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会与近代河南驻马店地方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会与近代河南驻马店地方社会
作者:刘向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23期
刘向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基督教传入河南驻马店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基督教各差会在传教过程中虽有交叉,但基本上有比较明确的传教区域、组织系统和相对独立的隶属关系,和谐共处,有序发展。基督教会在驻马店通过办教会医院、教会学校、育婴堂、孤儿院等方式传播,进而吸引人民入教。
关键词:基督教会;近代;河南驻马店;地方社会
中图分类号:B978;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3-0025-04
作者简介:刘向(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自古以来,驻马店被誉为“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基督教近代传播的主要区域。近代基督教在驻马店的传播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1889年美国信义
会来汝南地区传教,拉开基督教在驻马店传教的大幕,并在汝南设立福音堂,后来信义宗基督
教从汝南传到驻马店南部的正阳、确山等地。
近代驻马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大致以1901年为分界。1901年以前清政府实行禁教政策,
限制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活动,排斥西方文化,且驻马店身处内陆,相对封闭落后,封建统治稳固,人民对西方思想排斥,任何新教派别在驻马店的传播都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因此基督教在
驻马店的传播发展较为缓慢。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清政府中顽固的排外官员被罢免,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民间社会反教力量严重削弱,这为基督
教的复兴和壮大带来了机遇。特别是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受制于不平等条约,无法对基督教
传教士的活动作出限制,传教士的身影开始频繁活跃于中国腹地,驻马店大部分县纷纷建立规
模不一的基督教堂。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国民宗教信仰自由,为基督教在华传
播提供法律依据。当时革命人士中有相当比例的基督教徒,教会人士也开始对自身进行反省,
改变传教策略,加大传教力度。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政府根本无暇顾及基督教
传教士的活动。再加上当时物质匮乏、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人民需要心理慰藉。基督教通过一
系列仪式和活动宣传对来世幸福的渴望,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安慰,更促进这一时期基督教在驻
马店的传播。国民政府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也有很多基督教徒,上层势力对基督教不排斥的态
度对基督教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基督教在驻马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波折。如1916泌阳县发生反对美国救恩会的中西文化冲突教案。五四运动爆发以来,中国民众反帝爱国激情高涨,群起反对西方列强对
中国的侵略和领土要求。基督教这一时期被许多中国人视为受西方势力控制的“洋教”,因此
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突在20年代初的“非基督教运动”中更是达到高潮。特别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基督教在驻马店的传播更加艰难,驻马店地区许多传教士离开基督
教堂,纷纷回国,基督教传播受挫。
1基督教会在近代河南驻马店
基督教在近代的传播过程中分为很多派别,因此基督教在传播到驻马店的过程中也有各种
各样的差会。基督教各差会在传教过程中虽有交叉,但基本上有比较明确的传教区域、组织系
统和相对独立的隶属关系,各派之间没有太大的矛盾,和谐共处,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驻马店
基督教的发展。
1.1信义会
据史料记载,基督教“信义会”由美籍挪威传教士施道格和彭明道于1915年传入驻马店。1916年驻马店基督教信义会教堂在平等街落成。由美国牧师魏日德主持教务,后由其子魏德光
继管。彭明道负责管理区会。并以区会为中心向各乡镇传教。1923年,教会更名为中华基督教
信义会。同年美国信义会先后派来了传教士胡立美、魏日德协助参与管理教会工作。1930年,
确山信义会牧师司更生派挪威籍蓝牧师来驻马店从事慈善事业,办有信义小学,学生50多名,孤儿院1所,收养孤儿10多人。1932年信义会在刘阁、水屯开设福音分堂两处。同年,美国
基督教神召会派艾、安两位女牧师来驻马店传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牧师回国,中国牧
师年贺三、长老苏学升等接管信义会。
信义会在正阳县和汝南县的传播较为广泛。正阳县基督教福音堂建堂于光绪二十八年,它
隶属于中华信义会豫鄂总会。全称是:中华信义会豫鄂总会正阳公会。光绪二十八年,美国人
潘怀林受美国宗教界委派来正阳筹备教堂。清朝末年,牧师潘怀林在正阳城内南大街西侧,购
置地皮建东、西两院传教。1927年西院办信义初小一班,一、二、三、四年级复式。正阳福音
堂信徒约千人,共有中外传教人员27人。正阳公会共开设小学七所:城内信义初级小学、半读半工学校、正阳私立信义小学、寒冻信义小学、汝南埠信义小学、同中信义小学、陡沟信义小学。1948年,解放后正阳基督教会房产收归国有,教徒的活动也随之销声匿迹。
在汝南,基督教福音派于1890年由挪威传教士施道格、彭明三奉美国明尼苏达三教会派遣来汝传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形成反帝反封建高潮,外国传教士纷纷撤至武汉或
回国。汝南基督教福音堂多由中华信义会监督,彭福接管。1925年,汝南基督教改名为“汝南
中华信义会”。先后来汝传教的有施道格、彭明三、易格兰、赵嘉禾、谭宝思、李多马、唐秀德、傅理生、马天生、魏德生、赖灵生多人。基督教培养的牧师有彭福、李金轩、郭翠峰、董
绍武,发展教徒千余人。1928年牧师傅理生和唐秀德再次来汝传教,并在福音堂北院办私立信
义小学一所,设四个班,学生180人,校长燕秀峰。1929年,豫鄂总会第四届总议会于十一月
二二至二五日在河南汝南举行,议决以后教会一切行政,如教友收纳、人员选聘、经济管理,
统归华人办理,而华人要担当经济十分之一,俟来年慢慢加上十分之二、之三,直至十分之九、之十。其目的是想要积极扶助华人自理、自养。抗日战争时,福音堂又开办了私立信义中学,
设两个班,一班初中,一班高中,有学生140人,校长彭寿延。
1.2救恩会
豫泌教会,创自美国挪心清牧师、心良夫妇,于前清光绪三十一年秋,从鸡峰而至泌阳县
之西关,租屋传道。约有年余,始买城内南街李姓宅一所,将此宅改造,中为会堂,前门南首
为招待室,北作讲道所,后节改为男女校舍以及住宅。虽有会址,而人才缺乏。宣统元年八月
十三日始行洗礼,首次受洗者五人:刘国富、李永生、苗润祥、程万兴、吴端本。教会正式成立,定名“救恩会”。至宣统二年二月十日,开办第一次《圣经》学校,仅选程万兴、苗润祥、吴
端本三名学员,挪心清牧师教授《圣经》,预备传道人才。
民国二年,由美来华之包玛丽女士帮办教务,同作主工。该年第二次复开经学班,仅选学
员七名。至民国三年,美国彭守真女士来泌,担任女校校长之职。该校聘其襄助学务。先有初
小两级。后又开办初级中学。于民国四年,有饶培德牧师夫妇来泌游行布道工作,后因匪乱暂