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古代本草记载麻黄去节使用。在理论上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麻黄含多种麻黄型生物碱,主要在茎的节间,尤其在髓部。节中所含生物碱类型与节间相同,但含量较少,约为节间的1/3,但节中的伪麻黄碱含量较节间高。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节和节间两者的药理作用相同,但节比节间作用弱"。麻黄各部分的毒性研究表明,节的毒性最大,说明毒性大小并非与总生物碱含量的多寡成正比”。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晋地。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配伍应用】

麻黄配桂枝:发汗散寒。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伤寒论》麻黄汤)麻黄配薏苡仁:解表袪湿。用于风湿表证(太阳湿热痹证)。症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加剧等。(《金匮要略》麻杏薏甘汤)麻黄配葛根:升散发汗,解表袪邪。用于风寒客于肌表,卫气被外邪郁闭所致的发热、无汗、项背强直不适等。(《伤寒论》葛根汤)麻黄配细辛:温肺化饮,化痰止咳。用于寒痰停饮。症见咳嗽气喘,痰多清稀。(《伤寒论》小青龙汤)。

麻黄配射干:宣肺降气,消痰平喘。用于风寒束表、肺失宣降、痰饮上逆之喘咳气急等症。《伤寒论》射干麻黄汤)。

麻黄配白术:发汗解表,散寒祛湿。用于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所致的头面、眼睑水肿之风水证。(《金匮要略》越婢加木汤)。

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用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症见发热,喘急,苔黄,脉数等。(《伤寒论》麻杏石甘汤)

麻黄配附子:解表散寒、温壮阳气。症见发热,恶风寒较重,无汗,小便清而量多等。(《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配乌头:益气蠲邪,通利关节。症见肌肉关节疼痛,难以屈伸,受凉加重等。(《金匮要略》乌头汤)

麻黄配芍药:温阳通经,清热益阴。症见肢节疼痛,受凉加重,关节肿胀,麻木不仁,或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等。(《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伤寒论》含“麻黄”14方:大青龙汤(六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四两),桂枝加葛根汤(三两),葛根汤(三两),葛根加半夏汤(三两),麻黄汤(三两),小青龙汤(微利/噎者/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喘者去麻黄)三两),麻黄升麻汤(二两半),麻黄附子细辛汤(二两),麻黄附子甘草汤(二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二两),桂枝二越婢一汤(十八铢),桂枝麻黄各半汤(一两),桂枝二麻黄一汤(十六铢)。

《金匮要略》含“麻黄”19方:越婢加术汤(六两),越婢加半夏汤(六两),大青龙汤(六两),越婢汤(六两),文蛤汤(三两),射干麻黄汤(四两),厚朴麻黄汤(四两),甘草麻黄汤(四两),葛根汤(三两),麻黄加术汤(三两),乌头汤(三两),小青龙加石膏汤(三两),小青龙汤(三两),麻黄附子汤(三两),桂枝芍药知母汤(二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二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半两),防己黄芪汤(喘者加麻黄半两),半夏麻黄丸(1.5小豆大)。

【仲景药证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

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一云用后葛根黄芩黄连汤。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一法用桂枝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康平本作“无里证”)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5 中风历节

8、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