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法规及关键技术要求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法规及关键技术要求

工艺组件的相容性研究思路和策略恩福(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林春鑫Preface《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工艺环节。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根据生产工艺进行过滤器析出物研究、相容性研究、吸附研究。

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硅胶管等直接接触药液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上市包装体系。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并根据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研究结果确定所采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合理性。

建议在稳定性考察过程中增加样品倒置考察,以全面研究内容物与胶塞等密封组件的相容性。

”•一些输液品种,例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相容性研究不可豁免。

Introduction 如何解读一份包材相容性研究报告生产工艺过程耗材组件的相容性研究NSF上海实验室介绍第一部分如何解读一份包材相容性研究报告一份合格的相容性研究报告需要包括4个部分合理的阈值设定准确的提取条件广谱的待检物质专业的毒理评估1 阈值设定•SCT安全关注阈值–口鼻吸入给药制剂< 0.15 µg / 天(国际药用气雾剂联盟推荐阈值)–肠胃途径给药及其他剂型< 1.5 µg / 天在日摄入量小于SCT时,可不用考虑浸出物的潜在致癌毒性与非致癌毒性。

•TTC毒理学关注阈值•QT界定阈值–在无SAR结构时可以使用,总量<5ug/天•AET(分析评价阈值)–基于药品规格、日摄入量及SCT值推算而得高于分析评价阈值AET时应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假设一个药品是:–注射剂,SCT=1.5ug/day–规格:10mg:2mL/支–用法用量:日摄入量为20mg,即2支/天•AET=SCT药品用法用量=1.5ug/天2支/天=0.75ug/支(或=0.38ug/ml)•仪器LOQ≤AET不同剂型药品的安全限药品经口鼻吸入剂(OINDP) 注射剂眼用剂代表剂型定量雾化吸入器(MDI)预灌封注射器(PFS)小体积和大体积肠外使用 (瓶, 静脉输液袋)局部给药和悬浮剂 (眼药水)典型的给药途径经肺的血液和组织外用,眼用SCT 0.15 µg/天 1.5 µg/天未定可按照1 ppm或者更低的限值报告备注风险最高,使用最保守的SCT PQRI-PODP指导原则在草拟中FDA倾向于具体分析参考•PQRI-OINDP指导原则2006•E&L 手册2012•USP <1664.1>•PQRI-PODP WG•Paskiet et al., PDA J.Pharm. Sci Technol.,2013, 67 (5) 430-447•无官方发布•PQRI Workshop2 准确的提取条件•提取溶剂水性的–生理盐水水性的- pH 7.0混合的–异丙醇/水有机的–甲醇有机的–正己烷有机的- 二氯甲烷•提取方法在密闭容器中超声提取高温和高压提取索式提取和回流提取中性溶剂考虑极性较强的从实际出发,提取条件应该较强,但不应太过激烈以至于改变包装材料的质或量的剧烈变化*实际条件1 条件2冷藏存放 60℃烘箱加热 200℃酸消解室温存放索氏提取有机试剂溶解长期放置加速实验微波消解*摘自PDA J Pharm Sci Technology 的Jenke博士于2003年的发言3 广谱的待检物质•溶剂残留(例如聚合过程中使用的溶剂) •多聚物(单体、寡聚物) •加速剂 •聚合物或橡胶添加剂 –抗氧剂 –光稳定剂 –塑化剂 –润滑剂 –除酸剂 –色母粒 –澄清剂 –交联剂(橡胶中) –加速剂(橡胶中) •聚合物添加剂降解产物 •聚合物降解产物 •粘合剂4 专业的毒理学评估过程•人体研究•实验室动物研究•体外试验•计算机软件分析(例如QSAR分析)•综合评估(Cross Read)相容性研究的整体过程四、毒理学评估:对获得的定量和定性结果进行专业分析给出结论。

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

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

⼀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附件2化药仿制药⼝服固体制剂⼀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第⼀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录1.1 品种概述1.1.1历史沿⾰(介绍产品的历史沿⾰,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最终确定的处⽅、⼯艺及标准情况1. 1.5⽣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格式为2.3.P.1)1.3 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3.2.P.2 产品开发”)1.3.1处⽅组成1.3.1.1原料药1.3.1.2辅料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处⽅再研发(如有处⽅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3.2.2⽣产⼯艺再研发(如有⼯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4 ⽣产(参照CDE资料3.2.P.3,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1⽣产商1.4.2批处⽅1.4.3⽣产⼯艺和⼯艺控制1.4.4关键⼯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1.4.5⼯艺验证和评价1.4.6 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产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1.6 包装材料(基本同3.2.P.2.4包装材料/容器,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中强调)1.6.1 包装材料类型1.6.2 选择依据1.7 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3.2.P.6制剂的质量控制)1.7.1 质量标准1.7.2 分析⽅法1.7.3 分析⽅法的验证1.7.4 批检验报告1.7.5杂质谱分析1.7.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1.8 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3.2.P.7稳定性”)1.9.1稳定性总结1.9.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案(针对有处⽅和⽣产⼯艺改变的品种)1.9.3稳定性数据1.10 参⽐制剂1.10.1参⽐制剂的选择1.10.2基本信息1.10.3质量考察1.10.4溶出曲线考察1.10.5溶出曲线长期稳定性考察1.11 体外评价1.11.1质量⼀致性评价1.11.1.1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较(含国内外药典标准、橙⽪书等)1.11.1.2关键质量属性研究(影响⼀致性评价的关键参数,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1.1.3参⽐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1.11.2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1.11.2.1体外溶出试验⽅法建⽴(含⽅法学验证)1.11.2.2不同溶出仪之间结果差异考察1.11.2.3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1.11.2.4溶出曲线相似性⽐较结果1.12 体内评价1.12.1⽣物等效性(按CDE相关资料要求提供)1.12.1.1 ⽤于⽣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及⽣产规模1.12.1.2 不同规格产品的⽣物等效性试验情况1.12.1.3 ⽣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1.12.1.4 试验受试者1.12.1.5 ⽅案偏离1.12.1.6 安全性评估1.12.1.7 试验结果1.12.1.8 ⽣物样本分析测定1.12.1.9 分析⽅法验证1.12.1.10 质量保证1.12.2 临床有效性1.13 综合评价1.14 参考⽂献1.15附件⼆、信息汇总表正⽂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题的合理性分析。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与分析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与分析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与分析摘要:在治疗患者过程中,通过将注射剂注射到人体,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起效速度快特点。

但是也会发生不足,导致患者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文中将注射剂仿制药作为研究,分析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在分析过程中,结合我国注射剂仿制药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日后注射剂仿制药的评价等内容奠定基础。

关键词: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分析前言:注射剂具有多种种类,通过将药物注射到人体,与普通口服药物方式相比较,治疗风险较高[1]。

根据国家药品监测报告显示,采用静脉注射药剂的方式,存在的不良反应超过55%以上,口服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仅占3.1%以上。

现如今,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医院都会通过注射药进行治疗,为了提升安全性,国家注射药物提出更高要求,开展一致性评价方式,文中对此进行分析。

1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在2019年,公布了24批化学药品仿制剂的参比制剂目录,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确定参比制剂,公布大批量注射剂参比制剂,是审评的关键要素[2]。

同时,也是为了支撑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比制剂部分已经公布,还有部分未公布,由于生产厂家不会供应给市场,因此无法获得参比制剂,导致参比制剂一致性评价工作受到限制,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比较可观。

自2017年开始,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发布了一致性评价的标准,自2018年以来,很多厂家都申报注射剂仿制药的一次性评价,受理申请在2019年已经承办439个,涉及的厂家超过90个注射剂,仿制药的品种达到120以上。

由此可见注射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已经得到开展,通过梳理受审信息发现,受理的总量达到40%以上。

2019年以来,已经收录的注射剂仿制药达到13条以上,其中包含的种药品种类有9个,结合化学药品进行分类,通过对药品的质量和疗效进行评价,发现其数量较为可观,因此可以证明一致性评价注射剂药品,工作得到展开。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3个文件的通告(2020年第2号)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3个文件的通告(2020年第2号)

2020/5/15新闻正文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工作动态>>通知公告>>新闻正文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3个文件的通告(2020年第2号)发布日期:20200514为加强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指导,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20年5月14日附件 1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pdf附件 2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pdf附件 3 :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pdfCopyright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28号邮编:100022总机:8610-68585566 传真:8610-68584189 备案序号:京ICP备09013725号附件1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一、总体要求申请人应全面了解已上市注射剂的国内外上市背景、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评价和确认其临床价值。

二、参比制剂申请人应按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科学选择参比制剂,参照本技术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

三、处方工艺技术要求(一)处方注射剂中辅料种类和用量通常应与参比制剂(RLD)相同。

辅料的用量相同是指仿制药辅料用量为参比制剂相应辅料用量的95%—105%。

2.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2.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附件2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一、目录1.1 品种概述,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1. 1.5生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格式为1.3 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产品开发”)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详述具体内容),详述具体内容)1.4 生产(参照CDE资料,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6 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1.6 包装材料(基本同,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1.6.1 包装材料类型1.6.2 选择依据1.7 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1.7.1 质量标准1.7.2 分析方法1.7.3 分析方法的验证1.7.4 批检验报告1.8 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1.10 参比制剂1.11 体外评价,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2 体内评价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方及生产规模不同规格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情况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受试者方案偏离安全性评估试验结果生物样本分析测定分析方法验证质量保证1.12.2 临床有效性1.13 综合评价1.14 参考文献1.15附件二、信息汇总表正文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革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立题的合理性分析。

提供包括原研药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以及被仿制药的质量概况或文献资料来论证本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1.1. 2 批准及上市情况介绍产品INN名、通用名、商品名等名称批准以及上市后变更情况。

说明再评价品种具体的已上市信息。

包括剂型,规格,批准时间(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标准号、有效期等内容。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法规 、资料DOCX 文档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法规 、资料DOCX 文档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法规、资料一、法规1、《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2、《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20200514;3、《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202005144、《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202005145、参比制剂目录1-24批。

1、《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和标准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公众用药需要。

与此同时,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注册申请资料质量不高,审评过程中需要多次补充完善,严重影响审评审批效率;仿制药重复建设、重复申请,市场恶性竞争,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临床急需新药的上市审批时间过长,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不能申请药品注册,影响药品创新的积极性。

为此,现就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主要目标(一)提高审评审批质量。

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体系,使批准上市药品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解决注册申请积压。

严格控制市场供大于求药品的审批。

争取2016年底前消化完积压存量,尽快实现注册申请和审评数量年度进出平衡,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批。

(三)提高仿制药质量。

加快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

(四)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

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优化创新药的审评审批程序,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加快审评。

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

(五)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

全面公开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的受理、技术审评、产品检验和现场检查条件与相关技术要求,公开受理和审批的相关信息,引导申请人有序研发和申请。

8.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的起草和考虑

8.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的起草和考虑
与化学仿制药注册申请技术要求保持一致 充分征求业界意见 突出关键技术要求
6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的起草
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01712) 注射剂生产中不建议 使用活性炭
公开征求意见——注射剂生产中采用活性炭除热原? 欧美国家注射剂生产中不使用活性炭。 征求了有注射剂国际注册经验的申请人及国内外注射 剂大型企业,并经扩大范围的征求意见(监管领域权威专 家、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同意在注射剂生产中不建议 使用活性炭 避免因使用活性炭引入的其他污染和安全性风险,同 时为有效控制热原(细菌内毒素),应加强对原辅包、生 产过程等的控制。 原料药精制使用活性炭
包装材料的选择及研究
14
重点关注问题及考虑
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续)
注射剂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质量和性能不得低于 参比制剂,以保证药品质量和参比制剂一致
仿制药的稳定性应不低于参比制剂 自制品与参比制剂全面质量对比的要求 依据参比制剂说明书进行临床配伍稳定性研究 说明书的拟定
比制剂,以保证药品质量与参比制剂一致
开展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包装系统密封性,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
致突变杂质研究
ICH M7
元素杂质研究
ICH Q3D
注射剂稳定性研究的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应在符合GMP
条件下进行,保证稳定性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
13
重点关注问题及考虑
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
国内临床使用确存在与参比制剂规格不同的临床需求
18
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01910)
删除改剂型、改盐基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考虑……
《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正式发布稿2020版

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正式发布稿2020版

附件3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特殊注射剂是指与普通注射剂相比,特殊注射剂的质量及其活性成分的体内行为受处方和工艺的影响较大,可能进一步影响制剂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脂质体、静脉乳、微球、混悬型注射剂、油溶液、胶束等。

特殊注射剂化学仿制药原则上应符合《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的要求,本文件系在此基础上的补充,旨在提出特殊注射剂仿制药研发的整体思路和一般原则,为特殊注射剂仿制药的研发提供技术指导。

一、总体考虑对于特殊注射剂,由于制剂特性的复杂性,应基于制剂特性和产品特征,采取逐步递进的对比研究策略,通常首先开展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药学及非临床的比较研究,然后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必要时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若药学研究和/或非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不一致,申请人应考虑对受试制剂处方工艺进一步优化后重新开展研究。

二、药学研究根据《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特殊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在按照上述技术要求开展研究的同时,还需根据特殊注射剂的特点,参照FDA、EMA 发布的特殊制剂相关技术要求,科学设计试验。

建议关注以下问题:(一)处方工艺处方原则上应与参比制剂一致,建议对辅料的型号及可能影响注射剂体内行为的辅料的CQA进行研究。

特殊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可能影响药物体内行为,需深入研究;对于采用无菌工艺生产的特殊注射剂,需特别注意各生产步骤的无菌保证措施和验证。

注册批和商业批的生产工艺及批量原则上应保持一致。

注册批样品批量参照发布的《化学仿制药注册批生产规模的一般性要求(试行)》执行。

(二)质量研究考察的关键质量属性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理化性质(如性状,黏度,渗透压摩尔浓度,pH值/酸碱度等),Zeta电位,粒子形态,粒径及分布(如D10,D50,D90等),体外溶出/释放行为,游离和结合药物,药物晶型和结晶形态。

药物注射剂研发技术指导意见

药物注射剂研发技术指导意见

药物注射剂研发技术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为落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严格药物注射剂审评审批有关要求,我中心制定《药物注射剂研发的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第二节本意见适用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研发,也适用于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

本意见适用于化学药品注射剂(包括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注射剂,不适用于中药注射剂。

第二章药物注射剂总体考虑第三节剂型选择基本原则。

注射剂可分为溶液型、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以及乳剂、混悬剂、注射用油溶液、注射用微球、胶束、纳米粒、脂质体等特殊类型载药系统的注射剂。

药物注射剂剂型的研发,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为前提,并综合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第四节严格注射剂研发监管。

与口服制剂相比,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是风险程度高的药物剂型。

一般情况下,口服制剂已可满足临床需求的,不建议研发注射剂;肌肉注射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不建议再研发静脉注射剂、鞘内注射剂等。

对于特殊类型载药系统注射剂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剂型特点和优势,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第五节严格注射剂型间转换监管。

不鼓励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之间剂型的相互转换。

对于剂型间转换应有充分的依据,着重阐述其提高临床价值、产品质量控制的意义。

例如,需要说明包括但不限于有效性安全性的变化、治疗顺应性的变化,能够体现出临床优势或明显降低医疗支出成本等。

第六节对于多组分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注射剂,除考虑上述第三、四、五条要求外,还需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体现其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注射剂研发技术要点第七节注射剂应围绕疾病治疗需求并结合药物理化学性质合理研发。

对于改规格、改剂型、改盐基注射剂的开发,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考虑,应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第八节药学方面须满足的基本要求药物注射剂研发的药学方面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一是处方要求。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与分析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与分析

1ChinaPharmaceuticals2020年6月5日第29卷第11期Vol.29牞No.11牞June5牞2020基金项目:2018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犤ZDYF2018203犦。

第一作者:常丽梅,女,大学本科,制药工程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品注册现场检查与技术审评,(电子信箱)lily-email@163.com。

△通信作者:张辉,男,大学本科,副主任药师,制药工程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品注册现场检查与技术审评,(电子信箱)zhanghui1969@126.com。

doi:10.3969/j.issn.1006-4931.2020.11.001·专论·Monograph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与分析常丽梅1,李晓林2,张辉1△,朱明1,林凯1(1.海南省药品审核认证管理中心,海南海口570216;2.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1198)摘要:目的为国内制药企业开展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基于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存在的常见问题。

结果与结论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要求现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制药企业应通过制订合理的控制策略,确保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品的一致性。

关键词:注射剂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开展现状;常见问题中图分类号:R917;R9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牗2020牘11-0001-05CurrentSituationandAnalysisofConsistencyEvaluationofGenericDrugsforInjectionCHANGLimei1,LIXiaolin2,ZHANGHui1,ZHUMing1,LINKai1(1.CenterforDrugEvaluationandCertificationofHainanProvice,Haikou,Hainan,China570216;2.SchoolofPharmacy,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China211198)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referencesforcarryingouttheconsistencyevaluationofgenericdrugsforinjectioninthedomesticpharmaceuticalen terprises.Methods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consistencyevaluationofgenericdrugsforinjection,thecommonproblemsintheprocessofdevel opmentwereanalyzed.ResultsandConclusionThetechnicalrequirementsofconsistencyevaluationofgenericdrugsforinjectionhavebeengraduallyinlinewiththeinternationalrequirements.Thedomesticpharmaceuticalenterprisesshouldformulatereasonablecontrolstrategiestoensuretheconsisten cyofqualityandefficacyofgenericdrugswiththeoriginalresearchdrugs.Keywords:genericdrugsforinjection;quality;efficacy;consistencyevaluation;currentsituation;commonproblems注射剂是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等犤1犦。

丙泊酚注射液征求意见稿(第三次公示)

丙泊酚注射液征求意见稿(第三次公示)

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征求意见稿)Bingbofen Ruzhuang ZhusheyePropofol Injectable Emulsion本品由丙泊酚、大豆油(供注射用)经蛋黄卵磷脂乳化并加甘油(供注射用)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

含丙泊酚(C12H18O)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处方】丙泊酚10g大豆油(供注射用)100g蛋黄卵磷脂12g甘油(供注射用)22.5g其他辅料适量注射用水适量制成1000ml【性状】本品为白色的均匀乳状液体。

【鉴别】(1)取本品,用异丙醇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丙泊酚40µ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V A)测定,在27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乳粒取本品,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X E第三法),依法检查(如使用马尔文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建议参数为吸收率0~0.01,折射率1.47~1.52,遮光度5~10%),体积平均粒径不得过0.4μm,小于和等于1µm的乳粒不得低于98%。

另取本品,用电阻法计数器、光阻法计数器或显微镜法测定,不得检出大于5µm的粒子。

【检查】 pH值取本品,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I H),pH值应为6.0~8.5。

游离脂肪酸取棕榈酸对照品约0.1795g(若处方中含有油酸,则取棕榈酸对照品约0.3077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正庚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本品与对照品溶液各1ml,分别置20ml具塞试管中,加异丙醇-正庚烷-0.5mol/L 硫酸溶液(40:10:1)混合液5.0ml,振摇1分钟,放置10分钟。

供试品溶液试管中精密加入正庚烷和水各3ml,对照品溶液试管中精密加入正庚烷2ml和水4ml,密塞,上下翻动10次,静置至少15分钟使分层。

《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起草说明

《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起草说明

为配合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的相容性研究,我中心组织撰写了《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形成征求意见稿。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背景和目的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过程使用的塑料组件系统,可能与液体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相关浸出物的产生和积累。

浸出物在液体中持续存在并最终传递至终产品,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属性。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明确规定,注射剂工艺研究过程需关注硅胶管等直接接触药液的生产组件系统的相容性,目前国内尚未发布相关技术指南。

为指导企业研发,统一审评尺度,借鉴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和标准,组织起草了本技术指南,旨在阐述一种基于科学和风险的研究思路来开展注射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的相容性研究。

二、起草过程本技术指南由化药药学一部组织撰写,自2019年6月启动调研和文献翻译;2019年10月组织召开与企业代表交流研讨会,形成初稿;2020年2月经部门内部讨论和征求意见,部门技术委员会审核,进一步完善;2020年5月组织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国内外制药企业代表召开专家会议讨论,根据专家意见修改,经部门技术委员会审核,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与说明本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考虑、组件系统的选择原则、风险评估、相容性研究、提取物的分析和评估、浸出物研究、参考文献共七部分。

本技术指南的起草,基于化学药品注射剂研发的现行技术要求,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及标准,吸取了USP PF 665/1665关于生产过程使用的塑料组件系统选择和表征的核心理念,结合国内实际,明确了组件系统(包括组成材料)选择、风险评估、相容性研究试验设计等的基本原则,旨在阐述一种基于科学和风险的研究思路来开展注射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的相容性研究。

申请人在化学药品注射剂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基于风险高低,科学合理设计开展相容性研究。

一致性评价方案(范文)

一致性评价方案(范文)

一致性评价方案‎一致性评价方案‎篇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仿‎制药是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早期批准的仿‎制药医药学研究基‎础相对薄弱,部分‎仿制药质量与被仿‎制药差距较大,尚‎不能达到被仿制药‎的临床疗效,提高‎仿制药质量对维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用5~‎10年时间,对2‎01X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全面比对‎研究,使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达到一致‎。

为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相‎关技术部门及专家‎,对药品生产企业‎提出的仿制药自我‎评估资料,按照给‎定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其是否与‎被仿制药在内在物‎质和临床疗效上具‎有一致性的过程。

‎通过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要淘汰‎内在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品种,促进我‎国仿制药整体水平‎提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工‎作方法(一‎)先试点、后推开‎,逐步推进。

选择‎基本药物目录中用‎药人群广、市场销‎量大、生产企业多‎并且有明确原研企‎业的品种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开,全面推‎进,逐步完善仿制‎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药品质量持续‎提高的工作机制。

‎(二)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进行分类处理。

‎本着科学合理、分‎类开展的原则,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与药品‎标准提高、评价性‎抽验工作相结合,‎并根据药物自身性‎质和药物剂型特点‎分类别、分剂型分‎步实施。

首先开展‎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其次开‎展注射剂的一致性‎评价;最后开展其‎他剂型的一致性评‎价。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法规及关键技术要求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法规及关键技术要求

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法规及关键技术要求注射剂是近年来医疗领域发展迅猛的药品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溶解度高、药效强等优点。

为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和疗效,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规,其中包括注射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法规及关键技术要求。

本文将从法规和技术两个方面探讨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内容。

一、法规要求3.生物等效性评价法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的重要环节。

各国法规对生物等效性评价有详细的规定,包括评价方法、血浆药物浓度曲线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等。

1.成分分析:注射剂的配方中存在着多种药物成分,进行成分分析可以确定仿制药与原始药在成分含量方面的一致性。

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等。

2.质量控制:仿制药与原始药在质量方面应具有一致性,因此需要开展质量控制研究。

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外观、溶解度、含量、不溶物、细菌限度等多个指标,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等方法进行。

3.体外释放度比较:注射剂的释放度对药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体外释放度比较是评价仿制药一致性的重要环节。

体外释放度比较可以通过离体释放度比较法、离体溶出度比较法等方法进行。

4.体内生物等效性评价:体内生物等效性评价是验证注射剂仿制药与原始药一致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常用的体内评价方法包括动物生物学评价、临床生物学评价等。

5.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对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对仿制药与原始药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进行置信区间估计等。

综上所述,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法规和技术要求是确保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依照相关法规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合适的关键技术方法,才能保证仿制药与原始药在质量、疗效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这对于推动注射剂仿制药的合规发展和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

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

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随着仿制药市场的迅速发展,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剂型,对其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仿制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技术要求,以保证仿制药注射剂与原研药在质量、安全性和疗效方面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评价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仿制药注射剂与原研药之间的一致性,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性质、药效学和毒理学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1.物理化学性质:评价仿制药注射剂在成分、溶解度、PH值、晶型等方面是否与原研药一致。

这项评价通常包括原料药的选择、测定方法的确定、分析水平的设定等内容。

2.质量控制:评价仿制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标准工艺流程,且质量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保障。

包括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的稳定性、质量控制方法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价。

3.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式,评价仿制药注射剂的药效是否与原研药相一致。

包括剂量依赖性、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比较。

4.毒理学:评价仿制药注射剂的毒理学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等方面的评价。

5.贮存稳定性:评价仿制药注射剂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药物的质量在有效期内得到保障。

主要包括光热稳定性、湿热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

6.治疗效果评价:评价仿制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是否与原研药一致。

通过临床试验等方式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是确保仿制药安全可靠的重要方法之一、各国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完善评价技术要求,确保仿制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

同时,注重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

《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解读

《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解读

《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解读12月22日,CDE发布《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虽然只是“技术要求”文件,未明确具体执行时间及节点,但还是引起了业界的轰动。

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的镇痛还未结束,注射剂再评价也要来了!对已经走上国际化之路的大型药企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发展机会,但对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又将是一次艰巨的淘汰战,毕竟生存环境已和从前大不相同。

面对即将临近的新一轮挑战,是被迫淘汰还是涅槃重生?越早寻到良策企业才能稳操胜券。

12月25日,药智网联合创始人、药智数据事业部总裁李天泉受邀参加西南证券主办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解读》电话会议,从技术和大数据层面为企业解读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关键问题。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解读》电话会议内容整理如下:【讲解环节】感谢铁林(西南证券研究员陈铁林)的介绍,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西南证券的邀请在这和大家分享上周五(12月22日)国家药监局刚出台的《关于公开征求《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意见的通知》。

准确来说这一文件还不能称之为“政策”,从标题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技术要求”文件,发文单位是CDE,从这个角度看,文件中未提到管辖范围、时间节点等内容也属正常现象。

但“一叶落而知秋”,既然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技术性要求已经出台,再加上相关联政策的支撑,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已经被纳入日程,也即将被开展。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此次主要针对口服固体制剂;道理很简单,口服固体制剂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注射剂也同样需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注射剂需根据情况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所以CDE本次发文,开题就是:为落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道理就在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一、申请人应全面了解已上市注射剂的国内外上市背景、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评价和确认其临床价值。

二、已上市注射剂属于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的,或被FDA 橙皮书收载的,按本技术要求选择参比制剂,参照本技术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

申报资料格式和内容参照CTD格式要求进行整理。

三、已上市注射剂不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的,开展药品再评价。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根据注射剂药品科学进步情况、批准上市时的研究情况、上市后持续研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再评价工作,具体办法另行发布。

四、参比制剂的选择作为参比制剂的原研产品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符合以上要求的,建议企业按以下顺序选择参比制剂:(一)首选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如原研药品国内未上市,应选择欧美日已上市的原研药品(对于多个国家/地区的,建议依次选择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已批准上市的)。

如果原研药品在国外上市的处方不一致,申请人按照现有技术要求进行评估,选择更合理的原研药品。

(二)在原研企业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可选择美国橙皮书标识为RS的药品。

(三)对参比制剂选择有疑义的(专利问题除外),可与总局一致性评价办公室讨论确定。

五、处方工艺技术要求(一)处方注射剂仿制药中的辅料种类和用量通常应与参比制剂相同。

辅料的用量相同是指仿制药辅料用量为参比制剂相应辅料用量的95%-105%。

如附带专用溶剂,应与参比制剂的专用溶剂处方一致。

申请人可以提交与参比制剂抑菌剂、缓冲剂(含常规的pH调节剂)或抗氧剂不同的处方,但需标注不同之处,阐述选择的理由,并研究证明上述不同不影响所申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辅料的浓度或用量需符合FDA IID数据库限度要求,或提供充分依据。

过量投料(overage):建议参考ICH Q8相关要求。

(二)生产工艺1、工艺研究注射剂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选择应参考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颁布的《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进行。

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工艺研究,确定生产工艺关键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

注意以下问题:(1)过量灌装(overfill):如原研产品存在过量灌装,仿制药的过量灌装宜与原研产品保持一致,如不一致需提供合理性论证。

(2)注射剂生产中不建议使用活性炭。

为了有效去除热原(细菌内毒素),需加强对原辅包、生产设备等的控制。

(3)根据生产工艺进行过滤器析出物研究、相容性研究、吸附研究。

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硅胶管等直接接触药液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2、工艺验证(1)灭菌/无菌工艺验证对于终端灭菌药品,至少进行并提交以下验证报告:•药品终端灭菌工艺验证;•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材的除热原验证或供应商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包装密封性验证,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保持时间(含化学和微生物);验证对于无菌灌装产品,至少进行并提交以下验证报告:•除菌滤器的细菌截留验证;•如不采用过滤除菌而采用其他方法灭菌,提供料液/大包装药的灭菌验证;•直接接触无菌物料和产品的设备、部件、容器密封系统的灭菌验证;•直接接触产品内包材的除热原验证或供应商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培养基灌装/模拟验证,并明确规定培养基灌装失败后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材密封性验证,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保持时间(含化学和微生物)验证。

(2)生产工艺验证提供工艺验证资料,包括工艺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特殊情况下,申请人可就工艺验证相关问题与一致性评价办公室进行沟通。

3、工艺控制基于上述无菌产品相关的验证结果,明确无菌工艺控制如灭菌参数(温度、时间、装载方式)/ 除菌过滤参数(除菌滤器上下游压差、滤器使用时间、使用前后滤器完整性测试方法和接收标准等),生产关键步骤的时间限度/保持时间限度,并对采用除菌过滤工艺的料液微生物负载(除菌过滤前)进行常规中控监测,对终端灭菌的产品灭菌前样品的微生物负载进行放宽频率的监测。

4、批量注册批样品应在商业化生产线上生产,批量应符合以下要求:3批注册批样品中至少有2批满足以下要求:(1)拟申报最大商业批量的10%,或(2)对于装量为2ml以上的,批量至少为50L,对于装量为2ml及2ml以下的,批量至少为30L。

对于同时符合(1)和(2),应选择其中批量更大的。

第3批样品批量不得低于注册批最大批量的25%。

对于批量小于上述规定的,如果申请人的注册批的批量与实际商业化批量一致,经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核实证明后,则可以免除上述要求;如要放大批量,申请人应按照重大变更进行研究申报。

注册批批量比商业批量小的,要结合注射剂剂型特点、生产工艺对注册批生产设备和商业批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等进行对比分析,对不一致之处进行合理性论述。

无菌相关的验证要考虑商业批批次量进行适当的设计,以确保商业批的生产不超出验证的范围。

需提交注册批批生产记录及生产工艺信息表,并提供注册批和商业批详细生产工艺描述。

六、原辅包质量控制技术要求(一)原料药制剂生产商需结合原料药生产工艺,根据现有指导原则和相关文件(含国家局2008年7号文)对原料药的质量进行充分研究与评估,必要时修订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增加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溶剂残留、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等检查,并提供相关的验证资料,以满足注射剂工艺和质量的控制要求;同时需关注对元素杂质和遗传毒性杂质的研究和评估。

制剂生产商需根据注射剂持续稳定生产的需要,对原料药来源和质量进行全面的审计和评估,在后续的商业化生产中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如发生变更,需进行研究并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研究和申报。

(二)辅料辅料应符合注射用要求。

除特殊情况外,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要求。

(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射剂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总局颁布的包材标准。

不建议使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

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并根据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研究结果确定所采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合理性。

建议在稳定性考察过程中增加样品倒置考察,以全面研究内容物与胶塞等密封组件的相容性。

按照《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包材相容性研究。

注意根据产品特性和临床需求选择合理的包材尺寸。

七、质量研究与控制技术要求(一)建议根据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科学设计试验,提供充分的试验资料与文献资料。

(二)根据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QTPP)确立制剂的关键质量属性(CQA),通常注射剂的CQA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性状、鉴别、复溶时间、分散时间、粒径分布、复溶溶液性状、溶液澄清度、溶液颜色、渗透压/渗透压比、pH值/酸碱度、水分、装量、装量/重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细菌内毒素、无菌、元素杂质、残留溶剂、有关物质(异构体)、原料药晶型/粒度、含量等。

1、有关物质重点对制剂的降解产物进行研究,包括原料药的降解产物或者原料药与辅料和/或内包材的反应产物。

原料药的工艺杂质一般不需要在制剂中进行监测或说明。

根据产品的特点,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国内外药典的收载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并进行规范的方法学验证。

结合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参考参比制剂的研究信息和国内外药典收载的杂质信息,制定合理的有关物质限度。

2、异构体对于存在几何异构体和手性异构体等情况,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确定是否订入标准。

4、遗传毒性杂质根据相关文献、参比制剂的情况,通过对生产工艺、产品降解途径的分析,判断是否可能产生潜在的遗传毒性杂质,必要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控制。

5、元素杂质根据ICH Q3D的规定,通过科学和基于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制剂中元素杂质的控制策略,包括原辅包、生产设备等可能引入的元素杂质。

(三)自研产品应与参比制剂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含杂质谱对比),保证自研产品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

参比制剂原则上应提供多批次样品的考察数据,考察与一致性评价紧密相关的关键质量属性。

八、稳定性研究技术要求注射剂稳定性研究内容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必要时应进行中间条件试验考察。

对低温下可能不稳定的注射剂建议进行低温试验和冻融试验。

依据参比制剂说明书进行临床配伍稳定性研究,至少包括两批样品(建议其中一批为近效期样品);若在临床配伍过程中质量发生显著性变化,需与参比制剂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证明其变化幅度与参比制剂等同。

参照ICH Q1B要求进行光照稳定性研究。

注射剂稳定性研究的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应在符合GMP条件下进行,可综合考虑申报注射剂产品的特点,如产品规格、容器、装量、原辅料浓度等,按照CFDA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并参考ICH Q1设计稳定性研究方案,考察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变化的,可能影响制剂质量、安全性和/或有效性的项目。

若注射剂处方中含有抗氧剂、抑菌剂等辅料,在稳定性研究中还要考察这些辅料含量的变化情况。

稳定性考察初期和末期进行无菌检查,其他时间点可采用容器密封性替代。

容器的密封性可采用物理完整测试方法(例如压力/真空衰减等)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参考参比制剂信息确定贮藏条件,仿制药的稳定性应不低于参比制剂。

申请人需提交稳定性研究方案和承诺。

稳定性研究方案至少包括样品批次、样品数量、试验地点、放置条件、取样时间点、考察指标、分析方法及可接受限度。

通常,承诺批次的稳定性试验方案与申报批次的方案相同,若有变化,需提供科学合理的理由。

申请人需承诺在产品获得批准后,继续对工艺验证批进行稳定性考察;商业化批量发生变化时,需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商业化规模生产的产品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九、特殊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考虑特殊注射剂(如脂质体、静脉乳、微球、混悬型注射剂等)一致性评价在按照上述技术要求开展研究的同时,还需根据特殊注射剂的特点,参照FDA、EMA 发布的特殊制剂相关技术要求,科学设计试验。

建议关注以下问题:(一)处方工艺处方原则上应与参比制剂一致,建议对辅料的型号及可能影响注射剂体内行为的辅料的CQA进行研究。

特殊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可能影响药物体内行为,需深入研究;对于采用无菌工艺生产的特殊注射剂,需特别注意各生产步骤的无菌保证措施和验证。

注册批和商业批的生产工艺及批量原则上应保持一致。

(二)质量研究考察的关键质量属性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理化性质(如性状、黏度,渗透压摩尔浓度,pH值/酸碱度等),Zeta电位,粒子形态,粒径及分布(如D10,D50,D90等),体外溶出/释放行为,游离和结合药物,药物晶型和结晶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