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优秀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课件(28张PPT)
•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
•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 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 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 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 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 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 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 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 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 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 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 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 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 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 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李明隆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
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
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
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论述文写作掌握论述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论述文写作掌握论述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而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论述文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论述文一般是以论述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传递思想,引导读者思考。
但要写好一篇论述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结构规划、语言运用和论证论据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写好论述文。
一、结构规划论述文的结构规划是写好一篇论述文的重要前提。
合理的结构能使读者易于理解,思路清晰。
一般来说,论述文的结构包括引入部分、论点部分和结论部分。
1. 引入部分:引入部分是论述文的开篇,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明确文章的主题。
可以采用引入事实、叙述背景、引用名言等方式引入。
2. 论点部分:论点部分是论述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陈述观点、论证论据的地方。
可以将论点分段进行逐一论述,每段只论述一个重点观点,并给出充分的论证。
3.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升华,可以回顾论点部分的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语言运用语言是论述文的表达工具,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1. 语言简练:使用简练的语言能使文章通顺易懂。
尽量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到作者的观点。
2. 语言形象: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增强读者的感受。
可以使用具体的事例、细腻的描写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语言准确: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可以避免歧义,清晰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需要注意词语的选择和语法的正确性,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
三、论证论据论证论据是论述文的核心内容,用于支持作者的观点。
1. 逻辑严密:论证时需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避免出现无关的论据或逻辑漏洞。
可以采用细节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使论证过程更加严密。
2. 充分论证:论证时需要充分论证,给出足够的证据和事例来支持观点。
可以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调查数据等来增强论证的可信度。
3. 反驳观点:在论述过程中,也要注意反驳可能存在的不同观点。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考点解读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
二、【本知识点学习内容】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三,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B、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C、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D、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例题:1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10江苏卷)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05江苏卷)3请结合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城市文明”这一问题的。
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07广东)5作者在演讲中,可以省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吗?请说明理由。
四、方法例解(一)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3)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
(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
(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45期解题技巧所谓“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搭配。
近年来,论述类文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行文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具体来说,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要想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建议分两步完成阅读过程: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1)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
(2)体现论证对象转换的词语:①表因果。
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②表转折。
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③表并列或递进。
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④表分类分层。
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⑤表举例子。
如,例如、如,等等;(3)修饰、限制性词语:①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②表程度。
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③表范围。
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④表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⑤表已然、未然,或然、必然。
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将、正在、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等等;⑥表代词。
如,这、那、它、其、此,等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1)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2)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
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对比,或递进,或点与面。
2010高考:分析论述文的结构和思路
四、如何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1、掌握议论文一般的思路和结构特点;
2、掌握议论文常用结构和论证方法的作用或效果;
3、要善于宏观把握阅读材料,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4、分析时要注意将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联系、将局部与整体联系、将句群与段落联系、将事例与观点联系、将“驳”与“立”联系、将“正”与“反”联系。
论证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并列、层进、正反四种形式。一般来说,大多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正反的结构模式。还要注意的一种是驳论文,一般会采取或先驳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错误,即驳错误论点、驳错误论据、驳错误论证(推理过程),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三、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
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B、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C、文章段落之间、句群之间的关系;
D、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典型试题:《名师大讲堂》P162《境与象》第2题、P165《鸟巢与中国文化》第3题;P167《戏剧需要激情》第4题;P171《要善于应对美国霸权》第4题。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文章的结构安排都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写作的思路是否清晰、流畅、严谨。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再次是论据,也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包括引用材料)、正面论据和反面论据。论据在文章中主要起证明或反驳论点的作用,有时也会丰富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等。
论述类文本之 梳理思路,辨明关系,精准分析论证
(2)分析立场态度。在找出文中运用的论据材料后,要分析把握该论 据材料所包含的作者的态度倾向。在运用论据材料时,作者一般都会对 该材料进行评论分析。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些文字,弄清楚文本中的事例 材料是作为正面事例还是反面事例,搞明白理论材料是用来佐证作者自 己的观点还是作为批驳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
(3)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和句子。 ①关键词语 a.表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b.表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等。 c.表分类分层。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换言之,等等。 d.表举例。如:例如,如,等等。 e.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f.表归结。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等等。 ②关键句子 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的过渡句等。
一、梳理步骤和方法 1.步骤 面对非完整、摘编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圈 出每段的关键句,尤其是每段的中心句;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整体理解文 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时要概括准确,不能笼统;在此 基础上,寻找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行文脉络。
2.方法 (1)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同样,分析一个段落 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出段落 的结构和思路。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 路也就理清了。 (2)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入手。针对本论部 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 系和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 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
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学习目标】1、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理清思路的题型。
2、把握理清文段、全文思路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理清段落之间相互联系和文段内部结构层次,并能简明扼要的表述。
【自主预学】一、考点解读:1.考纲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考点解析: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让问深学】(1)(2017·江苏)《从脸谱说起》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2)(2016·江苏)《成人不自在》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同伴互学】(一)论读书林语堂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向来被称为雅事乐事。
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
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
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
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
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
1.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二)两种真诚王正创作应当首先听命于谁?是应首先听命于领导,还是听命于读者和自己的心灵?原中国文联主席曹禺先生曾有过深深的失落。
他在后半生本应写出超越原有水平的作品,登上新的高峰,然而竟没有。
平心而论,当时领导曹禺先生的领导,是真诚地叫他写好的。
比如写《王昭君》,领导确是叫他写好这位民族团结的伟大女性的。
这个要求一点不错。
曹禺先生也真诚地接受并玩命地付诸实践。
但这两种真诚结的果子却有些苦涩:在《王昭君》民族团结的伟大形象中,少了点具体的人生悲剧,一般扭曲了个别,就很难像《雷雨》《日出》那样让人们感动。
作为领导,不论他懂不懂创作规律,大概都会这样要求的,这其实是社会层面的现实意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攻略之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搭配.从近年高考来看,所选用的论述类文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因此,考生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行文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具体来说,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设问角度: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将其概括出来。
2.要求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虽然不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却是重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离不开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学的“求真”与“向善"①史学有什么功用?这是许多史学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关于史学的功用,众说纷纭,但有两个方面应该是最基本的,这就是“求真”与“向善”。
②史学作为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其存在当然以历史的存在为前提。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认识已经消逝又具有客观性的历史,是史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求真”是史学的基本功用。
正如李大钊所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主要是以“符号”形态存在的,我们认识历史通常是通过对历史记载、遗迹、遗物等一系列“符号”内涵的分析与综合而接近历史本来的面貌.在“求真”的过程中,史学工作者像是破解历史之谜的“侦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求得真相.③“求真”固然重要,但史学仅仅停留在“求真”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另一功用,即“向善"。
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这个“鉴"的过程就包含着价值判断,历史要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
如果史学丧失了价值判断,不能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其功用无疑会大打折扣。
在这方面,古代史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
概括论证思路【命题说明】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结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体裁形式、顺序线索、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和材料、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等。
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还需要依据不同文章文体的差异,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理清文章的线索。
叙述类作品需要梳理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即线索。
散文也有线索,散文的线索更多指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线索。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说理的逻辑。
3.理解文章的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应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
4.把握材料详略处理的意图。
概括论证思路,顾名思义,是概括(议论文)对论点的论证过程和方法。
论证思路作为高考阅读分析能力考察的基本题型,解答这一题型要求考生熟悉论证过程的基本环节(引论、本论、结论)和常规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把握思路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方法点拨】论证思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的构思,这一点在答题时常常被忽视。
作者的构思主要包括论证方法的选择(答题时根据实际一般只强点比较显性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例证和引证一般不需特别强调);论证角度的选择(注意论点提出的角度,分析论证的切入点等等)。
对论证思路的研究需要关注作者如何提出论题;作者如何呈现观点;作者如何界定概念的内涵;作者如何辨析概念;作者如何处理论据;作者分哪几步展开论证的;作者如何将论证引向深入等等方面。
第六讲 论述性文本(二):分析论证特点-2024年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六讲
论述性文本(二):分析 论证特点
二、分析论证特点
(一)分析思路结构
• 文章思路是靠文章结构来体现的,只有正确地 分析文章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思路。“分析 文章结构”着眼于文章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 方式、结构特征,具有外显性和客观性。“把握文 章思路”常常是围绕中心话题,立足于整体,着眼 于词、句、段、层,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者的动机,具有内隐性和主观性。
3、论述文论证语言的特殊性
• (1)抽象性:学术语言、专业化语言。 • (2)有气势:语气词、反问句带有强烈的语气;对 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整齐匀 称,节奏明快;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 使用,使论证鲜明有力。
4、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融媒体时代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媒介技术,但是如果陈 旧的思维不革新,再先进的媒介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归 根到底,改变传播思维是重中之重。要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 原则。研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受途径和认知要素,摒弃 “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的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 方式,化“硬传播”为“软传播”,将文化以更持久的方式潜入 受众头脑。特别是要融通中外概念、范畴、表述,强调“说理” 的同时注重“陈情”,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故事性叙述,以小见大, 润物无声,从而淡化宣教、灌输的色彩,消解海外受众对不同意 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等异文化的抵触感。要注重运用非语言和视觉 传播的技巧。视觉听觉的感染力往往优于语言传播,可以有效减 少海外受众在语言转化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的误读,增强传播的有
• 1、准确判断每一种论证方法
• 常见论证方法详见第五讲 • 注意区分一些易混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与类比论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论述性文章答题前,我们要清楚论述类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等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抓住文体特点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除了词语、句子的理解外,主要考查段落、主旨,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构安排。
所以在阅读和解题时要紧紧抓住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
特别是在做简答题时,更要抓住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以文本本身为依托,精选理据。
这实际上是整个论述类文本的最重要的解题策略。
(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类文章,因其基本观点鲜明,论述层次清晰,且重要句子比较醒目,这些正好是用来提高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有利条件。
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如:高考曾选用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出了两条这样的题目,一条要求说出作者称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一条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
前者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后者要求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
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等等,倾向性一般是比较明确的,这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①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②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3)分析结构,把握思路我们应从分构结构入手,把握作者的思路。
在“分析结构”时首先要善于把握各个语段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属于议论文阅读范畴,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
首先要求抓住标题,明确话题、观点、重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Ⅲ)论述类文本《留住乡愁》,论题是“乡村的城镇化与乡愁”,体现了作者对当今我国乡村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突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
时代性和人文性,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材的重要特征。
其次要求抓住事关要旨和结构的重要语句,抓住表述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语句、表现文章层次变化的语句。
《留住乡愁》第一段提出基本观点: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第二段论说要“留住乡村记忆”: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第三段论说要“呵护乡村记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第四段论说要“活化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
首先整体把握,要求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框架,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等。
《留住乡愁》首段总领全文,既指出主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观点。
作者观点中有三个针对“乡村记忆”的关键词:“留住”、“呵护”、“活化”。
第二段先论及“乡村记忆”的两种形态(“物质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记忆”)及两者间的关系,再论及“乡村记忆”的功能。
然后,简要论述了如何“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先略及必要性,再着重谈“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
谈做法,先概括,再举例论说。
第四段先通过比较“活化”与“留住”、“呵护”的不同(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借此论说了“活化乡村记忆”的必要性,再论及“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
如何写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的高考议论文
如何写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的高考议论文作者:谢永平来源:《新一代》2016年第07期摘要: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体现写作者的理性思维水平。
高考议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体现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还要做到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常言道:文无定法。
就是说,作文没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文章也有一定的组织规律,体现一定的思路结构,根据笔者多年的高中一线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高中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写文章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
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也就是议论文的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
“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即正文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
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这个“向度”有四个,即观点+论据+分析+归纳。
按照高考作文的字数等的限制,本轮部分一般情况下,由这样的三个层次展开,这样三个分论部分就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论点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或者几个材料,逐一论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一个向度,就是说,分论部分必须要据中心论点的同一角度,同一层次展开,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部分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同时要注意一点,就是几个分论部分要做到分得开,扣得住,排得顺的原则。
所谓分得开就是说几个分论部分之间必须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或交叉关系;扣得住就是分论部分必须根据中心论点的走向而展开论述;排得顺其实是作文形式方面的要求,就是分论部分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句式大致要做到结构一致性,文字量也要均衡等。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思路大有帮助。 • 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
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 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 ”;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 • ②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 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
01
前提;
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
02
面目的原因;
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
03
惧怕的力量。
课堂总结
看清题目12 二.理清 Nhomakorabea构三抓:抓标题、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3
规范答题
拓展延伸
2010江苏卷《谈 静 》 朱光潜
文章题为“谈静”, 但最后一段才写到 “静”,请简要说 明全文的思路。(6 分)
• 2、2011年江苏高考 鲁迅的《捧与挖》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3、 2012江苏卷《笑的价值》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4、2014江苏卷《乾坤草亭》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教学目标
01
02
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 本结构类型;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引论(提出问 题或论点)
本论(分析问 题)
结论(解决问 题)
全文做题思路
大体概括每段段意
二.根据各段意义把文章切割成若干个部分
(这里必然有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的过程
三.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论据 并列关系
⑥⑦⑧⑨“在世界历史上” 事实论
据
分析: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
的要求及其原因。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始发句(①
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
“代价”的具体内容。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这样就可
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总分关系。
方法2.寻找标志性词语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 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 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 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如“首先、其次、再次”, 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 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 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 系。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关联词B、 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关联词C、顺序词 D、范围 词E、过渡词。
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 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 《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 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 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 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勿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 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 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 “紫燕跃武,赤兔起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 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
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
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
的。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
⑦⑧⑨。其间为并列关系。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
方法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 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灵魂,起统率作用。要 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 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 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
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 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 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 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 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 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 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理清结构思路的步骤
1.分清层次
②归纳意群
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所 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 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 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 就是一个层次。
理清结构思路的步骤
1.分清层次
③寻找标志
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 词语或句子,如标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 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 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 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
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 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 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 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 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 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 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理清结构思路的步骤
2.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 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 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 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 需要。
典型例题 (2014安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3分)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 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 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 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 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 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 惊。
3.从标志性词语入手,顺藤摸瓜,勾画线索和结构框架 。标志性词语是行文的“路标”,沿“路标”前行, 脉络自然呈现。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 用的标志性词语和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常 见的标志性词语有:序数类词语、关联词语、反复出 现的关键词等。
基本方法 首先,把握好方向,弄清问题是针对全文还是部分段 落,是分析综合还是提炼概括。其次,要注意选项设 置的标准和角度。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 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 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 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 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 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 ①段相照应。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①②→观点句,③到⑨ →论据(总分关系)
③④⑤ “经济学上”
答案 C “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不正 确,第④段论述的是“当下”重技术轻艺术的现状, 而②③段则以古代创作为例强调技术服务于艺术 的道理,因此④段与②③段构成的是对比关系。
解题思路 1.从话题入手,探寻文章思路,把握结构特点。 话题是文章的核心,文章是围绕话题展开的,抓住了话题,就 能提纲挈领,理出文章的脉络。 2.从关系入手,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的段落层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承关系,它包括 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系和 对照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抓住了这些关系,层次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
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 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 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 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 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 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 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
论述类文章的结构层次: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划分,一般分为“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的 结构;
从文章的角度划分,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对 照式和层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①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结构特点;
②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并能理清层次之 间的关系; ③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体会文段在 上下文中的作用。
“首先 ” “其次 ” “但是”“可见” “至于”
参考答案:理由有四:①《三才图会》有冗杂虚 构的毛病,其说法不足信;②关于”飞廉”,注家说 法不一,古人并无定论;③武威铜马是写实的作品, 马足下的飞鸟亦一样,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 相提并论; ④《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 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
把握文章思路要抓住三点:点、线、面。 点,即观点(或关键信息点);线,即线索;面,即素 材。要准确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理出 基本的脉络。
理清结构思路的步骤
1.分清层次
①辨析段落类型
段落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 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辨析段落类 型,是因为段落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 点也不相同。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 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 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 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 懂得这一点,有助于层次分析。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 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 —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 、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 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 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 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
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 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 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 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 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 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 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 市场。
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 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 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 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 最为雅致贴切。
作者认为把铜奔马更名为“飞廉铜马”更属不妥 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举。
作者认为把铜奔马更名为“飞廉铜马”更属 不妥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举。
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 、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 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 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 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 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 ,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 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
2、铜奔马正名(节选)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 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 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 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 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 燕,未惬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