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
骨吸收参考标志物
骨吸收参考标志物
骨吸收参考标志物是一类用于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和监测骨吸收过程的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示踪剂。
常见的骨吸收参考标志物包括以下几种:
1. 尿二酸激酶(urinary pyridinoline/pyridinium crosslinks,PYD)和尿羟脯氨酸(urinary hydroxyproline,OHP):这两个标志
物是骨骼中胶原降解产物。
它们检测的是骨组织的降解速度,因此可以反映骨吸收的程度。
2.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细胞分泌的
一种酶,它参与骨骼的骨形成过程。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可以间接反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平衡状况。
3. 骨形成标志物: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B型钙素
原(procollagen type I C-terminal propeptide,PINP)等。
这些
标志物检测的是骨细胞合成的陈旧酶、蛋白质或肽,反映骨细胞活跃程度和骨形成速度。
4. 骨密度测定:通过X射线或超声波测量骨骼的密度,虽然
不是直接的骨吸收参考标志物,但可以判断骨骼强度和质量,从而间接评估骨吸收状况。
总的来说,骨吸收参考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供评估骨质疏松症、
骨转移瘤、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患者的骨骼健康情况,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监测指标。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精准。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是指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ALP)和羟基脯氨酸(OH-Pro)三种指标。
这三项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骨代谢的情况,对于一些与骨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碱性磷酸酶(ALP)1.概述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有机磷物质水解反应。
在人体内,ALP主要存在于肝脏、胆道、肠道、成骨细胞和胎盘等组织中。
2.临床意义ALP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肝功能和肝胆系疾病的判断。
同时,在诊断某些与骨相关的疾病时,ALP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诊断成人型软骨发育不全症和儿童型软骨发育不全症时,血清ALP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此外,在诊断骨转移性癌症、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等方面,ALP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骨钙素(BALP)1.概述骨钙素(BALP)是一种存在于成骨细胞中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再生。
在人体内,BALP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中。
2.临床意义BALP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与骨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诊断儿童型软骨发育不全症时,血清BALP的水平会显著降低。
此外,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抗骨吸收治疗时,BALP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羟基脯氨酸(OH-Pro)1.概述羟基脯氨酸(OH-Pro)是一种存在于胶原蛋白中的氨基酸,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胶原蛋白的结构和稳定性。
在人体内,OH-Pro主要存在于皮肤、骨骼、肌肉和软骨等组织中。
2.临床意义OH-Pro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与胶原蛋白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评估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时,血清OH-Pro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此外,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胶原蛋白治疗时,OH-Pro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通过对于骨转换标志物三项(ALP、BALP和OH-Pro)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三项指标在诊断和治疗一些与骨相关的疾病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邱敏丽;古洁若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24(45)1
【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和经济问题。
目前预测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骨密度的测量、骨小梁评分(TBS)和基于骨脆性临床风险因素的风险计算器(FRAX)的应用。
尽管采用了这些方法,仍有许多骨折未得到早期预判。
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识别新的因素,如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用于风险计算。
BTMs测定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疾病进展的监测、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另
外,BTMs在监测骨转换和骨折风险方面的潜在应用受到影响BTMs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因素的限制,这局限性导致其临床指南的纳入仍然有限。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邱敏丽;古洁若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R589
【相关文献】
1.骨代谢标志物和骨矿密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2.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3.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法在诊断乳腺癌并发骨质疏松症及评定该病中医证型中的应用价值
4.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5.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肽 ( P ICP) 、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肤 ( P INP) 、I型胶原教基端肽 ( TICP) 4个参数 ,结果反映骨形成的指标 P ICP、P INP及反映 骨吸收的指标 TICP均较对照组高 ,同样证明 RA 患者骨代谢 呈高转换型骨丢失 。 骨质疏松最危险的结果是骨折 , RA 中骨折危险性增加 已被许多报道所证实 ,本组有 2例也发生了股骨颈骨折 。因 此 ,对 RA患者应定期测定 BMD ,了解骨质疏松的程度 ,预测 骨折的发生 ,在治疗 RA的同时应治疗骨质疏松 ,以减少骨折 的发生 。
注 :与正常对照相比 , 3 P < 0. 05
6. 720 ±1. 669 44. 509 0. 005
宁夏医学杂志 2009年 12月第 31卷第 12期 N ingxia Med J, Dec12009, Vol 31, No112
·1159·
3 讨论
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未明 ,多见 于中年女性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性疾病之一 ,特征表现为对 称性 、慢性 、进行性多关节炎并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 。关节 滑膜的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 、增生形成血管翳 ,侵犯关节软 骨 、软骨下骨 、韧带和肌腱等 ,造成关节软骨 、骨和关节囊破 坏 ,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并伴有局部和全身骨质 的丢失 ,形成骨质疏松症 。 RA常伴有两种形式的骨质疏松 ,一种是关节周围的骨 质丢失 ,与关节局部炎症 、关节疼痛 、活动减少有关 ; 另一种 是全身性骨质疏松 ,与疾病本身的内在机制及皮质激素的使 用有关 。我们采用 DEXA 测定 BMD ,其准确 、快速 、放射性 小 、精确度高 ,更能反映骨质疏松情况 。结果表明 , RA 患者 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不少见 ,本组骨质疏松 16例 ,骨量减少 24 例 , 2例发生了股骨颈骨折 。随着病程的增加 ,疾病的活动和 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 , BMD值下降 ,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增加 。 RA 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被阐明 [2 - 3 ] 。我们 的结果显示 BGP、BAP、D - Pyr 3个生化指标在 RA 骨质疏松 组均增高 ,提示 RA患者骨质疏松呈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国 外学者采用放免法测定了 RA患者 BGP、I型前胶原教基端前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18)_真题-无答案13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18)(总分93.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急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说明( )A. 有骨脓肿形成B. 产生迁延性脓肿C. 已转为慢性D. 有败血症存在E. 致病菌对所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2. 骨肉瘤可见到的骨膜反应有A. Codman三角B. 骨膜增厚C. “日光射线”现象D. 葱皮样变E. 肥皂泡样变3. 脊索瘤的特征是A. 骶骨尾部肿瘤疼痛亦是夜间疼痛剧烈B. 起源于主轴骨骼发育残留的脊索恶性肿瘤C. 脊髓造影可显示椎管内硬膜扩张D. 组织学特点:细胞内外有黏液存在,有印戒细胞E. 治疗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相结合4. 桡神经损伤出现A. 拇指背侧及手桡侧感觉障碍B. “猿手”畸形C. 三角肌瘫痪D. 爪形手E. 垂腕畸形5. 下列哪些骨折脱位有可能出现缺血性坏死A. 股骨粗隆间骨折B. 距骨颈骨折C. 股骨颈骨折D. 月骨骨折脱位E. 舟骨腰部骨折6. 胫骨干一度开放性骨折可作下列何种手术A. 动力加压钢板B. 不扩髓髓内针C. 扩髓髓内针D. 外固定支架E. 交叉克氏针7. 恶性骨肿瘤异体骨伴关节移植术的手术并发症是A. 不愈合B. 延缓愈合C. 感染D. 骨折E. 迟发窦道8. 平足症患者的体征有A. 前足外展,跟骨、舟骨结节突出B. 足跟变宽,限底外翻C. 跟腱止点外移。
D. 内踝突出加大,外踝突出变小E. 足弓下陷消失,足内缘不直9. 1岁以内的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A. 手法按摩矫正B. 每10天左右重复一次按摩矫正,胶布固定C. 胶布固定于矫正位D. 三关节固定术E. 石膏固定于矫正位10. 下述哪项是大脑瘫痪常见的下肢畸形A. 膝屈曲挛缩B. 股直肌挛缩C. 马蹄足D. 髋内收屈曲挛缩E. 髋屈曲内收11. 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中有以下哪几种情况( )A. 常伴发肌肉萎缩、痉挛,关节活动受限B. 夜啼的原因为翻身或关节活动时引起疼痛C. 多为多发,很少单发D. 早期症状轻微,病程发展缓慢E. 脓肿常发生于关节附近,一般没有红热1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点A. 病损以溶骨为主,呈偏位性、多囊性膨胀B. 多见于青少年,疼痛和囊肿逐步加剧C. 治疗以手术为主D. 动脉瘤性骨囊肿内细胞可能是恶性E. 孤立性、膨胀性、出血性、多房性囊肿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治疗前应完成哪些术前准备A. 骨质疏松的病人,应先进行健骨治疗B. 对于肌肉萎缩的患者,应给予物理治疗、按摩及自主功能锻炼C.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的病人,术前应尽量将之逐渐停掉D. 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做力所能及的训练E. 精心设计手术方案14. 尺神经损伤出现A. 垂腕畸形B. “猿手”畸形C. 拇指背侧及手桡侧感觉障碍D. 爪形手E. 夹指试验阳性15. 下列哪项骨折属于开放性骨折A. 骨折端刺破皮肤及黏膜外露B. 耻骨骨折,尿道断裂C. 肋骨骨折,肺破裂,血气胸D. 肱骨骨折刺破肱动脉E. 骶尾骨骨折,直肠破裂16. 骨折病的表现A. 功能障碍B. 慢性水肿C. 骨折畸形愈合D. 局部骨质疏松E. 软组织萎缩17. 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mng肉瘤的区别A. 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呈圆形,核较大,网织纤维多分布在瘤细胞间B. 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以40-50Gy照射而Ewing肉瘤需30-40Gy照射C.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于颌骨而Ewing肉瘤少见D. X线片上可鉴别,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葱皮样骨膜反应E. 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是否含有糖原,PAS糖原反应阴性18. 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A. 关节本身亦有关节炎症B. 大关节滑膜内有多发性软骨结节也可发生在滑囊或腱鞘C. 关节长期不适,运动逐渐受限D. 局部出现疼痛、肿胀E. 偶尔关节活动时有捻发音或关节绞锁19. 2~3岁儿童,肌性斜颈的治疗可选A.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部分切除B. 手法牵引,头部扳正C. 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D. 局部热敷,按摩E. 重症者可以切除胸锁乳突肌20. 股骨粗隆间骨折出现的症状、体征有下列哪些A. 下肢短缩畸形B. 髋部肿胀压痛C. 下肢外旋90°畸形D.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E. 下肢外旋60°畸形21. 参与椎弓连接的结构是( )A. 横突间韧带B. 关节突关节C. 棘间韧带D. 黄韧带E. 棘上韧带22. 髋关节滑膜结核的早期临床表现有( )A. 跛行B.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C. 关节疼痛D. 局部肿胀显著E. X线检查关节间隙增宽23. 在X线拍片之前,诊断骨折的确定体征A. 骨擦音与骨擦感B. 畸形C. 局部压痛D. 局部肿胀E. 反常活动24. 骨盆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后环的完整,以下属不稳定损伤的是A. 髂骨翼后部直线骨折B. 双侧耻骨支骨折C. 骶孔直线骨折D. 骶髂关节韧带损伤E. 骶髂关节脱位25. 可供类风湿性关节炎选择的手术方法有A. 滑膜切除术B. 关节成形术C. 关节融合术D. 截骨术E. 关节清理术26. 正中神经损伤出现A. 手掌桡侧半痛温感觉障碍B. “猿手”畸形C. 垂腕畸形D. 三角肌瘫痪E. 爪形手27. 嵌插骨折的诊断根据是A. 骨折部的反常活动和骨擦音B. 压痛和轴向叩击痛C. 局部皮温高D. 软组织肿胀和淤斑E. 畸形28. 内固定原则正确的是A. 解剖复位B. 关节早期无痛主动活动C. 无创外科操作技术D. 满足生物力学需要的坚强内固定E. 一期植骨促进骨折愈合29. 颈椎骨折脱位并截瘫的严重并发症有A. 泌尿系感染B. 褥疮C. 心血管系统紊乱D. 发热E. 呼吸道感染30. 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A. 多核巨细胞很常见,有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脂肪成为泡沫细胞B. 关节周围轻微疼痛和慢性肿胀C. 关节内有黄色渗液,含有大量胆固醇或血液D. 手术切除后无复发E. 病损可恶变31. 3岁患儿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以出现下列哪些体征A. 左侧Ortolani试验阳性B. X线片示左侧股骨头发育正常C. 左下肢比右下肢短D. 摇摆跛行E. 左侧单腿站立试验阳性32. 关于符合疲劳性骨折的描述是( )A. 骨折愈合快B. 常好发于第二跖骨C. 骨折常有移位D. 长期反复的轻微伤力引起E. 早期X线常无明显异常33. 关于椎骨棘突下列哪项正确( )A. 相邻两骶椎棘突间距较宽,易于穿刺B. 胸椎棘突较短,斜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C. 腰椎棘突较宽,呈矢状位后伸D. 第2颈椎棘突最大、最坚固E. 第1颈椎无棘突34. 脊柱结核好发于椎体的原因为( )A. 椎体血供少B. 椎体上肌肉附着少C. 椎体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D. 椎体内以松质骨为主E. 椎体负重大,易受损伤35. 跗外翻畸形是A. 第2,3跖骨头下形成胼胝B. 第1跖骨外翻,足趾向外倾斜C. 第1,2跖骨夹角超过10°D. 足的横弓和纵弓正常E. 跖趾关节突出部有足囊炎36. 骨关节炎的X线片表现包括A. 软骨下骨有囊性变B. 关节间隙狭窄C. 关节面凹凸不平D. 骨赘形成E. 软骨下骨有硬化37. 化脓性关节炎局部牵引治疗的目的A. 利于抗生素的运用B. 防止和矫正畸形C. 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D. 使受累关节休息E. 避免或减少关节面压力38. 不属于恶性骨肿瘤的是A. 骨肉瘤B. 骨巨细胞瘤C. 骨软骨瘤D. 骨髓瘤E. 骨瘤39. 四肢新鲜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因定的适应证是A. 并发主要神经损伤B.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对位不好C. 多发骨折D. 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夹,手法复位失败E. 并发主要血管损伤40. 脊柱骨折脱位引起脊髓损伤,可发生在A. 颈椎B. 胸椎C. 下腰椎D. 骶椎E. 上腰椎41. 骨折治疗过程中下列哪些是妥当的A. 对病人进行宣教,取得配合B. 复位C. 固定D. 适当的药物治疗E. 功能锻炼42. 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伤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有关脊髓损伤后并发泌尿系感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膀胱感染后除应用有效抗生素外,须立即改留置导尿为间歇导尿B.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感染一般无发热,仅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尿常规的异常C. 导尿特别是留置导尿易招致膀胱感染D. 反复的膀胱感染,可发生肾积水与肾功能损害E. 尿潴留是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43. 4~8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关节的病理变化有A. 股骨头骨化中心尚未出现B. 髋臼变浅C. 股骨头前倾角正常D. 髂腰肌痉挛E. 关节囊松弛变形44. 对肋横突关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肋结节关节面B. 包括椎间盘C. 包括胸椎横突肋凹D. 全部肋骨均有此关节E. 属于肋椎关节的一部分45. 腰椎结核时寒性脓肿流注的部位,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股三角或股骨小转子附近B. 腰三角C. 髂窝D. 腰大肌E. 季肋部46. 确诊早期骨、关节结核的可靠依据A. 关节液抗酸杆菌检查B. 临床表现及血沉C. 手术探查及活组织检查D. 豚鼠接种试验E. X线摄片47. 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活动多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B. 颈椎或腰椎病变可引起神经受压或刺激症状C. 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D. 受累关节以疼痛和压痛为主,可有一过性滑膜炎E. 晨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48. 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特点A. 关节囊撕脱严重B. 关节面损伤重C. 直接暴力所致D. 移位明显E. 多合并半月板损伤49. 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A. 感染B. 软组织损伤程度C. 骨折的类型和数量D. 软组织嵌入E.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50.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根据是A. 局部分层穿刺抽出液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B. X线片可见骨破坏和骨增生C. 局部有波动感D. 患部持续剧痛及深压痛,不愿活动患肢E. 起病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51. 关于肩周炎,下列哪项不对A. 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临床特点B. 系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C. 本病能自愈,一般需一年左右,即使不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亦不遗留任何障碍D. 好发生于重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E. 好发于50岁以下人群52. 陈旧性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A. 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B. 恢复脊柱稳定性C. 通畅椎管,重建脑脊液循环D. 改善脊髓血供E. 矫正脊柱畸形53. 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三关节固定术融合的关节是A. 跖跗关节B. 跟骰关节C. 距舟关节D. 胫距关节E. 距跟关节54.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下列哪些临床表现( )A. 听力下降B. 头痛C. 精神症状D. 视觉障碍和猝倒E. 眩晕55.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鉴别要点( )A. 白细胞明显增加B. 早期关节活动障碍,各方面活动均引起疼痛C. 疼痛在关节处D. 迅速出现关节胀肿积液E. 以上均是56. 预防骨与关节结核应包括( )A. 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体质B. 儿童接种卡介苗C. 开展肺结核的普查工作D. 发现骨关节结核病人应及时隔离E. 及时诊治肺结核和肠结核57.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依据有A. 研磨试验阳性B. 有关节绞锁史C. 关节间隙有压痛点D. 外翻实验阳性E. 回旋挤压试验阴性58. 碱性磷酸酶在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有A. 成骨性骨肿瘤伴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骨肉瘤可能性大B. 成骨性骨肿瘤伴轻度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预后较好C. 溶骨性骨肿瘤伴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预后不佳D. 经治疗后碱性磷酸酶下降,较正常值高,提示已发生转移E. 治疗前高,治疗后低,随后再次增高,提示转移病灶发生59. 下肢骨折、脱位易损伤的神经有A. 髋关节后脱位可伤及坐骨神经B. 股骨髁上骨折易伤及胫神经C. 腓骨颈骨折可伤及腓总神经D. 股骨干中1/3骨折可伤及坐骨神经E. 桡骨颈骨折可伤及桡神经深支60. 股骨头骨软骨病的病理过程为A. 血肿机化演进期B. 愈合期C. 畸形残存期D. 缺血期E. 血供重建期61. 锁骨骨折移位情况是A. 外侧段向后上方移位B. 外侧段向前下方移位C. 内侧段向前下方移位D. 内侧段向后上方移位E. 内侧段向前上方移位62.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为A. 年龄超过80岁股骨颈骨折B. 局部感染C. 神经性关节病D. 患肢明显短缩E. 骨骼未成熟63. 横纹肌肉瘤的特点包括A. 治疗采取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B. 镜下描述为梭形细胞C. 青少年横纹肌肉瘤多生长于头颈部,生长快,分化差,成人多见于肢体D. 干版照像有助于定位,CT有助于分期E. 常见于中、老年人64. 影响骨折正常愈合过程的因素有A. 固定不确实B.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C. 过早的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D. 开放骨折感染E. 复位不满意,对线差65. 患者,男孩,6岁,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与哪些疾病鉴别A. 先天性颈椎畸形B. 颈椎半脱位C. 颈鳃源性囊肿D. 习惯性斜颈斜视E. 锁骨骨折66.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压痛点在( )A. 颈椎下部棘突B. 肩胛骨内上角C. 患侧横突D. 背阔肌处E. 胸大肌处6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措施中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A. 局部减压引流加植骨术B. 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C. 卧床休息,增加营养D. 早期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E. 全身支持疗法68. 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A. 切除增生的骨赘B. 增强关节稳定性C. 改进活动范围D. 解除症状E. 延绥病程进展69. 腓总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有A. 足部伸肌瘫痪B. 腓骨长肌瘫痪C. 比目鱼肌瘫痪D. 腓肠肌瘫痪E. 腓骨短肌瘫痪70. 临床上检查股骨大转子是否上移的方法有A. 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B. 髂转线试验C. 大转子与髂前上棘间水平距离测定法(Bryant三角)D. 髂坐线测定法(Nelaton线)E. 髂转线、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71. 测量上肢长度A. 肩峰至桡骨茎突B. 棘踝线C. 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D.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E.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72.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些正确A. 可有小腿肌萎缩B. 患肢肌力下降较明显C. 可有疼痛性跛行D. 疼痛可向大腿后方和小腿放射E. 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73. 胫腓骨骨折,患肢出现严重肿胀,皮肤有大量水泡时,下列哪些处理是正确的A. 立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B. 应用脱水药物C. 抬高患肢,注意血循环和皮肤感觉情况D. 立即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E. 解除外固定行跟骨牵引74. 对化疗较敏感的肿瘤A. 尤文肉瘤B. 恶性淋巴瘤C. 骨髓瘤D. 骨肉瘤E. 骨巨细胞瘤75. 骨肿瘤诊断方法的基本原则A. 免疫学检查B. 临床表现C. 放射检查D. 核磁检查E. 病理检查76. 在下列骨折中,哪项是完全性骨折A. 粉碎骨折B. 青枝骨折C. 蝶形骨折D. 压缩骨折E. 螺旋骨折77. 下述关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症状和体征哪些是正确的A. Ortolani试验常被用作3周以内患儿的检查B. Allis征只适用于单侧发病C. 股三角空虚,会阴部增宽D. 双侧髋脱位时呈摇摆步态E. Trendelenburg实验往往阳性78. 急性腰扭伤卧硬板床休息目的是( )A. 恢复腰椎生理弧度B. 减轻腰痛和肌肉痉挛C. 防止再损伤D. 便于腰背肌锻炼E. 以上都不是79. 慢性骨髓炎的特点为( )A. 恶变C. 窦道D. 死骨E. 窦道口皮肤反复受到脓液的刺激会癌变80. 典型先天性髋脱位的主要发病因素为A. 关节囊、韧带松弛B. 髋臼发育不良C. 股骨头发育不良D. 股骨颈短E. 股骨颈前倾角增大81. 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A. 治疗以手术为主B. 发病率依次为腰椎、颈椎、胸椎C. X线表现为一个直径小于1cm的椭圆或圆形中心,X线透明区周围被一均匀的硬化带所包绕的病变D. 男:女为3:1E. 疼痛为主,尤以夜间疼痛剧烈82. 测量下肢长度A.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B. 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C. 肩峰至桡骨茎突D.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E. 棘踝线83. 关于颈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下列正确的是A. 前路手术一般同时行植骨融合稳定脊柱B. 后路手术以减压为主,一般不行髓核摘除C. 伴椎管狭窄者一般行前路手术D. 脊髓型颈椎病常需手术治疗E. 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者需手术治疗84. 脓性指头炎治疗正确的是A. 早期可用热盐水浸泡B. 出现跳痛即切开减压C. 若无发热等全身中毒表现,不行切开引流。
综述:碱性磷酸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综述: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作者:陆双妙 201540007医学检验技术15级17班1组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陆双妙广西医科大学15级17班1组(广西南宁)前言: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
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综合概述了碱性磷酸酶主要在临床检验方面的应用。
摘要:碱性磷酸酶按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骨碱性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以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等,本文分别探讨及阐述了它们各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1.骨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①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含量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佝偻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疾病之一。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 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继而使骨发育障碍。
佝偻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造成骨骼的畸形,对患儿生理和心理造成损害,严重的佝偻病还会对患儿的神经、肌肉等系统或组织造成损害,故早期对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的筛查十分重要。
佝偻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儿常常出现易激惹、夜惊、多汗等,且目前临床上对于、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尚无较为有效的指标,而对于<2岁,尤其是<1岁的婴幼儿,其血生化、X 线的表现均不明显,故临床上早期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困难很大①。
虽然我国佝偻病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下降,但仍然很高②。
佝偻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畸形,严重者甚至会损伤神经系统,故对佝偻病进行早期、有效的筛查十分重要。
BALP是由成骨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酶,其含量与成骨细胞的活性成正比,佝偻病患儿在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骨钙化受阻就已经发生,当骨钙化不足时,成骨细胞活性增强,BALP含量也随之升高。
通过研究,898.IC 得出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清中B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BALP≥200 U/L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P<O.05),这说明在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成骨细胞已经开始活跃,验证了上述的观点,说明BALP对于骨钙化不足较为敏感。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血清 IL-17、MMP-9水平的关系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血清IL-17、MMP-9水平的关系刘海【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 BMD ) , bone metabolic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interleukin 17 ( IL-17 )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 MMP-9 )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plicated by osteoporosis.Methods Nighty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ho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ccording to BMD determin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BMD group, low BMD group and osteoporosis group.The serum levels of bone metabolic biochemical markers, including osteocalcin ( BGP ) , parathyroid hormone ( PTH ) ,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 typeⅠcollag en 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CTX-Ⅰ)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moreover, the serum levels of IL-17 and MMP-9 were detected by ELISA.Results Among 9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incidences of 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 were 18.89% (17/90),47.78% (43/90), respectively.The BMD in lumbar spine, femoral neck and Ward ’ s triangle in normal BMD group, low BMD group and osteoporosis group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in orde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 P <0.05), BMI,serum BGP,PTH level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in the three groups, however ESR, serum CRP, CTX-Ⅰ, BALP, IL-17, MMP-9 levels were graduallyincrease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 P<0.05).The Spe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MD in lumbar spine, femoral neck and Ward’ s triangl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BMI,serum BGP,PTHlevels,however,which was gegatively related with ESR,CRP,CTX-Ⅰ,BALP,IL-17, MMP-9 levels ( P <0.05).Conclusion BMD is correlated to the serum levels of BGP, PTH, CTX-Ⅰ, BALP, IL-17, MMP-9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plicated by osteoporosis,moreover, the increase of IL-17 and MMP-9 leve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 BMD)、骨代谢指标与血清白介素17( 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观察王其荣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9(12)29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方
法选取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予西药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骨密度(腰椎L2-4、股骨颈)水平及骨代谢(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指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0%,高于对照组
的68. 0%(P <0. 05);治疗后,2组骨密度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均<0. 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王其荣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骨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2.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3.中医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
松症临床效果分析4.中医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5.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肝脏、胆管粘膜和骨
骼细胞的酶蛋白,其检测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和骨骼细胞的健康状况。
一般情况下,碱性磷酸酶的血液浓度稳定不变,偏高的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情况。
碱性磷酸酶的血液浓度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偏高:
一是肝脏疾病所致。
肝硬化、梗阻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癌等肝脏疾病都
会导致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二是胆管疾病所致。
胆道感染、梗阻及泌尿系结石等都会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是骨疾病所致。
骨质疏松、软骨质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疾病也会造成碱性磷
酸酶水平升高。
四是肝细胞损伤所致。
服用有毒药物或暴露于致癌物质,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从而
引起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五是其他原因所致。
如运动过度、接受放射治疗、核素和激素治疗等,也会造成碱性
磷酸酶水平偏高。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很多,所以检查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进行全
面的实验检查,以便确诊治疗。
如果碱性磷酸酶血液浓度长期高于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
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骨标志物OC、CTX—1、BAP、tP1NP的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
骨标志物OC、CTX—1、BAP、tP1NP的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杨永红林明春夏凤琼张宇杰鲁力帅小明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27期【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骨脆性及骨折易感性增加的疾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本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目前估计,在英国每年因为这样的骨折花去的医疗费用超过20亿磅,由于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因此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医疗负担成倍增长。
目前骨密度检查(BMD)是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但是由于其敏感性低,如果单独使用,潜在的骨折可能无法检出。
过去的10年里,在代谢性骨病的生化标记物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检测性能,快速、可靠,且具有非侵入性,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骨吸收治疗开始之前测量骨吸收标志物是有用的,并且可以在3~6个月后复查以监测治疗反应并坚持治疗。
同样的,骨形成标记物可以用于监测骨的形成。
骨转换指标也可用于患者治疗期间的监测,并且有于决定何时进行重新治疗。
现将骨吸收的特异性标志物CTX-1、骨形成标志物tP1NP、BAP及骨代谢标志物OC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转化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7-0162-03doi:10.14033/ki.cfmr.2015.27.082骨骼是一种专门的结缔组织,主要由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组成。
骨纤维主要是由Ⅰ型胶原蛋白形成,含大量的矿物质(羟磷灰石)。
骨架功能的完整性和强度是通过骨纤维高度交联的结构来维持的。
骨代谢的速率、小梁连接的程度、皮质及骨膜骨大小及骨骼形态均参与形成骨的质量[1]。
骨代谢活跃,不断地修复和重建,高度同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正常情况下骨形成和骨吸收通过各种调节信号紧密相连。
当骨吸收增强导致骨组织的骨量减少、微结构变化时,骨质疏松便发生了,最终导致骨的易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性[2]。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某些骨骼肌肉细胞中的酶,其
作用是将磷酸活性化,参与骨形成的重要过程。
由于ALP的关键作用,它与骨骼生长有很大的关联,在大学生人体发育及骨骼结构更新阶段。
有研究显示,ALP水平
低于期望水平时,伴随面骨骼结构及其他骨骼发育变化,可以提高发育和生长。
ALP水平在高等教育生活期间有很多变化。
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减少外
出活动和运动,生活方式不规律,课业时间延迟也可能使ALP水平下降。
另一方面,大学生中的营养不良、缺乏睡眠等都是低ALP的原因,也可能导致生理机能受损,甚至影响学业成绩。
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妥善管理ALP,尤其是那些原本ALP水平较低并且正处于
人体发育及骨骼结构更新期的学生。
大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如多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膳食营养,以控制ALP的水平。
此外,有必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更好的评估ALP的状况,及早发现和控制可能影响学业的疾病。
总之,考虑到高等教育的健康进度,大学生必须重视ALP的水平及其控制,定
期看医生,进行专业健康检查,以便进一步保障骨骼发育及维持正常人体衰老。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营养补充,最大程度地控制ALP水平及学业,考虑到大学生健康进度,均可获得良好的发展。
骨代谢系列
骨代谢系列骨代谢性疾病一般包括骨质疏松、内分泌骨病、肾性骨病、变形性骨炎及遗传性骨病等方面,其中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下面以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检查为例,阐述骨代谢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虽然有反映骨矿含量的骨密度检查,但昂贵的价格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所以同样能反映骨代谢状态的生化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化检查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可以反映出体内骨的代谢转换情况,有助于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和分型。
如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明显升高,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
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降低,常见于老年型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生化检查包括与骨转换有关的生化检查和与骨矿有关的生化检查。
一、与骨转换有关的生化检查(一)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1、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在体内主要分布于骨骼、肝、肾、小肠和肺等组织中。
血清碱性磷酸酶50%来源于骨。
其余50%血清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肝脏。
骨骼中的碱性磷酸酶是由成骨细胞分泌,主要集中在骨化部位,即在骨骺线和骨膜下。
骨的碱性磷酸酶是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物,半衰期为1~2天。
骨质疏松患者的碱性磷酸酶减少极为少见,绝大多数是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骨碱性磷酸酶与肝型碱性磷酸酶不同,一般实验室方法主要反映肝型碱性磷酸酶。
为了鉴别肝胆疾病和成骨细胞活性增高的骨病,最好作碱性磷酸酶同功酶测定。
当然肝功能正常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也能反映成骨细胞的功能。
碱性磷酸酶减少极少见,极大多数骨病碱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佝偻病、软骨病、骨折、畸形性骨炎、氟骨症、高骨转换型的骨质疏松患者。
肝胆疾病时,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升高,骨碱性磷酸酶正常。
绝经期后碱性磷酸酶增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一倍。
骨碱性磷酸酶也可用于骨转移癌患者的病程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为主题,我们将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是指在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物化学物质,包括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主要是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尿酸、骨钙素、骨骼Gla蛋白等,而骨形成标志物主要是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前胶原肽等。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评估骨代谢状态和骨质量。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代谢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帮助医生判断骨质量的变化和骨疾病的发展。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症、骨转移性肿瘤等疾病的存在,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折愈合、骨质增生等情况。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包括评估骨质量和预测骨折风险。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医生评估骨质量的好坏。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质量下降,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质量增加。
此外,骨转换标志物还可以用于预测骨折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与骨折风险有关,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折风险增加。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包括评估骨疾病的治疗效果。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好,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折愈合效果好。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代谢状态和骨质量,预测骨折风险,评估骨疾病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饮食、药物等,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
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0-12-13T14:47:08.24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晓敏[导读] Vit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小儿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是儿保防治的四病之一李晓敏(湖北省公安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公安4343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骨源性磷酸酶(NBAP)的测定方法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及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并与钙磷秉积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用两种方法对173例小儿进行测定(其中早期佝倭病患儿123例,对照50例)。
结果:NBAP和血Ca、P检出率不同,有明显差异,NBAP较Ca、P检出率高。
结论:我们对NBAP≥200u/L者给予胆维丁乳治疗1~3次后,患儿多汗、夜惊等症状在给予治疗后半个月消失,3个月后骨性变化有好转,上述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 NBAP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并可较好地指导佝偻病治疗。
【关键词】骨源性磷酸酶;佝倭病;早期诊断【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83-01Vit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小儿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是儿保防治的四病之一,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体内VitD不足而使Ca、P代谢失常,使正在生长的骨骼端软骨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甚至引起畸形,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严重病例已不多见,早期或轻度病例占较大多数,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笔者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这一反映骨代谢状况的较好生化指标,对我院门诊3个月~3岁儿童进行NBAP检测,同时测定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对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评价,同时指导儿童科学补钙,观察疗效。
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门诊患儿123例。
其中,男70例,女,53例,年龄3月一3岁,平均年龄2岁±1.2岁,临床出现多汗、易惊、易激惹、睡眠不安、枕秃形成等症,拟诊为佝偻病早期。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分析如下:
一、生理性原因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骨质合成比较旺盛,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可发现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若没有其他异常情况,通常无需做特殊处理。
二、病理性原因
1.骨肿瘤:骨肿瘤患者也可能会出现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
例如儿童出现骨肉瘤时,成骨性的肿瘤通常会合成大量的肿瘤骨,从而导致骨细胞功能亢进,不仅会表现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还可发现有大量的肿瘤骨生成。
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采取放化疗以及手术治疗,通常在肿瘤得到控制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指标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2.代谢性疾病:对于存在骨软化症以及佝偻病者,也可能会发生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通常和体内代谢紊乱有很大关系。
骨软化症大多和维生素D代谢异常以及摄入不足有关,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维生素D,还可给予营养软骨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如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
佝偻病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可给予维生素D、钙磷制剂进行治疗。
骨吸收代谢指标
骨吸收代谢指标是用于评估骨骼吸收功能的生理或生化参数,这些指标反映了骨骼对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能力,以及骨骼组织被破坏和重建的动态平衡。
在临床实践中,这些指标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骨吸收代谢指标包括:1. 血清钙和磷:血液中的钙和磷是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矿物质,它们的水平可以反映骨吸收和排泄的平衡。
2. 碱性磷酸酶(ALP):这是一种酶,存在于骨细胞中,参与骨骼的形成和吸收过程。
血液中ALP水平的升高可能表明骨吸收增加或骨骼生长。
3. 尿钙和尿磷:尿液中的钙和磷排出量可以反映骨矿物质的流失情况。
尿钙排泄量的增加与骨吸收的增加有关。
4. 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骨钙素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的水平反映了骨骼形成和吸收的速度。
5. 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C):这是一种存在于破骨细胞中的酶,其活性升高与骨吸收增加相关。
6. 羧基端胶原交联蛋白(C-terminal Crosslinking Protein, C-telopeptide):这是一种降解胶原蛋白的产物,其血液水平反映了骨骼中胶原蛋白的分解速度,从而间接反映了骨吸收的情况。
7. 骨转换指标:如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calcitriol)和25-羟维生素D3(calcidiol)水平,这些维生素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们的水平可以反映骨吸收和矿物质代谢的状态。
8. 骨密度测量:虽然不是血液检测指标,但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等骨密度测量方法是评估骨吸收和骨质疏松症风险的重要手段。
这些指标通常在临床实验室中通过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物样本的检测来获得。
在评估骨吸收代谢状况时,医生可能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这些生物化学指标来综合判断。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测定结果对比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测定结果对比目的:通过对佝偻病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测定,探讨二者测定结果对于临床诊疗的意义。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诊疗的60例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儿进行碱性磷酸酶、血钙指标水平的检测,记录两种方法对佝偻病的检出率,并行统计学对比。
结果:通过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检出佝偻病59例,检出率98.3%;通过血钙测定,检出佝偻病44例,检出率7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测定均有助于临床筛查或诊断小儿佝偻病,但是在准确性上对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明显优于血钙,临床工作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标签: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血钙;佝偻病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是以骨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见于3个月~2岁的小儿,发病率高[1]。
佝偻病发病过程属于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临床对于佝偻病的治疗需要较敏感指标监测,以防治疗不足或过量。
临床常以血钙、碱性磷酸酶等测定作为早期诊断指标[2],为比较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的测定结果准确性,分析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验价值,以提高临床对缺钙患者的诊治效果,现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佝偻病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4]:①发热、骨折强直性骨关节炎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对碱性磷酸酶、血钙有影响的相关疾病患者。
60例患儿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3±1.1)岁。
针对本次调查,与60例患儿监护人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知情并支持此次调查始终。
2017年上半年福建省主治医师(骨外科学)C级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福建省主治医师(骨外科学)C级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男性患者,35岁,上腹疼痛伴反酸、胃灼热感2年,昨日突然出现呕血,总量约250ml,伴黑粪,最大可能出血的原因是A.胆道出血B.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胃癌出血E.应激性溃疡出血2、骨盆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易于出现并发伤,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骨盆壁与多处静脉丛相邻,骨折后可伴有这些静脉的出血B.骶管内为马尾,骶骨骨折可损伤骶神经C.坐骨神经从闭孔穿出时,可因耻骨骨折而伤及D.坐骨支骨折可刺破直肠形成开放骨折E.后尿道损伤多为耻骨骨折引起3、下列有关睾丸鞘膜积液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婴幼儿睾丸鞘膜积液可自愈B.阴囊外伤后可继发睾丸鞘膜积液C.精索静脉曲张可继发睾丸鞘膜积液D.附睾炎症可继发睾丸鞘膜积液E.透光试验阴性可除外睾丸鞘膜积液4、预防骨与关节结核的措施不应包括A.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体质B.儿童接种卡介苗C.发现骨关节结核病人应及时隔离D.及时诊治肺结核和肠结核E.开展肺结核的普查工作5、甲型肝炎抗原出现在患者粪便中的时间主要是在A.潜伏期初期B.潜伏期中期C.潜伏期后期D.黄疸期E.发病期6、女性,58岁,患背部痈,体温40.2℃,畏寒,寒战,烦躁。
肢体湿冷,面色苍白,脉搏120/min,血压12/9.33kPa(90/70mmHg),血pH7.31。
下列哪一项治疗是错误的A.补充血容量B.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液C.应用抗菌药物D.静脉滴注间羟胺E.切开引流7、查体发现患者旋颈试验阳性,四肢感觉运动均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脊髓型颈椎病B.椎动脉型颈椎病C.交感型颈椎病D.混合型颈椎病E.美尼尔病8、在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A.关节内的骨折,关节面移位超过2mmB.通过手法整复,仍不能达到解剖复位C.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手法整复失败D.多处骨折,为减少并发症E.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手术探查9、表示气温和气湿综合作用的指标是A.黑球温度B.湿球温度C.有效温度D.校正温度E.校正有效温度10、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括了下列哪些内容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阴阳、脏腑D.脏腑、手足、五行E.以上均非11、对该患者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为A.血常规及血沉B.摄胸腰段X线片C.CTD.结核菌素试验E.核素骨扫描12、下列不会出现左上腹肿块的疾病是__A.脾肿大B.胰尾部肿瘤C.结肠脾曲肿瘤D.胰头癌E.胰体尾部囊肿13、最适当的处理是A.行骨盆X线检查B.行骨盆CT检查C.开放输液通道,补液,抗休克治疗D.行详细的体格检查E.行腰椎MRI检查14、肱骨外科颈骨折后出现右肩外展无力,哪种原因可能性最大A.正中神经损伤B.肌皮神经损伤C.腋神经损伤D.尺神经损伤E.桡神经损伤15、外伤骨折临床常见的移位形式为A.缩短移位B.侧方移位C.分离移位D.成角移位E.混合型移位16、反映近期苯接触水平的指标,不包括A.呼气中苯的量B.血中苯的量C.尿中苯的量D.尿中酚的量E.血中酚的量17、单纯滑膜结核,关节穿刺液外观是A.无色透明黏性B.棕黄色透明C.灰绿色混浊D.乳白色E.浅黄色浑浊无黏性18、休克时,穿休克服(裤)的作用不包括A.有助于下肢出血的止血B.压迫下半身,起自体输血的作用C.可增加400~500ml的血液D.可使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流得到改善E.增加有效循环血量19、对确立诊断意义最大的是A.病情发展快B.明显的体征C.有关的化验D.X线或同位素检查E.病理组织学检查20、女性,45岁,颈部不适,左肩及上肢放射痛伴感觉障碍,考虑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下治疗措施中哪一项不宜采用A.颈椎牵引B.局部理疗C.颈肩部痛点局封D.反复发作考虑手术E.手法推拿21、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片上的主要鉴别点是A.椎体的破坏程度B.椎间隙是否狭窄或消失C.椎旁软组织阴影D.椎体骨质疏松的程度E.是否有死骨形成22、最可能的诊断A.先天性骨性斜颈B.先天性肌性斜颈C.颈部淋巴结炎D.右侧胸锁乳突肌纤维炎E.颅底凹陷23、治疗扁平髋的目的不包括A.股骨头应完全包容在髋臼中B.避免髋臼对股骨头的局限性压力C.减轻对股骨头的压力D.维持髋关节的良好活动E.恢复股四头肌的肌力24、下列哪项不是重度缺钠的临床表现A.神志不清B.肌肉痉挛性抽搐C.腱反射消失D.手足麻木E.木僵、昏迷25、主动脉窦瘤最多发生于A.无冠状动脉窦B.左冠状动脉窦C.右冠状动脉窦D.左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窦E.左冠状动脉窦+无冠状动脉窦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观察张景霞;庄民佗;吴丽娟【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1(032)008【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RA患者29例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29例设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BGP、BAP及TNF-α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BG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BA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GP、BAP、TNF-α三者在RA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测病情进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2页(P1462-1463)【作者】张景霞;庄民佗;吴丽娟【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霞山骨伤科医院,广东,湛江,524003;广东省湛江市霞山骨伤科医院,广东,湛江,524003;广东省湛江市霞山骨伤科医院,广东,湛江,52400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海岛不同孕期孕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血钙水平分析 [J], 洪开听;陈芬;陈萍;潘辉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 [J], 刘红春;魏爱卿;李文胜;刘家田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观察[J], 张景霞;庄民佗;吴丽娟4.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钙营养水平关系 [J], 高清萍5.肺癌骨转移患者化疗前后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刘美;尤玮;郑成丽;高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内科模拟题2021年(36)_真题-无答案
重庆内科模拟题2021年(36)(总分94.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SLE的病因可能有哪几项( )A. 性激素B. 遗传C. 环境因素紫外线,食物等D. 感染E. 输血2.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正确的是( )A. 掌指关节肿痛B. 远端指间关节肿痛C. 近端指间关节肿痛D. 腕关节肿痛E. 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3. 下列哪项是骨性关节炎的易患因素( )A. 过度运动B. 消瘦C. 高龄D. 遗传E. 骨密度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哪些抗体( )A. 抗Sm抗体B. 抗磷脂抗体C. 抗ds-DNA抗体D. 抗粒细胞抗体E. 以上均不对A1/A2题型1. 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是"洋葱皮样"病变的是A. 人自身免疫性肝病B. 青年型糖尿病C. 系统性红斑狼疮D.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 强直性脊柱炎2. 下列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正确的是A. 早期应用快作用抗风湿病药B. 大部分患者用一种慢作用药就可以阻止关节破坏C. 可以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D. 非甾体抗炎药是改善关节症状的一线药物E. 不能使用中枢性镇痛药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A. 中老年退行性变,非炎症疾病B. 与IgM半乳糖化缺陷有关C. 非对称性多关节为主的疾病D. 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E. 以多关节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4.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中关于X线表现的最低要求是A. 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变窄B. 关节畸形C. 关节间隙变窄D. 骨质疏松E. 骨性强直5. 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理特点是A. 滑膜炎B. 附着点炎C. 外分泌腺体炎症D. 关节软骨退行性变E. 皮下结缔组织增生6. 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 虹膜睫状体炎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 膀胱炎D. 腹泻E. 高热7. 骨软化症的特点不包括A. 患者多于青春期发病,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B. 主要表现为骨痛、肌无力,还可出现骨骼变形C. X线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D. 以骨基质矿化障碍为特点的一种疾病E. 血清碱性磷酸酶可轻、中度升高8. CREST综合征不包括A. 手指软组织钙化B. 毛细血管扩张C. 胆汁性肝硬化D. 雷诺现象E.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9. 女性,35岁,患类风湿关节炎已10年,双膝屈曲畸形,肌肉萎缩,四肢关节无肿胀,个别关节有疼痛,ESR15mm/h,血尿常规正常,X线示双髋、双膝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治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30例骨质疏松症和30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BAP浓度水平测定,计算其血浆浓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30例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BAP 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30例RA 患者血浆BA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BAP在骨质疏松及RA患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骨质疏松和内风湿性关节炎(RA)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都可造成患者骨关节骨质丢失和破坏,而且这两种疾病本身又有一定相关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骨代谢标志物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升高。
现就我院2004年6月~2007年11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30例RA患者BAP水平的测定情况,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做对比,以了解BAP在该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30例RA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年龄42~76岁,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30例RA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以上病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RA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经临床及放射线检查符合WHO1994年确立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体检中筛选的健康人30例,年龄30~56岁,男15例,女15例。
1.2 方法:对所选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由专人负责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按要求做BAP测定。
标本检测使用美国Metra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将抗凝血以3 000 r/ min 离心15 min,取血浆检测。
1.3 统计方法:测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
2 结果
2.1 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BAP浓度为(30.6+16.0)IU/L;30例RA患者血浆BAP浓度为(31.0+12.0)IU/L;健康人30例,血浆BAP浓度为(27.3+9.0)IU/L。
2.2 (1)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BA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2)30例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BA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3)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30例RA患者血浆BA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
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
目前已发现有AKP1、AKP2、AKP3、AKP4、AKP5与AKP6六种同功酶。
其中第一、二、六种均来自肝脏,第三种来自骨细胞,第四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第五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第三种来自骨细胞的ALP即BA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为糖蛋白,主要来自生长旺盛的骨骼,它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在成骨过程中水解磷酸酯,为羟磷灰石的沉积提供必须的磷酸,同时水解磷酸盐,解除它对骨盐形成的抵制作用,以利于成骨生长过程。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BAP在成骨细胞质中合成并储存,它是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反映了骨转换率,它的变化往往先于全身骨质疏松和局部关节畸形的发生,可预测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时,骨吸收增加而出现代偿性骨形成增加,静止的成骨细胞转变为活跃的成骨细胞,导致大量的BAP释放入血,使BAP浓度增高。
而RA患者出现血BAP增加,亦跟其出现的骨质疏松有关,其发生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促成的,是一个渐进过程。
其中骨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RA患者全身骨缺失及局部关节破坏的主要原因。
BAP可作为RA合并骨质疏松及单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指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RA及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BAP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故监测血BAP浓度对评价RA及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延缓骨质疏松,改善骨缺失,防止出现关节畸形,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