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3篇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3篇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持续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重点制度的建设与巩固(一)科学建立预约诊疗制度。
进一步扩大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比例,力争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缩短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等待就诊的时间。
优化预约诊疗流程,避免门诊二次预约导致重复排队的情况。
科学合理安排预约放号时间,避免深夜放号、凌晨放号等情况。
在做好预约挂号、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调配,鼓励开展门诊取药、门诊治疗、住院床位、日间手术、停车等医疗相关流程的预约服务,提高就诊便利性。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
(二)不断完善远程医疗制度。
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三级医院重点发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
承担贫困县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对口支援等任务的医院,要与受援医院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立远程医疗工作制度,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
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要积极建立远程医疗中心,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疾病诊断能力。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探索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远程会诊。
丰富远程医疗服务内涵,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搭建医疗机构与患者居家的连续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高疾病管理连续性和患者依从性。
(三)大力推动结果互认制度。
制订完善检查检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广泛开展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和诊断水平。
发挥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质控中心作用,加大医疗质量控制力度,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
在医联体内率先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
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要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增加互认的项目和医疗机构数量。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远程医疗实施方案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即便是身在农村、地处偏远,患者也可以向专家实时在线问诊,互联网让偏远地区医疗实现"触屏可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尽管国家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向基层倾斜,但城乡间的差距短期内很难缩小,一些地方百姓看病还得跋山涉水。
不拔病根,难除穷根,不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大难,边远贫困地区就很难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各地的医联体建设如火如荼,大医院和小医院"手牵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百姓看病就医。
所谓医联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联合体。
针对当今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医学单位间学术交流和研讨开展困难,沈阳三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3QC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助力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联体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能实现几大功能:"面对面"会诊通过高清动态双流传送技术,使远程会诊达到真实自然的"面对面"会诊效果,实现神态、表情和声音的全面观察;兼容开发无缝融合提供开放的第三方接口,与远程会诊平台深度融合,与医疗信息行业主流厂家深度合作,提供完整的医疗平台融合方案;安全可靠8重备份、3重加密,保障了远程会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过程中信息泄露。
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不用特意拿出人力来维护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就能轻松实现专家在线会诊,为患者最大程度的节省时间,不断的推动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让患者体验最真实的看病效果。
远程医疗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低成本高效率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途径,降低医疗费用、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远程医疗实施方案为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异地专家的诊疗指导,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省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推进会的精神,根据《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2篇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远程医疗实施方案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精选2篇(一)远程医疗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技术支持方案两部分。
1.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 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团队:组建由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多专业人员组成的远程医疗协作团队,负责远程医疗服务的实施和协调。
- 制定远程医疗协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流程,包括病例诊断、影像检查、电子病历管理、会诊讨论等,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高效运作。
- 引入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评估和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 加强协作沟通: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包括电话、视频会议、即时通讯等工具,方便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沟通。
2. 技术支持方案:- 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包括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医疗影像系统等,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和医疗数据远程访问。
- 提供远程诊断设备:配备高清摄像设备、智能医疗设备等,以及远程医疗相关软件和移动设备,方便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辅助诊断、自动化报告生成等功能,提高远程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 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采取网络隔离、数据加密等措施,保障远程医疗服务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 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组织医务人员远程医疗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确保远程医疗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会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需要进行调整和定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精选2篇(二)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生之间、院内与院外医生之间的远程协作,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远程会诊:通过网络技术,医生可以远程与其他医生进行会诊,共同商讨疑难病例,提高诊疗水平。
两地医疗合作实施方案
两地医疗合作实施方案两地医疗合作是指两个地区或国家的医疗机构相互合作,共享资源、经验和技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一个两地医疗合作的实施方案的1200字论述。
引言:两地医疗合作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以及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两地医疗合作的实施方案,并以实例说明其重要性和益处。
一、合作机构的选择:合作机构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成果和效益。
应当选择在技术、设备、经验、声誉等方面能够相互补充的合作机构。
例如,可以选择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有水平的医院进行合作,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
二、资源共享:两地医疗合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资源共享。
这包括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以及医疗信息等。
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设备共享机制来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合作机构可以共同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使得两地的病患都能够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
三、人才培养与交流:医疗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才培养与交流。
合作机构可以互派医生和护士到对方机构学习和交流经验。
同时,可以举办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这样,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
四、远程医疗合作:在两地医疗合作中,远程医疗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方式,可以使得两地的医生进行远程指导,为病患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对于两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特别有意义。
五、输血合作:在应对突发需要大量输血的情况下,两地医疗合作可以通过输血合作来互相支持。
例如,在一方面临大规模灾难或事故时,合作机构可以向另一方提供所需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这对于解决紧急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六、医保合作:两地医疗合作还可以在医保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险政策。
例如,可以共同制定跨地区医疗费用结算标准和报销规定,方便双方病患的就医和费用报销。
七、案例分析:中美两地医疗合作中美两地医疗合作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明两地医疗合作的重要性和益处。
基层医院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基层医院远程医疗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远程医疗可以帮助医生解决资源不足、专家不齐全等问题,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因此,制定一套基层医院远程医疗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基层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平台。
这个平台需要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医学教育等功能,能够满足医疗服务的全方位需求。
在建立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确保平台的易用性和适用性。
其次,基层医院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远程医疗技术培训。
医护人员是远程医疗的主要执行者,他们需要掌握远程医疗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
因此,基层医院应该组织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的远程医疗水平,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
同时,基层医院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远程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患者就医的方式,因此,患者需要了解远程医疗的优势和使用方法。
基层医院可以通过宣传栏、健康讲座等形式,向患者介绍远程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远程医疗的认识和接受度。
此外,基层医院还需要加强与上级医院、专家的合作。
远程医疗平台可以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但是这些服务离不开上级医院和专家的支持。
因此,基层医院需要与上级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基层医院远程医疗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平台,加强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与上级医院、专家的合作。
只有这样,基层医院才能顺利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希望基层医院能够重视远程医疗,不断完善远程医疗实施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9页)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9页)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一、建立有效的工作协商推进机制(一)建立高层会商制度。
建立两市政府负责同志互访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高层会晤,研究决定重大合作事项,指导和推动城市合作工作。
(市政府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二)建立两市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
统筹推进两市合作,协调解决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评估总结合作成果,提出推进合作的重点方向建议。
联席会议由两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负责,两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日常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两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合作事宜的沟通、协调等工作。
(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三)建立两市工作专题组机制。
由两市对口部门根据合作领域设立专题组,专题组要加强联系,根据协议内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积极贯彻落实领导会晤、合作联席会议议定事项。
(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具体推进落实)二、明确扶贫协作工作重点任务(一)加强产业合作。
加强两市招商引资合作,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积极组织联合招商活动,推进两市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支持双方城市龙头企业到对方城市投资兴业,围绕高端能化、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服务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构建能源供应消费共同体,应对重要能源生产消费波动,保障两市各种能源供应稳定。
支持两市间产业转移,将延安建设成为“大西安”发展的资源物资储备基地、物流中心和油煤气电等能源资源供应基地。
(市发改委牵头,市招商局、工信委具体负责与西安市联系对接开展定向招商,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配合推进落实) (二)加强园区结对合作。
推动两市园区之间开展结对合作,支持互设分园或分支机构,鼓励两市园区在规划建设、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
支持西咸新区与延安新区、西安高新区与延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与南泥湾景区之间建立结对合作关系。
(市发改委牵头,延安新区、高新区、南泥湾景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县区具体推进落实)(三)加强智慧产业领域合作。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远程医疗工作方案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远程医疗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当前,县域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群众就医的便利性和医疗质量。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远程医疗工作方案应运而生。
紧密型医共体远程医疗是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将优质医疗资源远程传输至县域,以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就医便利性的一种创新医疗模式。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就医需求;2. 加强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3.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提高县域医共体整体综合医疗水平。
三、工作方案1. 建设互联网远程诊疗平台:在县域医共体内建设互联网远程诊疗平台,实现远程医疗诊治、医学影像传输、在线医学教育等功能;2.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通过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建设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系统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3. 搭建智能医疗设备网络:设立智能医疗设备网络,将各县域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费用和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效率;4. 开展远程医疗培训:通过远程培训平台,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远程医疗培训,培养基层医生的技术和知识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5. 建立县域医共体协作机制:建立县域医共体成员之间的协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料共享、病例讨论、会诊等协作工作,提高医共体整体综合医疗水平;6.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医疗保险支持力度,确保远程医疗费用的报销,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四、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工作的开展;2. 资金投入:加大投入,用于建设远程诊疗平台、智能医疗设备网络等;3. 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远程医疗技术和设备,为远程医疗提供技术支持;4. 人才培养:开展远程医疗培训,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5.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远程医疗的工作,增强群众意识和参与度。
远程医疗建设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当前医疗行业的热门话题。
远程医疗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医患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影像等服务,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设远程医疗系统成为了医疗机构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提出远程医疗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建设目标。
远程医疗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建设远程医疗系统还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最后,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还能够促进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推动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二、建设步骤。
1. 确定建设需求,首先,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自身的远程医疗建设需求,包括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影像等服务的需求情况,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的规模和功能要求。
2. 选型采购设备,根据建设需求,医疗机构需要进行远程医疗设备的选型和采购工作,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符合建设要求。
3. 网络建设和优化,远程医疗系统需要建立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以保障远程医疗服务的顺畅进行。
同时,还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远程医疗系统的操作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远程医疗设备和系统。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管理机制,保障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5. 运行维护和监控,建设完成后,医疗机构需要对远程医疗系统进行定期的运行维护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保障远程医疗服务的正常进行。
三、建设保障。
1. 技术支持,医疗机构在建设远程医疗系统时,需要与设备厂商和技术服务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 法律规范,在建设远程医疗系统时,医疗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保障远程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远程医疗通过利用互联网和其他通信技术,实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远程诊断、治疗和监控,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对远程医疗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技术设备、网络要求、安全保障、医生培训等方面。
2. 技术设备远程医疗实施需要相关的技术设备支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医生端设备医生端设备是指医生用于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的设备。
一般包括电脑、摄像头、麦克风等。
2.2 患者端设备患者端设备是指患者用于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设备。
可以是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2.3 临床设备临床设备是指医疗机构用于进行医疗检查和治疗的设备,例如心电图机、血压计、血糖仪等。
这些设备需要能够与医生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3. 网络要求远程医疗实施需要一个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宽带网络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庭需要有稳定的宽带网络才能进行远程医疗服务。
建议选择高速、稳定的光纤网络。
3.2 无线网络为了提高患者的灵活性,建议为患者提供无线网络环境,以便在家中或其他地方接受医疗服务。
3.3 防火墙和安全性远程医疗涉及到病人的隐私,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建议在网络中设置防火墙和其他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 安全保障远程医疗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和医疗数据,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数据加密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和医疗数据进行加密,确保不被非法获取。
4.2 身份验证在远程医疗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身份需要得到验证,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数据。
4.3 安全培训医疗机构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的风险。
5. 医生培训通过远程医疗,医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技术手段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诊断。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医疗服务模式之一。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生与患者分居于不同地点的情况下进行诊疗、监护和康复等活动的一种医疗形式。
在pandemic(全球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可以极大地减少医疗机构的负担,同时还可为患者提供便利、快捷、高效及全天候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则是促进远程医疗重要的支撑体系,它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协同推进,以达到协作效果。
一、远程医疗协作机制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包括医生和技术团队协同合作、医患协作、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等。
协作机制的建立需要整体规划,合理分配资源,使各方面能够协作顺畅,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1、医生和技术团队协同合作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设计是远程医疗的核心,而技术团队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技能和知识。
在远程医疗中,医生和技术团队需要相互协作,以确保医疗服务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制定协作机制时,需要建立统一的协作平台和流程,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建立技术支持的快速响应机制,保障的远程医疗的实时性和高效性。
2、医患协作在远程医疗中,医患之间的协作关系也很重要。
患者能否主动配合并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成败。
因此,在协作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加强医患沟通的培训和提升医生的服务素质,建立医患信任的桥梁。
同时,也需要制定一套患者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个人隐私不受泄漏和滥用。
3、机构间协作医疗机构之间其实存在很大的协作空间。
在特殊时期,机构之间其实可以相互支援,以达到最大可能地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
协作机制需要在全体卫生组织和机构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构建卫生资源协同共享机制。
商业公司在其医疗设备、药品等产品向全球市场推广中,也应该为其设备和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在其提供的信息平台上对全球疫情应急响应系统进行相关补充。
二、远程医疗方案远程医疗方案则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一种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医生与患者分居于不同地点的情况下进行诊疗、监护和康复等活动。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互联网和高科技通信设备来实现医疗服务提供和卫生保健服务的交流。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远程技术将多个医疗服务提供者连接起来,实现协作、交流、分享病例与治疗方案的机制。
本次文档将以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为主题,探讨其意义、现状和改进方案。
意义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可以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带来很多好处。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可以将多个医疗服务提供者连接在一起,形成彼此间相互协作、衔接医疗服务的网状结构,同时实现监控及追踪、数据共享等功能。
通过这种机制,医生可以在协作与交流中共同制定计划,诊疗方案得以快速制定和调整。
高效率的协同工作,大大减轻了原本单个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促进诊断和治疗质量的提高远程医疗协作能够使得多个医生协同工作,共同对于病人进行诊疗,从而能够获得多方面的专业差异化诊疗意见,提高诊断和治疗质量,减少错误率,从而更好的解决疾病的诊疗难题。
优化资源配置远程医疗协作机制能够方便医生的取得,无需耗时的交通,可以有效的调配医疗资源。
通过互联网技术,医生在进行远程医疗时可以避免病人在路上浪费时间,无疑节省了很多资源。
同时,多个医疗服务提供者能够迅速的组队,随时准备对多个需要救治的病人进行医治。
现状虽然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在理论上带来很多好处,但其在实践中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
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联合医疗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医生资源的共享,加强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在医疗技术较为先进的高峰时段,可以为广大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手段,提高了医疗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
同时存在的不足远程医疗协作机制的实际操作受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影响。
对于设备操作和通信系统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对于网络安全和保密性要求的需求也是其必须克服的挑战之一,同时未经充分测试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为通过信息技术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指导,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以区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区域内医联体、医共体单位为中心,我院设备设施因人员、技术缺乏不能有效开展,与上级医院以远程医疗的方式予以技术上的支持,按计划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远程会诊、诊断、查房、讨论指导、教育等远程医学活动,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内容(一)建立组织,规范管理成立以我院支部书记为组长,以院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远程医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远程医疗管理制度流程的制定、工作协调、组织实施。
下设办公室在办公室,医务科协助,由信息部负责信息维护,医务科人员负责协作运行中涉及医疗业务上的具体事项的协调。
(二)实施项目1.与xx区中医院完成远程诊疗医学影像中心合作;2.与xx区人民医院完成医联体区域医学云影像合作;3.与逸康云影像建立技术服务合作框架;4.与xx区人民医院完成心电诊断医联体合作;5.其他我院无相关设备患者有需求的检查,由我院临床医师直接与医联体、医共体单位对应检查科室电话预约,免挂号费优先处置;31(三)协作机制与流程1.完成协议签订各负其责由我院领导负责与远程医疗协作单位联系完成协议签订,由上级医联体单位完成协议的制定,协议中应重点注明远程技术支持医院应对技术质量负责。
2.制定远程医疗的工作制度由医务科牵头制定有利于远程医疗工作开展实施的制度和流程。
有关规章制度应包括:远程医疗工作制度、远程医疗信息保密制度、远程医疗病案安全管理制度、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和责任分担制度等。
3.制定符合我院实际的远程会诊流程。
(1)远程心电图、远程DR会诊流程:患者因病情需要做以上检查的,主管医师应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征得患者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
凡主管医师开具医嘱,医技科执行将检查信息传输给远程协作医院。
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系统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系统实施方案一、背景远程医疗是一种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远程交流和诊疗的方式,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行和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推进远程医疗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制定一套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系统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供稳定可靠的视频会议系统,支持医生与患者进行实时远程交流。
2. 实现医生对患者的远程诊疗,包括病历查看、症状询问、诊断和处方等。
3. 实现医生与医生之间的远程协作和病例讨论。
三、实施步骤1. 硬件设备准备- 选择适合的视频会议设备,包括高清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和显示屏等。
- 配置专用网络设备,确保网络连接稳定。
- 配置电脑或移动设备,安装视频会议软件。
2. 系统部署- 选择适合的视频会议软件,确保支持跨平台、多终端接入和安全加密等功能。
- 部署视频会议服务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配置用户权限和安全设置,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隐私性。
3. 系统集成- 将视频会议系统集成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医生和患者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 集成医生工作站和患者手机App,方便医生与患者的远程交流和诊疗。
4. 系统测试和培训- 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用性。
- 开展系统培训,向医生和患者介绍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推广和落地- 在医疗机构内部推广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鼓励医生和患者的使用。
- 向外部宣传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势和便利性,扩大其影响力和认知度。
四、风险控制措施1. 安全风险:- 加强系统的安全设置,配置防火墙和安全认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 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医生和患者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防护能力。
2. 技术难题:-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的部署、集成、测试和运维等工作。
- 与视频会议软件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技术支持和升级服务。
3. 数据隐私:-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信息进行保密和权限控制。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与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与方案为贯彻落实远程医疗政策试点推进工作,更好的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医联体内各院之间的诊疗协作,提升医联体分院的服务能力,拟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制定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机制与方案:一、会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心电诊断、超声诊断、中医辨证诊治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远程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案等治疗建议相关内容。
二、会诊平台以诊疗系统为平台。
各申请会诊单位应具备会诊所需设备设施,主要是会诊资料上传,语音视频沟通交流等相关设施设备,并提前做好与会诊平台对接工作。
三、会诊形式1.普通会诊:收到会诊12小时内,由双方共同确定会诊专家和会诊时间,48小时内完成会诊服务。
2.急会诊:收到会诊申请6小时内,完成专家确定和预约,并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服务,根据临床需要另行约定者除外。
四、会诊要求1.申请会诊医院主诊医生填写会诊申请单(附件1),并通过医务部门联系医联体总院医务部。
2.医联体总院医务部审核会诊请求后,若接受,派出相关科室具备会诊资质人员(原则上由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进行会诊;如申请会诊医院有指定会诊医生要求。
则应事先和该会诊医生做好确认。
3.双方约定会诊时间,通过医联体诊疗HIS系统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服务。
4.会诊结束,参加会诊的专家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建议通过电子方式反馈给申请会诊医疗机构。
5.会诊费用应申请会诊方事先与患方沟通明确。
6.会诊坚持患方自愿、资源共享原则,符合《关于推荐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会诊流程详见附件2欢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间开展远程医疗协作,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附件1:医联体远程会诊单附件2:医联体远程会诊流程图2020年1月20号附件1:医联体远程会诊单附件2:医联体远程会诊流程图。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3.技术保障:引进先进的远程医疗技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4.人才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项目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5.经费保障: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六、项目预期成效
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2.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1.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2.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行业创新发展。
三、实施方案
1.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等。
(2)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
3.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行业创新发展。
4.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本实施方案旨在为我国远程医疗项目的开展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成效。
第2篇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远程医疗作为新兴的医疗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疗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于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远程医疗实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5.经费保障: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六、项目预期成效
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2.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行业创新与发展。
远程医疗协作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实施方案远程医疗协作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远程通信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医务人员的协作和医疗服务的远程支持。
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远程医疗协作成为了医疗行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下面将针对远程医疗协作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立完善的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是远程医疗协作的关键。
这个平台需要具备以下功能,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医疗指导、远程医学教育等。
同时,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确保医疗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远程医疗协作团队。
这个团队包括远程医疗协作专家、技术人员、护士等。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远程医疗协作平台进行工作。
另外,加强远程医疗协作的政策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协作,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以推动远程医疗协作的发展。
此外,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使用远程医疗协作平台的能力。
只有医务人员具备了相关的技术和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远程医疗协作平台进行工作。
最后,加强远程医疗协作的宣传和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构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大众宣传远程医疗协作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远程医疗协作,提高大众对远程医疗协作的认知和接受度。
总之,远程医疗协作是当前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因此,建立完善的远程医疗协作平台,配备专业的远程医疗协作团队,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宣传和推广,是实施远程医疗协作的关键。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重视远程医疗协作,积极推动远程医疗协作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和遥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一、建立有效的工作协商推进机制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合作,建立重大环境科研课题研究合作机制。
加强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合作,提高双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推进疗养、健康养老等方面合作,合力打造健康、养老生态基地。
市发改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查检查工作,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一、《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开展医疗联合体(二)进一步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
发挥医保对医疗效劳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
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
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完善人员保障和鼓励机制。
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效劳收入扣除本钱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奉献紧密联系的分配鼓励机制。
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方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开展空间。
(四)进一步强化药品供给保障制度。
探索以医联体参与网上药品集中采购,逐步形成药品在医联体内共享与配送机制。
(五)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医联体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二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二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范文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远程医疗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患之间的远程交流和诊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就远程医疗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远程医疗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条件。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远程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确保远程诊疗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以便与医生进行远程交流和诊疗。
其次,远程医疗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关的远程医疗服务流程和规范,明确医生和患者在远程诊疗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当加强对远程医疗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医护人员的远程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远程医疗的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医疗机构在建立远程医疗平台时,应当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确保远程诊疗过程中患者个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同时,医生和患者在远程诊疗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规定,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远程医疗的实施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应当加大对远程医疗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远程医疗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远程医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患者对远程医疗的认知和接受度,推动远程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
总之,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和发展前景。
医疗机构和患者应当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远程医疗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推动远程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
2023年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总结
2023年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远程医疗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然而,在远程医疗领域,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未来医疗领域的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需要做出一些改进和升级。
本文将对未来3年内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做出总结,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远程医疗协作机制远程医疗协作机制是指医疗机构之间通过远程技术手段进行交流、协作,并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
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和医疗流程,远程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
1. 远程医疗联合诊疗机制远程医疗联合诊疗机制主要是针对较为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而设计的。
这种机制是指由多个医疗机构(包括全国知名专业医院、区域医院和综合医院等)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团队,借助远程技术手段对患者进行远程联合会诊和诊疗。
2. 远程医疗智能辅助诊断机制远程医疗智能辅助诊断机制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给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功能,通过远程技术手段把疑难病例的CT、MRI等医学影像诊断和检查资料,上传至全国性的高水平诊断中心,由资深专家通过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进行精准诊断。
这种机制可大大缩短诊疗时间,提高诊疗准确度。
3. 线上咨询机制线上咨询机制主要是指基于网络、移动终端等远程通讯技术,通过远程会诊和线上咨询的方式解决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不需要面诊的医疗问题。
通过此机制,患者可以在家中通过移动终端与医生进行语音、视频交流,并查询自己的病历、检查报告等信息,获得治疗建议和服务。
二、远程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远程医疗协作机制,需采取不同的方案使其顺利实施。
1. 搭建高速安全的网络系统目前,轻松实现深度联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搭建高速安全的网络系统让远程医疗能够更稳定地展开。
未来,应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强化对远程医疗平台的安全监管,把远程医疗数据保障好。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远程医疗实施方案实现远程医疗协作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具体方案:1.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实现远程医疗教学和会诊功能。
2.采用高清动态双流传送技术,实现真实自然的"面对面"会诊效果。
3.提供开放的第三方接口,与医疗信息行业主流厂家深度合作,提供完整的医疗平台融合方案。
4.采用8重备份、3重加密等安全措施,保障远程会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实施效果:1.实现了远程医疗协作机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2.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3.促进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途径。
为了推动我县远程医疗服务的长期运营,提高远程医疗的积极性,确保远程医疗真正服务到患者,规范和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我们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根据《XXX关于印发贵州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XXX、XXX、XXX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立健全远程医疗服务机构1.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应设置远程医疗中心(室、点)作为管理部门,并明确分管领导。
2.县级远程医疗中心应配备2-3名专职管理人员,基层医疗机构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管理人员。
二、明确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利益分配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XXX关于印发贵州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XXX、XXX、XXX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方案》的要求,签订远程医疗服务协议,确定本单位的远程医疗服务实际执行价格,并严格落实。
远程医疗服务发起远程医疗会诊的基层医疗机构为邀请方,开展远程指导的医疗机构为受邀方,远程医疗服务费用由邀请方统一收取和结算,按以下原则分配:1.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远程诊断类项目,邀请方和受邀方按照2:8的比例分配。
2.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开展的远程会诊、远程门诊等项目,邀请方、受邀方按照3:7比例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远程医疗实施方
案
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即便是身在农村、地处偏远,患者也可以向专家实时在线问诊,互联网让偏远地区医疗实现"触屏可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尽管国家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向基层倾斜,但城乡间的差距短期内很难缩小,一些地方百姓看病还得跋山涉水。
不拔病根,难除穷根,不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大难,边远贫困地区就很难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各地的医联体建设如火如荼,大医院和小医院"手牵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百姓看病就医。
所谓医联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联合体。
针对当今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医学单位间学术交流和研讨开展困难,沈阳三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3QC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助力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联体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能实现几大功能:"面对面"会诊
通过高清动态双流传送技术,使远程会诊达到真实自然的"面对面"会诊效果,实现神态、表情和声音的全面观察;
兼容开发无缝融合
提供开放的第三方接口,与远程会诊平台深度融合,与医疗信息行业主流厂家深度合作,提供完整的医疗平台融合方案;
安全可靠
8重备份、3重加密,保障了远程会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过程中信息泄露。
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不用特意拿出人力来维护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就能轻松实现专家在线会诊,为患者最大程度的节省时间,不断的推动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让患者体验最真实的看病效果。
远程医疗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低成本高效率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途径,降低医疗费用、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为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异地专家的诊疗指导,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省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推进会的精神,根据《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
建设以省卫计委指定的三级医院为中心,连接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远程会诊、监护、预约、手术指导、教育等远程医学活动,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信息科、各临床、
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院长为一把手,亲自抓此项工作。
明确各成员职责,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远程医疗工作。
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此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
成立远程医疗中心,负责远程医疗具体工作的实施。
2.制定远程医疗的工作制度制定出有利于远程医疗工作开展实施的制度和流程。
有关规章制度应包括:远程医疗信息保密制度、远程医疗病案安全管理制度、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和责任分担制度、远程医疗奖惩制度等。
3.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患者知情同意:主管医生征得患者、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并签定"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申请:管床医生申请,科主任同意,医务科批准后,向远程会诊中心提出申请预审:院远程会诊中心对资料进行预审后提出增补资料意见,并将患者病史,检查数据、心电图、医学图像资料通过网络传送给选定的专家,专家对病例资料进行预先的了解,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申请医生网络连接演示:在确定的会诊时间前,双方操作人员将网络接通,调节好音频、视频至最佳效果意见反馈:专家以文字形式填写会诊意见并传输给我院远程会诊中心,并由远程会诊中心转交给各申请医生实施会诊:申请医生与会诊专家利用已开通的网络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交流,并做好记录4.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成员均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我院各领域带头人,业务精湛的资深专家,专业涵盖了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及儿科。
5.远程会诊室建设设置远程会诊室,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确保远程医疗工作顺利实施。
硬件指房屋、设备和人员等,软件指制度规范和远程医疗操作系统等。
三、工作要求
医院必须建立健全远程医疗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远程医疗的规定,规范医院远程医疗管理,推行远程医疗业务,以此减轻群众负担,惠及患者,全面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县远程医疗服务实现长效运营,提高远程医疗各方积极性,保障远程医疗真正服务到患者,进一步规范和推动远程医疗服务。
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贵州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黔卫计发〔2018〕22号)和《州发展改革委、州卫生计生委、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州财政局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方案>;的通知》(州发改发〔2018〕28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立健全远程医疗服务机构
1.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设置远程医疗中心(室、点)作为管理部门,明确分管领导。
2.县级远程医疗中心配备2-3名专职管理人员,基层医疗机构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管理人员。
二、明确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利益分配
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贵州省远程医
疗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黔卫计发〔2018〕22号)和《州发展改革委、州卫生计生委、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州财政局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方案>;的通知》(州发改发〔2018〕282号)文件有关要求,签订远程医疗服务协议,确定本单位的远程医疗服务实际执行价格,严格抓好落实,远程医疗服务发起远程医疗会诊的基层医疗机构为邀请方,开展远程指导的医疗机构为受邀方,远程医疗服务费用由邀请方统一收取和结算按以下原则分配。
1.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远程诊断类项目,邀请方和受邀方按照2:8的比例分配。
2.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开展的远程会诊、远程门诊等项目,邀请方、受邀方按照3:7比例分配。
3.医疗机构之间开展的远程诊断类项目,邀请方和受邀方按照7:3的比例分配。
4.远程医学教育内项目由邀请方和受邀方按照远程服务协议分配。
三、费用收取和结算
(一)严格财务管理
远程医疗服务费用由邀请方医院向患者统一收取、负责结算,并建立远程医疗财务专账;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受诊患者远程医疗服务费用结算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工作之便,通过假会诊病历、出具假票据等任何方式套取其他方远程医疗服务资金。
(二)及时费用结算
1.远程医疗服务费用结算。
由邀请方医院于次月5日前和受邀方医院进行对账,并于次月10日前按分配比例将远程医疗服务费支付给受邀方医院,受邀方医院开具相应额度的发票。
2.远程培训教育费用结算。
远程医学讲座和远程医学专题教学的费用由邀请方按协议规定支付给受邀方,受邀方医院开具相应额度的发票,具体结算标准以与邀请方和受邀方协议为准。
四、加强管理、强化激励措施
1.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远程医疗服务制度(含激励奖惩机制、邀请方医疗机构专家库选聘制度、病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制度等)和流程,
2.县级医疗机构要建立专家库,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推送专家信息。
认真组织开展远程会诊工作。
3.各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针对远程医疗相关服务人员制定激励政策,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绩效分配方案,确保其工作积极性,原则上远程医疗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不低于50%用于补助会诊相关业务人员,不低于25%用于补助远程医疗部门的运行和发展。
五、督导考核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定期对各医疗机构进行考核,对优秀的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考核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了解省委、省政府远程医疗服务全省覆盖重大决策惠及民生、利于基层的重要意义,扩大远程医疗的影响,推动远程医疗的广泛使用。
(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
各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及时研讨出现的问题,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积极稳妥做好各项工作。
(三)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各远程医疗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价格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通过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方式实行价格公示;并按照分配机制落实本机构费用清算及补贴制度,确保远程医疗服务有序开展。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