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_王芳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微量元素硒在农作物中的吸收利用及其生物强化的方面。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和机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很低,导致硒在农作物中的含量不足。
如何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并且通过生物强化的方式增加农作物硒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主要通过硒的形态和土壤环境来影响。
硒元素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主要包括硒酸盐、硒酸盐和硒化物等。
这些不同形态的硒对于植物的吸收利用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物对硒酸盐的吸收利用率较高,而对硒酸盐和硒化物的吸收能力较低。
在土壤环境方面,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铁铝氧化物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硒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可利用性。
研究表明,土壤pH偏酸性(pH 5.5-6.5)时,硒的有效性最高。
而在酸性土壤中,硒的活化率会降低。
调整土壤pH和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至关重要。
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硒元素的吸收利用也受到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氮素、磷素、铁素等与硒之间的互相作用。
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氮、磷、铁等元素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同时也增加了硒在农产品中的含量。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1.小麦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硒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和营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小麦的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壤中添加硒元素,提高土壤硒含量来实现小麦硒生物强化;二是通过硒富集植物来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研究发现,通过添加硒化肥等方式改善土壤中硒的含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通过研究发现,一些高硒积累植物,比如大蒜、亚麻等,可以作为硒源植物,种植在小麦田间,通过植物之间的共生作用,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2.水稻过去,通过改良水稻品种,培育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硒生物强化水稻品种。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作者:李秀启尹国红郝浩浩贾宝华牛小沛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9年第04期摘要:从硒对植物的作用、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硒肥的应用效果、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硒;植物;吸收;作物硒强化中图分类号:S14-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4-0065-07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lenium on plants, it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lenium fertilizer and the biological enhancement of selenium in main crops were reviewed. Finally,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re prospected.Key words:Selenium;Plant;uptake;Se-biofortification of crops硒位于氧族非金属元素硫和金属元素碲之间[1 ],全世界土壤中硒含量为0.01~2.00mg/kg,平均值0.40 mg/kg[2 ],我国土壤中硒含量背景值为0.21 mg/kg[3 ]。
食物补硒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和重要的手段,人们通过食物摄取硒的数量与食用农作物的硒的含量和硒存在形式关系密切[4 ],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能力与植物本身向可食部分的转移富集能力决定了植物的富硒效果[5 ]。
伴随着人们对硒生理作用认知的加深,农作物富硒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科学研究确认了硒元素是生物活动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虽然尚不能确定硒是否为植物的必须营养元素[6 ],但可以确定的是,硒元素有助于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抵制由内部因素和外部胁迫对植物引起的氧化损伤[7 - 8 ]。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一直是植物营养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硒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而植物是人类获取硒元素的重要来源。
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和提高农作物硒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植物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硒进入植物体内后先被还原为亚硒酸,再进入硒氨酸和甲硒酸的代谢途径。
硒氨酸和甲硒酸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有机硒物质,它们可以被转化为硒蛋白等有机硒化合物。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与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硒对植物的吸收利用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土壤中,硒主要以无机硒形态(如亚硒酸盐、硒酸盐)和有机硒形态(如硒蛋白)存在。
研究表明,硒的形态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
合理利用硒肥、调整土壤pH值以及加强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
二、硒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应用硒生物强化是指通过给植物施用硒元素,提高植物体内硒含量的一种技术。
目前,硒生物强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主要农作物的生产中。
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都被用于进行硒生物强化研究。
研究表明,适当的硒生物强化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从而增加人体对硒的摄入量,达到健康保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硒生物强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利用转基因技术和育种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富硒农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在高硒地区的种植中,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硒营养来源。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共生体系,也可以实现对植物的硒生物强化,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
这为硒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及主要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日益深入,为我国硒资源丰富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和硒营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许凌凌【摘要】硒是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分布、吸收和代谢,植物施硒方式,植物硒的生理功能、分离和检测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植物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6(022)012【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植物;硒;研究进展【作者】许凌凌【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7虽然1817年化学家Berzelius就发现了硒元素,但当时硒对生物体的功能却未被人们认识。
直到1957年科学家发现硒是防止大鼠肝坏死的保护因子后,硒对生物体的有益作用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硒是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具有清除植物体过多的自由基,增强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作用。
本文对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分布、吸收和代谢,植物施硒方式,植物硒的生理功能、分离和检测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植物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植物体内的硒有无机、有机和挥发3种形态,其中,挥发态硒仅占植物硒量的5%,无机硒约占全硒量的15%,并以Se(Ⅳ)形式存在,主要以有机硒为主,占总硒量的80%[1]。
有机硒由包括大分子的硒蛋白、硒核酸及硒多糖和以硒代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式存在的小分子硒化物组成。
不同种类的植物,硒的分布情况不同,如十字花科富集硒的能力较强。
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的硒分布也有差异,蔬菜作物中,一般非可食部位硒含量最高。
植物吸收的硒源主要来自土壤,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4和+6两种价态的硒,但吸收模式不同。
植物对Se6+为主动吸收,需要能量,对Se4+为被动吸收,不需要能量。
研究显示,硒在植物体中沿硫代谢的途径进行,植物对硒的代谢依赖硫转运体[2],代谢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代谢产物主要为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
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郑聪;许自成;毕庆文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9
【摘要】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呈现出Bertrand 生物剂量规律.硒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抗氧化作用以及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其生理功能.介绍了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上的研究状况,概述了施硒对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烟草、茶叶、油菜、大豆)以及其他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硒素营养研究的建议.
【总页数】4页(P110-112,115)
【作者】郑聪;许自成;毕庆文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湖北中烟工业公司,湖北,武汉,4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3.7
【相关文献】
1.土壤—植物系统中硒营养的研究进展 [J], 李金峰;聂兆君;赵鹏;高巍;刘红恩;
2.土壤—植物系统中硒营养的研究进展 [J], 李金峰;聂兆君;赵鹏;高巍;刘红恩
3.有机硒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在家禽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J], 李浩
4.有机硒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J], 郭璐;宋晶晶;付石军;沈志强
5.硒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J], 秦廷洋;李蓉;李夕萱;杨晓明;齐智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作物系统硒营养强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01 引言
★ 因此,围绕硒元素开展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 人体对硒的吸收以从食物中摄取为主,食物主要由作物或动物加工而成。 ★ 所以,就农作物而言,对其硒源进行研究非常必要,而作物中的硒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 ★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处在缺硒地带,缺硒地区面积占比高达72%,涵盖22个省份。 ★ 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富硒土壤栽培、外源加硒、筛选富硒品种等途径,探究合适的土壤-作
利用。 ★ 目前,国内每人每天的硒摄入量只有36 μg,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50 μg水平,
故有必要进行额外补充。 ★ 若只通过服用亚硒酸钠等方式补硒,不仅难以控制摄入量,而且具有潜在的毒副作用。 ★ 因此,发展富含硒的农作物,使其安全、高效、更易于被人体所用,是一种更为安全合理、前景
单一施用方式的效果好,且叶面喷施比土壤基施的效果好。 ★ 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理的施肥方式。 ★ Nawaz等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土壤根施硒肥的方式,叶面喷施硒肥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小麦籽粒硒
含量。
04 作物富硒技术
★ 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硒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在合适的时期施用硒肥,有助于提高硒吸收率。 ★ 杨明等的研究表明,施肥时间会影响竹笋的含硒量,如果在1月和3月分别施用1次硒质量浓度为
有效性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的稳定性, 且其产量也无法满足全国的需求。
04 作物富硒技术
★ 外源施加硒肥 ★ 外源施加硒肥主要是采用补充含硒肥料的方式实现作物富硒,因此肥料类型、施用时间及施用方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1 植 物在 自然 界硒 循 环转 化 中 的作 用
1 1 自然 界 硒 循 环 生 态 链 .
地 壳 中 的硒 是 自然 环 境 中 的最 初 硒 源 , 石 、 壤 、 、 岩 土 水 大气 中都 含 有 一 定 的硒 , 壤 硒 来 自母 岩 , 石 中 土 岩 的硒 经 风 化 、 理 、 学 和 微 生 物 系 列 作 用 变成 一 些 氧 化 物 , 雨 淋 冲 刷 到 土 壤 中 , 山 运 动 、 业 废 气 排 放 物 化 经 火 工 和其 他 人 类 活动 , 硒 进 人 大 气 和水 中 , 入环 境 中 的硒 经 生 物 转 化 、 递 过 程 , 成 自然 界 硒 循 环 生 态 链 , 使 进 传 构
显 提 高 黄 芪 多 糖 的 抗 氧 化 和 抗 肿 瘤 作 用 . 中理 工 大 学 化 学 系对 湖 北 恩 施 箬 叶 硒 多 糖 的 化 学 和 生 物 学 活 性 华
进 行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 叶 硒 多 糖 能 有 效 地 提 高 血 液 中硒 的质 量 分数 和 G H —P 箬 S x的 活性 , 著 降低 脂 质 过 氧 显 化 产 物 丙 二 醛 的量 , 强 红 细 胞 抗 H 2氧 化损 伤 的 能 力 ; 增 2 o 朱茂 祥 等 用 富 硒 螺 旋 藻 对 照 射 大 鼠所 致 放 射 ] 性 肺 炎 的病 理 变 化 观 察 , 论 证 明 : 硒 螺 旋 藻 对 照 射 大 鼠所 致 放 射 性 肺 炎 有 防 治效 果 ; 文 婕 、 敏 毅 等 结 富 扬 陆 用普 通 大 蒜 和 富硒 大 蒜 抑 制 人 体 癌 细 胞 作 用对 比研 究 表 明 : 蒜 含 有 抑 癌 成 分 , 分 解 产 物 具 有 抑 制 和 杀 伤 大 其 癌 细胞 的 能 力 , 硒 大 蒜 可 强 化 大 蒜 抑 制 人 体 白 血 病 、 富 胃癌 、 癌 、 巢 癌 、 肝 卵 口腔 癌 的作 用 . 有 多 种 富 硒 制 还 品 , 富硒茶 、 如 富硒 烟 、 硒 饮 料 、 硒 饲 料 、 硒 玉 米 、 硒 中 草 药 、 硒 绞 股 蓝 等 , 人 体 具 有 多 种 生 物 功 富 富 富 富 富 对 能 . 长 期 以来 , 但 由于研 究 力 量 的薄 弱 , 别 受 硒 的“ 毒 症 ” 特 恐 的影 响 , 国在 植 物 硒 开 发 与 研 究方 面 处 于起 步 我 阶段 , 目前 还 没 有 分 离 出一 种 纯 化 的 有 机 硒 产 品 . 已经 证 明植 物 在 硒 的生 态 链 中可 以更 有 效 地将 无 机 硒 转 化 为有 机 硒 , 人 和动 物 对 有机 硒 的 吸 收与 利 用远 大 于无 机 硒 , 见 富硒 植 物 的开 发 潜 力 巨大 . 而 可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王芳;林克惠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19)004
【摘要】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6页(P417-422)
【作者】王芳;林克惠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3.79
【相关文献】
1.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桂东山区夏甜玉米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 [J], 罗连光;郭亚飞;杨勇;李婷婷
2.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硒素转化中的应用及硒素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J], 余丰源;蒋代华;李圣会;王世佳
3.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冬小麦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赵建云;张睿;汪娟
梅;王雅;李高远;武蓉;雷红量;王笑鸽;高国英;王云奇
4.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J], 张睿;刘曼双;王荣成;李淑林;王楠;汪娟梅
5.植物硒素营养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J], 董广辉;陈利军;武志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一直是农业领域的热点问题。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全球范围内硒元素缺乏病也是世界性问题。
了解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探索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方法,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进行阐述,并对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1.1 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土壤中的硒主要存在有机硒和无机硒两种形态。
有机硒以硒蛋白、硒氨酸等形式存在,而无机硒则以Se(0)、Se(IV)、Se(VI)等形式存在。
不同形态的硒对植物的吸收利用具有不同的特点。
1.2 植物对硒的吸收方式植物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吸收。
在土壤中,硒元素往往以硒酸根(SeO4 2-)的形式存在,硒酸根通过根系膜的钠硫共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
之后,硒元素通过硒蛋白或硒氨酸合成等途径进入到植物体内。
1.3 植物对硒的转运与储存植物对硒的转运主要依赖于硒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硒蛋白在植物的细胞中广泛存在,它不仅参与硒元素的运输和转运,还参与植物对硒元素的利用和储存。
1.4 植物对硒的利用及生物强化植物对硒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硒蛋白或硒氨酸的合成上。
植物还可以通过硒生物强化等方式提高其对硒的吸收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施肥和土壤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实现农作物硒生物强化。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2.1 大米硒生物强化大米是全世界主要的主食作物之一,其硒含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
目前,通过土壤添加硒元素或者选择含硒量高的水稻品种等方式,对大米进行硒生物强化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适当的施用硒肥可以显著提高大米的硒含量,同时保持大米的营养品质。
蔬菜是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蔬菜的硒生物强化研究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施用硒肥和光照管理等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蔬菜的硒含量,从而提高蔬菜的营养品质。
硒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887X(2020)04-0060-03硒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索艳敏,昝丽霞,王超(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摘要植物性食物是动物和人体吸收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在食物链中,植物吸收环境中的硒,在经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硒,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的方式最终为人体所吸收和利用,这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人体硒摄入的途径。
文章综述了目前植物对硒转化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为培育含硒植物,改善动物及人体缺硒状况,进而解决缺硒地区人体健康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硒;光合作用;抗氧化中图分类号S143.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0.04.026收稿日期2020-03-13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特色产业创新链(2016ZY-FP-01-05)。
作者简介索艳敏(1995-),女,陕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学。
通讯作者昝丽霞,E-mail :*************。
硒元素是存在于地壳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具有双重的微生物氧化性质[1-2]。
1817年,瑞典化学外科医师JonsJacobBerzelius 首次发现了硒(Se )[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测量人体中每日所需要的硒含量为50~400滋g /d [4]。
人体内如果长时间缺硒,就可能促使克山病、大骨节综合病及急性白肌病等[5]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而摄食过量也会引起一些问题,如慢性脱发、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皮肤组织病变等,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硒对促进生物体各种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如在人体内合成元素硒血红蛋白、生命体的正常抗氧化代谢过程、调节体内正常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维持体内正常自身免疫系统[6]等各种正常代谢过程均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土壤硒形态对植物吸收的影响土壤硒元素是一种稀有而且分散的硒元素,在自然界中常常被作为一种伴生的硒矿而大量产出,在自然界中不均衡分布[7]。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一种基本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生命活动十分关键。
硒的过度摄入或缺乏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目前,为了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硒生物强化技术。
该技术利用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来增加作物中硒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养分素质,保障人体健康。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是硒生物强化技术的关键环节。
植物对硒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对土壤中的无机硒化合物进行吸收,在体内形成有机硒化合物,最终被积累到植物体内。
植物对不同形态的无机硒化合物的吸收利用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硒的生物强化技术需要挑选硒吸收能力较强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以达到增加作物中硒含量的目的。
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如下几种:1.植物对不同形态硒的吸收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不同的硒形态对植物的吸收利用存在差异,研究不同硒形态的吸收途径、调控机理,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中硒含量提供科学依据。
2.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研究。
不同的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而在种植硒生物强化作物时正需要选择硒吸收能力强的农作物,因此探究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的差异,可以为选择种植硒生物强化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3.硒对农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硒生物强化技术的目的是增加作物中硒的含量,但硒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硒对农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可以为选择种植硒生物强化作物和适量施用硒肥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硒生物强化技术的实现需要挑选硒吸收能力较强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以达到增加作物中硒含量的目的。
当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植物对不同形态硒的吸收途径及其调控机制、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硒对农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硒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信未来的研究将为硒生物强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硒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硒的生物有效
性很低,在植物中的吸收利用率通常很低。
因此,利用生物强化技术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
量成为有效的手段。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存在很多限制因素。
硒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其中只有少数形
态是可生物有效的。
同时,植物吸收硒的速率也相对较慢,可以通过提高土壤中硒的有效
性和浓度来促进植物对硒的吸收。
此外,不同的植物物种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有些植物物种对硒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而有些则相对较低。
近年来,生物强化技术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硒富集手段。
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对硒的生
物富集能力,通过在植物种植、喂养动物或人类食用过程中增加硒的供应,达到提高硒富
集效果的目的。
生物强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硒的吸收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土壤中硒的浓度,具有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用。
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大豆和水稻是硒富集效果最好的农作物。
这些农作物对硒的吸
收利用能力较强,而且硒的富集效果也比较显著。
在生物强化技术中,通过优化土壤条件、调节光照和加强施肥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些农作物中硒的含量。
此外,还有一些蔬
菜和果蔬等农作物也具有较好的硒富集效果,被认为是适合于硒生物强化的优良农作物。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植物对硒吸收利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深入探索和发展硒生物强化技术,以实现更高效、低成本的硒富集方式,促进人
类健康和经济持续发展。
植物硒的营养特点及吸收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
摘要
植物对铜的吸收运输及毒害机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铜是植物必需的微 量元素之一,但过量的铜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严重的毒害作用。因此,深入了 解植物对铜的吸收运输及毒害机理有助于为植物耐铜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 据。
本次演示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对铜的吸收运输及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探 讨了植物根系对铜的吸收、运输和分布机制,以及铜离子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 及其分子机理。最后,本次演示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三、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将更加精 确、快速、无损和高通量。这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实现精 确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四、总结
本次演示详细介绍了传统和现代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 优势和局限性。传统的方法如形态学和化学诊断,虽然在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 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繁琐的操作步骤。现代的方法如生物学和光谱学诊断,具 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无损性,代表了未来植物营养诊断的发展方向。
铜的吸收运输
植物对铜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根系。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吸 收铜离子。其中,被动运输是通过离子通道或水通道蛋白进行的,而主动运输则 需要能量供应和载体蛋白的参与。在铜离子被吸收后,通过细胞内的胞内分布途 径进入细胞器或细胞壁中储存或利用。植物根系对铜离子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土壤中铜离子的浓度、其他离子竞争吸收等。
铜的毒害机理
过量的铜离子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铜离子与蛋白质结合:铜离子可与植物体内某些蛋白质结合,干扰蛋白 质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植物生理代谢紊乱。
2、损伤细胞膜:铜离子可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内 物质外流,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李琳玲,张国际,郭杰,等.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6):5-14.收稿日期:2020-11-11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2019ABA11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民族专项(D2*******);2019年黄冈师范学院高级别培育项目(201907103)作者简介:李琳玲(1981-),女,湖北十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富硒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研究,(电话)180****3199(电子信箱)*********************;通信作者,程水源(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果树次生代谢产物分子生化机理研究,(电子信箱)******************;程华(1980-),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改良及种质差异分子机理研究,(电话)173****9920(电子信箱)********************。
硒是哺乳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1]。
在世界范围,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缺硒现象,且广泛分布;在中国,除了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和江西丰城三大富硒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为低硒或缺硒地区,约有1亿人口的膳食结构中硒含量不足。
人体硒缺乏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男性不育、认知能力下降及增加癌症发病率等[2],从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植物性食品作为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李琳玲1,2,3,张国际4,郭杰3,肖贤2,程水源2,程华1,2(1.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2.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武汉430023;3.麻城市林业局,湖北黄冈438300;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恩施445000)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文献的整理,在阐述植物在对环境硒循环代谢的作用基础上,系统分析近年来关于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积累及代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策略的启示,以期为合理利用环境硒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植物硒生物强化功能,提高富硒农业产业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植物体内硒素的研究进展
植物体内硒素的研究进展摘要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
植物将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介绍影响植物吸收硒的主要因素,硒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硒对植物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影响,并对富硒植物的研究进行展望,以为硒和富硒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Selenium is an important trace element. The inorganic selenium absorbed from soil is converted to organic selenium by plants, it ha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effects for the plants.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absorption by plants ,the metabolic pathway of selenium in plant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selenium were also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selenium-enriched plant was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on selenium and selenium-enriched plant.Key wordsselenium;plants;soil;selenium-enriched plant硒是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1817年在生产硫酸的尾矿中发现的,此后硒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毒元素。
1957年Schwarz和Fo1tz首次证明硒是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1973年Rotruck等发现和证实硒是动物和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以后,硒在农业生产、人畜健康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植物活性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活性硒的提取方法;2. 评估不同植物活性硒的提取效果;3. 分析植物活性硒的生物学活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富硒植物:富硒大蒜、富硒玉米、富硒菠菜; - 清水、乙醇、盐酸、硝酸、氢氧化钠;- 硒标准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
2. 实验仪器:- 高速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恒温水浴锅;- 电子天平;- 离心管、试管、移液器等。
三、实验方法1. 植物活性硒提取(1)取富硒植物样品,分别称取100g;(2)将植物样品研磨成粉末,过40目筛;(3)将粉末加入适量乙醇,超声提取30分钟;(4)离心,取上清液,重复提取两次;(5)合并上清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得植物活性硒提取液。
2. 植物活性硒含量测定(1)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植物活性硒含量测定;(2)将提取液进行标准曲线绘制,计算样品中植物活性硒含量。
3. 植物活性硒生物学活性检测(1)将植物活性硒提取液稀释至一定浓度;(2)将稀释液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中,进行细胞增殖实验;(3)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估植物活性硒的生物学活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活性硒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富硒植物中,富硒大蒜提取液中的植物活性硒含量最高,其次是富硒玉米和富硒菠菜。
2. 植物活性硒含量测定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三种富硒植物提取液中的植物活性硒含量分别为:富硒大蒜3.25μg/mL,富硒玉米 2.10μg/mL,富硒菠菜 1.85μg/mL。
3. 植物活性硒生物学活性检测在细胞增殖实验中,富硒大蒜提取液对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富硒玉米和富硒菠菜。
这说明富硒大蒜中的植物活性硒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五、结论1. 本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法从富硒植物中提取植物活性硒,效果较好;2. 富硒大蒜、富硒玉米和富硒菠菜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活性硒,其中富硒大蒜中的植物活性硒含量最高;3. 富硒大蒜提取液对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纳米硒在植物营养获取和抵抗胁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硒在植物营养获取和抵抗胁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纳米硒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2. 纳米硒在植物科学领域的应用背景 (3)二、纳米硒对植物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4)1. 纳米硒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作用 (5)2. 纳米硒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 (6)3. 纳米硒与植物生长激素的相互作用 (7)三、纳米硒在植物抗逆境中的生理机制 (8)1. 纳米硒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保护作用 (10)2. 纳米硒对植物逆境蛋白的表达调控 (11)3. 纳米硒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影响 (12)四、纳米硒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13)1. 纳米硒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14)2. 纳米硒在植物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配规律 (15)3. 纳米硒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分配特点 (16)五、纳米硒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8)1. 纳米硒对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19)2. 纳米硒对植物害虫的驱避效果 (20)3. 纳米硒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生态安全性 (21)六、纳米硒在植物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23)1. 纳米硒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效果 (24)2. 纳米硒在园艺植物栽培中的应用 (25)3. 纳米硒在药用植物培育中的潜力 (26)七、纳米硒的安全性评价及环境行为 (28)1. 纳米硒对植物及人体的安全性分析 (29)2. 纳米硒在环境中的降解与残留特性 (30)3. 纳米硒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2)八、展望与挑战 (33)1. 纳米硒在植物营养获取和抵抗胁迫中的研究前景 (34)2. 纳米硒应用中的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35)3. 纳米硒在植物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建议 (36)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介绍了纳米硒在植物营养获取和抵抗胁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概述了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其背景知识。
详细介绍了纳米硒在植物营养获取方面的应用,包括提高植物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是硒的重要吸收者和传递者,对于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主要通过根部进行,硒进入根部后被转运到茎、叶等地方。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与硒的化学形态、溶液pH、土壤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硒在土壤中可以以硒酸盐、硒酸等形式存在,不同形态的硒对植物的吸收利用能力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土壤pH值越低,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越强。
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的存在也会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
主要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小麦、大豆、玉米等谷物类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弱,而油菜、蔬菜类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
这与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等因素有关。
研究和实施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
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是通过添加硒化肥或为作物根部施用含硒肥料,以提高作物硒含量的方法。
研究表明,利用硒化肥进行硒生物强化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硒含量,改善人体对硒的摄取状况。
硒化肥中的硒形态以硒酸盐形式存在,便于植物吸收利用。
在施肥方法方面,根部施肥是硒生物强化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将硒肥料施加到作物的根部,使植物根系更好地吸收硒。
还可以利用叶面喷施、土壤浸润等方法进行硒施肥。
还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等手段改善土壤硒素利用率。
目前,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的主要热点包括硒富集机制和利用新技术提高作物硒含量的方法。
硒富集机制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对硒吸收、转运和分配的调控机制,以及硒与其他元素如镉、铅等的相互作用。
在提高作物硒含量的方法上,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新技术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是硒生物强化的基础,对于研究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植物中硒含量及存在形态的研究进展
不同植物中硒含量及存在形态的研究进展
刘海远;杨伟;徐波;祝振洲;朱定祥;丛欣
【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
【年(卷),期】2024()4
【摘要】硒是一种微量元素,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界中的无机硒经过各种生物吸收转化为不同有机形态的硒化合物,从而在生物体内有不同的存在形态;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介绍不同植物包括谷物类、蔬菜类、豆类、水果类、茶叶及其他植物中硒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同时简要介绍了硒元素及不同植物硒形态的营养安全性,以期为今后有机硒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总页数】6页(P109-113)
【作者】刘海远;杨伟;徐波;祝振洲;朱定祥;丛欣
【作者单位】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国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1.9
【相关文献】
1.土壤各形态硒与植物硒含量平衡模型研究
2.土施硒肥对土壤不同形态及不同价态硒含量的影响
3.不同用量腐植酸对土壤有效硒含量和硒的形态以及大蒜硒吸收的影响
4.云南省不同地区辣木各器官中总硒及硒形态含量的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4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19 No.4 2004年 8月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ug.2004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王 芳,林克惠(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
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
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物;硒;生化特性;营养作用中图分类号:S14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04)04-0417-06Research Advance in Plant Selenium NutritionW ANG Fang,LIN Ke-hui(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Y A U,Kunming650201,China)A bstract:Selenium is an important life element in envir onment.The selenium in the plants mainly exist inmany kinds of biological big molecules such as Se-albumen,Se-nuclein and Se-polysaccharide as well as Se-lenocysteine and Selnomethionine.Application selenium to crop can raises selenium level in food chain,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rop,enhances stress resistance of crop and increases yield.In this paper,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lenium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quality was summarized.On the basis of these,The authors put for ward a ne w prospect to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elenium in the fu-ture.Key words:plant;selenium;biochemical character;nutritional function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早在1957年就被证明为动物所必需[1]。
1973年又证实硒是形成抗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分[2]。
此外硒还可以防癌、抗肿瘤、抗爱滋病和抗衰老。
在少量摄入时,硒对动物和人类都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然而在摄入量高时,它可能对动物[3~5]和人类[6]造成毒害,从最小基本需求量到致死浓度这一浓度范围是很小的。
对动物而言,所饲喂干饲料中硒的最小量在0.05~0.10mg/kg,当干饲料中超过2~5mg/kg硒就会产生毒害[5~7]。
随着硒营养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硒对植物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益和毒害水平之间这一狭小的浓度范围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植物在这一方面起着枢纽作用:例如在缺硒地区可以通过植物积累硒作为一个“硒释放系统”供给人和动物或归还土壤;在富硒地区聚硒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积累大量的硒,从而对硒毒土壤或水域进行修复[9]。
另外植物对硒的修复作用就是它可以把无机硒转化为挥发形态的硒(主要是二甲硒化物DM Se)。
硒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己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
由于黄开勋和薛泰鳞的研究,揭示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通过对硒的生化特性以及收稿日期:2004-03-08 作者简介:王芳(1973-),女,山西阳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烤烟营养与施肥。
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对全面了解硒素营养有重要作用。
1 硒的生化特性高等植物除了可能将微量硒结合进入特定或必需的硒蛋白外,也可能通过S的同化途径来同化硒,它包括硒非专性的结合到含硒氨基酸和蛋白质中;然而,当施用硒的量超过植物对硒的需要量时,硒可能被挥发。
1.1 硒的同化硒酸盐通过硫酸盐载体吸收进入植物根部后,在没有改变化学形态的条件下从木质部转运进入叶片[8,9],一旦进入叶片的叶绿体中,硒酸盐就在硫酸盐同化酶的作用下被同化。
硒酸盐被还原的第一步是被ATP硫酸化酶活化成为其活化形式的腺苷磷硒酸(APSe)。
分子研究表明,ATP硫酸化酶对硒酸盐的还原是必需的,此酶对硒酸盐还原和硒的同化速率都起限制作用[10]。
同时表明,硒酸盐的还原是硒酸盐同化的限制性步骤,在转基因植物中增加ATP硫酸化酶促进了这一过程的速率,但去除了叶片的转基因植物即使下部根系供给硒酸盐,植株也不能对其进行还原,仍以硒的基本形式保留在根部。
这和叶绿体是硒酸盐还原的场所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APSe又能在无酶作用的条件下还原成为谷胱甘肽-结合亚硒酸盐(GS-selen-ite)[11,12]。
GS-selenite经过GSH还原产生中间产物硒代二谷胱甘肽(GS-Se-GS),GS-Se-GS在NADPH 作用下还原为硒代谷胱甘肽GS-SeH,随后在GSH 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含硒酸盐的谷胱甘肽GS-Se-[15]。
GSH还原酶在硒酸盐还原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酶,但在分子水平上还没有证据证实它是一个限制性的酶。
亚硒酸盐除了能同化为硒化物外,也能被植物氧化成为硒酸盐。
1.2 含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在高等植物中硒代半胱氨酸(SeC ys)的形成可能在叶绿体中[13],它是通过半胱氨酸合成酶(Cys 合成酶)作用形成的[14]。
Cys合成酶的活性受硫化物和硒化物比例的影响,但Cys合成酶并非硒酸盐或亚硒酸盐同化为硒代蛋氨酸(Se Met)的速率限制因子;硒化物限制Cys的合成而过多的硫化物限制SeCys的合成。
在蛋氨酸的生化合成途径中,SeCys 经过硒代胱硫醚(SeCystathionine)和硒代高半胱氨酸(SeHomoCys)形成SeMet[15,16].其中可能起作用的酶有胱硫醚-γ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和Met合成酶。
LEWI S等[17]证实,SeMet甲基化形成甲基硒Se Met,然后通过酶的作用,转变为二甲基硒化物(DMSe)。
这一反应主要的酶是甲基硫蛋氨酸水解酶[18~20]。
产生DMSe的另一个途径可能是通过中间产物二甲基硒代丙酸酯(DMSeP)实现的。
在高等植物中DMSeP的形成和二甲基硫代丙酸酯(D M-SP)的合成可能有着同样的生化途径[21~23]。
1.3 硒的挥发高等植物地上部中,硒在甲基Met水解酶的作用下,由甲基Met直接形成DMSe而挥发[17~19],由于根部挥发硒比地上部快26倍,所以D MSe大多数在根部形成[24]。
DMSe的前体物硒甲基Se代Met或DMSeP必须转运到根部以形成DMSe.这个过程中,根部可能存在甲基Met水解酶和DMSP裂解酶。
在一些植物体内,硒以硒代含硫氨基酸如Se-Cys,Se Met形式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少了游离氨基酸中Cys,Met的含量;硒还是植物体内一种tR NA链的组成成分,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从而对其它游离氨基酸也有影响,因此,硒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并对植物的氮化谢、硫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产生影响。
2 硒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2.1 硒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硒有着自身特殊的生化特性,对人畜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
因此近20年来在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多,不仅包括硒聚硒植物也包括非硒积聚植物。
它对不同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尽一致。
2.1.1 粮食作物邓好生[25]在超级稻上施用富硒全价基肥,每hm2有效穗数增加7.5万粒,结实率提高3.5%,千粒重增加0.3g,比对照区增产940kg/hm2.张俐伶[26]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喷富硒康,不但增产8%~15%,抗逆早熟而且增加稻米硒含量,改善品质。
水稻增施硒微肥0.5~20.00mg/kg可增强根系还原能力,促进分蘖,增加产量,提高籽粒含硒量[27,28]。
0.1~0.3μg/mL硒水肥加硅,提高水稻开花期、灌浆末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增加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稻谷产量及结实率[29]。
418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19卷在苗期至花期喷施1/700~1/300浓度的硒肥,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显著增加,块茎含硒量也大幅度增加[30]。
周文美等[31]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稻种,观察到适量硒(0.1~1.0μg/g)可促进水稻的生长。
1.0μg/g亚硒酸钠还明显提高水稻苗期的根系活力和分蘖期、孕穗期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使水稻籽粒中的氮、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水稻,籽粒的空秕率大大降低。
吴永尧等[32]结果表明:5.0mg/kg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千粒量、产量最高,外加硒浓度10.0 mg/kg对水稻全生育期无不利影响,外加硒浓度20.0mg/kg时,对水稻苗期分蘖数、株高和生物量产生较小影响,但随水稻的生长,后期的生长及产量不受影响,外加硒浓度达到30.0mg/kg,影响水稻苗期的生长,但随生长逐渐缓解,而并未导致产量比对照减产。
谭周磁等[33]报道,硒提高秧苗素质,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结实率高且籽粒充实。
黄开勋等在探讨硒与酶活性的关系时观察到,水培基中硒的浓度为0.1μg/g时,有益于水培大麦苗的生长,为0.2μg/g时未出现明显毒性,取土培大麦苗的茎和叶对蛋白质分离,研究发现至少有十多种含硒蛋白质存在。
丁岚峰等[34]用亚硒酸钠溶液叶面喷洒玉米,不仅提高了籽实的硒的质量分数,并有增产的趋势。
在东北地区进行的玉米、小麦、大豆等的喷硒试验均得到增产的效果[35]。
2.1.2 蔬菜李登超等[36]在营养液中加低浓度硒(菠菜≤0.1mg/L,小白菜≤0.1mg/L)时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增加了植株的产量;当营养液中加高浓度硒(菠菜=0.5mg/L,小白菜≥0.5m g/L)时则抑制了植株的生长,降低了植株的产量。
土壤施硒或叶面喷硒均可显著提高小白菜的含硒量,叶面喷施更有效,施硒处理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施硒量在3.0μg/g土时,有机硒占全硒的71%,比对照提高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