2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the future.Keywords:2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mode; flexible grounding mode配电网是指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方式分析开题报告
遵循电压、电流互换特性这一基本理念,选定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研究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统中最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问题。在选定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和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应当力求将单相接地故障时的不良后果限制到最低限度,同时使运行费用最低和效益投资比最高。简言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设备由于各国的接地方式不同各国设备的设计标准也不一致特别是设备的耐压不同要使用这些设备首先必须确定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而电缆线路越来越多电容电且随着电力网络的扩大和城市总输电线路的入地化流越来越大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变得非常迫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述
1.国外研究现状
配电网接地方式的问题在世界各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热点。为了减少单相接地故障造成的危害,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首先提出并发明消弧线圈,提出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谐振接地方式,于是当时该国在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网中性点广泛地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电网电压范围为30~220kV,后因220kV电网中事故较多,19世纪60年代初就不再应用消弧了。在柏林市的30kV 电网中,共有电缆1400km,其电容电流高达4kV,也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前苏联曾经规定3~66kV电网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莫斯科市配电电缆网络至今仍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在美国的电力系统中,经常采用能够快速切出故障的方式,因此一直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和经低电阻、低电抗的接地方式、并配合快速继电保护和开关装置瞬间跳开故障线路。在美国电力系统中22~70kV电网中直接接地占大多数,约有71%、经电阻接地或小电抗接地约各占6.5%、不接地约占10%、经消弧线圈接地约占6%。
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配电网是电能传输和分配的关键部分,其运行质量和安全稳定性对电力供应保障和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配电网中,接地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不仅对人身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电源电压稳定性和信号传输等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配电网接地方式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电能传输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10kV配电网中,接地方式种类繁多,包括单点接地、非完全同期接地、低阻接地等等。
不同的接地方式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接地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为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了解10kV配电网接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10kV配电网的模型。
(2)对比分析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包括单点接地、非完全同期接地、低阻接地等多种方式。
(3)利用Matlab等模拟软件,模拟不同接地方式下配电网的工作状态,比较不同接地方式的性能指标。
(4)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10kV配电网接地的基本概念和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实验和建模提供基础。
(2)仿真模拟法:通过各种工具和软件对不同接地方式下的配电网进行模拟和仿真,对比分析不同接地方式的性能指标。
(3)实际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配电网案例,对不同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结果1. 研究目标:(1)分析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建立10kV配电网的模型和仿真系统,比较不同接地方式下的配电网工作状态和性能。
(3)结合实际案例,对不同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3.26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对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观点及运行经验,因此,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城市,其配电网接地方式也不尽相同,其配电网的接地方式是根据各自的运行经验和特点来确定的。
当代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有效接地系统,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包括我们熟知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方式。
(一) 国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原苏联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有过详细规定,具体如下:6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30A;10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20A;15-20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15A;35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10A。
当单相接地电流超过上述规定时,则需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而在实际中,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前苏联和东欧配电网基本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是由德国工程师彼得逊于1916年发明并使用在配电网中,同时他也提出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谐振接地方式。
以此来解决因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引起的单相接地弧光过电压的问题。
消弧线圈自1916年投入使用以来积累了大量经验,如柏林市30kV电网中,共有电缆1400km,电容电流高达4kA,其也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但消弧线圈并非解决了所有问题,后来由于220kV电网中事故较多,19世纪60年代就不再使用消弧线圈了。
在英国,其66kV的电网中性点采用了经电阻接地的方式。
对于33kV以下由架空线路组成的配电网则改成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而电缆组成的配电网仍旧采用经电阻接地的方式。
法国城市配电网电压定为20kV,其中性点采用的是经电阻或电抗接地方式。
配电网中性点运行研究 开题报告
配电网中性点运行研究开题报告配电网中性点运行研究开题报告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____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分析与仿真____院(系、部)________机电信息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及班级______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吴伟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王清亮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201*-9-16__________________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分析与仿真选题类型应用研究一、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配电系统是直接为用户生产生活提供电能支持的系统,其功能是把变电站或小型发电厂的电力输送给每一个用户,并在必要的地方转换成为适当的电压等级。
国内外对于提高以可靠性和经济性为主要内容的配电网运行水平非常重视。
影响配电系统运行水平的因素主要有网架结构、设备、控制策略和线路等,选择适当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最重要和最灵活的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方法之一,因此进一步研究中性点运行方式对于提高配电系统运行水平有重要意义,中性点运行方式选择是一个重要且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技术经济问题,其方式对配电系统过电压、可靠性、继电保护整定、电磁干扰、人身和设备安全等影响很大。
我国以前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采取中性点不接地方式,随着配电系统扩大和线路增加,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已不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因此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中性点逐渐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随着配电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缆代替了架空线路,配电网架结构也由原来的辐射状、树枝状逐步完善为环状,一些配电网随之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变为小电阻接地。
世界各国采用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随电压等级不同而不同,对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网,各个国家及各个城市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也不尽相,美国有80%的配电网是中性点直接接地,其中小部分是接小电阻或电抗接地,15%是不接地,小部分是接消弧线圈接地。
接地系统主要参数研究的开题报告
接地系统主要参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方向本次研究的方向为接地系统,着重研究接地系统的主要参数,探讨不同参数对接地系统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接地系统是电力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消除系统中出现的感应电压,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因此,研究接地系统的重要参数,对于改进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1. 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感应电压和地电流的大小。
在研究接地电阻的基础上,将探讨不同接地电阻对接地系统性能的影响。
2. 接地材料接地材料决定接地系统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选用适合的接地材料是保证接地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关键。
在研究接地材料的基础上,将探讨不同接地材料对接地系统性能的影响。
3. 接地方式接地方式是接地系统的工作原理,其选择直接影响接地效果。
在研究接地方式的基础上,将探讨不同接地方式对接地系统性能的影响。
4. 接地电位接地电位是指接地网的电压。
在研究接地电位的基础上,将探讨不同接地电位对接地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接地系统主要参数的研究方法如下: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在接地系统主要参数方面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进展,以及研究参数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探究不同接地参数对接地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中将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五、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接地系统主要参数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参数对接地系统的影响,最终达到优化接地系统设计的目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对于优化接地系统设计、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七、研究进度计划研究进度计划如下:1. 文献调研:2021年9月-2021年10月2. 实验研究:2021年11月-2022年1月3. 数据整理和分析:2022年2月-2022年3月4. 论文撰写:2022年4月-2022年6月八、研究预期成果完成本次研究后,我将得到以下成果:1. 系统深入了解接地系统主要参数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进展;2. 探究不同参数对接地系统性能的影响;3. 提出优化接地系统设计的对策建议;4. 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3.26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对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观点及运行经验,因此,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城市,其配电网接地方式也不尽相同,其配电网的接地方式是根据各自的运行经验和特点来确定的。
当代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有效接地系统,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包括我们熟知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方式。
(一) 国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原苏联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有过详细规定,具体如下:6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30A;10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20A;15-20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15A;35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小于10A。
当单相接地电流超过上述规定时,则需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而在实际中,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前苏联和东欧配电网基本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是由德国工程师彼得逊于1916年发明并使用在配电网中,同时他也提出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谐振接地方式。
以此来解决因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引起的单相接地弧光过电压的问题。
消弧线圈自1916年投入使用以来积累了大量经验,如柏林市30kV电网中,共有电缆1400km,电容电流高达4kA,其也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但消弧线圈并非解决了所有问题,后来由于220kV电网中事故较多,19世纪60年代就不再使用消弧线圈了。
在英国,其66kV的电网中性点采用了经电阻接地的方式。
对于33kV以下由架空线路组成的配电网则改成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而电缆组成的配电网仍旧采用经电阻接地的方式。
法国城市配电网电压定为20kV,其中性点采用的是经电阻或电抗接地方式。
自1962年开始采用20kV电压起,电缆共4886km,中性点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接地电流1kA。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10kV系统的中性点采用的是小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接地电流原为2kA,现在为了减少对通讯的影响,现该为1Ka.美国在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在其22-77kV电网中才用了快速切除故障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约占电网的71%。
自1947年,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有所发展;约占5.4%,经电阻或小阻抗接地方式约各占6.5%;不接地系统约占10.6%。
自1950年以来,日本20kV电缆和架空线路混合电网一直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而随着电缆的增加,为防止接地继电器的误动、拒动和中性点位移,现在开始采用经40Ω-90Ω低电阻接地方式。
1969年改用40Ω+460Ω电阻器接地方式,0.7秒短接460Ω电阻确保迅速准确选线断开单相接地故障线路。
1975年统计11-33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约占40%,经消弧线圈约占28%,经电阻接地约占30%,直接接地约占2%。
其电阻接地电流限制在100-200A。
东京电力公司所属配电网,其中性点接地方式为66kV配电网采用电阻、电抗和消弧线圈接地;22kV配电网采用电阻接地方式。
(二)我国中压系统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发展建国初期至80年代,我国完全参照了前苏联的规定,对3-66kV配电网中性点主要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
80年代中期,我国10kV 配电网中电缆线路逐渐增多,定容电流增大,而且运行方式经常发生变化,对消弧线圈调整存在困难,当单相接地的时间很长时,容易发展为两相短路。
对此,从1987年起,广州采用了地电阻接地方式来满足10kV电缆较低的绝缘水平;随后深圳根据其10kV电网的实际情况,从95年开始实施10kV电网的低电阻接地的工程;天津电缆网线比较多,过去多以消弧线圈接地为主,现在对其35kV电网试行低电阻接地方式。
上海在90年代对35kV配电网全面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中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内也有不同的观点,并已成为电网改造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我国多年的运行经验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了中压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长期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及接地选线装置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为中压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此,在我国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是我国中压电网的发展方向。
世界各国大多在50年代前后,开始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到六十年代以后,有的国家开始采用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有的扔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三)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电力系统接地方式涉及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安全运行、用户安全、通信干扰、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问题。
在专业技术方面涉及电力系统、过电压、绝缘配合、通信自动化、电磁干扰、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诸多方面。
因此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是一个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的系统工程问题,收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同时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些年,世界各国工业飞速发展,电网所承受的负荷也随之增加,为应对所产生的的问题,配电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系统正在被电缆取代,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缆的大量使用,系统中的电容电流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在后夜用户负荷减少,电缆对地及相间电容形成的夜间容性无功过剩及对地电容电流的增大对配电网产生的影响日益严重。
特别是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过大的电容电流使电弧不能自熄,严重威胁到中压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情况。
同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的增大,导致线路故障的几率也随之增大。
现在的社会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地区部门甚至需要不间歇供电,为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中性点方式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次毕业设计所研究的课题是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其主要内容是:1、理论分析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时暂态、稳态等值电路2、分别建立10kV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直接接地、经低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的MATLAB仿真模型3、对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压、电流波形进行分析。
通过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以此来了解不同接地方式所具有的优缺点,以及每种方式的供电可靠性。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本次的设计主要是对以电缆线路和混合线路为主的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的不同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继电保护以及通信干扰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1、对比我国中压配电网现在所采用的中性点不接地,经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等几种方式的工作原理,同时仿真直接接地时所带来的问题,以此来研究不同方式的优缺点和合理性方式选择。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稳态分析;(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稳态分析;(3)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稳态分析。
2、根据近几年采用消弧线圈,低电阻接地方式的运行情况对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在不同方式接地下的供电可靠性、继电保护、人身安全、设备安全、通信干扰等问题进行分析。
3、除此之外本次课题还将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2)经消弧线圈的最小补偿度(3)直接接地系统基波谐振抑制措施(4)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合理选择4、本次课题主要是利用MATLAB中的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箱(SimPowerSystems)搭建模型。
通过对模块参数的改变,比较分析配电网在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正常线路以及中性点出所通过的电流和电压情况。
四、研究工作进度1—4周:查阅文献,掌握相关知识,熟悉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
5—8周:搭建四种中性点接地情况下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9—12周:对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
13—16周:分析仿真结果,对有关问题进行总结。
17—18周: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1] 徐浩强薛磊.10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方式的研讨[J].高电压技术,1993,19(2):58-61[2] 隋景军田忠林孙成宝.消弧线圈最新补偿度的计算[J].东北电力技术,1995,11:26-28[3] 董振亚.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和改进[J].中国电力,1998,31(8):38-41[4] 李有铖廖建平.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分析与评价[J]. 中国电力.2003, 38(5):77-78[5] 许建仁濮卫萍.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的选线原理和应用[J].浙江电力,2003,3:51-54[6] 陈维江蔡国雄蔡亚萍谭跃亭张少军周永志王建民.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J].电网技术,2004,28(24):56-60[7] 朱大萌. 10-35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自动跟踪补偿系统研究[J].电测与仪表. 2004, 41(8):39-4[8] 钟宏.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四川电力技术,2006,29(5):38-39[9] 郑楚韬鲁铁成.10kv配网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探讨[J].电气开关:2007,2:5-6[10] 许允之刘昊冯宇王世培李素英谷波张春华.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03-105 [11] 李继红.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及并联中值电阻选线方法介绍[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7,25(5):33-36[12] 汤新光杜庆斌.低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仿真[J].江苏电机工程,2007,26(3):27-30[13] 赵冉谭伟璞杨以涵.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J].继电器,2007,35(4):22-26[14] 艾琳罗龙.基于Matlab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仿真研究[J].华中电力,2008,21(3):16-23[15] 汲亚飞侯义明.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研究[J].供用电,2008,25(5):9-12[16] 蒙恩王巨丰龙浩然.基于Matlab的配电网接地故障仿真[J].电气应用,2008,27(16):54-57[17] 张同洲.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电网技术,2008,32:109-111[18] 李颖峰.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9):58-60[19] 郑孝东胡兴志黄文华.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电气技术,2009,7:70-72[20] 郁岚倪伟.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仿真分析[J].技术与应用,2010,11:54-60[21]肖毅.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1,17:106[22] 赵勇.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系统仿真研究[J].电网技术,2012,5:7-9[23] 杜忠宝.10千伏配电网中性点基地方式的选择[D].河海大学.200624 吴世平.北京电网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25] 候永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0[26] 李光琦.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M].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5[27] 施阳严卫李俊郑永会.MATLAB语言精要及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28] 要焕年曹梅月. 电力系统谐振接地[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29] 王晶翁国庆张有兵. 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9[30] D.D.Shipp, F.J.Angelini.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owersystems neutral grounding techniques:fact and fiction[J].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Technical Conference, 1999:107-116[31] ZHANG Hai XU Yuqin WANG Zengping. Research on a New ExtinctionCoil Operation Mode for Resonant Earthed Neutral System[J].IEEE,2006:1-5[32] Peng Bin Wang Shisheng.The Simulation of Single-Phase EarthedFault in Neutral Ineffective Grounding System Based on MATLAB[J].IEEE,2010:377-379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七、系级教学单位审核意见:审查结果:□通过□完善后通过□未通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