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Ana l y s i s o n Te s t Me t h o d s o f Ant i b a c t e r i a l Pr o p e r t y of Te xt i l e s a n d I nf l u e nc i n g Fa c t or s
法在定性定量试验 中的主婴影 响因素 , 同时对关键参数进行 r 对 比试验 , 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诸多因素 , 并 得出 了优化的基本工艺参数 。 关键词 : 纺织 品 ; 抗菌性 ; 测试 方法 ; 影响 因素 ; 定 髓分析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1 0 1 . 9 文 献标 志 码 : 0 2 —0 0 3 8 -0 4
{ 卜 她代 识校禾 、 第2 期
测试 与分 析
纺 织 品 抗 菌测 试方 法 和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孙 杰, 于伟 东
2 0 1 6 0 0 ) ( 东华大学纺织学 院, 上海
摘
要: 在纺织 品抗 菌 的各种定量测试方法中 , 承点 闸述 了纺 织品抗菌 代表性测试 方法振荡法 和吸收
S UN Ji e。yU
i d o n g
( Co l l e g e o f Te x t i l e ,Do n g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m o n g v a r i o u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e s t me t h o d s o f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t e x t i l e s ,t h i s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与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床上用品,从毛巾到窗帘。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纺织品是否真正具有有效的抗菌性能,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与评估。
抗菌纺织品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医院、养老院等,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抗菌纺织品也能提供更清洁、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那么,如何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呢?目前,常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琼脂平皿扩散法。
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定性测试方法。
将含有细菌或真菌的琼脂培养基平板均匀地铺上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如果有抑菌圈出现,说明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抑菌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强。
其次是振荡烧瓶法。
这是一种定量测试方法。
将纺织品样品与一定量的细菌培养液放入烧瓶中,在振荡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计算纺织品的抗菌率。
还有吸收法。
将细菌悬液滴加在纺织品样品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测定被吸收的细菌数量,从而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方法,如奎因试验、平行划线法等,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测试菌种的选择。
通常会选择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和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不同的菌种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准确评估抗菌性能至关重要。
其次是测试条件的控制。
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等。
这些条件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样品的预处理也非常重要。
纺织品在测试前需要经过清洗、消毒等处理,以去除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杂质和污染物。
完成测试后,如何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呢?一般来说,抗菌率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一,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 — 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 :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 AATCC 147— 2011 《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 AATCC 100—2004 《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 FZ/T 73023 — 2006 《抗菌针织品》、 GB/T 20944 — 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GB/T 15979 — 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 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 2011 《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 :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 FZ/T 73023 — 2006 《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 GB/T 20944.1 — 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
欧洲抗菌面料产品检测标准及方法欧洲抗菌面料产品的检测标准及方法主要依据国际标准ISO 22196:2011《抗菌产品的测量和评估》进行。
此标准为测量和评估抗菌表面处理产品的抗菌性能提供了准确且一致的测试方法。
根据ISO 22196:2011标准,以下是欧洲抗菌面料产品的常见检测标准及方法:1.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使用菌落计数法(CFU/g)测定面料杀菌效果。
(1)准备样品:将抗菌面料切割成特定尺寸,并准备配套的对照组。
(2)制备细菌悬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菌株,如常见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并制备适度浓度的细菌悬液。
(3)处理样品:将抗菌面料样品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并分别加入细菌悬液。
放置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菌落计数:取出处理后的样品和对照组,将其置于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通过菌落计数法统计生长的菌落个数。
(5)计算杀菌率:根据处理后和对照组的细菌数量,计算出抗菌面料的杀菌率。
2.近场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在抗菌面料上的附着和生长活性。
(1)准备样品:将抗菌面料切割成适当尺寸,并准备配套的对照组。
(2)制备细菌悬液:选择适当的细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菌悬液。
(3)处理样品:将抗菌面料样品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并加入细菌悬液。
放置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荧光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染色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样品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抗菌面料和对照组的细菌数量和附着程度,评估抗菌性能。
3.持久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使用接触抗菌试验和洗涤抗菌试验评估抗菌面料的持久抗菌性能。
(1)接触抗菌试验:将抗菌面料与细菌接触,然后通过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的存活率。
(2)洗涤抗菌试验:模拟日常使用中的洗涤流程,将抗菌面料进行多次洗涤后,再进行接触抗菌试验,评估其持久抗菌性能。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
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
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检测方法差别:吸收法: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
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
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
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床上用品到窗帘、毛巾等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纺织品的抗菌效果究竟如何,就需要科学、准确且可靠的评价方法。
这不仅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和监管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见的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晕圈法。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原理是将含有抗菌剂的纺织品试样与测试菌液接触,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在试样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如果有明显的抑菌圈出现,就表明纺织品具有抗菌性能。
但是,晕圈法只能给出定性的结果,无法准确衡量抗菌效果的强弱,而且抑菌圈的大小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抗菌剂的扩散能力、培养基的成分等。
定量评价方法则更加精确和科学。
其中,振荡烧瓶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定浓度的菌液放入烧瓶中,在恒温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培养。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取出部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通过对比初始菌液浓度和培养后菌液浓度的变化,计算出抗菌率。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纺织品的抗菌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振荡条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而且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纺织品,如非织造布,可能不太适用。
另一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是吸收法。
它是将菌液滴加在纺织品试样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用洗脱液将试样上的细菌洗脱下来,然后进行活菌计数,计算抗菌率。
吸收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纺织品,但在操作过程中,菌液的滴加量、接触时间以及洗脱条件等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差。
除了上述传统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基于现代技术的评价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比如,利用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到细菌在纺织品表面的存活情况。
通过对荧光标记的细菌进行计数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抗菌效果。
此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菌特定基因的含量变化,也可以间接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jisl0848标准
jisl0848标准JIS L0848标准简介JIS L0848标准是日本工业标准(JIS)的一个重要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JIS L0848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一、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日益增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广泛应用于医疗、餐饮、家居等领域。
为了保证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JIS L0848标准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JIS L0848标准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抗菌活性试验:通过将纺织品与特定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测量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常用的测试细菌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抗菌效果评级:根据细菌数量的变化,将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无效、弱效、中效和强效。
3. 抗菌剂的使用:对于含有抗菌剂的纺织品,标准规定了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
4. 抗菌性能持久性:标准要求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持久性测试,即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或摩擦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否有所变化。
三、应用领域JIS L0848标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医疗用品:如手术衣、口罩、护士制服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机构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家居用品:如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套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餐饮用品:如餐巾、厨房布、围裙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在食品加工和餐饮过程中的传播。
4. 运动用品:如运动服、袜子、手套等。
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异味和细菌感染的风险。
JIS L0848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JIS L0848标准是一个关于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重要标准。
通过规定抗菌活性试验、抗菌效果评级、抗菌剂的使用以及抗菌性能持久性测试等内容,标准确保了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一、样品准备1.收集和标记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
2.清洗和消毒样品,确保其表面没有细菌污染。
二、测试方法选择选择适合纺织品的抗菌测试方法,例如:1.菌落计数法使用此方法可以评估纺织品与特定细菌菌株的接触后的抗菌性能。
步骤如下:-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均匀涂抹样品,然后培养。
-通过计数纺织品周围的菌落数来确定抗菌活性。
2.麦金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抗菌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纺织品。
步骤如下:-在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上放置样品,然后培养。
-在特定时间点上,获取样品并使用抗菌剂来中和样品表面细菌的生长。
-评估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培养基上的细菌数量或观察生长的程度来确定。
3.扩散法这是一种评估细菌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的方法。
步骤如下:-准备含有特定细菌的琼脂平板。
-将样品放置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培养。
-观察细菌生长的抑制区域大小来评估抗菌性能。
4.流体接触试验该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与细菌接触后的抗菌性能。
步骤如下:-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含有特定细菌的培养基中,然后培养。
-观察细菌在纺织品样品上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测量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或观察纺织品上的细菌生长情况来评估。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根据所选测试方法的结果,分析数据并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通常,抗菌性能可以用细菌的生长抑制率或细菌的减少数量来表示。
测试结果应该与适用的抗菌性能标准或法规进行比较,以确定纺织品对特定细菌菌株的抗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测试的注意事项-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细菌培养的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的选择,以确保准确的测试结果。
-样品应充分洗涤和消毒,以清除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测试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的交叉污染。
-需要注意细菌耐药性的可能性,以排除纺织品可能的抗菌机制或副作用。
通过以上测试步骤和方法,可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并提供有关其对特定微生物的抗菌活性的信息。
这些测试结果对于纺织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医疗和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
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 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1]。
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
国内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AAT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2]和日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3]。
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4],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5]。
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1 测试菌种的选择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
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6]。
因而人们在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表1列出的菌种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及粘膜上分布最为广泛的。
测试的菌种[7]包括细菌和真菌。
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和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紫色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袍子丝菌、白色念珠菌)。
AATCC-100-2012-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
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
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
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
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原理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细菌减少的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
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
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
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在处理之前需对所有被污染的样品盒测试材料进行全部消毒。
粗梳羊毛纱的抗菌性能研究方法
粗梳羊毛纱的抗菌性能研究方法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卫生和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纺织品在抗菌性能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
粗梳羊毛纱作为一种常用的纺织原料,其抗菌性能的研究对于纺织品的功能改进和健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粗梳羊毛纱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1. 细菌培养实验细菌培养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
可以选择常见的致病菌或者模拟环境中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将粗梳羊毛纱样品与细菌接触一段时间后,使用平板计数法或最概然法来计算细菌的存活率,从而评估纱线的抗菌性能。
2. 环境模拟试验环境模拟试验是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条件,评价材料的抗菌性能。
首先,选取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孵化时间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然后将粗梳羊毛纱样品放置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的情况,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品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来评价纱线的抗菌性能。
3. 回归抗菌试验回归抗菌试验是评估材料抗菌性能的一种定量方法。
通过在纺织材料的表面涂布已知数量的细菌溶液,然后测量每个时间点的细菌存活率或透明液培养基颜色变化,从而评价纱线的抗菌效果。
二、粗梳羊毛纱抗菌性能研究的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收集粗梳羊毛纱样品,并确保样品的质量一致性。
准备所需的细菌培养基、试剂和实验设备。
将实验室环境进行消毒,确保实验的无菌条件。
2. 细菌培养实验将粗梳羊毛纱样品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放置在不同细菌接触时间的培养皿中。
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到每个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结束后,采用平板计数法或最概然法计算细菌存活率。
3. 环境模拟实验调整环境参数,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将粗梳羊毛纱样品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或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将培养皿或试管置于恒温恒湿箱中,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4. 回归抗菌试验涂布粗梳羊毛纱样品表面的细菌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用透明液培养基进行洗涤。
根据培养基颜色的变化,可以评价纱线的抗菌效果。
AATCC-100-2012-抗菌纺织品评价(AATCC 100-2012 Antibacterial Finishes 翻译)
AA 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1.1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
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
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
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
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 原理2.1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计算细菌的减少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3.1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3.2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
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
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4.1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13.1)。
4.2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4.3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4.4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4.5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5.JISL19022002试验方法
本标准是在JISL19021998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而成的试验方法,本方法也是介绍了两种试验方法,定性试验方法和定量试验方法,但是定量试验方法介绍了两种,分别为菌液吸收法和细菌接种法,其定性方法(抑菌环法)和菌液吸收法同JISL19021998标准中原理及方法基本相同,其细菌接种法原理是将细菌在加压条件下接种至调湿过的试验片上,然后在一定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再对样品进行洗脱,活菌计数,得细菌减少值。
1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王兴福
1.改良的奎因试验法:
本方法原理是将试验菌液接种于织物上,覆盖以培养基,经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计数抗菌和未抗菌织物上的菌落数,计算抗菌率的大小,定量测试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
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的定量试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1一次能测试几种不同织物对同一种细菌的抗菌性能,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省时间。
4.JISL19021998试验方法
此方法为日本的工业标准,规定了定性试验方法(晕圈法)和定量试验方法(浸渍法)。其中定性试验方法只可测试出是否具有抗菌性能,而不能准确测定出抗菌率。但本方法非常简便,易于操作。其原理为将试样放于平板培养基中心,经一段时间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产生的抑菌环,计算抑菌环宽度,评价试样是否具有抗菌能力。同时,其试验有效性的判定也非常简便,观察未处理样品经培养后有没有出现细菌增值即可。本方法中还对试样的要求作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包括织物、纱线、软填料和长绒毛等。
3.FZ/T01021-92试验方法
此方法是国内根据美国的AATCC100-81制定的纺织行业标准,是测试抗菌性能的一种定量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将试验菌接种于织物(对照样和试样)上,经“0”接触时间培养和一定时间培养后,对样品进行洗脱,然后对其洗脱液进行活菌计数,计算出试样的细菌减少百分率。本方法对活菌培养计数中平皿菌落数的测定作了非常细致的规定,但是,本标准中一定时间培养后用100ml缓冲液洗脱,剧烈摇晃1min,此工艺还有待于探讨,因为剧烈摇晃有可能会造成细菌的增长或减少,就会影响试验结果。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比较
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
到许多变化。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细胞质的半透膜保 持细胞组分的完整。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 内外物质的通过,同时它也可作为
数 , 因此, 织 品抗真 菌性 能 的评 价 主要 通 过观察 试样接 触 真 菌后, 在 一定 的温 湿 纺
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而对真菌生长程 度的评定。则采用英国标准B 68 —8来进行等级评定n 。 S05 l ∞ 3对国内外典型的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评述 .
I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 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H。
目前大 部 分抗 菌产 品的抗 菌性 能, 往往 仅选择金黄 色 葡萄球 菌 、大肠杆 菌和 白 色念珠 菌分 别 作为革 兰 氏阳 性 菌 、革 兰 氏阴性 菌和真菌 的代表 。但 实 际上仅用 这三
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自【 勺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算菌落 酗
‘ 河北纺织>2 1 0 0年第三期 ( 12期) 总 4
专题研究
纺织 品抗菌性 能测试方法及 比较
郭丽 王建坤
( 天津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3 0 6 ) 0 1 0
I 摘 要l : 综述 了目前应用于抗菌纺织品测试试验 中的菌种及其性质,介绍 了一些纺织品抗菌性能
的各种 定性和 定量测试方法,并对抗菌方法及标准进行对 比。 f 词l 菌;测试标准 l纺织品 关键 :抗
31 AT C o 试验法 .A C l o
纺织品抗菌测试吸收法
纺织品抗菌测试吸收法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纺织品的品质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其中,抗菌性能的检测尤为重要,对纺织品的使用安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项非常有效的纺织品抗菌测试吸收法。
1. 实验材料准备。
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纺织品样品(白色或者浅色纯棉或棉混纺织物);(2)使用常规织物染色方法染色所需的化学品;(3)菌液(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自来水、吸水纸、稀盐酸、乙醇等。
2. 实验过程。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取样。
将符合纺织品要求的样品切割为约10cm * 10cm左右,同时着重检查是否有损伤、污渍等瑕疵。
(2)染色。
将制成标准染色液的化学品倒入染色槽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及适当的盐酸、乙醇等物质,将纺织品蘸水浸泡在染色液中,加热酸洗,最后洗净,晾干。
(3)准备菌液。
调制适量的菌液,并将试验纺织品用菌液泡制,使之紧密接触并吸收菌液。
(4)放置。
将纺织品放置在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待菌落生长至一定密度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取残留水分。
(5)测量。
将微生物菌液溶解后的吸取纱片转移到含有荧光素类物质的平板培养基上,24h后进行荧光检测,检测菌落的数量和规模,从而判断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3. 结论。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作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如果经检测后发现样品的菌落数量较多,表明纺织品抗菌性能较低;如果菌落数量很少,则表明纺织品的杀菌效果很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综上所述,采用纺织品抗菌测试吸收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为人们安心、健康地使用纺织品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抗菌性能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需要包括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
测试方法是指进行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时所需遵循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规范,而评定标准则是根据测试结果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等级评定的依据。
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纺织品的种类、用途、使用环境以及抗菌要求的不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应该包括测试项目的选择。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抗菌活性、抑菌率、杀菌率等。
这些测试项目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纺织品的特性和使用环境,以确保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另外,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条件的设定。
测试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接触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对测试条件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此外,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
不同的测试方法需要不同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试,因此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对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对于保障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纺织品的特性、使用环境以及抗菌要求的不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试方法、评定标准、测试项目、测试条件以及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产品。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一,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
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
纺织品抗菌7a标准
纺织品抗菌7a标准纺织品抗菌7A标准是一种针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标准,它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抗菌剂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该标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同时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一、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规定了多种测试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振荡法。
该方法是将一定量的纺织品样品放入试验容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一定时间,最后对细菌数量进行计数,以评价抗菌效果。
此外,还有自然沉降法、涂抹法等方法。
二、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规定了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率(IR)。
其中,MIC是指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剂浓度,MBC是指杀灭细菌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浓度,IR是指一定时间内抑制细菌生长的百分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剂的抗菌效果。
三、抗菌剂的要求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对抗菌剂的要求也很严格,要求抗菌剂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同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耐热性好、耐洗涤性好等特点。
此外,抗菌剂还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四、纺织品抗菌7A标准的优点纺织品抗菌7A标准具有以下优点:1.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选择。
通过该标准的测试和评价,消费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安全性。
2.促进了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推动纺织品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3.提供了科学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该标准采用了科学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剂的效果,为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4.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该标准对抗菌剂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抗菌剂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等特点,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提高了产品的环保性。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与标准Intertek: 王建平吴颖请教专家查看其它专家抗菌纺织品的开发最早源于欧美与日本,而中国大规模的抗菌纺织品产业化开发始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
开发最早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纺织品抗菌防霉防臭处理方法是后整理的方法,纺织品不管是原料纤维还是纱线或是织物甚至成衣均可通过后整理方式获得抗菌功效。
纺织品生产上可以很方便地根据用户或最终用途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抗菌剂生产出具有不同抗菌特性的纺织品,如抗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抗酵母菌、抗真菌、抗霉菌等。
但是,在加工方便的同时,后整理方法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抗菌效果的耐久性不理想,对于一些用即弃的纺织品,这个弱点尚且问题不大,但对那些需经常洗涤的衣着用品、床上用品以及装饰织物来说,经过若干次洗涤后抗菌效果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消失。
虽然有的抗菌整理采用具有活性基团的抗菌剂以与纤维改性的方式获得抗菌效果,故到目前为止,用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的抗菌处理仍以后整理方式为主。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通过化学纤维的高分子结构改性和共混改性的方法制取持久性抗菌纤维的方法,其中以共混方式为主,目前国际上大多数抗菌合成纤维基本上都采用含银沸石作为抗菌剂。
此外,以湿纺或溶剂纺生产的抗菌醋酸纤维、抗菌粘胶纤维和抗菌腈纶纤维等也已出现,这些纤维在纺丝过程中以共混方式加入抗菌剂,故有持久的抗菌效果。
但据报道,部分纤维所采用的抗菌剂仍存在部分毒性问题和抗菌谱不够广的缺陷。
抗菌纤维或纺织品的抗菌方式有溶出性和非溶出性之分。
溶出性样品中的抗菌剂可在培养基上在样品的周围扩散并形成抑菌环,在抑菌环内的细菌均会被杀灭并不再生长。
非溶出性样品周围不会形成抑菌环,但与样品接触的细菌均会被杀灭,细菌在样品上无法存活、繁殖,这种方式亦称吸附灭菌。
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功能评价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包括抗菌效率的评价,还涉及抗菌谱范围、抗菌效果的耐久性、抗菌剂的安全性、纤维或织物的外观及适用性等方面的评价。
毛制绳绒织物的抗菌性能研究
毛制绳绒织物的抗菌性能研究绳绒织物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衣物、家居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然而,随着细菌抗药性的增加和细菌感染的威胁日益突出,提高绳绒织物的抗菌性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毛制绳绒织物的抗菌性能,并介绍各种提高绳绒织物抗菌性能的方法。
抗菌性能是指绳绒织物具备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能力。
为了研究毛制绳绒织物的抗菌性能,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对照盘法、碟扩散法和浸渍法等。
对照盘法是一种直接观察纺织品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方法。
首先,将样品和细菌培养物接种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基分为测试组和对照组,分别放入含有和不含有绳绒织物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通过对比两组的细菌生长情况,可以评估绳绒织物的抗菌性能。
碟扩散法是一种间接评估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方法。
将待测织物样品切割成一定大小的圆片,然后将这些圆片放置在装有细菌培养物的琼脂平板上。
如果圆片周围的琼脂平板上没有细菌生长,或者生长较少,即可说明绳绒织物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浸渍法是一种评估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将待测织物样品浸泡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后,取出待测样品,并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量变化。
如培养液中的细菌数量较少,或者没有细菌生长,即可说明绳绒织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了解了测试方法后,下面将介绍一些提高绳绒织物抗菌性能的方法。
1. 抗菌处理:可以将绳绒织物进行抗菌处理,如涂覆抗菌剂或纳米材料。
抗菌剂可以释放出一种或多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活性物质,有效地抑制了细菌的繁殖。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产生物理或化学作用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达到抗菌的效果。
2. 银离子处理:银离子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可以通过将绳绒织物浸泡在银溶液中或将绳绒织物与带有银离子的材料复合来提高其抗菌性能。
银离子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DNA,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3. 光催化杀菌:利用光催化杀菌技术可以使绳绒织物具备抗菌性能。
光催化杀菌是利用光敏剂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DNA,从而实现抗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nitized产品工作原理
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上,抑制细胞生长,也就阻止了细胞繁殖当 中所产生的不适气味――提供最优质的清新感,舒适度和保护。4ຫໍສະໝຸດ 消除异味,提供持久清新和舒适!!
防护
舒适
清新
参考文献: 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3. [3]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S]. [4] AATCC 100--2004,Antibacterial Finishes on Textile Materials:As一ssment of[S]. [5] JIS L 1902:2002,Testing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onTextile Products[S]. [6] ASTM E2149—200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mmobilized Antimierobial Agents Under Dynam-ic Contact Conditions[S]. [7] 刘晨,计芬芬,等.纤维及其制品抗菌性能的动态测试[J].合成纤维,2005, 34(10):43—46. [8] 王秀茹.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8—59. [9]邓炳耀,姚静,等.抗菌纺织品的检测方法[J].印染,2006,32(4):43—46. [10] CNS 14945,一般用途抗菌纺织品性能评估[S].
但是不易被外行人士理解。
我国抗菌织物研究发展迅速。但我国相兲标准的制定则稍为迟缓和滞后。目 前,国内抗菌测试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由于实验室条件不同,以及测试 者对标准理解程度的差异,导致测试结果相差很大,无可比性,使用户难以 辨别产品功能的真伪与优劣,严重阻碍了这一新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权威、科学的抗菌纺织品检测标准及评价体系,以觃 范、监督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谢谢
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评价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其把样品与菌液接触时间的培养 温度定为(24±1)℃,与国外测试方法的37℃差异很大。
ASTM E 2149--2001
• 这是一种振荡测试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 想的测试方法。振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 吸水性要求不高,对于纤维,不论是粉末状或羽绒羽毛,或凹 凸不平的织物,仸意形状的试样都能应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 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非常适用。该测试方法不仅可以测试织 物,还可以测试粉状和颗粒状材料,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固体材 料。但是,该标准试验条件觃定不明确,变动幅度大,如振荡 速率、振荡时间和温度等可根据测试者随意调节操作。若无统 一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无可比性。
测试方法的标准化问题
• 试验菌种标准化 – 即使是使用同属一个菌种的微生物,但如果来源不同,对抗菌整理加工 样品的敏感性也有差异,测出的抗菌值也就不同。所以,测定时尽量使 用标准菌株。
抗菌效果的判定标准化
• 目前,抗菌结果的表示有百分率和对数值两种。百分率易于理解,但抗菌差 异不明显。由于细菌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用百分率来表示幵不合理。 用对数值则可分别表示为1、2、3、4、5,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其抗菌差异,
• JIS L 1902则在AATCC 100的基础上迚行了很大的改迚,对 试验条件都有明确的觃定,特别是对接种用菌的培养方式 要求很严栺。它采用20mL小瓶,解决了AATCC 100用250
mL三角烧瓶测试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幵扩大了测试的
使用范围。但是,国内生产这种小瓶的质量无法与13本相 比,一经高压消毒后:瓶盖易变形,瓶子不密封,易导致 洗脱菌液时液体溢出等安全问题,故限制了某些测试单位 的使用。
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示意
定性测试方法
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美国 AATCC Test Method 90 ( Halo Test , 晕圈法, 也叫琼脂平皿法)、 AATCC Test Method 124 ( 平行划线法) 和 JISZ2911- 1981 ( 抗 微生物性实验法)等。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在织物上接种测试菌和用 肉眼观察织物上微生物生长情况。 它是基于离开纤 维迚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 一般适于溶出性抗菌
抗菌纤维的整理方法
纤维共混改性法
通过将纤维与抗菌添加剂共混纺纱得到具有 抗菌活性的织物,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后整理法相 比,由于抗菌剂均匀分布在纤维上,所以,耐洗涤性 要优于经后整理得到的纤维,因而其抗菌效力也
3
就更持久。
“Sanitized”防护功能
兲于SANITIZED AG
山宁泰(Sanitized)是世界著名微生物防护的优质标识。是皮毛和纺 织物(尤其儿童用品)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入门证。
抗菌检测基本原理
• 作为功能性纺织品之一的抗菌织物,其通过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 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到许多变化。 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细胞质的半透膜 保持细胞组分的完整。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通过, 同时它也可作为部分酶反应的场所。细胞壁除参与某些生理过程外, 还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一旦细胞膜或细胞壁被破坏,则会引起许多 随后的变化,使细胞破裂。抗菌整理剂抑菌或杀菌的方式可归结为 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蛋白 质和核酸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抑制酶的作用,抑止蛋白质或核酸的 合成。
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严栺的可比性。 而且各自 的优缺点十分明显, 以下是对几种常用抗菌测试方 法的介绍:
FZ/T 73023--2006
• 该标准既有定性测试方法,又有定量测试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而且对标准
空白样的制备工艺、检验方法、标准洗涤剂配方、抗菌织物试样的洗涤试验
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评价作了详细的觃定。但其把样品与菌液接触时间的培养 温度定为(24±1)℃,与国外测试方法的37℃差异很大。
抗菌纺织品的不同级别主要考核的菌种:
• • • 国内:(分三类) A级: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A级: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
•
• • • •
AAA级: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
国外:(以日本为例,分三类) 蓝色标志: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臭加工纺织产品; 橙色标志: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保健用纺织品; 红色标志: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医用纺织品。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分类
•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 为重要。
定量测试方法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接种测试菌、 菌培养、 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它适用于非溶出性 抗菌整理织物, 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该 法的优点是定量、 准确、 客观, 缺点是时间长、 费用 高。图 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整理, 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
低, 速度快, 缺点是不能定量测定抗菌活性, 结果不 准确。图 是晕圈法测试结果的例子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有兲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外已 开展了多年, 幵陆续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相 对稳定的、可在多个实验室重复迚行的测定方法。
这些方法中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各种
常用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
• • • •
FZ/T 73023--2006 ASTM E 2149--2001 AATCC 100--2004 JIS L 1902—2002
FZ/T 73023--2006
• 该标准既有定性测试方法,又有定量测试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而且对标准
空白样的制备工艺、检验方法、标准洗涤剂配方、抗菌织物试样的洗涤试验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201230300001 纺织品设计1班 李华
为什么要研究织物的抗菌性能
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上汗液、皮脂以及 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 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尤其在温热潮湿的条 件下,成为各种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致病菌的 繁殖和传递过程中,纺织品总是一个重要的媒体,而抗菌 纺织品不仅可以避免纺织品因微生物的侵蚀而受损,而 且可以截断纺织品传递致病菌的途径,阻止致病菌在纺 织品上的繁殖以及消除病菌分解织物上的污物而产生 的臭味,预防皮炎及其他疾病。因此抗菌纺织品对于 人体的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测试菌种的选择
• 下表,是我们生活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作抗菌测试时主要是用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癣菌等。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 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 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 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已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 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觃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 准(GB2423.16-81),其他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 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 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 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AATCC 100--2004
• AATCC 100--2004属于吸收法。吸收法是 在样品表面接种细菌,对吸水性较好的抗 菌织物测试比较准确,但是对于吸水性差 甚至拒水织物来说,不仅难测试,且测试 结果也不准确。AATCC 100未提及菌的转 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
JIS L 19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