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多考虑怎样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动性得以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让学生主动观察、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小学生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现象。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先让学生随意看课本中的“年历”,再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的要求去观察:如“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可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指出儿童节在哪天?”“看看这天是星期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能用彩笔把它圈出来吗?”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把课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二、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

自主作文

树立“以学为主”新观念 构建“自主作文”新模式 ——“以学为主”教改课题总结 阳信县教研室张洪星洋湖中学黄俊伟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写,高耗低效"的被动局面。教师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难于无材料可写,教师难于有效的写作指导,学生难于思维过程的快速有序展开,教师难于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难于写作习惯的养成。针对这种被动局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要给作文教学注入应有的活力,就要进行教学改革。 我校自主作文课改组在县教研室张洪星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快速作文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认真领会"以学为主"新观念,努力探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途径,确立了"能力来自于训练,材料来源于生活,方法来自于课文"的教学策略。 二、实施方案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鉴于此“自主作文”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使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建构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三种课型,即双课型自主探究课、双课型"魔鬼"训练课、单课型放胆文写作课。 (一)双课型自主探究课 该课型100分钟内完成命题、构思、写作、交流评改过程。 1、学生参与命题过程。 这一过程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命题,学生不会做、不能做也得做的被动局面,把作文命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贴近自己实际生活,使之有话可说。有一次读写训练课,我让学生阅读的材料是《艰辛的历程》并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有一名性格孤僻的男生,不去认真作文,而是低声的唱小调。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先观察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眼神之中含着悲伤和无耐,我突然想起这个学生的母亲已去世了,他根本得不到母爱,我为自己课前没有考虑细致而感到自责,便告诉同学们可以写其他的家人、同学或老师,该生写了自己的奶奶,文章感情真挚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虽然得不到妈妈的爱,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比妈妈还疼爱我关心我的奶奶。"这篇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且别具一格,被评为优秀作文。可见把命题选材的权利还给学生,是多么重要。 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训练一般给学生提供写作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学生自由选择文体,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命题。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才能够把个人的风采展现出来。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发表时间:2016-10-28T16:46:51.1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作者:钱虎王满槐[导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甘肃省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7331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转变理念,转变角色,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自主学习,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主动权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我还给学生主动权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语文老师首先要“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双赢?唯一的选择就是老师要痛下决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想方设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储备。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 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不可或缺。语文学习不能只是简单地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左右,不能只为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能只为眼前的考试,不能只为迎合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要树立终生需要语文的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进而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渴望萌生,需求产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十分必要。 三、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兴趣问题。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课外读书是社会实践活动所提供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样,久而久之,便积淀丰厚了学生的精神底蕴。农村孩子的课外学习渠道不宽泛、阅读面不广制约着学生的语文学习。针对这一现状,我就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所获得的信息,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搜集同学们所订阅的报刊杂志上的美文,主动挤出时间去阅读一些名篇名著,并坚持不懈地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日记、周记等。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定期抽查定期总结,并且每周在班上开设两节美文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在班上交流并做点评。欣赏课不流于形式,要求每个同学都参加,每个同学都准备美文。期中期末班上做两次成果展示,集中展示大家的读书笔记、报刊剪贴、周记等,对于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获得老师的一本书或一份刊物。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关注社会、广泛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信任学生,大胆开放课堂,让学生有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往往循规蹈矩,教学设计面面俱到,学生只能按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去思考问题,不越“雷池”半步。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阻止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开放语言课堂就是要淡化老师面面俱到的切香肠似的分析,优化课堂的知识结构和时间分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质疑解难解读文本。语文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自学的程度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可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手中资料、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真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习惯和方法尤其重要。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在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学法指导不可缺少,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记忆力。当然,我们不能迷信某些方法,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优化语文教学的关键,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和谐发展。教学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必须具有长期的学习意识。只有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而我们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把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首先要有意识,慢慢就会有行动,只要想事情总会有办法的。相信只要你和我都有这样的意识,不久我们将会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作文修改练习

小学生作文修改练习 【篇一:修改作文练习】 修改小练习 一,下面是学生的习作《牵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儿时,爸爸在外地工作,只有我和妈妈住在一起.做饭,洗衣,上班,还要照顾我――妈妈总是从早忙到晚,天天不停地做这做那.那时,我总是驯良地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傍晚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总是拉着妈妈的手,和她一起踏着落日的余辉,漫步在清风徐徐的街上,我们的欢声笑语洒遍了每个角落. ( ),妈妈也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不管多忙,她总会抽出时间来,牵着我的手去散步.就这样,我牵着妈妈的手走过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日月星辰,所有的情感似乎都在牵手的那一瞬间交流着. 上五年级以后,我的学习任务沉重了,使我渐渐忽略了妈妈,当我被那 些难题弄得皮开肉绽时,常常忘了身后有一双眼睛凝望着我,那是妈妈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怜爱.妈妈不再牵我的手了,她说:孩子长大了,该放手让她去飞了. 1在文中括号处补写一句话才能使前后内容连贯,这句话是: 2文中有几个词语用得不准确,找出其中两个修改. 3文中有两处语言不简洁,找出其中一处应去掉的句子是: 4文章还有一处有成分残缺的毛病,找出来并修改. 5请任选角度对选文简要说说你的评价,要求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二,按要求修改下文: 音乐――无处不在 音乐是人类最美好的声音.没有它,生活将变得平淡.正因为有音乐的 存在,才使我们感到生活丰富多彩. 自从婴儿刚刚降临,音乐就已进入到他们的耳里.伴着柔美动听的《摇篮曲》,宝宝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此时,大街小巷中,到处飘荡着那柔 美的乐曲. 我真正接触音乐,是在5岁学电子琴时,从那时起,音乐就在我的身边旋转.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听到一些流行歌曲,它们总是那么美好.长大后,一个人常常静静地听着流行音乐,或者是交响曲,这些都会让我心情流畅,轻松无比.在家中,也许还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锅碗瓢盆 交响曲,虽然它不是那么悦耳,但也是生活中的音乐.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 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

了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知识的. 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体现创新教育的前提下,设计教案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教师就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把学生请上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少作主,重点、难点让学生商量决定。 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课堂就活了,教师做到心里有数即可。比如在《雨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雨后,为什么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摔跤了,为什么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如果以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衡量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弄不明白的问题都可看成是重点、难点,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可以把问题分到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派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可能没有摔跤过。”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雨水溅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兴奋。”……学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交流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就得到了互补,这时,教师是

听众,是评委,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只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 三、少限制,多让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跳出课文内容的圈子,从文中学点写作方面的技巧,用这种技巧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引发思考。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学写诗。真没想到,学生还真有点像小诗人的样子呢。学生1:水珠在树叶上晃动,地面上变得更滑了。雨后灿烂的太阳出来了,彩虹也出来了。学生2:雨停了,水珠滴落在蜘蛛网上,像一条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真美丽。小朋友都出来玩,不是玩衣服湿了,就是头发湿了。学生3:一棵树上挂着一条项链,啊,好美丽!小弟弟看见了,急忙跑过去。哎,不好,小弟弟摔了一跤。而他的脸却笑了笑,他站起身,忽然看见原来项链是水珠落在蜘蛛网上。

小学生作文评价之我见

小学生作文评价之我见 延平区樟湖中心小学张晓艳 作文评价是对一篇文章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改进说明,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那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孩子的作文呢? 一、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我们在评价作文时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孩子”。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只要孩子们能把自己想写的事写下来,就应受到表扬,只要孩子们写的文章能让人看懂了,让人明白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就是一篇好文章。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们的习作篇篇都是美文,要有深刻的立意、华丽的辞藻、完美的布局、呼应的首尾。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要求习作的完美,最终的结果可能让孩子不敢写或是助长了文章的浮夸之风。 纵观古今,那些让人千古传诵的美文:从“氓之嗤嗤,抱布易丝”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可也是枣树”……没有浮躁之词,语言都是朴实纯洁的,让人觉得真实,越读越有味道。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 三、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真、求实中快乐地学习。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学生只是背诵传承知识为学会并能创造知识,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开放的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自学”、“议论”和“引导”这三个基本环节。 “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 地“看”、“问”、“记”、“议”。“议论”是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共同的学习要求,关系融洽,气氛和谐,充分交流个体之间的信息。“引导”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等,让学生自己学会、会学。 二、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提出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灵活地交替运用“三结合”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自学、议论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当学生出差错时,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补充完整,没有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可以举手再问,存在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争论和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为;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热情的鼓励,教师不能把讲清教材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要改变把教学过程看作执行教学过程的错误观念和做法,真正确立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的教学观念。 三、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应该变教案为学案,使教师成为一位教学顾问、参加者。为了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做到: 1、要有活的教案。首先要备整体,从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结构上处理好本节课的位置。其次是备学生,基本把握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能满足好、中、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要。再次要备可能。对学生可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摘要]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有一篇大作文,教师自己设计的各类小作文(如周记、读书笔记、随笔等等)还不包括在内,因此,广大语文教师似乎免不了“埋头苦干”的命运,整日忙于作文的批阅之中,结果不仅收效甚微,且讲评之后也不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因为教师已没有精力再批一遍了。针对这种作文教学的困境,本人在作文批改中大胆放手,尝试通过“三步骤、多样式”的策略指导学生自己批阅、修改作文,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既能把教师从繁重甚至无效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自己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指导自己修改策略解脱提高 “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天经地义。于是,学生写作往往消极应付,教师则批得苦不堪言。有时,教师即使精批细改,由于批阅时间过长(短则一星期,长则半个月),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最多瞥一下后面的批语和分数,就丢到一边去了,效果何在?难怪教师们要哀叹做“无用功”了。那么,语文教师如何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又能收到实效果?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人在近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对改进作文批改方式作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引导学生从观念上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古今中外不少文学大师,如托尔斯泰、海明威、白居易等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写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只有师生双方达成共识,才有可能形成“老师敢于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良好局面。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本人在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中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导学生运用“抄读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每个单元的大作文布置后,我让学生先打好草稿,然后集中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反复读几遍,初步改正自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达到基本通顺的要求后,再认真抄写到作文本上。实践证明,“抄读”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怎样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所有老师都在努力去探索的教学艺术。怎样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一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普遍存在课堂空间上,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和记,甚至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学得不如忘得快,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是这样来安排课程的教与学的: 1、多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引经据典或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展创意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去思考。 2、多运用比较法,排比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情境法,欣赏法等等有效的理论结合实际生活,实物或是图例范画,多种方法有比较的学习可以加深印象,有效提高理解力接受力。 3、多运用绘图的方式,演示或练习直观教学,既提高动手能力又提高审美能力,鉴赏水平,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氛围不够灵活生动,多数教师的活动只是局限在讲台上,即便走到学生中间亦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在教室这个活动空间里,学生仍大多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空间。我的课堂是这样来做的: 1、课堂期间,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自由组合,必要时可下位组成圆桌会

议形式共同设计构思。 2、小组推荐亦可自我推荐,在黑板上展示个人设计构思思想。这样多是外向和平时基础较好的同学。 3、为避免以上2的问题,老师点名让同学畅所欲言发表意见见解或是创意构思。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是让优秀的学生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让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可以充分锻炼不同性格学生的应场,解题能力。 (三)当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老师讲完课多是让学生自己练习,没有举一反三的考察学生对本次课的把握: 1、教师在和学生互动学习和巡视辅导时要做到全面掌握,掌握全体学生是否大多数对已学习的知识点是否已经理解、掌握? 2、对本堂课的知识点理解掌握的情况和应用的熟练程度程度怎样? 3、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本课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本次课应具有的技法、技巧? 4、本次课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做好以上几点,以便做到真正的全盘掌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更好的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创新创意没有落到实处 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永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的创新拓展。鉴于如此我的教学是这样的: 1、提出一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构思,老师适当引导绝不固郅思想,天马行空任遨游。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选择的权利精选作文

选择的权利精选作文 选择的权利 假如这个世界上某种动物只剩下一只,他会在自己的巢穴中孤单终老,还是不情愿的在动物园里繁衍后代。 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后者,因为在这个情况下,选择的权利不在我们手中,而是在社会与舆论手中,若是选择孤单终老,就是对于整个社会的不负责任,对于世界的不负责任。 我们终究是想走上被设计好的通往王座之路,还是走向通往血与暗的荆棘深渊? 我怎么会知道答案。我只明白:选择的权利在自己手中,无论是科研亦或是教师。存在即合理,选择即合理。大言不惭叫嚣着责任与科研的人士,没有选择的权利。 人生也许也是如此:无论是谁在阻拦,谁在拦路,他们都没有为你选择的权利。只要坚持做自己,一切都会随着选择的结果烟消云散。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潇洒吧! 无论是琨鹏亦或是蜩,万物皆不逍遥。无己无功无名之人,忘却阻拦与困苦之人,敢于逆天而行做出顺其心意之选之人,才为逍遥。难道这位博士导师还不曾明白这简简单单的道理。 朝菌不知晦朔,夏虫不可语冰。未到达永恒之境之人不可高谈永恒,未到达宇宙之边之人不可阔论宇宙。从未顺吾之心意而行之的我,只是兴致而谈。各位看官老爷轻喷。

【写作指导:培养学生自己改精选作文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精选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我们应该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 可是,实际情况呢?学生写精选作文,教师改精选作文,天经地议、约定俗成。尤其目前,教师改精选作文,更是辛苦——成摞的作业,夜以继日地从字词句标点到篇章构造,诲人不倦的批改。效果呢?本子发下,学生看完分数就束之高阁。长此以往,循环往复,教师累月长年地流汗,学生周周期期地应付。 如何解决这一症结呢? 一、提高认识,更新评改观念。 从“矛盾论”的观点说,事物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假如教师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让学生发挥内在的积极因素,而是教师这个外因占主动地位,促使学生应付“公事”,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怎么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呢?从“实践论”的观点说,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进行的。假如教师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而是教师替代学生活动,那么,学生怎能对这些知识理解?怎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详细到完成一篇精选作文说,学生基本上要经过选材、构思、写作、修改几个步骤。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前三步,不重视成文后,让其自己修改,进行自我反应、自我评价的后一步。布鲁纳说过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发表时间:2017-01-10T15:05:29.6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官平 [导读] 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常州路小学266700 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或弱化,不是个别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模仿、记忆,满足于听懂老师的讲解,没有机会或没有兴趣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状,素质教育将只是一句口号,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得最好。如果我们不先去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良好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首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分数单位时,讲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有一次化回来一个西瓜,孙悟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1/9、1/7、1/5和1/3四份,四个人每人一份,怎么分?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得多,所以我吃1/9,师父1/7,沙师弟吃1/5,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1/3吧。听八戒说完,三个人都笑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一个小小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学生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迅速进入“角色”。 再如教学用“尝试与列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是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的: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生:喜欢。师:你为什么喜欢吃巧克力呢?生1:巧克力口感好。生2:吃巧克力可以补充能量。……师:老师也喜欢吃巧克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买巧克力中的数学问题。生:一种巧克力有4块装和6块装两种不同的包装,王阿姨要买50块巧克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以与学生讨论是否爱吃巧克力引出题目,虽然简单,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要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动作思维开始、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既顺应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使学生真正回到主体地位上,又能丰富他们的感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教学“7的加减法”时,我让每一个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7颗小石子,每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把准备的一个小盒子放在课桌上。然后:由一个同学当主持人,把自己的7颗小石子放到盒子里几颗,剩下的放到盒子外面。其他同学,根据盒子外的数目,算出盒子里的数目,记录下算式,并且用加法验证。大家轮流做主持人,要主持的跟别人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减法的实际意义、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有些同学甚至课后自动玩起了“8的加减法、9的加减法”。 再如:在教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先准备用硬纸壳剪出大小不同的几个圆,再分给每组同学,然后让同学想办法算出圆的周长,要求每个小组同学都动脑想办法、动手合作。这时,有的小组用线绳沿圆周长绕一周后,再放在直尺上,量出圆周长。有的小组在直尺上将圆滚动一周量出周长。这时我又引导学生量一下圆的直径,看看圆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动脑学生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我便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从而得出求圆周长的公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会把被动变为主动,也会探究更多的新知识。 三、合作探究,多向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重视自主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也使他们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四、激疑启思,自主探索 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先传完“道”授完“业”后,再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教师在进行解答。这种教学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参与学生学习的权力,学生没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从疑问出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既获取知识,又学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一定会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怎样改作文

改作文的方法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好?除了看课外书,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多修改。如果只写不改,那也不会有什么长进。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这句话对每个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实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 方法一:带领全班同学同时修改。如果多数学生写的作文不太理想,我会找一篇比较优秀的作文、一篇中等水平,一篇很差的作文,分别在班级里,当堂读给学生听。在读的过程中,分析一下文章那里写的比较好,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那里需要改正,怎么改;加上什么样的事例;加上什么样的语言、动作、神态;主题怎样变通一下,会让作文更有内涵。当三篇作文都集体修改完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三篇文章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评语,差距在什么地方。 方法二:指导个别学生修改。如果多数学生写的作文很不错,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学生写的比较好,那么就进行个别辅导修改。找一两个学生,就他们写的作文,一边读,一边修改,并告诉学生修改的原因。前后照应、描写方法、环境衬托、主题深化升华等等这样的常用方法,在修改中如果碰到,要让学生明白。个别辅导的效果尽管范围比较少,但是,经过老师的关注和修改,一方面会提高对写作的兴趣,对老师鼓励的感激,更加认真的写作,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明白一些写作的布局谋篇的道理。 方法三:拿出一节作文课,让学生分组批改。学生按6人一组,

学做语文老师批改作文,但批改的过程又要有语文老师的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批改。这样的批改,要求老师对批改的作业有个详细的修改要求。我一般要求学生这样做: 1、先批错别字和标点。要求学生将所批改的作文所有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进行修改纠正。 2、关于词和句子。有些词用得不当,句子是病句,要求学生能进行修改。 3、关于文章主题。一篇文章,如果所确立的主题不够鲜明,太过平淡,可以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变动、添加有关句子,就能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4、关于描写方法。可以给文章中的人物增加一些神态、语言、动作、细节、修辞等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5、画出自己欣赏的语句,并加上自己的评论。有些优美的句子,用得很准确形象的字词,都可以画出来,并在作文本的旁边写上自己欣赏的理由。 6、文章结构,写作顺序。一般开头结尾要点题,要前后照应,中间写新颖的材料。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按事物的各个方面写。 7、写评语。学生修改完毕,要在整篇文章的最后,写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语。评语要从两个方面说,先说优点,就是学生自己最欣赏这篇作文的什么地方;再说缺点,那里需要作者在以后的作业中,多加注意。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签名字的目的是让批改的学生认真批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江西省永丰县君埠中学吴雪华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然而,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仍然有许多教师放不开手脚,仍然扮演着课堂的主角,没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如何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必须及时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教育观念的改革就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正确地引导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呢?首先,教师要改变权威“统治者”的形象,自觉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其次,教师要树立“课堂属于学生”的这种意识,及时转变角色,把学生真正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再次,老师在课堂中要勇于将主动权转让给学生,要大胆放开手脚,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 二、转变教学模式 由于多年来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短时间内跳不出旧有模式的束缚。孰不知,这种陈旧的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教师必须大胆放手、大胆创新,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时下,很多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个学校许多老师也在轰轰烈烈地探讨适合自己的模式教学。我认为用三

环六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质疑——接受点拨——反思提升——运用自检的 过程,这一过程正好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中,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及合作交流尤为重要,合作交流把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将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思想。这样,老师就将课堂的主体角色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高效。 三、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 以前的教学课堂,教师在45分钟全是主角,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动口、动手、动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存在弊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大胆放手,把充足的时间交给学生,少讲精练。我认为,自主学习时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阅读教学时给学生留足感悟的时间;合作探究时给学生留足质疑探讨的时间。 四、搭建展示平台,释放学生情感。 首先,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学生展示消除顾虑和紧张感,让学生敢说。其次,教师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训练,让学生有话说,使展示异样纷呈。可以让学生展示朗读、背诵、讲解、小品、辩论、话剧、演讲、画画、书法等,不拘一格……这样,文本中个性解读在展示中生成了,质疑习惯在展示中养成了。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1)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城西七一学校叶红英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觉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等。所以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二、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质疑,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和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归纳选择,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决不多讲。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三、给学生讲话的时间 叶老曾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技巧和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 四、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充分发挥这种集体的作用。在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基础上,我给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让其他同学也从中受益。这种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有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才能够充分利用新课标提供给我们的主动空间,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个性的作文评改方法之我见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个性的作文评改方法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06-15T09:11:43.21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秋巍 [导读] 在学生从事写作的实践当中,面对教师的评改标准,并不是都能去改变已有的写作习惯。 摘要:当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为应试而教学,很少敢放开手脚、打破限制,让学生自己评价作文。同时,学生也是为应试而作文,总希望教师在习作中给以高分。于是,长此以往,学生便把教师的评价作为衡量自身写作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此举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兴趣。因此,提倡学生评改作文的模式,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将会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益补充。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列举了传统作文评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如何评改话题作文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达到抛砖引玉之效。关键词:精心选择;集中归类;总结规律 传统作文评改过程中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常在确定批改的标准后,对照学生的作文逐项给分,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真切、鲜明的个性。同时,加上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过分注重表达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量和生活积累不是很丰富,致使作文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块心病。久而久之,学生难以跨越这个语文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也丧失了已有的兴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作文评改也应当从“教师当主角,学生是配角”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评改、学会作文。 一、学生产生畏惧作文心理的原因 分析一下作文评改中教师唱独角戏可能造成学生产生畏惧作文心理的原因如下: 1.教师主观的评改情绪引起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 在评改中,教师对任教学生的性格、个性以及学习习惯都有清醒的认识,于是在碰到好同学写的作文时,主观上便产生一种认同感,更多时,比较高的印象分便成为这部分学生得分的主要因素。相反,在看到后进学生所写的作文时,加上其态度散漫、书写潦草,主观情绪上便会产生厌恶感,打分时就难以公正、公平地去对待后进生的习作。 2.过分追求某一方面的要求,排斥了学生写作中的亮点 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作文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写出适应考场上的作文,这就是说,作文训练始终围绕考试大纲去转,并不是关注学生真实、亲切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而是对照考纲标准注重学生表达技巧、立意构思的训练。因此,只要是作文中不符合这类要求的东西便会丢弃,即使是作文中出现的亮点,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得不到应有的高分,其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长期的不被认同感压抑了后进学生积极写作的兴趣 在学生从事写作的实践当中,面对教师的评改标准,并不是都能去改变已有的写作习惯。当后进学生自己觉得作文水平已经取得进步,却没有被教师认同时,其内心便渐渐会产生一种失落情绪,就会逐渐丧失写作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会觉得,反正就是这个水平,假如还是按照要求一视同仁的话已没有得高分的希望,这便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写作兴趣的发展。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喜欢写作、热爱写作的兴趣,改变以往的作文评改方式已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达成的共识。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化作文评改模式,提倡学生评改的做法,无疑会成为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其意义更是不可言喻。 二、一选择、二分类、三适合的训练方法 在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过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做法,发现此举对学生而言兴致很高,他们愿意去做,也能认真去做,比教师一个人去评改作文效果明显。下面就谈谈如何从写好记叙类和议论类文章的角度,运用一选择、二分类、三适合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辅导。 1.精心选择学生习作题目形式,保证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当中存在着不愿写、不好写的现象。就是因为作文题目和他们相离太远,学生并不能从现有的生活体验、阅历和见识当中调用适合作文题目的材料,相应地也就难以写成一篇令教师和自己满意的作文。另外,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对常见的文体知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假如教师还一个劲地关注表达技巧的训练,而不是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不可避免会封闭学生作文思维的发展,使他们依旧“谈文色变”。因为学生的个体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看法“形态各异”。因此,如果用一个多数学生视为陌生、抽象的作文题目必然会使他们无感可发,无话可写,即使动笔去写,也是勉强应付了事。 可见,选好学生习作的题目对于学生写好作文来说功不可没。如今,话题作文在中考命题形式中已跃居主流位置,它以内容、文体、立意取向的开放性深受命题人员和学生所喜爱。因此,在训练学生作文写作的实践中改变作文命题的方式,选择能被学生认可并能接受的习作题目将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便于他们从自身的阅历和生活体验中搜索适合的题材,从而真正实现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如这样一个题目——谈压力。很显然,这是一个以议论文为体裁的试题,假如让全体学生都去写的话,不少学生肯定写得很肤浅、析理也平淡。于是,考虑这一点,笔者这样出了一道题目——以压力为话题,并给出如下提示: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学校、家庭、朋友之间,只要别人给你鼓励,只要自己立志进取,你都会遇到这可怕的压力。然而,压力也是动力,当你实现一个个小小的目标时,你会对自己说:“我战胜了压力,因为这时压力是你前进的动力……”然后再出示如下要求:(1)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字数600字左右。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当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心中所思所想,从而保证了学生有话可写,使他们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增强。 2.集中归类,细化评改标准,做好评改后小结工作 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笔者在调查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布置他们每两周一篇随笔的写作任务,题材、文体均不限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在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中,笔者发现学生们总喜欢用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的一类文章)和议论文(以议论为主的一类文章)这两种形式去表达文章的内容。于是,在话题写作训练中,笔者告诉学生此种命题形式,和我们以前的随笔一样,只不过要写的内容是已规定的话题,在限定的话题中选取题材。同时,主张学生继续运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形式。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