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阐述3. 明辨是非的意义与方法4. 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阐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介绍明辨是非的意义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 思考题: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及相关资料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3. 案例材料及讨论题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释现象与本质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3. 阐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分析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现象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
4. 介绍明辨是非的意义与方法:讲解明辨是非的重要性,教授明辨是非的方法,如理性思考、客观分析等。
5. 分析现实生活中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明辨是非能力进行分析。
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解决问题。
7. 分享与总结: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8. 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9. 课堂小结:强调明辨是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哲学与人生》教材第四章“现象与本质”和第六章“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如下:第四章: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定义,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与区别,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六章: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
难点: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新课内容:(1)现象与本质: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联系与区别。
(2)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3)明辨是非:讲解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现象:表面现象、外在表现本质:内在规律、本质属性2.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例分析3. 明辨是非:意义:提高道德素养,指导行为方法:是非观念来源,辨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
(2)谈谈你对明辨是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2. 答案:(1)现象:物价上涨、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本质:价值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社会风气(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哲学的慰藉》(2)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学会明辨是非。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明 辨 是
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
非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深入实际,反复实践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明辨是非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
1.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识别假象, 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1.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 的向导。 2.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 识别假象,不为假象迷惑。 3.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 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把握事物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 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PPT 展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 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学生活动 教师讲解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 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
教师归纳补充
教师讲解 PPT 展示 学生思考问题
这幅漫画比喻我们做事情不能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更 重要的是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只有在复杂事物中把握本质, 才能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把握人生。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前提。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 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4.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5. 实践演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三、教学重点1.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2. 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3.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四、教学难点1. 现象与本质的区分与把握2. 将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阐述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4. 实践演练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案一、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1. 现象: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
2. 本质:指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内在因素。
二、现象与本质的关系1.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前提。
2.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1. 真理的客观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客观规律,是明辨是非的基础。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1. 辩证法:全面、发展地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
2. 实证法:依据事实和数据,判断事物的真伪。
3. 逻辑推理法:运用逻辑规律,分析事物的合理性。
五、实践演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 案例一:面对网络谣言,如何辨别真伪?3. 案例三:如何看待当前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哲学导论》第四章“现象与本质”的部分,详细内容涉及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辨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还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
2.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如何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辨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看到的图片是真实的吗?引出现象与本质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2. 内容: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本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规律关系: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方法: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如何通过现象认识本质?2. 答案: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基本属性和规律。
通过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探讨其他哲学概念,如现象与假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等。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辨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 如何通过现象认识本质;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细说明;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现象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定义及关系2. 分析常见现象背后的本质3.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4. 实践案例分析5. 价值观的引导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分析问题、明辨是非。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及关系,分析常见现象背后的本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价值观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价值观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及关系,分析常见现象背后的本质。
3. 讲解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
4. 分析实践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与技巧,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实践案例时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3. 价值观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课程中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2. 反思课程内容的安排,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实现,并考虑如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前提。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生智慧。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 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4.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5. 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明辨是非的哲学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认识。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提高人生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 讲解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明辨是非。
4. 讲解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演示。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认识。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
7. 课后跟进:收集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指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理解,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长期效果评估:通过后续课程或生活实践,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持续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第一章:认识现象与本质1.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1.2 学习区分现象和本质的方法1.3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第二章:明辨是非的意义2.1 了解明辨是非的重要性2.2 学习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2.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第三章:生活中的明辨是非3.1 分析生活中的是非现象3.2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第四章:面对诱惑的明辨是非4.1 认识诱惑的本质和危害4.2 学习抵制诱惑的方法和技巧4.3 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第五章:明辨是非与个人成长5.1 了解明辨是非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5.2 学习如何在成长过程中保持明智和坚定5.3 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第六章:网络环境下的明辨是非6.1 探讨网络环境中是非观念的挑战6.2 学习识别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6.3 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第七章:社交场合的明辨是非7.1 分析社交场合中的是非问题7.2 学习在社交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第八章:职业发展中的明辨是非8.1 理解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重要性8.2 学习在职场中做出明智决策的技巧8.3 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第九章:公共事务与明辨是非9.1 探讨公共事务中的是非问题9.2 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式9.3 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第十章:明辨是非与终身学习10.1 了解终身学习对于明辨是非的意义10.2 学习持续提高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的方法10.3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我提升的意识第十一章:情感关系中的明辨是非11.1 探讨情感关系中的是非问题11.2 学习在情感关系中保持理智和独立的判断11.3 培养健康的情感观和人际交往能力第十二章:法律意识与明辨是非12.1 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2.2 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12.3 培养遵纪守法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第十三章:文化差异与明辨是非13.1 探讨文化差异对是非观念的影响13.2 学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13.3 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包容的能力第十四章:环境伦理与明辨是非14.1 认识环境伦理的重要性14.2 学习在环境决策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14.3 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十五章:总结与实践15.1 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15.2 学习如何将明辨是非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15.3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持续实践明辨是非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辨是非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学德育必修课《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本课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现 象表现本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要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意及时点拨、讲授,对生活中的学生熟识问题,要安排学生课堂探究讨论活动,解释理论问 题,借助了图片、图表、图画,等手段,尽量让学生产生直观、具体的感受,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反思 使教学进行的 的 现象本质辩证关本系框题 教学,立足生活主题,符合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引 事物现象 与本质 的统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对立 、勤于思考、善于运用。
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表述的机会,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科位学。
研究的必要性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深入实际,反复实践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辨是非识别假象, 把握本质, 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1.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的基本条件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1.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 的向导。
2.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 识别假象,不为假象迷惑。
3.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 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把握事物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顺畅,主线突出,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PPT 展示动画组织学生讨论二、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
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两小儿辩日》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前提。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生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3. 明辨是非的含义及其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4. 哲学思维方法在明辨是非中的应用5.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2. 明辨是非的含义及其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3. 哲学思维方法在明辨是非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阐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阐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3.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4. 总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强调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一些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明辨是非能力的掌握情况。
3. 搜集学生小组讨论的资料,分析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与人生》2. 课件:现象与本质关系、明辨是非的哲学思维方法等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典型案例4. 视频资料:与课程相关的人文纪录片、讲座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2. 第3-4课时:明辨是非的含义及其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3. 第5-6课时:哲学思维方法在明辨是非中的应用4. 第7-8课时: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5. 第9-10课时:总结与评价九、教学反思:1. 课后搜集学生对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理解,总结教学效果。
哲学及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及明辨是非教学设计
通过学生分组竞赛的形式, 让学生分组举例现实生活中, 我们能感知到的各种现象, 以及隐藏在这些 让学生在思考列举古今中外事例的 基础上进一步地阅读
三、教学过程
(三)方法论部分(10分钟) –设疑引思,体会领悟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98 “一个老天使和一个小天使”的故事
在信息平台上展示“盲人摸象” 和“日心说”的相关图片和文字
通过学生分组竞赛的形式, 引导学生在讨论区讨论总结, 加深对本次课 “怎么做” (我们当如何练就一双孙悟空一样的 “火眼金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 质?)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
识事物的本质,明确树立正 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教学分析
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与方法: 创设境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五)、课堂总结—加深理解,明确主题(5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以及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2.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 3.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针对班级两个单元学生之间 分组竞赛答题的情况进行点评, 启发学生对小组内部同学的自 评互评
1、利用信息化实现教学目的。 信息化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与方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2、利用分组竞赛形式实现教学任务。
2024年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
2024年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的多变性、表面性与本质的稳定性、深刻性;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辨别真伪,提高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往往隐藏在现象背后。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思辨水平。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会现象图片,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举例说明现象的多变性、表面性与本质的稳定性、深刻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本质。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进行随堂练习。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多变性、表面性本质:稳定性、深刻性2.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如何运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2. 答案:(1)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如房价上涨是现象,其本质是供需关系、土地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明辨是非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比较、论证等手段,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提高思辨能力。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第一章:认识现象与本质1.1 教学目标1. 了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及区别。
2. 学会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3.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定义。
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 分析现象与本质的方法。
1.3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及区别。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找出本质。
第二章:明辨是非的价值观2.1 教学目标1. 了解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3. 学会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做出明智的选择。
2.2 教学内容1. 明辨是非的含义与意义。
2. 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
3. 生活中的明辨是非实践。
2.3 教学过程1. 引入:讨论明辨是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阐述明辨是非的意义及正确的价值观。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是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第三章:逻辑思维与明辨是非3.1 教学目标1. 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 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
3.2 教学内容1.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2. 逻辑思维在明辨是非中的应用。
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3.3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逻辑思维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 练习: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四章:情绪管理与明辨是非4.1 教学目标1. 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3. 培养在冷静状态下明辨是非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1. 情绪管理的基本原则。
2. 情绪管理的方法。
3. 情绪管理与明辨是非的关系。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的电子教案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的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现象和本质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判断是非,认清事物的本质。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善于分析问题,做出准确判断。
二、教学重点1. 现象和本质的概念。
2. 如何辨别现象背后的本质。
3. 改变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2. 让学生理解本质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合适的案例和实例。
3.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一个现象,例如孩子不爱吃苦瓜。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孩子们普遍不喜欢苦瓜这个现象。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现象和本质的概念,并给出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现象是指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的表面上的现象;而本质是指现象背后的实质和根本。
3. 正文阐述(1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案例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例如,对于孩子不爱吃苦瓜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如因为苦瓜味道苦涩、颜色不够吸引人等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苦瓜的味道会苦涩?苦瓜为什么会有这种颜色?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解决现象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本质。
4. 辨别是非(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常见的现象案例,要求学生辨别其中的是非,并找出案例背后的本质原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发言。
5. 改变现象的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改变现象的方法,并给出一些实用的技巧。
例如,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思维方式等来改变现象。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本质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善于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本质原因,并写一篇作文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上述两个重点项目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行政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没有起到统筹觃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作用政府过分地干预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政府职能失败
课 题
第8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一框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请问:造成该省两个重点建设项目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理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本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问题。上述两个重点项目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行政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没有起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作用,政府过分地干预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政府职能失败。
总结升华:从颜回偷吃米饭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做人应该勤思考、善沟通、能包容,这样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成为优秀的人。
1、新课导入
请学生观看时下点击量比较高的视频作品——《黑脸V的短视频》
提问:1.你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吗?
2.他是怎么做到的?
总结:他为什么能做到?说明他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就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第一框内容——在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开启认识事物的神奇大门。
2.认清现象与本质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提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现象和本质的关系。2.提高透过Fra bibliotek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地重要意义.. 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地辩证关系;理解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地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明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地重要性.. 运用: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地方法.【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地辩证关系.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地方法.【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小实验导入:筷子变曲地启示设疑:这个实验说明什么?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这个实验说明在水杯中地筷子看起来像是曲地,是由于光进入水中产生折射形成地,筷子本来是直地.哲学启示: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我们认识一切事物地科学方法,也是一个人认识能力高低地突出表现.这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现象和本质地关系,以及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地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组探究:(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现象和本质地辩证关系怎样?它对我们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为什么?能举些例子说明吗?、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请简要说明理由.&·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设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地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地统一体.事物地现象和本质地辩证关系如何?(学生展示探究地成果)(一)现象和本质地关系.现象和本质是对立地即现象和本质是不同地、有区别地.现象是事物地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地东西,可以由人地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地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地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地内部联系,只能由人地抽象思维去把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看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学生思考:在这里,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从漫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现象和本质地关系怎样?“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地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地抽象思维去把握.但没有“苹果落地”这样地现象,我们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这个本质.可见,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地..现象和本质是统一地即是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地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是事物个别多变地东西,但无论现象怎样多变、怎样纷繁复杂,它都是由本质决定地,都是本质地外部表现.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地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地.同样道理,一个人地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地品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地指导意义.现象和本质地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地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地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地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地本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象和本质地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地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地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地认识.设疑: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象出来,但现象表现本质是不是都直接清晰、顺理成章地呢?.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地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地现象.如:筷子在正常光线下看是直地,这是真像.在水杯中看是曲地,这是假像.但无论真像或假像,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地表现,都是客观地.不能认为真象都是正确地,假象都是错误地.它们地区别就在于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而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不管是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对本质地表现.可见,现象表现本质是复杂多样地.教材举了三个事例,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地例子?(学生举例)所以日常我们常说地“带眼识人”说地就是要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一个人地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这也是我们认识一切事物地科学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过渡:能否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体现出一个人认识能力地高低,而人地认识能力地高低又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地人生发展能力地高低.因此,要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就要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在认识事物本质地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学生展示探究成果)(一)人地认识能力地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地做法.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地各种现象.为什么?生活情境: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亲眼所见地现象都是真实可靠地吗?为什么?(眼睛看到地是现象,而本质要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如果我们单凭眼睛所见而不去分析、思考,就算见得再多,能把握事物地本质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案例:公元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地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这种错误地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本质和规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疑:哥白尼通过长期观测、研究,正确地揭示了事物地本质和规律,这说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除了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地各种现象外,还要做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地现象以及它们之间地相互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看漫画:《瞎子摸象》究竟大象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仅凭这几个瞎子用手摸就能得出正确结论呢?它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教师归纳总结: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必须要掌握丰富地、合乎实际地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地结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案例分析:《法军指挥部因一只小猫而毁掉》、德军参谋为什么能发现法军地高级指挥部?、法军指挥部因一只小猫而毁掉?说明了什么?&·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懂得了现象与本质地辩证关系原理,是怎样地?掌握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地方法,是怎样地?&·布置作业:用现象和本质地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利用先进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地“科学算命”.。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第一章:认识现象与本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辨别能力。
1.2 教学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定义。
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
现象与本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观念分析实际问题。
第二章:明辨是非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明辨是非的定义与意义。
明辨是非的作用与价值。
明辨是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引入明辨是非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讨论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明辨是非的观念分析实际问题。
第三章: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与技巧进行明辨是非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
运用方法与技巧进行明辨是非的步骤。
常见错误与偏见识别。
3.3 教学活动:介绍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进行讲解与示范。
分组讨论,让学生练习运用方法与技巧进行明辨是非。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方法与技巧分析实际问题。
第四章:培养明辨是非的习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明辨是非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培养明辨是非习惯的方法与步骤。
培养明辨是非习惯的意义与价值。
克服困难与挑战。
4.3 教学活动:讨论培养明辨是非习惯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小组交流。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让学生分享并互相鼓励。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明辨是非的观念分析实际问题。
第五章:明辨是非的应用与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应用与实践方法。
培养学生将明辨是非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明辨是非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实践方法与技巧。
5.3 教学活动:讨论明辨是非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小组交流。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第一章:认识现象与本质1.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现象:外表显现出来的事物特征或外部联系。
本质:事物内在的、固有的、稳定的、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1.2 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
第二章:明辨是非的方法与原则2.1 明确是非的判断标准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
法律标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2.2 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逻辑分析法:通过推理和论证来判断事物的是非。
实证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事物的是非。
第三章:从现象看本质3.1 观察现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会观察细节,发现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3.2 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避免片面和表面化。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
第四章:明辨是非的实际应用4.1 社会现象的分析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判断其是非对错。
分析社会问题和矛盾,提出解决方案。
4.2 个人行为的判断分析个人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判断其道德和法律性质。
分析个人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第五章: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5.1 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事物的细微变化。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5.2 培养道德和法律意识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是非判断6.1 分析典型案例,理解是非观念通过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典型案例,理解是非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学习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是非判断能力。
6.2 讨论复杂案例,培养辩证思维分析案例中的多元因素和复杂关系,培养辩证思维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更为客观公正的判断。
第七章:辩论技巧与是非分辨7.1 学习辩论基本技巧掌握辩论的逻辑结构,包括立论、驳论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 却不会把握其实质。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 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 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两小儿辩日》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
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
识别假象, 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1.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 的向导。 2.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 识别假象,不为假象迷惑。 3.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 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把握事物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
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
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第 83 页案例,小 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教师过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教师讲解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 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
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万有引力”定律,具表现为“苹果落地”, “水往低
处流”, 也表现为“神舟系列飞船升空”“抽水上灌”等形
式。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年之谜的原因是 什么?
归纳总结: (三)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 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把握事物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课堂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掌 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 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 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 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
道理吗?” 分析思考: 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
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 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 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 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几年后,来了位叫比特利克的老人声称能破此案。他买了 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渔网。在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 给猴子注射了麻醉药,放进张开的渔网内,自己钻进了大铁箱, 手里紧握渔网。午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 惨叫,令人毛骨悚然,比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 “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种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刚针 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亡。一位老人怎么如 此神通广大?这个比特利克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 恩·维尔特。他观察研究红蝙蝠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难怪他胸 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PPT 展示
漫画导入新课 危险的嗜好
请同学们考虑: 这幅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幅漫画比喻我们做事情不能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更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重要的是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只有在复杂事物中把握本质,
教学反思
题,借助了图片、图表、图画,等手段,尽量让学生产生直观、具体的感受, 使教学进行的顺畅,主线突出,1统、重一事点关物明系是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
现象本质
的辩证关本系框题教学,立足生活主题,符合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引
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对立
事物现象与本质的统
导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运用。课堂教一学让学生获得表述的机会,从
海市蜃楼现象图片及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总结:只有认识现象,看到了现象本质的辩证关系,才能 为我们探索事物的本质,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性,也同时提 供了可能性。
PPT 展示 学生活动 教师讲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PPT 展示动画 组织学生讨论
二、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 人生发展能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分析讨论: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 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 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一)把握事物的本质,明辨是非,必须把现象作为认 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名言赏析:
而确立学生的主体科地学位研。究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现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象
本
质 与
1、深入实际,反复实践
明 辨 是
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
非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明辨是非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
1.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 发展。
(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1)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 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2)学会拒绝
教学过程 教师归纳总结:
PPT 展示: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 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 出正确的结论。 三、明辨是非是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把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就是要明辨是非。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 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 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 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 (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才能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把握人生。
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教师归纳补充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 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
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课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现
象表现本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及时点拨、
讲授,对生活中的学生熟识问题,要安排学生课堂探究讨论活动,解释理论问
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
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
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
“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
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
等,亦同属此理。 《古堡擒凶》
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来,
这座古堡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难的事件。凶手是谁?法医验
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
PPT 展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们“谈堡色变”,百 思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布告用一万卢比重 金招贤。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
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展示漫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
教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