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合集下载

第二讲 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算

第二讲  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算

第二讲 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算一.知识盘点知识点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注意:1.A B A B B AA B A B A B A B =⇔⊆⊆⎧⊆⎨⊂⇔⊆≠⎩且且2.涉及集合间关系时,不要忘记空集和集合本身的可能性。

3.集合间基本关系必须熟记的3个结论(1)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意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 B B Φ⊆Φ⊂≠Φ(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即本身 (3)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是2n 个,非空子集的个数是21n - ;真子集个数是21n - ,非空真子集个数是22n -。

知识点二:集合的基本运算运算 符号语言 Venn 图 运算性质交集{}|A B x x A =∈∈且x B()(),AB A A B B ⊆⊆ (),AA A AB B A ==A B A A B =⇔⊆ A Φ=Φ并集{}|A B x x A x B =∈∈或()(),A A B B A B ⊆⊆ (),A A A A B B A ==,A B B A B A A =⇔⊆Φ=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U U C U C U =ΦΦ=()(),U U U C C A A A C A U ==()U AC A =Φ()()()U U U C A B C A C B = ()()()U U U C A B C A C B =二.例题精讲Ep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一(1)班个子比较高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集合B. 集合{}2|,x N x x ∈= 则用列举法表示是{}01,UAC. 如果{}264,2,m m ∈++2, 则实数m 组成的集合是{}-22,D. {}{}(){}222||,|x y xy y x x y y x =====解析:A.与集合的确定性不符;B.对;C.与集合的互异性不符;D 。

{}2|x y x R == ,{}{}2||0y y x y y ==≥ ,(){}2,|x y y x = 是二次函数2y x = 的点集Ep2.已知集合A={}2|1log ,kx N x ∈<< 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元素,则A.K>8B.K ≥ 8C.K>16D.K ≥ 16解析:由题设,集A 至少含有2,3,4三个元素,所以2log 4k> ,所以k>16.Ep3.已知集合M={}{}2|,|,x y x R N x x m m M =∈==∈ ,则集合M 、N 的关系是A.M N ⊂B.N M ⊂C.R M C N ⊆D.R N C M ⊆ 解析:[]1,1M =- ,{}|01N x x =≤≤ ,故选B.Ep4.已知集合M={}0,1 ,则满足M N M = 的集合N 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解析:M N M =,故N M ⊆ ,故选D.Ep5已知集合{}{}2|1,|1M x x N x ax ==== ,如果N M ⊆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是{}.1A {}.1,1B - {}.0,1C {}.1,0,1D -解析:{}1,1M =- , N M ⊆,故N 的可能:{}{}{},1,1,1,1Φ-- ,故a 的取值集合{}1,0,1-Ep6.已知集合{}{}2|20180,|lg(3)A x x x B x N y x =-+≥=∈=- ,则集合A B 的子集的个数是解析:{}|02018A x x =≤≤ ,{}{}|3-x>00,1,2B x N =∈= ,故{}0,1,2A B = 故子集个数328=A.4B.7C.8D.16Ep7.已知集合{}{}2|2,|M x x x N x x a =<+=> ,如果M N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A -∞- .(,2]B -∞ .[2,)C +∞ .[1,)D -+∞解析:{}|12M x x =-<< ,M N ⊆,故1a ≥-Ep8.已知集合{}2|30A x N x x *=∈-< 则满足B A ⊆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A.2 B.3 C.4 D.8 解析:{}{}|03=12A x N x *=∈<<, ,故选CEp9.已知集合{}{}|12,|13,M x x N x x M N =-<<=≤≤=则.(1,3]A - B.(1,2]- .[1,2)C D.(2,3]解析:选CEp10.如果集合{}{}(1)2|10,|log 0,x A x x B x -=-≤≤=≤则A B={}.|11A x x -≤< {}.|11B x x -<≤ {}.0C {}.|11D x x -≤≤ 解析:{}10||0111x B x x x x ⎧->⎫⎧==≤<⎨⎨⎬-≤⎩⎩⎭,故选D.Ep11.设集合 {}{}2|11,|,,()R A x x B y y x x A A C B =-<<==∈=则{}.|01A x x ≤< {}.|10.B x x -<< {}|01C x x =<< {}.|11D x x -<<解析:{}|01B y y =≤<,则{}|01R C B y y =<≥或y,(){}{}{}|11|01|10R AC B x x y y y x x =-<<<≥=-<<或 选B.Ep12.已知集合{}{}2|11,|20,A x x B x x x =-<<=--<则 )R C A B =(.(1,0]A - .[1,2)B - .[1,2)C .(1,2]D解析:{}|12B x x =-<< ,{}|11R C A x x x =≤-≥或 (){}|12R C A B x x =≤< ,选C.三.总结提高1.题型归类(1)2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判断(2)已知2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 (3)求子集或真子集的个数问题 (4)2个有限集之间的运算(5)1个有限集和1个无限集之间的运算 (6)2个无限集之间的运算(7)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问题 2.方法总结(1)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a.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b.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c.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集合为数集),比较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论中的集合关系与运算规律

集合论中的集合关系与运算规律

集合论中的集合关系与运算规律集合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是集合及其运算。

在集合论中,集合的关系与运算规律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集合关系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并探讨集合的运算规律。

一、包含关系在集合论中,包含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之一。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包含在集合B中,那么我们可以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记作A ⊆ B。

特别地,如果A ⊆ B 且 B ⊆ A,那么我们可以说两个集合A和B相等,记作A = B。

例:设A={1,2,3},B={2,3,4},则有A ⊆ B,但A ≠ B。

二、交集与并集交集与并集是集合论中常用的运算。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交集就是包含所有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的集合,记作A ∩ B。

而它们的并集则是包含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记作A ∪B。

例:设A={1,2,3},B={2,3,4},则有A ∩ B={2,3},A ∪B={1,2,3,4}。

三、差集与补集差集和补集是集合运算中的重要概念。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差集是指包含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记作A - B。

而对于给定的集合U,如果A是U的子集,那么A的补集是指所有属于U但不属于A的元素的集合,记作A的补集。

例:设A={1,2,3},B={2,3,4},U={1,2,3,4,5},则有A - B={1},A 的补集={4,5}。

四、笛卡尔积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是指由A和B中所有可能的有序对构成的集合,记作A × B。

例:设A={1,2},B={a,b},则有A × B={(1,a),(1,b),(2,a),(2,b)}。

五、幂集集合A的幂集是指由A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记作P(A)。

例:设A={1,2},则有P(A)={{},{1},{2},{1,2}}。

六、集合运算的规律在集合论中,集合的运算满足一些重要的规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总结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总结高中数学集合知识总结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相关内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合了高中数学集合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些知识。

高中数学知识总结篇1一、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如果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a∈B,且a不属于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3.集合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元素相同那么就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这时我们说集合是集合的子集,更多集合关系的知识点见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二、集合的运算1.并集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2.交集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3.补集三、高中数学集合知识归纳: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集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可以描述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集合的关系与运算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一、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关系主要包括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互斥关系。

1. 包含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如果集合A既是集合B的子集,同时B也是A的子集,则称集合A和B相等,记作A=B。

2.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包含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

如果A和B是两个集合,且A⊆B且B⊆A,则称集合A和B相等,记作A=B。

3. 互斥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A和B没有共同的元素,则称集合A和B互斥。

互斥关系可以表示为A∩B=∅,其中∅表示空集。

二、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主要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

1. 并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是包含了A和B中所有元素的集合,记作A∪B。

即A∪B={x:x∈A或x∈B}。

2. 交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交集是包含了A和B共同元素的集合,记作A∩B。

即A∩B={x:x∈A且x∈B}。

3. 差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差集是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即A-B={x:x∈A且x∉B}。

4. 补集对于给定的全集U和集合A,补集是指全集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或A^c。

即A'={x:x∈U且x∉A}。

三、集合的应用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在数学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概率统计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在概率统计中有重要应用。

概率论中常用的事件运算,如求并、交和差等操作,都可以用集合的运算来描述。

2. 集合论集合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集合的性质、关系和运算等。

通过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可以推导和证明集合论的各种定理和命题。

3. 数据库查询在数据库查询中,常用集合的并、交和差等运算来进行数据的筛选和组合。

这些集合运算可以实现数据库查询语言中的各种操作。

高中数学中集合运算与关系式的性质与运算总结

高中数学中集合运算与关系式的性质与运算总结

高中数学中集合运算与关系式的性质与运算总结在高中数学中,集合运算与关系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它们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学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总结集合运算与关系式的性质与运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集合运算的性质1. 交集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交集A∩B包含了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

交集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即A∩B=B∩A,(A∩B)∩C=A∩(B∩C),A∩(B∪C)=(A∩B)∪(A∩C)。

2. 并集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A∪B包含了属于A或B的元素。

并集也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即A∪B=B∪A,(A∪B)∪C=A∪(B∪C),A∪(B∩C)=(A∪B)∩(A∪C)。

3. 差集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差集A-B包含了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

差集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即A-B≠B-A,(A-B)-C≠A-(B-C)。

4. 补集的性质:对于给定的全集U和集合A,A的补集A'包含了属于U但不属于A的元素。

补集满足互补律。

即(A')'=A。

二、关系式的性质1. 等价关系的性质:等价关系是一种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的关系。

自反性要求对于任意元素a,a与自身相关;对称性要求对于任意元素a和b,如果a 与b相关,则b与a相关;传递性要求对于任意元素a、b和c,如果a与b相关,b与c相关,则a与c相关。

2. 相等关系的性质:相等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等价关系。

它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要求任意元素a与自身相等;对称性要求对于任意元素a和b,如果a与b相等,则b与a相等;传递性要求对于任意元素a、b和c,如果a与b 相等,b与c相等,则a与c相等。

3. 偏序关系的性质:偏序关系是一种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的关系。

自反性要求任意元素a与自身相关;反对称性要求对于任意元素a和b,如果a与b相关且a≠b,则b与a不相关;传递性要求对于任意元素a、b和c,如果a与b 相关,b与c相关,则a与c相关。

集合中的运算和关系

集合中的运算和关系

集合中的运算和关系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运算和关系是研究集合性质和结构的重要内容。

一、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

1.并集:设A、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并集记为A∪B,表示A和B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2.交集:设A、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交集记为A∩B,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的集合。

3.差集:设A、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差集记为A-B,表示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

4.补集:设U是一个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A的补集记为A’,表示U中不属于A的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的关系集合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不相交关系等。

1.包含关系: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B,则称A包含于B,记为A⊆B。

如果A包含于B且B包含于A,则称A等于B,记为A=B。

2.相等关系: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A包含于B且B包含于A,则称A等于B,记为A=B。

3.不相交关系: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A和B没有共同的元素,则称A和B不相交,记为A∩B=∅。

三、集合的性质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不含有不确定性。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四、集合运算的性质1.结合律:对于集合的并集、交集和差集运算,都满足结合律。

2.交换律:对于集合的并集、交集和差集运算,都满足交换律。

3.分配律:对于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满足分配律。

五、集合的关系的性质1.自反性:对于任意集合A,A包含于A。

2.对称性:对于任意集合A、B,如果A包含于B,则B包含于A。

3.传递性:对于任意集合A、B、C,如果A包含于B且B包含于C,则A包含于C。

以上是集合中的运算和关系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设集合A={1, 2, 3},集合B={2, 3, 4},求A∪B、A∩B、A-B、A’。

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1.2.2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补集
温故知新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交集与并集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交集:给定两个集合 A,B,由既属于 A 又属 于B 的所有公共元素构 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交集.记作:AnB
并集:给定两个集合 A ,B ,由属于 A 或属 于B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 集合,叫做 A,B 的并集. 记作:AUB
作业
1、教材19页A组2、3,B组1 2、练习册: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
冬瓜、虾、毛豆
一.全集
新知全解
全集U
冬瓜、 虾、毛豆、
黄瓜、 鲫鱼、 茄子 猪肉、 芹菜、 土豆
全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
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通常记作U.
二.补集
冬瓜、虾、毛豆
A 在全集 U 中的补集
1、定义 如果 集合 A 是全集 U 的一个子集 ,由 U 中的所有不属于 A 的
U

补集的性质:
补集的性质
(1)A ∪ CU A= (2)A ∩ CU A = (3) CU(CUA)=
U; ; A.
U A
CUA
互动探究(交并补的混合运算)
例1:设全集为R,A={x|x<5},B={x|x>3}.求值:
(1)A∩B;
(2)A∪B;
(4)(CRA) ∩ (CRB);
(3) CRA, CRB; (5) CR(A ∪ B);
补集的综合应用(多维训练)
例2:已知集合A={x|x<a},B={x|1<x<3},若AUCRB=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CRB={x|x≤1或x≥3},结合数轴分析可得a≥3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规律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规律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规律介绍:集合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表示一组具有共同属性的对象。

在集合理论中,集合之间有不同的关系和运算规律。

本文将介绍集合的关系(包括子集、超集、相等等)以及集合的运算规律(包括交集、并集、补集和差集等)。

一、集合的关系1. 子集关系: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

用符号“A⊆B”表示。

例如,若A={1,2,3},B={1,2,3,4,5},则A是B的子集。

2. 超集关系:若集合B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的超集。

用符号“A⊇B”表示。

例如,若A={1,2,3,4,5},B={1,2,3},则A是B的超集。

3. 真子集关系: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A和集合B不相等,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用符号“A⊂B”表示。

例如,若A={1,2,3},B={1,2,3,4,5},则A是B的真子集。

4. 真超集关系:若集合A是集合B的超集,并且集合A和集合B不相等,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超集。

用符号“A⊃B”表示。

例如,若A={1,2,3,4,5},B={1,2,3},则A是B的真超集。

5. 相等关系: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并且集合B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集合A和集合B相等。

用符号“A=B”表示。

例如,若A={1,2,3},B={3,2,1},则A和B相等。

二、集合的运算规律1. 交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表示为A∩B,是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如,若A={1,2,3},B={3,4,5},则A∩B={3}。

2. 并集: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表示为A∪B,是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如,若A={1,2,3},B={3,4,5},则A∪B={1,2,3,4,5}。

3. 补集:给定全集U和集合A,集合A的补集,表示为A'或A^c,是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论中的集合关系与运算规律总结

集合论中的集合关系与运算规律总结

集合论中的集合关系与运算规律总结集合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集合及其内部关系和运算规律。

在集合论中,我们需要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律,以便能够正确地进行集合的操作和推理。

本文将对集合关系和运算规律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论知识。

一、集合的关系在集合论中,常见的集合关系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交集关系、并集关系和互斥关系。

1. 包含关系:表示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若集合A包含集合B的所有元素,则可以表示为A⊆B。

2. 相等关系:表示两个集合拥有相同的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若集合A包含元素a、b、c,集合B也包含元素a、b、c,则可以表示为A=B。

3. 交集关系: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构成的新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若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B={2, 3}。

4. 并集关系: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若集合A={1, 2, 3},集合B={3, 4, 5},则A∪B={1, 2, 3, 4, 5}。

5. 互斥关系:表示两个集合没有共同的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若集合A={1, 2, 3},集合B={4, 5, 6},则A∩B=∅。

二、集合的运算规律在集合论中,常用的集合运算有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

下面将对这些运算规律进行总结。

1. 交集运算: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用符号“∩”表示。

交集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

- 交换律:A∩B=B∩A,即交换两个集合的位置不会改变交集结果。

- 结合律:(A∩B)∩C=A∩(B∩C),即无论先求哪两个集合的交集,再与第三个集合求交集,结果都是相同的。

- 吸收律:A∩(A∪B)=A,表示一个集合与它自身的并集的交集是它本身。

2. 并集运算: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用符号“∪”表示。

集合的性质与运算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性质与运算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性质与运算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聚集体。

集合理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了集合的性质、运算和关系。

本文将对集合的性质和运算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的知识。

一、集合的性质1. 包含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和B,若A中的每个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如果A是B的子集且B是A的子集,则称A和B相等,记作A=B。

2.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或{}。

对于任意集合A,有∅⊆A。

3. 并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称为A和B的并集,记作A∪B。

4. 交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称为A和B的交集,记作A∩B。

5. 差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称为A和B的差集,记作A-B或者A\B。

6. 补集:对于给定的集合U和A,U中属于而A中不属于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关于U的补集,记作A'。

7. 幂集:对于给定的集合A,所有A的子集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幂集,记作P(A)。

二、集合的运算1. 并运算:对于给定的集合A和B,A与B的并集是包含A和B 中所有元素的集合,即A∪B={x|x∈A或x∈B}。

2. 交运算:对于给定的集合A和B,A与B的交集是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A∩B={x|x∈A且x∈B}。

3. 差运算:对于给定的集合A和B,A与B的差集是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A-B={x|x∈A且x∉B}。

4. 对称差运算:对于给定的集合A和B,A与B的对称差集是属于A或属于B但不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A△B=(A-B)∪(B-A)。

5. 补运算:对于给定的集合U和A,A的补集是在全集U中属于而A中不属于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A'={x|x∈U且x∉A}。

三、集合的性质定理1.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有A∪B=B∪A,A∩B=B∩A。

集合的运算与集合关系

集合的运算与集合关系

集合的运算与集合关系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

而集合的运算和集合关系是用来研究不同集合之间的联系和操作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集合的运算和集合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一、并集运算并集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到一个集合中。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它们的并集可以表示为A∪B={1, 2, 3, 4}。

并集运算可以扩大集合的元素范围。

二、交集运算交集运算是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它们的交集可以表示为A∩B={2, 3}。

交集运算可以找出集合之间的共同元素。

三、差集运算差集运算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得到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它们的差集可以表示为A-B={1}。

差集运算可以剔除一个集合中与另一个集合相同的元素。

四、补集运算补集运算是指在一个全集中减去一个集合得到的差集。

全集是指包括了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全集U={1, 2, 3, 4, 5}和集合A={2, 3},它们的补集可以表示为A'={1, 4, 5}。

补集运算可以得到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

五、子集关系子集关系是指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 2}和集合B={1, 2, 3},则A⊆B。

子集关系表示了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六、真子集关系真子集关系是指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但两个集合并不相等。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 2}和集合B={1, 2, 3},则A⊂B。

真子集关系表示了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且两个集合并不相等。

七、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指两个集合包含相同的元素。

集合之间的运算律

集合之间的运算律

集合之间的运算律在数学中,集合是指由对象组成的集合的总称,这些对象被称为集合的元素。

集合之间的运算律是指在特定的操作下,集合之间的关系和性质满足的规律。

在集合论中存在着几种常见的集合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下面将详细介绍集合之间的运算律。

首先是并集运算。

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表示为A∪B,包括了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

并集的运算律可以表述如下:1. 结合律:(A∪B)∪C = A∪(B∪C)这意味着无论是先将A和B的并集再与C的并集求并集,还是先将B和C的并集再与A的并集求并集,所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 交换律:A∪B = B∪A这意味着A和B的并集与B和A的并集是相等的。

3. 幂等律:A∪A = A这意味着A自己和A的并集是相等的。

4. 包含律:A⊆A∪B这意味着A是A和B的并集的子集。

接下来是交集运算。

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表示为A∩B,包括了所有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

交集的运算律可以表述如下:1. 结合律:(A∩B)∩C = A∩(B∩C)这意味着无论是先将A和B的交集再与C的交集求交集,还是先将B和C的交集再与A的交集求交集,所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 交换律:A∩B = B∩A这意味着A和B的交集与B和A的交集是相等的。

3. 幂等律:A∩A = A这意味着A自己和A的交集是相等的。

4. 包含律:A∩B⊆A这意味着A和B的交集是A的子集。

接下来是差集运算。

两个集合A和B的差集,表示为A-B,包括了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

差集的运算律可以表述如下:1. 结合律:(A-B)-C = A-(B∪C)这意味着先将A和B的差集再与C的差集求差集,等价于将A和B并上C后再取差集。

2. 非交换律:A-B ≠ B-A这意味着A和B的差集和B和A的差集是不相等的。

3. 幂等律:A-A = ∅这意味着A自己和A的差集是空集。

4. 零律:A-∅ = A这意味着A和空集的差集等于A本身。

最后是补集运算。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问题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2.集合与集合之间除了以上关系,是否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是怎样进行运算?
• 集合运算的含义:由两个已知的集合,按照某种指定的法则,构造出一个 新的集合。
交集
•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 由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叫做A,B的交集,记作 A∩B, 读作“A交B”。
交集的性质
•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
A∩B=B∩A; A∩A=A; A∩∅=∅∩A=∅; 如果A⊆B,则A∩B=A.
本章小结
集合
列举法
集合之间的 关系
集合的运算
描述法
交集
并集
内容小结
集合之间 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集
概念、运 算步骤
性质
• 例如,A={1,2,3,4,5},B={3,4,5,6,8},则 A∩B={3,4,5}。
交集
• 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交集? • A∩B={ x | x∈A且x∈B }。
交集
例题讲解: 1.集合A:西红柿、香蕉、梨、葡萄。 集合B:西红柿、苹果、柿子、杏子。集合A、B之间的交集是什么? 2.A={1,2,4,7,9},B={2,4,5,6,7,8,9},计算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

集合的基本概念、关系及运算

集合的基本概念、关系及运算

2020/9/23
.
37
(2)当B A时,又可分为: (a) B≠时,即B ={0},或B ={-4}, Δ = 4(a+1)2 -4(a2 -1) = 0,解得a = -1 B ={0}满足条件; (b)B = 时,Δ = 4(a+1)2 -4(a2 -1) < 0,解得a < -1 综合(1)、(2)知,所求实数a的值a -1,或a =1.
AC
(3)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A B 且 B A ,那么
A=B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 子集,即 Φ A
2020/9/23
.
24
例 写出集合{ a , b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
真子集.
解:集合{ a , b }的所有子集为 ,{a},{b},{a,b}.
2020/9/23
.
19
知识要 点
3.集合相等与真子集的概念
如 果 集 合 A是 集 合 B的 子 集 (AB), 且 集 合 B是 集 合 A的 子 集 ( BA) , 此 时 , 集 合 A与 集 合 B中 的 元 素 是 一 样 的 , 因 此 , 集 合 A与 集 合 B相 等 . 记 作 A= B
2020/9/23
.
16
2.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的封闭曲线的 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A B用Venn图表示如下:(有两种情况)
A
B
A(B)
思考1
包含关系{a} A与属于关系 a A有什么区别吗?
2020/9/23
.
17
注意
与 的区别:前者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后者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CA-CB,CA≥CB, CB-CA,CA<CB,
若A={1,2},B={x|(x2+ax)(x2+ax+2)=0},且A*B=1,设实数a的所有可
能取值构成的集合是S,则C(S)等于
A. 4
B. 3
C. 2
D. 1
y1)∈M,存在(x2,y2)∈M,使得x1x2+y1y2=0成立,则称集合M是“理想
集合”.给出下列4个集合:①M=x,yy=1x ;②M={(x,y Nhomakorabea|y=sin
x};

③M={(x,y)|y=ex-2};④M={(x,y)|y=lg x}.
其中所有“理想集合”的序号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跟踪演练1 (1)(2017届云南曲靖一中月考)已知集合A={x∈N|x2-5x+
4≤0},B={x|x2-4=0},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B⊆A
B.A∪B=A
C.A∩B=A
D.A∩B={2}
解析 A={x∈N|1≤x≤4}, B={x|x=±2}⇒A∩B={2},故选D.
(2)用C(A)表示非空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定义A*B=
例1 (1)(2017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已知集合A={x|log2x<1},B={y|y=2x, x≥0},则A∩B等于
A.∅
B.{x|1<x<2}
C.{x|1≤x<2}
D.{x|1<x≤2}
解析 由已知可得A={x|0<x<2},B={y|y≥1}⇒A∩B={x|1≤x<2},故选C.
(2)(2017届潍坊临朐县月考)已知集合M={(x,y)|y=f(x)},若对于任意(x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徐琼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能使用韦恩(V 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能力目标理解集合在表述数学问题时的工具性作用,“韦恩图”在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中的作用三、情感目标集合语言在数学中的运用及集合论的了解。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及集合的运算【教学难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具备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会借助V enn图、数轴等工具解决集合运算问题,常与不等关系、不等式的解集相联系【知识点梳理】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b∉作A(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2.集合的包含关系:(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n2个子集(其中n2-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C A=}|{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3)简单性质:1)S C (SC A)=A ;2)SC S=Φ,ΦS C =S4.交集与并集:(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

交集}|{B x A x x B A ∈∈=⋂且(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B x A x x B A ∈∈=⋃或并集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 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的简单性质:(1);,,A B B A A A A A ⋂=⋂Φ=Φ⋂=⋂ (2);,A B B A A A ⋃=⋃=Φ⋃ (3));()(B A B A ⋃⊆⋂(4)B B A B A A B A B A =⋃⇔⊆=⋂⇔⊆;; (5)SC (A ∩B )=(SC A )∪(SC B ),SC (A ∪B )=(SC A )∩(SC B )。

【典型例题】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与性质例1: 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B .B ⊆C C .A ∩B=CD .B ∪C=A解析:本例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易知选D .例2: 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 {(3,2)},N = {(2,3)}B .M = {(x ,y)|x + y = 1},N = {y|x +y = 1}C .M = {4,5},N = {5,4}D .M = {1,2},N = {(1,2)} 解析:由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无序性、唯一性)即得。

易知选C 。

例3: 设集合{},,P x y x y xy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解析:∵P Q =且0Q ∈,∴0P ∈.(1)若0x y +=或0x y -=,则220x y -=,从而{}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2{,,0}Q y y =-, 由P Q =得220y y y y y -=⎧⎪=-⎨≠⎪⎩ ① 或220y y y y y -=-⎧⎪=⎨≠⎪⎩ ②由①得1y =-,由②得1y =,∴{01x y ==-或{01x y ==,此时{1,1,0}P Q ==-.变式1: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求b a -的值.分析:利用集合中元素互异性和集合相等性质,得到集合中对应元素的关系.解:由题知,0a ≠, 0a b +=,则1ba =-,所以 1baa b ⎧=⎪⎨⎪=⎩,解得11a b =-⎧⎨=⎩,所以2b a -=.变式2: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解析: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易知选D点评:本题型以基础题为主,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为载体,考察学生对条件的把握分析能力,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运算例5:(1) 已知集合A={1,2,3},B={2,m ,4},A ∩B={2,3},则m=分析:考查集合的关系和运算.集合的关系关键是研究好集合中元素的从属关系,分为二种情形:一是部分从属;二是全从属.集合的运算包括交、并和补.解析:∵A ∩B={2,3},∴B 中一定有元素3,则m=3.(2) 已知{}7,6,5,4,3,2=U ,{}7,5,4,3=M ,{}6,5,4,2=N ,则 ( ) A .{}4,6MN =B .M N U =C .U M N C u = )(D .N N M C u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交、补的运算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 解析:由{}7,6,5,4,3,2=U ,{}7,5,4,3=M ,{}6,5,4,2=N ,故选B .变式1:集合{}0,2,A a =,{}21,B a=,若{}0,1,2,4,16A B = ,则a 的值为( )A.0B.1C.2D.4解析 ∵{}0,2,A a =,{}21,B a =,{}0,1,2,4,16A B = ∴2164a a ⎧=⎨=⎩∴4a =,故选D.变式2:设集合{}1,2,3,4U =,{}1,2,3,M ={}2,3,4,N =则U=⋂ð(M N ) (A ){}12,(B ){}23, (C ){}2,4 (D ){}1,4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集合交并补的计算方法 解析: {2,3},(){1,4}U M N M N =∴= ð.选D.例6:已知集合{}30,31x MxN xx x ⎧+⎫=<=-⎨⎬-⎩⎭…,则集合{}1x x …为 ( )A .M NB .M NC .()R M N ðD .()R M N 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同时考查解不等式的知识内容.可先对题目中所给的集合化简,即先解集合所对应的不等式,然后再考虑集合的运算. 解析:依题意:{}{}31,3M x x N x x =-<<=-…,∴{|1}M N x x ⋃=<,∴()R M N =ð{}1.x x …故选C .例7:已知集合{026}A x ax =<+≤,{124}B x x =-<≤.(1)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 集合A ,B 能否相等?若能,求出a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1)对a 进行分类讨论,利用数轴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24}B x x =-<≤1{2}2x x =-<≤,{026}A x ax =<+≤{24}x ax =-<≤.①当0a =时,A R =,所以A B ⊆不可能;②当0a >时,24{}A x x a a =-<≤,若A B ⊆,则21,24 2.a a ⎧-≥-⎪⎪⎨⎪≤⎪⎩解得4a ≥.③当0a <时,42{}A x x a a =≤<-,若A B ⊆,则41,22 2.a a⎧>-⎪⎪⎨⎪-≤⎪⎩解得8a <-.综上所得,a 的取值范围为(,8)[4,)-∞-⋃+∞.(2)分析一:求出满足B A ⊆时a 的取值范围,再与(1)取交集.解法一:①当0a =时,A R =,所以B A ⊆成立;②当0a >时,24{}A x x a a =-<≤,若B A ⊆,则21,24 2.a a ⎧-≤-⎪⎪⎨⎪≥⎪⎩解得02a <≤.③当0a <时,42{}A x x a a =≤<-,若B A ⊆,则41,22 2.a a⎧≤-⎪⎪⎨⎪->⎪⎩解得10a -<<.综上,B A ⊆时,12a -<≤.A B A B =⇔⊆ 且B A ⊆,∴若A B =,则(1,2]a ∈-且(,8)[4,)a ∈-∞-⋃+∞,矛盾.所以,集合A 与B 不可能相等.分析二:利用两个相等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建立等量关系.解法二:①当0a =时,A R =,所以B A ≠;②当0a >时,24{}A x x a a =-<≤,若B A =,则21,24 2.a a⎧-=-⎪⎪⎨⎪=⎪⎩无解.③当0a <时,42{}A xx aa=≤<-,若B A =,显然不成立.综上,集合A 与B 不可能相等.变式1:已知集合{,0}M a =,2{30,}N x x x x Z =-<∈,且{1}M N ⋂=,记P M N =⋃,写出集合P 的所有子集.分析:求出N ,由{1}M N ⋂=,可知1M ∈,解得a ,进而求出P . 解:由230x x -<,得03x <<;又x Z ∈,故{1,2}N =. 由{,0}M a =且{1}M N ⋂=,可得1a =.{1,0}M ∴=,故P 的子集为:∅,{0},{1},{2},{0,1},{0,2},{1,2},{0,1,2}.点评:同不等式有关的集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也是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且多为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需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主要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此外,解决集合运算问题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题型三、图解法解集合问题例8: 已知A ,B 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 ∩B={3},u ðB ∩A={9},则A=( ) A.{1,3} B.{3,7,9} C.{3,5,9} D.{3,9}解析:本题考查了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集、补集的运算,考查了同学们借助于V enn 图解决集合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