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京派、闽派建筑风格的应用——茶艺馆装修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派、京派、闽派建筑风格的应用
——茶艺馆装修设计
摘要:茶艺馆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它的受众既有爱茶、事茶的茶人,又有都市精灵、饮食男女,更有商界人士、政界精英等等,无论何种受众都是来到展厅进行产品消费和文化消费。
而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就是消费服务,消费环境,那么传统的茶文化如何与茶艺馆设计相结合,既要体现传统的茶文化之精神,又要满足茶艺馆的功能需要,这就要求在对茶艺馆设计时深入渗透茶文化的精髓,使设计在视觉上,更在功能上满足现代性要求。
关键词:苏派风格;京派风格;闽派风格
1.绪论
本次通过使用苏派、京派和闽派三种建筑风格,进行了一次茶艺馆装修设计。
一楼设计主要为苏派的园林风格,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而二楼的设计主要以京派和闽派相结合,整体构造成“外圆内方”,寓意儒家思想,暗指茶文化之源远流长。
2.一楼:苏派风格
2.1风格与特征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
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
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园林式布局讲究结构,布置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中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1]。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色彩渲染相对显得比较单一,形成为一定的模式,一般青素优雅而又富于理性精神,大多采用白墙,配以灰瓦、红褐色的柱子,与色彩斑
斓的花木相对应,形成清淡素雅的氛围,形成了别样一种的风味,与平民所居环境形成了气氛协调、舒适平静的佳境,在色彩处理上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以黑白为基调[2]。
在宗教与民俗文化中,白象征光明、洁净、正义与吉祥,黑象征庄重、肃穆、神秘与沉重,中国有崇黑尚白的悠久传统。
2.2平面布局与空间特色
影响景色结构艺术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视象方面的流动性以及景色构成的层次性。
为了使景物更具有吸引力,实际景物的设计必须充分与意境相结合,这样可以形成含蓄有致的效果,让游客们充分体会到“景愈露,意境愈浅,景愈藏,意境愈深”,而不是让人们瞬间对景观一览无余[3]。
一楼空间设计详见设计简图。
注:图中编号与下文编号相对应。
墙壁以白墙为主体。
①大门:采用红褐色木质柱门与歇山式的灰瓦屋顶,再加上雕有莲花的“须弥座”。
由于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在园林建筑上追求华丽之风,日趋繁杂,台阶也作为美化的对象。
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的台阶部分,创造一种雕刻华丽,用料考究的高级石台阶,并名为“须弥座”,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
而作为古典园林的经典,苏州园林建筑中厅、堂、楼、阁前的月台,也属须弥座,作为园林建筑的地基,是随处可见的。
而屋顶转角处的起翘(向上翘)和出翘(水平方向凸出),更是西方屋顶所没有,它不仅有利于排水,同时具有“视觉矫正”的作用,使房屋稳定、轻快,曲线跷曲,流畅轻盈;而其色彩一般素雅明净,极易与自然的山、水、树木等相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4]。
②照壁:在此处设计中,选用松竹梅为照壁的花纹并加上“一路荣华”(由鹭鸶与芙蓉花组成)漏窗。
苏州的照壁往往与门厅对峙,形成建筑入口领域空间,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照壁的下部常常设须弥座,顶部是屋顶,墙体的中部叫做影壁心。
其花纹图案有多种变化,砖雕花色有钩子莲、凤凰牡丹、荷叶莲花、松竹梅等。
还有整面照壁为砖雕的一幅画面,内容为花卉、松鹤等吉祥图案[5]。
窗是建筑中重要的实体元素,它既采光、通风,又防雨、防风,苏州古典园
林建筑的窗更是多样,审美更艺术化,富于象征性。
古建筑的窗,在没有玻璃之前,多用纸糊或安装明瓦等半透明的物质来挡风遮雨,需要较密集的窗格才可,于是就制作了菱纹、直棱,以及由动物、植物或人物组成的各式各样的窗格花纹,有时还用压制有花纹的铜片钉在窗框的横直交接处,既加固了窗构架又美化了整个窗扇。
这些纹样如前所述,具有象征意义。
③铺地:用碎陶辅以微型卵石,铺出荷花的图案。
(荷花图案与小池中的荷花相呼应)
用砖、瓦、石等材料组成精美图案的“花街铺地”,更是苏州园林建筑的经典。
以各种碎瓷片碎陶片为材料,辅以微型卵石,可以铺出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和器物图案。
其暗红、灰白、青蓝等多种自然颜色的搭配,将铺地描绘成一幅多姿的彩色“地”图。
其式样,更是洋洋大观。
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所写的《园冶》,对此有生动描述:“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6]。
中庭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
④月洞门
古人非常喜欢观察天象,并发挥想象力把天象与周围的事物作联系,然后引入日常生活,把人的现实生活归于宇宙的组成部分,自觉接受宇宙的支配。
如月亮,在中华民族早期就产生的月亮崇拜,使月亮也成为苏州园林象征语汇题材的来源之一,苏州园林的圆形门洞,就名月洞门。
如苏州沧浪亭的“周规折矩”月洞门。
圆形具有饱满、完美的寓意,又暗合月亮圆缺有致的动感,赏心悦目而雅俗共赏。
⑤葫芦洞门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接触的动物和植物也经常出现于苏州园林建筑象征语汇,如老虎、马、鹿、鹤、鱼、飞鸟、树、草、花果等,人们将它们的形象再现在身边的建筑构件之上,作为建筑美化的装饰,同时利用其蕴含的深层的含义。
动植物的生息与时空季节的转换是连为一体的,动植物纹样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纹样的表象要素表达时空交感的第二层涵义。
比如,苏州沧浪亭中的通往御碑亭的延廊墙面上的葫芦洞门。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葫芦洞门是葫芦从中间剖开,一分为二,所谓时空流转到天地开创的象征。
⑥小桥流水:两边建造荷塘小池,中有鲤鱼,中间为木质红漆小桥。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总体要求是轻盈灵巧,随宜造景,即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
在总体布局上,花园部分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因地制宜,富于变化,
其曲折迂回的空间安排,象征着园林主人跌宕的人生况味。
同时动景与静景相结合,更有一般韵味。
⑦六角亭:以红褐色柱子为主,加以灰瓦飞檐的六角亭,亭内设有茶席。
六角亭用来点缀园林景观的一种园林小品建筑。
亭是园中“点睛”之物,所以多设在视线交接处。
如拙政园水池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阔,在此形成视觉焦点,加上两面有曲桥与之相接,形象自然显要。
亭中茶席,以青色与灰色为主调,含淡雅幽静之意。
在本次茶馆设计中,意在以亭子造景,“藏景于亭”。
⑧八仙桌一张,为品茗之处。
八仙桌,中华民族传统家具之一。
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汉族民间雅称八仙桌。
从结构和用途上讲八仙桌的流行存在着很大的必然性。
普遍认为在大型家具中八仙桌的结构最简单,用料最经济,也是最实用的家具。
其使用方便,形态方正,结体牢固。
亲切、平和又不失大气,有极强的安定感,这也使得八仙桌成为上得大雅之堂的中堂家具。
无论厅堂装饰的典雅还是简单,甚至粗糙,只要空间不是特别逼仄,摆上一张八仙桌,两侧放两把椅子,就会产生非常稳定的感觉,如一位大儒,稳定平和。
○13带有牡丹花雕花的大方桌一张,同时配上带牡丹花雕花靠背的椅子若干。
上面放置石质大茶盘,与深色木质茶道六君子若干,并选用暗色调茶具。
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传统装饰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元素。
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当代茶馆空间的设计,必然不可缺少中国传统家具,为茶馆增添了古色古香、华贵优雅的气韵[7]。
○9~○12与○14均为多宝格设计。
使用书架或者使用多宝格将其划分为两个区域,即既能达到分割空间的目的
也能获得装饰与展示的效果。
上面均装饰有茶饼、茶样等,其间也参有小型盆栽,以文竹为主。
同时,还有各式玉雕、奇石。
○14多宝格正中,挂有墨宝一幅,书写:“仁茶”二字。
表达了天人合一,茶人合一的思想。
字、画指书法和传统国画。
为了迎合茶客的喜好,字画是古代官僚贵族、文人墨客非常崇尚的一种装饰形式,于是用字画装饰茶馆空间可以增强环境的文化品位,通常将字画归类于室内设计当中的分支陈设设计的领域当中[8]。
2.3照明与灯具
2.3.1射灯
以白色光的射灯为主,造型小巧,便于隐藏。
安装在小池塘周边,多宝格格上,月洞门、葫芦门底座上以及照壁顶端等位置。
一般来讲,明亮的地方总比黑暗的地方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为了突出茶馆室内空间的某一部分就加强了这部分的照明设计,使之重点突出,作为视觉重点,十分引人注目,给人以艺术享受。
2.3.2吊灯
以暖色光为主,呈纸灯造型,主要安装在各个茶席、桌子之上,以达到分割空间的效果。
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与室内照明处理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灯具布置与照明方式。
此外,根据茶艺馆功能需要,利用灯具的光照并结合各种陈设、家具等的布置,可在大空间分割出变化多端的各个子空间,组成不同的区域,使之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总之,光在分割空间的处理上,较之用实体来分隔要灵活得多。
有意识地利用照度不同的灯具进行布置,可以使光像一把无形的剪刀一样把茶馆室内大空间划分成几个相互融通却又明暗不同、情趣各异的小空间;并产生一个朦胧的中介状态的空间,给空间组织带来十分诱人、令人赞叹的艺术效果。
3二楼:京派风格与闽派风格的结合
3.1风格与特征
3.1.1京派风格
京派风格的典型就在于“四合院”的设计。
所谓的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9]。
四合院类型多样,总的来讲,其基本布置构成比较固定,主要有:寨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耳房、后罩房等几部分。
规模较大的多进四合院各院落间有垂花门或过厅串联。
通过这些构成元素的多重组合产生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四合院[10]。
3.1.2闽派风格
这里所使用的闽派风格元素,主要来源于闽西的“客家圆楼”。
中国人崇尚圆形是千百年不变的传统,客家人尚圆就源于对中原的文化认同与一种自觉的传承。
这种尚圆心理不仅渗透到客家人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乃至在建筑上,以土楼的建造形式得以具象化和升华,进而,更是从建筑文化和建筑美学角度将传统“圆”文化内涵推向极致[11]。
土楼是独特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群居建筑。
客家土楼虽以方形居多,然而圆楼因其更加安全稳固、更具内敛的气质,成为客家土楼的精髓所在。
几百年前的客家人为了维系宗族、为了实现对家的梦想住进了各种“圆”中,传承至今,他们的历史、文化、情感,深深嵌入在圆的宏大叙事中[12]。
3.2平面布局与空间特色
二楼空间设计详见设计简图。
设计总体理念:外圆内方——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给儿子写过四句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里所说的“圆”,大抵指的是“灵活性”,绝不是指圆滑、狡黠,而是一种圆通、宽厚、融通,是与人为善,是随机应变;“方”则是指的原则性,意为方正、刚直,棱角分明,端端正正,稳稳当当,规规矩矩,绝不是指死板、守旧。
做人处世,如何把原则性与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人生一大课题。
唐代诗人孟郊将这种处世之道入诗:“万俗皆走圆,一身独行方。
”就是他对做人处
世“外圆内方”的认同。
注:图中编号与下文编号相对应。
①品茗间四间:
内置茶席一张,以深蓝色带有民族图案的茶布为主体,土色调为主的茶具和浅色木质的茶道六君子相搭配。
突显出圆楼的历史沉淀感,以及茶文化的厚重之感。
墙壁是棕褐色的土砖墙,挂有棉麻质感的帘幕,正中装饰有“竹、梅、兰”的国画。
外延是木质的窗子,带有棉麻质感的窗栏,地板为深色木质地板。
②圆楼结构:
从土楼建筑外表来看,装饰特征主要集中于门与窗。
墙就是裸露的土墙几乎
没有任何装饰,而门口可以以联装饰于门的左右两边[13]。
屋顶的瓦片以圆心点为方向整齐排列。
在屋脊之处多采取画龙点睛的装饰手法点缀式用青砖或厚瓦片依次排列压在屋脊处,形成一圈圈环形装饰。
在圆心处的宗祠房上装饰元素运用比起外立面稍微多些,多在屋脊处雕刻纹饰,山角起凤尾式装饰造型[14]。
土楼内立面的歇山式飞檐达到了重要的装饰效果,视觉上极富美感。
③走马廊:木质结构,设有木纹栏杆,木纹花纹为云纹图案。
也称跑马道,即环形通廊[15]。
几乎所有的土堡都有走马廊,走马廊设在二层及以上,一侧为护楼,一侧为外墙,绕整座土堡一圈,可以方便观察和组织炮火攻击。
走马廊常常沿着山坡抬高,设有台阶方便行走[16]。
④石雕台阶:以莲花图案的石雕做成了一层台阶,寓意“步步生莲”。
⑤软心矮墙,约1.2米,搭配花鸟山水苏画。
顶上是北京四合院风格的红木檐和
深灰色瓦片。
这些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缺面少角的转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会派上用场。
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
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心砌法[17]。
因为北方冬季较长, 寒冷的日子里花木凋谢, 环境色彩单调, 特别是城区。
而绿色和红色能较好地调剂单调萧瑟的气氛, 赋予宅院勃勃生机。
讲究的人家在红色或绿色的梁枋上还要饰以色调明快的彩画。
当然, 彩画也是分等级的, 庄重华贵的旋子彩画只有在王府中才能见到, 活泼绚丽的苏式彩画则随处可见。
苏式彩画又分三个等级: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墨线(或黄线)苏画。
苏画所表现的题材非常丰富, 有花鸟、山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神仙逸事等等。
而在南方的民居中, 这些题材通常都是通过木雕或砖雕的形式表现的。
相比之下, 北京的彩绘装饰手法比较经济, 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更强烈, 但不易长久保存;南方的雕刻工艺繁难, 色彩单调, 但立体感强, 更值得玩味, 且能传之久远[18]。
⑥花坛:山石与草木。
这里以小型假山,加以藤类植物和海棠花、丁香花做装饰。
北京庭院、私园则以建筑物和叠石为主题,辅以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藤蔓。
老北京院中最常见的树种有:石榴,春华秋实,既美观又寓意吉祥,是子孙昌盛的象征;海棠,春华秋实,与玉兰共称玉棠富贵;丁香,芬芳馥郁;葡萄,
既可遮阳纳凉,又是果品中的美味。
以上这些树种树型大都比较美观,高矮适度。
夏天枝繁叶茂,可防止阳光直射室内;秋天果实累累,可以尝鲜;冬天落叶,使室内阳光充足。
此外槐树和枣树也是老北京人家常见的树种, 不仅因为槐花香、红枣甜, 而且还有封侯拜相的美意[19]。
⑦鱼缸:石质大鱼缸,内有几条锦鲤,几朵睡莲。
由于缺乏活水, 老北京四合院中央, 常常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 一是为了观赏, 二是能够调节空气, 第三还有防火的功能。
这是北京四合院中非常典型的一景。
在较大的私家花园中, 偶尔有人工砌成的水池, 一般也都是死水,功能和鱼缸差不多, 但观赏性无疑提高了许多[20]。
⑧八仙桌四张,为品茗之处。
八仙桌,中华民族传统家具之一。
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汉族民间雅称八仙桌。
从结构和用途上讲八仙桌的流行存在着很大的必然性。
普遍认为在大型家具中八仙桌的结构最简单,用料最经济,也是最实用的家具。
其使用方便,形态方正,结体牢固。
亲切、平和又不失大气,有极强的安定感,这也使得八仙桌成为上得大雅之堂的中堂家具。
无论厅堂装饰的典雅还是简单,甚至粗糙,只要空间不是特别逼仄,摆上一张八仙桌,两侧放两把椅子,就会产生非常稳定的感觉,如一位大儒,稳定平和。
⑨石质台基两座:同样以莲花为石雕图案,寓意“步步生莲”。
3.3照明与灯具
3.3.1射灯
以白色光的射灯为主,造型小巧,便于隐藏。
安装鱼缸附近,花坛周边、走马廊以及环形土墙上间隔2米左右位置、台基下端、字画装饰上端等位置。
一般来讲,明亮的地方总比黑暗的地方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为了突出茶馆室内空间的某一部分就加强了这部分的照明设计,使之重点突出,作为视觉重点,十分引人注目,给人以艺术享受。
3.3.2吊灯
以暖色光为主,呈红色纸灯造型,主要安装在各个茶席、桌子之上以及茶室之中,以达到分割空间的效果。
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与室内照明处理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灯具布置与照明方式。
有意识地利用照度不同的灯具进行布置,可以使光像一把无形的剪刀一样把茶馆室内大空间划分成几个相互融通却又明暗不同、情趣各异的小空间;并产生一个朦胧的中介状态的空间,给空间组织带来十分诱人、令人赞叹的艺术效果。
4.结语
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将成为休闲的时代。
茶艺馆作为中国传统的休闲空间,必然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设计和运用。
本次利用苏派风格、京派风格和闽派风格进行设计,使自己对装修设计有了新的感悟。
同时,对于其他派别,例如皖派和川派的设计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柯.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象征语汇分析[D].苏州大学,2009.
[2]大西幸子. 苏州园林装饰象征符号研究[D].苏州大学,2005.
[3]李欣. 从苏州园林看园林建筑艺术意境的创造[J]. 美与时代
(上),2011,03:76-77.
[4]蔡喆.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空间意境[J]. 科技信息,2010,21:389-390.
[5]陈涛吉. 苏州私家园林造园思想与艺术风格初探[D].山东大学,2007.
[6]谢浩. 解读后的理性启迪——苏州园林的建筑、文化、艺术鉴赏[J]. 建材发
展导向,2005,03:81-84.
[7]江帆鸿. 隔断在当今室内空间的应用[J]. 设计艺术研究,2013,02:69-71.
[8]刘培瑜.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茶馆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青岛理工
大学,2013.
[9]吴怡雯. 找回京派传统建筑失落的魂——浅析“运河岸上的院子”的建筑美
[J]. 居业,2015,08:112-113.
[10]胡姗,何爱勇. 四合院建筑构造设计的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2015,03:74-80.
[11]陈凯峰. “闽派”南建筑的传承——海峡两岸共此一脉[J]. 城乡建
设,2007,11:71-72+5.
[12]鲁晓敏,叶高兴. 建筑秘籍:当“徽派”遇到“闽派”[J]. 江南,2013,06:142-147.
[13]唐甜. 凝固的“圆”舞曲——浅谈客家土圆楼中的“尚圆”文化[J]. 艺
苑,2012,04:96-100.
[14]黄汉民. 福建土楼探秘[J]. 中国文化遗产,2005,01:8-29+3.
[15]谭抗生. 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空间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16]]戴志坚,曾茜. 闽中土堡的建筑特色探源[J]. 中国名城,2009,11:47-52.
[17]肖红娜. 中国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的审美意蕴[D].中南大学,2005.
[18]顾军,王立成.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J]. 北京联合大学学
报,2002,01:57-62.
[19]陈启高. 传统中国建筑四合院的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01:3-6.
[20]顾宁,宋靖,孙伟.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J]. 山西建
筑,2010,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