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年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吸过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不全是氧化碳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叫做化学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4.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6.化学实验室使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图中适合贴在实验室常用的浓酸、浓碱药品柜上的图标是()
A.A
B.B
C.C
D.D
7.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8.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9.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把装置连接好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②⑤③
10.小明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了,你认为下列哪些原因会导致试管炸裂()
①试管外壁有水
②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③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中的水
④试管中的水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
⑤试管底部接触到了酒精灯的灯芯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1.以下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化工
B.古井酿酒
C.有色冶金
D.水力发电
12.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橱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13.某同学在观察镁条燃烧时记录了如下现象:①发出耀眼的强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③镁条变短④镁条由银白色固体变成了白色固体。
请帮助他选出能作为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A.①
B.②
C.③
D.④
14.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时,液体没有规定用量时,一般取的体积为()
A.2mL~3 mL
B.1mL~2mL
C.7mL~8mL
D.10mL~11mL
15.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___(选填“口”或“底部”)夹上、取下。
17.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请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任写两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
(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______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
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2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出气体的瓶中更旺。
A.空气的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 不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
C.呼吸过程中氧气大部分被消耗,所以C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正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认识,能正确理解“新物质”。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于电解水这个化学变化生成的氧气,氧气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但却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水变成水蒸气就是状态的改变,变化前后是同一种物质,故B不正确;C.形态上不同的物质不一定是新物质,例如玻璃破碎,形状发生改变,变化前后是同一种物质,故C不正确;D.化
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3.【答案】C
【解析】橡皮塞应旋进容器口;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故A、B、D的选项都正确。
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也应该旋进橡皮塞,而不能压进橡皮塞孔中,以免造成玻璃仪器的破裂。
所以答案应选C。
4.【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择C。
5.【答案】B
【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故A、C、D的操作方法均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
6.【答案】C
【解析】浓酸、浓碱大多具有腐蚀性,应选用带腐蚀性标示的图标。
故答案应选C。
7.【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
B、D中均涉及到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C。
8.【答案】C
【解析】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首先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所以答案应选C。
9.【答案】D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所以答案应选D。
10.【答案】A
【解析】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如果试管外壁有水,应将水擦干再加热,否则会导致试管炸裂;酒精灯内焰的温度较低,用内焰加热,加热会比较慢,但不会导致试管炸裂;加热时如果不预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炸裂;试管中的水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易导致水溢出而引发危险;试管底部接触到了酒精灯的灯芯试管受热不均会引起试管炸裂。
11.【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石油化工、古井酿酒、有色冶金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无化学变化。
12.【答案】B
【解析】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物质升华,由固体变为气体,无新物质生成,故A为物理变化;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在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消化,生成新物质,故B为化学变化;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无新物质生成,只是能量的转换,故C为物理变化;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此为食盐的结晶,无新物质生成,故D为物理变化。
13.【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应抓住它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镁条由银白色固体变成了白色固体,说明生成了新物质。
14.【答案】B
【解析】实验时我们应该节约药品。
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时,液体没有规定用量时,一般取的体积为1mL~2mL,所以答案应选B。
15.【答案】C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用铝做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这些用途均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
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用碳作燃料,是利用了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
16.【答案】外底部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夹上、取下。
17.【答案】(1)在实验室里打闹;(2)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解析】仔细观察图中学生的实验情况,有以下错误:
在实验室内打闹;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或尝药品的味道);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使用试管夹时,手指不能按在短柄上;用湿手接触电源插座等(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8.【答案】(1)研钵(2)药匙(3)酒精灯(4)坩埚钳
【解析】(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研钵;(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
(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19.【答案】(1)光合(2)左移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
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0.【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21.【答案】(1)氮气(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