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精选13篇)《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篇1第一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进修学校郑建红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日将正式进入地理学问的学习——从熟悉地球开头。
由于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
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头。
对于备课,预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
还有的老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由于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把一节课应付下来,每个老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许多老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打算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熟悉地球的过程是个简单的熟悉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奇——张衡的推想——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同学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其次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索让同学怎么能坚固把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埋伏的危机。
老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圆满、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观赏这句话。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认为教案要越具体越好,甚至连同学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同学是如何回答呢?)假如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久不行能是我们的同学。
虽然课后的反思或许不肯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圆满,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高一《地球和地球仪》学案(高一用)
《地球和地球仪》【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赤道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_____千米。
二、地球仪1、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来表示地理事物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也叫_______地图。
2、地轴和两极:(1)地轴:地球_______的旋转轴。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____________的一点叫北极,另一点叫南极。
3、纬线和纬度:(1)赤道:同________________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地球上最大的圆)。
(2)纬线:①概念:同赤道_______的线;②特点:指示方向,除极点外都是圆,长度__________________(3)纬度:①概念: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
②划分:以为起点,向南、北各作90,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③判断:自南向北数值增大为,自北向南数值增大则是4、经线和经度:(1)经线:①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同赤道________相交的线,又叫_______线。
②特点:指示方向;形状都是半圆,长度。
(2)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经度:①概念: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
②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为0°,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用E或W来表示。
③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增大为_____经,反之为_____经。
180以西是___经,以东是___经;0度以西是___经,以东是____经。
5、界限划分:①南北半球的划分以________为界。
五带划分以__________和_____为界,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编整理了初⼀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第⼀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标:教学⽬标1.使学⽣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午线和⾚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经纬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法。
2.通过学⽣了解⼈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及培养勇于探索、深⼊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数据表⽰地球的⼤⼩;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节地球和地球仪第⼀课时创设情境,引⼊新课:创设情境,引⼊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家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法看到地球的整体⾯貌,在古代,⼈们对地球的形状和⼤⼩是⼀个难解之谜。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挂图按照顺序展⽰出来,学⽣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图⽚边讲述。
图1:“天圆地⽅”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讲述第⼀幅图:“天圆地⽅”请学⽣讲述第⼀补充⼩结:在古代,⼈们认为整个⼤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地上的⼀⼝巨⼤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回答)总结:同学们都⾮常聪明,不像古代⼈⼀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地是平的。
随着⼈们活动范围的扩⼤,⼈们逐渐发现⼤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一、《地球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b.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b. 讲解: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c.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d.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其特点和意义。
e.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二、《地球仪的使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b.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操作和读图技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仪的基本操作b. 地球仪的读图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演示法、指导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c.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d.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熟悉其基本操作。
e.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球仪上的地图,掌握读图技巧。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地球的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 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b.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动。
b. 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如方向、周期等。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神秘地球”科普展览在校园科技节中拉开帷幕,同学们纷纷前往,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球奥秘。
据此完成1~3题。
1.“探索认知”展区展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如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2.“实践感知”展区放置了一个地球真实的“素颜”模型(如图),由此可以看出地球是个()A.圆形B.椭圆形C.正球体D.不规则的球体3.在“互动体验”展区,同学们借助计算机工具,一起帮地球量“身材”,下列数据记录有误的是()A.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B.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最大半径约6 371千米4.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学具名称:简易地球仪。
准备材料:泡沫球、铁丝、胶布、彩笔等。
制作步骤:第一步,在泡沫球上用彩笔画出重要的经纬线和极点。
(如图1所示)(1)分别写出图中a、b、c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b,c。
第二步,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泡沫球略大些。
(如图2所示)(2)图中d是地轴,倾斜的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致为。
第三步,在泡沫球a、b两处各钻一个小孔,将d从泡沫球小孔中穿过,然后在a、b两处裹上胶布,这样既可以将泡沫球固定在d的中间,又可以转动泡沫球。
(如图3所示)(3)小明制作的这个简易地球仪半径只有10厘米。
请你用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实际大小。
(答出两点即可)能力提升5.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右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地球。
在空间站能观察到地球表面的()A.经线B.纬线C.地轴D.海洋6.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根据图中的提示,猜猜“我”是谁。
(填字母和名称)(1)“我”是地球上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的一个点。
“我”是。
(2)人们都说“我”是南北两极的最近“通道”,可是“我”在地球中并不真实存在。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学科组2022年9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整体分析【课标解读】·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教材教法】1.教材分析“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及地形图的判读四方面的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近年来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发生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等知识的考查较多。
对地图的考查也较多,尤其是在各类经纬网地图上判别方向、在地图上判断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等,其中经纬网图、等高线图将是重中之重。
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地地区经纬网图、地球公转图、地形图的判读等。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地球公转及五带的划分、地形图的判读等。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图文资料分析题等。
重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在经纬网上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地图的判读。
难点: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2.教法建议由于本章内容包括经纬网和地图等大量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图示法:利用挂图、手绘图、动图等不同方式来表示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运动、地形图的判读,增强直观性。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的数据,并出示“地球大小歌”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认真背诵,记忆地球大小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歌谣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组活动: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等于 729亿个足球场。
赤道周长约等于客机飞行50 个小时的距离。
(2)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比,感受地球的庞大;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的渺小。
3.探究学习:地球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观察:认识地球仪上的点的线。
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有太大变化。
(3)根据月相的变化,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过渡:我们现在凭借卫星可以明晰的了解地球形状的同时,也精准的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大呢?1.展示地球大小示意图帮助记忆诗: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2.拓展:展示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6)小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我们地球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拿生活中的事物来对比对比,你就能感受到我们地球母亲有多庞大。
3.展示对比地球与足球场的大小、飞机绕地飞行需要的时间。
相当于728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7000平方米)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的距离(飞行速度800千米/时过渡: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是十分庞大的,但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的大小算什么水平呢?4.播放不同星球与地球大小的对比。
展示太阳、月球的表面积,与地球进行对比。
太阳表面积大约是地球的11961倍;地球最大周长大约是月球的4倍二、地球仪过渡:通过数据和对比的方式,知道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过于庞大,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根据地球的形状我们制作出了它的模型——“地球仪”1.展示地球仪示意图和真实地球图差异:①有地轴:一个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两极(指向北极星为北极,相反为南极)②有经纬线:连接两极为经线;与经线相垂直的为纬线。
过渡:为了进一步了解地球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球仪吧!2.展示地球仪制作步骤,说明要求,四、课堂检测1.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体现了以下哪个地理原理是()A.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C.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D. 地球表面起伏大2.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如果要给地球缝制一件衣服需要衣料约()A. 6371平方千米B. 960万平方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6.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右图地球仪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12图1.8、图1.9、图1.10)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三、当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构造和自转等。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能使用地球仪定位和测量距离等。
3. 培养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3)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仪(1)地球仪的构造原理(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地球仪的地理信息三、教学过程1. 地球的基本知识1.1 地球的形状询问学生,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其成因。
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圆,而是近似于一个椭球。
这是因为地球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向外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近赤道处周长较大,面积也较大。
而赤道两极处周长较小,面积也较小,故地球形状呈扁球形。
而现在已经证明,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个扁球,而是由许多局部不规则的地形和海洋构成的复杂曲面。
这个曲面比扁球的形状更接近地球的实际形状,称为“地球的参考椭球面”。
1.2 地球的大小询问学生,地球的大小是多少?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及其量度方法。
地球的大小是指地球的直径或周长。
地球的直径等于赤道直径和极轴直径的平均值。
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6万千米,极轴直径约为1.276万千米。
地球的周长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2万千米。
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磁测、测角、卫星测量等方法来准确获取。
1.3 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询问学生,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其变化过程。
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
地壳:距离地面最近的地球的一部分,是由岩石和土壤等组成的,厚度比较薄,在陆地上平均约30~40公里,在海洋上平均约5~10公里。
地幔:地壳下面的一层,太阳和地球中心之间。
它由非常厚的硅酸盐岩石和熔岩组成,因为地壳的重量负荷在地幔之上,所以地幔是矿物的最大储藏所在。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__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4、知道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1、纬线的特点以及维度的划分。
2、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纬度的大小与位置的关系【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并且在课本上做标记。
2、在合作探究时,要积极主动,多交流,多思考,多发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阅读课本P2图1.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葡萄牙航海家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是最大的纬线圈。
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或课本P6图1.62、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长度,最长;都指示方向。
3、纬度的划分:以作为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做。
赤道以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二)合作探究·研讨1、地球仪上能划多少条纬线?2、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3、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4、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出现在哪个地区?5、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它们的度数各是多少?6、看课本P6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位于哪儿?(三)拓展延伸·巩固1、看课本P7图1.8,看看地球上的南半球和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赤道以北是,赤道以南是;也就是说,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5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5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同学学会观看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样子、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同学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同学知道纬度确实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样子的熟悉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改变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熟悉和把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样子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唯恐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日,我们就先来熟识一下地球的一些状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样子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样子的熟悉过程〕〔讲解并描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渐渐发觉,有许多自然现象说明了地球外表是圆的,特殊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胜利,有力地证明白地球的球形样子。
如今,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看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样子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肯定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肯定圆的圆球体。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1、能够用事例说明地球是球体。
2、能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周长和表面积。
3、认识地球仪。
4、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地球仪、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略)。
好的,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就如同我们知道太阳是圆形的,八月十五那晚的月亮是圆形的一样,因为我们能够看得到,但是,我们居住在地球表面,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怎么知道它是个球体呢?我们今天就要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地球的形状的,这个探索过程可以说是漫长而且曲折,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由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
2、认识地球的形状。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图1,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由“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虽然是进了一步,但是都是人们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进行的猜想,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而卫星照片是通过科技手段得出的证据。
学生阅读(五分钟)。
好了,大家阅读完这段材料,有什么感想?是否感受到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的那份坚持不懈勇气的勇气精神?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具备这种认真的求学精神,相信很多同学以后都会很出色。
好了,返到课本上,远古时代的人,生活条件非常简陋,他们没任何交通工具,每天都是生活在自家门口的几尺地方,除了他居住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的仪器设备,所以对天和地的观察,就靠一双眼,那单用眼睛看,看到地是平的,天是圆的。
再到后来,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发明了船啊马啊之类的交通工具,古人有机会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可能有一日,来到海边,经过观察,发现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是先看到桅杆(船上用来挂旗帜、用来架设电线的杆),再看到船身。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篇一:《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能力目标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讲授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读P4图1.1“天圆地方”)1、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2、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3、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4、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通过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以及大小。
3.通过教具和教师讲述帮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探究一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对教材的理解,认识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漫长而曲折。
活动一
设计意图:
2.通过教师讲授、图片等教具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并且在完成活动题时,通过与学校中熟悉事物的比较,更直观的感受地球的大小。
环
节
探究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新授)在古代,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一直是猜测论证,直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地球以外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才第一次认识到了地球的真面貌,可以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组讨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都达到了什么认知水平?
活动一
1.展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解释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2.感受地球的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状。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6371km 可见地球是个两极稍窄,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活动题2
活动二
展示地球仪,向学生说明地球如此庞大,要研究其全貌只能借助模型-地球仪。
2.“区域认知”中的“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具体对应的内容是:“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第二小标题,本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能够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建立基本的地理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一天毕达哥拉斯来到海边.眺望地平线那边驶来的帆船。
他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初露出地平线的总是船桅的梢,然后才出现帆,最后出现整个船身(图1)。
经过思考,他断定大地的表面是圆形的。
过了170年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为这种说法提出了证据。
他发现,当一个人向北方旅行时,天空上的各种星辰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就在改变(图2)。
他还发现,在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边缘呈圆弧形的
1、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篇一」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
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
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
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
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学案
课题: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运用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重点和难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纬度划分
课时安排:1课时
中考考点:
【自主预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_________→浑天说→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在1522年,由___________率船队完成了___________ 的壮举。
3、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____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万千米。
4、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
三、纬线和经线
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完成下面概念:
1、地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纬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长的纬线是____________;其指示的方向是___________
5、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指示的方向是___________。
四、纬度和经度
1、经度: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___________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即__________ ,或称0°经线。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____表示;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______表示。
2、纬度:赤道的纬度为________,赤道以北称________,用_______表示;赤道以南称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
3、找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学习】
1、通过预习,用自己的话阐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参考教材,结合生活,小组派代表发言)
4、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完成下表(合作讨论)
【过关测试】
1、将一只乒乓球当作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出经纬线,标出度数,根据你做的地球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B、在各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
C、所有的经线、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周
D、所有纬线都是圆周,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2、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南北纬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是0°经线
3、地球仪上的赤道的长度千米,它是半球的分界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20ºW 160ºE
B、20ºE 160ºW
C、0º 180º
D、赤道
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位于()
A、经度0º,纬度0º
B、经度180º,纬度0º
C、160ºE、纬度0º
D、20ºW,纬度0º
6、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7、毛泽东在诗中道:“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应发生在()
A、南、北回归线上B、南、北极圈上C、南、北极点上D、赤道上
8、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向他的右前方迈一大步,他们迈的方向是()
A、东B、南C、东北D、西
9、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0、⑴“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请举例
⑵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请举例
教学后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学案
课题: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⑴合作研究经度、纬度的划分规律,确认经度、纬度的读写方法。
⑵学会正确使用地球仪,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表任意地理事物的方位。
⑶至少能说出几处经纬网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
经度、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
课时安排:1课时
中考考点:
【自主预习】
(一)复习巩固:
1.在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叫又。
2.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相等距离的大圆圈是。
3.请举出两个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
据,。
4.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5.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0°纬线为界,以北为北纬,字母代号为______,以南为南纬,字母代号为______。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______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_____。
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为界,以东为东经,字母代号为______,以西为西经,字母代号为______。
经度的变化规律:从______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______。
(二)课前预习:
1.概念: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____和______交织成的网。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_______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航海、______、交通以及______等许多方面。
3、低纬地区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
中纬地区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高纬地区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 。
2、低纬地区与中纬地区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
低纬地区与中纬地区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
3、在右图中标出高中低纬地区。
【互动学习】
1、读右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_____、
B 、
(2)A点在B点的______方向B点在D点的______方向
(3)C点位于______(南、北)半球或______(东、西半
球)
3、(1)写出A.B两地的经度和纬度: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
(2)A地位于_ ____(东或西)半球;
B地位于______(北或南)半球。
4、读下图回答:
(1)将A点(0°,0°),B点(20°S,3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2)写出C、D两点的经纬度:C_________、D_________。
(3)A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
(4)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点是_____;
【过关测试】
1、判断下图、完成下列练习
(1)、判断各点的地理位置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是____,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______。
(3)、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
(4)、方向判断:A点位于B的________方向,
B点位于C的________方向,D点位于A的________方向,C点位于D的________方向2、读右图写出
(1)、判断各点的地理位置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2)、从东西半球看,A、B、C、三点都位于____,从南
北半球看,A、B、C、三点都位于_________。
(3)、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中纬度地区的是
_____。
(4)、方向判断:A点位于B的________方向, B点位
于C的________方向,C点位于A点的________方向。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