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版“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doc

合集下载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小学****本课题是**小学课题组****年**月申请实施的市级微型课题,经过半年多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我从多层面、多层次对课堂教学实施师生互动进行深入的探讨,初步了解了师生互动的的涵义、及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建立了我校新课改实施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从组织实施体系来看,从学校教学处到备课组、教师、学生,覆盖了全校。

从教学组织体系来看,无论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方法、双议活动的实现等方面都有所改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参与、交流、探索、质疑,学生多提质量高、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指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需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和“学”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出和谐的关系,打破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实现“在做中学数学”的主体性地位的转变。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这的确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关键在课堂,要上好35分钟的课,就要求学生明确预习任务,教给预习方法,强化预习跟踪,合理整合“双练”资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上35分钟的课,使我们的课堂有效动起来呢?主抓预习环节【语文科目预习建议】学生具体预习方式:语文一般分五个层次安排预习(根据本班学生特点进行参考):(一)读粗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要明确规定学生读文的次数,预习一篇课文明天至少提前读文3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意思。

互动性教研活动总结报告(3篇)

互动性教研活动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互动性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题,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评价能力。

3. 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

教师们观摩了这些公开课后,分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2. 教学案例分享:各教研组选派优秀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专题讲座:邀请了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新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发展等。

专家的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4. 互动问答环节:在讲座和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提问,专家现场解答,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观摩、研讨和讲座,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教研氛围浓厚: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们在活动中分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 问题解决策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活动组织有序,流程清晰,但部分环节的时间安排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充分展开。

2. 教师参与度方面:部分教师对活动内容的关注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探究》阶段性总结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探究》阶段性总结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探究》的阶段性总结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需要。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用)》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在学科教育学中进行师生互动,这对改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1.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含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师生双方间的相互承认(即双方要承认在互动中各自所承担的权利、义务与角色。

特别是教师,在承认学生在互动中需承担一定责任的同时,更要承认学生所享有的权利),意味着师生在互动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的平等。

2.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分类师生互动根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1)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着双向交流和互动,师生互动基本想法就是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地持续下去,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活动。

同样,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应的活动,使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沟通和理解”,双方以自己的已有经验,相互传递着某种信息,某种思想,共同完成知识的探索过程。

(2)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

这必须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现。

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

因此,生生互动涉及竞争性、个体性和合作性三种课堂教学情境。

在这三种课堂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是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

在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中,满足个体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的需要,让学生体验自己有能力作出影响同伴的决定的需要,是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在互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互动式教研分享活动小结(3篇)

互动式教研分享活动小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近日举办了一场以“互动式教研分享”为主题的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题,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视野。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主题讲座,分享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与体会。

讲座内容涵盖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为在座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分组讨论讲座结束后,教师们按照学科分组进行讨论。

各组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3. 案例分享在案例分享环节,几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不仅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技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4. 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就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进行了现场解答,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此外,教师们还就彼此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方法和策略得到了丰富。

2. 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得到加强。

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互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享和互动交流,教师们找到了解决教学难题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师的教学视野得到拓宽。

在活动中,教师们学习了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拓宽了自己的教学视野。

师生互动推进效果总结

师生互动推进效果总结

师生互动推进效果总结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改革的推进,师生互动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更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师生互动推进效果的总结与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师生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的重要方式。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种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任建立师生互动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任建立。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真诚沟通和互动,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和教师的日常互动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增强了对教师的信任感,更愿意向教师倾诉和求助。

这种情感交流和信任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师生互动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性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互动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还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师生互动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教师也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种实时反馈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与学生的互动也让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推动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还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高度重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求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做自身的努力。

①认真学习了有关合作、互动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鼓励课题成员加强自我学习,掌握“互动”的内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对课题研究也应采取特殊政策,允许教师自己购买有关的书籍,优先予以报销。

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④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

鼓励组内成员互相观摩,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在认真学习、领会各实验阶段计划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即通过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具有合作互动的情感,养成合作互动的品质。

通过互动让学生找到互动的途径,掌握互动的方法。

通过互动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二)明确要求,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1、逐步提出要求,学会合作和互动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也就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

刚开始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反映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很大,学生各行其是,没有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方法虽然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为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

人人都要勇敢地发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鼓励,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

再提出第二个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且不能弄出响声。

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学生之间有序的、科学的、友爱的合作互动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班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得到很好的加强。

2、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互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观众”、“听众”。

师生互动探讨总结报告范文(3篇)

师生互动探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师生互动探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内容1. 课堂提问互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课堂氛围。

2. 小组讨论互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互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共同进步。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 课堂展示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同学们。

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效果1. 学生参与度高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通过互动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师生互动探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合作,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这些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活动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没有充分利用互动机会提高自己。

2. 教师引导不足部分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足,导致互动效果不佳。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学生引导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引导策略,提高学生参与度。

2. 提高教师互动能力教师应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互动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3. 创新互动形式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互动形式,提高互动效果。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

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14年4月申报立项了《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为市级课题。

2014年5月正式开始实验研究。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上学期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我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执拗甚至过激的性格。

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的专制、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矛盾日趋明显。

新课程改革倡导重建师生关系、师生文化,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的。

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的建构中自然形成的,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与根本。

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修改版]

“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修改版]

第一篇:“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一、课题研究的内容结合课题计划,10月份我们课题组做了如下工作:1.选择行之有效且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感性体验——形成大胆猜想——引导合作研究——实践反馈交流评价——建构运用体验成功”根据以上的教学模式,备课时,结合实验教材创新、实用、开放等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及新奇因素情境作铺垫。

比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首先激趣引入:“同学们,淘气搬新家了,你们想不想去参观一下呀?”出示主题图,看到淘气的房间有什么感觉?(乱)你们想不想帮助整理一下呀?小组合整理房间。

这样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师这样设计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验教材创设内容丰富而开放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努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

如教学《捆小棒》时,学生知道10根小棒捆一起为一个十,并会摆11、15、19。

同时能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

此时有学生会问20怎样摆?怎样拨?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捆一捆再摆10根;个位上拨10,十位上拨1;个位上不拨,十位上拨2。

经过争论,教师只需要适当加以引导,学生所获得的就远远超过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争辩等。

课上我们经常这样提问:“你学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的你观点”等。

使学生会与他人沟通,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尽量不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从中锻炼了学生思维,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

4.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坚持写课后反思,逐步完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

中学师生互动课题个人准备阶段总结

中学师生互动课题个人准备阶段总结

中学师生互动课题个人准备阶段总结中学师生互动课题个人准备阶段总结一、准备阶段的重要性在谈论中学师生互动课题的个人准备阶段时,首先要强调的是准备阶段的重要性。

个人准备阶段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后续的实施与总结中取得成功。

个人准备阶段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二、主题选择与关注点在开始个人准备阶段时,首先要明确选择的主题和关注点。

中学师生互动课题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领域,涉及到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

在选择主题和关注点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了解的程度进行考量,确保选择到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主题。

三、资料搜集与整理在准备阶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采访学校教师、观察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获取资料。

在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中,要进行筛选和整理,确保选取到与自己选定主题相关、权威、有实用性的资料。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准备阶段,也是一个深入思考的时期。

可以根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观察,形成个人观点和理解。

这些观点和理解是个人研究的独特贡献,也是个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思考成果。

五、总结回顾与展望在准备阶段的要对所做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回顾。

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同时也要展望未来,思考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这样能够使自己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更加有条理、清晰地进行工作。

中学师生互动课题的个人准备阶段是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够取得成功。

个人准备阶段需要着重选择主题和关注点、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形成个人观点和理解、总结回顾与展望等一系列工作。

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和创造力,取得丰硕的成果。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中学师生互动课题的个人准备阶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选择的主题和关注点,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并且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研究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课上师生互动工作总结

课上师生互动工作总结

课上师生互动工作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更加有效。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出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班级在师生互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
我们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问题是被重视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我们班级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
以互相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另外,我们班级还注重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在课堂上,教师会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和关心。

这种互动方式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和关怀,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

总的来说,师生互动工作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师生互动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互动性教研活动总结

互动性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2023年3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互动性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教学灵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二、活动目标1.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3. 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激发教师的教学研究兴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本次活动共安排了10场公开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

每位教师都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课后,参与观摩的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2. 教学案例分享在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教学理论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为教师们进行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创新”等主题的讲座。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教师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4. 课题研究交流组织教师们就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了交流。

教师们汇报了课题的研究进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并就课题研究中的疑惑进行了讨论。

通过交流,教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效果1. 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观摩、研讨和案例分享,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教研氛围更加浓厚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频繁,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小学生课堂互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堂互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堂互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前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课堂互动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课堂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本课题旨在研究和实践小学生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生课堂互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总结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探索小学生课堂互动的实践路径,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小学生课堂互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四、研究过程4.1 现状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我们对小学生课堂互动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

研究发现,当前小学生课堂互动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课堂表现较为沉默。

2. 教师课堂互动技巧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课堂互动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误区。

3. 课堂互动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

4. 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间的互动较少。

4.2 策略与方法研究针对现状分析,我们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和方法,包括: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提高教师互动技巧: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互动能力和意识。

3. 丰富互动内容:拓展课堂互动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4. 营造活跃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4.3 实践路径探索为了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我们选取了若干所学校作为实践基地,开展了课堂互动实践探索。

实践成果如下:1. 教师课堂互动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 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

3. 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生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课题组2014.10《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经过半个多学期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精诚团结、共同努力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但是,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整改。

一、本课题的主要价值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强化对生生互动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构建有效教学新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会并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3、促进教师的成长。

有效教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经验型”为“反思型”,从而加快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4、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按照三维目标向四维目标转化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向45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

以研究常规教学的优化为切入点,侧重于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以课后反思作为促进教师学习、交流和改进、提高的平台。

本课题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应用性研究,以学生为载体,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和同行们的教学经验,共同研究应用方法及策略达到预定目标。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项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项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项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不仅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革命,更是对课堂技术的革命和教学行为的革命,对学生、教师和全社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升学率与育人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与传统课程教育相比,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具备乐于探索分析,勇于交流合作的综合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更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课堂改革和教育改革必经之路。

其次,升学率作为素质教育目前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阻碍教育改革的因素之一。

教育只关注教学而不关注育人,只关注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升学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一脉相承,我们只有在课堂上多方面解放学生,多方面发展学生,充分发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潜力与兴趣,才能引领学生攀登高峰,得到更好更专业的发展。

二、研究主要内容首先,对现有的关于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的基本概念和模式进行更精准的界定与具体化。

课堂教学与理论基础深度融合,将课堂互动行为从形式上分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从互动内涵上分为知识型互动与情感型互动,强制性互动与主动性互动。

其次,通过深入课堂来了解我们现有的师生互动方式现状,根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制定相应的表格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我们现有课堂师生互动方式中优势与不足。

再次,根据量化分析将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效果划分为正向提高型,负向下降型,进一步深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用量化分析的结果指导教学。

最后,通过大量的典型课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的认知角度归纳出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形式。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本课题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分阶段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初步形成适合农村中学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在2000年引进了XXX的教育理论并进行了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到控制机率更少。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目的和意义: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质量和实效性。

这项研究对于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理论依据:我们的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研究的主体。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研究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

Constructivist XXX。

learning is a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which is related to an individual's cognitive structure。

When learning new knowledge units。

learners do XXX's n。

but rather transform knowledge into their own internal XXX of knowledge results from the n een the individual learner and the external XXX。

learning is a process of XXX。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relies on an individual's existing cognitive structure。

Because each learner has their own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experience n of the real world。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性小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性小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

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开展,我校于2007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

2007年9月1日正式开场实验研究。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我学校前身是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国家级体育传统示校,也是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由于我校与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平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

学生讨厌教师,教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教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开展,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开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到达教育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课题计划,10月份我们课题组做了如下工作:
1.选择行之有效且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感性体验——形成大胆猜想——引导合作研究——实践反馈交流评价——建构运用体验成功”根据以上的教学模式,备课时,结合实验教材创新、实用、开放等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及新奇因素情境作铺垫。

比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首先激趣引入:“同学们,淘气搬新家了,你们想不想去参观一下呀?”出示主题图,看到淘气的房间有什么感觉?(乱)你们想不想帮助整理一下呀?小组合整理房间。

这样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师这样设计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验教材创设内容丰富而开放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努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

如教学《捆小棒》时,学生知道10根小棒捆一起为一个十,并会摆11、15、19。

同时能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

此时有学生会问20怎样摆?怎样拨?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捆一捆再摆10根;个位上拨10,十位上拨1;个位上不拨,十位上拨2。

经过争论,教师只需要适当加以引导,学生所获得的就远远超过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争辩等。

课上我们经常这样提问:“你学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的你观点”等。

使学生会与他人沟通,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尽量不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从中锻炼了学生思维,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

4.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坚持写课后反思,逐步完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

二、实验的预期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一定的收获,具体表现在:
1、实验班学生的变化
由实验前的“不会说”、“不敢说”向“能说”、“乐说”的转变。

由原先的少数学生到现在的半数以上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学生经常使用“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认为”等语言,这些都是通过老师上课中有意识培养的。

在课堂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较之前提高很多。

2、实验教师的变化
⑴观念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过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学习活动的转变,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⑵处理教材能力的提高。

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可以不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来进行教学的,而是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顺势教学《乘法交换律》。

还有有些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结合主题图情境导入、也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导入、还可以故事导入等。

⑶理论水平的提高。

经过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让我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研讨活动。

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从中学到很多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使我们受益非浅。

六、困惑
1、实验过程缺乏有关理论的指导及自己理论水平有限,使实验方向把握不准,都是在边模索边实验。

2、不同类型的课在课堂结构上的设计和操作有差异,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3、不能有效、系统地收集有关的实验数据与典型案例。

《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题组
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